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我市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78W

市位於湘西南部的雪峰山東麓,南嶺山脈北緣,資水上游,地處邵陽市西南五縣中心,總面積1549平方公里,轄17個鄉鎮、2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75萬多人,且80%以上的人居住在農村,屬於典型的經濟欠發達地區。

我市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研報告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城鄉戶籍制度的放寬,許多農民外出進城務工,勞務輸出成了農民致富圖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成了他們家庭經濟的重要來源。大人進城務工了,可孩子仍然留在農村,他們的現狀令人擔憂,已經成為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一、基本情況

農村“留守兒童”是指農村地區因父母雙方長期外出進城務工,而孩子被留在戶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雙方共目生活在一起的兒童。據調查統計,**市目前17個鄉鎮共有農村“留守兒童”119629人,佔全市總人口的15.1%。按年齡段分佈如下:0—5週歲33473人,佔“留守兒童”總數的27.9%;6-10週歲35785人,佔其總數的29.4%;11-16週歲50371人,佔其總數的42.7%。

二、監護方式

根據農村世代相傳的習慣,對孩子的看護及.教育,主要由父母親承擔。現在,情況出現顯著變化,為了生計,父母親要出去務工,增加家庭的收入,狠心把孩子留在家裡,交給其他人進行監護。以**市的灣頭橋鎮、鄧家鋪鎮兩鎮的情況來看,父母雙方外務工後,對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方式主要有以下五種:

第一種方式:隔代監護。主要由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進行監護。這種監護方式主要集中在0-5週歲、6-10週歲兩個年齡段的孩子上。也是目前農村“留守兒童”的主要監護方式。

第二種方式:上代親戚監護。主要由孩子的叔叔、姑姑、舅舅、姨等進行監護。主要集中在6-10週歲年齡段的“留守兒童”身上。

第三種方式:同輩監護。採取家中年齡較大的哥哥、姐姐帶弟弟、妹妹的方法。主要集中在由11-16週歲年齡段的孩子負責照顧0-5週歲、6-10週歲年齡段的孩子。

第四種方式:自我監護。俗話說得好:“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就是自我監護的最好表現形式。主要集中在11-16週歲年齡段的孩子身上。

第五種方式:寄宿制全託。就是把孩子完全託付給學校老師或信得過的其他人,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代管家長”,這種監護方式,各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且發展勢頭比較強勁。

三、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父母外出務工後,由於上面五種監護方式各自存在不同的利弊,導致農村“留守兒童”在生存狀況、安全意識、理想信念、人生態度、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等10個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值得注意。

1、生存狀況的缺失。父母外出務工後,只是不定期地給孩子寄錢。孩子在家收到父母的匯款,由於年齡小,缺乏計劃性,有錢就毫無節制地亂花一通,沒錢或少錢時就飽一頓飢一頓,導致身體消瘦,營養不良,嚴重損害了身體的正常發育。這種現象在自我監護和寄宿制全託年齡段的孩子身上表現最為明顯,幾乎65%以上的孩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現象。

2、愛的缺失。父母雙方和孩子長期不在一起,缺少溝通,無論什麼事情都要孩子自己作主,由於受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農村“留守兒童”大都表現出自私、偏執、冷漠的性格特點,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缺乏愛心、容忍心和正義感,甚至連中國最傳統的“孝心”二字也不能理解。

3、安全感的缺失。就農村“留守兒童”的安全問題而言,調查結果顯示,父母的外出給孩子的安全帶來了更大的安全威脅。由於農村居住比較分散,孩子的自我防範能女弱、辨別是非的能力差,被拐賣、意外傷害與意外死亡等問題時有發生。逃學、上網、早戀甚至違法犯罪等現象屢見不鮮。如鄧家鋪鎮一“留守兒童”鄧某,由爺爺、奶奶監護,每天早晨吃完早飯就揹著書包和同學一起去上學,下午獨學按時回家。老師見他一個星期沒有來上學,以為家裡出了什麼事或者是生病了,上門家訪,一探究竟,原來上學期間,中途他就和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玩去了,讓人哭笑不得。

4、心理的缺失。良好的家庭氛圍、和諧的親子關係,對孩子的健康人格與美好心理的塑造有著重要的影響。據調查,農村“留守兒童”中55.5%的人表現為任性、冷漠內向、孤獨、對父母充滿怨恨,21.6%的表現為柔弱無助、自卑閉鎖、寂寞空虛、不願與人交流等,18.3%的表現為盲目反抗、逆反心理強等,4.6%的表現為缺乏自信、心理負擔重等。

5、思想品德的缺失。留守兒童由於缺乏家庭的有效監護,其思想品德、行為的發展呈現出一定的問題。調查發現,由於父母的外出,對子女思想道德教育不夠重視,造成了許多留守兒童思想道德出現真空。主要表現為:放任自流,不服管教,違反校紀,小偷小摸,拉幫結派,打架鬥毆,缺乏正義感、愛心等。

6、學習的缺失。父母外出務工後,直接影響到對孩子的學習輔導、監督、教育等各個方面。主要表現為孩子的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態度不端正、成績下降等。

7、人生觀、價值觀的缺失。部分外出務工者由於對子女進行倫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生活照顧較少,產生負疚感,於是在金錢上、物質上儘可能地進行最大限度的補償,這種作法,極易形成孩子功利主義價值觀和享樂主義人生觀,養成好逸惡勞、奢侈浪費、亂花錢、擺闊氣的陋習,並直接導致新“讀書無用論”、“拜金主義”等錯誤思想產生。部分監護人對自律能力差的“留守兒童”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使他們紀律散漫,道德品行較差,不遵守學校規章制度,遲到、曠課、逃學、說謊打架、迷戀桌球室、網咖和遊戲廳等。對這些“問題兒童”的種種行為問題,監護人、家長、學校等方面都感到棘手。

8、世界觀的一缺失。父母外出務工後,由於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再加至政治上不成熟,容易人云亦云,對世界的看法存在諸多偏頗。如:不愛紅裝愛錢莊(裝)、遊戲人生、盲目追星、虛榮心強、不顧實際盲目攀比,把賺錢、發財當作人生奮鬥目標等。

9、自信心的缺失。部分農民工認為,農村孩子學業有成的機率不高,國家對大中專院校的畢業生不包分配,辛辛苦苦送子女讀書到頭來還是打工。因此,對孩子的學習總體期望值較低,將孩子的學業定位在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拿到國中畢業證上,其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受父母的影響,孩子無形當中便失去了自信心,無論幹什麼事情,都是抱著一副無所謂的態度,缺乏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的精神,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10、人才的缺失。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少年強則國家強,少年興則國家興。農民工外出務工,雖然帶動了經濟的發展,但也留給我們更多的思考:祖國的繁榮富強,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辛勤勞動來實現的,如果中間缺失了一代人,那又會怎麼樣呢,大家不妨認真思考一下。

四、幾點探討建議

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與否,直接影響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構建與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從目前經濟社會發展的狀況來看,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將在一個時期內長期存在。因此,我們必須從法律上、制度上、行動上整體地把這個問題納入到社會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中加以解決,才能夠標本兼治,徹底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調查結果表明,必須做好“四個統籌”發展,切實做到“四個到位”,紮實做好“四個工程”,真正構築起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綠色通道。

(一)切實做到“四個統籌”發展

1、統籌發展城鄉教育。降低城鎮中國小招收農民工子女入學的門檻,讓農民工進城務工帶著子女一同進城入學,真正落實流動兒童教育問題的解決,從而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

2、統籌發展城鄉醫療保障體系。使農民工與城鎮職工一樣享受醫療保障,解決老有所醫的問題,免除他們的後顧之憂。如:目前農村實行的農村合作醫療,就是一個有益的嘗試。

3、統籌發展城鄉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對有條件、自願交納養老保險的農民工,應該享有與城鎮職工同等的權利,讓廣大農民老有所養。如:目前農村的計劃生育獎勵制度,真正讓農村獨生子女戶或兩女戶的家庭得到了實惠,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同時,有條件的地方,低保物件應儘可能地惠及到廣大農村。

4、統籌發展農村教學點的合理覆蓋範圍。加大財政支援力度,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除“兩免一補”外,搞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使農村“留守兒童”全部在校寄宿,以便對農村“留守兒童”加強教育與集中管理。

(二)確實做到四個到位

1、思想認識到位。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認識的高度決定工作的力度、行動的速度。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不僅是學校和家庭的問題,也是全社會的事,不僅老師和家長有責任,全社會都有責任,必須把這項工作作為事關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的戰略工程,作為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後繼有人的希望工程,作為關係億萬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來抓,並落實到行動上。

2、感情基礎到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不僅是一個思想認識問題,還有個感情問題,一方面要有愛心,另一方面要有熱心,真正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

3、組織網路到位。做好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需要有完善的組織網路,學校、家庭、社會是三個重要環節,必須聯成一體,充分發揮作用。

4、制度保證到位。加強和改進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建立長效機制是關鍵,一是要建立聯席會議制度,二是督促檢查制度,從而保證教育的效果。

(三)精心實施四大工程

工程之一:聘請德育校長,發揮主陣地作用

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學校必須承擔主要的教育任務,發揮主渠道、主陣地、主課堂的作用,並聘請政治思想好、道德品質高、生活作風正、責任心強、具有一定社會威望、熱心教育事業的“五老”人員和教師擔任德育校長,對農村“留守兒童”開展形式德育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觀、價值觀。

工程之二:辦好家長學校,突出家長的基礎作用

家庭的好壞與家庭教育的優劣,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和今後的人生將產生直接影響。開辦好家長學校,對家長進行教育,突出家長的基礎作用。

工程之三:實施好“代管家長”,突出社會責任

充分發揮“五老”、廣大教師和全社會有愛心的人士的作用,實施好“代管家長”工作,讓農村“留守兒童”感覺到: “父母不在家,學校是我家,老師就是我的父母”,真正得到關愛。讓代管家長情況摸準、代管稱職、關愛徹底,真正築起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另一道擋風牆。

工程之四:建好教育基地和活動中心,促進全面發展

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必須要有陣地,才能讓他們在玩中有樂、樂中有得。一是抓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二是抓法制教育基地建設;三是建立青少年活動中心,為孩子們提供場所,真正成為農村“留守兒童”學習文化的學校,培養情操的陣地,開展活動的場所,健康成長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