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愛留守兒童調研報告範文

欄目: 個人工作總結 / 釋出於: / 人氣:6.43K

留守兒童(the "left-behind" children),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愛留守兒童調研報告範文,歡迎閱讀。

關愛留守兒童調研報告範文
關愛留守兒童調研報告範文篇1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聚積各方力量,婦聯組織發揮自身組織優勢,認真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立足家庭和學校,關注我縣留守兒童個體的健康成長,並把優化留守兒童生存發展環境、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作為新形勢下各級婦聯組織參與科學發展、促進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不斷健全和創新留守兒童關愛機制、豐富關愛內容、積極開展關愛活動,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提供有利發展條件。主要通過加強留守兒童陣地建設、組建愛心媽媽及巾幗志願者隊伍、開展豐富多彩活動、不斷完善工作機制等具體措施,促進我縣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一、基本情況

我縣共有中國小校284所,有未成年人14.7萬人,在校學生9.3萬人,全縣有留守兒童15499人,佔兒童總數的10.3%。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於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由於父母外出時間長,地方遠,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容易產生自卑、孤僻、學習成績較差的現象。

二、目標任務

以優化留守兒童生存發展環境、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為目標,以動員社會支援、增強家長責任意識為著力點,大力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促進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提供必要保障和良好環境,努力實現留守兒童“學業有教、監護有人、安全有保、親情有護、活動有地”的目標。

三、主要做法

1.加強留守兒童陣地建設

20xx年以來,我縣留守兒童學校以師德教育為出發點,將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問題作為師德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加強了對留守兒童的關注程度,對他們的學習、生活給予關心,營造了愛的氛圍,尊重留守兒童的人格,滋潤了他們渴望愛的心靈。全縣各鄉鎮中心國小建起留守兒童之家24個、希望書屋和親子閱覽室(圖書不少於1000冊)21個、心理諮詢室5個、多媒體資訊室8個、多功能活動室18個等多種留守兒童活動陣地,為留守兒童提供經常性的學習、業餘愛好、心理諮詢、文化體育等多方面的幫助和指導。並建立健全留守兒童之家制度,即:有工作制度、學習制度、教育管護、管理制度、活動制度、工作考評等制度。開設“親情熱線”30部,讓外出務工的家長與子女、學校隨時緊密聯絡,增進感情,瞭解實情,促進親情。近年來,通過建立健全各鄉鎮婦女兒童維權工作站,全縣建成25個維權中心,由各鄉鎮司法助理員和婦聯主席為中心負責人,為留守兒童提供長期的法津諮詢和維權服務保障。今後,各相關單位要進一步完善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充分利用留守兒童之家活動陣地及相關設施,積極組織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活動,組織法律服務志願者為留守兒童提供法律諮詢,並協調法律援助機構為困難留守兒童提供法律援助服務,切實幫助留守兒童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2.組建“愛心媽媽”和巾幗志願者隊伍

積極組建“愛心媽媽”和巾幗志願者服務隊伍,愛心媽媽和巾幗志願者們每月定期以電話、見面、書信等形式與留守兒童聯絡,每季度定期或不定期到學校或家庭看望留守兒童,每年至少陪留守兒童過一次節日,保證與留守兒童長期聯絡,溝通情感,彌補“親情的不足”。在互相自願的前提下,“愛心媽媽”和留守兒童以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多對多的形式結對關愛睏難留守兒童。進一步健全**縣巾幗志願者服務隊伍,組織她們深入到鄉(鎮)、村(社群),積極開展親情關愛、扶貧幫困、普法宣傳、心理疏導等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切實幫助我縣留守兒童解決感情缺失、心理失衡、生活失助、安全缺保、學習缺教等問題,積極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留守兒童關愛網路,有效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3.開展豐富多彩活動

積極開展貼近留守兒童的各種主題實踐活動。一是開展兒童節關愛活動,利用每年的“六一”兒童節,積極開展“愛心媽媽”看望慰問留守兒童、“我愛爸爸、媽媽”徵文、演講比賽等活動,讓留守兒童感受親情的可貴,同時評選出“留守之星”,給予獎勵和鼓勵,讓他們度過歡快的節日;二是開展快樂假期活動,利用節假日、寒暑假等組織留守兒童參加課外知識競賽、暑期夏令營等活動,增強他們與老師同學的溝通,消除孤獨、自卑心理;三是開展傳統教育活動,利用“五一”、“七一”等重大節日,開展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等活動;四是各相關部門積極籌集資金及物資,大力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共享藍天”幫扶活動,及時對留守兒童進行親切慰問,給他們捐贈學習用具、體育器材等慰問品;五是開展健康心理輔導,及時發現留守兒童心理、情感方面的問題,使留守兒童體驗到生命成長的快樂與幸福,消除不良情感,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4.深化“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

以“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為契機,動員各相關部門深入各聯絡村開展愛心幫扶活動。關心幫助孤兒和父母長期外出缺乏親情的兒童。同留守兒童悉心交流,瞭解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幫助他們與在外打工的父母通過電話、書信等方式互訴親情,讓留守兒童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四、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全縣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機制,不斷加大《**縣實施<**市兒童發展規劃>(20xx——20xx年)》的實施力度,把關愛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長遠規劃。建立《**縣留守兒童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成立由兒童教育專家、法律工作者等組成的家教宣講團。縣委組織部、宣傳部、縣婦聯、團縣委、民政局、教體局、關工委等相關部門共同聯動,積極組織開展“共享藍天”關愛留守兒童行動,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和措施,真正把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納入全縣重要工作日程並建立相關考評考核機制。今後,各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不斷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保障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工作的順利實施。

2.狠抓督導落實。各相關部門將定期不定期對各鄉鎮留守兒童之家執行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召開留守兒童工作聯絡會議,及時發現留守兒童之家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促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工作長足發展。

3.注重媒體宣傳。充分發揮宣傳輿論陣地的作用,大力宣傳在留守兒童健康成長中的好做法和典型事蹟,在全縣營造關心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良好輿論氛圍。

關愛留守兒童調研報告範文篇2

近年來,隨著我區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城鄉一體化程序不斷加快,大批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造成留守兒童增多。由於親情缺失和監護缺位。存在生活失助、學業失教、安全失保、心理失衡等現象。連雲港市**區婦聯把關愛貧困留守流動兒童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爭取全社會的力量,共同開展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為他們身心健康,自由成長撐起一片愛的天空。

一、領導重視,推動政策落實。

我區《“xx”婦女兒童發展規劃》經20xx年縣政府第38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於20xx年12月正式頒佈實施。新規劃更加關注婦女兒童民生問題,新增了兒童與福利領域。增加“逐步完善救助制度,為貧困和大病兒童提供醫療救助”、“發展面向留守流動兒童的公益服務設施,滿足孤兒、單親困難家庭兒童的生活、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促進其健康成長”系列目標,區婦聯作為職能部門,積極作為,推進實施力度。“六一”期間,區四套班子領導關心關愛留守兒童,到鄉鎮學校看望他們,送去了慰問金、玩具等節日禮物,並與他們一起慶祝“六一”兒童節。

二、分門別類,建立資訊庫。

建立貧困留守流動兒童資訊庫,對各鎮貧困留守流動兒童分類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統計、登記造冊,全面掌握了貧困留守流動兒童學生的資料。目前,共有留守流動兒童5000餘人入庫(留守流動兒童、孤兒(包括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服刑在押人員未成年子女、殘疾兒童、流浪兒童、受艾滋病影響兒童、吸毒家庭子女、受暴力侵害兒童(尚有三個鄉鎮沒有報齊材料)。全面建立貧困留守流動兒童檔案,及時做好留守流動兒童的發展情況記錄,根據反饋的資訊及時改進工作方法。

三、積極爭取,實行幫扶制。

積極爭取省兒基會、愛德基金會等慈善救助專案,建立幫扶制度。為全縣198名孤兒,每年發放資助款30餘萬元;為區30名特困孤兒款,每年發放3萬元。積極申報“職教**班”,新增 2個“職教**班”,每年發放資助款10萬元。對上爭取**省兒基會和**綜藝頻道聯合啟動“**音樂教室暨音樂助困境兒童健康成長計劃”,在**國小建成一間多媒體音樂教室,幫助50名蘇北農村困境兒童圓音樂夢想,著名主持人**專程到**國小參加啟動儀式,與留守兒童快樂互動。同時,音樂助困境兒童健康成長計劃爭取資金15萬元,在宋莊中心國小、**國小、歡墩石門頭國小為150名困境兒童免費開展“五個一”培訓服務。(一年的藝術培訓、一次健康體檢、一套優秀兒童讀物、一次藝術夏令營、一次藝術展示。)新增“音樂種子”**班5個,完成資料稽核、上報等相關工作,為476名困境兒童爭取每人連續三年共1200元的資助款。做好市婦聯“海生草”關愛睏境兒童公益專案,爭取“海生草”培訓班3個(**中心國小、**中心國小,**國小),為90名困境兒童連續三年送去“六個一”免費公益服務。(一年的藝術培訓、一次健康體檢、一次夏令營、一次才藝展示、一次社會媽媽結對、一次城鄉兒童“手拉手”)

四、整合資源,結對聚愛心。

發揮婦聯“海媽媽驛站”、巾幗志願者隊伍資源優勢,發動結對服務,全區女黨員、女幹部、女教師等與留守兒童結成“社會媽媽”、“代理家長”、“陽光夥伴”等形式的互助對子300多對,廣泛開展心理健康輔導、學習指導、生活引導等愛心牽手活動。區國稅局的“愛心媽媽”連續20xx年為貧困留守流動兒童累計捐款20餘萬元,除了定期資助外,每年的“六一”兒童節,愛心媽媽們帶著書包、文具盒、鉛筆等節日禮物看望孩子們,送去全體幹部職工的一份關愛。

五、利用陣地,活動促和諧。

通過區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村級婦女兒童之家、家長學校等陣地,設定親情教育課程,開設親情熱線,發揮家庭教育、親情互動、成長訓練等功能,為留守青少年兒童提供健康保健、心理輔導、經濟扶助等家庭式助長服務。面向廣大家長開展宣傳教育,組織巾幗志願者和社會力量為留守流動兒童安全提供“一對一”的幫助。抓好“六一”、暑假等節點,開展“六一”書畫評比、市“百佳小公民”評選活動,為留守流動兒童營造積極陽光的氛圍;在**鎮舉辦留守流動兒童“快樂暑假、翼起成長”暑期公益夏令營活動,先後組織300名留守兒童免費觀看舞臺劇《藍精靈》、告別粗心半日營、科學的魔力、消防安全知識大講堂等活動,讓留守兒童在夏令營生活中充分體驗小夥伴關心互助、共同成長的樂趣,提高兒童的安全意識和防範能力;在城頭鎮舉辦4期兒童安全培訓“護蕾行動”活動,以兒童和家長、基層婦聯幹部和社群志願者為培訓物件,重點圍繞交通安全、食品衛生、防走失、防火、防溺水以及預防各種自然災害等進行兒童安全常識教育,提高學生安全意識和自身防衛能力,教給家長、基層婦聯幹部和社群志願者安全知識,確保兒童安全成長。組建30人的“家庭教育志願者”隊伍,通過巡迴講座、上門服務、網路電話溝通等形式,確保留守流動家庭和諧平穩。

區婦聯將在以後工作中,繼續深入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重點抓好留守兒童之家建立工作,使“留守兒童之家”設施更齊全、管理更完備、活動更豐富;二是繼續推進留守兒童扶貧濟困行動。爭取各方支援,整合社會資源,深入開展關愛貧困留守兒童扶貧濟困行動,解決其實際困難;三是抓好志願幫扶結對工作。壯大關愛隊伍,切實為當地留守兒童提供學習、生活、情感上的幫助;進一步完善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制度和激勵機制。

關愛留守兒童調研報告範文篇3

為全面掌握望江縣華陽鎮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的整體情況,不久前,華陽鎮黨委組織鎮關工委、鎮婦聯、鎮團委和鎮計生辦,對華陽鎮留守兒童關愛工作,進行了為期一週的專題調研。通過入戶走訪、座談調研和聽取全鎮24個村(社群)、1所中學、2所中心學校的工作彙報,基本掌握和了解華陽鎮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現狀,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具體而細緻的分析,對今後工作提出了初步的對策和建議,現將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的基本情況

華陽鎮地處皖鄂贛三省交界點,承東啟西、連線南北,是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的腹地。南臨長江,北枕大別山,東依安慶,西望九江。20xx年12月,隨著行政區劃調整,原雷陽鎮、華陽鎮合併成新的華陽鎮,是望江縣城所在地。全鎮轄11個行政村、13個社群,全鎮總人口12.7萬。全鎮現有雙親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1467人,遍及全鎮24個村(社群)。100人以上的有6個村(其中:白沙村131人,計渡村122人,磨盤村361人,陶寓村188人,鶴莊村125人,清泉村102人);22-92人的有9個村(社群),20人以下的有9個社群(村),人數最多的是磨盤、陶寓村,最少的是青林社群只1人。留守兒童最多的是邊緣村或經濟條件較差的村。據統計,全鎮留守兒童整體分佈為:在家閒玩160人,上幼兒園366人,上國小650人,上國中291人。

通過調研,各村(社群)、學校都比較重視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針對留守兒童生理特點和思想行為表現,積極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關愛活動,特別是華陽、雷陽中心學校、華陽初級中學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教師主力軍作用,做了大量、細緻、艱苦的工作。該鎮的主要做法: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狠抓工作落實。華陽、雷陽中心學校、華陽初級中學等3所學校,均成立了關愛留守兒童工資領導小組。由校領導、班主任、行管人員組成。校長任組長。建立了關愛留守兒童以班級為基礎,班主任負責制。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建立了留守兒童管理制度和工作規劃、計劃,使學校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有條不紊開展。幾個留守兒童數量較多的村,把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列入兩委工作議事日程,明確負責人,主要領導親自抓。陶寓村黨總支書記崔國福經常深入留守兒童家庭瞭解情況,並利用春節打工人員返家之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座談會,通報孩子在家情況,提出父母要常與孩子溝通要求。20xx年,村校結合舉行國慶聯歡會,書記在會上就關心下一代、關愛留守兒童問題作了專題講話,並給16名特困留守兒童和殘疾生髮了慰問金和學習用品,使在場村民深受感動。磨盤村把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列為村幹蹲點工作任務之一,做到勤跑、勤問、勤落實。每年汛期,村裡都要與雙親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父母電話,要求將孩子接到身邊或回來一人照料,確保汛期孩子人身安全。

二是豐富活動載體,關愛留守兒童。一是建立 留守兒童之家 。全鎮以學校為基地,村校結合的方式,建立 留守兒童之家 8個。 留守兒童之家 達到六有,有房屋場地,有裝置(桌椅、親情電話、電視、電風扇、圖書資料、文體器材等),有專人管理、有安全、學習、生活、幫扶、家訪等各項規章制度,有牌子、工作計劃,並利用 之家 積極開展有益於留守兒童身心健康活動。為留守兒童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生活、娛樂、交流的平臺。二是充分發揮幼兒園託管作用。據調查,全鎮現有幼兒園23所(公辦2所,民辦21所),村和社群利用這一資源,充分發揮其對學齡前留守兒童的託管作用。現在園兒童3018人,其中,父母雙方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佔20%,白沙村民辦幼兒園145人,其中父母雙方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佔40%,魔盤村和平片民辦幼兒園13人,其中,父母雙方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10人。幼兒園已成為夫妻雙方外出打工者託管孩子的首選場所。幼兒園的管理嚴格,老師工作責任心強,熱情高,教孩子學習、遊戲、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管好安全,使孩子們快樂、健康、平安過好每一天。白沙村幼兒園從20xx年起建立了每天給每個孩子測體溫制度,從體溫的異常變化,發現孩子患病資訊。幾年來,先後為100多名孩子從體溫異常變化發現和治療好了疾病。20xx年,四歲留守兒童計玉婷,父母雙方在上海打工,小玉婷隨爺爺奶奶在家生活。園負責人汪結髮,連續4天給孩子測體溫時,發現小玉婷體溫過高,而且發現其耳後有塊紫斑,便告訴其爺爺,建議到醫院檢查治療。其爺爺將其帶到上海,經醫院診斷為血小板減少症。經過醫院治療,病情穩定後,帶藥回家邊上園邊服藥治療,汪結髮天天堅持給其服藥,並減少了保教費。在汪的精心呵護下,小玉婷恢復了健康。三是建立 農家書屋 。全鎮有19個村(社群)建立了 農家書屋 ,藏有科學文化、道德法制、經營之道、青少年讀物等內容的各種書籍達3000冊,並確定了專人管理,向全村(社群)開放,為青少年和留守兒童學習求知提供了更多的精神食糧。

三是加強道德建設,規範行為教育。一是加強針對性教育。華陽中心學校在對留守兒童問卷調查的基礎上,根據留守兒童暴露出來的個性特徵、思想道德和行為表現,把它歸納為三種類型的留守兒童,即:剛毅型、穩定型和缺陷型,採取七種方法進行教育和引導。即:感受同伴的互助,體驗友情;感受老師的關愛,體驗溫暖;感受父母的牽掛,體驗親情;感受社會的關愛,激發愛國之情;感受老同志的關心,體驗社會溫情;感受自己的進步,增強自信自強精神。二是開展感恩教育。通過教育,使留守兒童從心靈深處拉近了與父母的情感距離,感恩老師、感恩黨和國家對留守兒童的關心愛戴。三是組織留守兒童參加學校組織的集體活動。組織他們參加校園讀書、徵文演講、書畫展、陽光大課堂、文藝演出、體育比賽等活動,讓他們融入集體之中,展示才華,增長知識。四是開展宣傳激勵活動。舉辦留守兒童主題班會、 留守兒童心聲 廣播節目、女生生理輔導講座、 親情家園 、 親情校園 宣傳欄目等,激勵引導留守兒童樹立自信、自強、自立、自尊精神。五是開展留守兒童心理輔導;六是跟蹤教育,建立學校與留守兒童監護人聯絡制度,班主任對留守兒童每學期進行一次家訪等。

四是開展結對幫扶,營造良好氛圍。各村(社群)發動 五老 ,本著就近方便的原則,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據統計,參加幫扶的 五老 53人,與留守兒童結對63人(對),幫督孩子學習,幫解實際困難。華陽初級中學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的老師18人,結對幫扶的留守學生54人(對)。華陽中心學校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的老師80人,結對幫扶的留守學生145人(對)。雷陽中心學校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的老師53人,結對幫扶的留守學生106人(對)。全鎮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的 五老 、老師204人,結對幫扶的留守兒童368人(對)。

五是愛心救助貧困,多種方式相助。各村(社群)領導都比較重視關心貧困、殘疾留守兒童的生活疾苦。充分用活用足黨的民生工程政策,優先安排解決青少年中家庭經濟、身殘病疾等特殊困難人群,給予生活臨時救濟、低保、五保等不同方式的關愛救助。同時,動員社會力量捐資救助。據不完全統計,全鎮有35名貧困、殘疾的留守兒童均得到了政府和社會不同方式的救助,安徽日報記者、計渡村第一書記徐旻昊主動與安徽鴻石集團聯絡,由該集團為本村5名困難留守兒童每人每年資助生活費700元,一直資助到大學畢業。

六是 五老 義務監督,創造良好環境。為加強經營性網咖社會監督,為青少年和留守兒童學習、生活創造良好外部環境。以鎮關工委牽頭,從有關村和社群聘請了15名 五老 組成網咖義務監督員隊伍,對全鎮17家經營性網咖實行了有效社會監督。未成年人上網咖現象大為減少,為青少年和留(低碳生活綠色環保調查報告)守兒童健康成長創造了良好外部環境。

二、當前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存在的問題

據調查,留守兒童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應引起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一是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心理問題和缺陷。這些留守兒童由於長期離開父母,親情關懷缺失,教育引導缺少,加之臨時監護人的溺愛管理,因此,他們當中的多數人養成了不同型別的思想行為和性格特徵:即剛毅型:性格粗暴,逆反心理強,喜歡獨來獨往,自由散漫,不聽話,不禮貌,不謙虛,不守紀律,常與人鬧不團結,學習成績差。穩定型:性格內向、孤僻,不願與人交往,心胸不寬,敏感性高,情感脆弱,一遇不順心事就易產生疑惑,埋怨別人和自怨自憐。缺陷型:心理問題較多,易造成心理扭曲,出現寂寞空虛、無理逆反、抑鬱孤僻等心理現象,比較容易走極端。

二是臨時監護人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這些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均分別由血緣、親緣關係人擔任。其中爺爺奶奶擔任臨時監護人的1425人,佔總人數97%;由外婆、姑、姨、舅擔任臨時託管人的42人,佔3%,負責他們的吃、住、行生活照料。由於大部分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年齡較大,文化層次上也不高,所以,他們教育孩子的就不會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從心理上關心孩子,照顧孩子,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在教育態度、教育方法上還是老一套,他們能做到的僅僅是照顧孩子們的日常生活而已,在與孩子交流溝通上存在著很大困難。

三是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亟待解決。部分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在不講衛生、不經常換洗衣服、挑吃挑食、亂花錢等;有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在家裡不聽臨時監護人的教導,頂撞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不服從學校的管理,成為了讓人頭疼的 問題兒童 。

四是平時缺乏親情關愛要引起重視。父母打工對留守兒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缺乏親情關愛會對孩子造成許多不良的影響,最為直接的也許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難得到很好的照顧,使孩子無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留守兒童成長期間缺乏撫慰與關懷,這也是我們應該給予重視的。如此同時還要高度關注留守兒童安全問題等等。

三、下步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的建議

留守兒童問題是我國加速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程序中出現的一個新的社會現象,是青少年人群中又一個新的弱勢群體。關注留守兒童關愛工作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社會和諧,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留守兒童問題作為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不應只是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自己去解決的問題,而應該由全社會共同努力,為留守兒童創造健康成長環境和空間。關注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刻不容緩、迫在眉睫。

一要在高度關注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和環境。外出務工的父母及留守兒童的代理監護人員,應儘量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溫暖、關愛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促使 留守兒童 健康成長。外出務工的父母也應加強與子女的聯絡和溝通,儘可能做到多關心孩子。還要加強與代理監護人、學校的聯絡。外出的父母要經常回家或打電話與孩子溝通,交流感情,和學校溝通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二要正確教育和引導好留守兒童,樹立知識改變命運的觀念。鼓勵有能力的外出打工的夫妻一定要把孩子帶上跟隨自己打工讀書生活。如果條件允許夫妻最好留一個在家與孩子一起生活。因為家庭的安全感和親情的溫暖是任何外力都無法取代的。

三要實行留守學生和父母外出情況和家庭的普查登記工作。各中國小校在新學期學生報到時將父母外出情況和家庭成員情況逐一進行登記,建立 留守兒童 檔案。記錄 留守兒童 的個人情況和監護人及臨時監護人的情況,準確掌握留守兒童的個人資訊,為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四要在中、國小校普及實行結對幫扶或幫扶留守學生的機制。建立 留守兒童之家 ,使留守兒童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建立健全教師家訪和與留守兒童談心制度。定期召開幫扶教師、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座談會,引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開設親情電話,讓留守兒童的父母知道校長、班主任等老師的電話,加強學校、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聯絡和交流。

五要營造和諧、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樹立健康向上的心態。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文明習慣,組織學生廣泛參與各種動手的實踐活動,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最重要的是在學校舉辦的活動中,多鼓勵留守兒童,多把機會留給留守學生,幫助他們走出自閉的心理障礙,幫助他們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他們養成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心態。

六要強化政府統籌管理職能,加大社會關愛留守兒童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設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學收費標準,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學條件。對未能入學的民工子女可以通過開辦寄宿制學校,假期學校等,逐步建立社會監管體制,打破城鄉體制,給予農民工及其子女切實的市民待遇,運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幫助農民工把子女帶到打工地學習和生活。開闢打工子女就學的 綠色通道 ,使其享受與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這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之所在。

七要加大宣傳力度,相關部門充分發揮各級媒體的宣傳功能。進一步加大新聞宣傳力度,引起社會各界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注,引起社會的重視,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尋求解決的辦法和途徑,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格局,讓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讓在家的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八要逐步鎮、村兩級探索幫助關愛留守兒童教育的新的舉措。要及時做好留守兒童的登記普查工作,在鎮、村設立關愛農民工留守子女的辦事機構,不定期到留守家庭瞭解孩子們的生活、教育情況。把學校與村兩委工作聯絡起來,建立一個長期有效的機制,定點幫扶,及時發現報告留守兒童們的情況與動向,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提供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