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專題 > 熱點專題

中國古代文學史簡介筆記5篇

欄目: 熱點專題 / 釋出於: / 人氣:1.31W

《侯鯖錄》取漢代婁護合制美食“五侯鯖”的故事作為書名,意即多方採取合製成的精品。全書8卷,詮釋名物、習俗、方言、典實,記敘時人的交往、品評、佚事、趣聞及詩詞之作。下面是本站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中國古代文學史簡介筆記5篇

《侯鯖錄》

宋代名物考據辯證類筆記,8卷。南宋趙令畤撰。趙令畤(1051—1134),北宋末南宋初詞人。字景貺,又字德麟,自號聊復翁,又號藏六居士。宋太祖次子燕王德昭之後。哲宗元祐六年(1091)籤書潁州公事。蘇軾知潁州,與他共治潁州西湖,並薦之於朝;因此與蘇軾、陳師道等來往甚密,日相唱和。後被人告發與蘇軾交通,罰金,入黨籍。不久依附內侍以求晉升,頗被清議所非。高宗紹興初,襲封安定郡王,遷寧遠軍承宣使,同知行在大宗正事。亦趙令畤能文,但文集已佚。他所作的詠張生崔鶯鶯故事的12首《商調蝶戀花》鼓子詞,是研究宋元說唱文學與戲劇文學的重要資料,在中國戲劇史上是塊里程碑。

但所記故實,多為習見者,而且以訛傳訛。有些條目,即採自唐宋人筆記,如《封氏聞見錄》、《唐國史補》、《刊誤》、《江鄰幾雜誌》等。其考辨之語,亦無新異,唯談詩文者,頗有可取。由於作者在元祐年間與蘇軾、黃庭堅等人交遊,故所記諸人軼事、議論,多得之見聞,較為可信,如卷七記王安石對當時填詞的另一種見解:“荊公雲:古之歌者,皆先有詞,後有聲,故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如今先撰腔子,後填詞,卻是永依聲也”。此外,像卷四記蘇軾在韓子華家即席賦詩,因韓子華的舞姬魯生為遊蜂所蟄,故有“窗搖細浪魚吹目,舞罷花枝蜂繞衣”,上句用典故點破“魯姓,下句言蜂蟄事。雖是敘席間談笑,則可為蘇詩作注。卷中記黃庭堅父黃庶的《怪石》詩句:“山鬼水怪著薜荔,天祿辟邪眠碧苔”就很怪誕恣肆,可見江西派的家學淵源。又如記蘇軾長子蘇邁少年時所作詩句:“葉隨流水知何處,牛帶寒鴉過別村”,蘇軾笑為“村長官詩”,這類零章斷句當代輯錄,亦有助於研究宋詩,考證宋人軼事。

《侯鯖錄》通行本有《稗海》本,《知不足齋》本。

今有:《侯鯖錄墨客揮犀續墨客揮犀》,孔凡禮點校,中華書局20xx年版;《侯鯖錄》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20xx年版,;《侯鯖錄》大象出版社“宋代筆記”第二編,20xx年版。

《曲洧舊聞》

追述北宋歷史軼事以及詩文評的筆記,十卷。南宋朱弁撰。朱弁(1085~1144)字少章,號觀如居士。婺源(今屬江西)人,朱熹叔祖,太學生出身。建炎元年自薦為通問副使赴金,為金所拘,不肯屈服,拘留十六年始得放歸,高宗詔為“忠義守節”,有司提議論朱弁之功應晉升數級,因曾勸宋高宗恢復中原,得罪秦檜,僅授奉議郎。紹興十四年四月病逝。其侄孫朱熹寫有《奉使直祕閣朱公行狀》,《宋史》即據此立傳。他在留金期間寫下了不少懷念故國的詩作,深切婉轉,是南宋初期的重要詩人。元好問《中州集》收入38首。另有《曲洧舊聞》、《風月堂詩話》等傳世。還著有《雜書》一卷,《骫骳說》一卷,《聘遊集》四十二卷、《書解》十卷、事蹟見《宋史》本傳。

《曲洧舊聞》寫於留金期間,主要記述北宋太祖以來諸帝及名臣遺聞軼事,無一語及金,顯然寓有懷念故君與家國之思。其中儲存了大量的文人逸事,對宋代文學的研究很有價值。書中對蔡京等有所揭露,推崇司馬光而對王安石不滿,對名臣言行記述得甚為詳細,兼有詩文與考證,亦有神怪諧謔之談。《四庫全書》將該書四卷全部收錄,稱朱弁寫《曲洧舊聞》“意在申明北宋一代興衰治亂之由,深於史事,有補實。”書中還不時回憶故國家鄉景物,寄託自己對遙遠的家鄉的思念。他寫道:“新安郡婺源境中產一種草莖,葉柔弱而不長,葉類似甘菊葉,俗呼‘蔗’,今訛為‘遮’字。吃起來有苦又有甘甜味。性溫、行血,尤宜產婦。煮熟揉去苦汁,產後多服之無害。因此,又叫‘苦益茶’。這裡的醫家無一人知道。”

《文獻通考》載弁《曲洧舊聞》一卷,但宋刻本臨安府太廟前尹家書籍鋪本已明十卷,《文獻通考》可能是將“十”誤記為“一”。通行本有《寶顏堂祕笈》本、《說郛》本、四部全書本,四部叢刊本,《稗海》本,《知不足齋》本等。

今有:《曲洧舊聞》中華書局1985年版;《曲洧舊聞》吉林出版集團有限公司20xx年版;《曲洧舊聞》大象出版社“宋代筆記”第三編,20xx年版。

《聞見前錄聞見後錄》

追述北宋代歷史軼事類筆記,20卷。邵伯溫撰。該書又名《河南邵氏聞見錄》或《邵氏聞見前錄》,“前”字乃是後人所加,為的是有別於邵伯溫之子邵博所撰《邵氏聞見後錄》。邵伯溫(1037—1134),字子文,北宋洛陽(今屬河南)人。元祐中,以薦授大名助教,調潞州長子縣尉。徽宗即位,上書數千言,欲“復祖宗制度”。知果州,請罷發輸滬南諸州綾絹、絲綿數十萬以寬民力,後擢提點成都,弟子趙鼎評其一生為謂“以學行起元祐,以名節居紹聖,以言廢於崇寧”(《宋史·邵伯溫傳》)。邵也是理學家,豐富了理學”窮理盡性”的命題。著有《河南集》、《聞見錄》、《皇極系述》、《辨誣》、《辨惑》、《皇極經世序》、《觀物內外篇解》等。

《邵氏聞見錄》全書20卷。主要輯北宋軼聞,大都信實。作者早年逢王安石變法,中年經過元祐黨爭,晚年遭遇靖康之禍,故其見聞極為豐富。本書對王安石變法所記頗多,還記載了一些北宋初年的朝章制度及逸聞趣事。本書的內容大體有這樣幾類:一、記錄王安石變法中變法者與反對變法者的言行、思想、逸事,甚至連一些家庭瑣事也不厭其煩地記入卷中,為後世瞭解這段歷史提供了具有獨特價值的歷史資料。邵伯溫對雙方代表人物如王安石、司馬光等各有褒貶,但總的來說,他盛讚的還是那些反對變法的人物,對他們思想道德、政治立場的肯定程度要遠遠大於變法者。二、記載了北宋時期朝廷和宮廷中的一些典章制度、軼聞趣事。本書對邵雍的描述含有一些虛誕文字,但也可以使後人從其日常起居、過從交遊等方面瞭解這位大學問家的道德文章。三、前16卷記宋太祖以來故事,其中雜及北宋著名文人王禹偁、柳開、穆修、尹洙、歐陽修、蘇洵、王安石等,有助於瞭解北宋古文運動的興起和發展。本書也有很多紀事不實甚至是惡意誹謗之處,原因在於邵伯溫對於變法的政治偏見和黨爭之見。但總括來看,《邵氏聞見錄》是一部研究北宋歷史尤其是熙寧變法的十分有價值的史料筆記。

《邵氏聞見後錄》30卷,邵博撰。邵博(?—1158)字公濟,洛陽人,邵伯溫之次子。生平事蹟不詳。只知紹興八年(1138)賜同進士出身,紹興九年除祕書監校書郎,不久知果州。

《邵氏聞見後錄》雖亦輯北宋軼聞,但參以經義詩話,論古事較多,內容不免蕪雜,但關於詩文的評論比《邵氏聞見錄》豐富。其中卷十四至卷二十七,比較集中地記述宋代著名文人軼事,以蘇軾為詳,王禹偁、歐陽修、梅堯臣、蘇洵、王安石、曾鞏、蘇轍等次之。書中所記軼事往往得之親聞,比較可靠,儲存了不少文學史資料。其談詩,上起楚辭、樂府,中有唐之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劉禹錫等,下及北宋各大家,其中不乏卓見。如認為杜甫詩“所以獨立千載之上”,不在於字字句句“有所本”,其功夫在詩之外。其論文,涉及司馬遷、曹植、王勃、韓愈、柳宗元、樊宗師、李商隱及北宋歐、王、曾、蘇諸大家與李格非。書中認為韓文“自經中來”,柳文“自史中來”,歐文“和氣多英氣少”,蘇(軾)文“英氣多和氣少”,亦可備一說。

《邵氏聞見錄》《邵氏聞見後錄》通行本有《津逮祕書》本、《學津討原》本、叢書整合初編本。

今有:《邵氏聞見錄》《邵氏聞見後錄》商務印書館1935年排印叢書整合初編本;《邵氏聞見錄》《邵氏聞見後錄》中華書局1983年點校本;《邵氏聞見錄》《邵氏聞見後錄》大象出版社“宋代筆記”第二編,20xx年版;

《容齋隨筆》

宋代以考證、議論、記事為中心內容的文史筆記,74卷,南宋洪邁撰。洪邁(1123~1202)。字景盧,別號野處。鄱陽(今江西鄱陽縣)人。出生於一個士大夫家庭。他的父親洪皓、哥哥洪适,都是著名的學者、官員,洪适官至宰相。父親洪皓使金,遭金人扣留,洪邁時年僅七歲,隨兄適、遵攻讀。他天資聰穎,“博極載籍,雖稗官虞初,釋老傍行,靡不涉獵。”紹興十五年(1145),紹興十五年(1145)洪邁中進士,授兩浙轉運司幹辦公事。因受秦檜排擠,出為福州教授。其時洪皓已自金返國,正出知饒州。洪邁便不赴福州任而至饒州侍奉父母,至紹興十九年(1149)才赴任。二十八年(1159)歸葬父後,召為起居舍人、祕書省校書郎,兼國史館編修官、吏部員外郎。三十一年,授樞密院檢詳諸房文字。三十二年春,金世宗完顏雍遣使議和,洪邁為接伴使,力主“土疆實利不可與”。朝廷欲遣使赴金報聘,邁慨然請行。於是以翰林學名義充賀金國主登位使。至金國燕京,金人要邁行陪臣禮。邁初執不可,既而金鎖使館,自旦及暮不給飲食,三日乃得見。金大都督懷中提議將邁扣留,因左丞相張浩認為不可,乃遣還。洪邁回朝後,殿中御史張震彈劾邁“使金辱命”,論罷之。乾道二年(1166),知吉州(今江西吉安),歷知贛州婺州。後因孝宗召對,力主抗戰得到嘉許,提舉佑神觀兼侍講,同修國史,又進敷文閣直學士,直學士院,深得孝宗信任。淳熙十三年(1186)拜翰林學士。光宗紹熙元年煥章閣學士,知紹興府。二年上章告老,進龍圖閣學士。嘉泰二年(1202)以端明殿學士致仕。卒贈光祿大夫,諡文敏。除《容齋隨筆》外,今尚存文集《野處類稿》、志怪筆記小說《夷堅志》,編纂的《萬首唐人絕句》。

《容齋隨筆》共《五筆》,74卷,1220則。其中,《容齋隨筆》16卷,329則;《容齋續筆》16卷,249則;《容齋三筆》16卷,248則;《容齋四筆》16卷,259則;《容齋五筆》10卷,135則。據作者自述,該書寫作時間歷經近三十年。該書內容豐富包羅永珍,大致包括下列幾個方面:歷史事件評論、歷史人物評論,史料、典章、物產考察、宋代專著評介、天文、歷算、星相等幾個方面,以考證、議論、記事為中心內容。《容齋隨筆》不但涉獵廣泛,而且考證辨析之確切,議論評價之精當,皆倍受稱道。其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其中對一些歷史經驗的總結亦頗有見地,許多資料為官方史志所不載。該書以資料豐富、格調高雅、議論精彩、考證確切等特點,卓然超越眾多的同類著作之上,與沈括的《夢溪筆談》、王應麟的《困學紀聞》,是南宋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明人李翰說:洪邁聚天下之書而遍閱之,搜悉異聞,考核經史,捃拾典故,值言之最者必札之,遇事之奇者必摘之,雖詩詞、文翰、歷讖、卜醫,鉤纂不遺,從而評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更將其推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容齋隨筆》也是毛澤東一生中比較喜歡讀的一部書。早在延安時代,他就將該書贈給謝覺哉閱讀。1972年又將此書送給他青年時代的朋友、湖南第一師範的同學周世釗。1959年10月30日,毛澤東出京巡視,指名要帶的有限書籍中,就有《容齋隨筆》。1976年8月26日毛澤東病情開始惡化。仍索要《容齋隨筆》。9月8日,也就是毛澤東去世的前一天,還由別人為他代讀《容齋隨筆》37分鐘。

《容齋隨筆》通行本有《洪氏晦木齋叢書》本,四部叢刊續編本,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初編”本等。

今有:《容齋隨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容齋隨筆》中華書局20xx年版;《容齋隨筆》北京燕山出版社20xx年版;《容齋隨筆》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年版。

《高齋漫錄》

記載兩宋典章制度、歷史故實、詩文的筆記,一卷。南宋曾慥撰。曾慥(?—1155),兩宋之際道教學者、詩人。字端伯,號至遊子,晉江(今福建泉州)人。北宋大臣曾公亮四世孫。北宋靖康(1126)初,任倉部員外郎。金人陷京師後,曾隨其岳父翰林學士吳幷降金,充事務官,並助紂為虐:“金人限三日立張邦昌,慥挾勢督促,都人震恐累日”。南宋紹興元年,曾慥因降金並協立張邦昌,被罷官,寓居銀峰。《類說》和《高齋漫錄》即寫於此間。紹興九年(1139),秦檜當權,曾慥又投靠秦檜,起為戶部員外郎,十一年(1141)曾慥為擢大府正卿,“總領湖廣江西財賦,京湖軍馬錢糧,置司鄂州,諸軍並聽節制,不獨職饋糧餉也,總領官正名由此始”。曾慥正當權利高峰時,不知何故,也許是看到秦檜不會長久得勢,不久,以疾請祠,除祕閣修撰,提舉洪州玉隆觀。曾慥晚年隱居銀峰,潛心修道,學養生,成為道教學者,編成《道樞》四十二卷。另著有《類說》六十卷,《高齋漫錄》一卷,《集仙傳》一卷,《樂府雜雅》三卷,《拾遺》二卷。

曾慥在《類說》序中談到自己的創作動機是“資治體,助名教,供談笑,廣見聞”,同期創作的《高齋漫錄》的創作動機也與此相類。全書一卷,書中上自朝廷典章,下及士大夫事蹟,以至詩文評,詼諧嘲笑之屬,隨聽見聞,皆紀聞其中,如:東坡聞荊公《字說》新成,戲曰:“以竹鞭馬為篤,以竹鞭犬,有何可笑?”又曰:“‘鳩’字從九從鳥,亦有證據。《詩》曰:‘鳴鳩在桑,其子七兮。’加上爹和娘,恰是九個。”、書中記王安石退居鐘山後的平易與低調,很有意思:“王和父守金陵。荊公退居半山亭,每出跨驢,從二村僕。一日入城,忽遇和父之出,公亟入編戶家避之。老姥自言病痁求藥,公隨行偶有藥,取以遺之。姥酬以麻線一縷雲:‘相公可將歸與相婆也。’公笑而受之。”

《高齋漫錄》有:清光緒20xx年(1889)上海鴻文書局版;《後山叢談高齋漫錄》商務印書館叢書整合初編本1936版;《高齋漫錄》中華書局1985年版;《高齋漫錄》,宋元筆記叢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高齋漫錄》大象出版社“宋代筆記”第二編,20xx年版。

Tags:文學史 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