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開發區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06W

2月18-20日,省發展改革委沈衛國主任率委國民經濟綜合、產業協調、高技術產業和地區經濟等處室負責人及工作人員赴宣城市調研開發區工作。調研組在宣城市召開了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座談會,實地考察了宣城經濟開發區、宣州經濟開發區、廣德經濟開發區、廣德新杭經濟開發區、郎溪經濟開發區、郎溪十字經濟開發區和宣城市的市政建設。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開發區調研報告

一、宣城市開發園區基本情況

宣城市現有省級經濟開發區13個(含籌建),其中:國家核准的省級經濟開發區4個,分別為宣城經濟開發區、宣州經濟開發區、寧國經濟開發區和廣德經濟開發區,核准面積14.22平方公里;省政府批准籌建的省級經濟開發區9個,分別為郎溪經濟開發區、涇縣經濟開發區、績溪生態工業園區、旌德經濟開發區、宣州狸橋經濟開發區、寧國港口生態工業園區、郎溪十字經濟開發區、廣德新杭經濟開發區、涇縣雲嶺經濟開發區,9個籌建省級經濟開發區批准規劃面積69.96平方公里。

近年來,宣城市搶抓機遇、先行先試,以打造開發區載體建設為抓手,以招商引資和專案建設為突破口,努力把區位轉化為優勢,把後發彰顯為先行,承接產業轉移取得顯著成效,開發園區建設各具特色,如火如荼,已經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全市13個省級開發區(含籌建)實現工業增加值125.66億元,佔全市43.5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74.98億元,佔全市37.65%;完成財政收入30.76億元,佔全市36.3%。

(一)承接產業轉移的主要做法

在實地參觀和座談中,宣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開發區發展,不斷創新承接產業轉移的新方法、好做法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具體可以概括為“六新”:

1.出臺承接產業轉移新政策。

在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推進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的若干政策意見》基礎上,宣城市制定了含金量較高、操作性較強的《關於促進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的若干政策意見》40條。其中:市本級產業投資專項基金2億元已基本到位,運作方案正在擬定;企業運營應急互助資金3000萬元也已基本到位。市財政從起連續6年每年投入不少於1億元的專項資金用於市開發區建設。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飛地經濟”發展的意見》,積極探索發展“飛地經濟”。廣德縣還出臺了《廣德縣承接產業轉移加快發展二十條》、《廣德縣加快新型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獎勵扶持辦法》、《廣德縣pcb產業園發展扶持政策》。郎溪縣用足用活省示範區建設“40條”政策,充分運用先行先試權,結合該縣實際,分產業、分行業制定優惠扶持政策,強化政策引導和產業導向。

2.突出叢集補鏈招商新方法。

在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宣城市注重“產業鏈招商,叢集式承接”,多措並舉促進產業集聚。一是補鏈配套招商。在全面分析本地主導產業上下游及其關鍵環節的基礎上,編制產業需求目錄,開展針對性招商,促進產業集聚。二是委託合作招商。通過委託商會、工商聯、龍頭企業等,採取定向招商、駐點招商等形式,利用客商的人脈資源等承接產業叢集。三是園區合作共建。先後建立了宣城玉環機電產業園、郎溪經都產業園等合作共建園區,整體承接對方產業叢集。四是設立專項資金。市國投公司、希達公司(國有獨資)各出資1-2億元,專門用於宣城開發區重大產業專案的跟進投資。郎溪縣按照“四個招商、三個緊盯、五個不招”的總體思路,把整體對接、叢集承接作為重點用力方向,主攻重點區域和重點領域,大力度開展叢集式招商,注重產業鏈招商,推動和實現“平行轉移”和“反梯度轉移”,取得了明顯成效。全年新引進專案678個,實際到位內資115億元,增長114%。其中億元以上專案82個。落戶十字經濟開發區、總投資273億元的郎溪(中國)經都產業園一期已動工建設。

3.打造承接產業轉移新載體。

以“園區建設推進年”活動為抓手,全力主攻園區建設,提高園區配套承載能力。,省政府批准宣城市籌建了5家省級經濟開發區。根據示範區建設的總體要求,該市把拓展發展空間、優化佈局和提升產業層次作為承接產業轉移的首要任務,全力推進區域空間規劃和產業規劃的編制。宣城市高起點規劃了總面積63平方公里(起步區近15平方公里)的《宣城市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園區規劃》,現已上報省政府待批。目前,宣城市承接平臺建設速度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見效快。開發區內道路框架全面拉開,路網基本形成,基本實現“七通一平”。區內功能配套齊全,居住、購物、賓館均以較高標準定位建設。供水、供電、天然氣、汙水處理等配套設施建設進展快,承接產業轉移載體建設步伐加快。

4.產業集聚效應顯現新雛形。

通過設立產業投資專項資金,制定產業發展戰略規劃和產業發展目錄等做法,引導承接產業向開發區集聚。在產業導向上,壯大傳統支柱產業與發展培育新興產業並舉,各開發區產業集聚效應初顯。宣城經濟開發區初步形成了汽車零部件、醫藥、光電、新型建材為主導產業的產業體系;宣州經濟開發區初步形成了紡織服裝、機械裝備製造、農產品精深加工、新型建材、精細化工等主導產業;郎溪經濟開發區重點圍繞金屬壓延、裝備製造、電力電子、輕工紡織、農副產品深加工五大主導產業發展產業叢集;廣德經濟開發區突出發展機械製造、資訊電子主導產業,做強做精新型材料、光氣醫藥骨幹產業,優化提升輕紡、農產品加工傳統產業,培育扶持新能源、節能環保新興產業。

5.制定資源節約和環保新舉措。

一是嚴把產業准入關。嚴禁國家明令淘汰的落後生產能力和“兩高一資”專案進入園區。全面落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啟動了節能評估審查制度,對承接專案的稽核嚴格做好水資源論證、職業病危害評價等工作,加強承接產業的環境跟蹤監測。二是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堅持集約和節約用地政策,科學規劃、系統整合、合理利用開發區土地資源。在土地利用上,廣德縣制定出臺了《關於促進開發區土地集約增效的若干規定》,切實把好用地稽核和專案准入關,做到“一次性規劃、分期用地”。對多層標準廠房建設給予財政補貼,提高土地投資強度和用地密度。郎溪縣建立專案入園會審制度,制定促進工業園區專案集約節約用地暫行規定,分類確定各園區專案入園標準,明確對5000萬元以下單體專案不再單獨供地,綜合考量專案投資強度、產出率、建築密度、容積率、稅收貢獻等指標。

6.破解要素瓶頸有了新突破。

強化要素保障,破解承接產業轉移的瓶頸制約。著力打造“五個平臺”,即:“集約式”用地平臺,用足用活“土地置換、增減掛鉤”和未利用地的政策,挖潛盤活土地存量。嚴格用地准入條件,嚴把投資強度、稅收產出率等指標關口,確保集約節約用地。“穩固”人力資源平臺,大力開展“萬人培訓”、“萬人引進”、“萬人迴歸”三個“萬人計劃”,千方百計保障企業用工需求。“無縫對接”基礎設施平臺,全力推進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建設,溧廣高速郎溪段建設前期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連線“三區”的“快速通道”即將建成通車。“多贏”融資平臺,加強政銀企合作,大力引進發展各類金融機構,優化融資平臺,多家村鎮銀行掛牌營運,數家小額信貸公司先後落戶。“一流”服務平臺,進一步加強幹部作風和機關效能建設,深化行政審批權相對集中改革,推行全程幫辦代理服務,全力塑造“服務優、環境好、效率高”的優質服務新形象。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與不足

一是要素制約嚴重。土地:開發區的核準面積普遍較小,絕大部分都存在區外開發的現實和需求,亟待擴區。同時,土地報批時間長、報批費用高等問題比較突出。資金:融資渠道不寬,建設資金嚴重不足,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企業流動資金嚴重缺乏。人力資源:不僅高層次的管理、業務人才匱乏,一般用工也存在招工難的問題。二是產業結構趨同。開發區主導產業面廣,核心企業不強,創新研發能力薄弱,產業鏈條不長。各開發區各自為陣,產業結構趨同,園區特色不明顯。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起步較晚,發展緩慢,競爭力不強。三是配套服務欠缺。金融、物流、研發、檢驗、海關、碼頭等現代服務業和配套設施需進一步完善。

二、宣城市合作共建園區的探索

宣城市與發達地區合作建園具有起步較早、合作模式多樣、合作效果實在等特點,已經與上海、江蘇、浙江等多個地區和開發區開展合作共建。目前,跨省域合作共建園區共有9個,其中,已開工建設的5個,分別為宣城市開發區玉環機電工業園、郎溪開發區無錫工業園、郎溪十字開發區經都產業園、寧國開發區醫療器械產業園、廣德開發區樂清電子科技園;已籤合作協議的4個,分別為宣城市開發區上海淀山湖工業城、宣州開發區梅氏產業園、郎溪開發區常州工業園、廣德開發區上海(閔行、松江、青浦)工業園。合作共建園區模式主要有5種:

1.宣城市開發區玉環機電工業園模式。

,宣城經濟開發區與浙江玉環汽摩配協會簽訂合作協議,規劃用地8000畝,一期專案用地畝,目前在建地塊實現“六通一平”,入園專案42個,在建專案20個,協議投資76.86億元。此外,宣城市開發區玉環機電工業園還進一步延伸發展空間,在宣州、寧國、涇縣開發區設立分園,各分園已陸續引進專案並落地建設。合作方式:“集中規劃,委託招商,共同推進,財政獎補”。開發區拿出一塊相對集中的土地統一規劃,負責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並給予合作入園的專案優惠的土地和稅收政策。協會負責根據規劃定向組織玉環汽摩配行業的客商來投資,並協調和督促專案建設進度。入園專案需符合產業政策和投資密度要求,專案達產生效後,開發區按協議規定給予協會獎勵。效益分享:稅收收益全歸開發區。開發區按入園專案的固定資產投資額的一定比例,結合其建設進度,對協會撥付招商經費,對專案按投資協議約定分年度撥付一定的財政補助。經濟資料統計均計入宣城經濟開發區。合作園區對入園專案採取“總部經濟、異地生產、統一經營”的方式,消除了轉出地政府對產業空心化、地方稅收減少等問題的擔憂,實現了兩地(宣城、玉環)三方(轉出地政府、承接地政府、轉出企業)的共贏。

2.郎溪開發區無錫工業園模式。

該工業園是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10月,郎溪縣政府與無錫濱湖區一批特種裝備製造企業簽訂整體轉移投資協議。動工建設,重點引進江蘇無錫投資客商,總體規劃用地1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超過畝,目前共簽約專案563個,其中科技含量高的億元專案61個,在建專案228個,分7批舉行了集中開工儀式,其中,主體工程在建的億元重點專案105個。從入園專案類別和投資體量看,在未來的3——5年時間內,將進一步建成國內特種裝置製造行業重要的專業化生產、研發基地。投資1000萬元的安徽省質量技術檢驗檢測中心郎溪分中心即將建成,合工大(郎溪)特種裝置研究院已經成立,金屬表面處理中心專案正抓緊引進,園區可以面向行業就地提供產品研發、表面處理、效能檢測、人員培訓等公共配套服務。合作方式:“商會搭橋,駐點招商,一事一議”。成立了郎溪縣無錫商會,商會在無錫相關產業企業推介和引薦,郎溪縣駐點,共同招商。對入園的重大專案實行一事一議。效益分享:給予商會引薦人物質獎勵,通過郎溪縣產業引導基金獎勵來郎投資企業。

3.郎溪十字開發區經都產業園模式。

11月,正式簽約落戶郎溪十字經濟開發區,產業園由郎溪縣政府、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管委會和鴻翔控股集團三方合作成立。一期規劃面積1畝,其中起步區4300畝,已平整土地約1500畝左右,一期規劃範圍內五縱六橫32.2公里主幹道全部開工建設,經編園區11個專項規劃正在評審之中。招商引資成果顯著。XX年1月18日,一次性簽約億元以上專案21個,協議資金52.3億元,意向投資專案95個,投資額143億元。今年上半年力爭已簽約21個專案開工建設。XX年,產業園計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億元,力爭達到35億元,啟動經編織造區、後整理配套區、輕工製造區、倉儲物流區等四個組團建設,建成電、燃氣、水處理中心、熱電廠等主要配套專案。合作方式:“共創共建,效益共享”。郎溪縣政府負責行政管理及審批事項,海寧經編產業園負責產業轉移、服務平臺支撐以及產業鏈拓展,浙江鴻翔控股集團成立了經都產業園投資開發公司,負責園區規劃設計、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等工作。採取“三方合作、分工明確、多元投資、市場運作”模式合作共建園區。既有合作雙方政府層面的合作,又引進實體企業參與投資建設和招商管理。效益分享:郎溪方對該投資開發公司從營業年度起繳納的營業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地方留成部分實行“五免五減半”。入園企業優惠政策執行郎溪方當年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經濟指標計入本地。

4.寧國開發區醫療器械產業園模式。

寧國開發區醫療器械產業園是由蘇商國際醫械聯合總會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聯合組建的安徽蘇科醫療器械產業園有限公司與寧國經濟開發區合作舉辦的,簽訂合作協議,總體規劃用地6000畝,在建專案用地4800畝,總投資53億元,計劃5年建設完成。目前園區已完成廠房建設6萬平方米,簽訂入園專案17個,意向專案38個。科海醫用耗材、蘇瑞消毒、蘇曼信諾、諾曼榮、瑞斯邁、紅樓夢旅遊用品等專案主體工程在建,部分廠房已竣工;沁海金屬、沃爾曼生物科技、寶盈生物農藥、津橋醫用包裝等專案在辦理規劃設計工作,年內開工建設。合作方式:“組建公司、委託招商、土地轉供。”由武漢蘇商工業園投資公司出資在寧國市成立安徽蘇科醫療器械產業園有限公司,註冊資金5000萬元,安徽公司負責入園專案引進和專案服務,寧國開發區負責園區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並供地給安徽公司。重大專案實行一事一議。效益分享:對方享受招商獎勵,入園企業(專案)獨立享受相應的土地、稅務優惠政策。各項經濟指標計入本地。

5.廣德開發區樂清電子科技園模式。

6月10日,廣德經濟開發區與浙江省樂清市會創電子有限公司等七家企業簽定合作協議,佔地面積300畝,投資規模4.5億元,主要生產輕觸開關、插孔等產品。目前園區內“七通一平”基礎設施已到位,兩家企業已開工建設,其中一家已試生產,另有四家企業將於XX年4月開工建設;已到位資金1500萬元。合作模式:開發區按十三類工業用地價格出讓土地,並提供“七通一平”等建設條件,投資方負責科技園區內專案建設。效益分成:入園企業享受《廣德縣承接產業轉移 加快發展二十條》及《中共廣德縣委廣德縣人民政府關於促進開發區土地集約增效的若干規定》等優惠政策。

三、借鑑推廣宣城開發區經驗

宣城市搶抓皖江示範區建設的歷史機遇、市屬開發區率先與長三角等發達地區合作共建區中園,大膽嘗試有效的合作共建園區模式,積極探索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為全省的示範區建設和開發區發展提供經驗和借鑑。宣城市的實踐有力地說明,創新是搶抓機遇、快速崛起,推動承接產業轉移的不竭動力;合作共建是深化長三角合作,加快承接產業轉移的有效方式;集約節約用地是有效承接產業轉移,促進園區科學發展的重要途徑。借鑑推廣宣城開發區經驗,加快承接產業轉移步伐,促進全省開發區又好又快發展,提出如下六點建議:

1.充分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

規劃是先導,堅持規劃先行。遵循市場規律,發揮政府的規劃引導和政策支援作用,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優化空間佈局,加快建設產業承接集中區、示範園區,集中力量辦好現有開發區。科學編制全省開發區“xx”發展規劃,認真抓好示範區內開發區總體發展規劃的實施,結合新設和擴區,認真做好擬申報開發區總體發展規劃和產業規劃的指導及編制工作。通過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和產業發展目錄,不斷優化園區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次。

2.大力促進開發區轉型升級。

研究制定促進全省開發區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以提高產出強度為核心的擴區補充規定和籌建開發區轉正標準,有序推動現有園區擴區升級,分期分批轉正籌建開發區,適當控制籌建開發區和鄉鎮產業集中區數量。鼓勵依託現有開發區設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促進產業承接與自主創新相融合。著力推進開發園區規範化、特色化、集約化,推動各類要素向園區集聚,實現園區專案集中、產業集聚、資源集約、功能整合。

3.支援和推進合作共建園區。

研究制定推進園區合作共建的實施意見和支援政策,打破行政區劃制約,創新合作方式,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機制,推進園區合作共建。鼓勵採取區中園、共管園、託管園和“飛地經濟”等多種模式,合作共建園區。協調推進宣城市與上海市利用白茅嶺監獄在郎溪縣、廣德縣境內的部分土地探索發展“飛地經濟”,建設皖滬合作產業示範園區。支援跨省域、跨市(縣)域、皖江與皖北地區合作共建園區,提高全省開發區整體競爭力。

4.推廣創新叢集式招商方式。

創新招商方式,推廣叢集式承接、補鏈式招商,努力提升產業層次。大力推行專業招商、專題招商、以商招商,堅持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相結合,結合重大專案招商,積極引進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的橋樑紐帶作用,搭建產業轉移促進平臺。利用徽商大會、廣交會、高交會、西洽會及各類投資貿易會展,高水平策劃招商活動,努力提高招商引資實效。

5.著力提高集約化發展水平。

嚴格開發區佈局的環保標準,實行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開發區的設立、擴區和改變區位選址必須符合主體功能區劃和環境保護要求。嚴格資源節約和環保準入門檻,加強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專案進入機制與退出機制。堅持集約節約利用土地,加強土地清理整合,盤活存量土地,推進多層標準廠房建設,提高土地利用率。大力發展迴圈經濟、低碳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園區。

6.建立健全考評和體制機制。

研究制定全省開發區分類考核評價和評比表彰辦法,按皖江城市帶、皖北地區、皖南和大別山區三大區域分類制定考核評價指標。每年組織開展一次市縣開發區考核評價和評比表彰工作,評價結果作為開發區擴區、轉正、升級的重要依據,並納入政府考核目標管理。建立健全開發區環保和資源集約准入機制、合作共建園區的利用共享機制、人才引進、使用和服務保障機制、公共平臺和配套服務跟進機制、資金和融資支援機制和分類考核評價激勵機制,促進全省開發區加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