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留守流動兒童情況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8W

關於留守流動兒童情況調研報告

留守流動兒童,既是兒童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國富民強家興的未來建設者。他們能否健康成長,不僅涉及千家萬戶的幸福,更關係著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讓這一特殊群體健康成長,已成為一項緊迫任務。今年以來,連雲港市贛榆縣把關愛留守流動兒童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為了進一步瞭解掌握全縣留守流動婦女兒童的家庭、生產、生活情況和所面臨的難題,縣婦聯組織幹部深入基層,通過走訪座談、問卷調查等形式開展了專題調研,確保讓農村留守兒童共享和諧社會,共享一片藍天。

一、基本情況

贛榆縣有421個行政村,據最新資料統計,留守兒童16153人,流動兒童521人。

近年來,農村成年男女異地轉移就業,而多數人沒有能力攜帶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許多農村兒童遠離雙親或單親,成為農村家庭的留守兒童,他們多數依靠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監護。外地務工人員攜帶子女,致使流動兒童人數不斷上升,由於義務教育主要是由地方政府負擔,流動人口的子女因為沒有流入地的戶口,無法享受由流入地政府負擔的教育經費,其結果是:在現行的城鄉政策框架下,流動人口子女無法享受與城市同齡兒童同等的教育機會,也被排斥於鄉村正式的教育體系之外,成了被“邊緣化”的一個龐大群體。據縣婦聯、縣關工委的一項調查資料顯示,目前,全縣已有20多萬農民外出務工,有16674名農村孩子成為留守流動兒童,其中學前留守流動兒童佔2.06%,國小階段留守流動兒童佔22.85%,國中階段留守兒童佔71.97%。

根據調查情況顯示,我縣流動兒童具有以下主要特點:流動兒童大多隨著父母流動,與父母居住在一起。一是父母的學歷低,教育子女方法簡單。二是家庭收入較低,流動兒童生活學習環境不盡人意。大部分課餘時間都是在家裡,沒有參加各類興趣培訓班,也缺少課外書籍。三是由於與城市孩子的生活差距和不平等,使他們始終處於城市邊緣。不少孩子自卑心理較重,自我保護、封閉意識過強,行為拘謹,性格內向,不願與人交往。

我縣留守兒童具有以下主要特點:一是他們的監護情況主要以隔代監護為主,容易產生“代溝”問題,還容易產生老人溺愛、嬌慣孩子的現象。二是安全隱患。對於環境適應能力較差,自制力較弱的孩子來說,加強安全防護工作至關重要。由於監護人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範防護能力,導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等安全問題的出現。三是學習成績不理想。由於留守兒童和祖輩生活在一起,這些老人年齡大,身體差,文盲比例較高,在學習上無法給留守兒童切實有效的幫助和輔導。

二、現狀與問題

留守流動兒童極易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出現的嚴重斷層或缺位。由於父母的疏於照顧,使孩子失去應有的安全保障;留守流動兒童被拐賣、受到意外傷害、失學輟學等現象時有發生,他們在思想、行為和心理的成長髮育中也比較容易偏離正常軌道,留守流動兒童的生活、學習成了一個大難題,其中比較明視訊記憶體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

一是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學校,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必不可少的補充和完善。留守流動兒童的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少、交流少、疏於對孩子的關愛,無法關心到子女各方面的發展情況。從調研結果看出,絕大多數留守兒童是隔代監護,這些長輩平時對孩子物質上給予的多,精神上關注的少,難以與孩子進行溝通,“代溝”問題更加明顯。而流動兒童雖然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但父母往往忙於生計,也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真正能夠和子女進行談心交流的父母較少,因而導致留守流動兒童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

二是心理問題突出。在人格發育過程中,兒童早期的環境和家庭教育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的斷裂或缺失導致留守流動兒童心理失衡、行為失範的問題突出。與普通兒童相比,留守流動兒童特別是留守兒童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情緒消極,在性格上表現為任性、冷漠、內向和孤獨。甚至還有一部分孩子由於對不良社會行為和生活方式缺乏認知能力,受外來不良社會因素影響成為了“問題孩子”,有的甚至走上的違法犯罪道路。

三是意外傷害問題嚴重。留守流動兒童因為父母不在家或忙於生計,缺乏家庭管護,他們思想單純,自我保護能力差,很容易出現意外傷害事件。特別是留守兒童的家裡往往只有老人和孩子,老人防範、防護能力弱,導致留守(流動)兒童受到意外傷害的機率遠遠比普通家庭兒童大。

四是留守流動兒童學習情況堪憂。一方面,由於留守流動兒童的父母把有限的收入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使得他們對孩子的學習期望過高。另一方面,受文化水平和家教知識的制約,使得他們缺乏輔導孩子學習的能力,教育引導往往不得法,特別是留守兒童的監護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重養輕教,當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也無法給予有效的幫助,致使留守兒童的學習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導,學習成績不好,厭學、逃學、輟學的傾向比較明顯。

三、工作開展情況

我縣《“”婦女兒童發展規劃》經2019年縣政府第38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於2019年12月正式頒佈實施。新規劃更加關注婦女兒童民生問題,新增了兒童與福利領域。增加“逐步完善救助制度,為貧困和大病兒童提供醫療救助”、“發展面向留守流動兒童的公益服務設施,滿足孤兒、單親困難家庭兒童的生活、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促進其健康成長”系列目標。“完善以社群為依託,面向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的管理和服務網路,健全服務機制,加強服務指導,提高家長的監護意識和責任,改善服務流動和留守兒童的社會保障條件”為主要措施。在縣教育局、團縣委、婦聯等部門的積極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全縣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

縣教育系統積極牽頭實施“農村關愛工程”,成立了由教育、團委、關工委、工會、婦聯等有關部門參加的“農村關愛工程”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加大了對此項工作的領導、指導和協調力度。各學校對施教區的留守兒童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統計、登記造冊,全面掌握了留守兒童學生的資料。據統計,目前我縣共有留守兒童16153人。各校均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並利用留守兒童“成長記錄袋”,及時做好學生的發展情況記錄,根據反饋的資訊及時改進工作方法。團委、婦聯積極招募愛心志願者,廣泛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大力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的“蒲公英行動”,今年中秋節和國慶節前夕,縣婦聯與縣郵政局一起,為金山鎮中心國小、厲莊鎮中心國小和黑林鎮中心國小送去共120份“四季平安禮盒”,並送去節日的祝福。團縣委聯絡市義工協會、市愛心車友會等50餘名社會愛心志願者,帶著書包、文具、食品和衣服等走訪慰問城頭國小30名貧困學生,現場結成18對“愛心1+1”幫扶對子。全面開展“七彩課堂”志願服務活動,積極組織愛心單位與貧困地區留守兒童較為集中的學校結成幫扶對子,在前期結對的基礎上,有重點的選擇幫扶專案,有針對性的制定課程安排表,組織志願者開展課外輔導、親情陪伴、自護教育、愛心捐贈等活動,堅持傾注一片真情、奉獻一份真心,將關愛活動做出實效。對適齡流動兒童,教育局按照“流入地政府負責,公辦學校吸納為主”的原則,認真做好進城務工子女義務教育的規劃和實施方案,確保進城務工子女平等接受免費義務教育,與當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縣婦聯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幫扶活動,為留守兒童提供健康保健、心理輔導、經濟扶助等方面的幫助,讓留守兒童身心健康,在全社會的關愛下茁壯成長。針對“留守兒童”普遍存在的安全、健康、品德、學習和心理等問題,加強“留守兒童”監護人教育,通過組織培訓班、個別走訪等形式,向留守家長和隔代家長推廣家庭教育成功經驗,宣傳家庭教育對於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逐步提高監護人的科學家教水平。同時,鼓勵有一定技術、經驗、資金的“留守兒童”父母回鄉發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通過婦聯幹部幫扶貧困戶、愛心捐款、組織“春蕾行動”等多種途徑對貧困兒童尤其是貧困留守兒童進行幫扶和資助。通過家長學校、婦女兒童之家、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等陣地,面向廣大家長開展宣傳教育,組織巾幗志願者和社會力量為留守流動兒童安全提供“一對一”的幫助。

上級婦聯開發“關愛留守流動兒童‘蒲公英行動’網上資訊管理系統”,在中國江蘇網、江蘇婦女網、江蘇省兒童少年福利基金會、江蘇省網上家長學校等以專題網頁形式推出。通過覆蓋面廣、方便快捷、公開透明的網路平臺,關注留守流動兒童的社會愛心人士可登陸註冊,報名加入到結對幫扶留守流動兒童的隊伍中來,各盡所能,奉獻愛心。動員廣大婦女和家庭註冊成為“社會媽媽”和小小志願者,與單個或多個留守流動兒童結對,從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開展幫扶活動。目前贛榆縣已報名社會媽媽100多名,幫扶流動留守兒童160多人次。

以維護留守流動兒童安全、守護身心健康為重點,強化父母作為法定監護人的責任,完善委託監護制度,倡導0-6歲兒童至少隨父母一方共同生活等。圍繞人身安全、心理健康、預防網癮等內容,面向留守流動兒童開展安全自護教育,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宣傳教育機制。

積極配合愛德基金會,每學期發放孤兒款國小國中為每人670元,高中或職高每人1340元;配合省慈善總會,為縣30名特困孤兒款每人每年1000元。積極申報“職教春蕾班”和“增愛春蕾班”,目前縣職教中心已申報2個“職教春蕾班”(2019級和2019級),和1個“增愛春蕾班”(2019級), 每班50人,已發放春蕾資助款每人1000元,共計15萬元。目前正在上報金山國小和黑林國小2個“音樂種子”春蕾班,金山國小30名孩子已被愛心人士認領資助,正在收集相關資料。

四、建議和對策

留守流動兒童問題作為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不應只是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自己去解決的問題,而應該由全社會共同努力,為流動留守兒童創造良好的環境和空間。

一要加強政府主導作用。把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納入各級黨委政府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和工作計劃之中,儘快制定降低農民工和家屬進入城市和在城市居住、就學等經濟成本。發展本地經濟,扶持本地創業。大力發展符合本地實際的產業,增加農民本地就業機會,鼓勵外出務工農民回鄉創業,就地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要開展家教諮詢、指導活動,減輕留守流動兒童難題。

二要加強對農民工以及留守兒童家長的教育培訓。應通過對農民進行教育,提高他們對子女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引導他們妥善處理提高經濟收入、改善生活條件與子女教育之間輕重緩急的利弊關係,樹立家庭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同時,利用中秋、春節等重大節日或夏秋兩季農忙季節,許多外出務工人員返鄉時機,在農村中積極開展對留守兒童家長的教育培訓,幫助他們樹立家庭教育的正確觀念,促使他們瞭解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識,與子女之間保持良好的溝通和交流,關心孩子的全面成長。

三要積極整合社會力量,加大幫助留守兒童的工作力度。政府部門應充分引導和發揮非政府組織的作用,加強協作,幫助農村留守兒童。可以把共青團、婦聯、村委會、學校等部門單位組織起來,構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和監督、管理、保護體系,也可以聘請離退休老教師、老幹部以及青年自願者參與其中,讓他們擔任留守兒童的代理家長。

四要逐步消除城鄉差距,進而從根本上解決留守流動兒童問題。農村留守流動兒童是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帶來的現實問題,一方面要加快農村的經濟發展,讓更多的農村富餘勞動力就地轉移創業;另一方面要適當取消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隨父母就讀的各種限制條件,讓這些兒童真正與當地兒童享受同等的待遇。

五要完善寄宿制學校管理制度,讓留守流動兒童融入學校大家庭。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門應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合理調整學校佈局,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為雙親在外地或親友不能提供良好成長環境的農村留守兒童提供方便,讓留守流動兒童在學校這個大家庭中健康快樂成長,使孩子們切身感受到幸福和溫暖,實現德、智、體、美等各方面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