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技術調查報告3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4.43K
本文目錄技術調查報告伺服器新技術應用調查報告關於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調查報告

一、安全技術培訓調查的背景和的現狀

技術調查報告3篇

煤礦安全技術培訓是一項嚴肅、認真的安全基礎工作,搞好職工的安全技術培訓,努力提高煤礦職工隊伍的安全素質,是實現煤礦安全生產的根本,也是維護職工人身安全的基本保證。強化煤礦安全技術培訓,是煤礦安全工作的重要任務,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的具體體現。《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

規定:“煤礦企業應當對職工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的,不得上崗作業。”《煤礦安全監察條例》也對煤礦企業提出了強制性開展安全技術培訓工作的嚴格要求。對在新體制下加強煤礦安全技術培訓、提高安全培訓質量提出了新課題。這充分說明了煤礦安全技術培訓工作由於行業的特殊性,比其它行業顯得更為重要。 據查閱資料統計,1981-1999年,全國煤礦職工死亡人數114878人,百萬噸煤死亡率為5.94。而同期美國煤礦死亡人數僅為1261人,特別最近三年煤礦死亡人數每年均控制在40人以下,1994年以後百萬噸煤礦死亡率一直保持在0.05以下。我國安全生產形勢如此嚴峻,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人員安全意識差、能力較低,構建和完善安全生產培訓體系,加強各類人員的安全生產培訓是當前安全生產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

二、存在問題

從大量事故調查資料分析結果看,80%以上的事故都是“三違”(違章指揮、違章作業和違反勞動紀律)造成的。國外工業發達國家的經驗充分說明,強化安全生產培訓,提高人員安全素質是減少事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長期以來,很多企業並沒有真正意識到這個問題,或者認識不深,理解片面,對安全技術培訓工作抱著敷衍了事和走過場的態度,沒有給予充分重視。

三、規劃措施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煤礦機械化、自動化水平在不斷提高,國家的法律法規都在不斷健全和完善。為跟上時代的步伐,就必須杜絕“一勞永逸”的學習態度,樹立不斷培訓和努力學習的思想。為使安全培訓教育取得預期效果,必須注重培訓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同時考慮到煤礦行業的特點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根據培訓物件的不同因人而宜、因地制宜,制訂不同的培訓規劃措施如下:

1、 安全培訓內容 (1)法律法規教育。主要有法律基礎知識,如《行政訴訟法》、《行政複議法》、《行政處罰法》、《行政監察法》、《安全生產法》、《礦山安全法》、《煤炭法》和《勞動法》等。 (2)煤礦安全基礎知識。包括井下各種有毒有害氣體、粉塵的性質和危害及防治辦法;採、掘、機、運、通各個環節中的工作常識、要領及安全注意事項,如採掘工作面的安全技術、爆破安全技術、“一通三防”安全技術、礦井提升運輸安全技術、礦井電氣安全技術、井下現場救護常識等。 (3)煤礦安全技術法規。主要包括《煤礦安全規程》、《煤礦安全規程執行說明》、《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煤礦“一通三防”責任制和各種《操作規程》及《作業規程》等。 (4)煤礦事故分析和處理。主要是案例教育,包括煤礦各種事故產生的原因、特徵、發生發展過程、分析技術方法的理論和防治對策等方面。 (5)計算機、網際網路通訊等方面的資訊科技。 在具體培訓中,可根據培訓物件不同安排選用不同的內容。

2 、培訓形式 (1)入礦培訓。物件為新招收的工人,一般是脫產培訓,按《煤礦安全規程》規定,時間為2個月。但在實際中很多礦並未嚴格按照規定進行培訓,內容簡化,時間僅有一個星期左右,使得進礦的新工人剛一參加工作在安全方面的素質就先天不足,從而為以後的違章埋下隱患。 (2)現場培訓。物件包括經過理論培訓的新工人和對工藝、裝置等不熟悉的所有各種工作人員,時間可能只有幾分鐘,也可能長達數月之久。內容包括手工操作過程、工藝裝置流程、工作原理和使用維護方法等。 (3)脫產集中培訓。物件為在煤炭企業工作的各類人員,根據工作崗位和性質,可制定不同的培訓內容和培訓週期。對特殊工種和各級安全監察管理人員,必須按規定進行上崗資格培訓和定期安全培訓,對其他工作人員也應進行定期安全培訓。 (4)在職培訓。物件為在煤炭企業工作,沒有時間或不需要進行脫產培訓的各類人員,如班前、班後安全培訓,利用會議間隙培訓,利用有關圖書資料自學等。

3、安全技術培訓措施

(1)對安全培訓裝置與教學管理要兩手抓,不能一手硬一手軟。有些單位要麼只重視更新培訓裝置和教室的裝修,多媒體教室、實驗室、計算機房等一應俱全,但對培訓具體計劃和落實執行情況疏於管理,人員培訓缺少明確目標;要麼只注意落實計劃和任務數,但由於裝置陳舊,缺乏必要的教學手段,教室或專職教師不足,安全培訓流於形式,培訓的質量和效果難以保證。

(2)加強監督管理,防止安全培訓變成走過場。為不違反《煤礦安全規程》等有關規定,許多單位也對有關人員進行定期的安全培訓,但培訓模式和培訓內容比較單一,缺乏針對性,且只要參加學習就能通過考試,拿到合格證,難以收到應有的效果。而且,由於生產比較緊張,全員培訓經常得不到落實,生產能手、技術骨幹和單位正職等人員需要參加培訓時經常因為人手緊和工作繁忙無法參加,為了完成“任務”,只好指派他人蔘加。最後培訓部門和接受培訓單位的培訓任務指標雖然完成了,雙方皆大歡喜,但並未達到全員培訓的目的。

(3)增加安全培訓投入。如在安全培訓資金安排上,美國煤礦提取比例為0.02美元/t;文化程度方面,美國礦工高中以上佔77%,其中大專以上佔15%。相比之下,我國煤礦職工素質低,企業在安全培訓方面的投入也較低。為提高本單位職工素質,增強安全意識,減少各種事故的發生,就必須加大安全培訓資金投入,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安全的被動局面。

(4)加強和改進師資建設和教學方法。長期以來,作為安全培訓機構的專職教師往往沒有實踐經驗,專業技術課主要靠聘請生產技術人員來講授。雖然他們都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和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對各種規章制度比較熟悉,但受時間和精力限制,難以保證培訓內容的系統性。表現在教學上,對培訓的具體方法研究較少,講授時具體技術法規講的多,理論和案例講的少,而案例教學是培訓中具有針對性能夠提高培訓質量的關鍵一環,只有抽象,沒有具體,講授效果往往不盡人意,使安全培訓質量大打折扣。

四、體會

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技術培訓有待於我們在今後的培訓工作中繼續研究和探討,不斷豐富發展和完善。煤礦特種人員培訓方法要拓展教學思路,應用現代化教學的方式,利用現代科技教學手段教學。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種現代科技教學應運而生,如運用多媒體教學改變傳統的統一時間,統一地點的被動式課堂講授模式,實現學員主動學習。要著力提高教師的素質;抓安全培訓師資的充實提高,做好煤礦特種作業人員培訓的高質量教材、教案的編寫,滿足不同層次學習人員學習的需求;不斷改進教學治理、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和培訓形式,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通過各種形式不斷強化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切切實實提高煤礦特種作業人員全技術素質,推動煤礦企業安全治理,促進安全生產。

伺服器新技術應用調查報告技術調查報告(2) | 返回目錄

本次調查主要反映了中小企業對於伺服器領域相關新技術的認知和使用情況;七成受訪使用者擁有的伺服器數量在50臺以下,6成受訪企業擁有自己的機房,it基礎架構建設初具規模。

受全球經濟危機影響,企業使用者所面臨的綜合性挑戰是:在外部壓力加大、it預算緊縮的情況下,既需要想法設法降低成本,又要不斷優化it基礎架構,提升it運營和管理效率,同時控制好各種風險。調查也表明,中小企業使用者最關心的it痛點問題主要集中在“系統性能、it資源利用率和tco成本”等三個方面,it生產方式正在從過去的粗放式轉向集約化,叢集、虛擬化等技術得到青睞。

在新經濟環境下,企業it投資決策比以往更加複雜,投資更加謹慎,近4成使用者的伺服器數量增長幅度低於10%,近3成的使用者幾乎沒有新增伺服器,明顯低於往年的增長速度

關於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調查報告技術調查報告(3) | 返回目錄

從現在到年,是我國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和向第三步戰略目標邁進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市實現全面興市的關鍵時期。能否儘快地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化,關係到全市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的全面發展,關係到科教興市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是實現我們奮鬥目標的關鍵舉措,其核心是將經濟建設及社會發展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當前,我市面臨調整產品和產業結構、擴大內需和出口、增加就業、拉動增長等方面的問題,迫切需要高新技術產業做出別的貢獻。從長遠看,我們需要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的增長點,增加有效供給,提高企業競爭力,解決這些問題都離不開高新技術產業化。因此,為了抓住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契機,為黃岡的“十一五”規劃提供參考資料,市計委、科技局、統計局三家聯合組成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調研組,深入市轄各個縣市和多個企業對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進行了認真、全面的調查研究,形成此調研報告,供市委、市政府決策時參考。<?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一、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情況

(一)高新技術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總產值 億元,增加值 億元,分別是年的 倍和 倍,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速度達 ,高於GDP增長速度 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值和增加值分別佔全市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的 和 ,比年分別提高了 和 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也由年的 上升到 ;年全市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值達到 ,佔全市出口比重達到 ,高新技術產業規模迅速成長,效益日益明顯,逐漸成為黃岡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帶動經濟發展的動力.

(二)高新技術發展的主要特點

1 高新技術產業剛剛起步

黃岡高新技術產業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全市高新技術開發區1個,高新技術企業27家,其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2家,生產高新技術產品的企業 家。與過去相比,有了較大的發展,但與發達地區和城市相比,只能算是剛剛起步,具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2 培育了一批有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骨幹企業和產品

年,生物醫藥、新材料、精細化工、汽車零部件四個領域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 ,圍繞這些特色產業,培育聚集了一批骨幹高新技術。

生物醫藥方面,依託大別山的豐富的藥材資源優勢,現已發展有廣濟藥業、迅達藥業、中牧安達藥業、李時珍醫藥集團等多家新興藥業企業。

精細化工方面,擁有湖北祥雲集團、湖北沙隆達蘄春公司、湖北恆日化工股份公司等多家化工企業。

新材料方面,擁有湖北浠水久和高新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十月裝幀紙業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

汽車零部件方面,擁有湖北傳動軸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三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汽車零部件製造企業。

3 產業技術水平和社會資訊水平明顯提高

在大力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的同時,不斷加大高新技術的應用力度。一是積極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年,全市大中型企業技術改造投入 萬元,年均投入 萬元,較“九五”末增長 ;年,全市工業裝置微電腦控制裝置原值比重達到 ;農業生產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升,年,全市機耕面積佔耕地面積的比重達到 ,較“九五”末上升 %。全市農作物新品種迅速推廣,在耕地面積年均減少 %的同時,農業耕地面積產出率則以 %的增幅提高。二是大力推進國民經濟資訊化程序。年底,全市光電纜線路長度達 公里,長話業務電路 路,較“九五”末增長 和 ;計算機網際網路使用者達到 戶,其中固定電話使用者 戶,行動電話 戶,分別較“九五”末提高 %和 %。

(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儘管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同發達地區和周邊城市相比,還存在著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

1 產業規模小,發展速度相對緩慢

儘管我市已經湧現了一批高新技術企業,但與發達城市相比差距仍然比較大,在全省也僅為 位。近年來,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幅減緩,“十五”前三年平均增長率為 %,相對於“九五”期間全省34.6%的增幅大幅減緩。相比而言,周邊地區發展速度加快,相對於周邊城市的差距也越來越大。

2 骨幹企業競爭力不強,產業聚集程度不高

目前,全市產值過億元的企業 僅家,過10億元的企業沒有,與發達地區相比,缺乏大型龍頭企業。同時,骨幹企業數量少,帶動效應不明顯,在全國、全省的高新技術產品品牌還不多,行業內未形成分工協作的產業鏈,高新技術產業的聚集水平不高。

3 高新技術產業的結構不合理

從所有制結構來看,國有經濟比重大,體制活力不足;從技術結構看,中低端技術居多,高階核心技術相對較少;從產品結構看,投資類產品比重高,消費類產品比重低;還有一些低水平重複建設產品,這些產品很容易引起家門口價格戰,既影響企業效益,又阻礙產業發展。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任務艱鉅。

4 高新技術產業創新體系尚未形成。

高新技術研究開發投入不足,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R&D投入佔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的比重僅為 %,低於全省平均水平;高新技術研究開發重成果、輕應用,產業化導向弱;產學研結合不夠緊密,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尚未形成,企業技術能力,尤其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

5 高新技術發展亟待優化。

一是促進高新技術投資創業的政策機制不活,投資環境亟待完善。與沿海省市相比,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在藉助外力、引進利用國外資金和技術方面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針對國際性大財團、大公司、大企業的照商投資工作仍未取得突破性進展;二是高新技術產業化投融資體系尚未建立,政府引導性投資不足,風險投資和技術產權市場發育不健全,資金“瓶頸”使許多有生長力的中小企業生長緩慢,許多有前景的科技成果轉移到黃岡以外應用;三是有利於高新技術人才聚整合長的環境尚未形成,人才外流現象嚴重。

二、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情況預測分析

(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規模、速度和目標

高新技術產業是當今國際科技和經濟競爭的制高點,發展高新科技,實現產業化,是帶動產業結構升級,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力和經濟效益的根本途徑。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高新技術及產業,儘快形成一批對我市國民經濟發展舉足輕重、規模較大的高新技術產業,對增強我市經濟實力、實現振興崛起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十一五”期間,我們應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有限目標、重點突破”的原則,以光電子資訊、生物技術與新醫藥、新材料光、光電子一體化四個領域為重點,突破性發展光電子資訊產業和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產業,著力抓好專案、企業、基地三個環節,力爭在“十一五”末在我市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科技創新能力進入全省前列;高新技術產業化取得突破性進展,高新技術產業成為黃岡經濟的支柱產業;傳統產業的技術水平、競爭力和經濟執行的質量、效益顯著提高,經濟、社會、科技協調發展。

————高新技術產業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若干個佈局合理,特色明顯,創新優勢突出的特色產業聚叢集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 萬元,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 %以上,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交貨值年增長 %,開發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在國內外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品,形成一批具有較大規模和市場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生物技術與新醫藥產業為主體的高新技術產業成為我市的新興支柱產業。

————主要行業的企業技術裝備達到工業化國家九十年代中期先進水平,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開發和培育一批市場前景佔有率高的重大新產品;工業化資訊水平、新產品產值率、勞動生產率、產品市場佔有率、企業管理水平有較大提高。

————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全市電話普及率達%以上,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 %;電子政務、電子商務、農業資訊化迅速發展,以網路資訊服務為代表的高新技術服務業成為第三產業快速成長的增長極。社會資訊化、網路化水平居全省領先地位。

————現代農業高新技術應用水平得到廣泛提高,以新的農業科技革命為動力,以農業生物技術、農業工程技術為核心,加速農業資訊科技、農業環保技術在內的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的應用。大力發展“三高”農業,加快農業產業化程序,建立現代農業體系。農業新產品覆蓋面積達該種作物面積95%以上;農業科技進步率達到60%;建立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和我省重要的農產品加工區。

————培養和造就一批高素質的企業家隊伍,從事科技活動的人員達到 人,企業科研機構再上新臺階;全市研究開發經費佔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 %,財政對科技三項費的投入佔財政經常性支出的比例達到1%,基本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多元化的科技投入體系。

(二) 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重點和佈局

在發展重點上,要把發展光電子資訊、生物技術與新醫藥、新材料、光機電一體化四個領域作為高新技術產業化的主要任務,組織實施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化專案,扶持一批有競爭力的企業和產品,培育一批新興產業。

1 光電子資訊

重點發展光扦光纜、光通訊裝置及光通訊器件、通訊終端、電子元器件、各類應用軟體等產品,形成光通訊產業鏈;適應現代電子資訊產業特別是消費類資訊產品的發展趨勢,扶持有條件的企業加快汽車電子產品、GPS應用產品、第三代行動通訊裝置的開發生產;抓住國外電子資訊產業向國內大規模轉移的機遇,通過招商引資,大力發展液晶和等離子顯示器、數電視機及機頂盒、儲存器、膝上型電腦、大規模積體電路等產品。

2 生物技術與新醫藥

重點發展包括以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為重點的生物藥品和生物醫學工程產品為主的醫用生物技術產業化;具有較強優勢的原料藥、化學合成藥、現代中藥產業化及新型製劑和診斷試劑;以動植物良種培育、經濟作物脫毒組培和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生物獸藥為主的農業生物技術產業化;以系列氨基酸產品、維生素產品、酶製劑、乳酸為重點的工業生物技術及產品。

3 新材料技術及產業

重點發展光電子材料、奈米材料、複合型功能材料、改性工程塑料、新型包裝材料等產品。

4、光機電一體化

重點發展精密成型技術及產品,快速原型技術及產品,虛擬製造技術及產品,集散控制系統(DCS)、現場匯流排控制系統(FCS)、可程式設計控制系統(PLC)、以工業PC為基礎的開發式控制系統(PCC)等製造過程主控系統;智慧儀表、智慧變送器、成套專用控制裝置及優化系統等工業自動化專用裝置;高效能高壓直流輸電系統及裝置;高效能發動機、新型車橋、轉向器、氣門、缸套、曲軸、電池等汽車關鍵零部件。

在發展佈局上,突出市區為龍頭,積極推進沿長江、沿鐵路地區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在產業結構上,重點發展以團風、黃州區為龍頭,以軟體及電子產品製造為主體的資訊產業;發展以紅安、麻城為龍頭、以數製造為主體的機電一體化產業;發展以浠水、羅田為龍頭的,以功能材料、光電材料、有色金屬材料為主體餓新材料產業;發展以武穴、蘄春為龍頭的,以基因工程、生物技術與新醫藥、中藥材深加工為主體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以黃梅、英山為龍頭的,以節能環保為主體的環保產業和農業高科技產業等六大產業格局。

三、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建議

(一)提高對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化工作的認識

應充分認識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在我市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不斷強化各級領導的科技意識,建立全市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目標責任制,細化各級黨委、政府抓高新技術產業工作的領導責任,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作為衡量各地經濟發展的主要指標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創新意識,加強其領導作用。成立由科技、計委、財稅等部門領導組成的科技工作協調小組,加強對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協調、解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落實國家對高新技術產業的優惠政策,組織實施重大專案的諮詢論證,保證我市在高新技術產業中決策的科學性。

(二)加快改革程序,培育以市場為主體的高新技術產業執行機制

一是進一步深化產權制度改革。支援民營資本、外資參與國有企業的改制和重組,使一大批高新技術國有企業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使一批國有高新技術骨幹企業轉製為民營企業,使一批民營企業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排頭兵,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著力培育大公司、大集團,以優勢企業和名牌產品為依託,通過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努力形成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餓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企業集團。

二是大力發展民營科技企業,把支援和扶持民營經濟的發展,作為推動高新技術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要進一步完善產業政策的導向功能,引導民營高科技企業在電子資訊、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高新技術領域有所作為,為民營科技企業孵化科技成果,參股投資科技企業,組織實施高新技術產業化專案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和條件,進一步拓寬民營高新科技企業直接融資的渠道,充分發揮民營科技企業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中的生力軍作用。

三是進一步落實企業投資決策自主權,對於非政府投資和非產業政策限制類專案,除國家有明確規定和不需要平衡生產建設條件外,有審批制改為備案制;完善鼓勵社會投資的政策,除法律法規禁止的領域外,所有投資領域均向社會開放,推動民間投資和民營經濟的發展。

(三)加大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投入力度

高新技術產業作為我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在資金投入上要予以傾斜。應加大對企業開發高新技術產品的支援力度,可建立高新技術風險基金,不斷完善投資機制。與此同時,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也應不斷強化自主投入意識,積極落是關於企業提取技術開發基金和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5%以上等有關規定,企業投入按實際發生額計入成本,實行專戶管理、專項使用。

(四)積極引進和培養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所急需的人才

高新技術產業的競爭,關鍵是人才的競爭,要適應當前人才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引進和培養的新機制,創造更為寬鬆的人才流動環境。採取感情流人、事業流人的方式,在生活上給予更多的照顧,在事業上努力創造有利於他們施展才華的環境,激發其紮根創業的積極性。要適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對知識更新的要求,加強對各類人才的繼續教育,鼓勵各類人才進行各種培訓,支援高新技術企業,特別是中小型和民營高新技術企業的員工培訓工作。圍繞科教興市戰略,加強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逐步建立起一支適合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科技人才隊伍。同時,培育和造就一批適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要求的高素質的企業家隊伍。切實改善企業家的創業和經營環境,尊重企業家的勞動,建立完善激勵和約束相結合的機制。

(五)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導社會資金向高新技術產業聚集

一是健全產權、土地、勞動力和技術等要素市場。加快建立區域性資本市場,推動各類產權有序流動;鼓勵和促進企業利用土地轉讓或融資籌措發展資金;積極探索勞動、資產、管理、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辦法,完善生產要素價格形成的市場化機制。

二是加快高新技術企業的上市融資步伐。企業上市不僅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獲得了更充裕的資金,而且其管理機制和運營機制都已實現質的轉變,為產業叢集發展形成了良好的體制平臺。要繼續抓住我國證券市場規範完善的機遇,採取有力的政策措施,促進企業上市、利用殼資源和吸引其他上市公司投資高新技術產業,通過資本市場募集更多的資金。

三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鼓勵優勢企業與跨國公司、大財團進行合作、合資;積極創造條件,通過嫁接、重組等方式,引進國外大企業來我市投資;做好科技推介工作,引導企業和投資者加大對高新技術產業化的投資。

四是加大商業銀行的貸款力度。設立支援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產業發展的貸款擔保機構,協調銀企關係,銀行要支援高新技術產業,為高新技術成果的產業化發展和企業的規模擴張聚集資金。

五是探索建立健全風險投資機制。選擇一些經濟效益較為理想、市場前景好的高新技術產業領域,培育創業投資機制,發展創業投資業,儘快形成符合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律和市場競爭需要的多層次,多渠道資本市場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