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學區安全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欄目: 安全演講稿 / 釋出於: / 人氣:1.24W

各位領導,同志們:

學區安全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晚上好!

***、***能在百忙之中,親自為全學區教師主持召開安全工作會議,充分說明了鎮黨委政府,對學校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援,我代表全學區所有中國小、幼兒園教師對此表示深深地感謝。

在過去的幾年裡,各學校在校園安全工作上,包括安全制度建設方面、安全宣傳教育方面、安全排查整改方面、安全應急演練方面、食堂衛生督查方面、寄宿生住宿管理方面、學生道路交通安全等方面,做了大量細緻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各學校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人力和物力,也採取了積極的措施和辦法。所有教師傾注了無數心血,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縱觀我們在近年來開展的學校安全工作,責任不是不明確,措施不是不到位,制度不是不健全,活動不是不豐富,工作不是不細緻,但還是發生了12.1學生集體走失事件,這次事件影響極大,成了全市各級部門安全工作會議上活生生的反面典型,(給花海人民臉上抹了黑,給鎮黨委政府丟了臉,)既損毀了我們的辦學聲譽,也給學區全年度的安全工作判了零分。發生了這樣的事,相關教師、學校領導也包括我,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失誤必有原因,在失誤面前我們不能找藉口、擺問題。痛定思痛,通過認真的反思,我覺得出現這樣的工作失誤,主要還是我們在觀念上出現了偏差,思想上放鬆了警惕,行動上放緩了腳步。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認識不明、責任不清。

安全工作雖然經常喊,經常抓,但個別學校的安全責任意識依然很淡薄,學校對國家有關安全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宣傳、教育不夠,安全工作沒有做到制度化、規範化。雖然各種安全制度很健全,但制度的執行不力,不能有效地規範教師的安全工作行為。一些教師“依法執教”、“以德執教”的觀念淡薄,沒有自覺遵守國家安全法律法規,不能認真履行安全教育職責,跟著感覺走。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第二、管理不嚴、落實不力。

學區早已制訂了比較具體細緻的安全應急預案,並下發到了各校,並要求各校結合學校實際,進一步完善預案,根據預案進行模擬演練,真正將預案內化為教師和學生的自救指南。但各校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敷衍塞責、做形式、走過場,致使遇到突發事件,手腳無措,貽誤時機,造成更大的損失。

第三、工作不細、方法不當。

我們的制度很健全、措施很具體、方法也很多樣,但安全無小事,警鐘需長鳴。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任何疏漏都可能會釀成大禍。12.1走失事件,看似簡單,僅僅是學校後門沒鎖,但從中暴露出了我們在安全工作上的通病,那就是平時工作疏於防範,麻痺大意,安全觀念淡薄,心存僥倖。

另外,我們的教育觀念,仍然停留在學校工作僅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生考試成績為追求,安全教育的宗旨僅限於學生在校期間平安無事,安全教育的形式僅限於苦口婆心的說教,或者是漫無邊際的恐嚇。“不準”、“嚴禁”充斥我們安全教育的所有內容,“為什麼”、“怎麼辦”卻鮮有指導。完全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安全,缺乏對學生的成長路上的正確的引導和幫助。這裡有個例子,XX年3月10日下午,安徽省阜南縣柴集國小五年級4名女生相約赴死,在服用了100片安眠藥後,被校方發現並及時送往醫院搶救。到3月13日上午,4名女孩已脫離生命危險,相繼出院。小小年紀相約赴死,第一眼看上去近乎銀屏劇情,但悲劇活生生的在真實上演。最後記者瞭解到,這些小孩子的做法很單純,只是為了證明她們幾個人是能經得起生死考驗的好朋友。小國小生竟然以生死作賭注,著實太嚴重,畢竟生命永遠是第一。當懵懂的童年充斥著死亡,跨進成長誤區,後果不堪設想。可見,如果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草率處理學生身上出現的問題,同樣會埋下永遠無法彌補的安全隱患。

第四、脫離群眾、閉門造車。

雖然我們一直倡導教育工作要充分發揮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聯動機制,但事實上我們的教育工作與家庭教育嚴重隔離。學校與學生家長之間彷彿橫跨了天塹,溝通越來越少,隔膜越來越厚。 “工作疲憊,沒時間,家長素質低……”成了一部分教師口中堂而皇之的理由。漸漸的,我們和家長之間有關學生安全、心理方面的對話越來越少。教育學生只憑主觀臆斷,妄加猜測,結果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彼此隔絕,有時相互矛盾,教師和家長相互抱怨,相互對立。

新學年,我們要嚴格按照市教育局下發的《玉門市學校安全管理辦法》,落實安全工作責任,強化安全管理和督查,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徹底杜絕學校安全事故的發生,確保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保證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各學校要認真貫徹落實學區下發的有關安全工作通知精神,做好學校的安全工作:

一、切實增強安全責任意識,確保學校的安全與穩定。

各校要切實加強對學校安全工作的組織領導,全面部署,狠抓落實。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時刻把學校和學生安全放在心上,增強防範意識和責任意識,把學校和學生的安全管理工作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緊、抓實、抓好,確保廣大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確保學校的安全與穩定。

二、認真開展安全督查,把各項安全防範措施落到實處。

1.結合學校安全工作實際,制定好新學期學校安全工作計劃、修訂和完善安全應急預案、地震應急預案,建立健全學校安全工作制度,明確責任,將安全職責落實到個人頭上。建立誰主抓誰負責的安全管理工作機制。

2.每月認真組織對學校校舍、教學裝置、體育設施、學生宿舍、食堂等人員聚集場所進行全面安全檢查,發現問題立即整改,及時排除安全隱患,並做好整改記錄。對一時整改有困難的場所,要重新劃好警戒線,書寫安全警示標語,防止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對學校力量暫時解決不了的問題,要及時上報,尋求上級部門的支援和配合,確保校園和師生安全。

3.要加強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和學生乘車管理。各學校必須全面掌握學生上學、放學使用交通工具的情況,要積極配合派出所對學生運輸車輛進行全面清理,禁止“三無”(無牌、無證、無安全保障)車輛接送學生;要繼續加強學校路隊制度,確定學生行路安全;對於低年級學生,要主動與家長聯絡,共同做好學生的接送工作;要教育學生遵守交通規則,不騎摩托車,不乘坐“三無”車輛和超載車輛。

4.各校要積極落實安全常規管理工作。如課間學生上下樓梯的值班制度、宿舍夜間尋查制度、學校門衛制度、外出學生請假銷假制度等。採取必要措施,嚴格控制學生到校時間,和家長密切聯絡,對學生全天候活動進行全面監控,不留盲點,不留孔隙。

5.學校要定期對校園周邊的安全隱患進行認真排查,及時工商和城管等相關部門取得聯絡,消除校園周邊的安全隱患,不斷提高學校周邊的安全管理水平。

6.加強學校衛生管理。春季易發傳染病疫情,及時掌握學生的身體健康情況,主動配合中心衛生院做好監測工作,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防止疫情傳播;嚴格執行學校食堂衛生管理制度,嚴把食品採購關,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發生。

三、加強安全宣傳教育,提高安全工作實效。

1.各學校要以“防火、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地質災害”等事故以及“用電、用水、飲食衛生”等為主要內容,廣泛開展形式多樣、貼近生活、貼近師生的安全宣傳教育,切實提高師生的自防自救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2.定期開展家長培訓活動,多做家訪,和家長及時溝通,取得家長的信任和諒解,和家長緊密配合,及時發現學生的不良思想傾向,共同尋求解決實際問題的合理辦法。

3.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上次會議上我就說過,學生正處於成長階段,辨別是非的能力和認識問題的能力還很有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還沒有完全形成,作為教師,正是學生成長路上的攙扶者和引路人,教師應及時掌握每個學生的思想動態,瞭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採取有效措施,化解學生內心深處的鬱結,幫助學生走出困惑。面對學生一些不良的行為表現,教師在處理問題上不能感情用事,不能不分青紅皁白就橫加指責,更不能疏遠漠視學生。要和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平等師生關係,要根據學生實際靈活應變、對症下藥。

各學校在三月底初步建立學生綜合檔案,檔案內容應包括:學生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家庭住址、父母姓名、父母職業、父母聯絡電話、父母身體狀況、家庭其他成員、學生身體狀況(包括以往病史)、學生學業成績、思想表現、興趣愛好、社會關係等,每學期更新一次。將學生成長過程的點點滴滴記錄在案,便於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及時發現學生的不良思想傾向,及早化解,及早解決。

4. 各學校要結合當前實際,以思想教育為核心,以誠信教育和社會公德教育為基礎,以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為目標,以德育課堂教學為主渠道,應積極開展有益於學生身心健康的活動,充分發揮團支部、少先隊、學生會等組織的引領作用,讓學生在集體的力量中獲得愉悅,獲得教育,幫助學生走出狹隘的思想誤區,樹立遠大的理想,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5.各學校要依法開展預防違法犯罪教育,要充分發揮學校法制副校長的作用,教育學生遵守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共道德規範,樹立遵紀守法、護法意識,樹立自尊、自律、自強意識,增強辨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行為及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和侵害,珍愛自己和他人生命,從根本上預防學生之間的暴力行為。

12.1學生走失事件後,市紀委劉軍書記對我們說過三句話:“安全是第一職責;關愛是師德之首;育人是教書的最終目的。”這三句話精闢地概括了學校教育的真正內涵。意喻深遠,發人深省。市教育局樑局長在開校初的教育例會上也明確提出“安全是第一工作要務,是學校整體工作的重中之重。”可見,時刻樹立安全責任意識,是我們每位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必要前提。

總之,在學校安全工作方面,我們在思想上不能有一點馬虎,在行動上不能有一點遲緩,必須時刻高度警惕,緊繃安全這根弦,把安全工作做得更細緻,更紮實,一定要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盲點,不出漏洞。要將各種安全隱患因素化整為零,對得起家長、對得起政府、對得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