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4篇大綱

欄目: 調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46W
本文目錄農村醫療調查報告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調查報告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調查報告例文關於農村醫療調查報告

一、關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4篇大綱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援,農民自願參加, 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採取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的方式籌集資金。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由我國農民自己創造的互助共濟的醫療保障制度,在保障農民獲得基本衛生服務、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所普遍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個範本,不僅在國內受到農民群眾的歡迎,而且在國際上得到好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從xx年起在全國部分縣(市)試點,預計到XX年逐步實現基本覆蓋全國農村居民。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及省政府關於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意見有關精神,農民大病統籌工作改稱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行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相結合的籌資機制,籌資標準不能低於30元/人,其中縣財政補助10元,鄉鎮財政補助5元,農民籌資15元。歸納起來是籌資提高,政府補助多,農民受益面大,為患大病的農民建立了保障,最高給付額達到xx0元。

二、建設新農合的意義

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農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然而,經濟的發展並沒有給農民在看病問題上帶來太多的實惠。我國人口占世界的 22%,但醫療衛生資源僅佔世界的2%。就這僅有的2%的醫療資源,其80%都集中在城市。從1998年到xx年農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2.48%,但醫療衛生支出年均增長11.48%,後者的增長竟然是前者的近五倍。據有關媒體報道,至今中國農村有一半的農民因經濟原因看不起病。在廣東那樣的經濟發達地區,也有40.08%的群眾有病未就診,23.35%的群眾應住院而不能住院。另外,我國社會保障的覆蓋面還很窄,不足以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在廣大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基本上處於“空白地帶”。疾病,像一把利劍掛在農民兄弟的頭上,“看病難、看病貴”是目前中國農村比較普遍的現象。“xx”時期,我國經濟社會轉型過程將進一步加劇,要使這一轉型能夠平穩推進,整個社會需要構建嚴密而可靠的安全網。因此,農民的醫療衛生問題已經遠遠超出了問題本身,解決農民的看病難,不僅僅是尊重農民起碼的生存權的問題,更是建設公平、公正的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如何解決農民的看病難?回顧歷史,我們曾經解決過這一問題,而且是在非常困難的條件下。1993年世界銀行年度發展報告《投資與健康》指出:“直到最近,(中國)一直是低收入國家的一個重要的例外……到上世紀70年代末期,醫療保險幾乎覆蓋了所有城市人口和85%的農村人口,這是低收入發展中國家舉世無雙的成就。”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農村人口還佔全國人口80%,但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36歲提高到了68歲。專家們承認,這種健康業績的基礎,是在“將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資源配置大格局中,輔之縣鄉村三級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網路、遍佈每個農村社群的土生土長的“赤腳醫生”隊伍和合作醫療制度的“三大法寶”。因此,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發展農村合作醫療,是新時期建設新農村題中應有之意,是非常必要的。

三、歷史弊端

由於受經濟條件的制約,在農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醫院抬”的情況司空見慣,目前因因病致困返貧現象嚴重,農村需住院而未住者達到41%;西部因病致貧者達300—500萬。農村的貧困戶中70%是因病導致的。自1985年以來,雖然農村居民收入也在不斷增長,但增長幅度明顯小於城鎮居民。剔除物價因素,1985—1993年農村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3.1%,而同期城鎮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4.5%,國內生產總值年增長速度為9%。1988年以後,農村居民實際收入增長基本處於停滯狀態,1989—1993年農村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僅為1.4%。但與此同時,農民醫療支出大幅上升。以安徽省為例,xx年前三季,農村人均醫療支出42.82元,與上年同期37.69元相比,上升了13.6%;其中醫療衛生保健人均支出19元,已接近上年人均全年支出20.2元。1990年人均全年壓療支出14.41元,1998年曆史最高為52.11元,1999年為51.65元,XX年間增長了2.52倍,而 XX年間農民純收入增長也僅是2.52倍。 而且在全國的保障制度中,農民被排擠在保障體系之外。農村社會保障始終處於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邊緣,有相當部分社會保障的內容將整個農村人口排擠在保障體系以外。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仍然非常低下,多數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承受能力弱,相對於城鎮社會保險改革進度而言,農村社會保險僅侷限於部分富裕地區試點階段,家庭保障仍是農村社會保障的主體。 以醫療保險為例,我國當前進行的醫療保險改革不同於發達國家,最大的原因就在於它不是全民醫保,而只是城鎮職工的醫療保險改革,目前是解決公費醫療負擔過重問題,保障基本醫療服務。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雖然曾在農村被廣泛實踐過,但幾經周折,最終由於各種原因而解體。

四、實施中的一些問題

1、社會滿意度低

社會保險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點就在於,它強調的不是個人成本收益的平等,而是保險金的社會滿意度[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作為一種社會保險,受益的農民和政府補助資金來源的納稅人的滿意度對其成功與否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調查中發現一些農民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主要是基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保障水平低,農民瞭解不深,怕政策有變,認為是把自己的保險金拿去補償別人了等的考慮。而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不滿主要是因為保障水平低,參加和理賠程式繁瑣等。此外政策不公等導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社會滿意度低。

2、 障水平低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以大病統籌兼顧小病理賠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這個定義顯示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救助農民的疾病醫療費用的而門診、跌打損傷等不在該保險範圍內,這項規定使得農民實際受益沒有預想的那麼大。

3、 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宣傳不到位

現有的宣傳多集中在介紹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給農民帶來的表面好處上,沒有樹立起農民的風險意識,也沒有體現出重點,沒有對那些不參加的農民進行調查,使得宣傳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許多農民並不真正瞭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義,他們僅從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慮,由於自己身體好,生病住院的概率低,沒有必要花那個冤枉錢。還有一些農民認為它跟以前的義務教育保證金一樣,最後被政府騙走了,認為是把自己的保險金拿去補償別人了。宣傳也沒有把具體的理賠標準發給農民,使得他們在理賠時,看到那麼多藥費不能理賠一些農民有被欺騙上當的感覺。

4、 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登記、理賠程式過於繁瑣

首先,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登記程式繁瑣。 其次農村合作醫療的理賠程式也很繁瑣。城鎮居民的醫保都是可以拿來抵押一部分醫藥費的,可以直接在卡上交醫療費的,事後再來結算。國外的醫療保險更是讓醫院、醫生與保險公司而不是患者發生直接的利益關係。而有些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要農民先墊付,這樣如果一些農民借不到錢還是看不起病,然後持著有關手續到合作醫療報帳中心申報,最後又要去信用社領錢。有的村莊離報帳中心和信用社很遠,來回的車費都比較貴。繁瑣的登記、理賠程式增加了農民許多不畢業的麻煩,降低了農民的滿意度。

以上都是我在大量閱讀了相關資料後,結合工作中和調查中瞭解的一些實際問題。對此次全國性的醫療保障制度的一些看法。在此次的暑期實踐中工作的同時我也深深的被打動著,我國對三農的重視。近幾年來國家一步步的免除了農業稅,學費,還有現在進行中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一系列惠民政策。聽衛生室的護士說現在好多種疫苗也是免費為兒童接種的。順便提議一下,我在工作中發現的一個弊端:醫生拿過來讓我錄入電腦的紙質聯單都是很複雜的多張聯單。我覺得既然已經錄入電腦儲存就不需要浪費大量的紙張來開四聯單了,一張存單就可以了。對此醫生也甚感煩瑣,畢竟在惠民的同時我們也要注意環保。

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調查報告農村醫療調查報告(2) | 返回目錄

最近,我們對我縣農村衛生工作進行了一次全面調查,從調查的情況看,我縣衛生事業近年來發展雖然較快,但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仍相當突出,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十分艱鉅。我們認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中,加強農村醫療衛生工作不但十分重要,而且刻不容緩。

一、我縣農村衛生改革取得的成績令人矚目

近年來,我縣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農村衛生改革和發展的指導意見》精神,突出抓了農村衛生改革和發展,取得了較好成績,全縣衛生工作在困難中發展,在發展中壯大。

一是全面推進了農村衛生院體制改革。理順了鄉鎮衛生院的管理體制,人、財、物由縣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從XX年7月開始,鄉鎮衛生院院長、防疫專幹、婦幼專幹的工資納入了縣財政全額撥款,確保了隊伍穩定;妥善解決了農村衛生院幹部職工的養老保險問題,解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積極穩妥地推進了人事制度改革,對鄉鎮衛生院院長、防保專幹實行競聘上崗,激活了鄉鎮衛生院的人事機制。

二是疾病預防控制和婦幼保健工作成效顯著。取得了抗擊“非典”的全面勝利,沒有出現一例非典病例和疑似病例。在抓好以“非典”、霍亂為重點的重大傳染病防治的同時,我縣進一步抓了麻風病、地方病、結核病、性病、病毒性肝炎、麻疹、流感等疾病的防治,特別是農村計劃免疫工作得到了進一步加強。繼續推進“降消”工作,提高了全縣婦幼保健水平。住院分娩率提高到85.07%,比上年提高5%,孕產婦死亡率為61.36/10萬,嬰兒死亡率為17.96‰。

三是鄉鎮衛生院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全縣25個鄉鎮均建有衛生院,其中鄉鎮衛生院21所,中心衛生院4所,鄉鎮衛生院佔地面積33961m2,業務用房建築面積15366m2,有294個村設有衛生室442個。朗江、巖頭、金子巖、王家坪衛生院新建了業務綜合樓;堡子、團河、廣坪等三個中心衛生院被列入國家和省中心衛生院建設發展專案,每個衛生院投入20萬元對房屋進行維修改造和添置裝置;蒲穩、坪村、若水、巖頭等衛生院去年共投入30餘萬元維修房屋,添置裝置,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得到一定改善。

四是農村衛生網路建設步伐加快。我縣對農村衛生機構實行分類管理,將醫療機構分為盈利性醫療機構和非盈利性醫療機構,每村設一個非盈利性醫療機構,負責本轄區的預防保健工作,將其責、權、利有機地結合起來,加強了專幹的責任心,調動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全縣農村醫療衛生網路建設不斷完善。

二、我縣農村醫療衛生工作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

1、農村醫務人員綜合素質較低。全縣鄉鎮衛生院298名在職幹部職工中,從職稱上看,具有中級職稱、初級職稱和無職稱的人員分別為17人、219人和62人,所佔比例分別為6%、73%和21%,中級以上人才太少,無職稱人員太多,而且分佈不合理,高職稱人才主要集中在幾個中心衛生院;從學歷上看,衛生院專科、中專和無學歷人員分別是29人、187人和82人,所佔比例分別是10%、63%和27%,村衛生室中專學歷60人,大專學歷3人,無學歷人員379人;從取得執業資格上看,取得執業醫師資格和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分別是69人和67人,分別佔總人數的23%,村衛生室取得執業醫師資格的僅2人,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13人,部分醫務人員是半路出家、子承父業,村衛室基本上屬“土郎中”坐堂;從年齡層次結構上看,醫技人員的“老、中、青”搭配不合理,業務水平較高的醫技人員基本上是50歲以上的老醫生,已接近退休年齡,年輕的骨幹醫生還沒有培養起來,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

2、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一是醫療裝置相當陳舊。目前大多數衛生院主要還是靠“老三件”(即體溫計、聽診器、血壓計)來開展工作,已配備“大三件”(即心電圖、x光機、b超機)的為數不多,配備x光機的有10所衛生院,心電圖的9所衛生院,b超機的13所衛生院,而且絕大多數裝置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購置,使用時間過長,診斷準確性差;配備其他更高檔一點裝置的衛生院更是少之又少。二是房屋破損嚴重。絕大多數衛生院使用的房屋是上個世紀60至70年代修建的,年久失修。據統計,目前衛生院業務用房面積15366.3m2,其中危房面積達3808.6m2,佔整個用房面積的25%。還有兩個衛生院連住房都沒有(即馬鞍鎮衛生院和灑溪鄉衛生院),工作無法正常開展。

3、投入嚴重不足,農村醫療衛生單位生存舉步維艱。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規定,衛生事業投入應占到當地國民生產總值的5%,而我縣僅2%左右,且呈逐年減少之勢,如XX年財政預算為72萬元,XX年68萬元,XX年64萬元,XX年60萬元。這些資金用於防保專幹和退休人員的工資開支後,能夠用於農村衛生事業的建設資金所剩無幾。同時,由於歷史原因或內部管理不善、人員包袱重、業務量小,鄉鎮衛生院負債累累,生存十分艱難。據初步統計,全縣衛生院負債達200萬元,部分衛生院已資不抵債,其中朗江博愛衛生院、沙溪衛生院、巖頭衛生院和王家坪衛生院負債分別達34萬元、18萬元、20萬元和22萬元。目前收支略有節餘的衛生院僅有4所,收支平衡的7所,14所衛生院虧損。

4、醫療市場混亂,醫療環境較差。無證行醫、非法行醫現象突出,部分衛生院門診過多過濫,特別是農村診所使用假冒偽劣藥品、過期失效藥品等現象較普遍。由於農村地域廣,農民居住分散,衛生監督監測工作存在一定難度和漏洞。醫療市場的混亂,既對農村衛生機構造成嚴重衝擊,又直接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同時,一些部門對農村醫療衛生機構的“四亂”現象比較突出,擾亂了他們的正常經營秩序,加重了基層和群眾的負擔。

三、加強我縣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對策建議

1、切實把農村醫療衛生事業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農村醫療衛生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各級各部門要站在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重大意義,把加快發展農村衛生事業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行動,作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擺上各級領導的重要議事日程。要把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納入領導幹部任期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指標,切實搞好規劃,落實工作措施,確保農村衛生事業長足發展。

2、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衛生體制改革。要推進衛生院人事制度改革,打破“鐵飯碗”,砸爛“鐵交椅”,大力推行公選院長制、競爭上崗制,並對院長、防保專幹繼續實行末位淘汰制管理,進一步完善院長、專幹的業績考核機制,建立科學的考評體系,將淘汰的崗位向社會公開招聘,擇優錄取。要創新鄉鎮衛生院的經營模式,促進醫療衛生單位參與市場競爭,改變過來由政府包辦包攬的局面,並可考慮在穩定公益性營運機構的基礎上,推進農村醫療衛生單位的產權制度改革,鼓勵能人領辦鄉鎮衛生院,用市場的辦法促進鄉鎮醫療衛生機構優勝劣汰,還可考慮把村級衛生室納入鄉鎮衛生院的管理範圍,探索一體化經營模式,進一步加強衛生院對村衛生室的業務指導。要深化衛生分配製度改革,實行按崗定酬,按業績定酬,調動廣大職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動機制,推動人才資源在全縣範圍內的統一配置,保證各鄉鎮均有比例合適的技術骨幹,保證農民群眾“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要逐步開展合作醫療、大病統籌或其它醫療保障制度,改變目前農民群眾“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才往醫院抬”的現狀,確保農民看得起病。

3、加大衛生事業投入力度,提高整體功能。據測算,初步建好全縣鄉鎮衛生院共需1651萬元,其中添置裝置793臺件、需資金953萬元;改擴建房屋1080m2 ,需資金596萬元;培訓各類衛技人員68人,需資金102萬元。解決經費投入不足的問題,籌措數額這樣巨大的資金,必須多管齊下,既要調整縣鄉財政支出結構,逐步增加衛生事業費的預算比例,又要積極申報專案,爭取上級資金支援,還要大力招商引資,鼓勵能人、老闆和科研人員參與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既要突出重點,抓緊建好四個中心衛生院,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和人員配備,使其成為負責區域內醫療預防、保健的技術指導中心和緊急救護中心;要統籌兼顧,分批次地完成鄉鎮衛生院的房屋、裝置、人員培訓等配套建設,完善其整體服務功能。

4、加強衛生法制建設,規範醫療服務市場。增強法制意識,切實加強衛生監管,強化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衛生技術應用等方面的准入管理,從源頭上規範醫療服務市場。繼續開展醫藥市場專項整治工作,堅決取締無證行醫和零售藥店坐堂行醫,糾正超範圍行醫,嚴厲打擊遊醫藥販。整頓和規範衛生院門診過多過濫的問題,一個衛生院最多隻能設1—2個門診,並實行統一管理。糾正醫藥購銷不正之風,規範藥品採購渠道,實行藥品集中招標採購,切實降低群眾醫療成本。

5、加強人才培訓,提高醫務人員素質。要形成進修學習機制,拓寬進修學習渠道,每所衛生院每年選送1-2名素質較好的醫務人員到上級醫院或更高一級醫院進修學習,採取帶薪或自費形式到專業院校學習深造,提高業務水平。逐年安排大專以上畢業生到衛生院工作,提高衛生院醫務人員的素質,培養學科帶頭人,使農村醫務人員真正專業化、職業化,培養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農村醫療衛生技術人才。要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改進服務質量和服務態度,樹立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

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調查報告例文農村醫療調查報告(3) | 返回目錄

最近,我們對我縣農村衛生工作進行了一次全面調查,從調查的情況看,我縣衛生事業近年來發展雖然較快,但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仍相當突出,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十分艱鉅。我們認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中,加強農村醫療衛生工作不但十分重要,而且刻不容緩。

一、我縣農村衛生改革取得的成績令人矚目

近年來,我縣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農村衛生改革和發展的指導意見》精神,突出抓了農村衛生改革和發展,取得了較好成績,全縣衛生工作在困難中發展,在發展中壯大。

一是全面推進了農村衛生院體制改革。理順了鄉鎮衛生院的管理體制,人、財、物由縣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從xx年7月開始,鄉鎮衛生院院長、防疫專幹、婦幼專幹的工資納入了縣財政全額撥款,確保了隊伍穩定;妥善解決了農村衛生院幹部職工的養老保險問題,解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積極穩妥地推進了人事制度改革,對鄉鎮衛生院院長、防保專幹實行競聘上崗,激活了鄉鎮衛生院的人事機制。

二是疾病預防控制和婦幼保健工作成效顯著。取得了抗擊“非典”的全面勝利,沒有出現一例非典病例和疑似病例。在抓好以“非典”、霍亂為重點的重大傳染病防治的同時,我縣進一步抓了麻風病、地方病、結核病、性病、病毒性肝炎、麻疹、流感等疾病的防治,特別是農村計劃免疫工作得到了進一步加強。繼續推進“降消”工作,提高了全縣婦幼保健水平。住院分娩率提高到85.07%,比上年提高5%,孕產婦死亡率為61.36/10萬,嬰兒死亡率為17.96‰。

三是鄉鎮衛生院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全縣25個鄉鎮均建有衛生院,其中鄉鎮衛生院21所,中心衛生院4所,鄉鎮衛生院佔地面積33961m2,業務用房建築面積15366m2,有294個村設有衛生室442個。朗江、巖頭、金子巖、王家坪衛生院新建了業務綜合樓;堡子、團河、廣坪等三個中心衛生院被列入國家和省中心衛生院建設發展專案,每個衛生院投入20萬元對房屋進行維修改造和添置裝置;蒲穩、坪村、若水、巖頭等衛生院去年共投入30餘萬元維修房屋,添置裝置,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得到一定改善。

四是農村衛生網路建設步伐加快。我縣對農村衛生機構實行分類管理,將醫療機構分為盈利性醫療機構和非盈利性醫療機構,每村設一個非盈利性醫療機構,負責本轄區的預防保健工作,將其責、權、利有機地結合起來,加強了專幹的責任心,調動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全縣農村醫療衛生網路建設不斷完善。

二、我縣農村醫療衛生工作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

1、農村醫務人員綜合素質較低。全縣鄉鎮衛生院298名在職幹部職工中,從職稱上看,具有中級職稱、初級職稱和無職稱的人員分別為17人、219人和62人,所佔比例分別為6%、73%和21%,中級以上人才太少,無職稱人員太多,而且分佈不合理,高職稱人才主要集中在幾個中心衛生院;從學歷上看,衛生院專科、中專和無學歷人員分別是29人、187人和82人,所佔比例分別是10%、63%和27%,村衛生室中專學歷60人,大專學歷3人,無學歷人員379人;從取得執業資格上看,取得執業醫師資格和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分別是69人和67人,分別佔總人數的23%,村衛生室取得執業醫師資格的僅2人,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13人,部分醫務人員是半路出家、子承父業,村衛室基本上屬“土郎中”坐堂;從年齡層次結構上看,醫技人員的“老、中、青”搭配不合理,業務水平較高的醫技人員基本上是50歲以上的老醫生,已接近退休年齡,年輕的骨幹醫生還沒有培養起來,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

2、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一是醫療裝置相當陳舊。目前大多數衛生院主要還是靠“老三件”(即體溫計、聽診器、血壓計)來開展工作,已配備“大三件”(即心電圖、x光機、b超機)的為數不多,配備x光機的有10所衛生院,心電圖的9所衛生院,b超機的13所衛生院,而且絕大多數裝置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購置,使用時間過長,診斷準確性差;配備其他更高檔一點裝置的衛生院更是少之又少。二是房屋破損嚴重。絕大多數衛生院使用的房屋是上個世紀60至70年代修建的,年久失修。據統計,目前衛生院業務用房面積15366.3m2,其中危房面積達3808.6m2,佔整個用房面積的25%。還有兩個衛生院連住房都沒有(即馬鞍鎮衛生院和灑溪鄉衛生院),工作無法正常開展。

3、投入嚴重不足,農村醫療衛生單位生存舉步維艱。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規定,衛生事業投入應占到當地國民生產總值的5%,而我縣僅2%左右,且呈逐年減少之勢,如xx年財政預算為72萬元,xx年68萬元,xx年64萬元,xx年60萬元。這些資金用於防保專幹和退休人員的工資開支後,能夠用於農村衛生事業的建設資金所剩無幾。同時,由於歷史原因或內部管理不善、人員包袱重、業務量小,鄉鎮衛生院負債累累,生存十分艱難。據初步統計,全縣衛生院負債達200萬元,部分衛生院已資不抵債,其中朗江博愛衛生院、沙溪衛生院、巖頭衛生院和王家坪衛生院負債分別達34萬元、18萬元、20萬元和22萬元。目前收支略有節餘的衛生院僅有4所,收支平衡的7所,14所衛生院虧損。

4、醫療市場混亂,醫療環境較差。無證行醫、非法行醫現象突出,部分衛生院門診過多過濫,特別是農村診所使用假冒偽劣藥品、過期失效藥品等現象較普遍。由於農村地域廣,農民居住分散,衛生監督監測工作存在一定難度和漏洞。醫療市場的混亂,既對農村衛生機構造成嚴重衝擊,又直接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同時,一些部門對農村醫療衛生機構的“四亂”現象比較突出,擾亂了他們的正常經營秩序,加重了基層和群眾的負擔。

三、加強我縣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對策建議

1、切實把農村醫療衛生事業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農村醫療衛生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各級各部門要站在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重大意義,把加快發展農村衛生事業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行動,作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擺上各級領導的重要議事日程。要把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納入領導幹部任期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指標,切實搞好規劃,落實工作措施,確保農村衛生事業長足發展。

2、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衛生體制改革。要推進衛生院人事制度改革,打破“鐵飯碗”,砸爛“鐵交椅”,大力推行公選院長制、競爭上崗制,並對院長、防保專幹繼續實行末位淘汰制管理,進一步完善院長、專幹的業績考核機制,建立科學的考評體系,將淘汰的崗位向社會公開招聘,擇優錄取。要創新鄉鎮衛生院的經營模式,促進醫療衛生單位參與市場競爭,改變過來由政府包辦包攬的局面,並可考慮在穩定公益性營運機構的基礎上,推進農村醫療衛生單位的產權制度改革,鼓勵能人領辦鄉鎮衛生院,用市場的辦法促進鄉鎮醫療衛生機構優勝劣汰,還可考慮把村級衛生室納入鄉鎮衛生院的管理範圍,探索一體化經營模式,進一步加強衛生院對村衛生室的業務指導。要深化衛生分配製度改革,實行按崗定酬,按業績定酬,調動廣大職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動機制,推動人才資源在全縣範圍內的統一配置,保證各鄉鎮均有比例合適的技術骨幹,保證農民群眾“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要逐步開展合作醫療、大病統籌或其它醫療保障制度,改變目前農民群眾“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才往醫院抬”的現狀,確保農民看得起病。

3、加大衛生事業投入力度,提高整體功能。據測算,初步建好全縣鄉鎮衛生院共需1651萬元,其中添置裝置793臺件、需資金953萬元;改擴建房屋1080m2 ,需資金596萬元;培訓各類衛技人員68人,需資金102萬元。解決經費投入不足的問題,籌措數額這樣巨大的資金,必須多管齊下,既要調整縣鄉財政支出結構,逐步增加衛生事業費的預算比例,又要積極申報專案,爭取上級資金支援,還要大力招商引資,鼓勵能人、老闆和科研人員參與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既要突出重點,抓緊建好四個中心衛生院,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和人員配備,使其成為負責區域內醫療預防、保健的技術指導中心和緊急救護中心;要統籌兼顧,分批次地完成鄉鎮衛生院的房屋、裝置、人員培訓等配套建設,完善其整體服務功能。

4、加強衛生法制建設,規範醫療服務市場。增強法制意識,切實加強衛生監管,強化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衛生技術應用等方面的准入管理,從源頭上規範醫療服務市場。繼續開展醫藥市場專項整治工作,堅決取締無證行醫和零售藥店坐堂行醫,糾正超範圍行醫,嚴厲打擊遊醫藥販。整頓和規範衛生院門診過多過濫的問題,一個衛生院最多隻能設1—2個門診,並實行統一管理。糾正醫藥購銷不正之風,規範藥品採購渠道,實行藥品集中招標採購,切實降低群眾醫療成本。

5、加強人才培訓,提高醫務人員素質。要形成進修學習機制,拓寬進修學習渠道,每所衛生院每年選送1-2名素質較好的醫務人員到上級醫院或更高一級醫院進修學習,採取帶薪或自費形式到專業院校學習深造,提高業務水平。逐年安排大專以上畢業生到衛生院工作,提高衛生院醫務人員的素質,培養學科帶頭人,使農村醫務人員真正專業化、職業化,培養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農村醫療衛生技術人才。要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改進服務質量和服務態度,樹立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

關於農村醫療調查報告農村醫療調查報告(4) | 返回目錄

一、調查背景

目前我國已經出現了買房貴、上學貴、看病貴等問題,這可以稱之為新的民生三大問題。

家鄉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中,村幹部為了完成上級分配的任務,竟強制村民都要參加農村合作醫療,否則將以不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為由,不給村民辦理未婚證、貧困證等證明。這當中存在一些問題,於是對家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推廣情況以及遇到的問題做一次實踐調查。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概況

1、參加者的權利與義務

(一)參合物件

1、凡本市鄉村戶口的農村居民(含外出務工、經商農民和城鎮失地農民)均可以戶為單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2、長期居住在我市但尚未辦理戶籍轉移手續的農民及無穩定勞動關係的外來務工農村戶籍人員,可在居住地(務工地)參加新農合。

3、鼓勵家長為預期在參合年度出生的新生兒提前繳費參合,嬰兒在參合年度享受與一般參合人員的同等補償政策。

4、資助農村如農村五保戶、低保戶、特困優撫和重度殘疾人等困難群眾參合,確保將農村困難群眾納入新農合制度範圍。

(二)繳費標準

XX年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的籌集標準為每人每年300元,主要由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地方財政補助和農民個人自願繳納三部分構成:中央及地方財政補助240元(其中,中央財政補助132元,省財政補助73.8元,縣級財政補助34.2元),農民個人參合繳費標準仍按籌資標準20%的比例繳納,即60元/年/人。

(三)繳費時間

20**年**月**日至**月**日為集中繳費時間,為方便當年復員退伍軍人和外出務工農民及時參合,將零星繳費參合截止時間延長至20**年**月**日止。

(四)權利及義務

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享有按規定要求的服務和醫療費補償以及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進行監督的權利,有按期繳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和遵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各項規章制度的義務。

2、主要補償政策

(一)門診補償

1、普通門診補償

實行“按比例,每日限額,年度封頂”的方式進行補償。即參合農民在本村或本鄉指定的新農合門診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可補償門診醫藥費(憑電子處方)按40%比例給予補償,每日發生的門診醫藥費補償限額為10元,每人每年補償封頂線為200元(含一般診療費補償)。

2、一般診療費補償

參合農民在本鄉鎮衛生院門診就診(憑電子處方),一般診療費標準為每門診人次(一個療程和三日內同一病人診療只算一人次)10元。其中,個人自費3元,新農合基金補償7元(從XX年8月15日開始執行);

參合農民在本鄉鎮內村衛生室就診(憑電子處方),一般診療費標準為每門診人次(一個療程和三日內同一病人診療只算一人次)5元。其中,個人自費1元,新農合基金補償4元(從XX年10月31日起開始執行)。

3、門診重症慢性病補償

對符合門診重症慢性病(XX年納入22個病種,與上年比較增加14個病種)管理的物件,按動態管理要求每年集中審定二次(6月和11月),實行“定點、定比例、定額”即時補償的統籌管理制度,在年度費用控制標準限額內,按70%(與上年比較調整10%)的比例予以補償。

(二)住院補償

1、普通住院補償

對政策範圍內的費用,按不同醫院級別和不同住院例均費用水平分別設定起付線及補償比,實行“分段、分比例”方法進行補償,年度封頂線100000元(各級醫療機構具體補償比例政策按全省統一指導意見執行)。

對aaa醫院其住院補償比例在分段補償標準的基礎上相應提高5個百分點,對a醫院其住院補償比例在分段補償標準的基礎上相應降低5個百分點。

2、住院單病種補償

對住院部分病種(XX年納入34種,與上年比較新增15個病種)納入單病種實行定額付費方式補償。即參合患者在開展單病種付費的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時,只需先交納單病種規定的自付費用部分,出院時,到定點醫療機構合管科按市統一補助標準辦理補償手續。超出限價標準的部分,一律由醫療機構負擔,合作醫療基金及住院患者均不予支付。

3、重大疾病提高醫療保障水平補償

為進一步降低重大疾病參合患者的個人支付比例,對15種疾病實行提高醫療保障水平補償。

4、大病補充補償

對一個年度內,參合患者住院自費金額超過我市上年度農村人均純收入的可補償範圍自費部分,年終再按不低於50%的比例進行補充補償,補充補償設定封頂線,封頂線設定標準為10萬元。

(三)住院分娩定補

對政策內生育的住院分娩參合孕產婦,除財政專項補助費用外,新農合另按每產婦200元標準實行定額補助。在市轄區定點醫療機構分娩的,出院時由定點醫療機構進行即時補償。在本市外其他醫療機構住院分娩的,憑相關資料證明到市合管辦申請補償。

3、其它相關規定

(一)、意外傷害住院患者補償規定

凡屬外轉至市外定點醫療機構的意外傷害住院患者,不納入醫院即時結報補償範圍,一律回宜都市合管辦按政策規定確定是否予以補償。對可納入新農合補償的意外傷害所發生的屬新農合補償範圍內的住院費用,其補償比例相應降低20個百分點,封頂線為1萬元。同時必須具有《外傷性質鑑定申請表》等相關調查資料原件,並實行先公示(公示期為一個月)後補償的辦法進行補償。

(二)、住院補償結算規定

凡在宜都市轄區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或在域外建有新農合專網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的,患者可直接在醫院結算時獲得即時補償。

在其他醫療機構住院的補償,應在出院後將①市外住院轉診審批表,②戶口本,③合作醫療卡,④患者身份證(無身份證的需到當地派出所開具戶籍證明),⑤費用匯總清單(醫院蓋章),⑥出院記錄,⑦診斷證明(醫院蓋章),⑧收費收據原件等八項手續及時交到市合管辦辦理補償。

(三)、不予補償支付的專案規定(見附錄)

(四)、部分補償支付的專案規定

1、單項大型檢查、治療專案400元以下的全部計入補償範圍,超過400元部分減半計入補償範圍;單項大型材料費用5000元以內全部納入補償範圍,超過5000元低於30000元部分按30%比例計入補償範圍,超過30000元的不予補償。

2、床位費省級醫療機構按每日40元納入補償範圍計算,超過部分由患者自行負擔;市(州)級醫療機構按每日30元納入補償範圍計算,超過部分由患者自行負擔;縣(市)級醫療機構按每日12元納入補償範圍計算,超過部分由患者自行負擔;鄉鎮級(含其他一級醫院)醫療機構按每日8元納入補償範圍計算,超過部分由患者自行負擔。

三、推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緊迫性

1、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

有關資料統計顯示:中國的醫療衛生資源80%集中在城市和大醫院,農村醫療衛生資源嚴重不足,條件差、裝置少、水平低,農村缺醫少藥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扭轉。農民患病在當地難以得到有效治療,要到外地、到大醫院就診,不僅造成了看病困難,也大大增加了農民的經濟負擔。

2、農民缺乏基本的醫療保障。

到目前為止,農村還沒建立規範的醫療保障制度。正在試點並進行推廣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還不高,而且籌資水平不高,保障能力不強。80%左右的農村人口沒有任何的醫療保障,基本上靠自費看病。甚至一些地區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居民佔貧困人口的三分之二。

3、農村醫療衛生投入嚴重不足與藥品流通秩序混亂

農村醫療機構的執行機制主要是靠向群眾就診收費維持執行和發展的。有些醫療機構盲目追求收入,違背了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出現了損害群眾利益的現象。而有些藥品經銷企業靠回扣銷售藥品,加之以藥養醫的機制導致某些醫療大開處方,賣貴重藥,加重農民醫療負擔。

四、探討推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及建議

1、宣傳方法不夠合理並且宣傳力度不夠

首先是在向農民宣傳什麼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時,我通過調查得出這樣的結論:宣傳的方式不應該書面和官方化,而是通俗易懂些,貼近農民。其次通過與村民訪談,我還覺得相關工作人員在宣傳這種新型制度的力度不夠。村民還不是很清楚這種制度的內容以及具體是怎樣操作的。因此,在向村民做宣傳工作時工作人員務必注意以上兩方面,多多向農民宣傳推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好處,並且時時刻刻以農民利益為重,讓他們清楚實施新制度的每一個過程,讓農民在參加合作醫療過程中真正體會到它確實能夠帶來好處。

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推廣的手段欠妥當

在進行調查之前我就打聽到村幹部在推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過程中採取強制手段,導致一部分村民產生牴觸心理。農民有權根據情況選擇拒絕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儘管它已經經過全國試點實驗,但對其他地區農民來說還是不熟悉的。而對剛過溫飽奔小康的村民來說,手頭畢竟還是較拮据,每人每年15元還是挺大的一筆開支。我覺得解決這一難題應該從源頭做起。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新型農村醫療制度是由市級牽頭,以區級、縣級以及縣級市為單位,根據各自單位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方案施行。

3、資金監督管理不夠透明,參與農民應該有知情權

資金監督管理條例中有規定:在加強內部審計和資金監督管理的基礎上還邀請農民代表加入合作醫療資金監督管理委員會,參與資金監督管理。但是事實上不免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農民代表會受到來自各方面的種種壓力,從而失去應有的監督權。所以應該讓全體參與農民都擁有知情權,瞭解資金的使用情況,從而使得農民相信並擁護這種新制度。一種較可行的方法是在各方面的監督下定期公佈其資金的使用情況,使得資金使用渠道徹底透明化。

五、結束語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XX年經過全國部分地區試點、XX年開始初步在全國範圍內建立比較完善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踐初步檢驗和證明它是符合廣大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有利於我國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和不斷縮小城鄉貧富差距的。它在施行的開始階段並不是順利的,一定會存在很多現實問題,這需要在推廣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探索符合各地實際情況的可行性方法。我相信它在我們黨和人民的不斷努力下,將是我國農村醫療保險事業改革中一個成功的典範,將為當前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偉大事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