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2000字大綱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46W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當前大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重要渠道。本站小編在此整理了20xx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20xx字,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2000字大綱
20xx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20xx字篇1

【摘要】

“三農”作為一個概念是由經濟學家溫鐵軍博士於1996年正式提出。 20xx年初,湖北省監利縣棋盤鄉黨委書記李昌平給朱鎔基寫信提出“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以及出版《我向說實話》後,“三農”問題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反響。20xx年“三農”問題的提法寫入檔案,正式成為我國理論界和政府決策層引用的術語。中共中央於20xx年正式將“三農”問題寫入工作報告中。

中國有9億農民,佔中國人口的9/13。所以說,“三農”問題,是一個關係十三億人口大國的經濟社會國計民生的大問題。

【關鍵詞】

三農,農業,農村,農民

【正文】

一、農業問題

第一、關於增加農業投入。

增加農業投入這個政策在計劃經濟時代是有效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值得重新討論。這個政策安排的出發點,仍然是把當前複雜的農村體制矛盾問題看作是農業生產問題。從80年代後期以來在農村政策的思路問題上,對所謂加強“農業投入”就長期存在不同意見。因為,在小農經濟條件下這個政策瞄準的目標並不是合適的。並且,客觀上導致從90年代以來,農業的成本每年上漲10%,農業主產品生產的真實成本、亦即“地板價格”,長期在高於國際市場價格的“天花板價格”上執行.

第二、提高農業科技含量。

從目前情況看,有很多地方包括農業部科技司都說農業增加值中科技進步的貢獻超過40%,也就是說農業增產主要是科技投入的結果。人們都認為這是值得高度肯定的。但另一方面,農業人均產值、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農民人均收入並不同步增加,科技投入與農業產出的關係似乎並不對應為正值。我們知道科技投入也意味著服務成本,最近三年的服務成本每年上漲超過9%。所以,近幾年農民收入下降,一定程度上和服務成本上漲有直接關係。

二、 農村的真問題在哪裡?

根據一項直接入戶調查的資料表明,最近三年,無論東部、西部還是中部,所有家庭經濟條件下的農業資金和勞動力的投入產出已經是負值。東部因為是資本密集地區,一部分轉移收益相對維持了農村穩定,而中西部地區沒有這種條件,出現大量的農民撂荒,實際上意

味著農民破產。所以,最近才有各種反映,無論是社會學界的陸學義老先生、還是湖北的鎮黨委書記,都指出“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從經濟學角度看,危險就在於農業投入產出多年為負值。所以我從1998年就發表文章說農業到了不可維持、農村經濟到了不可持續的地步。而我們現在的某些政策似乎在加劇這種不可維持的問題。

從現行政策比較看,90年代中期以後農民收入連續出現4年的增長速度下降,所對應採取的政策,幾乎與70年代末80年代國中國農村出現黃金增長並且拉動國民經濟增長那段政策如出一轍,政策手段真的是一樣的,唯獨結果相反。

1979—1982年,國家出臺了連續調整農產品價格的政策,農業主產品價格調整幅度上漲了49%,同期大規模推行家庭承包責任制接著落實20xx年不變。這兩項政策在90年代中期重演,從1994—1996年,也是連續3年農業基本產品價格上調105%,比上次增加了一倍;同期我們大規模落實30年不變的家庭承包責任制。那次價格調整和體制調整雙管齊下,造成了農村經濟的高速增長,而這次雙管齊下造成的結果如何?我怎麼想慎重也找不到合適的詞來描繪這種現象。總之,同樣的政策手段在不同的時代使用,效果的差別是比較明顯的。

三、如何解決三農問題

一、城鎮化

國家資訊中心經濟發展部副主任徐巨集源認為要解決“三農”問題,最根本的出路在於城鎮化,創造有效的就業崗位,把勞動力轉移到製造業和服務業上,最關鍵就是要提高製造業的效益。從國外的發展歷程來看,都是通過實現現代化來帶動城市化,最後解決農村問題。

徐巨集源還指出,對於現在各大城市實行放開城鎮戶口的戶籍改革,只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城鎮戶口放開以後,農民只不過是從農村潛在的失業人員變成了城市流民,反而對社會造成了更大的危害。印度和墨西哥都有這樣的先例。治標也很重要,但從長期來看,還是要治本。國民待遇相對城市居民而言,農民在政治權利和經濟待遇上都截然不同,一個農村居民無論是剛出生還是年過百歲都得交納稅費。另外在義務教育的權利、社會保險、醫療等一系列權利的落實上也有待完善。

二、減稅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指出,我國的農業稅、特產稅加在一起大約400億元,而我國一年有1萬億元左右的稅收,完全可以免掉幾百億的農業稅。農村費改稅的問題,以後主要要靠完善制度來保證,農民減負涉及的農村教育、政府經費問題也要妥善解決。

厲以寧還認為,增加農民收入,首先應該是政府加大投資。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良種基地的建設;二是農田水利的投入;三是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四是對農民的技術培養。其次是要發展優勢產業,如蔬菜、水果、花卉、茶葉、中藥材、養殖等。各地可以積極推行“公司+農戶”的模式,農民按訂單安心生產,公司負責銷售。

三、政府措施

國務院朱鎔基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堅持把加強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下了很大功夫:一是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二是深化糧棉流通體制改革。三是進行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四是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五是加強農村扶貧開發。六是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

另外,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著名的史學家許倬雲先生認為,解決三農問題,不應該讓大量的農民進城,而應該將農產品加工廠放到農村去,讓農產品附加值留在農村,要讓農村有更多的力量來解決教育和福利的問題。 他認為,解決“三農”問題,當仍從中國傳統農業經濟的特色中尋求答案。雖然漢代農業已是遙遠的過去,古為今用,漢代農業發展的各項特徵,仍可為今人之借鑑。第一,公私單位應該為農業提供現代的科技,使農業生產得生物科技之賜,致力發展有價值的經濟作物。第二,費孝通先生當年提出的鄉土重建的方案,在於農業為工業配套。近年來,大陸農村也不斷嘗試建立農村工業,然而績效未彰。第三,公私有企業及學術單位,均須不斷提供市場資訊作為農民決策的依據,應使農民不致有“賺一次,虧三年”的痛苦。第四,國家必須注意建設農村交通設施及建立供銷網路,使農產品迅速進入市場。這也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近些年,國家對三農問題越來越重視,相信在黨的領導下,農村會越來越好,農民生活也會更加幸福,中國也會由農業大國轉變成農業強國。

四、解決“三農”問題的意義

首先,解決好“三農”問題,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民以食為天,吃飯是生存的第一需要。手裡有糧,心中不慌。吃飯沒有保障,一切都無從談起。解決中國人民的吃飯問題基本能夠保證,但從長遠發展來看,仍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中國人口基數太大,而且還在增加。隨著人口的增長,對糧食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與此同時,中國人均可耕地面積還在不斷減少。任何時候,中國人民的飯碗只能端在自己手裡,中國人必須養活自己。“三農”問題不解決好,國家的糧食安全就沒有保證。

其次,解決好“三農”問題,是確保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在中國,如果沒有2/3以上農村人口的穩定,就沒有整個國家的穩定;如果沒有農民對社會穩定的大力支援,整個社會的穩定只能是空中樓閣。如果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勢必直接影響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只有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保證廣大農民安居樂業,農村社會穩定才能有堅實的基礎,國家的長治久安也才能有可靠的保障。

最後,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巨集偉目標的需要。黨的xx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惠及十幾億人口的目標。對照這個目標,最大的差距在農村;實現這個目標,最繁重、最艱鉅的任務在農村。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小康,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可以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農村,希望也在農村。

【參考文獻】

《農業社會學》 朱啟臻 著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xx

《我向說實話》 李昌平 著 陝西人民出版社,20xx

《農業農村改革發展三十年》 孫政才 主編 中國農業出版社,20xx

《農業經濟》 中國人民大學 主辦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社,1981-20xx 《農業的政治經濟分析》 何增科, 周凡 主編 重慶出版社,20xx

《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理論與實踐》馮海發 著 新華出版社,20xx

《農業迴圈經濟模式與途徑》 葉堂林 著 新華出版社,20xx

20xx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20xx字篇2

論文摘要:回首“xx”輝煌成就,令人倍感歡欣鼓舞;展望“xx”規劃,未來五年人民生活將更幸福。中國經濟走過波瀾起伏的5年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單,也圓滿的貫徹落實了科學發展觀,為建立和諧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論文關鍵詞:xx 國際金融危機 科學發展觀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xx”初期巨集觀調控表現的是“有保有控”的特點。中央政府一方面推出包括土地、金融、市場準入等方面政策的組合拳,加快結構調整,防止經濟增長過熱;另一方面,通過出臺減免農業稅等一系列惠農政策,著力加強農業等國民經濟中的薄弱環節。在開局之時,我們收穫了兩個好年景。20xx年國民經濟實現了高增長與低通脹的理想搭配;20xx年雖然通脹問題逐漸凸顯,但國民經濟仍延續了平穩增長的好勢頭,財政收入、企業收入、城鄉居民收入齊頭並進,都收穫滿滿。

正當國民經濟開始步入又好又快軌道時,突然襲來的國際金融危機又打亂了中國發展的步伐和節奏。

前所未見的困難,前所未見的挑戰,前所未見的精彩!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驚濤駭浪,黨中央、國務院“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連連出手,果敢應對。領先於其他國家,中國率先推出了力度最大的刺激經濟的一攬子計劃,速度之快,規模之大,配套之全,前所未有。出手快,出拳重,中國經濟一路下滑的勢頭被止住,從20xx年一季度的6.1%,逐季回升到年末的近9%,畫出一個精彩的“V”形走勢。最難能可貴的是,在“保八”之戰中,結構調整也未鬆弦。4萬億元的投資重點鎖定經濟發展薄弱環節,鎖定民生相關的領域,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也相繼推出。

從20xx年到20xx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實際增長11.4%,比“十五”時期年平均增速快1.6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又保持了11.1%的增長。與此同時,節能減排也在穩步推進。與20xx年相比,20xx年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計分別下降9.66%和13.14%,“xx”二氧化硫減排目標提前一年實現,化學需氧量減排目標提前半年實現。“xx”前4年,全國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15.61%,年均降幅為4.15%。 前不久,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總結和介紹“xx”期間節能減排情況時表示,為實現“xx”目標,我國在結構節能方面,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在第二產業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使產業內部結構進一步優化;在淘汰落後產能方面,“xx”前四年,我國共淘汰小火電機組6000多萬千瓦,淘汰落後鍊鐵產能8712萬噸、鍊鋼產能6038萬噸、水泥產能2.14億噸。

事實上,中國作為發展中的傳統工業國家、“世界加工工廠”,一度消耗著世界上40%左右的煤炭、50%左右的水泥、60%左右的鋼鐵和70%左右的油氣,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儘管節能減排、治汙降耗、淘汰落後已成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但五年內實現“單位GDP能耗降低20%,依然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為此,中央在此期間投資20xx多億元用於節能環保工程,進行節能減排技術改造。而這些投入只佔全國節能環保總投資的10%至15%。

在中央和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節能減排取得積極進展,能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xx”前四年,在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5%的基礎上,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20.76%,累計實現節能量5.3億噸標準煤。與此同時,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下降9.66%,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下降13.14%,為實現全國完成單位GDP能耗及主要汙染物排放下降目標奠定了重要基礎。

從目前情況看,“四項指標中後三個到年底經過努力都能實現,但完成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標,還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解振華說。但他同時表示,“一定會努力完成節能減排目標”。

回望“xx”,人們不難發現,在不斷推進的各項經濟、社會與政治改革等方面,無不閃耀著“民生”二字。

“農村改革使廣大農民普遍受益,基本公共服務改革也有重大突破,民生建設得到各級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視,因此,‘xx’也被譽為‘民生五年’。” 中國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談到“xx”期間各項改革措施取得的成果時說。 改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經濟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一理念在“xx”期間每一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越來越充分地得以體現——20xx年,我國全面取消農業稅,廣大農民從此走上減負增收的致富之路;同年,中央財政拿出1859億元投向困難群體。此後,用於民生的財政支出逐年遞增,20xx年突破萬億元,20xx年更是超出1.6萬億元。與此同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從20xx年起覆蓋到了全國全部有農業人口的縣(市、區),提前完成“xx”規劃目標。此外,“xx”期間,國家重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新醫改方案惠及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已覆蓋全國92%以上的人口。

國家把越來越多的財力用於改善人民生活的交通、教育、醫療以及社會保障等領域,越來越多的貧困地區、偏遠地區老百姓的生活狀況得到改善。20xx—20xx年,城鎮和農村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分別為10.2%和8.3%。

從“十五”邁進“xx”的門檻時,我們不僅對中國發展的前景充滿信心,更對發展的道路充滿期待。因為,我們站在了科學發展的新起點上。

“xx”規劃是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重大戰略思想後編制的第一個五年規劃。“xx”的五年,是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的五年,是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戰勝重重困難奮力前行的五年。走過五年,我們科學發展的方向更加明確,步履更加堅定。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我們迎接最大考驗。我們要發展,我們更要科學地發展。帶著這樣的理念走進“xx”,迎接我們的是超乎想象的一系列嚴峻考驗。

如今,在各大中城市以及部分農村,汽車已經快步走進家庭,電腦、手機的普及率也在不斷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娛樂的需求日益增長。資料表明,我國私人汽車擁有量從20xx年的2333萬輛,增加到20xx年的4575萬輛;行動電話使用者從20xx年末的4.6106億戶增加到20xx年末的7.4721億戶,今年上半年更突破了8億戶。與此同時,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由20xx年的36.7%下降到20xx年的36.5%,農村居民家庭由20xx年的45.5%下降到41.0%。這一切都表明,廣大人民群眾在收入不斷增加的同時,生活質量也日益提高。波譎雲詭,跌宕起伏,艱苦卓絕,而又成就斐然,無論從哪個角度看,“xx”都將是令人難以忘懷的5年。它為即將到來的“xx”乃至今後更長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參考文獻:

[1] 促進“xx”時期區域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出版社。

[2] “xx”規劃:關鍵時期的巨集偉發展藍圖;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出版社。

[3] 為和諧社會提供重要保障(輝煌xx·20xx-20xx);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出版社。

20xx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20xx字篇3

近來釣魚島問題愈演愈烈,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不斷挑起事端,特別是20xx年以來姑息縱容右翼勢力掀起“購島”風波。20xx年9月11日,日本政府不顧中方一再嚴正交涉,宣佈“購買”釣魚島及其附屬的南小島和北小島,實施所謂的“國有化”。中國政府和人民對此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抗議。

有一段時間各類日系店被打砸搶,另外還有好多日系車主的車或者人被砸。針對釣魚島問題,很多熱血青年都願提十萬虎狼旅,揚刀立馬入東京。不過這樣的做法卻引人深思,到底為什麼中國人會用如此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仔細思考也不難發現,如今中國的世道就是當官的貪汙受賄給商人一條綠色通道,商人不顧一切的謀取利益,最終的受害者還是消費者,是廣大人民。正是因為如此的風氣盛行,中國人民才不能夠凝聚起來。我們抵抗日貨或許是一種表明態度的方式,不過這樣的方式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釣魚島的主權問題,只會讓中國人民更加不團結,所以我們在堅決反對日本“購島”的同時,要理性的分析問題,找到解決方法。

釣魚島肯定不是中日兩國人民都要朝拜的聖城,但它確實是中日兩國人民都不忍割捨的一塊心頭肉。它的歸屬與兩國的光榮和夢想相伴,它的喪失與兩國的失敗與屈辱相隨。1895年,強大的老牌亞洲帝國清帝國戰敗於新興帝國日本,原屬於中國領土的臺灣島及其所屬的澎湖列島和釣魚島一起被割讓給日本,日本深謀遠慮地將釣魚島劃歸沖繩縣管轄。好像國運和釣魚島一同被割走了一樣,從此,中國在敗亡、衰落和殖民地化的下坡路上越滑越遠。1945年,日本戰敗,宣佈無條件投降。按照《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應當將臺灣、包括其附屬的釣魚諸島歸還中國。但1951年9月8日,日本卻同美國簽訂《舊金山和約》,將釣魚島諸島聯通日本沖繩交由美國託管。

可是不可否認的是:釣魚島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大量文獻和史料表明,釣魚島為中國人民最早發現、命名和使用。楊載在明朝初年就已發現釣魚島列島,而日本人賀辰四郎在1884年才發現釣魚島,比楊載晚520xx年。而且早在1582年,明朝就已經將釣魚島歸入中國版圖,隸屬福建。從地理的角度,釣魚島列島屬於中國大陸向東南延伸,為東中國大陸架支隆起部分,從地質構造的角度,釣魚島列島屬於臺灣北部大屯山火山帶,而琉球群島屬於霧島火山帶。

“購島”是近年來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採取的最嚴重的單邊行動,嚴重損害了中日關係的健康發展。接下來從幾個方面來具體說明。

1、經濟方面

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日本政府“購島”表面上是出錢買島,實際上是企圖通過對釣魚島的有效控制,將其佔為己有,從而進一步竊取相應的油氣資源,獲得經濟利益。

2、軍事方面

釣魚島處於中日交界處,它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島嶼本身7平方公里的主權標誌,而且在於其潛在的巨大戰略價值和軍事價值。如果日本控制了釣魚島,無異於扼住了中國向太平洋縱深區域進出的咽喉。而且,日本沒有資源,海上運輸是生命線。因此,釣魚島不得不爭。

3、政治方面

釣魚島問題在20xx年走向高潮,爭端被激化和惡化的直接根源是野田佳彥政府對釣魚島所謂“國有化”決策的冒險和失誤。日本政壇混亂不堪,出現日本政局右傾、地方右翼勢力集結,逐步形成“第三級”的新動向。

4、美國影響

美國不斷強化的“重返亞太”戰略激發了日本在地區安全戰略和外交政策上的“脈衝式”反應。日本一方面要捆綁美國遏制中國,一方面要促進一個由美日共同主導的亞太地區秩序

5、民族覺醒

日本資源匱乏,有嚴重的侵略特性。戰後的日本始終沒有對犯下的罪行進行真心悔改,這直接導致了其右翼思想膨脹和軍國主義思想的死灰復燃。

其實,釣魚島問題本來是一個沒有爭議的話題,但如今卻成為中日矛盾的導火線。很大程度上的責任在於日本,他們不斷否認侵華行徑,肆意篡改歷史,而且還大肆參拜靖國神社,這就是日本人的無恥所在,這也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民族性質”。同時,我們也要考慮一下中國對此是否也有責任?中國對日本再三忍讓,希望與日本友好相處,共同發展,但是在中國人在堅持和平共處的時候,日本人卻“銳意進取”了。如今出現這種悲劇,有一部分原因是中國人的善良縱容了日本的侵略野心,或者說是中國人的軟弱“促進”了日本的“前進”。

要解決釣魚島問題首先要清楚中國政府和人民堅決維護釣魚島。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的領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絕不默許購島,中國的土地可以被侵略,但決不允許割讓!中國國土遼闊,但絕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如果日本一意孤行,中國也會強勢反彈,強硬奪島。中國不主動挑起爭端,但面對挑釁,在領土問題上也是絕對不會退讓半步的。我們也相信日本新首相安倍晉三不會像野田佳彥那樣幼稚短見,故意挑起事端,激化矛盾,他清楚日本現在輕舉妄動就是在自掘墳墓,日本現在沒有能力進行大戰。

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迅速崛起。我們的經濟、外交、軍事等全方面的實力都已經大大提升,已經成為舉足輕重的大國。外交方面,中國始終堅持以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為原則。軍事上中國已經躋身三甲之列,在武器裝備等方面已經有重大突破。要解決釣魚島問題,中國會毫不動搖的捍衛國家主權,但是解決釣魚島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最終還是要雙方達成共識。當然,擱置爭議,共同發展,除非一方退讓,不然可能性不大。到那時,國內民眾的情緒會很難安撫,美國也不會善罷甘休的!

現在中國仍然在崛起,綜合國力將會遠遠把日本拋在後面。因此我們要對釣魚島問題有耐心和信心,採取外交和經濟等手段來應對這方面的問題。中國在很多問題上同外國進行外交,且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了,所以不可小覷外交的作用。且中國作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之一,在聯合國事務中有重要作用。其次,兩國之爭其根源還是經濟利益的問題,而日本經濟上依賴外國,現在中國是日本商品傾銷的最大市場之一,如果中國人抵制日貨,完全反對日本各類產品,日本的經濟將會出現巨大的問題。

釣魚島問題能否解決?不單單是中國單方面的努力,而需要中日雙方的共同努力。剛剛落下帷幕,選舉出了以同志為核心的新一代領導團隊,在此希望釣魚島問題能夠在新一代領導集體中有突破性進展,早日爭回中國的領土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