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2023年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2000字(精選14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4.36K

2023年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2000字 篇1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房價也隨著市場經濟的大浪隨波而起,扶搖直上。 當前國內的高房價與收入差距的拉大密切相關,其實,住房本身是社會大眾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具有公共品的特性,從而不能簡單地放任市場機制來加以配置。在此,我們只知道大部分人買不起房子,但我們更需要的是瞭解房價增高的原因和本質所在,配合國家的相應有效策略的實施,這樣才能確保民生的穩定,才能促進社會的繁榮發展。

2023年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2000字(精選14篇)

關鍵字:高房價,原因,本質,有效策略

近年來,普通老百姓買不起房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雖然政府一直在想方設法地穩定房價,但效果甚微。房價的急速上漲已經成為籠罩在社會大眾心頭的巨大陰影,這個問題是如何產生的?我們怎樣認識它?讓我們仔細地分析一下。

一、 房價居高不下的原因

一般來說,在房價非理性狂飆過程中,支援房價走高的有兩種力量:一是居民的自住性需求,二是富人的投機需求。由於在住房的供給受到制約的情況下,有關住房緊張之類虛假資訊比較容易誤導人們的房價預期,從而人為地引起房價的不正常上漲,這是近來年房地產市場的基本現狀【1】。但是,當房價上漲預期破除之後,在房價下跌過程中阻礙房價下跌的“抗跌”力量卻只有一個:居民的自住性需求;這就是房地產中的所謂“不對稱原理”:富人的投機行為產生房價的峰值,而窮人的購買力產生房價的“抗跌值”。顯然,居民的自主性需求主要與其未來可支配收入變化有關,在一個收入不斷拉大的社會裡,理論上房價是應該很低的,或者說,當前國內的房價應該會迅速下降;但是迄今國內房價還沒有形成快速下降的局面呢?這裡從兩方面加以剖析。

一方面,就住房的真實需求而言。任何商品的價格上漲都跟供求有關,而房地產中土地的有限性制約了住房的供給,因而房價上漲的直接原因在於其巨大需求,這是住房市場面臨的真實需求。而這裡就有兩個基本問題:一是為何有如此大的住房需求,這就涉及到資金的來源問題。二是住房需求為何集中在這段時期,這就涉及到前端時期住房制度改革中的缺陷問題。

另一方面,就住房的需求結構而言。當前的房價劇漲並不是全面性的,而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這是就住房需求的結構性問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反差呢?其實,房屋本身存在明顯的外部性,人們不僅關心自己家庭的外觀,也會關心整個街區的觀瞻,關心整個地區的地理人文;因此,如果整個地域的環境和設施很差,那麼,人們對它的需求也會下降。顯然,當前住房需求的結構性問題根源就在於,中國小城市或農郊地區的住居環境、交通設施與大中城市相差太遠了【2】。正因如此,在城市土地資源如此稀缺的情況下,只要收入分配問題得不到解決,城鄉之間就會呈現出反差極大的二元結構,城市住房也就必然會不斷上漲,從而也就永遠不可能實現“住者有其房”。

二、 認識房價問題的本質

當前,住房問題之所以成為社會大眾最關心的問題,關鍵在於對住房問題的本質缺乏瞭解,住房問題被過度市場化。

一方面,就市場機制對住房的扭曲而言,儘管現代主流經濟學認為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資源可以獲得最有效的利用。但在人類社會中,每個人的效用是不同的,出價高的人僅僅是那些具有高度需求的人,而不是意味著它能夠使同樣的資源創造出最大的利益。土地資源非常有限,可它為不同的人所佔有往往會導向不同的用途,如貧窮者將希望蓋經濟適用房,而富裕者則想著蓋豪宅、建車庫或圍花園。顯然,儘管作為基本生活品的住房主要是弱勢者的需求,但一旦土地集中在少數富人手中,這種需求就難以得到滿足。純粹市場行為絕對不會為擴大社會效用而產生,而是生產更具收益的產品。正是由於土地資源分配的極端不平衡,國內一些房地產大鱷才會公開宣揚他們只蓋豪宅,因為只有富裕者才能買得起房。

另一方面,就對住房屬性的認知而言,儘管住房因具有爭奪性和排他性而往往被視為私人物品,從而經濟學家大多強調應該由市場機制來調節,但實際上,這種商品並不是可以完全經由市場交易的,相反,它具有非常強的公共品特性【3】。究其原因在於,人們的應得權利應該與社會的財富增長同向乃至同比例發展,而就當前而言,免於匱乏和保障安全已經逐漸包含在基本人權的範疇之內,因此,就像人的生存權等權利一樣,獲得住房本身已經越來越成為人類的基本權利。

就當前而言,普通社會大眾的住房權利如果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則不僅會影響個人生活,更會影響社會穩定。所以說,“住房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國家應儘快出臺有效的政策來調控房價,保障普通社會大眾的住房權利是當務之急。

三、 解決當前房價問題的策略

目前來看,國家治理房地產的決心已經越來越堅定。如果不被堅決鎮壓下去,中國很可能會出現惡性通貨膨脹。而一旦出現惡性通貨膨脹,黨和國家的管理能力就會受到嚴重質疑,整個國家的經濟體系就會受到嚴重破壞。這是黨和政府一定要解決的問題。所以,我們現在實際上看到的是,國家正在緊緊盯著CPI來調節對於房地產的政策。

首先,國家要出臺相應的政策來抑制房地產商對暴利的一味且不顧一切的追求,同時要嚴防那些投機炒房的人,嚴禁哄抬房價的現象出現。而且消除目前的富人買房不斷,普通百姓一房難求的兩極分化趨勢才能夠保證社會的穩定發展。

其次,已推出的廉租房應該是國家為滿足普遍群眾基本住房需求提出的一項非常有效的政策啊,並且當國家已經將土地大量地轉為廉租房的時候,意味著,國家對房地產商們採取了釜底抽薪的策略:不給房地產商們大量提供土地,房地產商們就不得不將手中的房產趕快賣出去以換得現金維持運轉,而這將讓房產大量湧到市場上來,而使房價自動下降。這就是廉租房的殺手鐗作用【4】。表面上看是解決人們居住問題,實質上是斷了房地廠商們的土地資源供給。隨後國家肯定會要求地方政府根據房地產商們擁護國家政策的實際行動來分類指導土地資源的供給。這就是政策和經濟的雙重作用。特別是“地方政府分類指導”這一條,讓房地產商們 “從了”國家政策是肯定發生的情形。

中國地方雖大,可人太多,可利用資源太少,單靠國家的政策來嚴格控制房價我認為不太現實。我們這些購房者,無論是有錢人還是普通百姓,從自身上首先一定要端正購房心態,不要一味地追求奢華或想著靠炒房來賺錢,一個國家的穩定發展離不開穩定的民生,而民生不是靠條令的條條框框來穩定的,而需要我們每個人共同努力,互幫互助,互相著想。如果我們能做到這點,再配合國家有效政策的實施,相信不久我們的生活質量一定會普遍提高,“住者有其房”這一理想也一定會實現。

參考文獻:

【1】張靜波.看得懂的中國房價【C】.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xx.第101-104頁。

【2】徐斌.中國房地產大趨勢【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xx第20-23頁。

【3】蘇東.房地產真相【C】.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xx.第57-60頁。

2023年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2000字 篇2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30年來,中國由貧困走向初步昌盛,由封閉走向全面開放,由求溫飽初步走向小康,發展迅速,大大超出國際上多數人的預想。30年來,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發生歷史性的變化。中國正運用他獨特的魅力與激情實現著世界的和諧進步之路,實現著中國的自強發展之路。

30年過去了,中國某個鄉村發生的事情成為世界媒體的報道焦點,地球某地的中國人成為全球新聞中的主角,似乎已經顯得平常。當我們將目光回溯到中國融入世界現代化潮流的起點,並用心去觸控這30年的變遷時,我們尤為深切地體會到,當代中國同世界的關係已經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中國與世界的前途命運更緊密地聯絡在了一起。一個偉大的轉折已經完成,中國與世界彼此相互影響的時代已經開啟。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深刻歷史感的民族,對於“歷史性的變化”有著同樣深沉的感悟。整整220xx年前,拿破崙率領下的法軍大舉用兵西班牙,伊比利亞半島狼煙四起。貝多芬於1820xx年完成了《命運》交響曲的創作,然而叩響中國命運之門的卻是又一個多舛的百年。整整一百年,韌性的抗爭書寫著崢嶸歲月,當光陰又過百年之後,20xx年發生的一切告訴世界,已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中華民族,已經、正在並將繼續主動積極地在國際社會中發揮重要的建設性作用,這一作用已在全球範圍內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一.中國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xx年的5%以上,中國進出口總額佔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足1%上升到20xx年的約8%。中國的發展為國際資本提供了廣闊市場,中國累計實際使用外資超過7800億美元,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也在大幅增長。

二.中國發展有力促進了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

1978年以來,中國年均進口增速達到16.7%,已成為世界第三大、亞洲第一大進口市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0%,對國際貿易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2%。20xx年以來,中國年均進口額近5600億美元,為相關國家和地區創造了約1000萬個就業機會。

三.中國已經成為國際體系的重要成員

中國參加了10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簽署了300多個國際公約。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和地區事務,認真履行相應的國際責任。迄今,中國共參與22項聯合國維和行動,累計派出維和人員上萬人次,現正在執行維和任務的有1900多人,是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

30年改革開放的實踐告訴我們,中國發展進步離不開世界,世界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在世界多極化不可逆轉、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革命加速推進的世界大勢之下,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緊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絡在一起。

四.中國將始終不渝地走和平發展道路

這是中國政府和人民作出的戰略抉擇。這個戰略抉擇,立足中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體現了中國對內政策與對外政策的統一、中國人民根本利益與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中國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不干涉別國內部事務,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致力於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

在開放的過程中,中國開始學會用世界的眼光思考自己的發展,並以一系列合作共贏的實際舉動逐漸打消了各方的猜疑與憂慮,創造了對自身發展更有利的國際環境。中國用自己的真誠,塑造了一個發展中大國的和平形象。30年來,中國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發展帶來的機遇發展了自己,又以自身的發展更好地維護了世界和平,促進了共同發展。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

五.中國將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中國致力於推動世界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堅持按照通行的國際經貿規則擴大市場準入,在實現本國發展的同時兼顧對方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正當關切,支援國際社會幫助發展中國家增強自主發展能力、改善民生,支援完善國際貿易和金融體制、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支援各國共同防範金融風險、維護能源安全,堅持通過磋商協作妥善處理經貿摩擦,推動各國共同分享發展機遇、共同應對各種挑戰。

六.中國將始終不渝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始終作為一個大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但在政治、經濟、安全等諸多領域,中國真正融入國際社會,卻始於改革開放。走過30年的歷程,中國已經在當今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重要建設性作用。中國遵循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恪守國際法和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在國際關係中弘揚民主、和睦、協作、共贏精神,尊重人類文明多樣性,繼續促進國際關係民主化,積極參與反恐、防擴散、氣候變化、環境保護、流行性疾病防治等領域國際合作,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成功舉辦奧運會,從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到推進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從加強東盟與中日韓(10+3)的合作到構建上海合作組織,從減免發展中國家債務到設立中非發展基金,從中俄、中越邊界談判的進展到提出睦鄰、安鄰、富鄰的合作政策,從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到與全球攜手應對眼前的金融危機,中國在國際事務中表現得越來越積極,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躍然而起。

自強方能自立,自立凝結自信,自信轉而推動自強。“自助者天助”,中國與外部世界關係的積極變化得益於30年來鍥而不捨的改革開放程序,其要義在於排除一切干擾,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自覺。歷經難以數計、形形色色的遏制、指責、臆斷及誤讀,中國沒有停下自強不息的前進步伐,也因而變得更為自信。

30年來,中國在適應世界對自己的心態變化的同時,也在學會如何與世界打交道。在涉及國家主權的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我們敢於鬥爭、善於應對,打破了西方國家的種種制裁,遏制了反華浪潮,贏得了尊重。摩擦與碰撞歷練了中國人,中國不斷加深著對外部世界的認識,變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在一個接一個的“威脅論”、“崩潰論”相繼破產後,世界也越來越多地體會到了中國發展的不同。從四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災,世界看到了13億中國人民的凝聚力;從北京奧運會,世界體會到了13億中國人民對和平發展的不懈追求;從中國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應對,世界感受到了13億中國人民的責任感和這種責任感給全球經濟走出危機帶來的信心。不止一個西方學者說過,我們無法再用現有的理論來解釋中國的發展,必須重新認識中國的發展道路對世界的意義。

各國關注中國的變化,也是在關注世界的未來。歷史表明,一個大國的崛起必然會對現有格局帶來重大影響,極少有西方大國不靠殖民掠奪,不靠戰爭而崛起。西方對中國的擔憂,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此而產生的對中國發展道路的不確定感。

以往的歷史表明,中國更多的是被動地承受著來自外部世界的撞擊,並在撞擊中覺醒,在撞擊中探索強國之路。21世紀的到來是個偉大的轉折點,中國的發展表明,她不只是被動地接受外部世界的影響,而是在積極借鑑、學習人類文明先進成果的同時,也為世界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寶庫不斷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與財富。

走過30年開放路程的中國人深深懂得,世界對中國發展道路的理解和認同將是一個複雜而長期的過程。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新問題、新摩擦甚至新衝突。這將是21世紀幾代中國人所面臨的嚴峻考驗。同和諧,共發展已經成為了中國在歷史新階段的一面旗幟。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我們堅信,只要堅持和平發展,我們就一定能夠贏得更多的理解與信任,為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榮做出更大貢獻。

2023年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2000字 篇3

20xx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30年來,中國由貧困走向初步昌盛,由封閉走向全面開放,由求溫飽初步走向小康,發展迅速,大大超出國際上多數人的預想。30年來,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發生歷史性的變化。中國正運用他獨特的魅力與激情實現著世界的和諧進步之路,實現著中國的自強發展之路。

30年過去了,中國某個鄉村發生的事情成為世界媒體的報道焦點,地球某地的中國人成為全球新聞中的主角,似乎已經顯得平常。當我們將目光回溯到中國融入世界現代化潮流的起點,並用心去觸控這30年的變遷時,我們尤為深切地體會到,當代中國同世界的關係已經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中國與世界的前途命運更緊密地聯絡在了一起。一個偉大的轉折已經完成,中國與世界彼此相互影響的時代已經開啟。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深刻歷史感的民族,對於“歷史性的變化”有著同樣深沉的感悟。整整220xx年前,拿破崙率領下的法軍大舉用兵西班牙,伊比利亞半島狼煙四起。貝多芬於1820xx年完成了《命運》交響曲的創作,然而叩響中國命運之門的卻是又一個多舛的百年。整整一百年,韌性的抗爭書寫著崢嶸歲月,當光陰又過百年之後,20xx年發生的一切告訴世界,已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中華民族,已經、正在並將繼續主動積極地在國際社會中發揮重要的建設性作用,這一作用已在全球範圍內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一.中國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xx年的5%以上,中國進出口總額佔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足1%上升到20xx年的約8%。中國的發展為國際資本提供了廣闊市場,中國累計實際使用外資超過7800億美元,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也在大幅增長。

二.中國發展有力促進了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

1978年以來,中國年均進口增速達到16.7%,已成為世界第三大、亞洲第一大進口市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0%,對國際貿易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2%。20xx年以來,中國年均進口額近5600億美元,為相關國家和地區創造了約1000萬個就業機會。

三.中國已經成為國際體系的重要成員

中國參加了10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簽署了300多個國際公約。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和地區事務,認真履行相應的國際

責任。迄今,中國共參與22項聯合國維和行動,累計派出維和人員上萬人次,現正在執行維和任務的有1900多人,是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

30年改革開放的實踐告訴我們,中國發展進步離不開世界,世界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在世界多極化不可逆轉、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革命加速推進的世界大勢之下,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緊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絡在一起。

四.中國將始終不渝地走和平發展道路

這是中國政府和人民作出的戰略抉擇。這個戰略抉擇,立足中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體現了中國對內政策與對外政策的統一、中國人民根本利益與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中國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不干涉別國內部事務,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致力於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

在開放的過程中,中國開始學會用世界的眼光思考自己的發展,並以一系列合作共贏的實際舉動逐漸打消了各方的猜疑與憂慮,創造了對自身發展更有利的國際環境。中國用自己的真誠,塑造了一個發展中大國的和平形象。30年來,中國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發展帶來的機遇發展了自己,又以自身的發展更好地維護了世界和平,促進了共同發展。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

五.中國將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中國致力於推動世界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堅持按照通行的國際經貿規則擴大市場準入,在實現本國發展的同時兼顧對方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正當關切,支援國際社會幫助發展中國家增強自主發展能力、改善民生,支援完善國際貿易和金融體制、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支援各國共同防範金融風險、維護能源安全,堅持通過磋商協作妥善處理經貿摩擦,推動各國共同分享發展機遇、共同應對各種挑戰。

六.中國將始終不渝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始終作為一個大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但在政治、經濟、安全等諸多領域,中國真正融入國際社會,卻始於改革開放。走過30年的歷程,中國已經在當今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重要建設性作用。中國遵循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恪守國際法和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在國際關係中弘揚民主、和睦、協作、共贏精神,尊重人類文明多樣性,繼續促進國際關係民主化,積極參與反恐、防擴散、氣候變化、環境保護、流行性疾病防治等領域國際合作,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成功舉辦奧運會,從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到推進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從加強東盟與中日韓(10+3)的合作到構建上海合作組織,從減免發展中國家債務到設立中非發展基金,從中俄、中越邊界談判的進展到提出睦鄰、安鄰、富鄰的合作政策,從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到與全球攜手應對眼前的金融危機,中國在國際事務中表現得越來越積極,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躍然而起。

各國關注中國的變化,也是在關注世界的未來。歷史表明,一個大國的崛起必然會對現有格局帶來重大影響,極少有西方大國不靠殖民掠奪,不靠戰爭而崛起。西方對中國的擔憂,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此而產生的對中國發展道路的不確定感。

2023年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2000字 篇4

摘要:當前國際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各種複雜的不確定和非傳統因素分化演繹,為中國的國家發展和對外交往提出了新的難題,在這種情況下,認清形勢,明確目標、思路變得尤為重要。儘管世界局勢的複雜性和變化性在加劇,但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關鍵詞:國際形勢;外交;合作;共同體

我們拋開意識形態之對立不言,單就國家的利益博弈而論。中國,目前處於守勢,而日本,美國之類的國家則是出於攻勢。他們視中國為未來國際地位的最大挑戰者,那正是因為近年來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舉世矚目,成為21世紀真正的世界大國,才使他們對中國的崛起虎視眈眈,警惕加倍!

就意識形態、社會體制而言,中國目前仍處於轉型期,相當於落後世界先進主流50年。但是這種逐漸形成的並且正在完善的社會體制一旦崩潰,勢必將動亂頻仍,民不聊生。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對外為韜晦策略,而在目前形勢之下,已轉為主動突圍。

20xx年11月初,在北京舉行的中非數十國論壇足以見證了中國的國際發展戰略方針:是以新時代的步伐在邁進,是以尋求外部合作為主的外交政策。

對當前的中國而言,最大的國際問題莫過於中國臺灣和朝鮮問題。臺海局勢,關乎世界格局,牽涉中、美、日、俄世界各極,這也是中國和平統一的關鍵關口。而對中國臺灣的迴歸有極大異議和阻力的無疑是美國和日本,他們與中國臺灣

“淵源”頗深,單在目前的局勢下,大家都在觀察對方的舉動,以伺機獲得主動。恰恰中國與日本在東海問題上也是糾葛不休,另外,日本首腦“拜鬼”也時常引發中國民眾被屠殺時留下的傷痛。那麼,現任日本信任首相安倍是否將依照自己的承諾不再參拜“神社”,是否有與中國修好之意,中日真能合作開發東海能源嗎?中國臺灣問題在好的發展趨勢之下日本還會如此干涉嗎?我們均不得而知,更有待觀察。

當然,還有多年來一直充當中國臺灣 “老大哥”--美國,它是“割捨”,還是將要採取什麼奇異的干預對策,它在“霸主地位”之上將給於中國臺灣什麼樣的支援,我想它連自己也不知道。因為這是一個互相牽制的時代,誰也不希望為了區域性而危害全域性,更不想在國際上落下有損威信的罵名。

朝核問題,最終結果如何,將取決於中、美、日、俄、韓、朝的六方再次聚頭。而中國,在朝鮮核問題上存在著許多憂慮,從立場上很難做到像美國那樣“超脫”。50多年來,朝鮮至少在對美國、日本、中國臺灣關係等原則問題上沒有出賣過中國。不管朝鮮的內政如何,中國在國際上都不能保持中立,而必須站在朝鮮這個“讓人愛恨交加的傢伙”一邊。

另一方面,在世界大的格局下,美國跟中國一道同為大國,他們一起作為負責任的、利益相關的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其目標應當更遠大:共同合作,維護一個有利於世界長期和平與繁榮世界體系。美中關係是個“密切而複雜”的問題。

或許,在某些時候,老美會想一些閒不住的做法來對中國進行“圍堵”和“制衡”。比如前不久,美國曾遊說韓國和日本加入“北約”,在這之前還勸說過澳大利亞,這不都是為了擴大自己的“霸權”而向中國和俄羅斯逼近嗎?

而中俄目前的關係僅止於“互有所需”這一極其表面而又脆弱的層面,並隱藏著深層的風險。這一深層風險就是,隨著兩國的相繼崛起,雙邊關係可能會再次面臨“變”的格局。但是,在對待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的“圍堵”時,中俄將會毫無疑問的“對外”。

在美國與歐洲諸國看似親密的關係漸行漸遠時,他們也在不知不覺中向中國靠近,歐洲援華政策便是最好的例證。他們希望中國變,但是不宜過激,以免引起社會動盪。社會穩定了,也就穩住了歐洲人對中國大片市場的幻想。因此,他們非常關注中國的社會穩定、政治穩定。如果中國的改革不穩定,引起了社會動盪,它所有的投資可能全都泡湯。而保持社會穩定,也正是中國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中歐在將來的合作中一定會走向好的趨勢!

參考文獻:

[1] 劉國光主編《中國經濟發展戰略問題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

[2]譚祟臺等《發展經濟學》,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

[3]張培剛主編《新發展經濟學》,河南人民出版社,20xx.

[4]楊萬鍾主編《經濟地理學導論》,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

2023年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2000字 篇5

摘要:20世紀末以來,恐怖主義已經成為威脅人類生存與安全的重要因素。“911”事件發生後,恐怖主義不斷擴散,持續上升。本文擬在分析國際國內反恐處突的形勢和特點,提出新時期、新形勢、新條件下武警部隊反恐處突的任務部署。

關鍵詞:反恐處突 形勢 特點

20世紀末以來,恐怖主義已經成為威脅人類生存與安全的重要因素。據美國國務院20xx年釋出的年度全球反恐形勢報告,這一報告說20xx年全球恐怖襲擊的死亡人數和前年相比上升了40%,恐怖襲擊的次數也上升了25%,20xx年全球共有20498人因恐怖襲擊死亡。由此可見,全球恐怖活動並不是在消減,而是日益劇增;與此同時,我國國內恐怖活動也在區域性範圍內不停的活動,主要是“東突”分裂勢力:他們企圖把新疆從中國分裂出去,以分裂為目標、以宗教為外衣、以恐怖為手段,比較危險狠毒;他們跟國外恐怖組織相聯絡並藉助國外勢力,不斷的威脅著我國的區域性社會穩定、人民的生命財產;不斷顛覆我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除此之外,其他各種恐怖勢力也在不斷威脅著我國。因此,全球及國內反恐形勢不容樂觀!

一、國際反恐處突的形勢及特點

(一)形勢

放眼國際,可以看到國際恐怖活動越來越猖獗,形形色色的恐怖組織及其個人,一次次把災難或災難的陰影拋向各個國家和地區。這對許多國家的政局和社會穩定造成很大威脅,更重要的是人民的生命財產也受到了極大的傷害,這令我們值得深思。據不完全統計,20xx年至20xx年全球恐怖襲擊次數總體成上升趨勢,國際恐怖與反恐鬥爭出現了“反恐、反恐,越反越恐”的現象。

(二)特點

實施恐怖襲擊的人員的組成、攻擊目標、攻擊方式呈現多樣化、複雜化,使得各國對此更難以防範、控制和對抗,尤其是更多地採用自殺性襲擊方式後,所造成的影響更大,給人民群眾的正常工作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恐怖襲擊殘忍化殘忍的恐怖襲擊主要是自殺性人體炸彈和自殺性汽車炸彈,或利用飛行器(美國“9.11”事件)、船舶(美國海軍“科爾”號葉門遇襲事件)甚至馬車、驢車等運載工具的自殺性襲擊。恐怖目標擴大化以往的恐怖襲擊活動主要是針對美國和以色列目標,近幾年俄羅斯也已成為恐怖活動的主要受害國,發動襲擊的是車臣民族分裂分子,其手段更為極端。另外,隨著美國在全球範圍內反恐聯盟的建立和阿富汗、伊拉克反恐戰爭的爆發,菲律賓、印尼、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拉克等國也已成為恐怖襲擊活動多發的熱點地區,並且恐怖分子對襲擊目標的選擇已經變得無所顧忌。恐怖組織全球化國際恐怖組織中的老大“基地”組織在遭到全球打擊後,其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機構和恐怖分子逐漸與當地的恐怖勢力結合,就地發動恐怖襲擊,形成了更多的具有獨立行動能力的鬆散型結構,但其行動卻又能遙相呼應,相互配合。

恐怖主體年輕化據有關資料統計,世界各地的恐怖分子絕大多數年齡在30歲以下,平均年齡在22-25歲之間。例如西班牙“埃塔”的恐怖分子平均年齡是23.2歲;烏拉圭“圖帕馬洛斯”恐怖分子的平均年齡是26歲;阿根廷恐怖分子的平均年齡是24歲;巴西恐怖分子的平均年齡是23歲;義大利的女性恐怖分子平均年齡在20-29之間;德國“紅軍派”和“六月二日運動”的恐怖分子平均年齡是31歲;日本“赤軍”恐怖分子的平均年齡是28歲;巴勒斯坦恐怖分子的平均年齡是25歲。

恐怖手段現代化資訊化裝備已經滲入了恐怖襲擊,如各種先進的塑膠和液體遙控炸彈,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電腦“黑客”和“克隆”技術手段等。

恐怖危害民眾化當代恐怖主義的襲擊目標,除了作為明確目標的政界、商界、軍界、金融界等要人外,還更多的指向了無辜的民眾。如1995年恐怖事件造成165人死亡,1996年增至311人,1997年則超過千人,美國“911”事件竟致死無辜民眾數千人。

二、國內反恐處突的形勢及特點

(一)形勢

在我國以及我國的周邊地區,恐怖主義的幽靈早已存在.疆獨、分子的爆炸暗殺等恐怖活動不斷髮生。在中國境內外同樣存在打著各種旗號的針對我國的恐怖組織,如現在臭名昭著的“東突”恐怖勢力活動猖獗,積極策劃實施了數百起恐怖襲擊事件。可以說,我國反恐鬥爭還是任重道遠,形勢不容樂觀,尤其有國外、境外敵對勢力的插手,反恐戰線更加複雜。

(1)解決“東突”恐怖組織。外國勢力插手較深,我國只能通過外交努力與其所在國共同解決。

(2)同階段,新疆內部的恐怖組織也頻繁開展恐怖活動。

(3)“東突”勢力基本形成了以西亞為大本營、以中亞為橋頭堡、以南亞為訓練基地、以歐美為協調指揮中心、以新疆為主戰場的態勢。

(二)特點

最大恐怖威脅來自“東突”,處理“東突”難度高。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簡稱“東伊運”)、東突厥斯坦解放組織(簡稱“東突解放組織”)、世界維吾爾青年代表大會和東突厥斯坦新聞資訊中心(簡稱“東突資訊中心”)四個恐怖組織在國內外積極活動,與阿富汗的塔利班、基地組織以及車臣恐怖分子聯絡密切,相互之間為典型的共生關係。具體:

(1)“東突”已經成為極端民族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的結合體。‘以分裂為目標、以宗教為外衣、以恐怖為手段’的‘三位一體’的政治勢力比較危險和狠毒。

(2)新疆內部的恐怖組織手段不斷趨向殘忍化。不僅殺害漢族人和回族人,還有維族人;不僅針對中國人還針對外國人;受害者不僅有“異教徒”,還有伊斯蘭宗教人士。

(3)“東突”勢力的基本策略已轉向“文武並重”,並有相對分工。高舉“奉行民族自決,爭取民族解放”旗號,意在贏得西方國家的支援,促使“新疆問題”國際化。

三、新時期、新形勢、新條件下武警部隊的任務

從反恐怖鬥爭的形勢特點來看,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有針對性的鬥爭準備,是非常必要的。反對恐怖主義是我國的一件大事,作為維護國家和社會穩定的武警部隊肩負重擔、任務艱鉅。因此,應該做好以下六個方面:

第一,及早及時地加大對恐怖主義的打擊力度,立足於我國反恐怖鬥爭的實際,結合我國專業反恐力量編制及結構的特殊性,努力在較短的時間內提高部隊的資訊化裝備程度以及反恐作戰能力,確保各項任務的順利完成。

第二,加強國際合作、聯手打擊恐怖主義。反對恐怖主義絕不是一兩個國家就可以單獨實現的,必須加強同國外同行的交流合作,包括情報、資訊化裝備、人員培訓、經驗交流等。

第三,加強情報合作,多方合作,提高資訊化情報獲取裝備,拓寬來源,掌握恐怖動向、恐怖襲擊的目標、途徑、採用的方式方法等都具有極端的隱蔽性和不確定性。

第四,加強與各兵種、地方及國外情報部門的情報協作與共享。

第五,加強反恐專門力量建設,加強高素質、精通訊息化裝備的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反恐戰術訓練。提高處置恐怖襲擊事件的實戰能力,成立各種反恐怖部隊。

第六,加強反恐資訊化裝備建設。資訊化裝備是反恐戰鬥人員進行戰鬥的物質基礎,沒有現代化的反恐裝備器材,就會嚴重影響一線戰鬥人員主觀能動性以及戰鬥技能的有效發揮。

總之,反恐鬥爭將是一場長期的、複雜的、艱難的鬥爭,也是一場史無前例的特殊戰爭,具有更多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反恐怖鬥爭任重道遠,我們必須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崇高的敬業精神,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勇敢地面對恐怖主義的嚴峻挑戰,確保反恐怖鬥爭的最後勝利。

參考文獻:

[1]王鳳鳴夏洪志李慧智反恐戰法第1版人民出版社20xx年9月

[2]陳二曦孫慎靈李慧智反恐保障第1版人民出版社20xx年9月

[3]張蜀平禚法寶王祖文直面資訊化戰爭第1版國防工業出版社20xx年1月

2023年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2000字 篇6

當今社會,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肩負著人民的重託、歷史的責任。大學生的誠信意識、誠信行為、誠信品質,關係到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關係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在一定意義上關係著中華民族的未來。大學生要肩負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使命,就必須自覺加強誠通道德建設,把誠信作為高尚的人格追求、優良的行為品質、立身處世的根本準則。

然而,當前,儘管各大高校始終將誠信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中心,屢禁不止的考試作弊、惡意拖欠助學貸款、假文憑、假學術等現象仍呈增長趨勢,這不但突顯了部分大學生存在誠信危機的客觀事實,同時也為高校的誠信教育拉響警鐘。高校誠信教育的效果不佳、大學生出現誠信危機呼籲高校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時需建構起完善而行之有效的誠通道德建設體系。

經調查分析,大學生誠通道德素質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大學生對誠通道德範疇認定不清。當代大學生在社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對於誠信與不誠信的分界線認識越來越模糊。大部分大學生所認為的“誠信”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誠信。毀約、跳槽、在履歷上造假、考試作弊等行為在一部分同學的眼中屬於誠信的範圍內,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對誠信的範疇認識相當模糊不清。

2.大學生對於誠通道德認同的矛盾心理。主要表現在大學生們對自身群體的誠通道德認同程度不高,但卻對個體誠通道德認同度高。

誠信是大學生必備的素質之一,但是當前社會上對於大學生的誠信的評價並不高,而大學生則普遍認為自身群體的誠通道德水平一般,與大學生應有的素質不相符。雖然大學生們對群體道德規範的認同度不高,但對自己的行為卻予以充分的認可與肯定,絕大部分大學生都認為自己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由此可見,大學生在對於所屬群體和個體的誠通道德的認同上出現了矛盾。

3.在選擇誠信與否時帶有明顯的功利傾向。一部分同學對於履歷造假現象持中立狀態,認為這是不誠實的表現,但同時也認為其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可見,相當一部分同學在選擇是否誠信時帶有功利色彩,在不損害到自身利益的情況下,他們會選擇做一個誠信的人,但當誠信不能維護自身利益的時候,他們就會選擇放棄。

這一點同時也表現在就業方面。由於高校體制改革,大學生成了畢業分配、就業市場的利益主體,就業、簽約都與學生自身的利益緊密聯絡,加上青年自身帶有不穩定性和反覆性等不成熟因素,致使在擇業時更多的是以自己利益為出發點,不考慮用人單位的利益和學校的聲譽。

4.誠通道德意識與行為失衡。一部分大學生雖然明確的認識到了某種行為是不正確的、有違誠信的,但卻由於自身利益等方面的原因,仍進行這種行為,出現了知行背離的現象。由此可見,一部分大學生有相應的誠通道德意識,卻沒有應有的誠通道德行為,明知涉及自己的道德品質,卻仍然做著有違誠通道德的事情。

5.大多數大學生把不誠信原因歸結為外界因素。在履歷造假方面,

一部分同學把造假原因歸結於社會不良風氣、求職壓力等外界因素。可見,大學生對於自身一些不誠信行為的發生,更多的是尋找外界的客觀因素,而不是從自身的道德品質追尋原因。不可否認,外界的客觀因素也是存在的,社會環境、教育體制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影響著大學生的誠通道德行為。但追根究底還是自身的誠通道德意識問題,如若自身的誠通道德意識十分強的話,外界因素對其也是無任何影響的。

6.整個社會誠通道德缺失是大學生誠通道德問題屢出的根源。 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變遷和各項改革深入發展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速發展,市場競爭空前激烈,導致人們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和漠視誠信觀念。見利忘義、損公肥私、不講信用、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等誠通道德失範現象嚴重。如商業領域中的假冒偽劣、偷稅漏稅;政治領域中的貪汙腐敗、虛假政績;學術領域的假論文、假學歷、假科研、剽竊;文藝、體育賽事中的“黑哨”、“潛規則”;日常生活中的毒奶粉、瘦肉精、注水豬肉等。這些惡劣的誠通道德失範現象嚴重地影響涉世不深的“90後”大學生,是造成“90後”大學生誠通道德缺失的社會根源。

針對大學生屢禁不止的誠通道德問題,有以下幾點對策:

1.通過教育大力灌輸誠通道德的重要性。在追求誠信,堅持誠信,而且是從社會責任感的高度設計誠信社會,培養思想獨立和精神自由,培養道德的自覺。

2.利用法律來約束有違誠通道德的行為。非誠信行為不為道德所

贊成,但如何制止這種行為,杜絕其成為社會的主流觀念,顯然不能光靠輿論指導。一個失信懲罰機制,對人們的約束,絕對不僅僅是道德方面,也絕對不是文化層面的東西,它應該有一個實質性的打擊和懲罰。

3.教育者做好榜樣,帶動當代大學生越來越注重誠信。“爭做誠信青年,成就道德公民”是時代的要求。“選擇誠信、崇尚誠信、堅守誠信”的思想,應該在校園中受到推崇。在學校的學生工作中,以學生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實踐誠信。廣大幹部、教師在"誠信"教育中,要做表率和楷模,努力改造主觀世界,加強道德修養,自重、自省、自警、自勵。

4.學校的正確引導及適當約束。高校要引導大學生健康地"消費"自己的信用,積極投身於加強國民信用觀念的活動中,身體力行,事事講信用,時時守信用,推動社會樹立誠信觀念,推進社會建立信用體系,做一代有為青年,在中國社會信用化的程序中盡我們光榮的社會職責和歷史使命。

誠信教育必須成為高校德育的重要一課。應該讓學生明白,信用既是市場經濟準則,又是個人道德水平的一個標誌。大學生作為今後社會、經濟活動中的重要個體,必須樹立信用意識,這是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最基本道德素質,也是走上社會後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一個沒有信用的人,是不受人歡迎、也不會有大的發展的。大學生在獲得專業畢業證的同時,更應得道德通行證,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公民。大學生應當在進行道德修養和社會實踐的過程中自覺開展學習活動,

將道德模範人物作為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成長道路上的良師、追求全面發展的榜樣。

中國正在迅速的發展變化著,但誠通道德品質不能在變化中喪失,無論在任何時候,誠通道德都應是高校教育的一個重點,對於承擔著建設祖國重任的當代大學生來說,更應重視誠通道德品質,才能更好地為祖國邁向更美好的明天貢獻自己的力量。

2023年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2000字 篇8

摘要:從我國人口和經濟的角度出發,根據我國人口增長模型來證明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實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並闡述計劃生育政策的衍變過程。在此基礎針對人口增長速度降低、佔世界人口比重逐漸下降及人口轉變乘數變小三方面對計劃生育政策取得成果進行評估。正如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事情沒有十全十美一樣,政策隨經濟、歷史、政治的不斷革新與變化,當計劃生育政策得到較大成就時,同時引發一系列問題。因我國城鄉之間各方面的差距。城市人口增長率大大低於農村人口自然增長率,這種現象造成國家人口發展的逆淘汰傾向。計劃生育政策的出臺在某種程度上遏制住出生率迅增的狀況,近幾年,一胎化政策推行的今天,老齡化問題越演越熱。與此同時,出生嬰兒性別比例嚴重失調也成為當前特別重要的問題。對此,國家實施“單獨二胎”政策。本文針對一胎化所帶來的問題和新政策實施帶來的利弊做出以下思考。

關鍵詞:計劃生育政策;一胎化;性別比例失調;單獨二胎

引言:

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的兩者早已被人們爭論很久,有不同看法的學者們和專家們對自己的理論提出許多人口政策。19世紀80年代,英國經濟學家坎南根據邊際報酬遞減規律指出達到產業收益最大化所需要的人口數量為適度人口。它從產業收益出發,提出人口過多過少都不利於經濟的發展,只有適度數量才是最好的;與之對應的是適度的人口控制論。我國70年代初期開始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初衷就是為了控制人口過快增長。在30多年計劃生育鬥爭中,中國人口增長迅速的勢頭終於得到有效遏制,即緩解了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壓力,又使經濟、人民生活水平、人口素質得以提高。與此同時,人們今天的人口形勢也發生了重大轉變。生育率較低所帶來的人口老齡化加速、勞動力短缺、男女性別失衡等問題,現家庭養老及抵禦風險能力隨之降低。現針對已發生變化的人口形勢,為促進人口持續發展,需制定符合國情的計劃生育政策,對其作出完善和調整。綜合多方面的思考,我國推行二胎政策,和一胎化政策對比,“單獨二孩”政策更加平穩、漸進、可控。

一、一胎化政策的所帶來的問題

(一)人口素質“逆淘汰”

高爾頓最早提出的人口素質“逆淘汰”,言簡意賅的說就是社會對人口的逆向選擇,指低素質人口擠壓高素質人口這種有悖於優勝劣汰的現象1。20世紀80年代後期,人口學界對我國人口素質逆淘汰問題提出很多質疑。我國人口素質的逆淘汰問題是否是城鄉之間生育率的差別導致的呢?我國一胎化政策導致城鄉之間的生育率差距較大,造成城市人口比重越來越小,同時造成我國人口素質的逆淘汰。那麼,如何阻止這種人口素質“逆淘汰”的現象呢?其實,人口素質“逆淘汰”的原因和城鄉之間生育率的差距有很大關係,所以,唯有縮小城鄉之間生育率的差距才可以從根本上遏制人口逆淘汰的這種傾向。從提高城鎮人口生育率或降低農村人口生育率兩方面來考慮。

(二)人口老齡化

老年人口負擔係數大一直都是國家的一個大難題。怎樣應對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中國即將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老齡化導致人口撫養比的變化、政府和個人家庭負擔加重、社會勞動力缺失等問題。處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過程的中國,國庫資金不足,高額養老金和醫療費國家承受不了。農村養老主要是依靠家庭養老。我國計劃生育政策帶來了“四二二”、“四二一”等倒金字塔家庭模式,首先,贍養老人給並不富裕的農民帶來沉重負擔,也是社會急需解決的問題。其次,老齡、高齡人口的增多必然分擔部分勞動力,導致急需勞動力的中國帶來勞動力資源的匱乏。再次,老年人口的增加會對產業結構、文化衝突、社會發展等方面帶來影響。最終造成大量潛在問題凸顯出來。

二、男女性別比例失調

男女性別比例失調的根因是中國傳統重男輕女思想的滯留,中國傳統生育文化至今還存在著男尊女卑等意識。除此之外,家族香火的延續,也導致農村家庭優先擇男的現實。導致男女性別比失調的直接原因是我國的一胎化政策。在一對夫婦只允許要一個孩子的情況下,外加中國傳統觀念滯留,多數家庭在不違背國家政策的情況下優先選擇男孩。生物學因素是導致現今性別比例失調的重要因素。同時也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如人口拐賣等.婚姻的穩定收到一定威脅。首先,性別擠壓。男性過多無婚配物件現象嚴重,光棍漢的社會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嚴酷事實。其次,家庭的不穩定。家庭的不穩定直接關係到社會的不穩定。

(1)、單獨二胎政策的利:

單獨二胎政策的實施的利,從大的方面來說重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可以有效控制男女比例失衡現象。在還滯留重男輕女傳統思想上再加“選擇性生育”的形勢下,導致現今社會男女比例失調的問題。在“單獨二胎”政策的實施下可以大大減少這個問題的持續發生。

另一當面是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一胎化政策引發“獨生子女下一代夫婦最多可能贍養12位老人”的社會現象,同時給國家的經濟也帶來較大的難題。生育率的降低帶來人口老齡化和高齡化這是必然的,對社會保障體制的財務可持續性產生直接衝擊。2單獨二胎政策的實施可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並大大減少未來的社會風險。

(2)、單獨二胎政策的弊:

首先,增加國家財政支。二胎政策的實施將面臨更多的社會問題,比如:財政支出、福利待遇政策、環境承受力等。從巨集觀層面看,未來社會將面臨的壓力隨之增加。其次,增加個人家庭負擔。筆者親生經歷,現有點名氣的兒童衣服專賣店,一件冬季羽絨服最低價格500左右,在這個高物價的年代,養一個嬰幼兒的花銷難以想象。並且剛剛是一個開始。二胎政策的實施對普通收入的家庭來說是一個值得思考的現實問題。

參考文獻:

享辱曼保,尹娟,對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反思,[J]《理論月刊》20xx(11)。

樑發芾.“單獨二胎”放與不放.《祖國》[J]20xx(15)。

2023年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2000字 篇9

通過對《形勢與政策》課的學習,我對國內外的形勢與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實的瞭解,使我受益匪淺,感觸良多。是對我們學生進行形勢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陣地,為我們當代大學生尋找關注的熱點問題,幫助我們掌握正確分析形勢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形勢與政策對我們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社會歷史的大發展已決定了個人發展的最大環境、最大上限,制約著可選擇度,決定著大學生成功的機率,影響很具體,也很深遠。因此,我們應學會認識和把握形勢與政策。

當今世界飛速發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時代過去了。地球村裡的變化日新月異。生在當代,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豈能做那四角的書櫃?拋掉陳舊的觀念,擁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們應該做的。新世紀的接班人就該有自己的思想,不能人云亦云。面對變化莫測國際形勢,我們應有自己的主張。因為只有拋棄過去才能前進。由於知識面的限制,有些觀點可能不成熟,還請老師諒解。

先說說中美關係,我眼中的中美關係沒那麼複雜。國家間利益就是一切,是敵是友只是實現利益最大化的一種手段。作為國家領導階層,其施政思想是國家利益最大化。不管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政府不能為國民謀利益就會被推翻。因此,國家間沒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英國和美國的關係很明顯反映出這一點,以前英國是老大哥,美國跟在後面跑,後來位置逐漸改變,英國要聽美國差遣。現在隨著國家實力的不斷變化,英國開始有自己的聲音。同樣,二戰結束後,日本也要處處看美國臉色,但現在日本領導人開始逐漸擺脫美國的控制。當然,能否真正擺脫是另一回事,這個問題之後再說。

現在的世界一哥是老美,無須質疑。中國以後能否取而代之,不好講。我認為希望不大,因為國情不同,美國從建國到現在與中國比,太年輕了。也正因為此,負擔輕,有能力,有魄力改革。如今各國都有很嚴重的社會問題,這點不容質疑。貧富懸殊、暴力、等等一系列問題擺在眼前。中國負擔太重,而且幾千年的封建思想不容易改變,我們總在宣揚傳統文化,以悠久的歷史為榮,張口四大發明,閉口黃河、長城。靠吃祖宗飯有意義嗎?我看不見得。歷史應該銘記,但落日的輝煌說多了就要被人笑話。

歷史在不停的發展當中,未來如何誰也不敢說。我們活在當代還是說說現在有點實際意義。曾看過一篇報道講美國的貧富懸殊異常嚴重,其實中國也差不多,有人窮奢極欲就有人在死亡線上掙扎。沒有真正的公平,一切只是相對。社會的黑暗面不如說是人類的劣根性在作怪。我們活在現實的世界就不祈求柏拉圖式的天堂,但我們可以努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那就是合作。國與國之間需要合作,人與人之間同樣需要合作。

有問題就解決問題,粉飾太平毫無意義。“重臉面輕實利”要不得,哪國都有自己的問題,總唱讚歌不解決問題。中國的中庸之道由來已久。它有一定價值,但害處也不少,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沒人願當出頭鳥,總希望別人來說。今年的兩會有何成果在此不做探討,只是一些代表不涉及敏感問題,竟扯什麼“男人節”“女人節”讓人捧腹。有問題就解決,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以後或許會有辦法,但迴避絕對不行。有人講今天的中國還是小家子氣,不肯在世介面前承認不足,是因為自卑,對自己的嚴重不自信。要面子是傳統,別人不會理解“面子”對中國人的意義,但有人會利用這一點佔我們的便宜,吃虧了還得表現的很高興。想必也只有我們願意幹了。

中國有實力、有能力左右世界,這是事實。只要我們能靜下心來一件件解決問題,未來一切都有可能。所謂外交無非是各國在世界範圍內追求國家權利的最大化,即國家利益。國際關係格局的演化是各國外交不斷“博弈”的過程。這一切都是以國家實力為基礎的。中國不能樂觀,但也無須悲觀。我認為,中國臺灣會統一,只是時間問題。但很可能是有代價的從美國取得。當放手中國臺灣對美國有利時,中國臺灣就是中國的了。那時,日本會是另一大制約中國的因素。同時朝鮮很可能成為一個新的威脅。

我個人一直認為中國真正的勁敵是日本。大和民族有其自身優勢,我們一貫不把日本放在眼裡,曾看過一本書講述大和民族精神。不管是櫻花還是武士道都不可小覷。一個國家是否真正強大,民族精神很重要。日本幾次能從瓦礫中迅速崛起,難到不可怕嗎?只是我們一直不願承認這個事實。日本的學者大量來研究中國文化,中國歷史,難道人家真就對你有興趣嗎?不是!是在準備!“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是孫子的教誨,人家應用在國際關係中,我們用在內槓上。中國人在外有“一人龍,三人蟲”之說。不管對錯,我們都該警醒了!現在不早做防備,當事實發生了再做事後諸葛毫無意義。

國際關係就是人的關係。只要國民整體素質上去了,國家在世界舞臺上才有發言權。迴歸到底還是要抓教育,從兒童抓起。我們作為當代青年大學生,有理想、有抱負,更要珍惜大好時光學習,奮鬥。國家的路需要我們走出來,自己的人生之路更需要一步步踩出來.

2023年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2000字 篇10

如何提高大學生素質一直是一個社會話題,隨著近十幾年來高校連續擴招,大學生群體的急劇增大,大學生中思想道德、知識水平、就業能力等一系列問題不斷凸顯,社會上對大學生是否真正具備高等人才的優秀素質有了很深的擔憂。大學生,作為這個社會上的精英群體,是否禁得起當代社會競爭的驚濤駭浪,是否擔得起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歷史任務?

對於現今大學生素質方面的問題,有很多是普遍一直存在的,或者是大家都知道並且看法比較統一的,比如大學生空有理論實際經驗不足,重視文化知識培養忽視思想品德修養,誠信,倫理,善惡觀念缺失等等。這些都是問題,很嚴重的問題,也是大家最為關注的問題。但在這裡我想主要談一談近幾年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大學生的就業素質問題。

說到大學生就業,可能大多數人都會立馬反應出一個字——難!確實難 ,大部分都難,只有很少一部分對得到的工作滿意的。而究竟難在哪?我想大致有這樣幾個方面:

第一,是知識技能不過關。大學生經歷了煉獄般的大學聯考,一到大學大部人分就放鬆了,吃喝玩樂都是常事,甚至名牌大學也不例外,或者參加太多社團活動,或者談戀愛,或者男生打遊戲,女生逛商場,學習遠不如高中時用功。大學課程也是得過且過,勿論精通了,四年本科學到的只是其實並不多。(這也是現在有很多企業招聘寧願要職業技校的學生也不要本科學生的原因,有很多本科生甚至為此把簡歷

改成了大專畢業)這樣的大學生畢業之後,無論專業知識還是職業技能都是不過關的,用人單位當然不敢要。

第二,是工作經驗的不足。這是一個老問題了,似乎也是個很難解決的問題。儘管現在大學都有實習學分要求,也鼓勵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但學生很多都是陽奉陰違,做做表面工作就混過去了,沒有多大實際改觀。我所接觸的很多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都曾在實習報告上做過假,雖不是說所有人都如此,但起碼可以說明這種現象確實存在。現在一些用人單位提供就業培訓機會(有些是騙人的),但大多數公司沒有那麼“好心”,也沒那個“耐心”,而毫無工作經驗的應屆本科生往往成為這中間的淘汰者。

第三,對自身定位不明確。這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所以仔細說一說。

定位不明確,比較普遍的一般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很多大學生,尤其是重點大學的學生,大多有些心高氣傲,對未來也是理想地充滿信心。他們往往給自己定下了過高的目標,而在應聘過程中又往往不能如願,“高不成低不就”正是如今重點高校大學畢業生所呈現的突出問題。

另一種是瞎跟風。每個不同時期都會有一些比較熱門的職業,比如80年代搞外貿,90年代下海經商,20xx年生產鋼筋水泥,05、20xx年炒房炒股搞金融,07、20xx年投資、報考公務員,20xx年„„受自然利益驅使,投身熱門行業本無可厚非。但很多大學生卻是盲目“從熱”,沒有考慮這個行業,這個工作是否適合自己。或者受家庭影響,或者

受他人誤導,又或者自己不堪利益、虛名的誘惑,總之他們很多人選擇了也許並不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而失去了原本在其他領域有所建樹的機會。很多大學生看人家出國了,好,我也出國;看人家考公務員了待遇好,好,我也去考;考研,進外企,也都存在著這種跟風現象。對國家來說,拿出大量財力、物力來培養大學生,而現在大學生的個人能力沒有得到其應有的、最充分的發揮,沒有在國家缺少人才的崗位上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不能不說這是國家的一種損失,而且是巨大的人才損失。

根據上述所談到的問題,如何來提高大學生自我認識和自我定位的任務就擺到了眼前。解決這一問題,這需要國家,學校和大學生自身的共同來作用。

對於國家來說,應首先做好巨集觀調控,完善各項就業機制,尤其是制定出一些合理的有利於大學生就業指導和培訓的政策措施,從大局上做好大學生就業導向工作。

對於各高校來說要加強對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自身,正確定位,發揮個人特長。同時,及時提供就業資訊,並對將來情勢加以分析,讓學生通過諮詢和指導,對就業趨勢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有利於自身定位和個人長遠發展。

大學生自身則要保持一個理智的、清醒的頭腦,自己適合什麼,水平如何,選擇哪種職業有利於今後更好地發展都要有比較客觀的認識。在選擇專業,選擇課程,考慮畢業後考研還是就業,出國還是進外企,考公務員還是當村官等等這些選擇的時候,先問問自己,我到底適合什麼,人家適合的就一定也會適合我嗎,我未來的人生究竟要怎麼走。找出一條真正適合自己的路,才能達到人生潛力最大的發揮,我認為這是我們當代大學生所要考慮的最重要的問題。

2023年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2000字 篇11

歷史責任、以前感覺這個東西離自己太遙遠。感覺自己只是一個平凡的普通人,只是一個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學生。經過形式與政策這個課程的學習之後,我們應該有對國家對社會的歷史責任。我們是有知識,有文化的年輕人,滿腔的熱血應該為祖國揮灑。

或許每個時代的使命都不同。在以前抗戰時期,外來入侵,祖國有危險。人們有救亡圖存的使命和責任,而在當今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的主題的時代,當代大學生的使命不再是為了國家拋頭顱,灑熱血,但這不代表我們就沒有歷史責任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肩負的責任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過這樣一個使命,似乎不切實際,和我們的生活不太貼近。當代大學生的責任,抑或是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的責任。

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負的責任。我們也應該對自己負責。人活著,雖然活著不全是為了自己,卻有著對自己的責任,那責任是別人任何人也取代不了的。對自己負責,就是要做一個無悔無愧的人。短暫幾十年,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成名成家,也不是成名成家就是人生的全部意義。所以,對自己負責,遠不是成名成家那樣簡單,而是要活得充實,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實現自己的價值。而價值何在,也許只存在於自己的心中,也許在別人的評價中。總而言之,不能讓自己委屈,也不能讓自己遺憾。

我們作為一個家裡的一員,有著一份不可推卸的對家庭的責任。儘管家庭不會刻意要求。而正是因為以前對家庭盡到的責任太少,成為大學生後,就更應該增強責任心。家是一個一出生就有的小環境,是一個永遠的歸處。都說“當你失意時,第一個想到要回去的地方就是家”。家也是我們的避風港。在家裡,我們的關係式很單純的,不會參雜著任何利益觀念,是都甘願為其它家庭成員奉獻的。父母對我們就是如此,不求回報的付出。所以,盡一個家庭成員應盡的責任,既是對生我養我的父母的報達,也是給予自己心靈的反饋。

作為國家的人民,作為未來的接班人,我們無法也無須逃避我們的使命。只要能夠堅持著自己的方向,所有的人一道努力,就不會有無法實現的目標。而社會主義中國,才是我們奮鬥的熱土,才是我們永遠的嚮往。或許,我們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一點一滴的力量凝聚起來就是大力量。我們應該義不容辭的貢獻出來,威懾推,為國家做貢獻。

作為一名大學生,深刻、全面地瞭解國內外的形勢是非常必要的,而學習這一門課程是對我們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幫助我們掌握正確分析形勢的立場和觀點。

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我們學生進行形勢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陣地,是我們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在我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貫徹落實了中央的有關精神,是我們當代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幫助我們掌握正確分析形勢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當今社會飛速發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時代過去了。現在的世界,當代的社會需要的是對形勢與政策有著敏銳洞察力,能夠正確把握形勢與政策的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

不能做到“識時務者”,一心只知道埋頭苦讀,不關心國內外形勢的井底之蛙只能被自己狹隘的目光所束縛,禁錮,最終留於平庸。個人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大環境,環境制約著一個當代大學生成功的機率,試想在一個戰火紛飛的國度,發展與進步必然受到其影響,個人尋求更大發展的機會也必然會減少。

當代大學生如果不能認識與把握當下的形勢與政策,充分了解決定政策的形勢,準確判斷政策如何改變未來的形勢,逆者社會的大形勢而為,可以想象失敗是最終必然的結果。因此只有準確靈活的掌握當下的形勢與政策,我們才能接著根據自己的實際,優勢與劣勢,結合自己的目標,制定最終可行的發展方案與計劃,並憑藉著自己不斷的刻苦努力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實現自我的發展並最終取得最後的勝利。

瞭解國內外的形勢與政策才能更好地幫助發展中國,認識中國,瞭解我們與世界的差距以及我們自身的不足。我們必須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靈活變通,具備創新能力。

與此同時,我們還應順應形勢與政策,發展自我:找準自己的發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勢,定位自己的方向及發展地位;依據個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努力奮鬥,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拓展素質,不斷提高個人能力,打造出“誠、勤、信、行”的品牌大學生;利用形勢與政策,為我所用,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利用形勢與政策,實現自身的大理想,大發展。

形勢與政策教育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針對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和思想特點,幫助學生認清國內外形勢,教育和引導學生全面準確地理解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堅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

中國當前國際形勢總體和平、緩和與穩定態勢,但區域性性的動盪與緊張有所加劇。國際競爭中,為什麼有的國家勝出,有的卻一敗塗地?德國為什麼會成為世界諸多豪華車主要生產廠商的大本營?

中國現在處於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世界局勢如此動盪的情況下,中國如果能夠抓住機遇,就可以以此作為跳板,無論在經濟或國際地位都會上身一個等級。

中國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會有很多的阻礙,因為其他國家會眼紅,中國威脅論因此而出,但在金融危機時期,外界卻把中國比喻為“救世主”。中國並不是什麼“救世主”也不存在對外國的威脅,中國只是在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2023年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2000字 篇12

作為一名大學生,深刻、全面地瞭解國內外的形勢是非常必要的,而學習這一門課程是對我們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幫助我們掌握正確分析形勢的立場和觀點。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我們學生進行形勢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陣地,是我們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在我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貫徹落實了中央的有關精神,是我們當代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幫助我們掌握正確分析形勢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當今社會飛速發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時代過去了。現在的世界,當代的社會需要的是對形勢與政策有著敏銳洞察力,能夠正確把握形勢與政策的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不能做到“識時務者”,一心只知道埋頭苦讀,不關心國內外形勢的井底之蛙只能被自己狹隘的目光所束縛,禁錮,最終留於平庸。個人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大環境,環境制約著一個當代大學生成功的機率,試想在一個戰火紛飛的國度,發展與進步必然受到其影響,個人尋求更大發展的機會也必然會減少。當代大學生如果不能認識與把握當下的形勢與政策,充分了解決定政策的形勢,準確判斷政策如何改變未來的形勢,逆者社會的大形勢而為,可以想象失敗是最終必然的結果。因此只有準確靈活的掌握當下的形勢與政策,我們才能接著根據自己的實際,優勢與劣勢,結合自己的目標,制定最終可行的發展方案與計劃,並憑藉著自己不斷的刻苦努力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實現自我的發展並最終取得最後的勝利。

瞭解國內外的形勢與政策才能更好地幫助發展中國,認識中國,瞭解我們與世界的差距以及我們自身的不足。我們必須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靈活變通,具備創新能力。與此同時,我們還應順應形勢與政策,發展自我:找準自己的發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勢,定位自己的方向及發展地位;依據個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努力奮鬥,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拓展素質,不斷提高個人能力,打造出“誠、勤、信、行”的品牌大學生;利用形勢與政策,為我所用,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利用形勢與政策,實現自身的大理想,大發展。 形勢與政策教育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針對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和思想特點,幫助學生認清國內外形勢,教育和引導學生全面準確地理解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堅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

中國當前國際形勢總體和平、緩和與穩定態勢,但區域性性的動盪與緊張有所加劇。國際競爭中,為什麼有的國家勝出,有的卻一敗塗地?德國為什麼會成為世界諸多豪華車主要生產廠商的大本營?中國現在處於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世界局勢如此動盪的情況下,中國如果能夠抓住機遇,就可以以此作為跳板,無論在經濟或國際地位都會上身一個等級。中國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會有很多的阻礙,因為其他國家會眼紅,中國威脅論因此而出,但在金融危機時期,外界卻把中國比喻為“救世主”。中國並不是什麼“救世主”也不存在對外國的威脅,中國只是在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當今國內外形勢風雲變幻,進入21世紀的中國正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當代大學生也面臨著深刻的國內外環境,所以,在高校大學生中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如何在紛繁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堅定信念,振奮精神,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與深遠的歷史意義。

學習了形勢與政策,在看國內外的時事我會看的更深刻,更透徹。這也是我們大學生必備的能力。在以前,每當我看到中國在美國面前總是低聲下氣時,我就會覺得很生氣,很不解,而現在,我知道了不能以一時之氣而做出錯事。在沒能力與之抗衡的時候不應太張狂,隨著中國逐步的發展,現在的中國已經不同以前了,在國際上說話有氣勢了,可以說出自己的看法了。我們要深刻理解我們肩負的重大歷史責任。因為我們是跨世紀的大學生,是最富有朝氣的一代,是新中國的接班人。我們的歷史責任就是在黨的領導下,繼承和發展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人民的偉大成就,把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全面推向新世紀,實現中國的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全面振興。

通過學習《形勢與政策》,激發了我們對國家大事瞭解的激情,拓寬了我們的眼界,提升了我們的素養。學這門課程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世界,認識中國,讓我們感受社會的形勢和國家的政策。在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只有這樣祖國才能越來越富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始終保持正確的航向,到達成功的彼岸!

2023年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2000字 篇13

隨著世界的不斷變化,社會的不斷髮展,世界上每天都在發生著各種各樣的事,形勢與政策也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發展在不斷的變化著。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我們學生進行形勢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陣地,在我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形式政治課程更好地貫徹落實了中央的有關精神,幫助我們掌握正確分析形勢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通過這學期的形勢與政策學習,我對國內的形勢與政策有了更系統、更深刻、更全面的、更切合實際的瞭解,使我受益非淺。

我們的形勢與政策課程安排有:黨的xx屆六中全會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形勢;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央一號檔案精神;國際經濟政治形勢;“七一”重要講話;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與以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為契機開展愛黨愛國主題宣傳教育;校史校情、學校發展、安全、誠信、民族、宗教等教育專題。

首先,感謝給我們授課的老師,他們用自己豐富多彩的知識以及別開生面的講課博得了我們廣大學生的好評,他們不但教給我們文化知識,而且同時也教會我們怎樣思考問題,思考人生,給我們注入了青春的活力。 其次,就是我們認識到,形勢與政策左右我們的發展,對我們具有重要意義。社會歷史的大發展已決定了個人發展的環境,對我們有深深的影響。因此,我們應學會認識和把握形勢與政策。形勢是制定政策的依據,政策影響形勢的發展。我們必須懂得靈活變通,具備創新能力。與此同時,我們還應順應形勢與政策,發展自我:找準自己的發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勢,定位自己的方向及發展地位;依據個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努力奮鬥,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拓展素質,不斷提高個人能力;利用形勢與政策,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實現自我發展。樹立一個遠大理想,做一個成功人士!

通過形勢與政策學習,我有深刻的體會和見解。瞭解了黨的xx屆六中全會精神的十個要點,正確認識了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我國經濟形勢正處在建國以來相對穩定、持續增長、經濟效益明顯改善、生態環境效益開始改善的良好時期。中國經濟增長模式正在發生明顯轉變,正在從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改善型轉變,不僅經濟效益改善,而且環境生態效益開始改善。我深入學習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央一號檔案精神,主要總結當年農業和農村工作,分析當前形勢,著重研究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政策措施,全面部署來年農業和農村工作。

學習了“七一”重要講話,瞭解了在“七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講話內涵豐富、思想深刻,有很強的理論性、戰略性、指導性,是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綱領性文獻。我瞭解了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深刻闡明瞭高等教育事業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高等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高階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發展高等教育事業,要始終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始終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類進步為己任,其中突出強調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緊迫性。讓我瞭解到高等教育發展的重點放在提高教育質量上來。也同時瞭解了一些關於辛亥革命100週年的愛黨愛國主題宣,國際經濟政治形勢以及校史校情、學校發展、安全、誠信、民族、宗教等.

當今國內外形勢風雲變幻,進入21世紀的中國正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當代大學生也面臨著深刻的國內外環境,所以形勢政策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如何在紛繁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堅定信念,振奮精神,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這門課不僅提高了我的綜合素質,開闊了我的視野,同時還培養了我的能力與責任感,認識中國,讓我們感受社會的形勢和國家的政策。在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讓我清楚地認識到當代中國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使自己在大學生活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2023年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2000字 篇14

從學院為我們開設這門課以來,我就感覺到這門課的重要性。這門課不論是對於我們學習還是工作都有很大的幫助。比如: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xx大和xx屆三中全會精神,著眼於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著眼於服務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和全黨全國工作大局,著眼於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引導和激勵大學生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巨集偉目標而努力奮鬥。 這些都是在《形勢與教育》課上所學到的,這些也是我們當代大學生必須要知道的。下面是我對這門課的一點膚淺的心得體會:

1.我國總體經濟工作措施

回顧20xx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xx大和xx屆三中全會精神,在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堅持以人為本,擴大開放,把握全域性、解決矛盾,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思路,做好各項工作。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經濟發展,保護好、引導好、發揮好各方面加快發展的積極性,切實把工作重點轉到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提高增長質量和效益上來,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貫徹這個總體要求,重要的是牢固確立和認真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這既是經濟工作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也是解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諸多矛盾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這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2.解決好“三農”問題是我國工作的重中之重

據《事實政治》中強調:加強農業基礎地位,高度重視並認真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我們黨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一直的戰略思想,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下去,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和確保糧食安全。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農村有三件大事不可忽視:一是增加農民收入,擴大農村市場,改善農民生活;二是保障農產品供給,從而使國民經濟發展有一個穩定的基礎;三是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為此,我們必須始終重視農業的基礎地位,始終重視嚴格保護耕地,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始終重視維護糧食主產區和種糧農民的利益,始終重視增加農民特別是種糧農民的收入。要堅決遏制亂佔耕地現象,繼續調整農業結構,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推進優勢農產品合理佈局。要加大政府投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的扶持力度,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要加強農業科技儲備和技術推廣,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要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和農村稅費改革,切實減輕農民負擔。要完善扶貧開發機制,做好農村扶貧工作。只有農民的問題解決好了,國家才能更好的發展經濟。

3、加強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是xx大提出的戰略任務。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前提下,積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總的是要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各項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4、關心群眾生產生活和利益

俗話說:“群眾利益無小事”。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千方百計做好關心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根本要求,是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根本要求。在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目標前進的整個程序中,始終都要滿腔熱情、盡心盡力地做好關心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一方面要立足當前,從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入手,千方百計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另一方面,要著眼長遠,充分認識這項工作的長期性和艱鉅性,做到不斷抓、堅持抓、長期抓。關心群眾生產生活涉及多方面的工作,要通盤考慮、統籌推進。當前,一要把促進就業放在突出位置,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繼續做好促進就業再就業工作。二要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做好社會保障工作。三要繼續做好農村扶貧開發工作。四要千方百計解決好災區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問題。五要繼續做好安全生產工作。

在過去的一年裡,突發事件、重大自然災害和安全事故頻頻發生,特別是非典疫情的到來,給國家經濟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很大的損失。面對非典等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以衚衕志為黨中央帶領全黨和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團結互助、和衷共濟,迎難而上、敢於勝利,保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維護了社會的穩定和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在鬥爭中,我們提高了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建立了突發事件的預警機制,社會的應對機制更加完備,人民的心理素質也不斷提高。我們應總結經驗,經常做好思想準備、機制準備、預案准備和工作準備,進一步提高應對疫情、洪水、地震等突發事件和複雜局面的能力,切實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切實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

5、加強對臺工作,推進祖國統一

2019年3月中國臺灣局勢發生積極變化,兩岸關係迎來難得歷史機遇。5月以來,本著“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精神,兩岸協商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得到恢復,並取得重要成果,兩岸全面直機雙向“三通”邁出歷史性步伐,雙方妥善處理一系列問題,保持兩岸關係改善和發展勢頭,推動兩岸關係展現出和平發展的前景。今天兩岸同胞往來之頻繁、經濟聯絡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躍、共同利益之廣泛是前所未有的,中國人民維護臺海和平、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事業,日益贏得國際社會理解和支援,世界各國普遍承認“一箇中國”的格局不斷鞏固和發展。

30年來,兩岸關係發展的實踐告訴我們,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最重要的是要遵循“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和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程序的八項主張,堅持 “一箇中國”的原則絕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絕不放棄,貫徹“寄希望於中國臺灣人民”的方針絕不改變,反對中國臺灣搞分裂活動絕不妥協,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真誠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臺海地區謀和平,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

作為新時期的大學生,我們應該意識到中國臺灣的問題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或者意識形態問題,而是一個牽涉多方利益的複雜歷史問題。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堅持一箇中國原則不動搖,在此基礎上以大學生獨有的開放眼界對兩岸關係的未來做出大膽但合理的設想。並且在祖國需要的時候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