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留守兒童狀況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01W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外出務工人員快速增長,青壯年都外出掙錢,留下老人和孩子們在家鄉生活。這些父母在外務工,自己留在家中和爺爺奶奶生活的孩子們被社會稱為“留守兒童”。據統計,我鄉留守兒童約800名,雖然說這些留守兒童的溫飽問題得到解決,但是他們在心理狀況、教育狀況上暴露的問題慢慢的突出。父母長期遠離孩子,使孩子缺少父母的關愛,爺爺奶奶輩的溺愛,在培養他們的品格上還是有所缺失的。

關於留守兒童狀況調研報告

何謂“留守兒童”?“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者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並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十四周歲以及以下的兒童。由於留守兒童長期不與父母雙方生活在一起,在代理監護人的照顧下生活,遠離傳統式的家庭生活,使得留守兒童在生存、心理、教育問題上出現了許多問題。本文就從我鄉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心理特點、教育問題這三個方面來進行簡要分析,並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有關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問題

在正常狀態下,家庭成員以“面對面”為條件展開活動,孩子是家庭生活的一份子。家中有了孩子便有了地,有了爸爸便有了天,有了媽媽便有了萬物。但是,留守兒童生活在“殘缺不全”的家庭中,他們的生存狀況如何呢?經過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

1、生活狀況不盡如人意

(1)生活質量不能保障。一般情況下,農村留守兒童是由祖父輩進行代理監護的,這些老年人一般最為關注的是孩子的吃飽穿暖問題,而並不懂得如何提高孩子的生活質量,孩子的食物營養往往達不到孩子身體生長的需要,並且在農忙時,老人們又忙於農活,不能夠讓孩子按時吃飯,更不利於孩子的身體生長;其次,留守兒童在生活中往往有較差的生活習慣,由於父母給他們多寄零花錢,再加上代理監護人的管教不力,留守兒童用錢自由度大,禁不住零食的誘惑,常用零食代替主食,不利於孩子身體健康發展。

(2)留守兒童勞動強度大。由於農村中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家中留守的多為老人、婦女、兒童,在農忙季節,由於有大量的勞動,家長下地幹農活,家中的事情就只有留守孩子做了,有時候爺爺奶奶在前,小孩子在後丟種子,小小年齡就學著幹農活。留守兒童幹農活或者做家務,使得孩子過早的承擔一些與年齡不相符的高強度勞動,使孩子在身心上受到不小的壓力。

2、留守兒童在情感上創傷嚴重

親情的缺失使得孩子情感上出現創傷。父母長期在外,留守兒童只能通過電話、視訊等來和父母溝通交流,致使他們親情感的缺失極為嚴重。而在外的父母總是感到很無奈,覺得給孩子很好的物質生活才是他們的責任,往往忽視了對孩子精神的關注,人格的培育。一些老師在和孩子交流中發現,有許多孩子非常希望自己的父母陪在自己的身邊,父母的陪伴比豐裕的物質更重要。長期親情的缺失容易使孩子出現情感上的冷漠以及對物質的片面追求,這樣非常不利於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3、生活環境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由於農村的基礎文化設施不夠完善,這些地區相應缺乏文化娛樂活動,而一些閒散人員就只有打麻將來消磨光陰,在這一環境中留守兒童容易受賭博風氣的影響,使他們形成不良的習慣;再者,農村觀念陳舊,迷信、家法思想依然盛行,特別是在老年人中,兒童在這一環境中受到這些陳舊觀念的薰陶是極其不利於孩子思想發展的。

二、有關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父母是家庭的主宰,是孩子的主心骨。一般來說,父母不僅可以為孩子提供生活條件、教育條件、安全保障,使他們儘可能健康成長,而且更重要的是,父母可以給予子女難以替代的親情與真愛,對兒童心理髮展的影響是最重要的。但是,現實中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令人擔憂。

由於家庭教育的缺失、教育因素以及文化生活單一的制約,留守兒童往往出現較大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兒童自卑心理加劇、性格抑鬱、喜歡自我封閉、為人處事孤僻不合群。在城市小朋友身上,我們看到的多數是自信滿滿,而農村留守兒童多數很自卑,到人群中少言寡語,很容易臉紅或者流淚。

三、有關留守兒童的教育現狀

教育領域對留守兒童的影響主要是在家庭教育上,表現在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家庭教育的不合理上。家庭教育的缺失,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監管不力:一方面,那些父母雙雙外出的家庭,由於祖父輩的文化水平較低,有的甚至是文盲,對孩子學習上的問題不能予以幫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中,留在家裡的一方由於承擔了全部的家務和田間勞作,也很少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的學習。二是教育態度消極。留守兒童大多生活在生產力水平低下和欠發達的農村地區,他們父母文化素質一般較低,對子女的教育投入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在一些農民心中存在一種原始的觀念:“只要子女身體好,健康成長,照樣可以打工掙錢。”三是家庭缺少良好的文化氛圍。多數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對讀書學習的認識不夠,甚至認為讀書無用,對於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也是漠不關心,順其自然,這樣的環境氛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和上進心。

家庭教育的不合理,表現在:一方面一些隔代監護人對兒童存在溺愛和放縱心理,留守兒童容易形成自私任性、霸道蠻橫、以自我為中心等性格缺陷;另一方面,父母對子女的歉疚往往採用物質彌補的方式,過度的物質滿足極易使孩子形成功利主義價值觀和享樂主義人生觀,產生“讀書無用論”、“拜金主義”等錯誤思想。留守兒童親子教育的替代導致了家庭環境的惡化,而不良的家庭環境誘發了兒童的不良人格因素,具體表現為兒童的行為問題和學業不良,且三者互相影響、惡性迴圈。

四、有關改善留守兒童問題的對策

1、文明健康生活進村入戶。大力宣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進村入戶發宣傳手冊,各村組大力支援,村幹部特別關注留守兒童家庭。

2、建立留守兒童之家。各村整合本村資源,建立留守兒童之家,及時瞭解關心這些留守孩子的生活、學習狀況,尤其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對於生活困難的家庭,以村委會為單位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由於祖父母文化知識有限,對現代化的通訊工具不熟悉,留守兒童之家可以建立親情視訊聊天室,為留守兒童更“近”的看自己的父母提供便捷的渠道

3、建設文化活動廣場。建立文化活動廣場,豐富孩子們的文化生活,讓留守兒童走出家門和小夥伴們一起做遊戲、玩耍,暢享童年的樂趣。遠離成年人不良嗜好場所,例如賭場、網咖這些地方。

4、宣傳家庭教育。家庭依然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最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成長的基礎。父母和家庭在兒童成長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無論是否外出務工,父母都應給予兒童成長中的指導與關愛。首先在外出安排上,父母應儘量維持家庭功能的完備,父母雙方儘量不要同時外出務工,在外出期間增加回家的頻率,通過各種通訊工具與子女增進交流溝通;父母和監護人應與學校保持經常性的聯絡,時刻了解留守兒童的生活和學習情況,為兒童創造有利的學習空間和氛圍,給留守兒童有效的教育引導與情感關懷,讓留守兒童感受到父母的關懷和家庭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