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專題 > 創新

把握機遇開拓創新 推動環保工作再上新臺階

欄目: 創新 / 釋出於: / 人氣:1.15W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把握機遇開拓創新 推動環保工作再上新臺階

在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下,省環保局適時召開“環境保護實現跨越式發展研討會”,必將有力地推動今後一個時期全省境保護工作,取得環境質量突破性改善,必將極大地促進我省實現可持續發展。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我省環保工作的新局面,就必須認真研究新形勢下環保工作的新特點,加強對環保工作長期性、艱鉅性、複雜性的認識,把握機遇,開拓創新,按照“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要求,不斷進行理論創新、體制創新、制度創新和機制創新,積極推動新一屆政府加大貫徹落實環境保護基本國策的力度,強化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為完成“十五”環保工作三大任務奠定基礎,謀求環保工作更快、更好發展。在此,我就這一問題作一個很不成熟的發言,談一點個人的看法,目的是想通過我的發言,拋磚引玉,就正於大家,從而使我們的認識更加統一,使我們的思路更加清晰,使我們的工作更具前瞻性。下面,我談三點:

一、新形勢下環保工作的新特點

多年來,特別是“九五”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在全省環保系統幹部職工的不懈努力下,我省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嚴查環境違法行為,推動工業企業達標,狠抓城市環境綜合整治,部分重點區域、流域環境質量得到明顯好轉,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了長足發展,全省經濟發展逐步步入了良性迴圈軌道。但是,我們仍然要清醒地認識到,長期影響我省可持續發展的結構性汙染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汙染物排放總量遠遠超過環境承載能力,環境汙染嚴重,生態破壞趨勢還沒有得到有效遏制。我省環境形勢依然嚴峻,環保工作還有許多困難和問題。同時,在新形勢下,新的環境問題又不斷出現,傳統的環境管理措施將面臨著新的挑戰。

首先,經濟發展速度和環保工作要求之間的矛盾日益凸現。“十五”期間,我們國家繼續以發展為主題,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科技進步和改革開放為動力,保持經濟和社會持續健康快速地發展。在我們實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部署的新形勢下,要實現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的巨集偉目標,國民經濟將進入新一輪快速增長時期,經濟發展對環境資源的壓力加大。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我省的經濟開發強度還將繼續加大,這勢必同時增加環境壓力,環保工作還要面臨更大的挑戰。另一方面,環保“十五”計劃實施也到了關鍵階段,要完成“十五”環保工作三大任務,特別是要實現到2005年全國汙染物排放總量比2000年減少10%的目標,任務十分繁重。經濟發展速度和環保工作要求之間的矛盾日益凸現。毋庸置疑,發展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要發展就離不開對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但在一些地方,特別是在我省這樣經濟比較落後的地區,還存在著“先汙染、後治理”、“先開發、再保護”,甚至認為實行可持續發展會減緩經濟增長速度等錯誤觀點。從短期目標來看,犧牲資源和環境似乎可以促進經濟增長,但從長期目標來看,資源和環境受破壞必定會制約經濟的增長。實現可持續發展,要求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之間協調發展,必須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使用誰付費”的原則,寓資源保護於合理開發之中,堅持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發展資源節約型經濟的道路。長期以來,那種把發展簡單地歸結為單純追求經濟增長的思路,在可持續發展戰略中虎頭蛇尾,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使許多地區付出慘痛的代價,也損害著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可以預計,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各級黨委、政府為了實現“翻兩番”的經濟發展目標,還會繼續在傳統產業上做文章,加大資源開發強度,進一步增加環境壓力。比如說,目前我省結構調整中出現產業復歸傾向,受短期利益驅使,一些地方出現了以煤焦炭等資源性產業低水平投資擴張為特徵的產業復歸苗頭,如焦炭生產能力無序擴大,國家明令限制的普鋼籌資建設,“五小”領域裡的低水平重複建設又有抬頭跡象等。而傳統產業低水平大規模無序擴張,導致區域性地區乃至全省的大氣和水體汙染更趨嚴重,環境汙染的潛在壓力依然存在。由於xxx豐富的煤電鋁資源,產業發展鎖定在延長煤電鋁產業鏈上,在幾年內,我市的電解鋁要增加48萬噸,達到90萬噸,發電機組裝機容量將增加200 萬KW,達到300萬KW,此外還有諸如80萬噸氧化鋁專案,60萬噸焦化專案等, 再加上金屬鎂企業的盲目擴張,對環境的壓力是不言而喻的。面對有限的環境容量,不斷增加的汙染排放,要想再削減20%的SO2排放,困難可想而知。儘管走文明發展道路,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各級政府為了經濟發展目標,對嚴重的環境形勢並不在意,經濟主管部門也就更無所謂了。

其次,繁重的環保工作任務與環保隊伍能力建設之間的矛盾加劇。環保工作長期性、艱鉅性和複雜性的特點,以及知識經濟和資訊社會的快速發展,對環保工作不斷提出新要求,環境保護必須與時俱進,環保隊伍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論、業務、技術素質和監督管理能力,加強科技、標準、監測、資訊、宣傳教育工作,採用現代化技術和手段,培養和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隊伍,才能勝任日益繁重的環保工作,有所作為,得到黨委、政府的支援和人民的信任。但在工作實踐中,環保隊伍能力建設又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的制約。比如,為加快個體、私營企業的發展,各地、各部門相斷出臺了一系列優惠鼓勵政策,有的地方甚至將減免排汙費,不要興建治汙設施等違法行為也列入了引資優惠範圍。如某縣政府就下文,對企業實行所謂的“封閉式”管理,掛牌保護,規定環保部門每年只能到企業檢查一次,且不準收費,否則不問原因,不徵詢意見,對一把手就地免職。給環保執法人員帶來很大壓力,對環保部門嚴格執法造成很大困難。再者,在全面推行政務公開,進行環保部門行風評議過程中,環保部門作為行政執法單位,要向人大代表述職,要接受行風評議,但很多人大代表本身就是企業的老闆,有的則是行風評議員,對環保執法人員有很大的制約性,客觀上造成了環保執法人員投鼠忌器,難以保證客觀、公正執法,給環保隊伍建設造成很大影響。

再次,環保部門的工作依賴性進一步加大。“十五”期間,環保工作的重點有所變化,呈現出三個新的特點。一是汙染治理由工業點源控制向面源控制的轉變。“九五”以來,工業汙染源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水環境汙染控制的重點已從點源發展到流域、區域,生活汙水和農業化肥汙染在水汙染排放總量中所佔的比例呈上升趨勢,面源汙染成為環境惡化的主要問題,環境汙染也由城鎮向農村蔓延。農用化肥近70%通過各種途徑進入水體, 種植業使用化肥和農藥所造成的面源汙染影響越來越大。特別是我國成功加入WTO以後,規模化生產成為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但規模化農業帶來的土壤侵蝕作用加劇,面源汙染加重,畜禽養殖業廢棄物成災,生物多樣性丰度下降等問題也將更加突出。發展生態農業、有機農業成為農業結構調整的必然選擇。二是城市環境治理由工業汙染治理向綜合整治的轉變。城市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但由此而帶來的城市環境問題也將更加突出。大部分城鎮生活汙水排放量大大超過工業汙水排放量,生活汙水成為城市水汙染的主要問題。由於機動車擁有量不斷增長,機動車尾氣汙染日益嚴重,交通幹線汙染加重,城市空氣汙染不斷加劇。城市餐飲業油煙汙染及建築施工噪聲已成為嚴重的擾民因素,生活垃圾由於得不到合理的處置,白色垃圾汙染成為新的社會熱點問題,加快城市環基礎設施的建設已成為人民群眾的迫切願望。三是由工業汙染控制向工業汙染和生態保護並重的轉變。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基礎,脆弱的生態環境不僅加劇了自然災害,而且還制約著經濟的持續發展。就拿我們xxx市來說,全市森林覆蓋率不足20%,其中防護林僅佔10.2%,比重偏小,樹種單一,抗禦病蟲害的能力十分低下。全市水土流失面積已佔總面積的60%以上,且土地的肥力日漸降低。何況,發展旅遊業越來越成為經濟振興的重要途徑,對於擁有資源優勢、區位優勢、人文優勢的xxx來說,發展旅遊業對於實現區域經濟跨躍式發展顯得尤為重要,而良好的生態環境對發展旅遊,改善生活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環境保護具有巨集觀性、社會性和綜合性的特點,涉及到很多部門,其中包括計委、經貿、城建、土地、水利、林業、農業、工商、公安、供電、監察、金融、礦產等。要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徹底改善環境質量,不是環保部門一家事,也決不是環保部門一家的力量所能夠做到的。

二、環保部門實施統一監督管理中的薄弱環節

由於缺乏應有的工作機制,缺乏合理的激勵機制,致使環境保護部門的統一監督管理職能在實踐中仍然顯得相當的脆弱,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是宣傳薄弱。近年來,我們國家在環境宣傳教育上可以說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從各級政府領導到企業領導,不能說對可持續發展完全沒有認識,但在處理具體矛盾時,還沒有真正把可持續發展提高到應有的高度。一是對環境破壞的嚴重性認識不足,認為那點破壞沒有什麼關係,再一個是對環境與發展關係的規律性認識不足。一些人認為,發展就是上專案,辦企業,就是賺錢,破壞環境所帶來的問題,充儘量不過是發展中的問題。因而,在實際工作中,先上車後買票,先生產後治理,先發展後規範的現象比比皆是。

其次是體制脆弱。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目的就是把當地特定的環境、資源、人口和其他社會條件因素與經濟發展政策的選擇結合起來,實現區域範圍內的可持續發展。但是,目前國家對地方各級政府實行的是以經濟增長實績為主的激勵體系,誰“發展”得快誰受到的獎勵多,這樣使得各級政府的行為就偏向經濟指標,環保部門的統一監督管理就會受到削弱。何況,地方政府之間,不同部門之間,職責、許可權不清,工作目標不明,難以統一協調,致使許多環境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

三是執法軟弱。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基本國策雖然從法律上確定下來,但作為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實施環保工作統一監督管理的職能還沒有從現行的體制上確立一個穩定的框架,致使每次機構改革基層環保機構總是處於力保的邊緣。正是由於這些不穩定因素的存在,導致環保監管手段和隊伍建設薄弱。加之,環保機構管理體制是以地方管理為主,受地方保護主義干預的可能性還很大,致使環保部門在執法上軟弱無力,常常處於被動的境地。

三、堅持“四個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

十六大報告強調,發展是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提出了發展要有新思路,要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強調促進人與自然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把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改善生態環境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四項重要目標之一。環保工作者要充分認識當前的環境狀況與更加富裕的小康社會要求之間的巨大差距,既要看到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更要認識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相互促進、相互協調、共同發展的關係。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程序中,把握機遇、開拓創新,努力開創環保工作新局面。

首先,要以十六大精神為指導,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一是堅持理論創新。要樹立環境保護是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拉動內需、促進消費、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樹立破壞環境就是破壞生產力、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發展觀,使理論創新成為引導和推動環保工作全面發展的重要動力。二是堅持體制創新。有效的環境管理體制是推動環保工作的重要保證。要切實做到各級黨政一把手負總責,關鍵是環保部門要進一步加大環境宣傳和警示教育力度。要通過我們不斷的宣傳,使各級領導認識到,關注和解決生態問題、環境問題,不再是可有可無、可重可輕、可緊可鬆的事情,而是要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把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正確決策,精心組織,真抓實幹,加大工作力度。寧肯少上幾個建設專案,放慢一點經濟增長速度,也要集中必要的精力、人力、物力、財力把環境保護工作搞好,使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得到切實保障。三是堅持機制創新。要積極協助政府強化環境保護的巨集觀調控職能,制訂各種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發展政策。其一,產業政策要選擇能夠促進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的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技術結構和消費結構,淘汰汙染嚴重的產品和產業,提高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其二,投資政策向有利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專案傾斜,優先發展資源節約型增長方式的產品和工藝,增加環保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其三,財政稅收政策要採用經濟手段刺激各行各業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其四,價格政策要對清潔生產、環境標誌產品、綠色食品等生產和消費給予價格上的補貼,促進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四是堅持制度創新。要依靠完善的環保工作考核制度,使政府領導真正把環保工作與經濟工作同時安排、同時檢查、同時考核,切實將環保目標和措施納入各級領導目標責任制,建立汙染物總量控制指標和環境質量指標完成考核制度,並把考核結果納入領導幹部政績考核之中,從而強化各級政府在環境保護方面的職能。

其次,加強環保執法。一是環保部門嚴格依法行政。這就要求各級環保部門認真學習和掌握環境保護專業技術和環保法律法規,努力提高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真正勝任自己從事的工作。嚴格執法,敢於碰硬,只要違法,一經發現,堅決查處。二是要狠抓現有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新的《排汙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頒佈後,亟需調整工作思路,在依法全面足額徵收排汙費上拿出新辦法,我們xxx市及時舉辦了環境監察工作研討會,集思廣議,共同研究如何開展排汙費徵收。通過研討,確立了“加強能力建設,強化服務意識,協調各種關係,加大監察力度”這一工作思路,鼓舞了士氣,增強了信心,工作目標更加明確。為《條例》的實施做好了必要的準備。今年開始實施的《環境影響評價法》和《清潔生產促進法》,是從源頭上控制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的法律武器。當前要重點做好這兩部法律的宣傳實施工作。同時,環保部門還要準確定位,擺正位置,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樹立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觀念,樹立環保為經濟發展服務的思想,一方面嚴格執法,另一方面對符合要求的企業做好服務工作,改善經濟發展環境,支援企業發展。

再次,要用發展的觀點來解決環保工作中的新問題。一是環保部門必須切實地履行“對本轄區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的職責,對有關部門的工作組織、協調和監督,並對同級人民政府負責;必須以人民政府為龍頭,各部門統一行動,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環保部門作為對環保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職能的主體,就必須發揮主導作用,通過與各職能部門的溝通、協調,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負責、環保部門統一監管、各部門分工協作、社會廣泛參與的環保工作機制。應積極發揮各級政府環境保護委員會的作用,把環委會作為各有關部門開展環保工作的工作平臺,加強對話、交流和協調,以及時解決工作中發現的問題,統一工作要求和工作進度,確保各級計劃、經貿、工商、水務等相關部門各自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共同做好環保工作,達到環境管理成本最小,成效最大的效果。二是積極研究新情況,採取新舉措,解決新問題。以黃河水汙染為例,儘管我們環保部門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艱苦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1999年1月8日,中央電視臺《午間新聞》予以曝光,今年元月14日溫家寶副總理又作了重要批示。通過國家環保總局、省市兩級環保部門現場檢查,得出的結論是黃河水量減少,自淨能力降低。通過這件事,可以反映出我們環保部門對環境汙染問題的許多形成因素研究不夠,予警能力不高。全國十佳公務員之一的國家環保總局劉鴻志博士,早在幾年前就曾發表論述,對攔壩蓄水帶來的環境影響問題進行過研究,可惜並沒有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水汙染防治法》第九條明確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開發、利用和調節水資源的時候,應當統籌兼顧,維護江河的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庫以及地下水體的合理水位,維護水體的自然淨化能力”。在《實施細則》中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在確定大中型水庫壩下最小洩流量時,應當維護下游水體的自然淨化能力,並徵求同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的意見”。同樣沒有得到實際工作中的認真貫徹執行。再者,溫家寶副總理批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環境監測預警能力不夠也是一個重要因素。解振華局長也指出:“組織開展全國環境事故應急響應、處理處置演習,各地要制定突發性環境事故預案,提高應急響應和處理能力”。可惜,我們的環境監測預警不夠,對突發事故的前瞻性滯後。如果監測部門能夠對天氣寒冷引發黃河冰凍,進而導致黃河流量減少,可能誘發的水質惡化情況早作預警,環保部門及早採取措施,予以防範,就不會有這次國家環保總局的興師動眾。所以說,研究新情況,採取新舉措,解決新問題,是環保部門實施統一監管職責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保障措施。三是要注意處理好環保執法與“封閉企業”的關係。所謂的“封閉企業”,都是當地財政收入的支柱產業,同時也可能是環保工作薄弱的地方。如何做到既要保護好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良好願望,又要確保環保執法到位,我認為,應當著重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其一要維護好政府的形象,就是對政府主要領導的一些錯誤作法要採取理智的態度,講求工作藝術,爭取政府主要領導對環保工作的支援;其二要努力做好環保本職工作,取得政府領導對環保部門工作能力的信任;其三要轉變職能,強化服務,環保工作思路要適應當地經濟發展整體要求;其四要工作方法要多樣。及時向政府主要領導請示、彙報工作,宣傳、灌輸環保知識;對違法生產行為進行說服教育,指出問題,提出要求,取得理解;對屢教不改肆意超標排汙企業要堅決予以查處,樹立環保部門執法形象;對難點、棘手問題要尋求上級部門、有關部門的支援,形成工作合力。四是要注意處理好環保執法與“行風評議”的關係。進一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提高環保部門精神文明建設和廉政、勤政建設水平,開展環保文明行業建立活動,加強黨風廉政責任制及責任追究制度的落實。要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工作,進一步促進行風建設,樹立良好的執法形象。比如,去年我們在對一違法生產企業進行處罰時,該企業以亂收費為由,把我們環保局告到了市紀檢委。市紀檢委經過調查,認為我們執法過程程式規範,證據充分,處罰準確,對我們的執法工作給予了肯定,對我們的工作也更加支援。去年全市24個行政執法單位進行“行風評議”,我局名列第三。

總之,只要我們自覺深化對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長期性、艱鉅性、複雜性的認識,堅持把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緊緊抓在手上,創造性地實施環境保護統一監督管理,持之以恆地抓下去,我相信,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上下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努力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三晉大地天藍、水清、地綠和山川秀美的巨集偉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推薦]把握機遇開拓創新推動環保工作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