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1500字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72W

教育目的是形勢與政策教育活動的起點,它的確立可以使形勢與政策教育活動明確方向。本站小編在此整理了20xx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1500字,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1500字
20xx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1500字篇1

摘要:寧波應該採取有效的措施,來保障勞動者基本的生活權益以及企業合法的經營權益,使得寧波市的經濟能夠穩定發展。調整最低工資標準的呼聲越來越高,但是在實施政策過程中發現了很多問題。下面綜合來自各方面的意見,給出一些有效的政策建議,希望對寧波市最低工資標準制度的實施有所幫助。

關鍵字:有效措施,最低工資,監督,宣傳

1 適度提高最低工資標準

從本文的總體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最低工資的就業正效應明顯,即使在一些情況下出現負效應,負效應也比較小。另外寧波市最低工資標準仍然偏低,在寧波經濟高增長的同時,最低工資標準並沒有相應的提高,甚至與平均工資水平相比,也出現了不斷下降的趨勢。同時,最低工資在保障低收入人群基本生活條件嗎,調整寧波市居民收入結構,逐步消除過大的貧富差距,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都會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在現行基礎上提高工資標準是可行的。

但是我們也注意到不同性別、行業、年齡、學歷等群體有各自的特性,最低工資在這些特性影響下會產生不同的就業效應。所謂適度提高,就是按照各自特點確立最低工資標準與失業之間的聯動機制,在提高最低工資水平時要考慮把失業率控制在可承受範圍之內,盡力發揮最低工資正效應,避免引起失業負效應。

2 制定更加細化的最低工資標準

從理論和實際結果也可以看出,在不同行業收入差距過大、女性的“就業歧視”等現象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若在制定最低工資標準時不考慮這些因素,就會產生很多問題,不僅使得勞動者的權益受到傷害,而且部分行業的用人單位也很難去執行最低工資規定。所以在制定最低工資標準時,需要在統一口徑的基礎上,分行業、分性別確定其標準。目前寧波市的最低工資的實行情況不佳,與制定標準不合理有關,雖然細化的最低工資標準制定起來會比較複雜,但是這種複雜的最低工資標準最合理,有利於各用人單位去執行,地方政府和相關主管部門可以立足實際、充分調查,制定出真正有利於企業執行和保障勞動者權益,同時又避免對就業產生影響的最低工資標準。

3 增強最低工資的監管和執行力度

在寧波市最新的《最低工資規定》中,進一步完善了最低工資制度,但是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仍有不少用人單位知法犯法,不執行最低工資標準,或者用加班加點,降低員工的福利待遇等來變相不執行最低工資政策,企業的這些行為都與最低工資的相關規定相違背。寧波市政府部門如果在最低工資的執行過程中選擇不作為,甚至為了發展經濟、提高自身業績而放棄最低工資的監管執行,就會嚴重降低最低工資制定時預期的效用。要充分發揮最低工資的功效,就要加強最低工資制定、執行等環節的監督和對違法行為的懲罰力度。

另外,社會和媒體也要充分發貨其監督、宣傳作用。現在很多勞動者甚至用人單位負責人對最低工資規定並不熟悉,對其中的具體內容更不瞭解,所以出現了很多類似包吃包住來抵充最低工資的情形,勞動者也沒有在自身權益受到損害時通過合法途徑來捍衛自己的權益。我們要發動各種媒體對最低工資進行積極的宣傳,相關勞動和社會保障組織則要深入各單位對用人單位負責人和勞動者進行制度的介紹和教育。加大對違法企業的查處力度,建立企業違法記錄登記,以求在社會上形成正確認識,自覺遵守最低工資規定的效應。

總之,最低工資是一項有重要意義的制度設計,與就業也確實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如何很好地協調兩者之間的關係是最低工資制度的核心問題,只有根據不同情況,找出最低工資相應的就業效應,才能確立合理的最低工資標準。

20xx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1500字篇2

摘要:從我國人口和經濟的角度出發,根據我國人口增長模型來證明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實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並闡述計劃生育政策的衍變過程。在此基礎針對人口增長速度降低、佔世界人口比重逐漸下降及人口轉變乘數變小三方面對計劃生育政策取得成果進行評估。正如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事情沒有十全十美一樣,政策隨經濟、歷史、政治的不斷革新與變化,當計劃生育政策得到較大成就時,同時引發一系列問題。因我國城鄉之間各方面的差距。城市人口增長率大大低於農村人口自然增長率,這種現象造成國家人口發展的逆淘汰傾向。計劃生育政策的出臺在某種程度上遏制住出生率迅增的狀況,近幾年,一胎化政策推行的今天,老齡化問題越演越熱。與此同時,出生嬰兒性別比例嚴重失調也成為當前特別重要的問題。對此,國家實施“單獨二胎”政策。本文針對一胎化所帶來的問題和新政策實施帶來的利弊做出以下思考。

關鍵詞:計劃生育政策;一胎化;性別比例失調;單獨二胎

引言:

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的兩者早已被人們爭論很久,有不同看法的學者們和專家們對自己的理論提出許多人口政策。19世紀80年代,英國經濟學家坎南根據邊際報酬遞減規律指出達到產業收益最大化所需要的人口數量為適度人口。它從產業收益出發,提出人口過多過少都不利於經濟的發展,只有適度數量才是最好的;與之對應的是適度的人口控制論。我國70年代初期開始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初衷就是為了控制人口過快增長。在30多年計劃生育鬥爭中,中國人口增長迅速的勢頭終於得到有效遏制,即緩解了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壓力,又使經濟、人民生活水平、人口素質得以提高。與此同時,人們今天的人口形勢也發生了重大轉變。生育率較低所帶來的人口老齡化加速、勞動力短缺、男女性別失衡等問題,現家庭養老及抵禦風險能力隨之降低。現針對已發生變化的人口形勢,為促進人口持續發展,需制定符合國情的計劃生育政策,對其作出完善和調整。綜合多方面的思考,我國推行二胎政策,和一胎化政策對比,“單獨二孩”政策更加平穩、漸進、可控。

一、一胎化政策的所帶來的問題

(一)人口素質“逆淘汰”

高爾頓最早提出的人口素質“逆淘汰”,言簡意賅的說就是社會對人口的逆向選擇,指低素質人口擠壓高素質人口這種有悖於優勝劣汰的現象1。20世紀80年代後期,人口學界對我國人口素質逆淘汰問題提出很多質疑。我國人口素質的逆淘汰問題是否是城鄉之間生育率的差別導致的呢?我國一胎化政策導致城鄉之間的生育率差距較大,造成城市人口比重越來越小,同時造成我國人口素質的逆淘汰。那麼,如何阻止這種人口素質“逆淘汰”的現象呢?其實,人口素質“逆淘汰”的原因和城鄉之間生育率的差距有很大關係,所以,唯有縮小城鄉之間生育率的差距才可以從根本上遏制人口逆淘汰的這種傾向。從提高城鎮人口生育率或降低農村人口生育率兩方面來考慮。

(二)人口老齡化

老年人口負擔係數大一直都是國家的一個大難題。怎樣應對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中國即將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老齡化導致人口撫養比的變化、政府和個人家庭負擔加重、社會勞動力缺失等問題。處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過程的中國,國庫資金不足,高額養老金和醫療費國家承受不了。農村養老主要是依靠家庭養老。我國計劃生育政策帶來了“四二二”、“四二一”等倒金字塔家庭模式,首先,贍養老人給並不富裕的農民帶來沉重負擔,也是社會急需解決的問題。其次,老齡、高齡人口的增多必然分擔部分勞動力,導致急需勞動力的中國帶來勞動力資源的匱乏。再次,老年人口的增加會對產業結構、文化衝突、社會發展等方面帶來影響。最終造成大量潛在問題凸顯出來。

二、男女性別比例失調

男女性別比例失調的根因是中國傳統重男輕女思想的滯留,中國傳統生育文化至今還存在著男尊女卑等意識。除此之外,家族香火的延續,也導致農村家庭優先擇男的現實。導致男女性別比失調的直接原因是我國的一胎化政策。在一對夫婦只允許要一個孩子的情況下,外加中國傳統觀念滯留,多數家庭在不違背國家政策的情況下優先選擇男孩。生物學因素是導致現今性別比例失調的重要因素。同時也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如人口拐賣等.婚姻的穩定收到一定威脅。首先,性別擠壓。男性過多無婚配物件現象嚴重,光棍漢的社會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嚴酷事實。其次,家庭的不穩定。家庭的不穩定直接關係到社會的不穩定。

(1)、單獨二胎政策的利:

單獨二胎政策的實施的利,從大的方面來說重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可以有效控制男女比例失衡現象。在還滯留重男輕女傳統思想上再加“選擇性生育”的形勢下,導致現今社會男女比例失調的問題。在“單獨二胎”政策的實施下可以大大減少這個問題的持續發生。

另一當面是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一胎化政策引發“獨生子女下一代夫婦最多可能贍養12位老人”的社會現象,同時給國家的經濟也帶來較大的難題。生育率的降低帶來人口老齡化和高齡化這是必然的,對社會保障體制的財務可持續性產生直接衝擊。2單獨二胎政策的實施可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並大大減少未來的社會風險。

(2)、單獨二胎政策的弊:

首先,增加國家財政支。二胎政策的實施將面臨更多的社會問題,比如:財政支出、福利待遇政策、環境承受力等。從巨集觀層面看,未來社會將面臨的壓力隨之增加。其次,增加個人家庭負擔。筆者親生經歷,現有點名氣的兒童衣服專賣店,一件冬季羽絨服最低價格500左右,在這個高物價的年代,養一個嬰幼兒的花銷難以想象。並且剛剛是一個開始。二胎政策的實施對普通收入的家庭來說是一個值得思考的現實問題。

參考文獻:

享辱曼保,尹娟,對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反思,[J]《理論月刊》20xx(11)。

樑發芾.“單獨二胎”放與不放.《祖國》[J]20xx(15)。

20xx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1500字篇3

20xx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30年來,中國由貧困走向初步昌盛,由封閉走向全面開放,由求溫飽初步走向小康,發展迅速,大大超出國際上多數人的預想。30年來,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發生歷史性的變化。中國正運用他獨特的魅力與激情實現著世界的和諧進步之路,實現著中國的自強發展之路。

30年過去了,中國某個鄉村發生的事情成為世界媒體的報道焦點,地球某地的中國人成為全球新聞中的主角,似乎已經顯得平常。當我們將目光回溯到中國融入世界現代化潮流的起點,並用心去觸控這30年的變遷時,我們尤為深切地體會到,當代中國同世界的關係已經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中國與世界的前途命運更緊密地聯絡在了一起。一個偉大的轉折已經完成,中國與世界彼此相互影響的時代已經開啟。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深刻歷史感的民族,對於“歷史性的變化”有著同樣深沉的感悟。整整220xx年前,拿破崙率領下的法軍大舉用兵西班牙,伊比利亞半島狼煙四起。貝多芬於1820xx年完成了《命運》交響曲的創作,然而叩響中國命運之門的卻是又一個多舛的百年。整整一百年,韌性的抗爭書寫著崢嶸歲月,當光陰又過百年之後,20xx年發生的一切告訴世界,已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中華民族,已經、正在並將繼續主動積極地在國際社會中發揮重要的建設性作用,這一作用已在全球範圍內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一.中國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xx年的5%以上,中國進出口總額佔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足1%上升到20xx年的約8%。中國的發展為國際資本提供了廣闊市場,中國累計實際使用外資超過7800億美元,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也在大幅增長。

二.中國發展有力促進了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

1978年以來,中國年均進口增速達到16.7%,已成為世界第三大、亞洲第一大進口市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0%,對國際貿易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2%。20xx年以來,中國年均進口額近5600億美元,為相關國家和地區創造了約1000萬個就業機會。

三.中國已經成為國際體系的重要成員

中國參加了10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簽署了300多個國際公約。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和地區事務,認真履行相應的國際

責任。迄今,中國共參與22項聯合國維和行動,累計派出維和人員上萬人次,現正在執行維和任務的有1900多人,是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

30年改革開放的實踐告訴我們,中國發展進步離不開世界,世界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在世界多極化不可逆轉、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革命加速推進的世界大勢之下,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緊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絡在一起。

四.中國將始終不渝地走和平發展道路

這是中國政府和人民作出的戰略抉擇。這個戰略抉擇,立足中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體現了中國對內政策與對外政策的統一、中國人民根本利益與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中國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不干涉別國內部事務,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致力於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

在開放的過程中,中國開始學會用世界的眼光思考自己的發展,並以一系列合作共贏的實際舉動逐漸打消了各方的猜疑與憂慮,創造了對自身發展更有利的國際環境。中國用自己的真誠,塑造了一個發展中大國的和平形象。30年來,中國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發展帶來的機遇發展了自己,又以自身的發展更好地維護了世界和平,促進了共同發展。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

五.中國將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中國致力於推動世界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堅持按照通行的國際經貿規則擴大市場準入,在實現本國發展的同時兼顧對方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正當關切,支援國際社會幫助發展中國家增強自主發展能力、改善民生,支援完善國際貿易和金融體制、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支援各國共同防範金融風險、維護能源安全,堅持通過磋商協作妥善處理經貿摩擦,推動各國共同分享發展機遇、共同應對各種挑戰。

六.中國將始終不渝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始終作為一個大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但在政治、經濟、安全等諸多領域,中國真正融入國際社會,卻始於改革開放。走過30年的歷程,中國已經在當今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重要建設性作用。中國遵循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恪守國際法和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在國際關係中弘揚民主、和睦、協作、共贏精神,尊重人類文明多樣性,繼續促進國際關係民主化,積極參與反恐、防擴散、氣候變化、環境保護、流行性疾病防治等領域國際合作,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成功舉辦奧運會,從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到推進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從加強東盟與中日韓(10+3)的合作到構建上海合作組織,從減免發展中國家債務到設立中非發展基金,從中俄、中越邊界談判的進展到提出睦鄰、安鄰、富鄰的合作政策,從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到與全球攜手應對眼前的金融危機,中國在國際事務中表現得越來越積極,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躍然而起。

各國關注中國的變化,也是在關注世界的未來。歷史表明,一個大國的崛起必然會對現有格局帶來重大影響,極少有西方大國不靠殖民掠奪,不靠戰爭而崛起。西方對中國的擔憂,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此而產生的對中國發展道路的不確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