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論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5.67K

加強高校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是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迫切需要。本站小編在此整理了20xx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論文,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論文
20xx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論文篇1

摘要

20xx年是中國大國戰略啟航之年,也是中國外交展開新的戰略佈局的一年。中國未來20xx年的戰略發展規劃,仍是集中精力做自己的事情;未來20xx年中國政府的注意力,仍聚焦在13億中國人民的福祉和民生議題上。縱觀報告中涉及外交、國防政策等內容,表達了中國在未來20xx年將繼續融入國際社會,同時要擔當國際秩序的積極建設者和負責任的大國。以為的新一屆中共中央領導集體,面對越益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式,審時度勢、總攬全域性,通過一系列重大的外交活動,為中國外交開篇佈局,展示出中國外交的一系列新舉措、新理念、新氣象,勾勒出中國外交的戰略方向。當代中國正在積極探索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之路。

關鍵詞:中國的外交新佈局美國對亞太地區的“再平衡戰略”日本右傾化動向歐盟貿易保護主義等

正文

一、我國的外交新佈局

(一)中國巨大的變遷和變化的周邊形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力量急劇增長:十多年來經濟不斷高速增長,國民生產總值和經濟總量一再成倍加大,對外貿易的地域和規模也迅猛擴充套件。在20xx年發生了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後,中國的經濟總量仍然保持了9%左右的增長。並且,中國的經濟總量於20xx年成功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崛起,引起了世界的密切關注,也引來了諸如“中國威脅論”等影響中國與世界關係的言論。從大的格局來說,冷戰結束,終結了中國與鄰國間的政治分割。各國之間都基於各自長遠戰略利益與現實實際利益加以考、處理國家之間的系。中國的鄰國包括了諸多國情差異巨大的國家,在整個世界上是較為少見的,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複雜性。

(二)中國對鄰國的新戰略與政策周邊地區對於中國的生存與發展至關重要。歷史事實表明,如果周邊地區不穩定,將給中國帶來不穩定;如果周邊地區保持穩定,鄰國對華友好,則中國可以從中受益。當前,中國積極致力於建立一個長期和平的周邊環境,以實現自身的現代化。

(三)合理對話,積極主動地處理爭端問題怎麼解決藏南、南海、釣魚島等涉及領土領海問題,如何處理涉及地區安全的朝鮮核問題等等,需要我們用新的思維來智慧地解決。前提是,化解爭端,加深友誼,增強鄰里間共同發展、互惠雙贏的可能性。對南海問題,中國都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原則,還與東盟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以維持該地區的穩定,這在減少摩擦,特別是避免發生可能的軍事摩擦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通過這些努力,南中國海形勢得以緩解和穩定,中國與東盟國家的關係也得到了顯著的改善。對於中日問題,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不容爭議,中國將勢必爭取主權完整。中國還提議對爭議地區進行聯合開發,雖日方的反應尚不積極,但我國政府仍然不放棄合作的希望。對於韓朝問題,這是歷史遺留下來的老問題,不可能立刻解決。但我國積極的召開六方會談,促進韓、朝通過平等的對話理性的解決問題。其實,只有周邊國家都發展起來了,它們的眼界與胸襟才會更加開闊,中國發展的環境才會更加友好,雙邊關係才能真正走向和諧。堅持奉行“尊重歷史,與鄰為善,著眼未來,和平發展”的準則

二、美國對亞太地區的“再平衡戰略”

在20xx年6月3日閉幕的本年度香格里拉對話會上,美國防長帕內塔提出了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指出美國將在20xx年前向亞太地區轉移一批海軍戰艦,屆時將60%的美國戰艦部署在太平洋。本質上講,再平衡不是什麼新概念,它依然是在利用中國周邊個別國家對中國發展的疑慮,來加固美國的戰略地位。“亞太再平衡戰略”被視為是對美國重返亞太的進一步充實。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對中國實行戰略與軍事上的制約與防範,經濟、地區和全球治理問題上則合作與競爭並重。前者力圖以保持美國軍事實力和強化地區盟國關係來制衡中國,後者則希望防止與中國的競爭與合作演變為對抗。這一“脆弱的平衡”很容易因各方誤判而被打破。因為只有當美國的某些盟國與夥伴確信美國將長期駐留亞太並制衡中國,這一“平衡戰略”才發生作用。然而,美國政府越強調其制衡中國的戰略和軍事意圖,日本等國就越有可能假定自己在對抗中國時會擁有美方的無限支援,併力圖利用美國為其火中取栗。這樣,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存在就成了一項“危險的使命”:它想成為“關鍵的穩定之源”,但卻可能引火燒身,被某些盟國利用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從而被更深地捲入亞太地區的爭端和衝突。近年來菲律賓和越南同中國就南海島嶼主權和海權問題的爭端,以及去年下半年因日本野田佳彥政府搞所謂“釣魚島國有化”及其繼任者安倍晉三政府更變本加厲而引起中、日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爭端不斷升級就是典型例子。

在“亞太再平衡戰略”問題上,美、日相互支援和利用。奧巴馬政府在戰略和亞太全域性上利用日本這個“核心盟國”,以進一步加強雙方的戰略同盟,既控制日本又制約中國。而日本則意圖利用美國的需要達到自己的目的,故堅持強硬立場,使危機不斷升高,並將美國更深地捲入其中。日本安倍政府和自民黨保守勢力更欲乘機走上修改憲法、整軍經武、“集體自衛”甚至核武化與出兵海外之路,在釣魚島問題上持極端強硬的立場。安倍政府還意圖推行“菱形包圍”戰略,在東北亞、東南亞和南海地區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多管齊下,聯手菲、越、印等國制約中國。這些無疑都嚴重地加劇了整個地區的不穩定。

最後,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實際上是一種“既競爭又合作”的“競合”關係。在今日全球化與相互依賴的世界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而導致“一損俱損”。加之戰略上的“相互確保摧毀(MutualAssuredDestruction,MAD)”,全面對抗不會有任何贏家。美國雖將中國視為在亞太地區的“戰略競爭對手”,但在雙邊經貿合作、亞太地區安全和穩定、全球治理以及眾多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領域又必須與中國合作。因而雙方關係就不是“零和”關係,更不同於冷戰時期的美、蘇對抗。在新的戰略形勢下,美、中兩大國之間“沒有先例”而又“極難處理”的競爭合作關係格局仍將繼續。

三、理性認識日本右傾化動向

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國內的政局的一個基本走勢就是右傾化趨勢加強。

如政治方面:對待歷史呈保守主義及曖昧態度,否認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歷史,抹煞日本軍隊在侵略戰爭中的罪行,美化日本在海外的殖民統治,而且這種勢力呈增長趨勢。20xx年4月22號,包括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在內的三名安倍閣僚先後參拜靖國神社。安倍雖並未前往參拜,但已以首相的名義獻上了被稱為“真榊”的供品,表達了日本政界不顧國際輿論的譴責,執意右傾化的明顯動向。

思想文化方面:鼓吹為日本近代對外侵略歷史翻案的“自由主義史觀”,他們認為應在國民中間進行“對本國曆史充滿自豪的”以及“值得驕傲的”教育,而不是否定明治維新以來歷史的“自虐史觀”。美籍華裔作家張純如所著《南京大屠殺》被禁止日本發行,記載侵華日軍暴行的《東史郎日記》被起訴。20xx年4月份,修改教科書的事件再度發生,其意圖就是掩蓋日本侵略者的歷史罪行,阻礙下一代瞭解事實真相,培養右翼勢力接班人,保證軍國主義的真正復活。

日本右傾化勢力出現的原因有:1、戰後日本缺少一個對侵略戰爭進行認真反省、對戰爭責任進行真正清算的歷史過程;2、隨著日本經濟實力的飛速發展,其政治野心也迅速膨脹,日本企圖成為政治大國和軍事大國,這推動了日本國內政治右傾化勢力的崛起以及右翼思想的泛濫。3、右傾謀求民眾支援。4、日本國內對政治右傾化批評的狹隘性,批評大都是出於自己國家利益考慮,而非出於道義上、公理上的本質批評。這種做法使得政治右傾化的推進無所顧及而大行其道。5、神道教和天皇神國思想的影響,戰後屢有天皇親政言論的出現

對於日本國內的右傾化,我的理解是:日本國內的右傾化不僅會對利於日本經濟、社會正常的生活秩序,及外交活動的開展造成負面影響。而且會對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造成威脅。誠然,日本政治正在向右傾保守方向發展,但是在這一右轉過程中也將會遇到一些重要的制約因素。中國是反對日本政治進一步向右傾發展的重要國際力量。因此,儘管右傾化已經出現在日本的政治舞臺上,並且在今後一段時間內還可能進一步發展,但它畢竟是一種歷史的倒退現象,受到眾多國內外因素的制約,它的前景步履維艱。

四、歐盟貿易保護主義

20xx年12月3日,爭論多時的歐盟針對中國產螺釘和螺栓的懲罰性關稅正式表決通過,成為針對中國的最大反傾銷案表決之一。由於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螺絲釘和螺栓生產國,其中歐盟國家是最大消費群體,歐盟為期5年的懲罰性關稅首先將對雙方經濟發展、社會穩定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據估算,中國可能因此每年損失4億歐元的外匯收入,同時將喪失80萬個就業崗位。而歐洲的消費者也將失去一個獲得物美價廉商品的機會,特別是在當前經濟危機的背景下,他們的經濟負擔也將變得更加沉重。禍不單行的是,20xx年12月18日,歐盟又通過了新的玩具安全指令,內容涉及兒童玩具的生產材料、檢測以及市場監管等問題。由於!中國製造∀佔據歐洲玩具市場大部分份額,因此中國玩具企業成了重點監管物件,使經濟危機中艱難求生的中國企業雪上加霜。

就目前的事件來說,歐盟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有愈演愈烈之勢。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二十國集團(G20)金融峰會在20xx年11月15日達成金融和經濟改革行動計劃並發表宣言,強調在金融不穩定時期更應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反對為投資或商品和服務貿易設定新壁壘,反對採取新的出口限制措施或採取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定的刺激出口措施。但就在同一天,歐盟在其官方刊物上宣佈,將對產自中國的蠟燭和非合金鋼絲產品徵收為期半年的臨時反傾銷稅。隨後,在20xx年11月22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第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各成員國領導人又就全球經濟發表宣告,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各成員國領導人同意,在未來12個月內,避免為投資、貨物和服務貿易增設新的壁壘,不實施新的出口限制措施,在各領域均不實施包括刺激出口措施在內的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舉措。可是時間不到1個月,歐盟接連出臺了上述多項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措施。其實,當前歐盟對華貿易保護主義頻發的淵源深遠,與發源於歐洲的重商主義、幼稚產業保護、超貿易保護和新保護貿易等理論政策都有著密切關係。對華貿易失衡、能源利益衝突、福利水平考慮、智慧財產權保護和金融危機應對等經濟方面的根源,說明了歐盟對華貿易保護的必然性和緊迫性。經濟與政治的密切聯絡,使得歐盟規制主義思想、民主政治人權差異、社會模式不同、共同決策機制和美國製衡因素等成為政治方面的根源,反映了歐盟對華貿易保護根源的複雜性和多樣性。深入分析歐盟對華貿易保護的根源,對於我們選擇相應的政策措施,反對歐盟的貿易保護,維護我國國家利益,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學習時報《中國外交戰略新佈局》作者:馬小軍

【2】百度文庫《論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

【3】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評析作者:賈浩

【4】維護我們國家的海洋權益作者:李國強

【5】百度文庫《理性認識日本右傾化動向》

20xx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論文篇2

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關鍵時期。轉型升級的緊迫性、艱鉅性與世界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的劇變力、震盪力廣度交融。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一波三折,貽害連連。

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和經濟體,尤其是經濟大國,無一脫身於危機之外,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乃至歐盟、美國經濟危機影響的衝擊力仍在擴大,形勢十分複雜嚴峻。

1.國際環境的影響

從國際環境看,當前受歐美債務危機衝擊,國際金融市場持續動盪,市場信心普遍動搖,大宗原材料價格起伏跌宕、世界經濟增速下降;歐元區以及歐盟的主要大國,救危機無良方,前景叵測;儘管最近美國、日本經濟出現復甦跡象,但基礎尚不穩固,缺乏近期復甦的可持續性。綜上所述,當前世界經濟格局呈現出3個顯著特點:一是政治週期、商業週期與地區動盪三者疊加,多種矛盾及利益衝突不斷升級,日趨白熱化。二是國際協調與合作更加困難,在世界經濟形勢可能趨於惡化的背景下,發達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面臨的經濟問題不同,各國之間的政策協調與國際合作難度加大。

三是經濟結構調整與短期政策目標存在明顯衝突。發達國家政府受債務規模高企、削減財政赤字壓力增大等因素影響,難以有效實施重大結構性調整。與此同時,受信心缺失和去槓桿化的影響,發達國家繼續推行的寬鬆貨幣政策難以發揮有效的作用。因此,發達國家實質性的結構調整尚未真正啟動,新能源和低碳、生物資訊科技等新興產業進展緩慢,制約著經濟復甦的步伐。

2.我國國內環境與經濟趨勢

2.1我國國內環境

從國內環境看,據資料顯示,20xx年受國際市場低迷、能源資源競爭加劇、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愈加突出等諸多因素影響,出口增速將明顯降低,不排除發生較大波動的可能;內需增長雖然由政策擴張刺激開始向市場主導轉變,但基礎還很不穩固,內需彌補外需任務仍然艱鉅;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發展困境短期難以根本轉變,製造業投資增速可能明顯降低。與此同時,貨幣供給總量仍然偏大,加之成本推動、輸入性等因素影響,通貨膨脹壓力仍然不可忽視。因此,實現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惠民生的任務仍然十分艱鉅。

2.2我國經濟發展趨勢

當前,國際國內經濟態勢都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但從中長期看,我國經濟發展有兩個趨勢可以基本確定:

一是經濟增長速度已開始小幅下降;二是物價上漲的內外壓力交織並將較長時期存在。

3.我國面臨的挑戰

雖然我國經濟增速預計可以保持在比較合理的的增長,物價漲幅也將逐步回落,但我國經濟發展依然面臨眾多挑戰,經濟發展還有很多不確定性。

第一,房地產泡沫破裂風險。經過限購、緊縮貨幣等一些列的房地產調控,房地產價格終於出現了拐點,但根據國家統計資料來看,央行公佈的房地產領域的貸款佔新增貸款的20%左右,國內銀行50多萬億元的貸款中,有30%以上的貸款是流向政府融資平臺和房地產領域。如果房地產泡沫破裂的話,會對銀行體系產生重大沖擊,因此房地產調控的最理想的結果是實現房地產的軟著陸。中國社科院學術委員、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李培林教授在20xx《社會藍皮書》暨社會形勢報告會上表示:

“整個房地產業若出現崩盤情況,會對經濟造成致命的影響,如何處理新形勢下這一“兩難”問題成為推動經濟健康發展的關鍵階段。。

”第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風險。20xx年、20xx年發放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銀行貸款集中到期,同時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金減少,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還款來源減少,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風險應當值得關注。同時,國內企業因全球經濟疲軟等因素導致出口增長緩慢,國內投資因房地產調控和政府融資平臺資金緊張而放緩,擴大內需艱難,通貨膨脹也沒有完全消除,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有待改善,壟斷行業擠壓中小企業利潤空間等問題對20xx年的經濟發展均將產生很大影響。

4.我國的巨集觀經濟發展對策

我從政府報告的相關資料瞭解到,我國要應對經濟增長速度低一點、物價高一點可能帶來的諸多矛盾和問題,從長期看,根本途徑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20xx年世界經濟形勢變幻莫測,關鍵在於準確、辯證理解和把握好“穩中求進”這一經濟工作總基調:穩中求進,穩是基礎,進是爭取;一味求進,大局難穩;只穩不進,機遇錯失。穩是為更好地進,進是為長遠的穩;兩者互為條件,相輔相成。穩,就是要保持巨集觀經濟政策基本穩定,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保持社會大局穩定。進,就是要繼續抓住和用好戰略機遇期,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新進展,在深化改革開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把握好穩中求進,才能有效防止經濟增速大幅下滑,同時力避物價漲幅反彈,有利於疏解能源資源、生態環境等各方面壓力,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保持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

5.大學生的責任與義務

作為大學生,我充分認識到祖國當前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我深深感到,我們必須增強緊迫感和歷史責任感,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牢牢把握機遇,好好掌握本領,爭取早日為我國經濟社會健康、持續、較快的發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20xx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論文篇3

摘要:近年來,中國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極大地帶動了經濟的增長,但在這個過程中房價上漲也較快,引起了社會不滿。為了抑制房價的快速上漲,北京市開始實施限購政策,但對於限購政策的合理性及其實施效果也有很多爭論。本文分析了限購政策實施後北京住宅市場的供給與需求情況的變化並運用SPSS18.0軟體對限購政策對北京市住宅市場產生的影響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結論:該政策與改革方向不符,不宜長期保留,也難達到調控目的。為此必須迴歸到以經濟調控手段為主的思路上來,讓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

關鍵詞:北京市限購政策;住宅銷售價格單因素方差分析;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

1引言

針對近年來房地產市場的情況,中國政府出臺了很多抑制房價上漲的政策,但是效果並不明顯,甚至還出現了房價越調控越上漲的現象。被迫無奈,政府開始用行政手段調控市場,直接規定居民購買住宅的資格及數量。

20xx年4月17日,國務院釋出《關於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可根據實際情況,採取臨時性措施,在一定時期內限定購房套數。但對限購的物件、範圍、數量、期限等,並無明確的規定。

20xx年4月30日北京市頒佈了《北京市人民政府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檔案的通知》,暫定同一購房家庭只能在本市新購買一套商品住房。

20xx年2月1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檔案精神進一步加強本市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出臺,規定“已擁有1套住房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持有本市有效暫住證在本市擁有住房且連續5年(含)以上在本市繳納社會保險或個人所得稅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限購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已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無法提供本市有效暫住證和連續5年(含)以上在本市繳納社會保險或個人所得稅繳納證明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暫停在本市向其售房”。

20xx年4月30日北京開始實行限購政策至今,北京市的限購政策表現為逐漸明確、細化、嚴厲且短期內並無鬆動的跡象。作為一種直接干預經濟的行政手段,對於限購政策的影響及實施效果引起了廣泛的討論,本文運用SPSS18.0統計軟體對北京市限購政策對於住宅市場產生的影響進行了單因素方差分析,評估北京市限購政策的實施效果。

2方法論

單因素方差分析是研究一個控制變數的不同水平是否對觀測變數產生了顯著影響的一種統計方法。將觀測變數總的離差平方和分解為組間離差平方和和組內離差平方和兩部分,,如果組間離差平方和在觀測變數總離差平方和中所佔的比例較大,則說明觀測變數的變動主要是由於控制變數引起的,即控制變數給觀測變數帶來了顯著影響。

單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驟:(1)提出假設:控制變數的不同水平對觀測變數無顯著影響(2)計算檢驗統計量和概率P值(3)將給定顯著性水平與p值做比較:如果p值小於顯著性水平,則應該拒絕原假設,反之接受原假設。

3結果

本文的研究資料主要來源於國家資料、北京市統計局、中國指數研究院,選取20xx年第二季度至20xx年第一季度相關資料做為限購政策實施前資料,選取20xx第二季度至20xx年第四季度相關資料做為限購政策實施後資料。選取的資料主要有住宅銷售面積、住宅竣工面積、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以20xx年為基期)、二手住宅價格(以20xx年為基期),選取銷售面積反應住宅需求情況,選取住宅竣工面積反應住宅供給情況,同比房價指數反應房價變化情況。

3.1限購政策實施後住宅需求與供給情況的變化

限購政策實施前後住宅銷售與竣工面積均值,可以看出限購政策實施前的住宅銷售面積大於限購政策實施後的住宅銷售面積;限購政策實施前的住宅竣工面積小於限購政策實施後的住宅竣工面積;限購政策實施前的住宅銷售面積大於限購政策實施前的住宅竣工面積,限購政策實施後的住宅銷售面積小於限購政策實施後的住宅竣工面積。說明北京的限購政策使住宅銷售面積減少,住宅竣工面積增加,並且使之前的住宅供不應求的情況變為供大於求。

限購政策實施前後住宅銷售面積及竣工面積的季度資料,可以看出限購政策實施前,除20xx年的第四季度住宅銷售面積大於住宅竣工面積,其餘季度的住宅銷售面積大於住宅竣工面積,即住宅需求大於住宅供給,住宅供不應求;限購政策實施後,除20xx年的第三、第四季度的住宅銷售面積大於住宅竣工面積,其餘季度的住宅銷售面積小於住宅竣工面積,即住宅供給大於住宅需求。

3.2限購政策實施後住宅價格的變化

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可以看出限購政策實施前新建商品住宅價格表現為上漲趨勢;限購政策實施後,新建商品住宅的價格從20xx的第二季開始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不大,20xx年的第一季度開始新建商品住宅的價格開始上漲,20xx年至20xx年的新建商品住宅的價格相對平穩,20xx年第一季度開始新建商品住宅的價格開始上漲,上漲幅度明顯。

二手住宅價格指數,可以看出限購政策實施前二手住宅價格表現為上漲趨勢;限購政策實施後,二手住宅的價格從20xx的第二季開始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不大,20xx年的第一季度開始二手住宅的價格開始上漲,20xx年各季度的二手住宅的價格保持相對穩定,20xx年第一季度開始二手商品住宅的價格開始下降,20xx年各季度的二手住宅價格保持相對穩定,20xx年第一季度二手住宅價格開始上漲,上漲幅度明顯。

3.3單因素方差分析

本文使用SPSS18.0統計軟體對限購政策的實施對於住宅銷售面積、住宅竣工面積、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二手住宅價格的影響進行評估。以限購政策是否實施為控制變數,以住宅銷售面積、住宅竣工面積、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二手住宅價格為觀測變數,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法分別對限購政策的實施對於住宅銷售面積、住宅竣工面積、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二手住宅價格的影響進行分析。

單因素方差分析的假設分別為: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住宅銷售面積沒有產生顯著影響;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住宅竣工面積沒有產生顯著影響;限購政策的是否實施對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沒有產生顯著影響;限購政策的是否實施對二手住宅價格沒有產生顯著影響。

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住宅市場影響的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可以看出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住宅銷售面積影響的單因素方差分析對應的概率值為0.053。如果顯著性水平為0.05,由於概率值大於顯著性水平,則應接受原假設: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住宅銷售面積沒有產生顯著影響。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住宅竣工面積影響的單因素方差分析對應的概率值為0.523。如果顯著性水平為0.05,由於概率值大於顯著性水平,則應接受原假設: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住宅竣工面積沒有產生顯著影響。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的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對應的概率值近似為0。如果顯著性水平為0.05,由於概率值小於顯著性水平,則應拒絕原假設: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沒有產生了顯著影響。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二手住宅價格的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對應的概率值為0.097。如果顯著性水平為0.05,由於概率值大於顯著性水平,則應接受原假設: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二手住宅價格沒有產生顯著影響。

4結論

限購政策實施後,住宅需求減少,住宅供給增加,新建商品住宅的價格及二手住宅的價格並沒有出現明顯的下降,20xx年新建商品住宅及二手住宅的價格出現明顯的上漲,上漲幅度明顯。

通過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住宅市場影響的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接受原假設: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住宅銷售面積沒有產生顯著影響;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住宅竣工面積沒有產生顯著影響;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二手住宅價格沒有產生顯著影響。拒絕原假設: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沒有產生顯著影響。說明限購政策對住宅銷售面積的減少、住宅竣工面積的增加、二手住宅價格的變化沒有產生顯著影響,限購政策對新建商品住宅的價格變化產生顯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