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我縣文化產業發展狀況的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6.28K

為推動我縣文化產業發展,充分挖掘和整合資源,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綜合競爭力,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縣人大常委會XX年工作安排,從8月份起,縣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作委員會在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盧兆田帶領下,對我縣文化產業發展狀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中,聽取了縣文廣新局、縣旅遊局、縣經信局、縣廣播電視臺、仙都風景管委會等單位關於文化產業發展情況的彙報,並實地視察了縉雲縣木林森文體用品有限公司、佰易文具有限公司、潤和活性炭工藝品有限公司及英皇漫動等企業的發展運營情況,召開了部分人大代表、文化團體和相關企業代表等參加的座談會,聽取了各方面的情況介紹和建議、意見。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關於我縣文化產業發展狀況的調研報告

一、我縣文化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重視下,我縣初步形成了以文化演藝、文化休閒娛樂、文化旅遊、影視傳媒、文化產品生產銷售、圖書製品銷售、仙都奇石交易和石雕加工等類別的文化產業體系。發展文化產業對豐富群眾生活、促進經濟轉型、構建和諧社會發揮了積極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文藝演出業得到傳承發展

我縣的文藝演出以婺劇表演為主。目前全縣民間職業劇團有20個,其中婺劇團有16個,從業人員近1500人,年演出收入達5000多萬元。一是成立了全省首個縣級婺劇促進會。促進會加強了對民間劇團的行業管理,組織婺劇比賽、婺劇交流、演員培訓、樂隊培訓等活動,有效地完善了縉雲婺劇的發展規劃,提高了藝術水平和聲譽度。二是實施“婺劇進校園”活動。為保護婺劇文化和培養婺劇傳承人才,在全縣範圍內普及婺劇,自行編創了《紅歌新唱》婺劇版教科書,作為全省第一部婺劇教材在我縣中國小全面推廣。三是舉辦婺劇演出活動。近年來,我縣承辦和舉辦“省新農村業餘婺劇票友大賽決賽”、“浙江省地方戲會演”、“綠谷之聲”婺劇專場演出、“縉雲縣業餘婺劇傳統唱腔及婺劇器樂大賽”、“縉雲婺劇大會演”、婺劇品會場,有力推進了縉雲婺劇文化產業的傳承和復興。縉雲婺劇先後在國家、省、市各級比賽中得到優異成績。縉雲婺劇文化產業發展得到了中央、省、市等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

(二)藝術雕刻業日益興起

我縣的藝術雕刻業主要包括縉雲石雕、玉雕、炭雕以及根雕等。一是石雕,主要指縉雲石材加工企業,產業初具規模並有較大影響力。石雕加工企業65家,從業人員450人,XX年銷售產值達1.4億元。縉雲石雕製品種類繁多,一般以市場需要而定製,主要有石亭、牌坊、石獅、石欄杆、古建石作、壁畫、山水、動物、雕像等,石雕產品暢銷江南各省市。二是玉雕,主要指仙都丹玉雕刻,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美譽度。XX年底成立了縣觀賞石協會,目前有仙都丹玉場所20餘家,年交易額達5000多萬元。同時通過開展石頭文化研究和交流、舉辦知識講座、參加全國文化產品展覽等活動,縉雲石頭知名度不斷提高。如今年“仙都丹石”參加了在武漢舉辦的麗水文化精品展,起到了較好的宣傳作用。三是炭雕、根雕,主要指炭類雕塑刻藝術和樹根類雕刻藝術。縉雲炭雕的主導產品有炭雕觀賞盤、炭雕擺件、炭雕壁掛等禮品產品,其代表企業為縉雲縣潤和活性炭工藝品有限公司,年產值達2千萬。我縣炭雕、根雕都製作了優秀作品,炭雕《黃鶴樓》在武漢舉辦的麗水文化精品展上被武漢市政府直接收藏,根雕《驚夢》榮獲第三屆中國根藝優秀作品展劉開渠金獎。

(三)文化旅遊業逐步融合發展

通過近幾年的發展,我縣文化開始與旅遊初步融合。一是依託黃帝文化擴大了旅遊影響力。把弘揚黃帝文化作為打造區域人文特色的重要內容,每年在重陽節和清明節分別舉辦祭祀軒轅黃帝典禮,以“仙都軒轅氏祭典”活動為載體,把黃帝文化同“山水神秀”、“田園風光”等生態文化內容相互融合,提高縉雲文化旅遊影響力和吸引力。二是研究黃帝文化豐富了旅遊內涵。從XX年召開“中國首屆黃帝文化學術研討會”以來,每年都組織專家進行黃帝文化學術研討,通過黃帝文化研討會等一系列活動,大力弘揚黃帝文化,突顯黃帝文化的深厚內涵,逐步確立了縉雲仙都是南方黃帝文化輻射中心的地位。XX年我縣的“軒轅祭典”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專案,依託國遺專案“軒轅氏祭典”的品牌優勢,不斷提升和豐富縉雲文化旅遊內涵。三是宣傳黃帝文化提升了旅遊知名度。多渠道不斷加大黃帝文化的宣傳力度,邀請中央電視臺來縉攝製5集高清紀錄片《南祠聖地—縉雲黃帝文化探祕》(暫名),圍繞仙都黃帝文化進行多角度深入挖掘採訪,用學術的視角和紀錄片手法全方位表現仙都黃帝文化。該片將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探索發現》欄目播出。通過國家主流媒體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縉雲黃帝文化的知名度。

(四)文化製造業不斷壯大

我縣文化製造業主要包括印刷包裝類、文具製造類、裝飾燈具類、玩具製造類等,XX年產值達3億多元。一是印刷包裝業發展良好。目前全縣包裝裝潢印刷產業已經初具規模,全縣銷售產值1000萬元以上的包裝裝潢印刷企業有6家。二是文具製造業逐漸成長。文具製造業是近幾年我縣興起的一項主要文化產業企業,主導產品有各類固體、液體膠水、中性筆、簽字筆等,以出口外銷為主,XX年產值有8500多萬元。目前,縉雲縣木林森文體用品有限公司、佰易文具有限公司、亞聖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成為我縣文化製造業的主力軍。三是裝飾燈具和玩具業等正在興起。裝飾燈具和玩具製造等從無到有,正處於起步階段,如生產“萬能工匠”兒童塑料益智玩具的縉雲和晟塑膠製品有限公司目前正處於品牌推廣階段,在淘寶網上開設了網店。

二、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縣政府及相關部門為推動我縣文化產業發展,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從調研情況來看,當前仍然存在三方面突出問題:

(一)對文化產業認識不足重視不夠

一是沒有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規劃,雖然我縣已經制定了“xx”文化事業發展規劃,但缺乏完整、系統的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目前呈現出文化產業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明顯不同步。二是一些部門存在重處罰輕服務、輕協調、輕指導現象,文化企業的發展軟環境不盡好,這也制約了文化企業的發展。三是相關管理部門未能給予文化產業發展以科學合理的定位,往往更多關注納入政府考核範圍的文化事業發展,旁落文化產業發展,缺乏關注,較少研究。

(二)文化產業總量偏小競爭力弱

一是文化企業起步晚、層次低。許多文化企業都是近幾年建立發展起來的,多數屬於粗放型、勞動密集型低端產品加工企業,生產和銷售低層次的產品,缺乏自主創新和研發能力,很難做大做強。二是文化與旅遊結合不深。旅遊還是以山水觀光為主,缺少文化內涵支撐,旅遊專案品質不高。三是縣城小、人口少、城市規劃落後制約了包括影視傳媒、休閒娛樂、文藝創意等核心產業的發展,使這些產業呈現出散、小的局面,很難形成產業集聚,導致我縣文化消費總量偏小。

(三)文化產業發展支撐和保障乏

一是沒有專門的文化產業管理機構。全縣文化部門及相關部門一直沒有組建相應的文化產業管理髮展機構,文化產業發展一直處於盲目或小打小鬧狀態。自發地發展的結果,形不成規模,穩不住腳跟;資訊不靈,資源得不到充分有效地開發利用。二是文化人才匱乏。文化創意人才是文化產業最核心的生產要素,文化經營人才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領軍人物,他們的數量和質量決定了文化產業發展的規模和質量。如文具製造類企業,沒有自主研發人員,生產的多為低端的粗加工產品,賺取微薄的加工費,產品附加值低。三是政府財力有限,政府性資金投入不夠,民間資金的引進也不多,金融調控政策和文化產業優惠政策缺失。同時由於我縣的文化企業規模小、效益不高等原因,難以達到現行政府扶持企業的相關標準,享受不到政策傾斜和支援。

三、促進我縣文化產業發展的建議意見

我縣的文化產業發展雖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還存在較多問題,這需要政府、部門、社會的相互配合,積極參與,共同努力。為推動文化產業更好更快的發展,針對上述的問題,我們提出以下的建議。

(一)理清思路,明確文化產業發展方向

一要加強宣傳,提高認識。文化產業是推動我縣經濟結構調整、擴大內需、增加就業的一個著力點,也是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載體。要切實加大宣傳力度,採取各種措施,按照文化的屬性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進一步提高文化管理部門、文化從業者和全社會發展文化產業的積極性,營造有利於文化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二要摸清底數,打好基礎。根據國家統計局釋出的《關於XX年度<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的有關通知》精神,規範我縣文化產業統計口徑,建立文化產業指標統計體系,並將文化產業增加值列入國民經濟主要指標體系。對全縣文化產業行業分佈、產業發展等情況進行全面摸底,及時掌握我縣文化產業的實際情況,為下一步科學制定文化產業發展打好基礎。三要科學規劃,合理定位。要依據國家《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浙江文化產業發展規劃(XX—XX)》等政策,按照“前瞻性、科學性、實效性”的要求,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區域文化特色科學規劃文化產業的發展佈局,充分發揮現有的生態和文化優勢,儘快編制《縉雲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縉雲文化產業發展的重點和總體目標,引導文化產業走特色發展之路。

(二)創新機制,強化文化產業發展要素保障

一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努力突破體制機制制約,打破部門和所有制界限,促進各種文化資源合理優化組合。要強化政府文化產業管理職能,適時成立管理、服務文化產業發展專門機構,通過產權交易、公司化運作等形式,進一步理順國有文化經營單位的管理、經營體制,努力把文化經營單位培育成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主創新的市場主體,不斷促進文化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二要整合資源,出臺政策。認真研讀上級有關文化產業的優惠扶持政策,儘快研究制定我縣相關政策,強化資金、稅收、信貸、土地等要素保障,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政策平臺。整合現有產業資源,鼓勵、扶持文化企業做大做強。扶持龍頭企業,通過龍頭企業的品牌優勢、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進一步降低文化產業准入門檻,引導、鼓勵和支援社會資本參與對文化資源的優化整合,鼓勵社會各種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領域。三要培養人才,提升能力。發展文化產業需要一支既懂專業、又善經營的人才隊伍。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多渠道培養既有專業知識,又精通文化產業經營管理的複合型人才。要結合我縣文化產業的特點,鼓勵企業與高校聯合建立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基地,積極引進各類高水平文化產業人才,建立引得進、留得住、用得活的用人機制,營造人盡其才的和諧環境,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積蓄充足的人力資源。

(三) 抓住重點,打造文化產業特色品牌

一要打造婺劇文化品牌。縉雲婺劇歷史悠久,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目前婺劇文化產業已初具規模。為此,我們要把做精、做強縉雲婺劇文化產業作為促進縉雲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抓手。要確立婺劇發展的戰略思路,建立婺劇發展政策支援體系,完善對婺劇發展的服務體系,營造婺劇發展氛圍;鼓勵創作精品劇目,抓好婺劇人才培養,打造婺劇名家名角,促進婺劇規範管理,不斷拓寬婺劇文化產業發展渠道,多措並舉大力推動縉雲婺劇產業健康快速發展,讓婺劇更好的根植於縉雲。二要打造黃帝文化品牌。要立足縉雲仙都是“中國南方黃帝文化輻射中心”的特定地位,繼續深化黃帝文化研究,積極探索、創新祭祀的形式和內容,進一步提升仙都黃帝祭祀的規格。逐步推進黃帝文化的“物化”程序,在景區建設、城市建設過程中,注入更多的黃帝文化元素,讓黃帝文化以實物的形式展現出來,讓黃帝文化看得見,摸得著。三要打造文化旅遊品牌。縉雲文化旅遊產業要走生態、文化、旅遊相結合、相促進的發展之路。要切實加強縉雲田園山水風光的旅遊資源與黃帝文化、婺劇文化、石頭文化、影視文化、民俗文化、非遺、仙都摩崖題記等各類文化資源的有機融合,做到“一景一傳說、一物一故事、一景一風光、一景一歷史”。要加快開發、設計遊客參與型的文化旅遊專案和炭雕、石雕、根雕、剪紙等有縉雲特色旅遊商品,把無形的文化有形化、具體化、常態化,提高自然景點的文化內涵,激發遊客的消費熱情和獵奇性,延長在縉旅遊時間,為文化旅遊業發展提供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