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市以人為本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調查

欄目: 工作彙報 / 釋出於: / 人氣:1.45W

如何儘快地更多地將農民從傳統農業生產中轉移出來,轉變生產方式,增加經濟收入,改善生活環境,提高內在素質,是我國加快現代化程序的重大課題。近年來,xx市根據縣域經濟發展的特點,積極推進“化”農民工程,取得了明顯成效。

市以人為本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調查

基本做法

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生產方式,實現勞動力轉移。“化”農民應立足於“富”農民。只有農民收入增加了,經濟地位提高了,才能從根本上縮小城鄉差別,加快城鎮化程序。張家港市“化”農民是從興辦工業開始的。在農村興辦工業的過程中,張家港市不斷調整產業結構,注重提高農業的產業化程度。堅持用工業的理念謀劃農業,在耕地適當向種田大戶集中、進一步提高機械耕作水平的基礎上,實施品牌經營、市場營銷和資本運營三大戰略,變農產品為工業品,變農民為農業工人,加快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產量農業向效益農業的轉變。全市形成了一批特色龍頭企業,打造出一批“中國名牌產品”或“中國著名商標”。龍頭企業拉長了農業產業鏈,帶動種植、養殖業快速發展,有效地促進了農民增產增收。

改善人居條件,完善服務體系,優化自然生態。一是優化鎮村佈局,引導居民適當集中。推進行政區劃調整,實行新建與改造並舉的方針,加快建造居民新型住宅區和撤併自然村莊的規劃與建設。凡不承包責任田,從事二、三產業的村民,以及在集鎮規劃區內的村民,逐步引導其住進鎮區新建的公寓區。二是加強社群建設,完善服務體系。把城市社群建設的成功經驗逐步推廣到農村,集聚服務資源,實現資源共享。每個鎮都建有中心社群,每個行政村都建有村級社群,形成了市、鎮、村、企業四級社群一體聯動的“1890(一撥就靈)社群服務網”。醫療保健、種養殖培訓等十大系列、60多個服務專案,基本滿足了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的需要。三是維護自然生態,美化生活環境。全市每年投入10億元用於環境設施建設。生活汙水集中處理,城、鎮生活汙水處理率分別達80%、60%以上。實施飲用水改造、氣化普及、改水改廁等工程,建立起農產品、肉類檢測網路,保障城鄉居民都能“喝上清潔的水,呼吸新鮮空氣,吃上放心食物”。大搞綠化,努力營造良好的綠色居住環境,近兩年全市城鄉新增綠地超過建縣40年來的總和。

普及教育,增強法制意識,提高道德修養。一是著力發展教育事業。張家港市1996年實現了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國小入學率、鞏固率和畢業率均達100%,初升高比例多年來都在95%以上,高等教育正在逐步普及。高度重視職業教育,提高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和職業素養。二是著力增強法制意識。從完善基層民主、健全規章制度、吸引群眾參與入手,提高廣大農民的法制觀念和自治能力。依託社群、企業、學校等載體,運用各種形式開展法制教育,並把法制教育的內容和要求滲透到社群管理的各項制度中。同時,廣泛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增強群眾的民主觀念和維權意識。三是著力提高道德修養。常年開展“五愛、四有、三德、三禮”教育,圍繞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要求,在農村老年群體中倡導破除迷信、科學健身;在中年群體中倡導愛崗敬業、勤儉持家;在青少年中倡導愛黨愛國、奉獻進取;在工商界人士中大力倡導誠實守信、文明經營;在黨員幹部中大力倡導勤政廉政、為民造福的理念。

改變陳規陋習,規範舉止行為,豐富文化生活。深化精神文明建立活動,把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社群、文明家庭等一系列建立活動與農家的生活用水、垃圾處理、廁所衛生等生活細節緊密聯絡起來,通過精神文明建立活動來促進農民文明行為的養成和生活方式的轉變。通過“人人動手,潔美家園”、“改陋習,樹新風”等活動,整治環境,美化家園,並把是否改變陳規陋習、規範文明行為、追求科學生活方式等與家庭的榮譽和經濟利益掛鉤,實現“人造環境、環境育人”的良性互動。同時,投入數億元新建和改造了市博物館、圖書館、大戲院、廣電中心、電影廣場等文化體育設施,每個鎮都建立健全了文化服務中心,大大豐富了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主要啟示

“化”農民應堅持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農民謀利益。只有時刻把農民利益放在首位,並加以引導,農民才會成為城鎮化程序中的促進派、主力軍。張家港市堅持從創新城鄉管理體制入手,著力解決束縛農村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建立了一系列造福農民、保護農民的制度:實行城市反哺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投入方式,形成了較為合理的gdp二次分配機制;建立城鄉公平稅負制度,取消了農業特產稅、農業稅,農民每年因此減負數千萬元;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在全國率先突破了城鄉二元的戶籍管理制度,建立了按居住地登記戶口的制度,讓農民成為可以自由流動的“社會人”;率先在農村實現養老、醫療、生育、工傷、失業“五保合一”。

“化”農民離不開中心城市的輻射、引導、接納和薰陶。經過三次行政區劃調整,張家港市形成了較為科學的“一城四片區”市域城鎮佈局。中心城區規劃面積由16.8平方公里擴充套件到80平方公里,形成了核心商貿區、暨陽湖生態園區、城東物流集散區等七大功能區。城市核心的做大做強,對全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金港、錦豐、塘橋、樂餘四大片區的劃分,使農村有限的資源趨於集中,片區中心鎮通過規劃擴張和功能提升,顯現出較強的區域帶動力。與之相輔相成的“兩區兩園”的產業佈局,更使社會經濟空間結構趨向科學合理,促進了城鎮化水平的提高。

“化”農民應堅持城鄉統籌、全面進步、科學發展。“化”農民不是單純的農民進城和人口轉移,也不是單純的城鎮規模擴張,它既是一個城鄉地域之間各種要素的交融和優化組合的漸進過程,又是一個城鄉空間、人口、社會、經濟、生態複合演化的結果,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張家港市努力在加快物質文明建設中富民強市,突出以人為本、富民優先;努力在推進政治文明建設中增強動力,充分調動各級幹部和全體市民的積極性、創造性;努力在深

化精神文明建設中提升素質,逐步完善以經濟為中心、以衛生為基礎、以文化為內涵、以育人為根本、以服務人民為宗旨的“五句話”建立思路,推動城鄉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