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專題 > 熱點專題

二百字讀書筆記(精選15篇)

欄目: 熱點專題 / 釋出於: / 人氣:7.5K

二百字讀書筆記 篇1

《孔乙己》是魯迅先生的一篇力作,這是一篇充滿悲涼意味的小說,這是一出充滿笑聲的悲劇。初讀起來許多學生都覺得孔乙己這個人物很可笑,其實作品的意味很冷峻,很深沉。誠然孔乙己的本身是可笑的,但他塑造的形象卻是可悲的,作者是要借用這一形象的塑造對封建科舉制度和孔乙己生活的病態社會進行嘲笑與諷刺,因而“笑”是魯迅用來塑造人物的一個手法。 那麼如何深刻、透徹地理解《孔乙己》這一小說的內涵,我認為應該抓住笑聲中的悲劇,具體表現為笑聲中的四“悲”:

二百字讀書筆記(精選15篇)

一、 悲慘的結局——笑聲中淒涼地死去

孔乙己一生貧困潦倒,好喝懶做,穿在眾人面前的永遠是一件“又髒又破的長衫”,說著別人聽不懂也懶得理會的“之乎者也”,為了生存便免不了偷竊,被丁舉人打折了腿,成為一個徹底的“廢人”,斷絕了一切生活來路,“臉上黑而且瘦,已經不成樣子,穿一件破夾襖,盤著兩條腿,下面墊一個蒲包,用草繩在肩上掛住”,時近初冬,孔乙己衣不蔽體,受飢捱餓,最後一次在酒店出現,他的出現只能引起周圍毫無同情心的人們鄙薄的笑聲,他“在人們的說笑中”,窘迫地喝著酒,“坐著用這手慢慢地走去了”,至此再也沒有在人們的視線中出現。在人們眼裡,孔乙己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多餘人”,即使他有一天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人們也不會去想他是否還活著,就是掌櫃的提及,也只不過是惦念著孔乙己欠著他的那十九文錢。可悲呀,孔乙己的生命竟然不及那十九文錢。孔乙己只能在人們的笑聲中淒涼地、孤獨地死去,這真是他的悲劇。

二、 悲哀的性格——笑聲中的不覺醒

孔乙己是一個受封建文化的毒害深至骨髓,被科舉制度摧殘得不輕的人。也正是這些因素,使孔乙己形成了迂腐不堪、好喝懶做、自命清高、自欺欺人的性格。他想成為科舉制度的受益者,但始終不能如願;又不肯面對現實,不屑用自己的勞力養活自己,認為這是低賤的。這種現實生活與思想意識的不相協調,就註定了他是一個悲劇人物。孔乙己的本身是可笑的,但他塑造的形象是可悲的。

中國幾千來封建文化的積澱鑄就了孔乙己的性格特徵,熱衷科舉,讀死書,死讀書,不會營生,輕視勞動,不屑於與人民為伍,一心向上爬,爬不上去,只能跌入社會的最低層,而他卻自視清高,以讀書人自居,即使一副窮酸相,落魄相,也從未使他想過以勞動自食其力,不是有閒階級而又與勞動人民隔離,鑄成了他的特殊身份。更為可悲的是:孔乙己被封建科舉制度從思想到身體都毒害成“廢物”,可他始終相信和珍惜封建統治階級的一套鬼話,甘願成為人們的笑料,他一直到死都沒有想到造成他悲劇的真正原因,更沒想過反抗,他對於自身的痛苦只有掩飾,而沒有痛恨,十足的奴相,這正是他性格中的悲劇。

二百字讀書筆記 篇2

做任何事情,只要你用心去做,一定能把它做好,如果不用心去做,那肯定是做不好的。用心去做事,讀起來簡單,寫起來也簡單,但是做起來呢?

一個認真工作的人,只能稱作稱職;一個用心工作的人,才能企及優秀。用心不但能使我們做好本職工作,更能使我們用長遠的思考來規劃未來;用心不但能使我們積極面對人生的每一次挑戰,更能使我們征服人生路途中的每一次困難。一個沒有用心工作的人,在人生的舞臺上永遠只能扮演一個不起眼的角色;只有用心去工作的人,才能完美詮釋自己的生命內涵。

做人是做事的基礎,沒有一個好的人格品質,不論從事哪個行業,都將失去起碼的條件。做人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講實話、辦實事,誠實、守信。做人要有奉獻精神,奉獻有形的物質,收穫心靈的歡愉;奉獻心靈的甘露,獲得靈魂的提升。奉獻可以發出天使一樣的光芒,照亮別人,也照亮了自己。做人要穩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抗得住誘惑、經得起考驗,努力做乾淨幹事的模範。不應做的事不做,不應乾的事不幹。對今天擁有的,應該倍加珍惜。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經得住金錢的考驗,扛得住人情的羈絆,以一身正氣、一塵不染的高風亮節和人格力量去努力工作。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要認真對待,要用心做事,細節決定成敗。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用力幹事只能把事幹對,用心幹事才能把事幹好。從事質監、標準化工作,涉及各個行業,所以更要勤勤懇懇用心去學、用心去做,用心去對待發展中的困難,用心去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更要樹立服務意識,樹立全域性觀念,要有發展的眼光,立足長遠,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具體工作,要抓住機遇,不斷擴大工作範圍。

用心工作是提升自身價值的前提,同時也是幹好本職工作的前提。有時候我們在工作中犯一些低階錯誤,並不是我們目前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幹不好這件事,而是沒用心去做。廚師炒菜,用了心思,就不會出現今天火候大明天火候小今天鹹明天淡的現象。再比如一名老司機,開了十幾年車,你不能說他技術不過硬,操作不熟練,為什麼還會出事故,一句話:沒用心去開車,至少在這一霎那沒用心。曾經有人問我:複雜的工作要用心,這不假;簡單的操作,每天都要重複幾十次,閉著眼也能幹。我說閉著眼和用心不是同一個概念,盲人看不前方,但他在用心邁向前方。有個佛家故事:一個小和尚整天撞鐘,照他的理解這種機械單調、簡單重複的工作,誰都會。不到半年,方丈卻宣佈調他到後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勝任撞鐘之職。小和尚不服氣:“我撞的鐘不準時、不響亮?!”方丈語重心長地說:“你的鐘撞得很響,但鐘聲空泛疲軟,沒有什麼力量,因為你心中無‘鍾’。鐘聲不僅僅是寺裡作息的準繩,更為重要的是要喚醒沉迷的芸芸眾,達到激濁揚清、心靈空明的境界。為此,鐘聲不僅要響亮,而且要圓潤、渾厚、深沉、悠遠。心中無‘鍾’,即胸中無佛。”胸中無佛,自然也就體會到“撞鐘工作的的神聖,同樣也就幹不好這項工作。

我們是企業的主人翁,理應用心工作用心學習,苦練技能,在崗位上不斷提升自身價值,成為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人物,但實事上我們有些人是“佔著崗位不幹事,佔著職務不作為”,或掉以輕心,或漫不經心,或無所用心,不把自己擁有的工作不當回事,脫崗、睡崗、酒後上崗,雖有“禁令”,仍有人我行我素。領導分派任務,遲遲不見動靜;單位組織集體活動,早在幾天前就已通知,到時候活動組織的鬆鬆散散,活動專案丟三落四;公司召集的會議,任憑你辦公室的電話打爆,總有人遲遲不見露面;明文規定開會期間關閉手機,可常常是音樂鈴聲不絕於耳。雖是些許小事,但卻能折射出一個人的素質,一個人對工作的態度。人的素質,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個整體的概念,而是每一個具體的細枝末節的堆砌和累積,“一滴水中可以見到整個太陽的光輝。”一個人對工作是否認真負責,是否敬業愛崗,那是某件事某個具體的動作給人留下的印象。常言說:時時留心長學問。用心工作,那就得時時處處留心自己的言行,認真對待自己的職務,認真對待自己的崗位,認真做好自己(職務)職責範圍內的第一件事。可口可樂中國有限公司前副總裁朱正中說過:“一個年輕人,如果既無閱歷又無背景,只有自己可以依靠。那麼,他最好的起步方法是:首先獲得一份工作;第二,珍惜你的第一份工作;第三,培養勤奮、敬業的習慣;第四,認真學習和觀察,獲取真經;第五,要努力成為不可或缺、舉足輕重的人;第六,成為一個謙虛、有修養的人。

用心工作,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敷衍工作,最大的受害者也必定是自己。大部分人總是在渴望自己得到提升,得到加薪,但卻在工作中依舊抱著為老闆打工,只是完成任務,甚至敷衍、馬馬虎虎的工作態度,似乎他們並不知道職位的晉升是建立在忠實履行日常工作,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的基礎上的。只有盡職盡責、盡善盡美、用心做好目前的工作,才能使你獲得價值的提升。用心工作是對人生和生活的尊重,因為工作是人生在世求得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條件,一個人要想得到企業和社會的承認唯一有效的途徑就是“用心對待自己擁有的工作”。有了這個平臺,你才了不斷髮展不斷開拓不斷提升自身價值的空間。

二百字讀書筆記 篇3

最近,我讀了作家程瑋所寫的《米蘭的祕密花園》。它非常好看,我一口氣就把它全部看完了。

這本書講的是中國的禮儀與德國的禮儀。其中,令我感觸最深的一個故事就是‘受歡迎的祕訣’這個章節。它首先說的就是敲門的禮儀,在道別人家時,不能自己貿然進入別人的家,而且不能連續的敲門。讀到這兒,我不禁十分慚愧,因為每次到別人家敲門如果別人不開,我就會使勁的在那兒一直的敲敲敲。其實,這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但在中國卻是十分的平常,就像是理所應當一樣。此外,還有一點也是我需要學習的地方——準時到。準時到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來得不早也不遲。如果來得早的話,可以先到周圍逛一逛,買一些禮物送給主人,比如說一束鮮花。如果實在是有事情耽誤了,最遲也不能遲到15分鐘。而在中國,這全部都是一些不以為然的小事。其實,正是這些小事,才能體現出每個人的修養與內涵。我想 ,這就是德國人被人稱為嚴謹、永遠守規則的原因吧。

讀完了這本書,我覺得其中有許多值得我借鑑與學習的地方。比如說去做客時給主人帶一個小禮物,不需要太貴重的,最好是自己親手製作的,更有意義。吃飯不要發出聲音、及時飯菜不合胃口也應該吃下等等等等。相信,我讀了這本書之後會變得越來越有禮貌的!

《祕密花園》讀書筆記

這次我讀了《祕密花園》一書,這本書是上世紀最著名女作家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內特的代表作。這是一本關於友誼、決心、毅力的好書,也是一部對生命的熱愛和激情,對心靈的成長的探索達到了很高的境界。

本書主要講的是瑪麗是一個只滿10歲的小女孩,她出生在印度從小有奶媽,保姆侍候大,因此形成了倔強、霸道的性格。一次突如其來的瘟疫後,成了孤兒的她,不得不輾轉到遠在英國的姑父家生活。來到姑父克蘭文舅舅的莊園後,她發現這裡的僕人和印度的僕人不一樣。整個莊園也被籠罩在神祕的氣氛之下。後來,她在無意間發現了莊園的祕密,找到了那個被封鎖十年的祕密花園。這個原本性格倔強的小女孩深深愛上了這個祕密花園,她和佃戶的兒子肯迪一起栽花種草,性情也漸漸開朗。一天夜裡尋著神祕大宅長廊一端傳來的隱隱哭聲,瑪麗來到了同樣古怪而孤獨的小生命面前,他就是瑪麗的表兄,大宅子的少主人科林。科林生來體弱,常年臥病在床,性情乖戾難測。後來,肯迪和瑪麗把他帶進祕密花園裡,他們嬉戲,看著各種花草長大,像施魔法一樣, 漸漸地,科林也會恢復自信。從此,整個莊園洋溢幸福與歡樂,而一直在外的克蘭文舅舅看到健康的科林也很高興。

讀了這篇文章我體會到只要樂觀、積極、微笑才會使我們充滿精神,只有充滿這些精神才能使我們健康快樂。

二百字讀書筆記 篇4

《我是貓》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小說的主角是一隻貓,故事由貓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講述,沒有完整的線索,在看似不經意的貓的所見所聞所感的表述中,嚴肅的主題卻鮮明地顯示了出來。

貓的主人叫苦沙彌,是一箇中學教員,喜歡清靜,常常在家用功。他興趣廣泛,但卻一事無成。主人常和自己的朋友們--“美學家”迷亭、“理學士”寒月、“藝術家”東風、“哲學家”獨仙在一起談古論今、吟詩弄文,打發時日。一天,資本家金田的老婆為女兒的婚事上門請苦沙彌幫忙。苦沙彌認為寒月會愛上金田家的小姐簡直是笑話,又和迷亭一起把她嘲弄一番。從此,主人家招來了不少的麻煩。先是車伕老婆傳播流言蜚語又鬨鬧辱罵主人;後是主人的老同學鈴木上門規勸要主人少惹事;再是中學生們被唆使在主人家門喧譁吵鬧,使主人肝火大旺。貓來到金田家,聽到了金田夫婦的商量,知道這一切都是他們在整主人。

主人仍與迷亭、寒月等一班朋友聚會,在高談闊論嬉笑怒罵中攻擊世道、痛斥資本家的可惡和偵探走狗們的可鄙。主人有個學生三平,要和金田小姐結婚了。他來邀請主人蔘加婚禮,主人斷然拒絕。貓在主人家也覺得沉悶。“人類最後的命運不外乎自殺”,主人的說法大概不錯。醉酒的貓想著,不慎掉進水缸,在掙扎中死去。

這篇小說的獨特之處就在於,作者從貓的角度來觀察著這個世界,描寫這個世界。貓的議論看似東拉西扯,實則形散神不散。貓既起敘述的作用,又起評論的作用,還起串連故事的作用,獨特的構思形成奇特的魅力。通過貓的視角,敘述了發生在它身邊的一些事,生活在它身邊的一些人,以及這些人的悲喜,離合,或許這些人是那麼的微不足道,但他們確確實實存在過,不管這些人最終是歸於沉寂,還是化為塵泥。

死是為了永生,這是我們每個人最終的歸宿。

二百字讀書筆記 篇5

1、四周是廣大的空虛,還有死的寂靜。死於無愛的人們的眼前的黑暗,我彷彿一一看見,還聽得一切苦悶和絕望的掙扎的聲音。

2、我快步走著,彷彿要從一種沉重的東西中衝出,但是不能夠。耳朵中有什麼掙扎著,久之,久之,終於掙扎出來了,隱約像是長嗥,像一匹受傷的狼,當深夜在曠野中嗥叫,慘傷裡夾雜著憤怒和悲哀。

3、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面地解剖我自已……

4、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5、歷史上都寫著中國的靈魂,指示著將來的命運,只因為塗飾太厚,廢話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細來。正如通過密葉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見點點的碎影。但如看野史和雜記,可更容易瞭然了,因為他們畢竟不必太擺史官的架子。

6、人感到寂寞時,會創作;一感到乾淨時,卻無創作,他已經一無所愛。創作總根於愛。

7、中國人向來因為不敢正視人生,只好瞞和騙,由此也生出瞞和騙的文藝來,由這文藝,更令中國人更深地陷入瞞和騙的大澤中,甚而至於已經自已不覺得。

8、天才並不是自生自長在深林荒野裡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產生,長育出來的,所以沒有這種民眾,就沒有天才。

9、凡一個人,即使到了中年以至暮年,倘一和孩子接近,便會踏進久經忘卻了的孩子世界邊疆去,想到月亮怎麼會跟著人走,星星究竟是怎麼嵌在天空中。但孩子在他世界裡,是好像魚之在水,游泳自如,忘其所以的,成人卻有如人的鳧水一樣,雖然也覺到水的柔滑和清涼,不過總不免吃力,為難,非上陸不可。

10、現在的所謂教育,世界上無論那一國,其實都不過是製造許多適應環境的機器的方法罷了。恰如其分,發展各各的個性;這時候還未到來,也料不定將來究竟可有這樣的時候。我疑心將來的黃金世界裡,也會有將叛徒處死刑,而大家尚以為是黃金世界的事,其大病根就在人們各各不同,不能像印版書似的每本一律。

11、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12、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為世界的。即為被別國所注意。

13、破綻,而一有破綻,便破滅到不可收拾了。與其防破綻,不如忘破綻。

14、即便是天才,他落地的第一聲啼哭也不會是一首好詩。

15、墨寫的謊言,抹殺不了血寫的事實。

二百字讀書筆記 篇6

三國演義是一部跨度近一個世紀,出場約個人物的歷史長篇小說《三國演義》,以浩瀚篇章,深入描繪了從漢末群雄割據到三國歸晉的歷史畫卷。

其中,細緻生動地展現了魏蜀吳之間錯綜複雜的軍事、政治鬥爭。而且,以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關羽、張飛等為藝術典型的這些數百個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以絕不相同的方式寫下自己獨特的一頁並由此將三國時代波瀾壯闊的歷史背景展現在讀者面前。

二百字讀書筆記 篇7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

在暑假裡,我讀了《格列佛遊記》,可只是這一讀,我被這本書完全吸引住了!

《格列佛遊記》敘述的是主人公——裡梅爾·格列佛的四次航海經歷,格列佛四次航行,第一次他遇到了暴風雨,暴風吹翻了航船,格列佛飄到了利立浦特(小人國)後來逃出,回到了英國;第二次格列佛又出門航行,又遇上了暴風,於是格列佛與船員想在一座小島上拋錨,格列佛一人划著救生艇準備靠岸,當他呼叫同伴時,同伴竟被一個巨人追趕拋棄了格列佛,後來格列佛走上小島,被巨人捉住。最後逃出。第三次,格列佛在航行時遇上了海盜,並被海盜拋棄到一個小島上去,在那裡,格列佛遇到了飛行島,這裡的人相貌異常,衣飾古怪,整天沉思默想。離開該國後,格列佛來到印度,然後乘船回到英國。第四次,格列佛在航行時遇到了水手叛亂,被放逐到慧駰國,這兒馬是該國有理性的居民和統治者。在那裡,格列佛被稱為他們那裡的一種畜牲——“野胡”,格列佛的舉止言談在“慧駰”國的馬民看來是一隻有理性的“列胡”。在“慧駰”各種美德的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留在“慧駰”國。然而“慧駰”國決議要消滅那裡的列胡。所以格列佛的願望無法實現。無奈之下,格列佛只好乘小船離開該國打道回府。

讀完這本書,我也希望自己能到小人國去看一看,如果我到了那裡,我會幫助小人國的居民蓋房子,如果哪裡有犯罪者,我會立馬跑過去捉拿他,我相信,在我和小人國居民的共同努力下,他們的國家會越來越繁榮!

《格列佛遊記》不但給了我知識,還讓我體驗了一個個奇妙世界,也使我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這本書,沒白讀!

二百字讀書筆記 篇8

寒假中,語文老師許老師要求我們多讀書,讀好於是我讀了《西遊記》,這本書的作者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居士,是中國明朝嘉靖公元(1522—1566)時期完成的,距今已四百多年了。故事以現實生活為基礎,描寫了各種幻想世界和神話人物,表達了人們為了征服自然或戰勝敵人的美好願望。在《西遊記》中,主要人物性格有:

孫悟空:他天資聰敏,思想跟行動都敏捷如風,學得一身高強的法術,吹一口氣,就能夠七十二變,並且有法寶金箍棒,縮小如針,放大如銅棒,筋斗雲一駕,就能夠上天下地。悟空仍有猴性,他精明頑皮,愛作弄。

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著,舉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經造詣極高。

豬八戒:八戒好吃懶做,性格溫和,憨厚單純有時也很英勇;經常被妖怪迷惑,難分敵我。他對師兄的話言聽計從,對師父忠心耿耿,為唐僧西天取經立下汗馬功勞,是個被人們喜愛同情的喜劇人物。

沙和尚: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路上,任勞任怨,忠心不二;沙僧心地善良、敦厚朴實,老實忠誠,默默無聞。但同時又過於老實,缺乏主見。

以上這些角色,我們班也有,如、和等就像“孫悟空”;如、和等就像“豬八戒”;如、和等就像“沙和尚”;咱們的馮老師、許老師、任老師、何老師、王老師等等,他們舉止文雅、性情和善,知識淵博,就像《西遊記》中的“唐僧”,不是嗎?哦,我就是那“白龍馬”,呵呵。

我相信,在老師們的幫助、關心和指導下,咱們會努力地學習,克服重重困難,也能取得真經,修練成為國家棟梁之才。

二百字讀書筆記 篇9

人生的悲劇本身並不一定會導致心理問題,它之所以最後令我們陷入困境,是因為我們想否認自己人生的悲劇性。

對別人戰戰兢兢,特別想贏得別人的認可,結果贏得的是冷落和嘲諷。後來,她不再關注別人,不再渴求別人的認可,只是“為自己跳舞”,但人們反而走過來,和她一起跳舞。

當你牴觸悲傷時,你的心也就遠離了你悲慘的人生真相。不過,這只是遠離,並不是消失。悲慘的人生真相永遠不會因為我們做一些主觀努力,就從我們的世界中消失,並不再對我們的心靈發揮消極的影響。

悲傷的過程,是告別不幸的過去的必經之路。

悲劇性是我們心靈的養料。你拒絕悲傷,也拒絕直面自己悲慘的人生真相。你巨大的心理能量都花在了否認真相、與真相較勁上。隨著心靈之牆的一一倒塌,你坦然接受了悲慘的人生真相,你不再去否認,也不再去和這注定不可能改變的事實較勁。當你做到這一點時,你的心理能量就獲得瞭解放,它們以前被你投注到外界的人和物上。但現在,這能量回到了你自己身上……。

悲傷,是完結的力量!悲傷所完結的,是人生悲慘的人生真相。當然,這真相永遠不會消失,但經由悲傷之路,我們的心靈從這真相中的悲劇中獲得瞭解放。甚至,這真相的悲劇性還會成為我們心靈的養料,促進我們成長。死而復生”就是解決“悲傷後遺症”的力量。所有的情緒、感受和體驗都有這種力量。任何情緒、感受和體驗都是天然產生,它們都在告訴我們一些資訊,在指引我們走向好的成長之路。

悲傷把你的注意力從積極的生活中轉移開,聚焦於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當你損失慘重或處於極度悲痛的時候,你會想到對你最重要的人,而不是個人的成功,是人生的深層規劃,而不是令人精力渙散的小玩意以及娛樂專案。

一系列的人生悲劇,既可以令一個人變成祥林嫂,只是喋喋不休地向別人重複訴說自己的苦難,以贏取別人的同情,也可以令一個人變成貝多芬,緊緊扼住命運的咽喉,唱響自己生命的最強音。

不過,我們也需警惕另一種傾向:命運的強迫性重複。

譬如Z,那次悲傷令她形成了“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人生哲學。結果,生活一旦平靜下來,她就會覺得,自己需要重新一次“置於死地”,她深信那會極大地激發她的生命能量。

憤怒,給予你力量和動力,讓你生命的每一分鐘都具有創意,每一分鐘都能表現出你自己的風采。沒有憤怒,你就會在不適當的地方屈服,就會手足無措。

——美國心理學家托馬斯·摩爾

我們懼怕憤怒,因憤怒看上去易傷害關係,讓我們與別人疏遠。但憤怒是必須的。

因為,我們既需要親密關係,也需要保持獨立空間,從而保持住自己的個性和判斷力。憤怒,是保護獨立空間的最有力武器,甚至是唯一的武器。

假若你接受自己的憤怒,那麼,當有人試圖與你建立壞的關係時,無論他的藉口多漂亮,他都難以得逞,因為憤怒告訴你,他這樣做不對。

你的憤怒釋放後,會令他知難而退,而你則捍衛了自己的空間。這樣,通過憤怒,你拒絕了一次壞的關係,或者拒絕了一個關係向壞的方向發展。

由此,美國心理學家托馬斯·摩爾在其著作《靈魂的黑夜》中說:“當人們清楚明白地表達出憤怒的情感時,它就能為一個人和一種關係做出很大貢獻;但是當憤怒被遮掩隱藏起來時,它的影響則正好相反。”

與關係有好壞之分一樣,憤怒也有好的憤怒和壞的憤怒。好的憤怒,直接捍衛了你的個人空間,並最終阻止了一個好的關係向壞的方向發展。壞的憤怒則做不到這一點。

“一些憤怒之所以成為壞的憤怒,正是因為我們一開始壓抑了自己的憤怒。”

憤怒強的人,力量就強,這是因為憤怒既是保護自己的力量,也是激發自己爭取和戰鬥的力量。”

好的憤怒,針對的必須是導致你憤怒的那個人。你對這個人憤怒,你才能捍衛自己的空間,並且憤怒的表達才會有效果。如果這個人惹了你,你不敢對他憤怒,你跑去把憤怒發洩到其他人身上。那麼,你發洩得再厲害都沒用,因為物件選錯了,那樣憤怒就沒有任何意義。”他解釋說。

憤怒,是對入侵的直接反應,並且,重要的不是要宣洩憤怒,而首先是理解自己的憤怒。因為和其他所有的情緒一樣,憤怒首先是一個訊號,它告訴你有人過分地侵入了你的空間,過分地控制了你。如果你感受到了憤怒並理解了憤怒傳來的這個訊號,那麼你就會明白,侵入你空間的那個人,無論其理由是多麼美好,你都應當捍衛自己。

最常見的入侵恰恰來自最親密的人,如父母、配偶、親友和同事。關係越親密,入侵者越容易打出冠冕堂皇的藉口,如“我愛你,所以才這樣做”。這種藉口很容易迷惑我們的理智,讓我們陷入迷茫,開始相信他們的確是為了自己好才這麼做。畢竟,理智很容易被欺騙。

但是,情緒決不會被欺騙。第一時間產生的情緒,都是基於真相的最直接反應。憤怒也是如此,假若你能全然地接受第一時間產生的憤怒,那麼你永遠不會被欺騙,不管多麼聰明的入侵者都不會得逞。或許,你不得不暫時接受一些強勢人物的入侵,但你清楚地知道,這不是愛,這不是為了你好,這是入侵,這是不對的。

我們付出的時候,就會覺得有權利,我們接受的時候,就會感到有義務。

二百字讀書筆記 篇10

今天,老師教完《凡卡》一課,回到家我沉思良久,感觸深刻。

為什麼凡卡的生活如此窮苦?是,凡卡的確非常可憐,但作者寫出《凡卡》這篇文章難道僅僅是為了讓我們這些讀者來可憐、同情凡卡嗎?不,一定有作者的原因。

想了幾個小時,我才參悟出來,作者這是在表達沙皇統治下俄國窮苦農民悲慘的命運呀!凡卡之所以會被爺爺送到老闆家裡,正是因為爺爺沒有錢撫養凡卡,才把他送去當學徒,因為那樣至少還有口飯吃,不至於餓死。可憐的小凡卡,不指望爺爺收到信以後來接他回去,作者以他的夢結尾,正是不想讓去我們看到小凡卡的願望破滅,那揪心的一刻,凡卡不會知道爺爺不僅收不到信,即使收到了也不能接他回家,因為爺爺本來就是出於無奈才把他送出去的。即使接回來了也會沒有飯吃而餓死。

相比之下,我們就好多了,有開明的父母,有零食,有學上,不用為錢操勞。謝謝你,凡卡,你讓我把握住眼前的一切,謝謝你!

二百字讀書筆記 篇11

《紅與黑》這本書最先吸引我的就是書名。這裡的“紅”代表了什麼,“黑”又象徵了哪些事物?強烈的好奇心使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書看了起來。

讀完《紅與黑》以後,我終於明白了"紅“代表流血和犧牲,而“黑”則意味著黑袍和教會。小說的主人公於連是一個性格複雜的人。他既真誠又虛偽,既痛恨貴族,又漸漸同流合汙,他喜歡坦率自然,但背地裡又耍盡花招……作者不惜筆墨,通過主人公內心世界的詳細描寫,把變化莫測的人心展現得淋漓盡致,寫出了一人千面的真實; 打破了傳統小說中的人格設定:好人就是好人,壞人就是壞人,善惡分明。相反,於連卻亦善亦惡,亦真亦假,時好時壞,而且還有一顆敏感的自尊心。這跟他的家庭背景和當時的年代有著緊密的不可分割的關係。於連出生在一個木匠家庭中,飽受父親的摧殘,何況他還置身於那個復辟當局統治的腐朽和黑暗之中,導致他擁有了極其敏感的自尊心,從小產生的自卑感造就了他的高傲,高傲到不願受別人一丁點兒責備。他的高傲和不可一世使得他的野心越發不可收拾。他的野心和自尊心某種程度上也為他贏得了一定的好處,但是過於追求自尊心和麵子,最後踏上了一條與反動當局同流合汙的道路,與自己最初的夢想漸行漸遠,直到最後被送上斷頭臺才恍然大悟。他明白了自己的過錯,也有機會被放出來,但他始終不肯向“黑”低頭,最終慘死在了斷頭臺下。不過我想於連應該不後悔,因為他在生命最後的時刻說出了戰鬥的宣言;這一次,他站在了普通大眾這邊,控訴了階級不平等,控訴了庭上所有的貴族,更控訴了當時的統治階級;這一次,他毅然決然地放棄了“黑”色的道路,選擇了“紅”色的道路,用自我犧牲做出了最後的反抗,吐露出了普通大眾的心聲。

《紅與黑》是一本享譽世界、傳世百年的文學名著。

二百字讀書筆記 篇12

吳敬梓出生在一個高官家庭,但是家庭的不斷衰敗和自己的揮霍,家況成下降態勢。在這一路上,他目睹了許多從士林上層到貧民百姓的各色人士,飽嘗了世間的辛酸和炎涼。他被視為遊戲人生的敗家子。但是他始終保留著一顆充滿正義感和社會使命感的心,《儒林外史》用了他人生最後的20xx年世間寫成。這部看似充滿戲言的描寫世間醜態的書,其實懷著改良世界的用心。雖然改良社會的想法最終破滅了,但是書中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一個個故事,卻真實反映了康乾時期官場、士林之間的腐敗和醜惡,鞭撻了世間的不平和官員的醜陋行徑,有著警世的作用,被魯迅稱作一部“偉大”的書。

《儒林外史》中,刻畫了200多個人物,無論是貪贓枉法的官員、迂腐的秀才、不知廉恥的社會蛀蟲、行為特異的民間人士,還是平明市井的百姓,都刻畫得充滿個性色彩,並不“刻板化”,而是有著十足的個性刻畫,顯得栩栩如生。無論是因為一朝中舉而發瘋發狂的可笑的范進,還是從一個樸實青年變為衣冠禽獸的匡超人,還是讓女兒殉節又失聲哭泣的窮秀才王玉輝,還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官員,在吳敬梓的筆下,都栩栩如生,記錄了當時世間的種種令人震驚的醜惡和腐敗,也預示著清政府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衰敗和罪惡。

中國的科舉制度,自隋朝開始,一時確實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在漫長的封建歷史中,尤其是明代以後,逐漸以八股文等束縛人的思想,科舉成為了統治者禁錮愚化人民的重要手段。在封建社會中,文人拋棄了儒家“修身治國”的高遠理想,學習知識的目的就是為了在科舉考試中求得一席官位,升官發財。時間長了,科舉選官制度就成為了貪汙腐敗的巢穴,滋養了一批又一批殘害人民的蛀蟲。人的思想漸漸地被異化。從先秦以來,學術界和有志分子就積極探索人生宇宙真諦、在魏晉時代,嵇康等人“越名教而任自然”,也追尋世間的公理,唐時代為國建功立業的高歌激昂,這些,無不閃爍著積極的為國為民和探求真理的思想。而到了明清時代,中國閉關鎖國,在西方走向資本主義時代的時候,中國的封建統治反而進一步加強。為了禁錮人們的思想,八股制的科舉制度成為了束縛文化人思維的最好武器。在這種毫無生氣毫無意義的知識的薰陶下,一批批的愚儒如范進的人產生了。哪怕在康乾“盛世”,社會上這樣的醜惡姿態仍然比比皆是,《儒林外史》以一個清醒的眼光為我們記錄和揭露了著一切。

中國開始落後於西方,始於明清。之所以落後這麼多,之所以在清末被西方所宰割,一個千年大國,曾是世界文明中心的大國,幾乎滅國,直至今日仍在各方面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跟明清幾代的黑暗歷史是分不開的。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如果人們都是在做一些毫無益處的爾虞我詐、道德淪喪,真理盡失,不求上進,這樣的社會是不會前進,只會倒退的。《儒林外史》像是一部錄影帶,為我們記錄下了當時的一切,揭示了中國落後衰敗的答案,其資料和批判意義是十分重大的。

在晚清這樣的封建社會裡,人心不古,社會醜惡敗陋。但是也有少數的有些許清醒意識的人存在。比如書中的“四大奇人”,他們還保留著些許道德。但是他們的力量在封建統治前又是多麼的薄弱。這些“奇人”有著正直的意識,卻又是現實中最為落魄的人。而那些升官發財錦衣玉食的人,卻恰恰是最缺德的人。而這一片顛倒荒唐的醜惡社會中,也有一些點滴的良知,這些良知在現在看來是多麼的珍貴讓人唏噓啊。

在那個年代,吳敬梓也曾尋找過解決的出路,他曾經寄希望於一些士大夫,但是希望最終破滅了。究竟什麼才能救中國,,這個問題留給了近代的中國人,為了國家的存亡,文化的興衰、民族的血脈,一代代先烈拋頭顱撒熱血,終於共產黨以社會主義的方式迎來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初步繁榮。

離吳敬梓那個年代已經很遠,生活在這個時代是我們的幸福。但是強國興民的任務還任重道遠。無論是追求真理的學術界還是創造社會價值的人們,都不要忘記保留一份愛國的熱誠,一份對於社會的責任感。《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就是抱有這樣一份對於國家社會的責任感,才寫了這部經典的書。社會時代的進步,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幸福,跟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更要記住這一點,為國做貢獻不是一句空話。

二百字讀書筆記 篇13

“做任何事,要靜下心來”。這是我在觀看了《功夫熊貓2》後的第一感受。

這一部電影與第一部不同,講述了熊貓阿寶及他的身世、功夫大俠們面臨的新考驗。在一段平靜的生活後,在中原另一個地方,正有一個更可怕的敵人等著阿寶及他的夥伴們來打敗——白孔雀“沈王爺”。他製造了一種火炮,妄圖利用它統治整個中原。在阿寶這次歷程中,他得知了自己的過去、身世。這讓他總是無法定心。不過,在後來,阿寶終於令他那顆浮躁的心平靜下來。“不能只停留在過去,未來是自己的,”他這樣說。

看完了電影,讓我陷入深思:阿寶雖然肥嘟嘟,有事又有些偷懶,但,他有他的理想,有目標,併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可有些人呢?雖有美麗的外表,可是卻無所事事,相反,一隻熊貓都這樣理想遠大,更何況我們人類呢?

在思考同時,我又深刻的體會到了“要做一個理想遠大的人,併為自己的目標而奮鬥”這句話的涵義。同時,“靜下心來”,正是影片的關鍵所在。這讓我想到現在我們就要面臨大考,都進入緊張複習,必須要靜下心來,把自己調整到最好的狀態。

影片的反面人物沈王爺有智慧,可是他把它用錯了地方,如果他能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智慧,那想必也能成為一代豪傑的吧。

影片中有句話讓我難忘:沒有訣竅,關鍵靠自己。對!做任何事,關鍵還是要靠自己的本事。古今中外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晉代書法家王羲之,能夠成為著名書法家,難道有竅門嗎?沒有。他難道不是靠著自己不斷練習才成功的?還有女作家海倫·凱勒,她雖是個又忙又聾的人,但她何時放棄過?是因為海倫·凱勒有著堅持不懈,不斷創造奇蹟的的精神!

看完這部電影,我記住了電影裡的一句話:自信是人所最需要的,沒有自信,人生猶如荒涼城壁,沒有生機,如一潭死水,宿命為靜。自信是人生成功的基石!

二百字讀書筆記 篇14

我國有四大美女,也有四大名著,我已經看完了《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寒假得空,我把《紅樓夢》看了一遍,一共有四本,把我給看死了,也是一目十行罷了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作者曹雪芹,寫成於清朝,書中提及的書名還有《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鑑》,《金陵十二釵》等,清乾隆四十九年甲辰夢覺主人序本正式題為《紅樓夢》,在此之前,此書一般都題為《石頭記》。此後《紅樓夢》便取代《石頭記》而被成為通行的書名。《紅樓夢》曾被評為中國最具文學成就的古典小說及章回小說的巔峰之作,被評為是中國四大名著之首。在現代產生了一門以研究《紅樓夢》為主題的學科紅學。

作品描述了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故事。反映了一個封建大家族的沒落過程及原因。

在裡面有四大家族,四春,四寶,四薛,四烈婢等等,很多很多流傳的代稱,幾乎都是有關四的,可是我就喜歡獨一無二的十二金釵:林黛玉,薛寶釵,賈元春,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王熙鳳,史湘雲,秦可卿,李紈,賈巧姐,妙玉。

這本書不僅是好書,還是一本體現真善美,揭露假醜惡的書呢。

二百字讀書筆記 篇15

《格列佛遊記》是一本很不錯的書,它的作者是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書裡主要介紹格列佛經歷過許多國家,如:小人國,巨人國,飛島國等等。格列佛一生的航海旅行,屢遇驚險,小人國裡,先被小人們俘虜,後來又差點被刺瞎雙眼;大人國中被巨人威脅賣命的演出,幾乎命喪黃泉……格列佛遇到的危險不勝列舉,然而,在每次開始新的航海時他都義無反顧,這就是他對航海的執著。我們不能說格列佛最後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但他的確獲得了豐富的人生經歷,讓生命更有意義。

飛島國是最奇特的。飛島國是一個會飛的小島,裡面的臣民也都很善良。如果下面的城市有叛亂,他們就會讓島停留在那座城市上,剝奪那座城市的陽光和雨露,有時也會投下一些大石塊,如果還是不行,就會讓整座島壓上去。最新奇的是飛島國的設計家們的發明創造,比如無毛綿羊、語言組合機等,簡直是無奇不有。飛島國的國王和大臣們常常會胡思亂想,非要僕人用拍子把他們拍醒……

我喜歡《格列佛遊記》,因為它像一位最好的老師,教我學會了怎樣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