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縣人才發展狀況專題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79W

為了解我縣人才發展現狀,理清“xx”期間人才工作思路,近期我們開展了一次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縣人才發展狀況專題調研報告

一、我縣XX-XX年人才隊伍建設總體情況

到XX年底,我縣共有各類人才31964人。其中,黨政人才1013人(處級56人、科級957),企業經營管理人才742人(企業家隊伍41人、經營管理人才701),專業技術人才8694人(其中正高8人、副高515人、中級3736人、初級4435人),高技能人才1456人(技師40人、高階工1416人),農村實用人才19645人(生產型8140人、技能帶動型2316人、科技服務型2264人、社會服務型2063人),社會工作人才414人(社會工作師5人、助理社會工作師18人、一線社工391人)。主要分佈在農業、教育衛生、城建規劃、網路管理、黨政機關、工業經濟、文化旅遊、金融證券等領域;30歲以下3739人,31至35歲6381人,36至40歲7135人,41至45歲5839人,46至50歲4276人,51至55歲2844人,56歲以上1750人;研究生54人,本科3029人,專科6454人,其他22427人。全縣28人入選常德市“十百千”人才工程,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人被評為第一屆常德市高技能型“名師名家”。

二、人才工作推進情況

1.工作機制逐步理順,政策措施不斷完善。縣委、縣政府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把人才工作擺在重要位置,高度重視人才工作。成立了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縣委副書記任組長,常務副縣長、縣委組織部長任副組長,縣委組織部、縣人社局等職能部門為成員單位。形成了縣委集中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人事部門具體落實,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共同推進人才隊伍建設的工作格局。XX年,縣委專門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建立100萬元的人才發展基金。

2.培訓資源得到整合,培訓力度不斷加大。以能力建設為核心,不斷加大人才培養力度。一是分門別類培養人才。堅持六類人才一起抓,重點培養優秀黨政後備人才、優秀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具有各類專業技術職稱的專業技術人才、具有職業資格證書的企業高技能人才和具有一定技能或一技之長的農村實用人才及致富能手。二是建立基地培養人才。建立了以縣委黨校為依託的黨政人才培訓基地;以縣委黨校、縣教師進修學校和縣人才交流培訓中心為依託的計算機、英語、普通話培訓基地;以縣職業培訓中心、縣職業中專為依託的技能人才培訓基地;以縣職業中專、縣農教辦和各專業協會為依託的農村實用技術人才培訓基地。形成了全方位、立體化人才教育培訓體系。三是加大培訓力度培養人才,充分發揮全縣各類人才培訓基地功能與作用,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專項培訓。“xx”期間,全縣共舉辦各類人才培訓班400多期,培訓人才達31000多人次。四是圍繞縣域經濟產業培養人才。堅持人才培養為經濟建設服務,緊緊圍繞建材、陶瓷、煙花鞭炮、紡織、食品等主導產業的發展,培養了一批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急需人才。

3.創新引才工作機制,引進人才成效顯著。一是多途徑引進人才。五年來,通過公務員招考、事業單位招聘、特殊人才的專項引進等多種途徑引進各類人才830人,服務全縣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二是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建立緊缺高層次人才引進的“綠色通道”,五年來共引進各類緊缺高層次人才26人。中泰公司引進的高階科研人才,組建了一個強大的研發團隊,在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系列產品的開發和產業化生產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取得了較好的經濟社會效益。三是制定了人才引進計劃。XX年,縣委、縣政府制訂出臺了《臨澧縣引進人才五年規劃》,計劃按照“按需引進、突出重點”的原則,引進人才600人以上、引進緊缺高層次人才20人以上。

4.人才宣傳得到加強,社會氛圍不斷濃厚。五年來,各級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得到較好地宣傳,各鄉鎮、經濟開發區、縣直各單位對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深化,全社會普遍形成了“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服務人才力度不斷加大,通過加強人才市場建設,切實加強管理和服務工作,改進管理方式和手段,拓寬服務物件和領域,累計為各類人才及用人單位提供委託招聘、人事代理等各項服務達2100多人次。關愛人才的措施不斷推出,通過走訪慰問專家學者、各級領導聯絡專家等形式,真心實意地幫助人才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困難。通過評選“人民滿意公務員”等活動,對一批優秀黨政人才,優秀經營管理者、學科帶頭人、技術能手、致富能手進行大張旗鼓的表彰獎勵。同時,積極通過臨澧電視臺、臨澧政府網站等新聞媒介,大力宣傳湧出現來的優秀人才,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

三、人才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

1.人才總量偏少。我縣現有人才總量為31964人,人才密度為每萬人710人,與發達地區的存在較大差距,已不能滿足縣域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2.年齡老化的情況突出。主要表現在年輕人才青黃不接,人才斷層現象凸顯。全縣35歲以下的人才較少,尤其是專業技術人才中年輕人奇缺。

3.人才分佈不盡合理。主要表現在一些地域、行業人才明顯偏少,結構性矛盾突出。黨政人才中鄉鎮缺編,而縣本級及縣直單位超編嚴重;專技人才中絕大部分分佈在教育、衛生戰線,其它如農業、文化、水利等行業人才明顯不足,如縣文化系統共需各類專技人才150人,而目前只有初級以上專技人才50人。

4.高層次人才偏少。全縣現有副高階以上專技人才523人,僅佔專技人員總數的6%。國家“百千萬”、湖南省“一二一”人才工程,我縣均沒有1人入選,市“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我縣也僅入選2人。從事科技原創研發人才極少,機械、煙花、石膏等支柱產業人才奇缺,已經成為制約和影響我縣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5.人才流失現象嚴重。不完全統計,受機構改革、人員調離等因素的影響,近5年來全縣共流失各類人才上千人。特別是工作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骨幹流失較為嚴重,僅臨澧一中流失英語、數學、物理、化學專業的教學骨幹34人,縣直醫院流失專業技術骨幹21人。

我縣人才發展中存在上述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思想觀念的影響。部分單位領導認識不到位,缺乏工作力度,人才就是經濟、就是資源的觀念滯後於經濟和產業的發展,不同程度地存在唯學歷、唯資歷、唯職稱等認識誤區。二是巨集觀政策的影響。受國家壓縮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編制等巨集觀政策影響,單位引進人才受到限制,部分事業單位和業務部門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因為編制等問題進不來或留不住。三是經濟條件的影響。我縣地處中部欠發達地區,企業技術含量低,大部分還停留在傳統生產方式和初加工階段,缺乏高新技術的拉動,人才創業和發揮作用的空間狹小,加之經濟待遇、人文環境和工作條件不及沿海發達地區,很難吸引外地人才特別是高精尖人才流入,以致很多單位招不進人才,也留不住人才,培育不出人才。四是市場調控的影響。市場是人才資源配置的主渠道,企業是吸納人才的主體。但我縣目前市場配置人才資源不夠有效,人才市場化、社會化的程序緩慢,流動不暢和無序流動同時存在;企業吸引、使用和管理人才的良性互動機制尚未健全,加之社會保障、醫療保險、法律保障等社會保障措施也尚不健全,導致吸納人才的能力有限。

四、“xx”人才發展面臨的機遇與主要制約因素

未來五年是我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人才發展的關鍵時期,新形勢新任務要求我們必須清醒認識人才事業發展面臨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客觀分析,既有機遇,也有挑戰。

面臨的機遇:一是各級高度重視有利於人才事業發展。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相繼召開了人才工作會議,並制定了《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就人才工作的目標任務、體制機制、重大人才工程等方面做出了總體部署,為我縣“xx”期間的人才發展指明瞭方向。全社會必將逐步形成一個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一個有利於優秀人才大量湧現、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一個鼓勵人才幹事業、支援人才幹成事業、幫助人才幹好事業的社會風氣。二是紮實的工作基礎有利於人才事業的發展。在長期的人才隊伍建設和人才工作實踐中,我縣始終堅持黨管人才的原則,建立起了培養、評價、選拔、使用、流動、配置和激勵的人才管理體制和機制,促進了各類人才成長成材,為“xx”期間我縣人才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工作基礎。三是縣域經濟快速增長於人才事業的發展。近年來,我縣按照既定的發展思路,集中精力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經濟社會實現快速、穩健、協調發展。特別是工業經濟高速發展、新農村建設的全面推進,不但為各類人才成長創業提供平臺,更為人才事業迎來新一輪發展高潮打下了紮實基礎。

主要制約因素:一方面是來自自身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人才總量相對不足,人才占人口和人力資源的比例遠遠低於發達地區,特別是急需的高層次和複合型人才短缺;人才的專業、年齡結構和產業、區域分佈不夠合理;人力資源建設的整體水平不高,勞動者素質和發展的要求有較大差距;思想觀念落後,重使用、輕培養,重計劃、輕落實,重形式、輕效果,重當前、輕長遠,以及論資排輩的觀念沒有從根本上剷除,缺乏人才的質量觀念,選拔任用幹部中仍然存在重資歷、輕能力的現象;人才工作的制度和機制不夠健全,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規不夠系統配套,“下”的渠道不暢,“上”的渠道受阻,能上不能下是人才工作中的頑症;人才的選拔任用監督機制不健全,沒有健全的用人失察、失誤責任追究制度,從而不能從制度上保證選準人、用好人。另一方面是來自外部的挑戰。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才短缺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在人才嚴重短缺的情況下,發達地區憑藉自己的經濟優勢和科研優勢,採取重金收買、高薪聘用、就地利用、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實施人才綠卡政策等一系列手段爭奪人才,一場無硝煙的人才爭奪戰愈演愈烈。作為欠發達縣,我縣不僅在人才戰略層面處於劣勢,而且在人才競爭、人才風險防範、人才資源保護等策略層面,也處於被動地位。在發達地區享受人才流入收益時,發展中國家和轉軌國家面臨的則是人才大量流失以及巨大的經濟損失。空前激烈的人才競爭,對我縣構成了嚴峻的挑戰。

五、“xx”人才發展的總體思路、階段目標與對策建議

1.總體思路。大力實施人才強縣戰略,按照服務發展、人才優先、以用為本、創新機制、高階引領、整體開發的指導方針,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把促進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全面協調發展作為根本出發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人才能力建設為核心,以高層次、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為重點,進一步解放思想,完善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全面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充分發揮人才作用,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為臨澧縣科學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智力保證。

2.階段目標。在人才規模上,總量明顯增加,到XX年,我縣人才總量達到36713人,平均年增長速度為5%,每萬人口擁有人才850人,佔全縣社會總人口比例的8.5%。在人才質量上,素質明顯提高。大力發展中級以上職稱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壯大高階人才隊伍,改變我縣中高階人才缺乏的狀況;努力提高我縣各類人才的科學文化水平和學歷層次;重點解決人才年齡老化的狀況,著力培養35歲左右的優秀人才,同時選拔一批30歲以下的優秀青年人才作後備物件加緊培養。在人才分佈上,配置明顯優化,根據全縣國民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發展的要求,合理調整人才的產業分佈結構,進一步優化人才資源配置。

3.對策建議。

一是解放思想,樹立全新的人才工作理念。樹立人才戰略的理念,從戰略的高度來看待人才工作,牢固樹立人才戰略的理念。各級領導幹部要轉變觀念,走出“見物不見人”和“重使用,輕培養”的思想誤區;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靠政策吸引人才,靠市場配置人才,靠機制用好人才,靠環境、靠事業、靠感情留住人才;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為” 的“柔性引才”理念。

二是加大培養力度,提高人才整體素質。充分發揮縣委黨校、縣人才交流中心、縣職業中專、各專業協會等人才培訓基地的作用,爭取利用5年的時間對黨政幹部、專業技術人員、經營管理人員等人才輪訓一遍。同時,要把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擺上重要位置,著力培養農村實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把豐富的人力資源轉化為人才優勢。要採取“走出去”的辦法,加強與高校和知名企業的合作,每年都要有計劃地選拔一批有培養價值的骨幹人才到高校、科研院所進行深造,到先進地區、上級單位、各鄉鎮的重要崗位掛職鍛鍊,著力培養高層次的專業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黨政複合型人才。要多渠道、多途徑籌措人才培養資金,鼓勵社會、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對人才培養的投資,形成多元化的投入體系。

三是統籌考慮,加快人才引進步伐。根據我縣實際,結合招商引資、新農村建設等工作,制定和出臺措施,努力提高人才待遇,切實解決引進人才的住房、配偶工作、子女上學等實際困難,進一步優化人才引進和使用的軟環境。引導和鼓勵企事業單位通過各種靈活的方式引才引智,採取諮詢、講學、短期聘用、技術承包、技術入股、合作經營、人才租賃等方式,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人才資源,解決剛性引進人才難度大、成本高、制約因素多的問題。進一步轉變職能,強化服務意識,變管理人才為服務人才。建立縣領導與各類高層次人才的聯絡制度和定期走訪制度,在政治上多關心,工作上多支援,生活上多幫助。採用聘任制的方式建立專家諮詢庫,設立重大政決策專家諮詢委員會,採取聘任專家諮詢、臨聘專家諮詢、公開招標諮詢等方式,對重大行政決策的可行性、合法性、經濟社會效益、執行條件等方面開展研究、諮詢,發揮高層次人才的智力優勢,促進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和制度化。

四是完善市場體系,優化人才配置。加快政府人事、勞動部門所屬人才、勞動力服務機構的體制改革和創新,抓好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的整合,建立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加強對人才資訊化建設的規劃、指導和協調,積極發展網路人才市場,推動資訊科技在人才市場中介服務中的應用,努力提高人才資訊化水平。進一步消除人才流動中的城鄉、地區、部門、行業、身份、所有制等限制,疏通不同行業、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區之間的人才流動渠道,重點引導人才向生產第一線流動、向急需人才的有開發前景的行業產業流動、向條件艱苦而又急需人才的地方流動,向目前效益不好,但發展前途看好的企業流動、向非公有制經濟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