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淺談改革創新制度理念

欄目: 工作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92W

在中國特色的社會環境裡應該有怎樣的創新?“事必有法,然後可成。”加強制度建設,是最可靠、最有效、最持久的治黨方式。今天本站小編整理了改革創新制度的理念,希望對你有幫助。

淺談改革創新制度理念
改革創新制度理念篇一

全面從嚴治黨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剛,需要同向發力、同時發力。近日對在全黨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針對新情況新問題嚴肅黨內政治生活,以改革創新精神補齊制度短板,真正使黨的組織生活、黨員教育管理嚴起來、實起來”。據大資料平臺統計顯示,這是首次論述補齊黨內製度短板。

黨的以來,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並將制度治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確要求作為事關黨長期執政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任務,擺到更加突出位置切實抓緊抓好。“解決從嚴治黨問題,最根本的是嚴格遵循執政黨建設規律進行制度建設,不斷增強黨內生活和黨的建設制度的嚴密性和科學性”“全面從嚴治黨,關鍵是要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全方位紮緊制度籠子,更多用制度治黨、管權、治吏”“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等等。這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明瞭制度治黨的重要意義和方法路徑,為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指明瞭方向。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治制。”建黨95年來,我們黨在制度建黨和制度治黨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以黨章為根本的黨內法規,為中國共產黨領航中國不斷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一個又一個勝利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隨著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黨內法規制度中存在的不配套、不適應、不協調、不銜接、不一致等制度短板也日益凸顯。比如,在某些領域和某些方面,制度滯後於實踐發展和形勢需要;有些制度過於抽象籠統,缺乏具體的實施細則和可操作性的規定;還有些黨內法規制度公信力、約束力弱化,甚至淪為擺設。針對這些制度短板,指出,制度建設“既要有實體性制度又要有程式性制度,既要明確規定應該怎麼辦又要明確規定違反規定怎麼處理,減少制度執行的自由裁量空間,推進黨的建設的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

正因為高度重視制度治黨,三年多來我們黨的制度建設取得了巨大進展。20xx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全面闡述了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總體要求和基本目標,明確了今後幾年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路線圖、時間表,體現了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頂層設計。全面實施《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努力破解“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齡”選人問題;深入落實《關於加強和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促進領導幹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制定實施《關於加強和改進優秀年輕幹部培養選拔工作的意見》,大力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落實《配偶已移居國(境)外的國家工作人員任職崗位管理辦法》,集中治理“裸官”……這些具體改革舉措的出臺和落實,不僅補齊了相應的制度短板,更增強了黨員幹部制度治黨意識。

實踐證明,補齊制度短板必須拿出改革創新精神,敢於對那些不適應形勢發展的制度進行改革再造,善於對那些不太健全、執行也不力的制度進行創新提升。具體來說,一要對黨內法規和規範性檔案予以梳理和清理,廢除部分制度、更新部分制度、迭代部分制度,始終保持黨內法規制度與時代同步、與現實同步。二要持續深化黨建制度改革,重點解決制度建設滯後、制度執行不力等問題,不斷增強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三要強化制度落實的過程管理,使制度真正成為黨員、幹部聯絡和服務群眾的硬約束。正如所言:“制度一經形成,就要嚴格遵守,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執行制度沒有例外,堅決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堅決糾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各種行為。”

“事必有法,然後可成。”加強制度建設,是最可靠、最有效、最持久的治黨方式。我們必須帶著問題意識找出制度短板,並以改革創新精神補齊這些短板,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科學的制度保障,確保中國共產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堅強領導核心。

改革創新制度理念篇二

當那顆來上海學習的激動心情還未平復時,我們便開始了一天高大上的理論與經驗介紹的學習。一天的學習內容是豐富的,收穫是滿滿的。教育專家們紛紛用他們高屋建瓴的思想介紹講解了最前沿的教育理論,透測分析了現在與未來教育模式的區別,讓我這個從老區來的普通教師大開眼界。

在一天的學習中,首前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倪閩景區長那幽默詼諧的區域文化介紹和富有前瞻性的《未來已經到來,只是尚未流行》主題演講。他的報告讓我深深感受到自己雖然年輕,但我已out了,像mooc,途家,VR技術等現代科技名詞從沒聽過,或者說就算看過也沒有去關注過。這也正巧妙說明了陳才明專家所講的“教育就是教師用受過教育的大腦去影響沒有受過教育的大腦,但我們的教師的大腦中教育不應只有過去式,應有更多的將來時!”這也讓我透測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決非侷限在課本知識,還包括更多的社會閱歷,生活經驗等!

其次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奉賢中學校長季洪旭講的《創設體驗環境,改善學習方式》主題報告。他的報告“以理論為指導,以實踐為支撐”深入淺出的介紹了他們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之路。他的“二二三四”高中教改模式的經驗介紹並用一連串的資料“從4個專題論壇,8本專輯,到1500節導案導學顆”詮釋著他們課改的艱辛與成功!結合我們學校的“先學後教,問題教學”的課改模式,我不禁在想我們論壇在哪?專輯在哪?案例在哪?課題在哪?……我們所謂的課改就是走到哪算哪,沒有前衛的思想引領,沒有專家的策劃,缺乏硬體的設施的支撐,所以常常會“夭折”。所以我想說的是,我們能不能靜下心來,“招商引資”、結合本地特色、團結協作的讓我們的課改做的更實,走的更遠,影響更大!

總之,昨天一天的學習讓我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真的應該多走出去學習先進的思想和理念,還給孩子們一個真正培養能力的實踐型課堂。

改革創新制度理念篇三

我國企業一路高歌三十年,在收穫成長的同時,也面臨諸多全新挑戰,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中,企業運營應該有怎樣的思維?在中國特色的社會環境裡企業戰略應該有怎樣的創新?變革轉型的後危機時代,企業生存如何實現基業常青?比問題本身更可怕的是,我們不知道問題在哪裡!主動變革、突破瓶頸、實現重生,已成為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通過深度解析企業運營的內在規律,理性反思中國企業成長曆程,從巨集觀、中觀到微觀,剖析當前企業面臨困局,系統探討中國企業變革創新之道,從戰略到執行,為企業對“成長的麻煩”提供了實戰解決方案。

首先,我們要探討的問題是:後危機時代,企業運營應該有怎樣的思維?

第一、未來綜合競爭力的重點在於企業的軟實力,軟實力就是價值觀念、管理模式、知識創造等等,素質決定未來、能力決定成敗。企業經營將由“機會導向”轉為“能力導向”;從“規模至上”轉為“效益至上”;從“穩態經營”走向“轉折經營”;從“企業價值”延升向“社會價值”。

第二、就是標杆學習,標杆學習首先要尋找標杆,再界定差距,跟最好的比我在哪;與行業的世界最高與平均水平接軌對標或者與類似企業經營的他業借鑑;找出企業能力的時空標準,知道最好的,做到平均的。然後實行變革創新,最後是最佳實踐。

第三、就是差異優勢,要明白我們的使命宗旨、終極追求是什麼?我們的核心優勢是什麼?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超出客戶期望的服務才能讓客戶滿意,優質服務的前提是對客戶需求的準確把握,客戶的滿意不是在於你做了什麼,而是客戶感知到了什麼,要讓服務標準化、流程化、常態化,而不僅僅依賴個人的力量,最好的服務是真情、用心。還要明白我們的動力來源於哪裡?我們的能力與對手有什麼區別?我們能為客戶提供的獨到價值有哪些?人們對我們的品牌聯想到的是什麼?

第四、系統競爭,過程好結果才會好,慎防顧此失彼,防止短板效應;學習華為集團鼓勵人人當雷鋒,但決不讓一個雷鋒吃虧的企業文化。核心劣勢,防止乘零效應;系統優化,防止摩擦效應。

第五、知行合一,想的與做的一樣好。一個企業有了發展的戰略,只是說明定出了做正確的事情的方向,而要把事情做好就要靠執行。執行力等於職責的理解力、管理的操作力、方法的創新力、高層的理念、中層的技能與基層的習慣之和。執行力是組織的系統工程,那麼,靠什麼來提高執行力呢?靠的是信念和信仰、培訓和工具。“工具”包括目標科學、職責清晰、制度、流程、考核、激勵、能力的提高等等。

第六、持續發展,永續經營的能力,笑到最後剩者為王。例如:價值觀共識,講誠信是關鍵;再如:機制的保證,民營企業上市的目的就是將一個民營企業家族化的公司轉型為規範化的公司。持續發展另外的關鍵點在於學習與適應,要與時俱進。

第七、研究過往企業失敗的原因,研究失敗更有價值。現代企業失敗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

1、現金斷流式;

2、自然衰老式(無疾而終);

3、信譽毀壞式(如三鹿、雙匯、味千和達芬奇等);

4、四面楚歌式(盲目多元化、小有成就就盲目自大,如春蘭空調、春都火腿腸)

5、環境突變式(如“小靈通”);

6、揮刀自宮式(自身犯錯而導致公司滅亡)。

第八、運營之道,也就是企業戰勝危機之法。

首先,要“正”,即合法、合德;

然後要“實”,實實在在、低調務實;

再要“強”,要有核心競爭力,有獨門絕技;

最後要“久”,基業長青,學會堅持、忍耐,剩者為王,鄧小平曾說“發展是硬道理”。

第二點,我們要探討的是:在中國特色的社會環境裡企業戰略應該有怎樣的創新?企業的變革轉型有被動和主動兩種,例如:競爭對手推出新產品;政府的新政策;客戶的潛在需求變化等促使企業在危機中變革轉型,稱為“被動轉型”。無論是主動轉型還是被動轉型,我們堅決要系統規劃、結構思考出變革的方式,過程是關鍵。

要避免兩大誤區:

1、盲目多元化;

2、輕易去核化。

企業轉型有三種選擇:

1、整容:區域性調整,優化組合,在原有的基礎上優化和改良,實現效益提升;

2、變性:基因改造,脫胎換骨,從原來的業態跨越到新興產業,實現產業升級;

3、自殺:壯士斷臂,另起爐灶,大破大立,用休克療法在戰略方向上實現大轉移。

往往在變革過程中都會遇到一系列的麻煩而阻礙變革,我們要分析出原因,讓變革順利進行。首先,領導的心態堅決不能急躁,不能期望一蹴而就;更不能狂躁,不能以為“老子天下第一”;還不能煩躁,不能疏於組織管理;再就是不能焦躁,遇事要沉得住氣;最後就是不能暴躁,犯錯就要反省。變革過程中企業的領導者還不能有“三分鐘熱情”、“懷疑印證”、“灰色|情緒”、“看客心理”、“賭博心理”這些文化方面的原因;還不能出現管理方面的原因,比如計劃太大,資源分散、變革目的不清晰、沒有專門組織的規劃、變革和經營不相關、舊利益團體的影響、變革的方式太迅猛缺乏節奏、無法容忍混亂期等等。

企業持久變革需要行動、方向、帶頭人、歸屬感、解決方案和結果。沒有行動,就沒有變革的需要;沒有方向,就沒有清晰的願景共識;沒有帶頭人,就沒有決策層的支援和行動;沒有歸屬感就不會有員工的參與;沒有解決方案就沒有相應的組織和流程;沒有結果就沒有績效評估,那麼持久的變革就不能成功。一個領導者要具備科學、藝術、宗教這三種要素,科學能讓人辯別真假,他是人的理性所在;藝術能讓人辯別美醜,是人的感性所在;宗教能讓人辯別善惡,是人的靈性所在。

最後,我們要探討的問題是:變革轉型的後危機時代,企業生存如何實現基業常青?

無論哪一種轉型方式,都離不開戰略、資本、產業、人力、管理這五個環節的合理匹配和良性迴圈。我們也可以讓自己的企業實施利基戰略走向強大,利基戰略就是企業選擇一個較小的產品或服務領域,集中力量進入併成為第一,從當地市場到全國再到全球,同時建立各種進入壁壘,逐漸形成穩定、持久的地位和競爭優勢。

我們常問:什麼行業最能賺錢?而我們真正要思考的卻是:我們能賺什麼行業的錢?首先,我們來談談戰略,戰略就是“想好”、“能做”、“敢做”、“可做”、“該做”這五個要素的集合點。戰略能幫我們解決什麼問題呢?戰略不是去決定“明天做什麼”?而是去決定“今天必須為不確定的明天做什麼”?戰略不是去消除風險,而是提高承擔更大風險的能力。計劃必須量化,而戰略則不一定,戰略更是思想,分析和判斷。戰略制定前必須先做戰略分析,分析內外部環境,分析利益相關者,資源與能力分析;接著作戰略選擇,作出可能戰略方案的擬定,可選戰略方案的評估,戰略方案的選擇確定。

戰略制定必須遵循三大核心。

1、特色,就是以獨特性贏得顧客,提供特殊產品服務、滿足特殊消費群體、特殊途徑滿足顧客,如“王老吉”,提供的是有特色的涼茶。

2、取捨,就是權衡利弊作出選擇,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魚和熊掌難兼得,和諧共生留餘地,如萬科,專攻居住式房產而成為中國當今房地產業的龍頭老大,這就是“取捨”。

3、組合,就是環節配合整體最優,產業組合協同效應、市場網路協同效應、資源競合協同效應。最後,進行戰略實施,進行資源計劃的分配,組織結構的設計,戰略跟蹤調整。

創新變革戰略的實施離不開人力資源隊伍的建設,我們常說要“以人為本“,其實 “以人為本”的真實含義是組織目標和個人目標的高度統一。企業人事管理不當,強力的約束人只會造成人員流失、員工缺乏敬業精神和對職業的忠誠,激勵失效、績效低下,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等等。人力資源管理最重要的是要培育人、用對人、激勵人,每一個在崗位上有造詣有貢獻的都是人才,用好你身邊的人比什麼都重要。建設一支良好的能給企業帶來超值績效的員工隊伍有七個步驟:

1、搭平臺,制度留人比感情留人更長久;

2、給掌聲,物質激勵與非物質激勵結合,正激勵與負激勵結合;

3、分錢財,錢聚人散,錢散人聚;

4、另眼看,有用的就是人才,英雄不問出處;

5、造風景,營造獨特的文化氛圍感動員工;

6、抓培訓,不怕慢就怕站,找到路就不怕路遠;

7、找外援,造船不如買船,買船不如租船,“不為其有,只為其用”。

後危機時代企業變革創新還要遵循六個管理原則,那就是經驗管理、科學管理、行為管理、精益管理、文化管理和自主管理。要清晰的給自己企業的轉型戰略定位。

1、產業價值定位,也就是產業鏈中的地位,中國目前的產業價值一共有七種角色:加工商、製造商、銷售商、服務商、運營商、開發商和整合商;

2、商業模式定位,即盈利模式的定位,能不用自己的錢投資就不用自己的錢投資,常規理論:80%的利潤來自於20%的優質客戶,不常規理論:80%的利潤來自於無數小客戶;

3、競爭地位的定位,儘量避免做行業“老大”;

4、發展空間的定位,不要急於擴張。

為什麼中國的企業都偏好多元化呢?那是因為中國的市場變化速度太快,多元化有時可以抵禦風險,中國的企業缺少核心技術優勢,沒有專業化運營的能力,國內市場寬廣遼闊,多元化更容易發展,再就是體制和政治、經濟環境的影響。實行多元化也不是不可行,實行多元化經營要考慮以下六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首先要考慮“基礎穩”,要清楚在當前市場上,您比對手做得更好的是什麼?然後要考慮“進得去”,您為在新市場取得成功,必須具備什麼優勢?第三要“站得住”,進入新業務能否迅速超越其中現有的競爭者?第四要“無衝突”,多元化是否會破壞公司現有整體戰略優勢?第五要考慮“能取勝”,在新業務領域公司是否有可能成為優勝者?第六個要考慮的問題是“有發展”,多元化是否能為公司進一步發展打下基礎。

最後,在後危機時代,針對企業現有的實際問題,我們要遵循變革創新的十大思路:

1、變新,新的商業模式;

2、變精,精益思想;

3、變綠,綠色經營;

4、變快,敏捷服務;

5、變柔,柔性管理;

6、變尖,尋找尖端技術;

7、變仁,承擔社會責任;

8、變輕,超輕資產;

9、變高,高附加值;

10、變長,永續發展。

在中國現有的國情下企業的生存規則是:一定要樹立自己的信譽,要懂得取錢之道比取錢之術更重要,要慎重選擇合作伙伴,一個人要飛得更高、更遠,取決於身邊與你同行之人,要合理避稅而不是拙劣偷稅,要經常上網,記得看《新聞聯播》,別把錢看得太重,要善於總結別人的成敗得失,不要用黑白道的規矩去解決商業衝突,不要追求事必躬親,要懂得離場,要給自己留條後路,預防眾叛親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