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開發區調研報告3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4.71K
本文目錄開發區調研報告關於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工作的調研報告開發區工業經濟建設調研報告

2月18-20日,省發展改革委沈衛國主任率委國民經濟綜合、產業協調、高技術產業和地區經濟等處室負責人及工作人員赴宣城市調研開發區工作。調研組在宣城市召開了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座談會,實地考察了宣城經濟開發區、宣州經濟開發區、廣德經濟開發區、廣德新杭經濟開發區、郎溪經濟開發區、郎溪十經濟開發區和宣城市的市政建設。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開發區調研報告3篇

一、宣城市開發園區基本情況

宣城市現有省級經濟開發區13個(含籌建),其中:國家核准的省級經濟開發區4個,分別為宣城經濟開發區、宣州經濟開發區、寧國經濟開發區和廣德經濟開發區,核准面積14.22平方公里;省政府批准籌建的省級經濟開發區9個,分別為郎溪經濟開發區、涇縣經濟開發區、績溪生態工業園區、旌德經濟開發區、宣州狸橋經濟開發區、寧國港口生態工業園區、郎溪十經濟開發區、廣德新杭經濟開發區、涇縣雲嶺經濟開發區,9個籌建省級經濟開發區批准規劃面積69.96平方公里。

近年來,宣城市搶抓機遇、先行先試,以打造開發區載體建設為抓手,以招商引資和專案建設為突破口,努力把區位轉化為優勢,把後發彰顯為先行,承接產業轉移取得顯著成效,開發園區建設各具特色,如火如荼,已經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全市13個省級開發區(含籌建)實現工業增加值125.66億元,佔全市43.5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74.98億元,佔全市37.65%;完成財政收入30.76億元,佔全市36.3%。

(一)承接產業轉移的主要做法

在實地參觀和座談中,宣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開發區發展,不斷創新承接產業轉移的新方法、好做法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具體可以概括為“六新”:

1.出臺承接產業轉移新政策。

在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推進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的若干政策意見》基礎上,宣城市制定了含金量較高、操作性較強的《關於促進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的若干政策意見》40條。其中:市本級產業投資專項基金2億元已基本到位,運作方案正在擬定;企業運營應急互助資金3000萬元也已基本到位。市財政從起連續6年每年投入不少於1億元的專項資金用於市開發區建設。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飛地經濟”發展的意見》,積極探索發展“飛地經濟”。廣德縣還出臺了《廣德縣承接產業轉移加快發展二十條》、《廣德縣加快新型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獎勵扶持辦法》、《廣德縣pcb產業園發展扶持政策》。郎溪縣用足用活省示範區建設“40條”政策,充分運用先行先試權,結合該縣實際,分產業、分行業制定優惠扶持政策,強化政策引導和產業導向。

2.突出叢集補鏈招商新方法。

在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宣城市注重“產業鏈招商,叢集式承接”,多措並舉促進產業集聚。一是補鏈配套招商。在全面分析本地主導產業上下游及其關鍵環節的基礎上,編制產業需求目錄,開展針對性招商,促進產業集聚。二是委託合作招商。通過委託商會、工商聯、龍頭企業等,採取定向招商、駐點招商等形式,利用客商的人脈資源等承接產業叢集。三是園區合作共建。先後建立了宣城玉環機電產業園、郎溪經都產業園等合作共建園區,整體承接對方產業叢集。四是設立專項資金。市國投公司、希達公司(國有獨資)各出資1-2億元,專門用於宣城開發區重大產業專案的跟進投資。郎溪縣按照“四個招商、三個緊盯、五個不招”的總體思路,把整體對接、叢集承接作為重點用力方向,主攻重點區域和重點領域,大力度開展叢集式招商,注重產業鏈招商,推動和實現“平行轉移”和“反梯度轉移”,取得了明顯成效。全年新引進專案678個,實際到位內資115億元,增長114%。其中億元以上專案82個。落戶十經濟開發區、總投資273億元的郎溪(中國)經都產業園一期已動工建設。

3.打造承接產業轉移新載體。

以“園區建設推進年”活動為抓手,全力主攻園區建設,提高園區配套承載能力。,省政府批准宣城市籌建了5家省級經濟開發區。根據示範區建設的總體要求,該市把拓展發展空間、優化佈局和提升產業層次作為承接產業轉移的首要任務,全力推進區域空間規劃和產業規劃的編制。宣城市高起點規劃了總面積63平方公里(起步區近15平方公里)的《宣城市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園區規劃》,現已上報省政府待批。目前,宣城市承接平臺建設速度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見效快。開發區內道路框架全面拉開,路網基本形成,基本實現“七通一平”。區內功能配套齊全,居住、購物、賓館均以較高標準定位建設。供水、供電、天然氣、汙水處理等配套設施建設進展快,承接產業轉移載體建設步伐加快。

4.產業集聚效應顯現新雛形。

通過設立產業投資專項資金,制定產業發展戰略規劃和產業發展目錄等做法,引導承接產業向開發區集聚。在產業導向上,壯大傳統支柱產業與發展培育新興產業並舉,各開發區產業集聚效應初顯。宣城經濟開發區初步形成了汽車零部件、醫藥、光電、新型建材為主導產業的產業體系;宣州經濟開發區初步形成了紡織服裝、機械裝備製造、農產品精深加工、新型建材、精細化工等主導產業;郎溪經濟開發區重點圍繞金屬壓延、裝備製造、電力電子、輕工紡織、農副產品深加工五大主導產業發展產業叢集;廣德經濟開發區突出發展機械製造、資訊電子主導產業,做強做精新型材料、光氣醫藥骨幹產業,優化提升輕紡、農產品加工傳統產業,培育扶持新能源、節能環保新興產業。

5.制定資源節約和環保新舉措。

一是嚴把產業准入關。嚴禁國家明令淘汰的落後生產能力和“兩高一資”專案進入園區。全面落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啟動了節能評估審查制度,對承接專案的稽核嚴格做好水資源論證、職業病危害評價等工作,加強承接產業的環境跟蹤監測。二是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堅持集約和節約用地政策,科學規劃、系統整合、合理利用開發區土地資源。在土地利用上,廣德縣制定出臺了《關於促進開發區土地集約增效的若干規定》,切實把好用地稽核和專案准入關,做到“一次性規劃、分期用地”。對多層標準廠房建設給予財政補貼,提高土地投資強度和用地密度。郎溪縣建立專案入園會審制度,制定促進工業園區專案集約節約用地暫行規定,分類確定各園區專案入園標準,明確對5000萬元以下單體專案不再單獨供地,綜合考量專案投資強度、產出率、建築密度、容積率、稅收貢獻等指標。

6.破解要素瓶頸有了新突破。

強化要素保障,破解承接產業轉移的瓶頸制約。著力打造“五個平臺”,即:“集約式”用地平臺,用足用活“土地置換、增減掛鉤”和未利用地的政策,挖潛盤活土地存量。嚴格用地准入條件,嚴把投資強度、稅收產出率等指標關口,確保集約節約用地。“穩固”人力資源平臺,大力開展“萬人培訓”、“萬人引進”、“萬人迴歸”三個“萬人計劃”,千方百計保障企業用工需求。“無縫對接”基礎設施平臺,全力推進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建設,溧廣高速郎溪段建設前期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連線“三區”的“快速通道”即將建成通車。“多贏”融資平臺,加強政銀企合作,大力引進發展各類金融機構,優化融資平臺,多家村鎮銀行掛牌營運,數家小額信貸公司先後落戶。“一流”服務平臺,進一步加強幹部作風和機關效能建設,深化行政審批權相對集中改革,推行全程幫辦代理服務,全力塑造“服務優、環境好、效率高”的優質服務新形象。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與不足

一是要素制約嚴重。土地:開發區的核準面積普遍較小,絕大部分都存在區外開發的現實和需求,亟待擴區。同時,土地報批時間長、報批費用高等問題比較突出。資金:融資渠道不寬,建設資金嚴重不足,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企業流動資金嚴重缺乏。人力資源:不僅高層次的管理、業務人才匱乏,一般用工也存在招工難的問題。二是產業結構趨同。開發區主導產業面廣,核心企業不強,創新研發能力薄弱,產業鏈條不長。各開發區各自為陣,產業結構趨同,園區特色不明顯。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起步較晚,發展緩慢,競爭力不強。三是配套服務欠缺。金融、物流、研發、檢驗、海關、碼頭等現代服務業和配套設施需進一步完善。

二、宣城市合作共建園區的探索

宣城市與發達地區合作建園具有起步較早、合作模式多樣、合作效果實在等特點,已經與上海、江蘇、浙江等多個地區和開發區開展合作共建。目前,跨省域合作共建園區共有9個,其中,已開工建設的5個,分別為宣城市開發區玉環機電工業園、郎溪開發區無錫工業園、郎溪十開發區經都產業園、寧國開發區醫療器械產業園、廣德開發區樂清電子科技園;已籤合作協議的4個,分別為宣城市開發區上海淀山湖工業城、宣州開發區梅氏產業園、郎溪開發區常州工業園、廣德開發區上海(閔行、松江、青浦)工業園。合作共建園區模式主要有5種:

1.宣城市開發區玉環機電工業園模式。

,宣城經濟開發區與浙江玉環汽摩配協會簽訂合作協議,規劃用地8000畝,一期專案用地畝,目前在建地塊實現“六通一平”,入園專案42個,在建專案20個,協議投資76.86億元。此外,宣城市開發區玉環機電工業園還進一步延伸發展空間,在宣州、寧國、涇縣開發區設立分園,各分園已陸續引進專案並落地建設。合作方式:“集中規劃,委託招商,共同推進,財政獎補”。開發區拿出一塊相對集中的土地統一規劃,負責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並給予合作入園的專案優惠的土地和稅收政策。協會負責根據規劃定向組織玉環汽摩配行業的客商來投資,並協調和督促專案建設進度。入園專案需符合產業政策和投資密度要求,專案達產生效後,開發區按協議規定給予協會獎勵。效益分享:稅收收益全歸開發區。開發區按入園專案的固定資產投資額的一定比例,結合其建設進度,對協會撥付招商經費,對專案按投資協議約定分年度撥付一定的財政補助。經濟資料統計均計入宣城經濟開發區。合作園區對入園專案採取“總部經濟、異地生產、統一經營”的方式,消除了轉出地政府對產業空心化、地方稅收減少等問題的擔憂,實現了兩地(宣城、玉環)三方(轉出地政府、承接地政府、轉出企業)的共贏。

2.郎溪開發區無錫工業園模式。

該工業園是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10月,郎溪縣政府與無錫濱湖區一批特種裝備製造企業簽訂整體轉移投資協議。動工建設,重點引進江蘇無錫投資客商,總體規劃用地1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超過畝,目前共簽約專案563個,其中科技含量高的億元專案61個,在建專案228個,分7批舉行了集中開工儀式,其中,主體工程在建的億元重點專案105個。從入園專案類別和投資體量看,在未來的3——5年時間內,將進一步建成國內特種裝置製造行業重要的專業化生產、研發基地。投資1000萬元的安徽省質量技術檢驗檢測中心郎溪分中心即將建成,合工大(郎溪)特種裝置研究院已經成立,金屬表面處理中心專案正抓緊引進,園區可以面向行業就地提供產品研發、表面處理、效能檢測、人員培訓等公共配套服務。合作方式:“商會搭橋,駐點招商,一事一議”。成立了郎溪縣無錫商會,商會在無錫相關產業企業推介和引薦,郎溪縣駐點,共同招商。對入園的重大專案實行一事一議。效益分享:給予商會引薦人物質獎勵,通過郎溪縣產業引導基金獎勵來郎投資企業。

3.郎溪十開發區經都產業園模式。

11月,正式簽約落戶郎溪十經濟開發區,產業園由郎溪縣政府、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管委會和鴻翔控股集團三方合作成立。一期規劃面積1畝,其中起步區4300畝,已平整土地約1500畝左右,一期規劃範圍內五縱六橫32.2公里主幹道全部開工建設,經編園區11個專項規劃正在評審之中。招商引資成果顯著。XX年1月18日,一次性簽約億元以上專案21個,協議資金52.3億元,意向投資專案95個,投資額143億元。今年上半年力爭已簽約21個專案開工建設。XX年,產業園計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億元,力爭達到35億元,啟動經編織造區、後整理配套區、輕工製造區、倉儲物流區等四個組團建設,建成電、燃氣、水處理中心、熱電廠等主要配套專案。合作方式:“共創共建,效益共享”。郎溪縣政府負責行政管理及審批事項,海寧經編產業園負責產業轉移、服務平臺支撐以及產業鏈拓展,浙江鴻翔控股集團成立了經都產業園投資開發公司,負責園區規劃設計、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等工作。採取“三方合作、分工明確、多元投資、市場運作”模式合作共建園區。既有合作雙方政府層面的合作,又引進實體企業參與投資建設和招商管理。效益分享:郎溪方對該投資開發公司從營業年度起繳納的營業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地方留成部分實行“五免五減半”。入園企業優惠政策執行郎溪方當年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經濟指標計入本地。

4.寧國開發區醫療器械產業園模式。

寧國開發區醫療器械產業園是由蘇商國際醫械聯合總會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聯合組建的安徽蘇科醫療器械產業園有限公司與寧國經濟開發區合作舉辦的,簽訂合作協議,總體規劃用地6000畝,在建專案用地4800畝,總投資53億元,計劃5年建設完成。目前園區已完成廠房建設6萬平方米,簽訂入園專案17個,意向專案38個。科海醫用耗材、蘇瑞消毒、蘇曼信諾、諾曼榮、瑞斯邁、紅樓夢旅遊用品等專案主體工程在建,部分廠房已竣工;沁海金屬、沃爾曼生物科技、寶盈生物農藥、津橋醫用包裝等專案在辦理規劃設計工作,年內開工建設。合作方式:“組建公司、委託招商、土地轉供。”由武漢蘇商工業園投資公司出資在寧國市成立安徽蘇科醫療器械產業園有限公司,註冊資金5000萬元,安徽公司負責入園專案引進和專案服務,寧國開發區負責園區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並供地給安徽公司。重大專案實行一事一議。效益分享:對方享受招商獎勵,入園企業(專案)獨立享受相應的土地、稅務優惠政策。各項經濟指標計入本地。

5.廣德開發區樂清電子科技園模式。

6月10日,廣德經濟開發區與浙江省樂清市會創電子有限公司等七家企業簽定合作協議,佔地面積300畝,投資規模4.5億元,主要生產輕觸開關、插孔等產品。目前園區內“七通一平”基礎設施已到位,兩家企業已開工建設,其中一家已試生產,另有四家企業將於XX年4月開工建設;已到位資金1500萬元。合作模式:開發區按十三類工業用地價格出讓土地,並提供“七通一平”等建設條件,投資方負責科技園區內專案建設。效益分成:入園企業享受《廣德縣承接產業轉移 加快發展二十條》及《中共廣德縣委廣德縣人民政府關於促進開發區土地集約增效的若干規定》等優惠政策。

三、借鑑推廣宣城開發區經驗

宣城市搶抓皖江示範區建設的歷史機遇、市屬開發區率先與長三角等發達地區合作共建區中園,大膽嘗試有效的合作共建園區模式,積極探索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為全省的示範區建設和開發區發展提供經驗和借鑑。宣城市的實踐有力地說明,創新是搶抓機遇、快速崛起,推動承接產業轉移的不竭動力;合作共建是深化長三角合作,加快承接產業轉移的有效方式;集約節約用地是有效承接產業轉移,促進園區科學發展的重要途徑。借鑑推廣宣城開發區經驗,加快承接產業轉移步伐,促進全省開發區又好又快發展,提出如下六點建議:

1.充分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

規劃是先導,堅持規劃先行。遵循市場規律,發揮政府的規劃引導和政策支援作用,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優化空間佈局,加快建設產業承接集中區、示範園區,集中力量辦好現有開發區。科學編制全省開發區“xx”發展規劃,認真抓好示範區內開發區總體發展規劃的實施,結合新設和擴區,認真做好擬申報開發區總體發展規劃和產業規劃的指導及編制工作。通過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和產業發展目錄,不斷優化園區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次。

2.大力促進開發區轉型升級。

研究制定促進全省開發區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以提高產出強度為核心的擴區補充規定和籌建開發區轉正標準,有序推動現有園區擴區升級,分期分批轉正籌建開發區,適當控制籌建開發區和鄉鎮產業集中區數量。鼓勵依託現有開發區設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促進產業承接與自主創新相融合。著力推進開發園區規範化、特色化、集約化,推動各類要素向園區集聚,實現園區專案集中、產業集聚、資源集約、功能整合。

3.支援和推進合作共建園區。

研究制定推進園區合作共建的實施意見和支援政策,打破行政區劃制約,創新合作方式,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機制,推進園區合作共建。鼓勵採取區中園、共管園、託管園和“飛地經濟”等多種模式,合作共建園區。協調推進宣城市與上海市利用白茅嶺監獄在郎溪縣、廣德縣境內的部分土地探索發展“飛地經濟”,建設皖滬合作產業示範園區。支援跨省域、跨市(縣)域、皖江與皖北地區合作共建園區,提高全省開發區整體競爭力。

4.推廣創新叢集式招商方式。

創新招商方式,推廣叢集式承接、補鏈式招商,努力提升產業層次。大力推行專業招商、專題招商、以商招商,堅持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相結合,結合重大專案招商,積極引進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的橋樑紐帶作用,搭建產業轉移促進平臺。利用徽商大會、廣交會、高交會、西洽會及各類投資貿易會展,高水平策劃招商活動,努力提高招商引資實效。

5.著力提高集約化發展水平。

嚴格開發區佈局的環保標準,實行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開發區的設立、擴區和改變區位選址必須符合主體功能區劃和環境保護要求。嚴格資源節約和環保準入門檻,加強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專案進入機制與退出機制。堅持集約節約利用土地,加強土地清理整合,盤活存量土地,推進多層標準廠房建設,提高土地利用率。大力發展迴圈經濟、低碳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園區。

6.建立健全考評和體制機制。

研究制定全省開發區分類考核評價和評比表彰辦法,按皖江城市帶、皖北地區、皖南和大別山區三大區域分類制定考核評價指標。每年組織開展一次市縣開發區考核評價和評比表彰工作,評價結果作為開發區擴區、轉正、升級的重要依據,並納入政府考核目標管理。建立健全開發區環保和資源集約准入機制、合作共建園區的利用共享機制、人才引進、使用和服務保障機制、公共平臺和配套服務跟進機制、資金和融資支援機制和分類考核評價激勵機制,促進全省開發區加快發展。

關於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工作的調研報告開發區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依託開發區和工業園區辦工業,加快城市化程序,加快宣城經濟融入蘇浙滬經濟圈,是宣城市委、市政府的一項重要決策。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可以把服務、土地、勞力等優勢聚集在一起,形成規模效益,產生集聚效應和輻射效應,成為加速工業化和城市化程序的有效途徑,並將成為經濟發展的帶動區、體制和科技創新的試驗區,城市發展的新區。總體上看,我市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發展勢頭較快,各級政府投入了大量人才和物力,成為當地政府的熱切期盼的亮點,但全市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發展中的不平衡,多數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經濟發展的 總量不大,質量也不是很高,對母城和周邊地區的輻射和 帶動作用力度還不大,市場體制建設也不夠完善,經濟運 行機制和行政管理體制需要進一步創新,對外開放功能需 進一步深化。如何統籌規劃,科學定位,合理佈局,推動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健康發展,值得關注和思考,一些突出 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和亟待解決。

一、我市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情況。

近三年來,在市委、市政府提出宣城經濟融入蘇浙滬經濟圈戰略決策以來,招商引資成為各級政府工作的最強音,加快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被擺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位置,各地都加大了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建設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現在:

(一)體制創新快,規範高效的經濟執行和管理體制開始凸現。我市開發區和工業園區雖然普遍起步較晚,但通過參照周邊發達地區開發區管理體制,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援下,積極進行行政管理、投融資、土地使用制度等方面的率先改革。從行政管理體制上,各管委會均實行“小政府,大服務”,“一幢樓辦公,一條龍服務”的新型執行機制,改變了計劃體制下的政府機構垂直對口、機構人員臃腫的局面;在投資管理方面,以優質服務,創造了較好的投資環境;在土地使用上,實行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轉讓制度。因為發揮了體制創新功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試驗區”。

(二)滾動發展好,穩步推進了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規模擴大和功能完善。我市開發區、工業園區自設立伊始,就從市政建設、專案引進、資金運籌等方面提出構想和目標。立足實際可能的條件,紮紮實實,小塊起步,以專案帶開發,基本做了開發一片,建設一片,收效一片,滾動發展,有效地保證了建區初期的有限財力的集中使用,為後期的滾動發展打下較好的基礎。

(三)開發熱度高,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經濟拉動作用漸成現實。各地在發展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程序中,絞盡腦汁,多管齊下,積極承接產業梯度轉移,實現與蘇浙滬等發達地區的資金、技術等優勢的對接和互補,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對全市的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較為明顯。

(四)區域分佈廣,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各具特色。目前,開發區和各類工業園區由市及縣、區輻射到部分中心集鎮,種類較多,從綜合開發區到民營工業區,從專業園區到企業科技園區,各具特色,已成為全市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快速發展的“領頭羊”。

二、我市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儘管近幾年我市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取得了一些成 效,但多數開發區和工業園區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規模小,產業結構層次低。

由於我市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區時間短,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招商引資規模小,專案檔次低,缺少投資規模大、技術含量高、產業鏈條長、牽動性強的“錨專案”。

(二)政策多,無序競爭加劇。

全市範圍內開發區、園區數量較多,“僧多粥少”,開發區和工業園區都拿出了各種優惠政策,但無外乎提供廉價 土地、延長稅收優惠期限,無序競爭不僅使國家稅費流失,還造成本地企業與外來投資者的不平等競爭。

(三)資金少,園區建設速度慢。

我市各級政府財政基本都屬 “吃飯財政”,政府財力十 分有限,雖然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但前期投入普遍較少,加之開發區、工業園區起步之初,融資能力軟弱,導致開發區、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舉步維艱,園區投入不夠,基本框架未能拉開,對外招商引資形象不好,很多外地投資商實地察看後信心不足,影響了開發區和園區招商引資效果。

(四)政府好,部門權力難下放。

各地開發區、工業園區創辦伊始,當地黨委政府都對管 委會 “高授權”,明確管委會為同級政府的派出機構,但在實際工作中,管委會各部門都不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相應的證書、審批權被政府有關部門牢牢握在手中,大量的精力耗費在無謂的協調和遊說中,管委會的職能無法落實,造成了開發區、工業園區的管理不順。管委會不能行使同級政府的經濟管理職能,形成不了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影響了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發展。

三、關於加快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發展的意見

(一)進一步做好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規劃佈局。

1、要以推進工業化為重點,調整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產業結構。我市經濟發展尚處於工業化中的初始階段,繼續推進工業化是我市“十五”期間首要任務,我市各類開發區和工業園區,一方面要按照調優、調高、調大、調強的要求,改造傳統產業。堅持 "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力量扶持發展支柱產業、拳頭產品和優勢企業。另一方面要通過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特別是選用現代化資訊科技裝備企業,用資訊化帶動工業化。省級宣城、寧國經濟技術開發區,必須充分發揮對母城的帶動、輻射作用。各類工業園區要因地制宜,辦出特色,打造自己的拳頭產品,發揮自己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優勢。

2、要以推進城鎮化為重點,加快開發區和工業園區新城區戰略的實現。各類開發區和工業園區要積極實施新城區戰略,這是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更是我市城市化發展的重要組織部分。通過突出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產業建設,努力打造新興的工業城區,並探索工業旅遊的路子,積極構築區域經濟中的一個旅遊景觀。通過完善城鎮道路、供水、能源、資訊等基礎設施,建立服務體系,搞好社群建設,強化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城鎮功能。通過加強生態建設、汙染治理和城鎮管理,改善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城鎮環境。

3、要以推進我市經濟一體化為重點,做大做強我市宣城、寧國、廣德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宣州民營經濟園區。以318國道為主線,突出建設好宣城、廣德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宣州民營經濟園區。努力把寧國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成寧國優勢專案的"孵化器"、"研發中心"。其他縣要因地制宜,建設一至二個具有特色、高起點規劃、投資省、生態環境優、高效益的工業園區。

4、要以促進非國有制經濟發展為重點,大力發展民營

企業。非國有制經濟企業快速發展在我市寧國、廣德已顯現。怎樣把非國有經濟企業引入開發區和工業園區,讓他們加快發展。首先要切實搞好服務,依法保護個體、私營和三資企業的合法權益,為各類企業創造平等競爭、共同發展的環境。其次要積極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攀大靠強,加快體制和技術創新步伐,不斷做大做強,促進開發區和工業園區擴大規模。

(二)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1、樹立招商引資是開發區、工業園區工作 "生命線"的理念。

全市各級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管理委員會要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切實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開發區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要加強與蘇浙滬等地的溝通與聯絡,抓住發達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資本輸出的機遇,主動出擊迎接輻射和轉移。同時,要立足本地資源和開發區已具備的產業基礎優勢,鼓勵區內大企業與國際大公司、大集團聯姻嫁接,以個引企,以大引大,同時鼓勵大企業引進配套企業落戶開發區和工業園區。

2、按照產業化要求,創新招商引資的工作機制。

招商引資工作已成為當今發展區域經濟的"靈丹妙藥",各地招商工作奇招迭出,創造了許多經驗。就我市目前招商引資工作的現狀而言,欲在全省乃至全國的招商引資工作分得一杯羹,必須實行體制創新,通過體制創新帶動招商引資。當前要在開發區和工業園區推行招商引資工作 “公司化體制、職業化隊伍、專業化招商、市場化運作",即招商體制由政府推動轉入公司化運作;招商隊伍通過職業培訓,樹立職業精神,形成職業化的隊伍;招商活動漸成體系,招商措施形成專業知識;通過市場化運作,為招商人員提供佣金和經費,在需求和市場中起到橋樑和紐帶作用。

(三)進一步探索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思路。

1、開發區和工業園區要拓展思路,探索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融資思路。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必須理清思路,盤活存量,搞活“預期”,首先取得各級金融部門的支援,使其明確對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投入政策和投入規模,取得金融信度,為貸款建設打下基礎。其次是爭取各級政府財政收入按一定比例投入開發區和園區建設。第三是盤活土地存量,採取bot等利用外資形式,籌資建設。第四是爭取國債指標搞建設。

2、各級政府探索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新模式。

當前,我市工業園區的開發仍是由政府主導,政府專門設立管理委員會等機構,參與了從規劃、徵用土地、基礎設施建設到廠房設施建設等過程。政府在扮演開發商角色的同時,由於地方財力所限,也承擔了過多投資風險,給開發區和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可考慮逐步引入公司制開發模式,從開發到管理都運用市場手段,減少行政行為,逐步將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由政府行為轉化為企業行為,由開發企業將土地生產力、設施使用率以及地產的租賃和銷售作為業務,以投資土地開發和設施建設並通過其產品和服務的銷售末獲得收入,使政府降低投資風險,轉移投資成本,並由此獲得稅收收入。

(四)進一步加大體制創新力度。

1、進一步明確開發區管理許可權。

從職能配備角度看,不能賦予開發區應有的行政權力,在招商的過程中,仍出現多個環節,要花費很多精力去協調,造成不應有的負面影響。《安徽省省級開發區條例》明確規定開發區管委會“代表所在地人民政府對開發區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但在實際工作中難以得到落實。為在開發區內建立高效、統一的管理機制,建議省政府在出臺有關政策時,需要進一步明確各市縣政府在哪些方面給開發區管委會授權行使市縣級管理許可權,以便開發區管委會對區內行政、經濟和社會事務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

2、建立行政管理範圍與規劃管理範圍統一的執行機制。

為克服開發區行政管理範圍與規劃管理範圍不相統一的矛盾,做到管事與管人相統一,使開發區管委會更好地做好開發區的社群管理以及計生、建立、防洪等工作,必須要將開發區座落的辦事處、鄉鎮劃歸開發區管理,實行行政管理範圍與規劃管理範圍相統一,這樣才能使開發區真正實現開放式執行與封閉式管理。

3、建立統一、協調的監管機制。

市有關職能部門要從全域性出發,增強服務意識,積極支援、幫助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職能部門工作,開發區管委會要正確處理 “責、權、利”的關係,加強隊伍建設,提高管理水平,開發區管委會職能部門積極主動接受市有關職能部門的為務監督和指導,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不斷提高綜合業務素質,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職能。

4、建立健全監督約束機制。

開發區管委會需發放的各類證書,由市有關職能部門向 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職能部門及時提供足夠文字,由省直有關部門發放的各項證書,市有關職能部門應積極幫助開發區管委會申報取得。開發區紀工委、監察室負責開發區內的紀律檢查、行政監察工作(含對垂直機構的派出機構),對發現的各類違紀違規行為,按照有關規範行政行為改善投資環境的處分規定,追究部門領導、直接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

總之,在開發區管理體制上,一方面要理順開發區管理,機構與政府各部門之間的關係,另一方面要不斷優化開發區內部執行機制,強化新機制。堅持 “小政府、強中介、小機構、高效率、大服務”的精簡高效的管理運作體系,走巨集觀導向和微觀服務相結合,“一站式”服務與全過程服務相結合,努力實現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轉變的改革創新之路。

開發區工業經濟建設調研報告開發區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開發區工業經濟建設調研報告 ——創新破難 加快發展 經濟開發區是一個地區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集中展示。近些年來,區域之間的經濟競爭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經濟開發區之間的競爭。加快經濟開發區的建設與發展,是縣委、縣政府的一項重要決策,也是實現“接軌上海、融入杭州”和“三年衝百強”戰略的基礎。開發區和配套工業園區可以把服務、土地、勞動力等優勢聚集在一起,形成規模效益,產生集聚效應和輻射效應,成為加速工業化和城市化程序的有效途徑,並將成為經濟發展的帶動區、體制和科技創新的試驗區,城市發展的新區。總體上看,近幾年來**經濟開發區和配套工業園區發展勢頭較快,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同時,也存在發展中的不平衡:經濟發展的 總量不大,質量也不是很高,對縣城和周邊鄉鎮的輻射和 帶動作用力度還不大,市場體制建設也不夠完善,經濟運 行機制和行政管理體制需要進一步創新,對外開放功能需 進一步深化。如何統籌規劃,科學定位,合理佈局,推動開發區和配套工業園區健康發展,值得關注和思考,一些突出 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和亟待解決。 一、開發區基本情況 **經濟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並於1994年8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經過十餘年的艱苦創業,現已具備規模開發建設總體框架,形成了良性迴圈投資環境,得到了近20個國家和地區投資商的青睞,一些知名企業如**企業、**有限公司、**集團、**集團等紛紛落戶開發區,開發區已成為**縣對外開放的戰略重心。根據**城市總體規劃,開發區對管理區域內堅持以高起點、高標準、寬視野、適度超前的原則致力於“一城五區”建設: 以**大道為中軸,在**大道與**路之間打造了一個8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區,凝聚了**廣場、縣行政中心、步行街、生態街等一批精品工程。 初步建成了4000餘畝的**工業園區和**特色園區,吸引國內外企業80餘家,總投資逾27億元人民幣,其中有**等一大批上規模、上檔次的內外資企業,已成為全省樣板工業園區。 為進一步拓展工業平臺,開發區已在原**省道**段規劃建設了4.62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工業區的性質定位為以新型材料、醫藥、電子為主的生態工業園。首期500畝現已開發完成,入園企業19家,總投資2.93億元人民幣,意向入園企業達到23家。二期區塊基礎設施建設已基本完成,現對外實行全面招商。 **縣委、縣政府為了集全縣之力支援開發區建設,今年又將縣內**工業園和**產業園併入開發區管理。**工業園是**工業重心北移的重要平臺,地處**縣北部中心鎮高禹,首期規劃面積6.68平方公里,目前已形成辦公轉椅、五金機械和it產業三個區塊。**產業園是中科院**分院、**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縣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一個產業基地,規劃面積3000畝,位於縣城北側,投資領域主要以藥品、保健品研發及製造等。 規劃面積12平方公里的悠然人居——**生態園區部分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啟動,招商工作也全面展開。在不久的將來,一個國際一流的集休閒、度假、旅遊、觀光、居住為一體的生態園區將會展現在世人面前。 **生態園之後,開發區另一大手筆是即將建設的**博覽園,主要包括植物博覽園、瀕危動物放養基地、教育、科研創業基地、低密度鄉村別墅等專案,現該區塊已基本完成概念性規劃,即將開始對外招商。 二、開發區經濟發展現狀 (一)、XX年度工業經濟執行情況 1、工業總產值**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億元,同比增長23.2%。 2、工業增加值**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億元,同比增長39.5%。 3、利稅累計完成**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億元,同比增長32%。 4、技改投入**億元,同比增長27%。 5、出口交貨值**億美元,同比增長16.3%。 6、全年合同引進外資**萬美元,同比減少11.8%,其中實到外資**萬美元,同比減少11%。實到內資**億元,同比增長64%。 (二)、XX年1—10月份工業經濟執行情況 1、工業總產值**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億元,同比增長67.39%。 2、工業增加值**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億元,同比增長67.9%。 3、利稅**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億元,同比增長29.47%。 4、技改投入**億元,同比增長18.97%。 5、出口交貨值**億美元,同比增長42.18%。 6、合同引進外資**億美元,其中實到外資**萬美元。實到內資**億元。 (三)、開發區工業企業情況 開發區現有工業企業**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家。XX年1—10月份規模以上企業完成產值**億元,同比增長67.39%。**公司**億元,同比增長20.17%;**1.5億元,同比增長76.72%。XX年新增規模以上企業**家,共完成工業產值**億元。 作為兩大支柱產業之一的轉椅及配套企業**家, 1—10月份銷售收入**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家, 銷售收入**億元。 竹木製品企業**家, 1—10月份銷售收入**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家, 銷售收入**億元。 三、開發區在發展工業經濟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和主要措施 (一)、狠抓工業園區基礎建設,種好梧桐引鳳凰。 截止到XX年底,開發區在園區基礎建設上共投入資金**億元(不含企業內部投入),平整土地 ** 畝,已通道路面積**萬平方米,建成供水管道**公里,供電線路**公里,排水管道**公里。 目前開發區“一區五園”集約效應初現規模,各園區已成為拉動全區經濟高速發展的紐帶,有力的推動了我區各項經濟指標在全縣佔有率的提高,其中**已累計引進企業**家(其中外資企業**家),建成並投產**家,共開發面積**畝;塘浦工業園區累計引進企業** 家(其中外資企業**家),建成並投產**家,共開發**畝;轉椅特色工業園區累計引進企業**家(其中外資企業x家),建成**家,累計開發面積**畝。醫藥產業園累計引進企業**家,現已開發面積 **畝。**工業園正在建設之中。 (二)、強化招商引資力度,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經濟要持續發展,僅靠現有的企業、當地的資源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不斷引進新的資金、新的專案和人才。幾年來,開發區始終堅持把招商引資工作放在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全力做好引資工作。 1、堅持招商引資“一號工程”,健全組織網路。 一是強化招商理念,全面樹

立“全黨抓經濟,全民抓招商,全力抓質效”的意識。二是實施“領導工程”。開發區主要領導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招商引資上來,把主要精力和時間放在招商引資中,主動出擊,親自外出與外商談判。三是理順管理體制,成立了**工作委員會,專門負責招商引資、工業經濟管理和專案推進工作。其中由x名管委會副主任具體負責不同區塊的招商引資工作。四是設立招商引資專業機構,在**年就組建了招商引資部,抽調精兵強將到招商引資一線工作。 2、堅持“以人為本”,加強隊伍建設。 一是加快引進專業人才,著力提高專業招商隊伍整體素質。近年來,開發區堅持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努力打造一支既懂外語、又懂經營管理、通曉國際慣例的複合型招商隊伍。一方面在引進人才上下功夫。去年和今年引進了**名學外貿、具有英語六級水平的人員充實到專業招商隊伍中;另一方面,在強化學習,在提高人才隊伍自身素質上下功夫。以學習為起點,全面提高招商專業人才隊伍整體的政治思想素質、政策理論水平和業務工作能力,增強做好本職工作的本領,實現知識不斷更新,技能不斷提高、本領不斷增強的目標,適應新形勢下工作需要。二是組建輔助招商隊伍,夯實招商引資基礎。近年來,開發區組建了四支強大的招商引資隊伍:一是由**名開發區機關和村幹部組成的幹部招商隊伍;二是由開發區內私營業主,專業中介經紀人組成的民間招商隊伍;三是由近百名**籍在外工作人士和曾在**任職的領導幹部組成的外地招商隊伍;四是由在**投資辦企業的外地企業主組成的以商招商隊伍。初步形成了一個以開發區招商引資部為樞紐,以四支隊伍為分支,涉及到社會各個階層,各個地區的龐大招商網路。 (三)、狠抓企業開工開業,培育優強企業,增強企業市場竟爭力。 工業經濟要實現持續增長,另外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要抓好企業的開工開業。幾年前開發區就專門組織人員落實此項工作,分工分項幫助企業加快開工開業的進度。XX年1—10月份新增開工企業**家,竣工企業**家,其中年產值預計5000萬元以上開業企業**家。 在規模以上企業中,從今年的發展情況看,**、**、**x等發展勢頭強勁,年增產值均在40%以上,特別是**公司和**公司經營形勢較好,同比分別增長267%和207%。另外,年產值有望突破5000萬元的還有**、**、**x等一批企業,為開發區XX年工業經濟高速增長創造了良好基礎。 (四)、強化為企業服務意識,積極為企業排憂解難。 對於開發區來說,服務是最大的品牌。開發區是“巢”,客商、專案是“鳥”。讓開發區成為客商之家、專案之家,才能留得住客商,留得住專案。幾年來,開發區各級上下始終把企業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把企業的發展當作自己的進步,針對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困難,竭盡全力予以幫助。在服務上實施“專班工程”,做到一個專案一個專班,一個專班負責到底。尤其是對重點客商、重點專案,由開發區主要領導跟企業掛鉤結對。此外還積極主動向企業積極宣講各類優惠政策、扶持政策,引導企業走科技創業、創新和可持續發展之路,幫助企業樹立科學的發展觀,為建設綠色企業、生態型企業夯實基礎。截止到XX年底,開發區共有**個產品商標獲得省、市級著名商標; **個獲得市名牌產品;**家企業獲得iso國際認證。 四、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1、經濟總量不大,質量不高。XX年1—10月份,開發區工業總產值達到**億,和XX年同期相比有較大的增幅,但和周邊縣市開發區相比,這個產值還是太低了。原因一是我縣原本就是個農業縣,工業基礎相對比較薄弱;近幾年來年的發展又是以生態產業為主,工業經濟未能唱上主角;二是現有工業企業中規模型企業偏少,缺乏具有市場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大型集團企業.開發區目前最大的企業**公司到10月份的工業總產值還只有**億元,整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總產值也只有**億元,跟周邊縣市一個企業的產值就達到一、二十個億相比,我們的規模型企業不光是力量不足,對整個經濟的拉動作用不明顯,並且家數太少,在整個**x家工業企業中,規模以上的企業只有**家,大部分企業還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的零打碎敲階段,產值低,抗風險能力差. 2、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還不夠大,對企業入園有一定影響。目前五個園區中,只有**園區和**x特色園基礎設施建設較好,**園區由於受土地農轉的制約,二期入駐企業還只有**家.**產業園和**x園區還剛剛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究其原因,主要是受財力所限。這些年來,在五個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上,共投入資金**億元,基本上都是開發區自行承擔的。“要集全縣之力搞好開發區建設”這個口號好多年前就提出來了,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財政上對開發區的支援還很有限,在園區建設上大部分的資金需要開發區自籌解決。一些該落實的優惠政策沒能得到落實,比如檔案規定免去企業的閉路電視開戶費,但實際上並未落實,企業彼有怨言。 3、產業結構單一,缺乏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企業。目前**x家工業企業中,轉椅及配套行業有**x多家,竹木製品行業有**x多家,在規模型企業中也佔了全壁江山,兩個行業的生產總值佔到工業總產值的60%以上。根據本地的資源特色,大力發展轉椅和竹木製品產業,打造區域品牌,這個經濟發展戰略無疑是對的,但就象一隻椅子有四隻腳一樣,要發展壯大我縣的工業經濟,我們必須還要有其它的支柱產業來補充。另外,開發區現有企業的產品整體科技含量低,檔次不高,產品附加值少。轉椅行業中除正在生產的**、**x外,科技含量較高的**x至今未能建成。竹製品行業中,**公司投資的**公司也未能按原定計劃投產。 4、入園企業開工不足,建成率不高。企業引進來了,但卻遲遲不能投入建設,遲遲不能產生效益,這對開發區的經濟發展不能不說是一大損失。究其原因一是由於土地制約的影響導致境外資金注入不足;二是由於國內鋼材漲幅較大,,一些企業正持幣觀望;三是園區部分道路至今未通,給企業開工建設帶來很大不便。最重要的還是土地農保區調整及農轉等用地手續審批速度慢,使大部分的企業無立足之地。在目前急需開工建設的企業中,未落實土地的就有**家,其中投資額億元以上的企業就有**家,如果現未完工的**x多家企業都投入生產了,那對開發區的經濟發展拉動作用是非常明顯的。 5、企業管理理念落後,缺乏品牌戰

略的運作。現在開發區企業中,品牌型企業偏少,部分企業還是在貼牌生產。沒有屬於自己的牌子,就不可能去開拓市場,做大做強企業,同時,也容易產生糾紛。這兩年來,在竹製品行業中,連續發生了幾起外省企業註冊了商標然後控告我縣的企業侵犯了他的智慧財產權,給我縣的竹製品生產和出口帶來嚴重影響。另外,部分企業主不注重對職工的技能培訓,企業的生產操作不規範,特別是各個家庭作坊“三合一”現象嚴重,存在安全隱患。 五、對加快開發區經濟發展的幾點思考 1、加快開發區經濟發展,必須在規劃上堅持科學化、全域性化。**經濟開發區面積有**平方公里,對於如此大的經濟發展區域,如何去建設它、發展它,首先是要立足長遠、科學規劃。作為一個成功的開發區,在規劃上應注重以下幾點:一是講究形象,規劃好進出口通道,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二是著力營造環境效果。留足充分的綠地和空間,建設花園式、生態型開發區;三是主次幹道寬度協調,井然有序;四是專案分佈的功能區相當明確,為不同規模、不同型別的專案提供相對集中的適宜場所,實現土地的高效利用;五是近期規劃與長遠規劃相結合,為開發區分步開發和未來的發展提供保證。另外還需要嚴格去執行規劃,尤其要注重維護規劃的“權威”性,切實防止科學的規劃被實踐的隨意性所破壞。 2、加快開發區經濟發展,必須全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一般來說,客商總是選擇投資條件成熟,環境優越的開發區進行投資。事實表明,開發區的形象首先是具體體現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經濟開發區完善良好的基礎設施,反映出一個地方對開發區的重視程度和發展信心,能給投資者以極大的信任感。基礎設施建設離不開大量的資金投入。“錢從哪裡來?”對此,不能光等上級財政拔款,要敢於轉變思路、敢於創新。可以採用借用國債資金或從地方企業中募股等方式籌集資金,千方百計把基礎設施建設到位,從而贏得了發展的先機。當然,在推進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還應把握基礎設施建設之“度”,合理排程資金,分步實施,以充分發揮基礎設施對專案投資的承載作用。 3、加快開發區經濟發展,必須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在招商引資工作上要解放思想、創新思路。我們現在在招商引資上還是由政府在搭臺,機關人員在唱戲,這個傳統的作法和思路必須破除。招商引資主體是企業而不是政府,政府的推動與服務是必不可少的,關鍵在企業對接,要讓對接雙方企業代表有直接溝通的機會。有關部門要積極收集一批以世界500強為首的國內外包括港、臺知名企業有關資料,研究其主營業務,瞭解其發展戰略,收集其投資部門負責人有關資訊,從中選擇出與我縣產業政策相對接或可能對接的知名大企業,彙編成資料提供各有關部門。全面發動尋找對接途徑,力爭儘快與一批知名企業投資部門開展對接。同時,要讓專業人員進入招商引資隊伍,甚至可以考慮營造專職的招商引資中介機構和經紀人,縣裡在招商引資上的獎勵政策同樣也適合他們,這樣就可以避免機關人員參於招商幹好了有獎勵,幹不好也沒關係的狀態。 4、加快開發區經濟發展,必須充分發揮政府巨集觀管理、引導和協調的職能,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其中,政府合理定位是關鍵。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抓經濟的職能定位,在某種程度上恰恰是“不抓經濟”,市場做不好的才是政府要做的。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政府應在為社會公眾的服務上,用駕馭市場經濟的膽略和魄力,大力扶持企業發展,不干預企業內部事務,把重點放在政策扶持、技術指導、專案引導等外部環節上。針對我縣工業企業中轉椅、竹木製品企業家數多,並且絕大多數屬於小而散的特點,建議縣裡出臺相應的政策,鼓勵這些小作坊生產的家庭企業積累技術和資金,聯合辦廠或者以現有規模進行合併,從而擴大企業規模。另外,要積極幫助企業樹立品牌意識,建立屬於自己的品牌。要利用各類活動,突出宣傳我縣名牌產品及優勢企業。要鼓勵企業設立網頁,建議全縣規模以上企業全部開設網頁。 5、加快開發區經濟發展,必須要以促進非國有制經濟發展為重點,大力發展和壯大民營企業。一是要造就有利於企業發展的好環境。堅持“環境建設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的觀點,高度重視環境建設,既抓硬環境,又抓軟環境,極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硬環境建設方面,要積極籌措資金,增加投入,為民營經濟發展搭建平臺。軟環境方面,切實加強行業協會、企業家協會建設,積極培育各類“中介”服務組織,探索出一條讓企業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成功路子。二是要在民營企業中廣泛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大力推行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加快體制和技術創新步伐,使民營企業普遍上檔次、上水平。三是要通過招商引資,藉助國外、省外、縣外的力量“嫁接改造”民營企業,培植起了一批新的骨幹企業。 在做大做強民營經濟中,立足本地優勢是基礎。綜觀各地民營經濟的成功者,大多數都是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優勢,找到了自己的發展空間。而轉椅和竹木製品作為當前我區兩大支柱產業,其產值、銷售收入、利稅、上繳稅金均佔到全區工業指標的58%以上。我們必須把這兩大產業作為發展和壯大民營經濟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充分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全力打造轉椅和竹木製品產業帶,形成全國有名的產業市場,從而帶動整個民營經濟量和質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