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專題 > 政企專題

關於丘陵農業縣推進農業產業化的實踐與思考提綱

欄目: 政企專題 / 釋出於: / 人氣:1.17W

西充縣位於四川盆地中偏北部,地處嘉陵江和涪江脊骨地帶,系川北丘陵縣,幅員面積1106平方公里, 47個鄉鎮、總人口6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9萬,總耕地面積54萬畝(其中田21萬畝、地33萬畝),人均耕地0.8畝,是典型的農業縣;自然資源貧乏,無大江大河,無礦產,經濟基礎較差,是省定貧困縣。為破解農民增收難題,去年以來,我縣確立了“乳業興縣富民”的發展戰略,把“種草養畜,發展奶牛”擺在經濟發展的全域性位置來把握,培育延伸生態產業鏈條,著力一、二、三產業互動,實現了生態建設、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有機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黨的十六大確立的我國在本世紀頭二十年的奮鬥目標。要實現這一巨集偉目標,關鍵在農村、重點在農業、難點在農民。認真落實黨的十六大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力求農村改革有新突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有新進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有新提高,這是各地面臨的新任務。但當前,丘陵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既面臨經濟全球化、市場一體化程序加快的直接衝擊,又存在國內產業結構升級、農民增收困難的觀實壓力。在這一背景下,要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必須通過市場牽動、龍頭帶動、政策推動、各方聯動,形成生產、加工、銷售各個環節有機結合的一體化經營方式,從而加速農業現代化步伐。下面,筆者結合西充傾力打造川東北乳業經濟第一縣的實踐談一點體會:<?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關於丘陵農業縣推進農業產業化的實踐與思考提綱

一、狠抓觀念轉變,確立乳業興縣戰略

我縣在認真總結多年來農業結構調整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冷靜分析縣情,深刻認識到種草養畜既是全縣農業經濟新的增長點,又是實現全縣農業跨越式超常規發展的根本出路和關鍵所在。為此,縣委、縣政府把開發飼料、飼草資源,突破發展乳業為主的畜牧業,列為振興西充經濟、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產業,提出了“乳業興縣、乳業富民”的戰略決策,確立了打造川東北乳業經濟第一縣的農業發展目標。為統一認識,縣委、縣政府在全縣各級幹部和廣大群眾中開展了念草經、興奶業的大討論、大宣傳,召開規模盛大的全縣畜牧工作會(“八.七”會議),各級各部門層層召開黨委(黨組)會、幹部會和群眾會,在有線電視臺開闢"乳業富縣"專欄節目,出動宣傳車巡迴宣講,引導廣大群眾“三破三立”,樹立新的觀念,為乳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是破除種植業就是種糧食的觀念,樹立人工牧草是“綠色黃金”、奶牛產業是“朝陽產業”的觀念;二是破除農業就是以糧經二元結構為主的舊觀念,樹立以糧、經、飼三元結構為方向、以乳業發展為主的新觀念;三是破除以生豬為主的牧業發展舊觀念,樹立以乳業為主的牧業發展新觀念。目前,全縣上下形成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率先垂範,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創業苦幹的可喜局面。縣委、政府順應民心的決策和幹部群眾對種草養畜的新認識,鑄就了西充“種草養畜”高潮的掀起和短時間見效的成功,並進一步展示著可喜的發展前景。

二、扶持龍頭企業,培育乳業帶動主體

縣委、政府非常注重龍頭企業在產業鏈條各個經營環節的帶動作用,把引進龍頭企業作為發展奶業經濟的首要任務來抓,著力引進實力強、科技含量高的龍頭企業進入種草養畜專案。通過招商引資成功引進了浙江省重點骨幹企業--李子園牛奶食品有限公司落戶西充。李子園公司現已上兩條全自動生產線,日處理鮮奶能力達40噸,現已生產出純牛奶、甜牛奶、特濃牛奶、發酵酸奶、果味花色奶五大系列22個品種32個規格的系列產品。公司充分利用總部健全的銷售體系和"新新鮮鮮李子園"的名牌效應,其產品不僅很快佔領了西充及周邊市、縣市場,而且遠銷成渝兩地。投產至今產值已達4500萬元,實現利稅近350萬元。同時,引進重慶客商任大明在復安鄉投資1800萬元,新建日月高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它是西充縣委、政府招商引進的以畜牧良繁為主,集種養、休閒為一體的農業綜合示範園,是目前全省最大的畜牧科技龍頭,也是西南農業大學的教學實習基地之一。該公司走科研發展之路,與西南農業大學聯姻,聘請了博士生導師、碩士研究生等專業技術人員15名,直接參與公司的高層管理和從事高新技術開發。採取胚胎移植新技術,已成功培育出了波雜一代、波雜二代山羊新品種,波雜三代正在培育之中;擬在年內開展奶牛胚胎移植新技術,快速提升公司奶牛的數量和質量,從而有力地推動我縣乳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到2005年,公司可實現奶牛存欄500頭,年產優質羔羊30000只,建成西南片區奶牛、山羊良繁基地,實現年產值2000萬元,利稅250萬元。

三、延伸產業鏈條,夯實乳業發展基礎

按照“一個產業、一個龍頭、一個鏈條”的思路,把龍頭、基地、奶農有效連線起來,形成奶業產業鏈條。一是建基地。以加快自繁牛、穩住縣內牛、選擇省外牛、引進國外牛的工作方法,在以李子園牛奶食品有限公司為中心的<?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25公里範圍內,重點圍繞“三線”(國道212線、西射線、西古線)“一圈”(晉城、觀音、金泉、觀文、鳳鳴、中嶺、常林、木角)建立以縣城近郊、212國道線和省道沿線鄉鎮為主的20個奶牛生產基地,圈存奶牛150頭以上的鄉鎮已達10個(其中關文鎮奶牛存欄總量達300餘頭)。二是抓大戶。扶持和培育奶牛養殖大戶,靠大戶的示範帶動效應,促進奶牛基地建設和全縣畜牧業的發展。全縣養殖奶牛50頭以上的大戶達10餘戶,10頭以上的大戶達90餘戶,養殖量佔全縣養殖總量的63%。三是建小區。建立奶牛養殖小區是推動奶牛產業化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提高生鮮牛奶質量、增強乳製品市場競爭能力的關鍵所在。奶牛養殖小區遵循“集中建場、分戶飼養、業主建站、機械擠奶”的建設原則,推行“統一供料(配合飼料)、統一供精、統一防疫治病、統一機械擠奶、統一收購”的物業管理模式,實行聯戶飼養、委託飼養或統一飼養的多種養殖方式。正在建設的奶牛小區10個,每個小區養殖規模200頭以上,力爭兩年內完成20個奶牛養殖小區建設任務。

為做好乳業產業鏈的前端工作,快速夯實乳業經濟發展基礎,我縣通過三個結合大力發展優質牧草:一是將牧草種植與退耕還林還草相結合,利用退耕退林政策,種植優質牧草1.6萬畝。二是將牧草種植與國家天然草原與建設相結合。依託該專案,在晉城、常林、關文、復安等奶牛生產基地鄉鎮發展優質牧草1萬畝。三是將牧草種植與奶牛小區建設相結合。在奶牛養殖小區周圍,鼓勵、扶持種植專業大戶。2003年已培育種草100畝以上的大戶10餘戶,種植黑麥草、墨西哥玉米等優質牧草2.6萬畝。

四、創新運作機制,增強乳業發展活力

面對入世的嚴峻挑戰,我縣主動適應市場要求,積極創新農業發展機制,走出了一條符合西充實際的發展特色農業之路。一是全方位的激勵機制。在政治激勵方面,縣上選派10名符合條件的優秀青年幹部到鄉鎮建設奶牛小區養殖規模200頭以上,按組織程式回機關擔任副科級領導職務;選拔10 名發展奶牛有功的鄉鎮黨委書記或鄉鎮長優先回縣級機關任職;選拔10 名鄉鎮事業幹部到農村建小區集中發展奶牛200頭以上或自養奶牛在100頭以上,可轉為行政幹部或提升為鄉鎮領導幹部;破格招聘10名建奶牛小區規模200頭以上或全村發展奶牛300頭以上的村支部書記或村主任為鄉鎮幹部。在經濟激勵方面,奶牛養殖戶每購進1頭奶牛縣上獎勵1000元,鄉鎮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適當補貼。在市場激勵方面,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李子園公司在三年之內以2元/公斤的保護價收購牛奶,切實保護奶農利益。二是高效益的生產經營機制。我縣在繼續推行“公司+農戶”、“基地+農戶”等生產經營模式的基礎上,利用關文奶牛、晉城奶牛等協會的典型示範,引導農民組建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多種專業協會和民間經濟合作組織。三是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堅持“以業主、農戶投入為主,信貸扶持(每頭奶牛提供貸款7000元)、專案資金補助為輔”等多元化投入機制,確保乳業經濟快速發展。同時,我們與北京中盛投資公司合作,達成引進1000頭優質奶牛協議。四是深層次的土地機制。按照“平等、自願、有償、依法、規範”的原則,通過轉讓、租賃、變賣、入股等多種形式,穩步推進土地經營權的有序流轉,培育種草大戶,服務奶牛養殖小區,推進專業化,規模化經營。對牧業用地簡化手續,辦理土地使用證免徵稅費。

五、強化體系建設,完善乳業配套服務

隨著牧業結構的深入調整,我縣加快了對良繁、防疫、服務三大體系的建設步伐。一是強化技術服務。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在全縣建立一支心繫奶農、技術過硬的畜牧獸醫隊伍;採取傳、幫、帶的形式對養殖戶進行技術培訓,提高奶農飼養奶牛、種植牧草水平。二是強化防疫服務。以“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示範區”專案的實施為契機,按“四統一”(統一防疫流程、統一用藥時間、統一組織防疫用品、統一標準收取防疫費用)的辦法,搞好醫療注射、圈舍消毒、驅蟲、檢疫和防疫監督。三是強化保險服務。對全縣奶牛實行強制保險,奶牛養殖戶按450元/頭.年的標準交納保險費,賠保7000元/頭(殘值屬保險公司)。縣上專門成立了“奶牛死亡鑑定小組”,專門負責奶牛死亡原因的鑑定工作,為索報、賠償提供科學依據,有效地防範和化解了金融及養殖風險。四是強化良繁體系建設。由畜牧部門統一負責良種冷凍精液的引進和供應,提高奶牛配種質量;促進日月高新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依託西南農大進行奶牛胚胎移植技術的推廣應用,建立起自己的良繁體系,提升奶牛品質。

由於措施得力、政策到位,我縣乳業經濟步入了良性發展階段。一是更新了種植觀念。全縣已有500餘戶養殖戶發展奶牛3276頭,許多農戶已由過去的“要我養”變為“我要養”,這是我縣發展乳業經濟的最大收穫。二是延伸了產業鏈條。2003年上半年,全縣種植優質牧草6.1萬畝,產值達750萬元,糧、經、飼結構比例為5:3:2;乳業龍頭企業--四川李子園公司實現產值2000萬元,銷售收入1700萬元,實現利稅180萬元;同時,帶動了包裝、彩印、運輸、飼料等產業迅速發展,以天龍彩印廠、光大飼料廠為主的加工企業年產值可達3000萬元,實現利稅300萬元。三是增加了農民收入。全縣乳業產值達3.52億元,牧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58.5%,奶牛產業吸納務工人員1200餘人,奶農人均增收3000元,從業工人人均增收1500—2000元。回顧西充乳業經濟發展歷程,對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抓帶動主體是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環節。龍頭企業是一、二、三產業的結合點,是產業化經營的火車頭,他們帶動能力的強弱,直接決定著農業產業化的程序和成效。要打破所有制、部門、行業和行政區域界線,引導各類企業特別是有條件的工商企業進入農業領域,開發特色種養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充當產業化經營的龍頭企業。要鼓勵龍頭企業引進先進技術、管理和裝置,支援有條件的企業組建企業集團,增強競爭能力。

二、抓機制創新是農業化產業化經營順利推進的內在動力和重要保證。執行機制是農業產業化體系有序運轉的"軟體",要建立起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穩定的利益連結機制,進一步完善公司+基地+農戶、經營大戶+農戶等多種連結方式;要大力培育農民自己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要善於運用政府的調控職能,合理確定具有區域特色和規模效益的農業產業化區域,切實發展農業產業化主導產業、重點龍頭企業和拳頭產品。

三、抓基地建設是農業化產業化經營的基礎。農業產業化基地,不是一般意義的農產品生產基地,而是與龍頭企業、"五專"組織緊密相連的商品生產基地,是產業化龍頭企業生產經營的第一車間。因此,抓基地建設必須以龍頭企業為主體,立足市場需求,發揮當地的資源技術優勢,按照統一規劃、合理佈局、相對集中、高產高效的原則,通過定向投入、定向服務、定向收購等方式,與鄉鎮、村、組、農戶結合建立起穩固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努力提高集約化、專業化、規模化水平。

四、抓社會化服務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保障。產業化經營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專業化,而專業化必須生產必須以社會化服務為保障。現實表明,社會化服務的水平在一定程度制約著產業化發展程序。因此,要以農業產業化經營為契機,以農村各種專業合作組織為基礎,依託政府職能部門,大力發展市場化服務組織,逐步建立起網路完善、功能互補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