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區農業局關於推進農業現代化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4.26K

推進農業現代化 加快四大基地建設 ——區推進農業現代化調研報告 根據區政府《關於開展改善投資環境擴大對外開放加快結構調整調研活動方案》的檔案精神,區農業局成立專題調研組,於XX年7月3日至15日對我區“如何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蔬菜、紅棗、畜牧、農副產品加工四大基地建設”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就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農業現代化的基本情況 區地處盆地東北部,地域面積1327平方公里,由東向西依次為基岩山區(32%)、黃土丘陵區(36%)、沖積平原(32%)三個地貌單元。氣候屬於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是水資源嚴重缺乏型縣區。耕地面積65.61萬畝,農業人口人均耕地2.49畝。其中水澆地38.71萬畝,佔總耕地59%。有6個山區丘陵鄉鎮,4個平川鄉鎮,289個村民委員會,410個自然村,總人口53.73萬人,農業人口26.62萬人,農戶8.16萬戶。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628元。 (一)基地建設初具規模 我區農業遵循區委“提升競爭力,再創新優勢,全力打造現代晉商中心區”的發展戰略目標,圍繞現代化農業示範基地建設,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特色經濟,主抓蔬菜、紅棗、奶牛等特色產業,蔬菜、紅棗、養殖、加工基地已初具規模: 蔬菜產業佔據半壁江山。我區蔬菜產業全年播種面積達到34萬畝,其中溫室大棚6萬畝(新建1萬畝),年總產量達到12億公斤,產值達6億元以上。建成了8個萬畝特色蔬菜開發帶,9個5000畝蔬菜連片區,10個千畝溫室大棚規模片。蔬菜生產連續12年奪得全省之冠,“魏榆”牌蔬菜在全國市場獨領風騷,暢銷全國60多個大中城市。榆次已列入全國55家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基地縣,是我國南方淡季市場的茄果類蔬菜生產基地。 紅棗產業蓄勢待發。全區紅棗面積由XX年的8萬畝,猛增到XX年的30萬畝,面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形成南起烏金山鎮、北到北田鎮的百村百公里紅棗經濟林帶,建成烏金山鎮罕山等5個雙萬畝紅棗生態園,紅棗開發大戶達到150多戶,產量達到1000多萬公斤,產值5000萬元,進入豐產期,僅紅棗一項收入可達到3.5億元以上,年為農民人均增收千元以上。 奶牛養殖異軍突起。以奶牛為代表的畜牧養殖得到了快速的推進。全年肉蛋奶總產量達到4萬噸左右,總產值3.5億元。先後建成了省級良種瘦肉型豬、優質肉禽生產、無公害產品等8大養殖基地,養殖小區120多個,綜合養殖園區8個。奶牛養殖從微到大,規模達到6879頭,正在建設張慶、修文、郭家堡萬頭奶牛養殖基地,今年目標實現8000頭。特別是我國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從國外引進的羊駝養殖落戶榆次後,成為我國特種養殖的一個亮點,填補了我國養殖羊駝的空白。 優勢農產品發展框架初步搭建。在全區選定綠色蔬菜、優質果品、綠色畜禽、傳統雜糧4大主導產業、12種優勢農產品進行了科學的區域佈局和規劃,包括種植產品4個(蔬菜、專用玉米、穀子和專用高粱),畜禽產品4個(奶牛、商品瘦肉型豬、肉羊、禽蛋),林產品4個(紅棗、蘋果、梨、核桃)。規劃實施以來,取得了顯著的效益。共規劃實施蔬菜面積34萬畝,總產量12億公斤,以東陽、張慶、北田、修文、長凝5鄉鎮為中心建成了10.9萬畝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規劃實施紅棗面積30萬畝,其中有11萬畝進入掛果期。奶牛發展勢頭迅猛,存欄達到6879頭。規劃實施優勢玉米種植面積15萬畝,實際完成播種面積30.9萬畝,增幅翻一番以上。蘋果面積達到10.7萬畝,梨達到1.6萬畝。 (二)農產品加工能力明顯增強 豐元棗業、綠源棗業、博瑞乳業、華玉榮香椿、福大綠色食品等一批圍繞棗、菜、乳等主導產業的加工企業迅速崛起。 紅棗產業在規模擴張的同時,帶動產業檔次逐步升級,由單一種植向保鮮、加工、營銷綜合發展,全區各類棗業公司、企業、大戶達到100多戶,年加工、保鮮紅棗100多萬公斤,銷售200多萬公斤,出現了豐元、綠源、貴仁等紅棗加工品牌。加工企業生產能力逐年增強,如豐元公司從當初的年加工能力2萬公斤發展到現在的50萬公斤,產品行銷北京、上海、香港等15個省市,是“山西省aa級信用企業”,產品正在申報山西省馳名商標。綠源公司加工能力從3萬公斤提高到20萬公斤,在榆次及周邊縣市開了數家連鎖店,在北京、天津等地也開了專營店。貴仁紅棗基地利用烤窯加工生產的大紅棗,個頭、口感堪稱全省之最,過年可賣到40—50元/斤,比一般公司的紅棗加工效益還高。 博瑞乳品公司是我區乳業生產的老字號,從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生產,但企業規模一直很小,XX年以來,借我區“萬頭奶牛”工程的東風,博瑞乳品公司迅速壯大,年加工鮮奶達到1800餘噸,通過了iso9001:XX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和qs食品安全認證。為應對乳品加工行業的巨大市場需求,今年我區又新上了晉巨集、晉佳等加工專案。山西榆次晉巨集乳品廠,投資135萬元引進溫州全套生產線,設計產量1噸/小時,目前處於試生產階段。榆次晉佳食品有限公司擴建工程,預算總投資1020萬元,建築生產、消毒車間3300平方米,工程投產後,可生產3大系列、18個品種的鮮牛奶、飲料奶系列7560噸,帶動農戶飼養奶牛1000頭,增加就業機會200個,目前工程已進入實質建設階段。 蔬菜產業培育了華玉榮香椿特色蔬菜加工、福大冷凍蔬菜等專案。華玉榮香椿、福大蔬菜2個建設工程均被列入市“雙百”專案,總投資達2868萬元。華玉榮香椿公司擁有全國最大的香椿種植基地,全國最大的無土栽培香椿種植基地也將在今年秋季建成,產品遠銷京、津、滬等大江南北,年產值達到300萬元。今年計劃投資84萬元,新建保鮮庫,續建加工車間,繼續擴大規模,研製新產品。福大冷凍蔬菜公司由於資金問題,進展較緩。 今年我區還引進了山西威特食品有限公司,該公司是全國最大的核桃仁出口企業之一,是山西農產品創匯第一大戶。其榆次直屬分廠食品加工專案,總投資400萬元,生產、加工、銷售乾果、食用菌、速凍蔬菜等食品。工程建成後,將實現年產值1000萬元。工程達效後,會成為晉中規模較大的乾果、乾鮮蔬菜出口創匯企業,對推動我區蔬菜、紅棗、核桃產業的上檔升級起到積極作用。 (三)科技園區建設邁開大步 我區重點扶持建設金貝植物園、中華羊駝養殖、金威航天育種專案和12個優勢農產品標準化科技示範園區,以園區建設帶動發展高效農業。山西金貝植物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是全省

區農業局關於推進農業現代化調研報告

最大的苗木生產企業,金貝植物園為公司的苗木組培生產基地,總投資6000萬元,佔地1500餘畝。該園區以“植物克隆”技術為專利產品,主要從事高檔觀賞型林木及普及型蔬菜、花卉、飼草和經濟型綠化樹苗的培育、推廣,成為集科研、開發、生產、苗木示範、經銷為一體的公園式科技型現代化農業園區,被晉中市列為“雙百專案工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4強之一。中華羊駝養殖是國家農業部“948”科研引進專案,由山西阿帕克有限公司負責實施,主要從事羊駝的引進、試驗、推廣、普及工作。羊駝養殖開發填補了我國空白,促進榆次養殖業向生態型、特色型發展,具有極高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航天育種是航天專家和農業遺傳育種專家協作探索的育種新途徑,是21世紀農業發展新領域。金威航天育種基地,佔地1000畝,由山西金威航天育種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投資1460餘萬元建成,是以專業開發、試驗示範、培育精品為特點的農業科技示範推廣基地。該基地主要是利用太空環境誘變技術、地面遺傳育種技術,培育各種糧食、蔬菜、花卉、苗木、瓜果種子。符合農業技術轉變的發展方向,對改進我區農產品品質,提高農業種植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具有積極意義,將為我區新技術和農業發展的有機結合起到積極的示範作用。 我區重點建設12個優勢農產品標準化科技示範園區,其中蔬菜1個,紅棗4個,養殖6個,糧食作物1個。目前,示範園區處於整體推進,全面建設階段。在北田鎮張胡村建成150畝的蔬菜標準化生產示範園區。紅棗建成烏金山鎮巨集大紅棗科技示範園300畝、北田鎮杜堡中昌農業示範園區500畝、北田鎮貴仁紅棗科技示範園100畝、長凝仙棗果品公司基地XX畝。養殖建成陳侃奶牛園區,今年重點擴建二期工程,新建10戶;北胡喬奶牛園區,今年重點是完善園區內的公共設施;演武蛋雞養殖園區,今年重點是雞舍的續建以及配套設施和公共設施的完善;演武瘦肉型豬養殖園區,今年主要推廣瘦肉型豬生產配套技術;長凝眾旺肉羊養殖園區,今年推廣的技術主要是肉羊標準化生產和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技術;烏金山西沛霖肉羊養殖園區,主要是肉羊標準化生產和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技術,建設人工授精站。糧食,張慶玉米示範園區種植飼用玉米500畝。 (四)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榆次在推進農村全面小康建設工作中,以工帶農、以工興農,延伸了產業鏈,提高了區域經濟競爭力,建起了全省最好、全國較好的精品工業園區。其中,農副產品加工產業形成了以河南白象、江蘇恆順老陳醋、紫晨醋爽、成信油脂、古船麵粉、綠葉食品、陳世家釀、強大飼料等8家企業為代表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群體,總投資3.7億元,全部達產達效後,預計年產值可達16億元,年利稅突破1.6億元。如白象方便麵12萬噸專案投產後,年消耗麵粉達8萬噸;古船麵粉有國際一流的義大利生產裝置,日處理小麥500噸,可生產不同等級20個品種規格的小麥粉,是山西境內最大的小麥粉加工企業,“古船牌”麵粉榮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陳世家釀擁有先進的防沉澱過濾裝置,年產5000噸醋,大大提升了我區釀醋生產水平;紫晨醋爽蘋果汁、葡萄汁、紅棗汁加工專案,可帶動紅棗等產業的發展;江蘇恆順醋業和山西成信油脂,通過採取“公司+農戶”、“訂單農業”等多種經營方式,帶動農戶進行專業化、集約化、規模化生產。 本地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也蓬勃發展,方興未艾。民信屠宰有限公司是省政府定點屠宰企業,年屠宰生豬15萬頭以上,收入達到1個億,利潤800萬元,是晉中市“雙百”專案之一,對延伸農業產業鏈,促進我區養殖業的快速發展有很大作用。今年又投資200萬元,新建冷庫和熟肉製品加工線,開設了三個冷鮮肉經銷點,日銷量在36噸以上,“澤榆”冷鮮肉已得到消費者的普遍認同,打破了“雙匯”對冷鮮肉市場的獨家壟斷局面。雜糧加工實現零的突破——德御公司小米產品已佔領太原29家超市,今年又打入了天津23家超市。今年採取“公司+農戶”的形式,投資6萬元,無償為農戶提供晉谷29、晉谷21種子,發展穀子訂單6000畝。上半年銷售額達到200萬元,今年力爭實現500萬元。山西海玉食品有限公司擁有3條自動化餅乾生產線,年生產能力1萬餘噸,公司在義大利“卡夫拉緹”配方的基礎上研發的“開心食點”系列產品140多個品種,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遠銷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在去年北京人民大會堂新聞釋出會上,簽訂訂單3000餘萬元。今年上半年產量達到3500噸,比上年同期增長40%,計劃佔地80畝,總投資4000萬元,新上6條流水生產線,投產後加工能力達到3.6萬噸,可轉化糧食2.5萬噸,帶動7萬畝的糧食基地生產。懷仁醋業向集團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在去年懷仁醋業協會的基礎上,今年聯合6家釀醋企業,組建榆次懷仁四眼井釀造集團公司,研發出最先進的滅菌新工藝,建設大型晒醋場,初步與北京的實力投資商楊軍達成引資協議,力爭年新增醋產量2萬噸,形成8萬噸的生產規模。 (五)農業服務體系初步構建 我區在農業和農村工作中,從標準化、市場、資訊網路、畜牧防疫和農業執法五個方面構建農業服務網路: 1、標準化體系建設。截至XX年,全區無公害農產品認證面積近達到12萬畝,是全國55家無公害農產品基地之一, XX、XX年連續兩年被農業部驗收為優秀。今年我區又爭取到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整體推進專案,是全省5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整體推進試點縣之一。在原有基礎上,新認證23萬畝無公害農產品,使全區認證面積達到35萬畝,佔到全區食用農產品種植面積的71.8%。綠色食品認證上實現大的突破,目前已有華玉榮香椿、中晶梨棗取得綠色食品認證,豐元棗業目前正在申報綠色食品認證。標準化生產規程得到推廣應用。我區已制定紅棗、蔬菜、水果、畜牧等行業的標準化生產規程。《榆次區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規程》正在緊張制定中,預計年內製定出全區統一的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規程,進一步規範我區農業標準化生產。 2、市場體系建設。一是各類農產品市場建設。我區目前已有東陽蔬菜批發市場、北田果蔬批發市場、什貼葵花批發市場、郭家堡糧油批發市場等。投資80萬元,佔地7500平方米的什貼葵花市場已基本完工,並組建了葵花服務中心。東陽蔬菜批發市場通過改制吸納11名銷售大戶,投資90萬元建設500平米冷庫5座,啟動了無公害檢測裝置,進一步使蔬菜市場成為功能齊全、裝置完善、規模較大的蔬菜

銷售市場,上半年批銷量達到4000萬公斤左右。榆次串串紅農業綜合市場經過努力,目前進展順利,已經由省計委立項。市場選址在原榆次區苗圃,一期工程佔地43畝。張慶鄉演武禽蛋交易市場也在積極醞釀之中。莊子鄉計劃籌建莊子牛羊交易市場和紫坑瓜果交易市場。東陽鎮新上農機銷售市場專案、晉中市農化種籽綜合批發市場專案。 二是指導規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隨著我區農業產業化推進中主導產業的健康發展,自發組建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也如雨後春筍般脫穎而出。據農經部門統計,圍繞蔬菜、紅棗、奶牛養殖、醋業等主導產業成立的農民合作組織已達39個,會員3209名。今年年初,在榆次供銷社、120餘名農民經紀人及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區農民經紀人協會也正式成立並啟動執行。農資連鎖經營健康發展,通過生產資料公司晉中分公司招聘農資代理員(農資經紀人)96名,規範了農資經紀人隊伍。 三是完善農業綜合服務超市體系。去年普家樂農村連鎖經營服務體系完成了25個連鎖店和100個村級服務站定點工作,農產品營銷市場體系已基本構建。今年我區投資570萬元,建設普家樂超市6000平方米物流配送中心、10個農村連鎖超市、10個村級農資服務站,初步形成輻射全區農村的銷售網路。目前已有6個連鎖超市、15個鄉村農資便民服務站投入運營。 3、農業資訊網路體系建設。從現代化農業的要求出發,我們積極推廣“三電合一”的資訊服務建設,實施“萬戶農民網上行”工程。截止6月底,全區上網農戶已達到4900餘戶,17個鄉鎮、企業和大戶註冊了“一站通”,20名農村資訊員向農業部進行了資格申報認證。烏金山鎮海底嶺村、施家窪村和北田鎮張胡村等電視上網示範村建設正在實施中。 4、畜牧防疫體系建設。我區總投資113萬元,整合原有的10個鄉鎮畜牧獸醫站資源,建設5座高標準鄉鎮畜牧獸醫中心站,總建築面積1506平方米。目前烏金山、修文、北田、長凝四個中心站已竣工。修文獸醫站524平方米,在全省都是一流。在5個畜牧獸醫中心站建立鄉鎮疫情測報點,村級防疫員隊伍健全率達到了100%,形成完整的動物疫情測報網路。 5、農業執法體系建設。由於我區尚未農業綜合執法隊伍,目前農業執法一般為多部門聯合行動,集中整頓農資市場。如3月10日至4月10日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農資打假下鄉”集中行動月活動。區農業局與質監局稽查隊深入城區農資銷售市場、網點進行檢查,與物價局聯合對農資價格進行專項檢查。區工商局也開展了“紅盾護農”行動。農業綜合執法隊伍正在加緊籌建,儘快建成完善高效的農業綜合執法體系。 (六)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步伐加快 做大農業,做“少”農民,將農民從第一產業轉移到二、三產業,增加農民非農收入,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標誌之一,也是農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我區鄉村勞動力總數129431人,其中18—45歲農村勞動力人數102282人。全區從事農牧業生產實際需要的勞動力人數為60081人,農村富餘勞動力人數55664人。農村勞動力已轉移43761 人,還有富餘勞動力11903人需要轉移。已轉移的農村勞動力按區域分佈劃分,區內轉移的勞動力35999人,佔轉移總數的82%;轉移到省內區外的6070人,佔轉移總數的14%;轉移到省外的1692人,佔轉移總數的4%。從近年我區農民收入的構成來看,工資性收入是增長的主動力。以XX年為例,全區農村居民的工資性收入為人均1064元,比上年增加115.52元,增長29.6%,貢獻率為26.6%。 二、當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 從總體上看,我區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確邁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榆次農業在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下,面臨國家中部崛起戰略、山西能源和重化工基地建設、晉中最具活力經濟帶和城市群規劃及榆次現代晉商中心區奮鬥目標的歷史機遇與挑戰,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處於重要的轉型時期:農業生產目標已從主要追求農產品數量向穩定總量、優化品種質量轉變,但“資源型、原料型、趨同性”的狀況還未根本改變;生產方式已從小農生產向產業化生產轉變,但以傳統農業為主體的生產經營格局還未根本改變;增長方式已從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逐步轉變,但農業綜合素質低、總體效益差的狀況還未根本改變;資源開發方式已從掠奪型逐步向開發與保護並重的可持續發展轉變,但農業基礎設施脆弱、生態環境仍不容樂觀、人口增長對經濟和環境的壓力繼續增大的狀況還未根本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問題仍然存在,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滯後的狀況還未根本改變。主要表現在: 一是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還不夠突出,品種結構和生產佈局還沒有大的變化,農業的質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區雖加大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但在調整過程中重視面積和數量的擴張,一定程度上對提高農業質量,培育品牌,增加農產品附加效益有所忽視;對一些具有市場競爭能力的華玉榮香椿特色蔬菜、仙棗1、2、3號特優紅棗、“軟黃金”羊駝等優質、珍稀、特色農產品扶持開發不夠,形不成規模經濟;優勢農產品品種多達12個,點多面廣,形不成優勢拳頭產品;對農業結構調整的認識還不夠全面,還沒有從根本上跳出就農業調農業的小圈子,農村一、二、三產業結構仍不合理。 二是農業基礎設施和物質技術條件總體水平低,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比較滯後,特別是資訊和技術服務還不能滿足廣大農民調整結構的需要。我區自從XX年以來加強中低產田改造、土地綜合開發等農田基本建設,農田基礎條件得到了一定改善,土地綜合生產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但目前仍有50%以上的農田屬中低產田,這部分農田仍處於“靠天吃飯”的現狀,特別是山區丘陵旱垣地抵禦自然災害能力更弱,基本上處於“雨養農業”的狀況。另外,我區雖已形成以農業中心等5箇中心牽頭,鄉鎮農技站等服務站為載體,科技示範戶為觸點的農業服務體系,但在服務過程中仍於產中指導為主,對產前的市場預測和產後的流通指導較少,無法提供給農民超前市場資訊,農戶難於圍繞市場需求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資訊網路普及率低下,70%以上的村莊還看不上有線電視節目,電腦、機頂盒等普及率更低,戶佔有率不到6%。 三是農村市場發育不全,農產品交易市場建設滯後,農產品流通渠道仍不順暢。我區雖著力建設了一批農村集貿市場,但這些市場佈局分散,規模較小,設施簡陋,功能落後,多

數無資訊服務網路,大部分農產品仍在露天下交易;缺乏貯藏、冷凍、週轉條件,交易完全處於自然成交。據調查,我區70%左右的農產品無固定的交易場所,均為地頭銷售、佔道經營或市場外零星交易,已無法適應當前大市場、大流通的需要,致使農產品轉化成商品率較低。由於市場體系建設不適應當前結構調整需要,對農民起不到引導的作用。 四是農民科技素質較低,農業科技推廣力度不夠,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低。據調查,全區農民勞動力按文化程度劃分,大專以上的佔0.8%;高中中專佔17%;國中佔64.2%;國小文盲佔18%。國中文化程度以下佔82.2%,對新科技、新技術的接受能力有限,阻礙了農業科技推廣的程序;農技部門行政人員多,農技人員,尤其農技專家少,農業科技人員佔農業從業人員的0.16%,同時現有的農業科技人員中,大部分屬於產中服務型人才,缺乏綜合性、多學科方面的知識,難於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農技服務機構裝置簡陋,服務手段落後,特別是鄉鎮農科部門的辦公條件和服務手段更為簡陋和落後,難於適應新時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 五是農產品的品質和質量亟須提高,品牌尚未確立。XX年以來,我區著力實施“無公害行動計劃”,但農民和農產品加工企業業主認識不到位,仍以增加農產品產量為重點,忽視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同時,由於群眾消費觀念尚未改變、消費水平低度徘徊,優質優價難於體現,致使農產品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農業的質量和效益提高不大。農產品質量標準監測體系和市場資訊體系建設滯後。我區的“魏榆”、“串串紅”等品牌一真沒有做起來,可以說還是“默默無聞”的狀態。 六是涉農龍頭企業數量不多,規模不大,市場開拓能力和帶動能力弱。我區在釀造、飼料加工等方面有一些加工亮點,也有如白象方便麵、恆順醋等全國知名品牌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但都與我區的蔬菜、紅棗、畜牧養殖三大特色產業的發展聯絡不緊,帶動示範能力不強。我區雖扶持建設了一批如豐元、博瑞、福大、華玉榮、綠野、德御等與蔬菜、紅棗、畜牧養殖特色產業聯絡緊密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但這些企業多數處於起步發展階段,由於規模較小,資金短缺,裝置簡陋,生產技術落後,市場開拓能力較弱,無法有效拉動農業產業的發展。 七是農業投融資體制不暢,結構調整的資金不足。農業結構調整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過程,引進優良品種、發展名優特新產品、農產品加工業和開拓農產品市場等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特別是一些種養加大戶資金短缺的問題比較突出。我區XX年支農資金預算比上年增長42.9%以上,絕對額增長90萬元,但即使這樣,總額也僅有300萬元,農民人均投入不足11元。北田鎮張胡村是我區溫室蔬菜標準化示範園區,今年通過農機補貼計劃發展自動捲簾機,農戶一下就報了50多戶,但只能補助13戶。北田、莊子等鄉鎮群眾發展沼氣的熱情非常高,只要政府扶一把,至少能新上20多個沼氣村,但資金就是解決不了。榆社縣今年拿出400萬元用於 “兩貼一補”,其中100萬元貼息用於扶持肉牛養殖,100萬元貼息貸款扶持農業龍頭企業,200萬元補貼特色種植、養殖業。左權、靈石、榆社、太谷、平遙都制定了對優勢農產品開發的補貼辦法。左權縣對飼養規模在80頭以上的養牛戶,每頭補助購牛款800元,對新建一個日光溫室補助3000元。太谷縣出臺了每建一座日光溫室尤其是l1028型大拱棚,縣政府幫助解決5000元小額貸款並補貼200元,另外鄉政府、村委對溫室、拱棚建設每畝補貼1000─3000元。與兄弟縣市相比,我區農業還停留在“口頭農業”上,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這與我區是經濟大區、經濟強區的地位很不相稱。 八是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水平低。我區農村勞動力轉移雖已達4萬多人,但多屬於季節性務工,農民工在城鎮務工“留不住”,技術少、工種差、工資低,就業、醫療、養老、勞保、子女入學等配套機制尚未健全,城鄉差別仍然很大。我區耕地相對分散,農村剩餘勞動力不能充分轉移,使得農業的人均勞動生產率難以提高,成為阻礙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問題之一。 三、今後農業現代化的對策和措施 (一)進一步認識農業現代化的深刻內涵 我們認為,對農業現代化建設有必要進行客觀的分析,獲得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第一,提出我區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要求非常及時和必要。為了實現“提升競爭力、再創新優勢,打造現代現代晉商中心區”的戰略目標,應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和世界經濟一體化帶來的世界市場和發達國家農業的壓力,農業不能拖後腿,農業現代化的程序必須加快。第二、農業現代化是一個相對的、動態的農業發展過程,對農業現代化的內涵理解有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我們認為農業現代化是指:具有發達的基礎設施、先進的科學技術、高效的組織方式和完善的服務體系,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均較高的一種生產發達、農民富裕、環境優美的具有一定國際可比性的先進農業發展狀態。農業現代化應有三大總目標:農業生產目標、農民收入目標和農村環境目標。第三、農業現代化離不開其它國民經濟部門的現代化。可以說,農業是國民經濟中其它各個部門的基礎,而國民經濟其它部門的現代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因為,農業現代化需要高質量、低價格的各種裝備和生產要素的支撐,需要高效率的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部門的支撐,需要高收入非農業消費者市場需求的支撐,等等。此外,可能更為重要的一點是:農業要實現現代化,必須大量減少農業勞動力,大力降低農業勞動力在社會總就業中的比重。而所有這一切,都依賴非農業產業的發展。在時間上,可不可以說,是其它國民經濟部門帶動農業實現現代化,是其它部門而不是農業率先實現現代化?縱觀世界,農業發達的國家都是非農業高度發達的國家。沒有哪一個國民經濟總體不發達的國家的農業是發達的。即:農業不可能率先實現現代化。這與“工業是先導”的道理是一致的。在某種意義上,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的關係,是農業現代化和非農業部門現代化關係的一種反映,是互為依存、不可分開的。認識這一點對正確地推動我區農業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第四、制定農業現代化的目標應當從實際出發,兼顧激勵性和可能性。我國提出到2050年基本實現整個國民經濟的現代化,而農業又不可能領先於工業等非農業部門

實現現代化。因此,實現農業現代化是一個較為長遠的目標,是需要堅持不懈地做幾十年努力才有可能實現的目標。我區XX年被省確定為農業和農村現代化試點縣(區)之一,建議區委、區政府儘快出臺《關於推進榆次區農業現代化的實施意見(規劃)》,規劃應當切合實際,做到長短結合、遠近結合,既有科學性,又有可行性。在具體提法上,可以劃分出近期、中期和遠期三個階段。 (二)今後我區農業現代化的方向和工作重點 工作思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xx大精神為指導,堅持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全面貫徹“xxxx”重要思想,緊緊抓住國家中部崛起戰略機遇期,充分發揮區位、資源、人才、品牌、科技、工業等優勢,走“農業強區”之路,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依託,以發展農村經濟和技術創新為動力,以調優、調特、調名、調強為突破口,以工業化的理念、產業化的思路、市場化的思維、科技化的手段、城鎮化的戰略為出發點,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進一步鞏固蔬菜、紅棗、奶牛三大特色產業,提升水果、畜牧兩大支柱產業,培植扁桃、核桃、雜糧等新興後續產業。扶優扶強一批農產品批發市場,突破加工業,打造品牌,完善服務體系,增加投入,努力把我區建成綠色農業特色經濟強區和現代化農業示範基地,確保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加快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步伐。 一、改革投融資體制,增加對農業的投入。從長遠來看,農業發展的資金應該主要來自政府和農民、農企業的自我積累,所以,增加對農業的投入,首先要加大本級財政的投入並盡力爭取上級的支援。隨著我國工業化程序加快,綜合國力進一步提升,國家對農業的財政扶持將會逐步加大,這些扶持主要體現在基礎建設專案和技術改造專案上,我們要把握這一態勢,做好專案前期工作,爭取上級更多的農業扶持資金。同時,要引導社會資金進入農業,特別要進入農業產業化經營專案,提高農業的效益,以此吸引更多的金融投資,形成投資多元化。總結我區並借鑑一些發達地區的經驗,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建立財政支農週轉金制度,取消對農業生產的直接撥款制度。二是利用匹配投資法,引導農民及社會資金進行生產投入,即以政府資金為引導,按一定比例由集體、農民和社會資金匹配投入,組成對特定建設專案投資的整體。三是實行以獎代補,鼓勵多元化投資。四是以優惠政策、優勢農業專案、優質服務吸引社會融資,對優勢、龍頭、骨幹涉農專案擇重優先扶持,穩住投資者;行政部門改善服務態度,提高速度和效率。五是要採取有力措施,構建農村良好的信用環境。要通過以上措施,形成政府、集體、農民、社會資金等多層次的投入機制。建議農業信貸由支援農業向支援現代農業轉變,重點支援農產品加工、儲運保鮮、流通等多樣化的市場主體轉變,向支援無公害農業和農業產業化經營轉變。通過信貸槓桿作用引導龍頭企業走專業化、深加工、大流通、外向型的發展路子。優先支援農企業在季節收購、技術改造、市場營銷和環境保護方面的資金需要。農業綜合開發專案的有償無償資金,扶貧開發專案中的財政資金和工業發展資金等重點投入和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議區財政加大農業補貼力度,每年再安排300萬元以上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引導資金,調整補貼重點,按照適當集中,突出重點,扶優扶強、扶成長專案的原則,主要用於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貸款貼息;用於以良種為主的重大科技推廣和新技術開發;用於優質和專用原料基地建設;用於受衝擊較大的敏感性農產品、專用農產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用於市場資訊等體系建設。區級各部門要多渠道爭取專案資金扶持農業。各鄉鎮也要安排一定數量的資金用於本鄉的農業現代化建設。 二、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搞活農產品流通。良好的市場環境和完善的市場體系是農業現代化的客觀需要。一是統一規劃,加強立項管理,逐步在全區形成佈局合理、產銷結合、公平競爭、統一開放的農產品市場體系。重點培育產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如北田、莊子果品批發市場、東陽蔬菜批發市場、什貼葵花(雜糧)批發市場、張慶演武畜禽批發市場、榆次串串紅農產品綜合批發市場等。二是要扶持市場進一步發揮服務功能,重點支援市場的冷凍、冷藏、倉儲、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和資訊化系統建設。農產品批發市場要推行電子統一結算管理系統,提高交易和管理效率;鼓勵探索競價拍賣、直供配送和網上交易等現代交易方式。引導優質、有品牌的農產品直接進入超市,鼓勵有條件的農產品進入沃爾瑪等大型連鎖超市,將我區農產品銷售納入世界物流體系。發揮市場的資訊釋出視窗作用,建立多元化的市場價格、供求資訊採集、整理和釋出系統,為農民、經營戶、管理部門提供資訊服務。三是逐步建立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促進無公害綠色農產品發展。重點以果菜等鮮活農產品批發市場為視窗,建立市場準入制度,從加強管理著手,配置檢測裝置,規範檢測手段,對不符合要求的不予進場交易。在加強農業產前、產中管理的基礎上,加大農產品產後流通環節的抽檢力度,促進農產品質量提高。四是加強市場開拓。加大農產品販銷大戶、經紀人隊伍培育,以市場為依託,通過壯大農民經紀人協會的途徑,提高農產品經營戶的組織化程度。引導販銷大戶與基地農戶建立穩定的產銷關係。以市場為中介,通過舉辦農產品展銷會,牽頭與大中城市市場建立業務關係等多種途徑,擴大當地農產品對外宣傳,提高“魏榆”蔬菜、“北田”蘋果、“塗河”大蒜等市場知名度,使更多的農產品走向國內外市場。 三、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人才培訓步伐。一要創新農技推廣體制。逐步探索完善以政府推廣機構為主體,科研機構和農村科技人才多方參與,平等競爭的推廣機制。每年由鄉村調查農民需解決的技術難題,推廣機構進行鍼對性研究,上門為農戶提供技術服務,或由農戶選擇服務物件,然後政府按照農戶提供的推廣面積和實施效果將科技推廣經費下撥推廣主體,解決農業科技“推而不廣”和“推需分離”的問題。二要以培養農村科技帶頭人、農業科技示範戶和農業科技致富能手為重點,大力選拔培育“土專家”、“田秀才”。採用科技培訓、經驗傳授、基地示範、政策激勵等方式,大力培養造就能掌握農村實用技術、致富技術的鄉土人才,使他們成為發展農村經濟、實施科技致富的帶頭人。三要大力發展農業職業教育

和科普教育。以實用技術培訓為重點,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市場需求,積極推廣旱作農業、節水灌溉、良種繁育、科學栽培、病蟲害防治、配方施肥等先進實用技術,培養提高現有勞動力的農技水平。四要積極推廣良種良法,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目標。農產品質量的競爭核心是良種的競爭,誰擁有良種和先進技術,誰就能掌握質量競爭的主動權。要加大動植物良種繁育推廣體系建設力度,把良種良法作為關鍵環節來抓。五要創新人才激勵機制和培養機制。在穩定農業科技推廣隊伍的同時,鼓勵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農業大專院校畢業生、農業技術專家等,通過技術報務、技術承包、技術入股、技術轉讓等方式、領辦創辦、協辦農業企業和農產品加工業;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中凡自願從事農產品生產、加工、營銷、領辦、創辦龍頭企業的農科人員,經主管部門批准,可否考慮給予保留職稱、帶薪五年等優惠政策,經本人要求,可回原單位工作,也可以辦理辭職手續。 四、堅持因地制宜,發揮區域優勢。我區土地寬廣,地貌、資源、氣候和生產習慣差異較大,調整農業結構必須堅持因地制宜,通過優化佈局和區域分工,形成具有區域競爭優勢、有規模的主導產品和支柱產業。從產量最大化到效益最大化,這是農業現代化區別於過去的一個重要標誌。據專家測算,在同樣的生產技術條件下,如果投入決策目標從產量最大化轉變為效益最大化,單位農產品的生產成本可以降低10~30%。從我區現有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來看,仍存在品種過多、地域分散等缺陷,能否考慮在現有的12種優勢農產品中主抓5—6個有區域優勢的重點扶持產品,抓大放小。 五、發展食品加工,實現多次增值。農業的競爭力不僅取決於初級農產品的質量,更取決於整個產業鏈條和生產體系的發達程度。據報道,農業原字頭產品的價值量只佔農業最終產品價值量的10%;發達國家的食品工業產值一般是農業總產值的5倍左右,而我國僅為0.42倍。可見,沒有農業生產外環節的多次增值,農業經濟效益就難以從根本上提高。因此,大力發展食品加工業是增強農業競爭力和促進農業現代化向縱深發展的迫切需要。應儘快制定食品加工業規劃和支援政策、建立食品加工專項資金,鼓勵多種所有制和多元投資主體共同參與,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特別是要挖掘如豐元、德御、海玉等民營企業的潛力,使其在食品加工業中挑大樑。 同時,注意建立和完善農戶與農企業的利益聯結機制。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的核心。一是要大力發展訂單農業,農戶與企業之間簽訂規範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產銷合同,由企業提供銷路,農戶按訂單發展生產,有條件的企業可通過最低保護價與農戶簽訂購銷合同。二是鼓勵和提倡向“龍頭企業+中介組織+農戶”方向發展。在自願互利的前提下,農業龍頭企業可以吸收農戶以土地、資金等入股形成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逐步形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 六、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一是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的財政投入,重點支援小流域治理、中低產田改造、節水灌溉、人畜飲水、農村能源(沼氣)等專案建設,增強農民增收的後勁。二是切實加強鄉村道路、供水、供電、通訊、有線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堅持農業綜合開發。四是堅持開發式扶貧。 七、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組織。要制定制度,加強規範,推進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健康發展。明確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業務指導部門和確認部門,形成統一指導、多部門多形式興辦的格局。社團性質的合作經濟組織由民政部門登記,專業合作社由區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確認,確認後如需開展經營活動,應當允許進行工商登記。建議區政府制定政策,加大對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支援力度。除財政支援外,可否對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稅收優惠,在用地、用水、用電方面對專業合作組織給予一定的照顧和優惠。 八、積極開拓國內外兩個市場。著重發揮我區的區位優勢,實施“引進來、走出去”戰略。一是進一步改善農業投資環境,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國外良種、技術、裝置、資金、人才及經營管理經驗,吸引國外客商到我區建基地、興辦加工企業,改造和提升我區的傳統產業,實現與國際水平接軌。二是提高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出口產品比例,儘快改進我區加工、貯存、保鮮、包裝等技術,進一步完善出口機制,重點扶持和發展如“威特”等外向型加工、流通龍頭企業,建設一批有較強競爭力的農業出口產業。三是積極支援農業龍頭企業自營出口,建立出口創匯農產品生產基地,參與國際競爭,鼓勵有條件的龍頭組織到省外和跨國經營,開發農產品原料基地和興辦農產品加工企業。四是通過國際性的農產品展示會、博覽會,加大我區農產品對外宣傳力度,使我區更多的農產品銷往國內外市場。 九、積極引導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解決人地矛盾,改善農業生產邊際效益遞減狀況的根本出路在於大規模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到非農崗位就業,進而達到農民向市民的身份置換,實現農業生產的規模化經營。從實踐中看,近年來,農民工資性收入迅速增長,並已成為農民收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據抽樣調查顯示,XX年我區農民收入的構成,工資性收入是增長的主動力,比上年增長29.6%,貢獻率為26.6%。抓好剩餘勞動力轉移工作:一要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積極引進和培育勞動密集型、技術含量低的中小民營企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加強就業容量較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千方百計地創造就業機會,爭取部分農村剩餘勞動力“就地消化”。二要對農民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從而提高勞務價值,為農民“走出去”務工創造條件。加強對農民出外務工的資訊引導和組織管理,確保農民工有序流動,順利增收。三要取消對農民工進城務工的各種不合理政策,在就業、醫療、養老、勞保、子女入學等各種層面給予農民以平等的“國民待遇”,為農民進城“留得住”提供便利條件,最終實現徹底改變農民身份的目標。四要積極為外出務工返鄉人員搭好創業平臺,鼓勵具有一定資金、技術和經營能力的務工者“走回來”,在本地投資經商搞開發,帶動地域經濟發展。 十、像抓工業園區那樣抓農業園區,加快建設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區,使之成為農業 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引進、試驗

和示範的視窗及種子種苗繁育中心。 區農業局 二○○五年八月三日

熱門搜尋
遵紀守法主題演講稿優秀 見習老師心得體會優秀範文 最新房屋裝修協議書 軍訓心得話題國中作文 活動策劃總監崗位職責 實用的給員工的感謝信範文錦集 淺談生物實驗教學講座心得體會範文 寫三峽的導遊詞600字 大學軍訓感想作文400字以上 班組長心得體會 致敬護士隊伍·攜手戰勝疫情護士節活動個人感想 銀行業務發展自查報告 涉縣 城鄉低保專項治理工作方案範文 承包經營合同模板彙編 已崩 個體餐飲用工簡單的合同 中學教研組工作計劃彙編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師職業工作總結 因病請假 建設工程承包建築施工合同 4.23世界讀書日的活動方案 企業文化活動總結範文 物業部管理制度 招架不住 國小六年級語文教學述職報告範例 2023年企業財務負責人述職報告 中秋節猜燈謎活動主題方案範文 有關公司感謝信範文彙編 賈某 元旦迎新晚會策劃書精選方案 小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範文 幫扶單位開展工作總結 雪人的閱讀心得感悟 七年級數學考試沒考好檢討書範文 宿舍安全用電檢討書 感恩老師的國旗下講話 關於寫給學校的建議書300字 建築石材採購合同彙編 檢察院競聘上崗演講稿 做老師的實習報告 別墅買賣合同 運動會廣播稿200字以上 男方 個人股權資金轉讓協議 2023國慶學校活動方案 2023西遊記讀書心得體會參考 2023幼兒聖誕活動策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