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農業發展需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88W

農業發展需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農業發展需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編輯提示:當前,各地緊緊圍繞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正確處理新時期工農關係和城鄉關係,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制訂了符合當地城鄉發展戰略的計劃。近日,筆者對統籌城鄉發展,提升農業競爭力成效比較明顯的山東省##市進行了調研,其做法和經驗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市發展農業產業化的基本做法

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山東省##市堅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將先進的工業經營理念如規模經濟、標準化生產、市場導向、品牌營銷等用於指導發展高產、高效、創匯農業,積極實施農業“三化(即產業化、標準化、國際化)”戰略,不斷增強農業競爭力,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一)立足當地優勢,確立產業化發展道路

1、調整種植結構,優化農業佈局。根據農業資源分佈特點,按照區域化佈局、規模化經營、專業化生產的原則,##市在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的前提下,本著宜糧則糧、宜菜則菜的原則,先後四次大規模調整作物佈局,發展特色農業。目前,##市培植了糧食、蔬菜、果品、水產、畜牧等五大主導產業,糧經作物比例達到4:6。

2、探索集約經營,發展農業園區。近年來,##市大膽創新機制,擴大了農業生產規模,提高了農業經營效益。一是依託企業建園區。採取“公司加基地帶農戶”的模式,企業與農民簽訂合同,公司、基地、農戶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經濟共同體。二是依託農戶辦園區。支援農村中具備一定經濟實力、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的農戶承租土地,鼓勵農民以資金、土地、實物、技術等合股聯辦園區,大面積發展蔬菜水果、經濟林木、海淡水養殖等家庭農業園區。三是依託特色辦園區。把全市農業作為一個生態園區,對產業、產品、組織結構進行調整,充分挖掘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集種養、貿工、科研開發、觀光旅遊、餐飲服務為一體的集約經營,使生態農業、觀光農業逐漸成為全市農業發展的增長點。

3、依託科技進步,走科技興農之路。一是積極開展科研攻關和科技成果引進。組建3處科技開發中心、5處科研所,先後研製開發農業新技術60多項;與全國27所大學、46家省以上科研單位建立合作關係,引進推廣科技成果110多項。二是建立市鄉村三級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充分利用中國蔬菜網、報紙、電視等手段,及時為農民釋出和傳遞國內外市場農產品供求及價格走向等資訊。加大對農民的技術培訓力度,以市農技培訓中心、鄉鎮農技服務中心、村科技綜合服務大院為培訓基地,定期對全市農民群眾進行科技知識輪訓。

4、扶持龍頭企業,發展精細加工。以發展農產品精細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為重點,堅持改造與新建並舉,鼓勵國有、民營和外資企業等工商資本進入農產品加工貿易領域,重點向優勢農產品傾斜,培植出一批骨幹龍頭企業,使農產品加工規模和加工增值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進一步完善了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經營格局。

(二)適應市場需求,推進標準化生產

1、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目前全市已建成5個國家級農業放心菜生產基地、10個外資農業示範基地和500多個農業示範園區。對生產基地全部實行“統一技術培訓、統一檢測儀器、統一制度規範、統一註冊商標、統一銷售標識”管理,嚴格實行標準化生產一票否決制和產品質量追溯制度,建立了生產檔案和警示牌,實現了蔬菜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監控。

2、嚴格質量檢測。參照國際通行標準,制訂了與國內外市場接軌的農產品質量標準。投資1200萬元建立了##市農副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投資200多萬元在15個種菜鄉鎮配置了速測室和農產品安全流動檢測車,負責全市蔬菜產前環境質量、產中農資投入、產後加工處理及市場質量管理等全程質量檢測,蔬菜品質顯著提高。

3、抓好源頭控制。投資4000多萬元建立了專門的農資市場,將全市農藥、化肥和種子經營戶集中到市場內統一管理,較好地杜絕了高毒、高殘留農藥和假冒偽劣農資產品流入市場。下大力氣搞好產地環境治理,對汙染重的企業堅決關、停、並、轉,使工業廢水實現了達標排放,並投資5700萬元建成汙水處理廠,對城市汙水進行密封改造,為農業生產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

(三)積極開拓市場,實施農業國際化戰略

1、積極構築國內外市場相融合的現代化市場體系。近年來,##市以蔬菜批發市場為核心,配套建設了“十大蔬菜專業市場”、“十大農資超市”,帶動了蔬菜運銷、經營、中介等產業和人才、資訊、技術等要素市場的發展,形成了內外相通、遍佈城鄉的市場網路。積極推廣新型銷售方式,與全國50多個大中城市農產品市場及國家機關、大型企業開展了直供直銷、連鎖經營和配送業務。同時,主動走出國門,積極開展與周邊國家市場、公司的合資合作,建立國外銷售基地,開通面向國際市場的農產品海上“藍色通道”、“空中走廊”、網上通道等,並在周邊國家和地區設立“專營店”,產品出口到10多個國家和地區。

2、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巧借外力促發展。一是抓好新品種引進,使農產品結構與國際市場需求接軌。二是充分發揮龍頭企業、高科技園區以及農產品博覽會等招商載體的作用,使之成為全市農業對外開放的視窗。通過開展農業領域的招商引資,依靠外商的資金、技術、資訊和銷售渠道拓展國外市場。

##市農業發展的經驗啟示

(一)發展農業必須跳出“就農業論農業”的圈子,以工業化的經營方式推動農業發展。農業產業化需要以工業化為推動力量克服小生產的缺陷,通過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和引導作用,逐步實現農戶與現代化技術對接,與大生產對接,與市場流通對接,將農戶組織起來,發展規模化、標準化的大生產和大流通。

(二)發展農業必須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用標準化的操作規程保證農產品質量。消費者熱衷於綠色環保優質產品的消費傾向和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壁壘決定了實行標準化生產、解決安全衛生問題成為農產品進入國內外市場的通行證。建設一批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建立並嚴格執行與國內外市場接軌的農產品檢驗檢測標準體系,同時,下大力氣抓好農產品產地環境治理,從而確保農產品質量,是在市場競爭中求勝的必經之路。

(三)發展農業必須樹立市場意識,以建市場、抓流

通來推動農業發展。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必須把市場放在首位,加強交易市場體系建設,發展流通企業,開拓流通領域,實現生產與市場的有機結合。##市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推行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經營機制,建立起以專業化、規模化大生產培育農產品流通企業和大市場,以大市場、大流通進一步推動大生產的良性迴圈,實現生產和組織流通水平不斷升級。

對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的幾點建議

(一)創新農業經營方式。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改革的深入,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中遇到了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比如在農業經營方面,遇到了小生產與大市場有效對接的問題,亟須創新農業經營方式。##市立足本地優勢,對農業優勢產業和主導產品實行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帶農戶的產業鏈條。推行“龍頭企業加基地帶農戶”的經營模式。通過合同、訂單形式把農民同龍頭企業、基地、協會連成一體,使廣大農民手持訂單開展生產。

(二)促進土地合理流轉。在嚴格執行土地延包政策的前提下,積極推動土地合理流轉,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按照依法、有償、自願的原則,促進農村土地流轉的規範化、制度化,加快土地向農業園區集中,向龍頭企業集中,向種植大戶(能手)集中,鼓勵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同時拓寬農村勞動力轉移渠道,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開發更多的就業崗位,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推進城鎮化程序,消除戶口、就業、子女上學等障礙,鼓勵農民務工經商、發展第三產業。

(三)加大政府的組織和引導力度。##市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經驗就是在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的基礎上,政府從組織市場建設、開拓流通領域入手,從資金、土地、信貸、科技等多方面加大支援力度,因勢利導組織農業的發展,使得當地蔬菜種植的傳統與現代市場有機結合,帶來了農業經濟的大發展。比如,在組織建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同時,##市政府還採取了給予稅費優惠政策、建立資訊報價系統、加強市場內部管理制度建設、培育多樣化的市場主體、協調開闢埠外市場等措施,積極扶持和服務於市場的發展;大力宣傳推廣農業科技,由政府出資建立科技示範園,從國外引進的新技術和新品種,經過種植示範後再廣泛傳播;為了促進標準化生產,政府投入大量資金髮展資訊網、質檢站和質檢中心以及標準化生產基地;在農田水利建設等方面,政府也都採取了聯動的方式進行發展。

(四)切實搞好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要緊緊圍繞市場需求,大力發展特色農業,不斷延長產業鏈條,推進區域化佈局、規模化生產和產品化經營。加大農業投入、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加大農村社會事業投入,建設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鄉村組織。

Tags:農業 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