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技術調查報告十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55W

技術調查報告 篇1

已在日本韓國普及的智慧馬桶,這兩年也在中國迎來了市場爆發的契機。縱觀全球智慧馬桶市場現狀,可謂業態豐富,產品多元,前景一片光明。全球智慧馬桶市場的現狀,可以形象地歸納為“16個字口訣”,即:四代進化、六大升級、即熱趨勢、五世同堂。

技術調查報告十篇

四代進化是指智慧馬桶技術已從第一代發展到第四代,從傳統的儲熱式發展到更先進的即熱式。六大升級是指目前最先進的第四代智慧馬桶已實現健康、舒適、安全、衝力、智控、美感六大升級。即熱趨勢是指即熱式智慧馬桶已成為行業發展趨勢。五世同堂是指目前全球智慧馬桶市場的五代產品並存現象,即:第一至第四代智慧馬桶,再加上被稱作2。5代的儲熱式過渡產品。

半個多世紀以來,全球智慧馬桶發展史上的每一代產品進化、每一種技術升級,都標誌著地球人的智慧衛浴生活品質有了大幅提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智慧馬桶從最初發端於醫療領域到逐步普及為家用,是歐美和日韓企業實現的,但從傳統儲熱式到先進即熱式的技術跨越,是中國衛浴企業實現的。

四代進化:從儲熱到即熱的技術跨越

據衛浴技術專家介紹,歷經四代進化的智慧馬桶,已從醫療領域進化到家用領域,從儲熱式進化到即熱式,從普通即熱式進化到六大升級的即熱式。其中,從儲熱式到即熱式的技術跨越是最關鍵的一步,因為傳統的儲熱式智慧馬桶必須內建一個儲水箱,提前把水加熱儲存在水箱中,容易滋生細菌。由儲水箱細菌引發的各種問題,諸如威脅健康,不恆溫、高能耗、易結水垢、影響外觀、體驗不佳等,構成了儲熱式智慧馬桶的技術硬傷。

資料顯示,第一代和第二代智慧馬桶都是儲熱式的。第一代智慧馬桶作為輔助性醫療裝置誕生在60年代的美國,僅為行動不便的病患提供臀洗、婦洗、自動沖水等少數功能。第二代智慧馬桶出現在70年代的日本,為了讓智慧馬桶變為家用,日本人在第一代基礎上增加了座圈加熱、烘乾、除臭、夜光、音樂等輔助功能和人性化功能。

本世紀初,中國出現了被稱為2。5代智慧馬桶的過渡性升級產品,增加了過濾裝置和定期自動換水等技術,目的是解決儲水箱滋生細菌的問題,但依然難以解決衝力不足、水溫不恆定、易結水垢、高能耗等儲熱式的硬傷。於是,第三代智慧馬桶誕生了,它是即熱式的,由於不需要儲水箱,即熱式智慧馬桶根治了滋生細菌的硬傷,活水即熱即用,徹底杜絕了健康隱患,造型也因此而簡約美觀。衛浴界普遍認為,國內水質含雜質較多,即熱式智慧馬桶更適合中國家庭普及,所以一誕生即成為智慧馬桶行業的發展趨勢。

即熱式的出現,是智慧馬桶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改變了消費者對智慧馬桶的傳統認知。最近兩年,以恆潔衛浴為代表的中國衛浴企業,在第三代智慧馬桶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即熱式技術,獲得了更多的專利和創新突破,目前,具備四大類技術標準、實現了六大升級的第四代智慧馬桶已在中國問世,並迅速進入追求高品質智慧衛浴生活的家庭。

第四代智慧馬桶具備一體式設計、即熱式平臺、超強衝力系統、超強智控系統四大類技術標準,並實現了健康、舒適、安全、衝力、智控、美感六大升級,是目前市場上最先進的智慧馬桶。去年第20屆上海國際廚衛展上,恆潔衛浴第四代睿洗智慧馬桶首次亮相,曾轟動一時,成為上海廚衛展上央視唯一專門報道的產品,意味著中國衛浴企業憑創新技術重新定義了智慧馬桶標準。

技術資料顯示,第四代智慧馬桶的四大類技術標準,一是借鑑人機工程學應用設計理念的一體式設計;二是活水即熱、無細菌或水垢之憂、水溫恆定、無需反覆加熱、更加安全的即熱式平臺;三是水漩能技術實現的低水壓狀態下衝力超強而且節水的超強衝力系統;四是一鍵旋鈕和記憶模式體現的超強智控系統。

六大升級,是指活水沖洗、座圈抗菌、噴頭自潔等技術實現的健康升級;人體工學設計的`瞬熱座圈、混氣技術的富氧水沖洗、精控恆定水溫等技術實現的舒適升級;水電分離、管道式加熱、各種工作系統安全保護實現的安全升級;記憶模式和一鍵旋鈕技術實現的智控升級;水漩能沖水系統實現的衝力升級;流線型一體成型設計實現的美學升級。

基於四大類技術標準和六大升級,誕生在中國的第四代智慧馬桶更加健康、安全、節能、美觀,也更能滿足不同人群的個性化需求,比如更符合人體曲線的舒適設計,女性生理期專用沖洗模式、方便老人小孩操作的一鍵旋鈕、家庭成員如廁習慣的記憶模式,等等,從而實現了人機互動的更佳智慧生活體驗。

技術調查報告 篇2

現代社會已經進入了高科技迅猛發展的資訊時代,隨著現代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以計算機為中心的多媒體技術在各個教學領域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語文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學科,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現代資訊科技,逐步實現教學的網路化,不僅是21世紀教育現代化必須完成的任務之一,也是語文學科克服自身弊端,進一步實現科學化的有效途徑。本次調查以國中語文教學為物件,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瞭解資訊科技與語文課程整合的現狀並發現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改進的建議與對策。

1、問卷調查:

1.1 調查的目的:

(1)、瞭解當前國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

(2)、瞭解資訊科技在國中語文教學中應用現狀。

(3)、對今後國中語文教學,特別是對資訊科技與語文教學的整合中存在的問題提供改進的建議。

1.2 被試與取樣:

本次調查物件為我校國中三個年級的學生,我設計了中學生資訊科技認識問卷調查二份,全卷共設計了二十九個問題,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37分,收回218分,回收率92 %,其中有效問卷218分,有效率100%。

1.3 調查工具:

調查工具為:“資訊科技在語文教學中應用現狀調查問卷”

2、現將本試卷的各個問題進行分析:

2.1、本次調查的學生中79%的學生家庭中沒有計算機,這與我們這山區的學校實際情況相符。從另一個側面說明,我校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主要依賴於學校的機房。

2.2、通過調查得知我校學生目前的操作水平一般的佔53%,知道一點的佔33%,其餘的是很棒。喜歡多媒體教學同學佔94%,無所謂佔6%。認為多媒體教學增強了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的佔99%。認為多媒體教學內容豐富,視覺效果、聽覺效果更好的佔100%。認為多媒體教學內容更豐富、有助學習,適合學習進度,提高學習效率的佔98%。對課件使用的滿意評價佔98%。

2.3、通過調查得知學生沒有不喜歡上多媒體課的同學。在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多媒體教學的科目有語文、數學、外語、思品課。偶爾使用的有化學、物理、地理、歷史、生物和健康課。同學們認為課件製作水平很好,有實用性的佔98%。同學們上多媒體課,注意力能夠集中,不受課件中的音樂影響,認為運用多媒體增大了知識的'資訊量,省事省力,課程進度快。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學習 的興趣和認知能力,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2.4、在調查中問到用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認為更便於自己對知識的深入理解的佔48%,有一些的佔50%。在複習課中用多媒體教學比傳統複習方法好佔61.73%。

2.5、在調查中同學們還提出了寶貴的改進意見:

①、繼續優化多媒體。多媒體教學確實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在創造性上還應有所改進。

②、多媒體課件要聯絡教科書,不可脫離教科書單一使用課件。

③、多讓學生回答問題,不要只顧展示。

④、在意境性的內容時需要課件的展示。

由以上調查來看,絕大部分學生還是樂於接受多媒體教學的學習 ,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凡是使用了多媒體的班級,語文成績普遍高於一般上課的班型。由此,只要我們的老師使用得當的話,多媒體輔助教學還是一個非常有優勢的教學手段,資源庫的建設還等著大家去完備並使其價值充分發揮。

技術調查報告 篇3

[摘要] 通過採集經管類專業教師應用資訊科技的資料,分析其主要使用的資訊科技,發現經管類專業教師資訊科技應用在職稱、學位和年齡方面存在結構性差異,而在性別方面的差異並不明顯。

[關鍵詞] 經濟管理; 教師; 資訊科技

在資訊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教育技術現代化變得越來越重要,資訊科技的應用也成為教育主管部門衡量學校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在《國家精品課程評審指標》中就包括了“資訊科技的應用”這一主要觀測點,要求“恰當充分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開展教學活動,並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果方面取得實效”。

由於在教育中可以應用的資訊科技很多,分析經管類專業教師對資訊科技的應用情況,有助於釐清經管類專業教育可供選擇的資訊科技,為教師在教學中選擇適用的資訊科技提供參考。

1文獻綜述

諸多研究表明,資訊科技的應用會隨著性別、年齡以及受教育水平不同而有所差異。相對而言,女性、年齡較大和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對資訊科技的應用不積極,使用資訊科技的頻率較低[1-3];男性比女性對計算機更感興趣,年輕男性比年輕女性利用計算機更多一些[4]。

不同性別和年齡的人對資訊科技應用的差異可能源於社會經濟和文化因素,例如,父母為男孩比為女孩買的電腦和電子遊戲更多[5];男人一般會比女人更有購買力,因而電腦軟體和兒童遊戲的設計和營銷更傾向於針對男性使用者[4]。

不同人群對資訊科技應用態度的差異也是產生上述差異的原因[6]。男性認為他們比女性更適合應用計算機,展示出更強的能力和樂觀的態度[7-8];工作年限也會影響人們對計算機應用的態度[9],有工作經歷學生要比沒有工作經歷的學生更願意應用計算機,並表現出更積極的態度[2]。

然而,Daigle和Morris(1999)的研究表明,對計算機應用態度的性別差異在本科新生中比研究生更明顯,這種差異會隨著人們獲取經驗的增加而削減[10]。

年齡和受教育程度也是影響資訊科技應用的重要因素。Morris(1989)發現年齡和經驗的長短與計算機應用有很強的相關性;此外,在塑造資訊科技應用態度方面,教育發揮了重要作用[11]。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過調查問卷採集經管類專業教師應用資訊科技的資料,分析各類資訊科技的應用頻率,並運用t檢驗分析教師在職稱、學位、年齡和性別4個方面是否存在結構差異。

為確保採集資料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我們首先設計調查問卷,在較小範圍內進行問卷調查,沒有發現大的問題。然後根據反饋結果對調查問卷的專案進行修正,再通過電子郵件大規模發放調查問卷。

本項調查採集的是2009-2010年度的`資料,樣本涵蓋國內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63所高校和職業技術學院,涉及17個經管類專業。

3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項調查最終收回有效調查問卷323份,填寫有效調查問卷的專業教師中,具有初、中級職稱的有113人,副高階職稱的有122人,正高階職稱的有88人;從教齡看,有42人教齡不足5年,其餘281人教齡均在5年及5年以上。

3.1經管類專業教師資訊科技應用概況

應用比例在70%以上的資訊科技依次是電子郵件、因特網、Word軟體、Excel軟體和PowerPoint軟體(見表1)。使用最多的資訊科技是電子郵件和因特網,有91%的教師使用電子郵件與同事溝通,有78.9%的教師使用電子郵件與學生交流,有90.7%的教師利用因特網獲取資訊。其次是Word軟體和Excel軟體,使用比例在80%以上。個人使用資料分析軟體(如Eviews、SPSS、SAS等)的教師比例較高,達到58.2%,但要求學生應用軟體完成作業的比例僅為23.8%。只有8.4%的教師使用音訊進行教學,而使用視訊教學的教師達到59.4%。使用遠端教學和自主學習軟體的教師比例不到20%。

3.2經管類專業教師資訊科技應用的結構性差異

我們採用賦值法對採集到的資訊進行加工,其中對“從不使用”賦值為1,對“有時使用”賦值為2,對“經常使用”賦值為3,然後採用方差分析法(ANOVA)分析經管類專業教師資訊科技應用在職稱、學位、年齡和性別等方面的差異。

(1) 不同職稱教師對資訊科技的應用。總體而言,教師對資訊科技應用的職稱差異不明顯,只有3項資訊科技的使用具有顯著差異(見表2):初、中級職稱教師使用電子郵件與同事溝通比副高階和正高階職稱教師要少;初、中級職稱教師更多地使用PowerPoint軟體製作幻燈片;資料分析軟體的個人使用隨著職稱的提高呈現遞減,這可能出於兩方面原因:一是較低職稱教師的年齡較小,更容易掌握新技術;二是較低職稱教師面臨來自職稱晉升等因素帶來的科研壓力。

(2) 不同學位教師對資訊科技的應用。總體而言,不同學位教師對資訊科技應用的差異不明顯,只有資料分析軟體的使用具有顯著差異(見表3)。不論是教師個人使用,還是要求學生使用,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應用均比其他教師要多,具有學士學位的教師應用很少。這可能是由於教師准入的學歷門檻不斷提高,絕大多數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受過資料分析方面的系統訓練,而具有學士學位的教師缺乏這方面的訓練,年齡也普遍偏大,掌握新技術比較困難。

(3) 不同年齡和性別教師對資訊科技的應用。相對於年齡較大的教師而言,中青年教師對電子郵件、PowerPoint軟體和資料分析軟體等資訊科技的應用更多,這與Morris(1989)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而在其他資訊科技的應用方面,教師年齡上的差異並不明顯(見表4)。此外,經管類專業教師對資訊科技的應用與性別沒有顯著相關性(見表5)。

4結論

在資訊化時代,人才市場對經管類專業畢業生需求的規格發生了很大變化,培養能適應資訊化時代工作環境的人才成為教育界的重要任務。教師必須關注資訊科技的發展,並不斷探索將其應用到教育領域的可能性。

在經管類專業教學中,使用較多的資訊科技包括電子郵件、因特網、Word軟體、Excel軟體、PowerPoint軟體、視訊及資料分析軟體,音訊的使用很少。經管類專業教師資訊科技應用在職稱、學位和年齡方面存在結構性差異,主要表現在電子郵件、PowerPoint軟體和資料分析軟體的使用上;在性別方面的差異並不明顯。

技術調查報告 篇4

在國家對農業發展的大力支援下,我國農業技術在不斷髮展和更新。在大量實踐和推廣中發現機械化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現對我市一個農業機械生產公司研發的一項現代農業新技術-無汙染殺蟲裝置進行了詳細的調查。

一、該項新技術的作用意義

1.可以減少或消除對環境的汙染

千百年來,農作物的病蟲害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國甚至世界上的農業人員。為了殺蟲,人們不得不大量使用農藥,而隨著害蟲抗藥性的增強,又必須使用毒性更強的農藥。科學研究已經證實,大量的劇毒農藥會長時間汙染環境,危害人類健康。而該裝置則可以代替農藥殺滅害蟲,不對環境產生任何汙染,使農作物能健康生長。因此,隨著該裝置的廣泛應用,它必將對綠色食品的生產、環境的保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2.可去除對土壤的汙染

由於大量地使用農藥,其殘留物也會滲入到土壤和地下水中,這將對土壤的保護不利,長此下去,土壤和水也會受到嚴重的農藥汙染,影響農業可持續發展和加大對水的處理成本。本微波殺蟲裝置則沒有任何汙染,有利於保護土壤和地下水不受農藥等汙染。

3. 可以提高我國農產品質量,拓寬我國農產品的出口通道

我國的農產品無論質量還是特色上都不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差,但我國的農產品卻不能走出國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國的農作物中的農藥殘留量很大,不符合國際衛生標準,如果我們能不用農藥殺蟲,將不會出現這種現象,那麼我國的農產品出口通道將更寬。

二、其工作原理及關鍵技術

(一)微波的殺蟲機理

用微波殺蟲的依據是高功率微波生物效應,高功率與物體和系統相互作用的過程,就其物理機制來講,可以有電效應、熱效應和生物效應三種。而高功率微波生物效應是指高功率微波與生物體相互作用的效應,一般情況下它是吸收微波

功率的結果,吸收的功率轉化成熱能,熱能又轉化成溫度,微波生物效應又可以分為熱效應和非熱效應。由於微波功率的非均勻吸收和內部熱的平衡過程,因此對於有生命的人類和動物,高功率微波效應過程更加複雜,但根據實驗結論可知,微波對細胞結構疏密不同則有不同的生物效應,對於無脊椎動物,特別是細胞結構鬆散的農作物害蟲作用效果更好。

根據高功率微波(PHM)生物效應理論,某波段窄帶微波的熱效應及場效應對生物細胞及神經系統具有很強的致傷效應,對含水量高的無脊椎動物細胞具有更強的殺傷作用。由微波理論和實驗證明,水分子的固有振盪頻率與某波段波長為X釐米的微波頻率相近,可吸收微波能量的98%,介電常數較大的組織吸收微波較多,水的介電常數大,故富於水分的組織吸收微波能量最多而產生大量熱能形成熱效應,引起組織溫度急劇升高,從而使害蟲被“燒”死。而這種作用僅需大於10mW/cm2以上的輻射功率即可。

如果使生物喪失繁殖能力則需更短時間、更小功率就能達到目的,微波極強的穿透力還能殺死杆莖內的害蟲。實驗證明:一定劑量的微波輻照,對植物生長無不良影響。我們就是基於這個原理研製出了行動式微波殺蟲裝置,用以殺死蔬菜、果樹、穀物等農作物杆莖內外的害蟲,以代替農藥的作用。

(二)殺蟲裝置的組成及關鍵技術

它主要由調製電路、控制電路、保護測試電路、專用高壓電源、微波振盪源、微波傳輸裝置和微波輻射器等組成。其工作過程是:

由控制電路產生針對不同害蟲的控制訊號去控制調製電路和專用高壓電路工作,然後再去控制微波振盪源產生高頻微波訊號,由微波傳輸裝置通過微波輻射器發射出去,經過幾秒鐘的連續照射後,害蟲因高功率微波熱效應而被殺死。自動保護電路是在該裝置工作不正常或人員有危險時自動工作,迅速關斷調製電路和高壓專用電源,以使微波振盪源停止工作,到達保護人員和裝置安全的目的。故障自動檢測電路是自動檢測裝置中各部分的故障情況。

這裡要特別注意的是:微波傳輸裝置可用同軸電纜做成,達到使微波輻射器能移動自如的目的。

三、主要效能指標和使用條件

1.環境

最佳效果是在環境溫度為+15~40℃,低於10℃的環境溫度時,殺滅害蟲的時間要增加三分之二。

2.電源

只需要220V、50Hz的交流電,功率為1KW,即一臺目前市售的小型發電機就可以達到這樣的要求。

3.適合農作物的種類

蔬菜、水果、水稻秧苗、果樹等。

4. 輻照範圍:在距離農作物0.2米的高度情況下,其有效輻照範圍可達2平方米, 此時殺滅青菜蟲需要1~2秒鐘的時間。

5. 輸出功率:250W。

6. 體積:60×40×40 cm3。

7.重量:不大於20公斤。

8.使用安全性

人員操作時,只要穿上絕緣防護服,不將喇叭長時間照射自己身體部位即可。電源可用市電或者發電機。裝置操作簡單,只需開啟“電源”和“加壓”兩個開關即可。

9.裝置壽命:大於15年。

10.工作效率

輻射區域內輻射劑量:≥50mw/ cm2,可視不同的菜蟲,控制此劑量。為保證某一點處的害蟲能得到2秒左右(視不同菜蟲而調節)的照射時間, 則殺蟲裝置輻射器前邊緣移到後邊緣所需時間為2秒鐘,而裝置的有效輻射範圍是2平方米,因此,可得出殺蟲速度為1平方米/秒(m2/s),則一畝(1畝=666.667平方米)地所需殺蟲時間為666.667秒,考慮到往返時有重疊區域,可估計出一畝地殺蟲時間為15分鐘左右。如果再加大輻射功率還可縮短時間。

四、安全性

(一)微波對植物的影響

由於無脊椎動物質量小,只需要每平方釐米毫瓦級的微波功率即可置其死亡,加之生物與植物的結構和所含物質組成成分明顯不同,所以在相同功率情況下其微波生物效應是明顯不同的。根據理論推算和實驗證明:如果微波照射要使一株植物(如一棵白菜)死亡,其輸出功率至少是殺死含水量高的無脊椎動物所需的一千多倍;殺死一棵樹的微波照射功率需要用微波引暴一枚導彈爆炸的功率,這顯然是我們這個裝置目前無法做到的事情;在致傷效應中連續波與斷續波的效果是明顯不同的,連續波主要是熱效應,而斷續波則主要是非熱效應,因此短暫的微波照射對植物的影響是可以忽略不計的,這與噴到人手上的一滴開水和倒在人手上的一壺開水,對人燙傷效果明顯不同的道理是一樣的。微波作為一種類似於太陽能的物理能輻照到植物上,只要不超過植物健康生長所能承受的閥值,植物是不會受到任何傷害的,更不會產生基因變異,這一點已被許多學者的實驗所證實。

另外,從微波已廣泛應用於醫療事業且收到十分理想的效果也可以證明以上結論的正確性,比如X光、γ射線刀、理療等,這些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任何傷害事例或不良影響,因而,微波輻照不會對植物有影響。基於以上道理和經費的限制,我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做微波對植物影響的更多更深刻的實驗。但作為做科學研究的態度來講,是應該而且也必須做這方面的實驗,拿出詳實的實驗資料會更有說服力,這也就是我們尋求合作伙伴的另一原因。

(二)對低階動物的影響

值得說明的是,由於我們研製出的這個裝置的費用是自酬形式的,因此,限於經費少我們目前設計的微波殺蟲裝置只能是功率較小的裝置,只能針對某些危害嚴重的無脊椎動物的殺滅效果,而對一些蛇、青蛙等體形較大、且微波吸收率不高的低階動物幾乎沒有影響,這些被我們在實驗室裡做的微波照射實驗所證實。

技術調查報告 篇5

通用技術是在20xx年新課改後產生的一門新的學科,它是一門立足於實踐、注重創造、高度綜合的新課程。課程內容以著力於提高學生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為基本目標,對多個學科知識進行有效的整合,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技術綜合運用的平臺。然而由於課程資源相對比較少,教學常規教具欠缺,學生認知不足,師資隊伍相對薄弱等原因,通用技術課堂教學效果不明顯。為了瞭解大家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困難和需要,通過問卷調查掌握中學通用技術的教學情況展開調查,這對深入探討專案教學法的必要性及如何更好地提高通用技術教育教學質量有重要作用。

一、調查目的、物件與方法

1、調查目的

通過對莆田五中高二年段的全體學生學習通用技術的情況進行調查,深入瞭解學生在通用技術課堂中遇到的問題、困難和需要,明確以專案為載體的通用技術課堂教學模式開展的必要性,為更好地開設通用技術課堂提供參考,全面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

2、調查物件及一般情況

調查物件:20xx級高二年級學生約1000人。

一般情況:高二的學生思想認識逐漸定型,自制能力、自治能力加強,能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確保了問卷的有效性。

3、問卷調查方式

本次問卷調查方式為隨機問卷調查,以班級為單位,人手發放一份問卷,以當場發放問卷、當場回收問卷的形式展開調查,問卷回收率為95%。

4、調查時間

20xx年10月7日至20xx年10月14日。

5、調查內容

本次問卷調查主要用來了解學生在通用技術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困難和需要以及開展專案為載體的通用技術課堂的必要性。本次問卷共設計了25道題,其中23道選擇題,2道問答題,從學生的課程認知情況、生活經歷、教材認知情況、課堂開展情況、專案的預計效果等五個方面展開調查。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共發放1000份問卷,回收950份。

(1)從學生對通用技術的認知情況來看,95%的學生是贊同開設通用技術這門課程的,但是由於大學聯考導向不明,課時相對不足,導致學生對課程的認識不足。問卷結果顯示,只有少部分人重視通用技術這門課程。

(2)從學生的生活經歷表來看,有20%的學生偶爾經歷換燈泡的技術活動,10%的學生曾經歷過將玩具電動機改裝成發電機等技術試驗,8%的學生經歷過開鎖的技術活動,11%的學生經歷過類似的技術試驗,而有51%的學生從未接觸過技術活動。從這個資料來看,學生在中國小階段沒有很好地上過技術課程,而新課標對學生技能方面的要求超過了學生目前的認知水平,這對教師來說,開展教材內容的教學活動有一定的難度,可能會沒有辦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如何從課外選取一些有指導意義的專案活動來展開課堂學習有一定的必要性。

(3)從學生對教材的認識來看,20%的學生認為地質版的通用技術教材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60%的學生認為地質版的通用技術教材不夠貼近生活或者比較貼近生活,這個資料結果不盡如人意,

如何尋找貼近生活的案例來代替課本中的案例顯得十分有必要。

(4)從課堂開展情況來看,大多數學生認為目前的通用技術課堂中理論的知識太多了,教學內容比較單調,而給學生留下的動手實踐的時間太少,這樣可能會導致整個課堂下來沒有學到有用的技術。他們認為,通用技術課堂應該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訓練,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重視學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重視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重視學生特長的有效培養等等,而這些目標是要通過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參與的形式來實現的。由此可見,如果選擇一項適合的專案來完成通用技術課程目標是有必要的。通過問卷調查表明,有20%的學生選擇以相片架為專案展開教學活動,更多的學生選擇了其他的活動作為專案。

(5)專案開展效果預計。80%的學生認為,展開專案需要的教材要由學校統一代辦購買,60%的學生認為在課堂上完成的專案成果是值得精心收藏的,56%的學生認為專案的評價可以通過評價表來完成,這為我們展開專案教學活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依據。

2、通用技術課程開展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

(1)學生的認識不足。大多數的學生面臨著大學聯考的壓力,雖然學校開設了通用技術課程,但學生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考試學科的學習上,而對於通用技術這樣的“邊緣學科”並不重視,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這就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

(2)課程資源不夠豐富。通用技術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缺乏貼近學科的探究式教學模式、案例以及教學視訊,而必修課中要求的技術實踐需要大量的實驗器材、材料及相關裝置。而學校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通用技術實驗室,導致教師在課堂上對這些內容只能泛泛而談,簡單帶過,學生缺乏實踐動手的機會。

(3)課堂教學模式主要以理論型為主,學生興趣不高。通用技術的課時有限,而很多技術實踐是要建立在完成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因此一節課下來理論的內容較為繁多,而學生缺乏動手實踐的機會,學生的認知只停留在理論的層面上,並不能很好地運用到實踐中。

三、調查體會

以上結果表明,通用技術的課堂教學效果目前處於一個較低的水平上,為了解決學生在學習上遇到的需要和困難,改變目前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很有必要的,為此我們提出了專案教學法,它改變了傳統的理論型課堂教學模式,以“提出要求—學生實踐—作品評價—總結歸納”為軸線展開教學。

專案教學法是行為導向教學法的一種,學習者接受任務,收集和某一問題相關的資料並綜合資料。學習者可以隨時尋求教師的幫助,但一般都是獨立完成任務。將專案教學模式引入通用技術課的教學中,通過學生參與具體專案,幫助學生對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有效的強化訓練,使其對所學的專業知識融會貫通,並鍛鍊提升其實際工作能力。同時,又能構建一個開放性、研究性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有足夠的空間,按自己的方式進行研究性學習。

通過本次調查,明確了專案教學法在通用技術課堂中開展的必要性及意義。專案的實施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形式展開的,學生參與專案實踐前應充分把握課標中的知識與技能,教師負責構建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組織引導帶動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做到人人蔘與,並且要指導學生完成專案實施全過程。

在專案的選擇上,必須選擇一個既能把通用技術的課程體系,課程標準和課程內容三者結合起來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專案,這樣才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現雙贏的目標。這就對教師的課前準備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在專案實施前,要充分考慮到實施的專案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否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持續性、選擇的專案是否能呼叫學生的已有學習知識、是否滲透了課程的內容,實現了課程的教學目標等等。通過類似的思考選擇出實用性、實踐性、教學性較強的優化專案。

技術調查報告 篇6

姓 名 郝建設 學 號 專 業 電腦科學與技術 批次/層次 061專升本 學習中心 韓城進校 工作單位 韓城進校

陝西師範大學網路教育學院專業實踐情況上報表

學習中心名稱:韓城 姓名 郝建設 性別 男 學號 時間: 批次 職業 姓名 061 教師 郝建設 層次 工作單位 性別 專升本 專業 電腦科學與技術 韓城進校 男 學號 實習單位 實習時間 韓城進校 ×年×月×日--×年×月×日 實習內容 實習單位評語 單位蓋章 × 年 × 月 × 日 填表說明:所有畢業生必須認真填寫此表的各項內容,實習單位自行選擇,可以是本人現在的工作單位也可以是其他單位,但是實習內容必須與自己的專業相符。凡工作一年以上的教師只需單位填寫評語後蓋章即可,不用填寫實習的各項內容。

批次 職業 061 教師 層次 工作單位 專升本 專業 電腦科學與技術 韓城教師進修學校 社會調查報告名稱 社會調查範圍 社會調查報告內容簡述 社會調查結果 教師評語 (此欄由批改教師填寫) 陝西師範大學網路教育學院社會調查報告表

學習中心名稱:韓城進校 時間:20xx.11.22

填表說明:所有畢業生必須認真填寫此表,認真進行調查報告的寫作。調查報告的內容、範圍必須與自己的專業相一致。調查報告的字數在1500字以上。此表填寫後與調查報告一起按時交到所屬學習中心。

對韓城國中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調查

一、 問題的提出

隨著課程改革的全面深入,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的開展,在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中日益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在學校教學中必須重視發揮資訊科技、實驗教學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優勢。但目前通過多種渠道反映出,我市高中的現代教育技術開展不規範,其主要原因,是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整合問題得不到合理的解決,針對此問題我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調查。

二、 基本情況

為了瞭解韓城各國中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存在的問題,我20xx年10月20至11月18日抽取了新城一中、新天二中、芝陽中學、龍門鎮中學、王峰初級中學等五所國中的部分老師和學生座談併發放了問卷,對一些老師和學生走訪。以更深入的瞭解學校目前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情況。

三、 調查結果與分析

在此次調查中發放問卷565份,收回540份。通過對問卷和座談會了解

的情況,我發現各學校目前都在積極的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問其資源整合問題時,大部分都不理解什麼是資源整合。通過對調查的資料進行分析,發現目前我市國中在此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

1、對資源整合認識有問題。

在調查中發現相當一部分教師認為只要把計算機應用到教學中就等於進行了課程的整合。也有一部分教師課程整合目標是為了使用資訊科技。甚至有一些教師為了追求多媒體效果,把課件中一些不該“動”的文字和圖片也想盡辦法讓它動了起來,結果分散了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在不到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效果。對 這一些問題,說明了目前有些教師課程整合的立足點不對,他把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整合偏得到了多媒體上,而乎視了課程。我認為課程與資訊科技整合的目標是課程而不是資訊科技。對於這個問題,我曾聽一位學校領導這樣說道:在教學中,不能純粹為了“多媒體”而“多媒體”, “多媒體”的應用應著眼於解決傳統教學方法的缺陷和不能達到的領域。真是一語中的。

2、對資源整合的理解不準確。

在調查的五所學校都配備了機房,新城一中、二中和龍門鎮中學還專門配備了電子閱覽室和電子備課教室,網路環境也較好,但是他們對課程資源整合的理解極為不準,例如課程整合的一個重要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資訊分析加工能力。為了培養這種素養,他們也開發了一些網站或平臺,提供了一些網址, 這樣不是把教師對

資訊素養的能力僅理解為學會網上瀏覽、提高打字速度、會發送E—mail了嗎,他們極為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忽視了學生對資訊的分析、加工、批判、處理或綜合運用等能力的培養。 在對學生的調查中,學生普遍反映,他們只是不會了上網、下載,教師從來沒有過其它要求。

3、弄不清在資整合中教師與學生的地位。

在調查在發有些教師在教學中把主體迴歸的課堂變成了主體放任自流的課堂,放手讓學生在網路中自學而不進行監控、在討論區中自由發言而不圍繞主題的現象,導致了學生主體極端化的出現。這樣,在網路環境下學習的優勢不但沒有發揮出來,而且連傳統教學的任務也沒有完成。,我認為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系統考慮教學活動諸要素和各教學環節的相互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方式優化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學生在通過資訊科技、多種學習策略和活動形式主動學習的同時,不斷地將反饋資訊傳遞給教師,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不斷地對教學過程實施隨機調控,達到和諧共振的狀態。整個教學過程,實際上是一個雙向交流互動、不斷迴圈、不斷調控的過程。

4、整合中過分偏重於素材性資源。

很多教師在網路環境下進行教學時,只是把通過搜尋引擎找到的相關網頁資源提供給學生,把大量素材性資源羅列在一起。這樣,學生在網際網路上學習獲得的都是無層次、無系統、針對性差的素材性資源。同時,一些資訊垃圾也會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所以,教師在提供相關網頁資源前,要做好引導學生對那些無關資訊的篩選、過濾工作,有條件的學校可建立“防火牆”或把教育資源下載到學校的伺服器上,利用區域網教會學生上網學習的方法,以便防止學生受到不良影響。

四、 措施與建議

1、課程整合中正確認識資訊科技的地位。

資訊科技僅作為演示交流的工具,而不是替代教師的地位。資訊科技將教學內容方便、快速地整合,將教育資源有效整合後,通過文字、聲音、影象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保持。資訊科技要能形象地展示某些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如:用圖示、動畫等展示動態變化的過程和理論模型)以幫助學生理解、學習。通過留言簿、電子郵件、論壇等交流工具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拓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思路。

2、資訊科技與其它課程的整合要有明確的目的性。

以計算機為核心的資訊科技確實具有優化教育、教學過程的多種特性,集中體現就是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從而為學生創新能力和資訊能力的培養營造最理想的教學環境,這樣的環境正是建立新型教學活動程序的結構所必不可少的。而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整合,能夠有效地改進課程的教學,實現以下目標:其一,

技術調查報告 篇7

資訊科技課程標準指出:要強調評價對教學的激勵、診斷和促進作用,弱化評價的選拔與甄別功能;發揮教師在評價中的主導作用,創造條件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鼓勵學生的創造實踐。在評價內容與評價方式上,綜合運用各種過程性評價方式,全面考察學生資訊素養的養成過程;評價與教學過程相結合,動態把握、及時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紙筆測驗和上機測驗相結合開展總結性評價。但由於資訊科技沒有納入考試內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往往容易忽視這門學科,對這門課程的教學評價多不規範。鑑於此,我對國中資訊科技教學評價現狀進行了一次調查。

一、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主要是瞭解國中學生對現有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及教學評價方式的態度和看法,調查學生對資訊科技學習的需求,收集學生對資訊科技教學評價的一些具體要求和建議。調查物件是學校八年級學生,每個班隨機抽取10名學生,共發放問卷40份,回收有效問卷40份。

二、問卷的統計與分析

(一)學生的學習需求

問卷中涉及被調查者的資訊科技學習需求情況,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資訊科技課很感興趣,認為資訊科技課堂內容很有吸引力,73%的學生希望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學習任務,能運用資訊科技解決問題和學習操作技能;58%的學生都能自己獨立或與他人合作完成資訊科技作品;在知識的講授上所有學生都希望由簡到難,循序漸進。70%的學生都能當堂完成上機操作任務,大多數學生希望在操作技能上與學習習慣上能得到老師的幫助。

(二)學生對現有教學評價的態度

問卷中瞭解調查物件對現有教學評價的態度,在回收的有效調查問卷中,有57%的學生認為自我評價、組員互評對自己的學習幫助大,能真實反映自己的學習掌握情況,也有部分學生認為教師評價對自己的學習幫助大。

(三)學生對評價的建議與要求

問卷中衡量學生對評價主體的認可,48%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評價和認可,52%的學生則是要求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大部分學生認為作品評價和課堂小練習是最有效的資訊科技評價手段。這反映出學生對評價主體和評價方式多元化的認可。

通過調查情況可以看出:學生希望能夠自我評價、同學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大部分學生更願意用平時的表現來衡量自己的資訊科技學習,期望老師用多元化的內容評價來衡量他們的學習狀況,過程性評價更受學生的青睞,考試相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是十分厭倦的。由於資訊科技學科的特殊性,分數對學生起不到激勵的作用,學生更關注這門學科的實用性,希望能操作、能動手解決問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需要靈活,教學評價應該促進每一個學生未來更全面的發展。

三、教學評價的建議

基於以上分析和認識,在資訊科技課程教學中採取多元化的教學評價。

(一)要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讓教師、學生、家長參與到資訊科技教學評價中來。實施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學生與教師和家長的互動評價等,真正做到學校評價與家長評價的結合,突破了傳統教學中教師單一評價的弊端,使得評價客觀公正。不同評價主體參與評價,可以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如學生自評可發展學生批判思維和評價技能,解決問題和獨立學習的能力;學生互評,評價者與被評價者站在同一高度看問題,這樣更易於學生接受,也有利於加深自己的認識,擴充套件視野,提高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家長評價加強學校、家庭及學生三者之間的溝通,有利於促進教育教學。特別需要強調的是評價物件成為評價主體,學生的自我評價是評價活動的重點,學生通過主動參與評價活動,能夠發現自己的進步與不足,可以更清楚地認識自我,促進自己的發展。

(二)要強調評價內容的多元化

評價內容不僅要關注知識技能,更要強調人文素養,尤其要對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方法、認知風格以及情感體驗等因素的關注。評價既要體現共性,更要關注學生的個性;既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評價注重的是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積極性。評價可以是多角度的,評價關注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包括使命感、責任感、自信心、進取心、意志、毅力和氣質等方面的自我認識和自我發展。評價學習不再僅僅依靠考試的成績,還包括了對學習的態度、興趣和行為的考查。

(三)要強調評價方法的多元化

傳統的評價方法是紙筆考試,對於學生的學習態度、興趣等通過考試難以如實反映。我們進行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想結合,可以量化的部分,使用“指標+權重”方式進行;不能量化的部分,則採用描述性評價、檔案袋評價和激勵性評價等多種方式,以動態的評價替代靜態的一次性評價。

(四)要強調評價標準的多元化

每個學生都是優秀的,只是個體具有差異性,所以,評價標準的制定要儘可能地保證每個學生都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我們要從評價學生的過去和現在,轉向評價學生的將來和發展,注重激勵性評價,根據他們過去的基礎和現實的表現,預測性地揭示每個學生未來發展的目標,使他們認識自己的優勢,激勵他們釋放自己的發展潛能,通過發展縮小與未來目標的差距。一般來說,學生的資訊科技能力參差不齊,因此,評價標準的制定要多元化。

國中資訊科技課堂教學調查問卷

1、 你喜歡上資訊科技課嗎( )

A、很喜歡 B、較喜歡 C、一般 D、不喜歡

2、你完成資訊科技作品的方式( )

A、自己獨立完成 B、與他人合作完成

C、幾乎完不成作品 D、沒有作品

3、由於資訊科技課課時數比較少,知識在不經常用的情況下,總是容易被遺忘,你認為教授更好?( )

A、循序漸進,就按照平時上課的進度來上

B、把知識點壓縮,放到最後考前一起上

C、把時間留給我們,讓我們自己看書、操作,老師解答疑問

4、你認為資訊科技課上交流平臺中的自我評價、組員互評能否真實地反映你們的學習掌握的情況?( )

A、能 B、不能

5、你認為能提高上資訊科技課的興趣的原因是( )

A、課堂內容比較有吸引力 B、上課氣氛活躍

C、有答題器即時的加分鼓勵,有成就感

D、能夠小組協作學習,互助、交流

6、你喜歡哪些資訊科技課的上課方式( )

A、完全由老師講課 B、和同學一起合作學習

C、在老師指導下完成學習任務 D、老師先講,學生後學後做

7、你認為資訊科技課堂上小組協作可以促進你的資訊科技課學習嗎?

A、非常認可 B、比較認可 C、一般 D、不認可

8、上資訊科技課時你對於當堂的實踐任務完成情況是:( )

A、全部能完成 B、大部分能完成 C、只能完成一點點

9、當你完成課堂任務後,你最希望得到哪方面的評價?( )

A、教師評價 B、小組評價 C、自己評價 D、多種評價方式組合

10、 你認為最有效的資訊科技評價手段是什麼( )

A、上機考試 B、筆試 C、作品評價 D、平時課堂小練習

技術調查報告 篇8

又是一年春播時,水稻播種在即,是採用傳統的手栽秧還是使用機插秧,農民很糾結。據縣農機推廣站站長、高階工程師蘭顯發介紹,水稻機插秧是將規格育秧盤育出的水稻帶泥秧苗,通過插秧機栽植在水田中的水稻栽插新技術,在我縣已試驗、示範、推廣八年時間了,八年推廣,效果怎麼樣,筆者日前進行了調查探訪。

單產創記錄 均產高一成

20xx年7月16日,在參加碧山鎮水稻機插秧現場觀摩會的250餘人的共同見證下,通過實收稱重測產,黃橋村七組凌程新家的機插秧水稻畝產達到872公斤,創下樑平實收單產歷史記錄。

縣農技推廣中心主任、高階農藝師胡曉分析說,凌程新家之所以能獲得這麼高的產量,機插秧技術起了關鍵作用,機插秧的帶泥淺插、規範密植特點,能保證大田基本苗數量、個群體分佈合理、夠苗期提前,從而大大增加有效穗數量,稻穀的結實率、千粒重均能得到保證。20xx年,全縣18.1萬畝機插秧水稻平均畝產量達681.3公斤,較手栽秧畝增產82.7公斤,增產13.7%。。

胡曉介紹,機插秧一般每畝栽植1.1至1.2萬窩,而手栽秧一般只有0.6至0.8萬窩。

“收割時,站在田埂上往稻田裡看,產量高不高一目瞭然:機插秧稻田上面全是穀穗,根本看不見稻田中的泥土;而手栽秧看起來稀稀拉拉,透過穀穗,很容易看見稻田中的泥土。”仁賢鎮農業服務中心副主任楊紹金說得更通俗易懂。

成本省一半 速度快很多

機插秧育苗時要使用專用育秧盤,種子、消毒農藥使用量也稍大一些,僅從這幾項看,每畝大田機插秧苗比手栽秧育苗成本高35元左右。

“但機插秧育苗田面積是手栽秧的1/12,起秧、插秧速度是手栽秧的25倍,每畝節省下來的耕田、薄膜、人工等費用約135元左右。”蘭顯發介紹。

仁賢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監事長陳一富,每年帶領合作社的機插秧作業隊,為老百姓育、插秧3000多畝,成為全市唯一的農機勞動模範。

“農民請人育秧、栽秧,人工費、農資費、生活費加起來,每畝要200多元,而我們只收80元,扣除機插秧多用的稻種錢,農民每畝可以省100元左右,所以搞機插秧的農民多得很,那段時間我們忙都忙不過來。”陳一富說。

技術很成熟 全市都推廣

去年,縣農委在仁賢鎮仁賢村五組返租稻田15畝,選擇51個品種做水稻機插秧高產栽培品種對比試驗。8月21日收割晒乾後,最高畝產達到了837.4公斤。

“這種試驗我們已經搞了好幾年,目的.就是為了在眾多雜交水稻品種中,選擇適合梁平種植的機插秧主導品種。”楊紹金是這個試驗的具體實施者,也是梁平最早試驗、推廣使用“溼潤育秧法”的農技人員。他笑著說:“機插秧的難點在育秧環節,通過前幾年的摸索,我們完全掌握了技術,現在主要精力轉移到追求高產上了。”

“只要按照縣農委編寫的技術卡片一樣一樣地來,保準不得出問題,比那些老辦法又快又穩當。”陳一富證實了楊紹金的說法。陳一富以前只是一個種田“老把式”,地地道道的農機“門外漢”。20xx年起,他跟隨蘭顯發一起搞機插秧試驗,如今已成為梁平的機插秧總教練,“機插秧技術並不複雜,一般的農民都‘奈得活’。”

蘭顯發告訴筆者,梁平首創的“溼潤育秧法”,採用“壯秧劑+消毒、調酸、灌水”機插育秧套餐技術,省時、省事、安全,根本不會爛秧死苗,已經在全市推廣;而機器栽插,頂多就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多練練就行了。

前景很光明 推廣需加力

聚奎鎮農民熊三個頭不大膽子大、文憑不高心氣高,近些年每年種植水稻1000多畝,連續兩年獲得“全國種糧售糧大戶”榮譽稱號。

“能種這麼多田,全靠機插秧。”熊三感慨地說,現在農村勞力緊缺,如果不用機器插秧,想在短短十來天把1000多畝秧苗插完,根本不可能。

據統計,20xx年,我縣實施機插秧面積18.1萬畝,機插率41.7%。8年推廣,仍沒過半。

蘭顯發、胡曉等認為,兩大原因導致推廣進展慢:一是現在種田的多是老年農民,接受新鮮事物慢,當年推廣雜交水稻,也同樣搞了10多年;二是機插秧需要購買插秧機,統一組織連片栽插,才能提高效率與效益,而現在想把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難度不小。

“有困難更有機遇。”縣農委副主任冉懋國認為,不久的將來,農民一定會接受機插秧,因為機插秧省時、省力、省錢、高產,技術成熟先進,是解決農村勞動力逐漸減少後水稻栽植難題的唯一路徑,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也普遍採用,國家對此相當重視,出臺了許多扶持政策。

為解決全縣1萬多畝水稻制種的插秧用工難題,去年,我縣在仁賢、新盛、蔭平等地開展的200畝水稻制種機插秧試驗初獲成功,畝節本增效達890元。

“今後,我們將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培育農機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機大戶、種糧大戶,大力推廣育秧、機插一條龍服務模式,促使機插秧技術又好又快發展,讓更多的老百姓認識機插秧、使用機插秧、得到機插秧帶來的實惠。”冉懋國對此信心滿懷。

技術調查報告 篇9

一、主要成效

近年來,我市各級政府認真貫徹實施科學技術進步法,全面落實“科教興市”戰略,依靠科技進步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健康協調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一)領導重視,深入開展法律宣傳。市人民政府把科技工作擺到突出位置來抓,層層成立了科技工作領導小組,實行“一把手”抓第一生產力目標責任制,組織制定了《巴中市科技發展規劃》、《巴中市科技進步獎勵辦法》等一系列配套檔案,把科技發展納入對各級政府的目標考核,努力推進“科教興市”戰略目標的實現。為了使科學技術進步法深入人心,全市通過開設科技專欄、開通科技網站、編印送發科技法律法規選編、組織相關法律知識競賽、開展科技進步執法檢查和發表貫徹法律情況電視講話等多種措施廣泛宣傳,努力提高其法律精神的知曉面,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二)強化科普,成果轉化成效明顯。全市以抓好科普宣傳月、科技活動周、法制宣傳日為重點,深入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組織各類技術力量,以多種有效的措施,推進科技進社群、進庭院、進學校,大力推廣實用新技術,科技普及的力度不斷加大。各地把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作為貫徹實施科學技術進步法的重要內容,相繼實施了科技興巴“四百工程”,建設“全國星火計劃、科技扶貧”巴中試驗區,建立各類科技示範園和示範企業,消化吸收推廣轉化了包括優質糧食、果蔬、雙低油菜、食用菌集約種植、dly瘦肉型豬養殖和企業新產品新工藝在內的大批實用新技術,科技對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支撐力度明顯增強。20xx年全市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8%。

(三)推進創新,研發能力有所提高。各地堅持以企業自主創新為動力,積極鼓勵技術聯姻,支援企業建立技術研發體系和研究單位開展技術創新,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技術和主導產品。大力實施科技專案攻關,著力解決生產發展中的一些技術瓶頸問題,並積極申報專利保護,一些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益。南江礦業集團研發的霞石礦乾溼強磁選工藝新技術,獲得國家專利,依靠此項技術企業有望新增銷售收入1.2億元,新增利稅3000萬元。南江黃羊的“兩群、四系”研究、金銀花規範化種植;巴州區的虎杖等中藥材種植技術研究和新藥開發、高壓線路阻波器的生產;平昌縣的酒業食品開發和專利技術保護;通江縣的銀耳系列新產品研發等一批新技術新產品陸續問世,有力地推動了各項產業的發展。

(四)健全體系,人才作用得以發揮。各縣區把人才工程作為實現地方振興的首要工程,不斷完善科技體系,積極引進實用技術人才,制定各類科技人才能發揮作用的優惠政策措施,鼓勵科技人才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較好地發揮了科技人員的作用。全市不同地方分別建立了特色產業研究所、鄉鎮科技推廣辦公室、科技資訊服務站,成立了村級技術服務組織,大力發展各類專業技術協會;探索建立了科技特派員制度,推廣農業科技專家大院和農村科技超市新作法,搭建技術單位與技術需求物件的對接平臺。一大批科技人員通過採取科技服務新模式,積極從事技術轉化,產生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得到了社會的充分肯定。

(五)投入增加,保障力度不斷增強。全市科技投入逐年有所增加。企業科技投入從無到有,銀行加強了對科技專案的支援,一些縣區建立了技術創新基金。20xx年,全市科技研發資金預算達453萬元,比上年增長28.9%。投入的增加,強化了科技發展的保障力度。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部分幹部群眾科技意識不強。表現在一些人對實施科學技術進步法喊得響,認識不完全到位。不少人把推動科技進步作為可有可無的事,看作軟任務,不懂得如何依靠科技進步推動事業的發展。

(二)現有科技體制還不完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主要是現有科技推廣服務體系的執行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還不十分緊密,科技轉化運用中的利益機制還不完備,科技、經濟“兩張皮”的狀況還不同程度的存在。

(三)科技人才匱乏,科技人員作用的發揮有待提高。一是農業、交通、城市建設、工業發展等行業的科技隊伍存在“斷層”現象,目前在崗的以中、老年科技人員為主,青年科技工作者為數不多,青年科技骨幹就更少。一些縣區不少單位連續幾年未進一個大學本科生。二是現有骨幹知識分子流失嚴重。三是部分地方知識分子政策沒有完全落實。由於受經費、裝置、利益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全市一方面科技人才不足,另一方面一些科技人員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少數地方或個別行業的科技進步存在停滯現象。

(四)科技投入不足。一是民間資本向科技產業投入引導不夠;二是企業發展向科技投入很低。不少企業沒有科技研發機構,也很少投入科技開發資金,實行簡單重複生產,產品生命力欠佳;三是銀行信貸對科技產業的支援不夠,部分貸款到位遲緩,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四是財政投入還有一定差距。我市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對科技的投入做到了逐年增加,的確不易,但與全省和相鄰地區比較,還有不小差距。

三、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各級政府和科技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加強組織,大力宣傳科學技術進步法,宣傳黨和國家關於科技方面的方針、政策,宣傳“科教興市”戰略,使廣大幹部群眾真正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增強依靠科技促進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二)加強科技隊伍建設。注重加強科技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切實解決科技隊伍脫節的問題;採取有效措施,防止人才流失;加強對中青年骨幹科技人員的培養和使用,落實優惠政策,創造更加寬鬆的環境,充分發揮科技人員的作用,逐步在我市形成一支結構合理、門類實用,能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現代科技人才隊伍,支撐我市各項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三)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制定新形勢下能適應科技發展需要的各類政策措施,逐步解決科技與經濟發展結合不夠緊密的問題。要進一步加強科技普及,加強實用技術培訓,加強新技術的推廣運用。提升科技攻關能力,推進企業技術創新,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執法力度,堅決查處和糾正各類侵權行為,努力為科技人員的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四)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體系。要多渠道、多層次籌集資金,切實增加科技投入。一是各級政府要按中央、省、市的規定,優先把科技事業費、科技研發經費納入同級財政足額預算並兌現落實;二是金融部門要依據企業的不同特點,增加信貸品種,拓展擔保方式,加大對科技專案的支援力度;三是要按照市場經濟法則,積極引導企業、社會各界和廣大公民積極投入科技事業,使他們成為科技投入的主體;四是繼續加大向上爭取專案和資金的力度,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新格局。

技術調查報告 篇10

一、平安技術培訓調查的背景和的現狀

煤礦平安技術培訓是一項嚴肅、認真的平安根底工作,搞好職工的平安技術培訓,努力提高煤礦職工隊伍的平安素質,是實現煤礦平安生產的根本,也是維護職工人身平安的根本保證。強化煤礦平安技術培訓,是煤礦平安工作的重要任務,是“平安第一,預防為主〞方針的具體表達。《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

規定:“煤礦企業應當對職工進行平安生產教育、培訓,未經平安生產教育、培訓的,不得上崗作業。〞《煤礦平安監察條例》也對煤礦企業提出了強制性開展平安技術培訓工作的嚴格要求。對在新體制下加強煤礦平安技術培訓、提高平安培訓質量提出了新課題。這充分說明了煤礦平安技術培訓工作由於行業的特殊性,比其它行業顯得更為重要。 據查閱資料統計,1981-1999年,全國煤礦職工死亡人數114878人,百萬噸煤死亡率為5.94。而同期美國煤礦死亡人數僅為1261人,特別最近三年煤礦死亡人數每年均控制在40人以下,1994年以後百萬噸煤礦死亡率一直保持在0.05以下。我國平安生產形勢如此嚴峻,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人員平安意識差、能力較低,構建和完善平安生產培訓體系,加強各類人員的平安生產培訓是當前平安生產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

二、存在問題

從大量事故調查資料分析結果看,80%以上的事故都是“三違〞(違章指揮、違章作業和違反勞動紀律)造成的。國外工業興旺國家的經驗充分說明,強化平安生產培訓,提高人員平安素質是減少事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長期以來,很多企業並沒有真正意識到這個問題,或者認識不深,理解片面,對平安技術培訓工作抱著敷衍了事和走過場的態度,沒有給予充分重視。

三、規劃措施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煤礦機械化、自動化水平在不斷提高,國家的法律法規都在不斷健全和完善。為跟上時代的步伐,就必須杜絕“一勞永逸〞的學習態度,樹立不斷培訓和努力學習的思想。為使平安培訓教育取得預期效果,必須注重培訓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同時考慮到煤礦行業的特點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根據培訓物件的不同因人而宜、因地制宜,制訂不同的培訓規劃措施如下:

1、 平安培訓內容

(1)法律法規教育。主要有法律根底知識,如《行政訴訟法》、《行政複議法》、《行政處分法》、《行政監察法》、《平安生產法》、《礦山平安法》、《煤炭法》和《勞動法》等。

(2)煤礦平安根底知識。包括井下各種有毒有害氣體、粉塵的性質和危害及防治方法;採、掘、機、運、通各個環節中的工作常識、要領及平安本卷鬚知,如採掘工作面的平安技術、爆破平安技術、“一通三防〞平安技術、礦井提升運輸平安技術、礦井電氣平安技術、井下現場救護常識等。

(3)煤礦平安技術法規。主要包括《煤礦平安規程》、《煤礦平安規程執行說明》、《煤礦平安監察條例》、煤礦“一通三防〞責任制和各種《操作規程》及《作業規程》等。

(4)煤礦事故分析和處理。主要是案例教育,包括煤礦各種事故產生的原因、特徵、發生開展過程、分析技術方法的理論和防治對策等方面。

(5)計算機、網際網路通訊等方面的資訊科技。 在具體培訓中,可根據培訓物件不同安排選用不同的內容。

2 、培訓形式

(1)入礦培訓。物件為新招收的工人,一般是脫產培訓,按《煤礦平安規程》規定,時間為2個月。但在實際中很多礦並未嚴格按照規定進行培訓,內容簡化,時間僅有一個星期左右,使得進礦的新工人剛一參加工作在平安方面的素質就先天缺乏,從而為以後的違章埋下隱患。

(2)現場培訓。物件包括經過理論培訓的新工人和對工藝、裝置等不熟悉的所有各種工作人員,時間可能只有幾分鐘,也可能長達數月之久。內容包括手工操作過程、工藝裝置流程、工作原理和使用維護方法等。

(3)脫產集中培訓。物件為在煤炭企業工作的各類人員,根據工作崗位和性質,可制定不同的培訓內容和培訓週期。對特殊工種和各級平安監察管理人員,必須按規定進行上崗資格培訓和定期平安培訓,對其他工作人員也應進行定期平安培訓。

(4)在職培訓。物件為在煤炭企業工作,沒有時間或不需要進行脫產培訓的各類人員,如班前、班後平安培訓,利用會議間隙培訓,利用有關圖書資料自學等。

3、平安技術培訓措施

(1)對平安培訓裝置與教學管理要兩手抓,不能一手硬一手軟。有些單位要麼只重視更新培訓裝置和教室的裝修,多媒體教室、實驗室、計算機房等一應俱全,但對培訓具體方案和落實執行情況疏於管理,人員培訓缺少明確目標;要麼只注意落實方案和任務數,但由於裝置陳舊,缺乏必要的教學手段,教室或專職教師缺乏,平安培訓流於形式,培訓的質量和效果難以保證。

(2)加強監督管理,防止平安培訓變成走過場。為不違反《煤礦平安規程》等有關規定,許多單位也對有關人員進行定期的平安培訓,但培訓模式和培訓內容比擬單一,缺乏針對性,且只要參加學習就能通過考試,拿到合格證,難以收到應有的效果。而且,由於生產比擬緊張,全員培訓經常得不到落實,生產能手、技術骨幹和單位正職等人員需要參加培訓時經常因為人手緊和工作繁忙無法參加,為了完成“任務〞,只好指派他人蔘加。最後培訓部門和接受培訓單位的培訓任務指標雖然完成了,雙方皆大歡喜,但並未到達全員培訓的目的。

(3)增加平安培訓投入。如在平安培訓資金安排上,美國煤礦提取比例為0.02美元/t;文化程度方面,美國礦工高中以上佔77%,其中大專以上佔15%。相比之下,我國煤礦職工素質低,企業在平安培訓方面的投入也較低。為提高本單位職工素質,增強平安意識,減少各種事故的發生,就必須加大平安培訓資金投入,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平安的被動局面。

(4)加強和改良師資建設和教學方法。長期以來,作為平安培訓機構的專職教師往往沒有實踐經驗,專業技術課主要靠聘請生產技術人員來講授。雖然他們都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和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對各種規章制度比擬熟悉,但受時間和精力限制,難以保證培訓內容的系統性。表現在教學上,對培訓的具體方法研究較少,講授時具體技術法規講的多,理論和案例講的少,而案例教學是培訓中具有針對性能夠提高培訓質量的關鍵一環,只有抽象,沒有具體,講授效果往往不盡人意,使平安培訓質量大打折扣。

四、體會

特種作業人員的平安技術培訓有待於我們在今後的培訓工作中繼續研究和探討,不斷豐富開展和完善。煤礦特種人員培訓方法要拓展教學思路,應用現代化教學的方式,利用現代科技教學手段教學。隨著科學技術的開展,多種現代科技教學應運而生,如運用多媒體教學改變傳統的統一時間,統一地點的被動式課堂講授模式,實現學員主動學習。要著力提高教師的素質;抓平安培訓師資的充實提高,做好煤礦特種作業人員培訓的高質量教材、教案的編寫,滿足不同層次學習人員學習的需求;不斷改良教學治理、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和培訓形式,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通過各種形式不斷強化特種作業人員平安技術培訓,切切實實提高煤礦特種作業人員全技術素質,推動煤礦企業平安治理,促進平安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