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農村醫療調研報告2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5.87K
本文目錄農村醫療調研報告強化農村醫療隊伍建設現狀調研報告

農民用藥安全是今年“兩會”關注的熱點,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但在農村的醫療機構,由於重醫輕藥的思想根深蒂固,導致對藥品、醫療器械管理工作不夠重視,使農村醫療機構藥品、醫療器械使用管理成為食品藥品監管工作中的一個主要環節。基層藥品監管部門要不斷加大對其監管力度,積極探索規範化管理途徑。

農村醫療調研報告2篇

一、現狀及成因

**縣轄*鎮、*鄉、**個農林牧漁場,人口**萬人,縣域內有縣級醫療機構*個、鄉(鎮、場)衛生院**個、個體診所(口腔診所)**個、村級衛生所**個、衛生室***個,主要集中在鄉、鎮和人口較密集的村。

該縣級醫療機構對藥械使用的管理比較規範,用藥水平也較高,有專門的藥學技術人員對藥品質量進行把關,建立了藥品管理制度,能按要求進行藥品養護和貯存。而農村醫療機構,尤其是村級衛生所(室)基本上都沒有專門的藥學人員管理藥品,使用的藥品、醫療器械的水平比較低。通過調查,目前轄區內農村醫療機構在監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在使用藥品、醫療器械方面存在的共性問題

1、購進渠道雖已規範,但仍出現違規購藥現象。在調查單位中,部分村級衛生所(室)採購藥品出現8:1:1現象。一是從合法批發企業購貨佔**%。在我局的監管督促下,農村醫療機構能夠從合法企業購貨,佔到所使用藥械的大部分數量;二是從零售藥店找零佔**%。由於我縣的特殊地理環境,距縣所在地偏遠的村屯對於藥品配送中心的固定時間配送,無法滿足正常使用,部分藥品的批發價格比藥店的零售價格還高,為了方便實惠,衛生所就近在藥店購進藥品,而且還可以賒欠;三是從個體遊醫藥販手中買藥佔**%。有部分遊醫藥販打著義診的名義,與藥監部門搞游擊戰,部分村級衛生所(室)明知道這種行為違法,但為了貪圖便宜,就明知而犯了。

2、未建立完整的合法供貨企業資質檔案。對於供貨的企業,在監管部門的硬性要求下,他們知道索要“三證”,但不清楚“三證”是什麼,不知道要在供貨合同上籤,不知道檢視證照是否有效。在檢查中,經常發現衛生所建立的檔案中,證照已過期,合同上未籤,而且有效期已過,有的甚至未索要銷售人員證明材料。對於使用的醫療器械根本就沒有索要產品註冊證的意識。

3、各項記錄不規範。按照《藥品管理法》、《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要求涉藥單位建立藥械購進驗收記錄。經過近幾年的監督管理,藥械購進驗收的記錄情況有了一定的好轉,但村級衛生所(室)在做購進驗收記錄時,只是簡單地對照購進發票,照抄上面的內容,票據上沒有的,購進驗收記錄上也體現不出,例如檢查中發現,某村級衛生所建立藥械購進驗收記錄中,生產廠商一欄中填寫了**,產品批號欄中填寫********,一對照購進發票,原來發票上簡寫了生產廠商,產品批號與有效期打串了。可見,驗收記錄還是隻停留在形式上,甚至應該說是在應付藥監部門,記錄的重要性相對人理解嚴重不足,而他們所做的購進驗收記錄已經毫無意義。

4、基層醫療機構經濟環境有待提高。大部分村級衛生所(室)藥房與裝置設施及其簡陋,根本不具備藥械必要儲存條件,無藥械專用庫房,藥械混儲現象較普遍,無通風、防潮、溫控、貨架等基本設施,衛生條件較差,有的牆面表層已經脫落,牆面上佈滿黴點和下雨時漏雨留下的痕跡;有的藥房光線暗,裡面陰暗潮溼。大部分村級衛生所(室)還有出現診斷室、注射室、藥房三合一的現象。

5、從業人員業務素質偏低。村級醫療機構中從業人員大都為1人,只有個別為2—3人,即使有多人也都為親人關係。因此,在農村醫療機構中,一名工作人員自己既做醫生又當護士,同時還是藥品管理人員。調查結果表明,基層醫療機構藥械專業人員普遍較缺乏,95%以上均不屬專業人員,多數均未經過專業培訓,無法做到規範管理、規範用械,80%以上的從業人員對藥械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不熟悉,規範管理意識淡薄,從而導致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到位。

(二)在使用藥品方面存在的個性問題

1、藥品擺放不規範。大部分村級衛生所(室)分類擺放意識差,處方藥品與非處方藥品、外用藥、口服藥、注射劑等藥品隨意混放一起,甚至將日常生活用品與藥品混擺一起,藥品包裝盒上滿是灰塵,而且只有兼搞防疫的衛生所有冷藏裝置,但這冷藏裝置還是和家庭混用。有些衛生所將藥品直接堆放於床下及房屋空閒處,部分藥箱底受潮發黴;中藥貯存加工條件簡單,普遍用布袋、方便袋盛裝中藥材和中藥飲片,缺乏中藥炮製加工和養護的必要裝置,沒有烘乾、燻蒸中藥材和中藥飲片的裝置,沒有溫溼度計更談不上記錄。

2、處方管理不規範。調查中發現,僅有8%的農村醫療機構憑處方使用藥品。70%醫療機構是給患者看過病後就銷售藥品,而不開具處方;22%醫療機構並不給患者看病直接銷售藥品。老百姓也不明白醫療機構和藥店的區別,將衛生所當成了兩用機構,既可看病,又可賣藥。

(三)在使用醫療器械方面存在的個性問題

1、淘汰的醫療器械產品普遍使用。通過對鄉鎮衛生院使用的大型、小型醫療器械登記備案情況看,有部分醫療器械在其外觀上無法看清型號規格、生產單位、執行標準、批號等相關內容,例如在某醫院檢查的尿液分析儀上只能看到gf-u780的標記,其餘什麼也找不到。通過了解醫院負責人,這類醫療器械大部分是國家、省扶貧救災時劃撥的,無法查到資質、證件,但由於醫療機構自身經濟條件與實際情況,這些醫療器械仍在使用中。

2、醫療器械使用後處理不規範。不少衛生所(室)或個體診所既未按規定建立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器械用後銷燬制度,又未按規定嚴格執行銷燬制度。現場檢查時發現對使用後的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器械不毀形、不消毒處理、亂丟亂扔現象時有發生。即使銷燬的也採用的是焚燒方法,在毀形物較多的情況下,就存在焚燒不徹底情況(如針頭、調節器),為不法分子提供可趁之機。

二、對策及建議

由於種種原因,基層醫療機構管理比較特殊,涉及地方政府和衛生、藥監等各部門,因此,要加強農村醫療機構用藥用械的監管,需要衛生、藥監和相關部門相互配合,合理配置監管資源,共同來規範醫療機構用藥用械行為。只有多方動員,採取多種形式,標本兼治,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一)要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當前,農民因病致窮,因病返貧的現象還很突出。如果農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權益得不到有效的保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會變成一句空話。因此,加強農村醫療機構的管理,就是要積極融入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就要積極堅持“四個加強”。一要加強培訓。針對農村藥械人員業務素質低,用藥水平差這一問題,應加大培訓的力度,建立農村藥學從業人員教育培訓制度,全面提高專業素質、法律意識和藥學服務水平。藥監與衛生部門應加強協作,採取多種形式,開展對基層醫療機構從業人員的法律法規和專業知識的培訓,並按照“教育先導,重在規範”的原則,對參加培訓人員進行考試,對考試合格者頒發上崗證,對考試不合格者,建議取消其行醫資格或繼續學習。二要加強宣傳。目前,老百姓對藥械管理的法律知識理解不夠,安全使用常識懂的不多,因而應加大宣傳力度,建立安全用藥資訊網路,及時向老百姓傳遞醫藥知識,改變農村安全用藥資訊閉塞的現狀,根據農民的消費習慣和文化水平,做好法律及常識的宣傳。利用縣內大型活動或城鄉集市等群眾聚集的機會,講解相關的政策法規,與合理用藥的小常識、或發放宣傳單、利用電視幕、宣傳條幅,深入到中國小校向學生授課,再通過學生反饋給家長等多種有效的形式,形成群策群力、共同參與,達到社會各界自覺維護藥械安全的良好氛圍;三是要加強扶助。要積極爭得政府部門的支援,對偏遠村屯、貧困村屯,經濟條件差的衛生所(室)開展扶貧幫困。採取“輸血”和“造血”並舉的方式,積極為貧困村、貧困屯、貧困衛生所開展以“送資金、送設施、送制度、送指導”活動,徹底解決農村醫療機構中的“缺口”問題,解決邊遠村屯老百姓就醫用藥的困難。四要加強監督。作為監管部門,更應主動把農村醫療機構的監管工作融入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佈局中去,進一步創新監管方式,加大監管力度,提高監管水平,切實保障農民群眾用藥用械安全有效,為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多做貢獻。

(二)要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建設相結合。在農村地區,藥品安全直接關係到千家萬戶,關係到每個村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係到農村社會的穩定,因此,加強農村醫療機構的監管就要積極協調和爭取當地新農合管委會的支援,加強對新農合定點醫療單位的監管和規範,從村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的“三室”分離、房屋設施、藥械貯存條件、藥劑人員的上崗培訓、藥品購進驗收和貯存保管記錄等方面,制訂相應的管理制度和標準,對符合要求和標準的可以當地新農合管委會、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之名頒發“新農合規範藥房”牌匾,從根本上達到強化和規範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軟、硬體設施建設的目的,近而為農村老百姓創造安全、放心的用藥環境。

(三)要與農村藥品監督網路與供應網路建設相結合。農村藥品“兩網”建設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證農村藥品質量和滿足農民用藥安全、有效,是提高農村廣大群眾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斷,是為農民辦實事、做好事。因此,要加強對農村醫療機構的監管就要積極推進農村藥品“兩網”建設,著實解決老百姓買藥難、買不上放心藥問題。一要加強監督網路建設。不僅重視事後的監督查處,更要重視事先的監督管理。充分發揮農村藥品協管員與資訊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及時發現查處農村醫療機構的藥品違法違規行為。利用協管站發展來帶動資訊站建設,達到各級醫療機構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良性發展趨勢。二要提高供應網路管理。針對目前存在的配送不及時、藥價高等問題,提高對配送中心的監管力度,使農村藥品供應網路延伸到每一個涉藥單位,使藥品供應價格明顯下降,以規範購貨渠道,保證藥械質量,保障農村公共安全。

(四)要與“規範化”藥房建設相結合。對於農村醫療機構使用藥品醫療器械存在的問題,還應該從藥房管理本身入手,將規範化藥房延伸到村屯,依據“分類指導、以點帶面、整體推進”的原則,逐步提高農村醫療機構管理水平。對於各項設施、裝置齊全,各項制度健全,各項管理規範的衛生所授予《規範化藥房》牌匾,對未評上“規範藥房”的農村醫療機構,採取通報、新聞媒體曝光、限期整改、重點檢查等方法,提高其規範管理的自覺性。同時,對“規範化藥房”實施跟蹤管理,每年年底組織複驗,複驗合格的保留稱號,不合格的取消稱號以此達到農村醫療機構合理用藥用械的自律意識,提升藥學服務的安全意識。

農村醫療機構的監管工作任務十分繁重和艱鉅,責任更是重大,只有全面實踐科學監管理念,按照“創新監管、注重長效、找準薄弱環節、加大監管力度”的總體工作思路,才能不斷開創農村醫療機構監管新局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強化農村醫療隊伍建設現狀調研報告農村醫療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推進我省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改革與發展,滿足農村群眾不同層次的醫療衛生需求,民盟永安市委課題組組織人員對永安及**市部分縣(區)農村醫療衛生隊伍現狀進行了實地調研。調研組深入到部分鄉(鎮)衛生院、村衛生所,在掌握了農村醫療衛生隊伍現狀的基礎上召開專題研討會,就

如何加強我省農村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廣泛聽取了相關主管部門、衛生界人士及部分民眾的意見和建議。現按農村醫療衛生隊伍的基本現狀、存在問題、主要成因及改進意見或建議等四個層次,分別進行如下闡述:

一、當前農村醫療衛生隊伍建設的基本現狀

1、鄉村醫療資源總體概況:就所到調研地區看,當前鄉鎮衛生院發展狀況不平衡。目前儲存下來的衛生院與原先相比,基本上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這些衛生院醫療隊伍不斷壯大,基本上由原來的幾個人發展到現在每院10幾人至20餘人,大中專院校畢業生也正在逐步充實到這一隊伍中。每個衛生院基本上設立了門診、病房,美化了環境,增添了裝置,如x光機、b超機、心電圖機等,並建立了各種規章制度,保障了鄉鎮級醫療工作的順利開展。從村級看,少量村莊至今仍然沒有診所及村醫,就**地區而言,目前尚有200個村莊沒有診所及村醫,約佔村總數的10%,多數村莊均有一所一醫(一個衛生所、一個村醫),有的經濟較發達、人口較多的大村甚至有兩所兩醫或者更多,這些診所雖然裝置簡陋,但基本上建立了各種規章制度,擔負著村級醫療和防疫工作。

2、鄉村醫療隊伍人員編制情況:大多數鄉鎮衛生院各擁有10-20名人員,編制分為全民、集體、臨時工。全民由大中專院校分配;集體人員由衛生系統招收而來;臨時工由衛生院根據工作需要自行招收。村衛生所基本上每村設1-2名村醫,相當部分由原赤醫擔任。

3、鄉村醫療衛生隊伍人員層次情況。絕大多數鄉鎮衛生院目前沒有高階職稱衛技人員,有少量中級職稱醫療骨幹,大部分是初級職稱或者是無職稱人員。據不完全統計,鄉鎮衛生院醫護人員中,大學本科或以上人員僅佔3.6%,大專學歷的為18.8%,中專畢業的佔72.6%,還有4.9%的人員無學歷。初級職稱或中專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性衛校畢業生,有的甚至是國家不承認學歷的中專生。而絕大部分村級老一輩衛生人員,是由原赤醫培訓而成,並非科班出生,基本上無職稱、無學歷,新一輩村醫雖然大部分是科班出生,但基本上僅限於初級職稱或中專生,屬初級衛生人員,其中不少還是國家不承認學歷的“中專生”。因此,鄉村醫衛隊伍素質仍然有待提高。

4、鄉村醫療隊伍醫療設施配置情況。目前,每個鄉鎮衛生院基本上配備有x光機、b超機、心電圖機等裝置,設有化驗室、病房,能開展基本醫療業務。但這些裝置普遍存在使用率較低、缺乏有關管理制度的現象,個別衛生院x光機無防護設施,還有個別衛生院因缺乏裝置操作人員或缺乏業務用房,導致這些裝置實際未投入使用,同時,由於很大部分鄉鎮醫技人員對知識掌握較膚淺,因此,上述裝置配置實際應用較少,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相當有限的。而村一級衛生所,基本上裝置配備簡陋、不齊,絕大多數只能做簡單的物理診斷。

5、鄉村醫療建設方面經費情況。鄉鎮衛生院經費來源主要靠國家財政補貼及醫療收費收入,由於其人員較多,醫療收入有限,所以很大部分鄉鎮衛生院經費運轉困難,有的甚至是負債運營,不能或根本無力投入更多的資金髮展衛生事業,且員工年收入基本上在1-1.5萬元之間,與縣市級大醫院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員工心理落差較大,影響了鄉鎮醫療事業的正常發展。而村一級衛生所,由於資金大部分是個人投入,他們自己精打細算,開支小,且收入與鄉鎮衛生院人員相比相對較高,整體醫療運轉情況是比較良好的。

6、鄉村醫療隊伍責任心情況。鄉鎮衛生院人員工資中財政承擔比例約為30%-50%,其餘工資要靠醫療收費自給自足。由於現行的事業單位用人機制,導致衛生院中的優秀人才容易被上級醫院選調走,而水平低下、工作不積極、責任心不強的人員卻無法讓其離開,這大大制約了衛生院醫療收費的提高,從而影響了整體工資收入水平,造成在相對較為偏遠的鄉鎮衛生院中,多數人員存在“人往高處走”思想,嚮往城市、嚮往更好的地方,根本“無心戀戰”。反之,多數員工因為收入與縣市級醫院人員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員工心理不平衡,以至於不安心工作,工作責任心不強,工作馬虎隨便,面對疾病時往往有力無心。而村一級衛生所,由於村醫大部分是本鄉本土人士,經費是個人投資,他們認真工作,責任心強,服務態度良好,與鄉鎮衛生院相比形成較為明顯的反差,這無形中擴大了村一級衛生所的生存空間,但限於水平,村醫面對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時,往往有心無力。

二、農村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醫療衛生資源分佈不均勻。目前,我省醫療衛生資源分佈情況與全國情況大體相同,約有80%集中在城市或經濟較發達地區,廣大鄉鎮尤其是偏遠鄉村的農民在當地得不到良好的醫療服務,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屢有發生。貧困和偏遠鄉鎮的醫院院長普遍反映說:農村醫療缺藥、缺裝置,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術,醫科大學畢業生一般不會選擇到貧困或偏遠的鄉村來。據瞭解,我省近年來開展了農村衛生三網規範化建設,設立了鄉村醫生的門坎,規定村醫必須達到執業助理醫師以上資格,但這基本上只是對新申請執業的村醫,對有的老村醫則按老辦法延續。在個別偏遠縣城,目前還有相當數量的村醫達不到新門坎的要求。

2、農村基層衛生機構設施裝備落後,人才短缺,難以承擔農民醫療保障載體的重任。據永安市衛生部門對農村醫療機構的摸底調查,農村醫療基礎設施、裝置配備和人員素質都十分低下。據不完全統計,我省鄉鎮衛生院中業務用房小於1000平方米約佔30%;村衛生所業務用房屬危房的約佔3%。鄉鎮衛生院醫護人員的學歷構成以中專畢業為主,佔72.6%,大學本科以上人員僅佔3.6%,大專學歷為18.8%,還有4.9%的人員無學歷。相當部分鄉鎮衛生院的醫護人員由於人員不足,經常輪流值班,不分科室,內、外、婦、兒全拿,是全科醫生。而說是全科醫生,技術又都不精,職稱也就難以晉升,因此,鄉鎮衛生院的醫生很少有中高階職稱的。相當數量的村醫就更是連職稱的門坎都邁不進,因為,這些村醫基本上是從各縣衛生學校畢業,有的僅參加一期短訓班就掛牌行醫,許多村醫更是子承父業,在村裡有些名氣和地位,但醫技水平只能居於中等或偏下。

3、經費方面的不足對鄉鎮醫療事業影響較大。目前,由於經費來源渠道相對較為單一,且數額不足,導致農村醫療經費很有限,特別是鄉鎮一級衛生院經費運轉困難,有的甚至負債經營。因此,多數鄉鎮醫院無力引進或留置人才,無力添置醫療裝置,無力改善醫院病房及員工住宿條件,無力安排更多的人員去參加學習、進修或者培訓,無力提高員工收入水平,而所有這些因素,均會嚴重影響或阻礙鄉鎮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4、鄉鎮醫務人員思想上存在不安心工作現象。目前,對於鄉鎮衛生從業人員,尤其是偏遠鄉鎮的衛技人員來說,由於鄉鎮衛生院與縣一級醫院相比,在醫技上和經濟上存在很大差距,他們在醫技上得不到很快提高,在經濟上收入又較低,且工作、社交、生活等條件均較為艱苦,所以大多數非本土的醫衛人員存在不安心工作現象,他們千方百計想往城裡調,為人民服務、為患者解憂的觀念較為淡薄,具有得過且過的心理傾向與行為表現,導致醫療質量與服務質量相對低下,影響了醫患之間的關係,嚴重的還會導致患者對醫生產生信任危機。

5、相當部分鄉鎮醫院的醫療裝置普遍存在使用率較低、缺乏有關管理制度的現象。如,個別衛生院x光機無防護設施,無專業操作和檢驗人員,裝置使用效果欠佳,還有個別衛生院因缺乏裝置操作人員或缺乏業務用房,這些裝置根本未投入使用,不僅造成資源浪費,而且抑制了自身的生存空間。

三、農村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存在問題的主要成因

目前,農村衛生服務網路包括縣、鄉、村三級,這個網路的現狀是:縣級力量較強;鄉鎮級比較薄弱,但能夠承擔一定的工作;村級相對最弱,基本不能負重。據調查分析,政府對農村醫療事業的投入不足,是產生這種現狀的重要原因。具體原因表現為:

1、城鄉之間醫衛人員生存環境差距巨大。據瞭解,由於相對較低的收入及相對艱難的生存環境,不要說好的醫生不願來衛生院,就是衛生院現有的技術好一點的醫生也是千方百計往外調。衛生院不但承受著人才流失的痛苦,還面臨著與鄉村個體診所的競爭,有的個體診所的執業醫生就是在衛生院工作幾年,技術有了提高後,辭職出去自立門戶的。農村醫療缺藥、缺裝置,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術,醫科大學畢業生一般不會選擇到貧困或偏遠的鄉鎮來。可見,城鄉之間醫衛人員收入及生存環境差距巨大,是農村醫療水平跟不上的最本質的原因。

2、城鄉之間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差距巨大。目前,鄉鎮衛生院設施裝備較差的約佔一半。而且基層醫衛人員學歷水平、專業技術水平普遍偏低。現有鄉村醫生中專學歷的佔70%以上,而且不少是從當年的赤腳醫生轉過來的,年齡多在50歲上下,接班的年輕人基本留不住。這樣的現狀使農民對鄉鎮衛生院和社群衛生服務站缺乏信任,加之現在交通比過去方便,有病到縣級和市級醫院並不難。因而鄉鎮衛生院門前冷落,難以為繼,不少是負債經營,無法發揮合作醫療載體的作用。目前,不管是鄉鎮衛生院或是村衛生所,在醫技上與縣一級醫院有很大差距,很多醫療技術在農村還不能開始應用,使不應轉院的往上一級醫院轉,這不僅大大增加了農民的經濟負擔,而且導致農民對鄉村醫院產生了一定的信任危機。

3、城鄉之間醫療衛生財政轉移支出差距巨大。由於政府對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嚴重不足,導致鄉村醫衛人員生活、工作環境差,收入相對低;條件差,收入低,留不住好醫生;沒有好醫生,患者不願來這裡看病;患者少,收入少,醫院條件改善不了。農村醫療條件太差,農民在當地得不到良好的醫療服務,一旦有個大病就得遠離家鄉到大城市,費用開支呈幾何倍數增加,導致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屢有發生,這加劇了農民負擔,反過來又壓縮了鄉鎮衛生院的生存空間。如此這般,形成一條惡性迴圈鏈。

總之,以政府目前的財政投入比例或扶持力度,必然會出現上述這樣的基礎設施狀況和人才結構,使得鄉鎮衛生院處於基本維持狀態,缺少資金、裝置、人員,醫生的治療技術水平無法進一步提高,有的衛生院只能應付一般的病,難、重症就可能診斷不出來,甚至誤診誤治,導致農民對其產生信任危機。當然,還有另一個原因是,由於相當數量的農民收入不高,自身保健、防護意識不強,因此對不是特急的病,他們一般不會單獨為看病跑一趟,一般都是等到鄉鎮圩日時趕圩、看病一起辦,有的時候小病就耽成了大病,小錢不花,變成要花大錢。如此惡性迴圈,成了鄉鎮衛生院擺脫不了的困境。

四、改進我省農村醫療衛生隊伍建設的意見或建議

回良玉在去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改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設施裝置條件,加強醫療隊伍建設,提高農村醫療服務水平。xx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要切實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在農村,加強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和衛生隊伍建設。因此,加強農村醫療隊伍建設,已經成為各地必須研究解決的重要課題。民盟課題調研組針對上述農村普遍存在的醫療衛生隊伍人員數量不足、專業技術人才匱乏、整體業務素質偏低等實際現狀和問題,提出如下幾點建議,供政府有關部門參考:

1、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把衛生經費的扶持重點調整到支援農村公共衛生、預防保健和人員培訓等方面上來。要樹立現代人才資源觀念,把加快衛生人才培養作為保證醫療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和基礎條件,認真落實培訓專項經費,切實抓好現有醫療衛生工作人員的培訓進修,不斷提高他們的醫療技術水平。要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對急救、傳染病、婦幼重點進行培訓,逐步建立起農村衛生人才的長效培訓機制。要切實加強鄉鎮衛生院人才技術隊伍建設,開展技術培訓和再教育工程,提高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如,可逐步由省衛生廳與省教育廳聯合啟動鄉村醫生大學生深造計劃,從現在開始在全省鄉村醫務人員中每年招收一定比例學員接受高等醫學教育,五年內計劃培養1000人或者更多,以提高其知識與業務水平;又如,要切實推行衛生部、財政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倡導實施的“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從現在起就陸續從三級綜合醫院抽調相當比例的優秀醫務人員到農村去,通過人力、技術、管理等多種支援形式,施行一年期滿後對支援人員進行調整、輪換的辦法,將城市衛生資源引向農村,以逐步改變農村衛生工作的薄弱現狀。這不僅有利於提高農村基層衛生單位的醫療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提高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水平,為農村居民就近提供質優、價廉、便捷的醫療服務,緩解農民“看病難”問題,而且有利於加強農村衛生人才培養,加強農村醫療衛生隊伍建設,最終有利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促進城鄉醫療資源的合理流動和衛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各級衛生部門要努力做到派出一支隊伍、帶好一所醫院、服務一方群眾、培訓一批人才,在三年內,逐步形成城市醫務人員對口支援農村醫院制度。

2、多渠道提高農村醫衛人員收入水平,改善其生存發展的軟環境。要切實落實各市、縣政府財政對衛生院的補償政策和鄉鎮衛生院防保人員的專項經費,同時,要提供財政支出、鄉村補助、各界贊助等多種渠道,努力提高農村醫衛人員收入水平,合理解決鄉村醫生的報酬問題,儘量縮小與縣市大醫院醫生之間的差距,為鄉村基層院所留人、招人、用人創造根本性條件。

3、大力籌措資金,加大對基層衛生建設的資金投入,改善農村醫衛人員工作及患者就醫的硬環境。在國家、省、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利用三年左右的時間來完成鄉鎮衛生院基本醫療裝置的裝備任務。按照衛生部要求的房屋、裝置和人員進行配套建設,鄉鎮衛生院的基本醫療裝置配置標準必須達到34件,逐步滿足農村居民的防保和基本醫療衛生需求。並將鄉鎮衛生院建設資金列入各級政府年度的財政預算,使鄉鎮衛生院建設資金的撥付制度化,保障衛生院持續健康發展。要調整農村中心衛生院佈局,加強農村醫療隊伍建設,改造薄弱衛生院,鞏固完善農村醫療保健網路。要落實市、縣財政配套資金,力爭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提高到60%以上,提高農民生病到院率,進而提高鄉鎮醫院的醫療收入乃至員工收入。

4、加大農村醫療衛生管理體制改革力度,建立靈活、高效的用人機制,多形式多渠道選拔錄用人才,為鄉、村醫療衛生機構的生存發展注入活力之源。為此,要公開招聘醫學院校畢業生,按編制配足衛生院、衛生所工作人員。要從全域性的角度優化整合醫療衛生人才資源,合理佈局和使用人才,確保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的正常運轉。為提高農村醫療水平,必須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嚴把准入關。要切實推行並落實城市醫院醫生在晉升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之前,必須到農村衛生機構累計工作一年的制度,從制度上幫助和帶動農村衛生工作的發展。

5、加快改革步伐,科學佈局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點,嘗試多種市場化經營方式,合理有效利用醫療資源。目前,可在有條件的地區嘗試走醫院診所之間合併、公私資本合作經營、城鄉醫院聯營共建等道路。如,針對人口很少的山區鄉村,施行對部分小所、村所進行合併的辦法,擴大村衛所。這樣既可增大村衛生所人員、資金,又合理利用醫療資源,有利於衛生事業的發展。又如,為促進醫療機構間的公平、公開、有序競爭,各地衛生行政部門對營利性的醫療機構和非營利性的醫療機構要一視同仁,創造公平、開放、有序、合理的競爭環境,鼓勵和促進民間投資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逐步引導民間投資成為增加農村醫療投入的活水之源。

6、加強管理,提升服務,提高技術,努力擴大農村醫療機構的生存空間。為此,要加強農村醫療市場的清理整頓和醫療機構內部管理,取締不合准入標準的衛生機構和無證非法行醫,加強農村衛生院(所)的規章制度管理,將醫德教育納入農村醫衛人員年度考核之中,增強從業人員的責任心,從制度上、思想上要求他們全心全意為農村居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服務。要提升農村醫療機構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切實加強衛生行風建設,整頓、規範醫療服務市場, 努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讓群眾既少花錢又能看病。要嚴格執行藥價標準,保護農民群眾合法利益。新型農村醫療合作體系的建立和推廣必須要有鄉鎮衛生所服務改善和人才培養相配套,否則難以支撐下去。所以今後應著重提高農村醫療人員理論及業務素質,切實提高服務意識,實行醫療機構分類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衛生資源,發展鄉鎮及社群衛生事業,改進醫療衛生服務,才能適應今後衛生事業蓬勃發展的需要。

7、加強醫衛人員能力建設,提升醫療隊伍人才素質。各級醫療衛生單位,要認真落實省衛生廳“全省衛生系統高層次學術技術帶頭人”、“全省衛生系統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物件”的培養、考核和管理措施,組織開展高層次人才、中青年技術骨幹等優秀人才的選拔、培養和管理工作,認真落實省衛生廳選拔大學本科畢業生到鄉鎮衛生院工作的各項任務,制定了加強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與培養的政策、措施。加大衛生支農力度,組織專業技術骨幹下基層幫扶,幫助基層開展人員、技術培訓。並且對每個骨幹均要下發一本下鄉服務考核記錄手冊,以便督促、考核。規定農村衛生技術人員在晉升前必須在縣級以上醫療衛生單位接受不少於一年的進修培訓。對此類相關規定,要進一步加大落實力度,使其不流於形式。

8、以加強農村醫療隊伍建設為契機,著力研究解決邊遠貧困山區“就醫難”的問題。各級黨委政府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要從執政為民的戰略高度出發,進一步健全縣、鄉、村三級農村醫療衛生網路建設力度,合理規劃設定村衛生所,加強農村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不斷添置醫療裝置,提高衛生服務能力,方便群眾就近看病;繼續實施好巡迴醫療制度,加大對衛生院對口幫扶和技術扶貧工作,切實抓好城市衛生支農工作,大力推廣縣、鄉二級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輪流到邊遠貧困山區駐村坐診制度,,具體可採取巡迴醫療隊、扶貧門診、扶貧病房及“千名醫生送醫進村大行動”等多種形式,為農民提供方便快捷、質優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要以加強農村醫療隊伍建設為契機,通過紮實開展各種行之有效的醫療服務工作,確保邊遠貧困山區群眾“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此外,要逐步建立農民健康保障體制,進一步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完善藥品集中招(跟)標採購制度,實現農民基本醫療保障。

總之,加強農村醫療隊伍建設,解決農民看病貴、看病難問題,牽涉到社會方方面面,必須逐步加以解決。最終的解決辦法就是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提高農村醫療隊伍的自身能力及收入水平,改善其醫療條件,以優質的服務質量和水平吸引廣大農村患者。在財政或民間資本無法更多投入之前,農村醫療就擺脫不了“條件差,留不住好醫生;沒有好醫生,患者不願來看病;患者少,收入少,條件改善不了”這個怪圈。財政或民間資本更多投入之後,醫生好了,條件好了,剩下的就是隻有等經濟發展後反哺農業,讓農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切實得以提高,才能最終解決農村醫療衛生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