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保護小動物的措施

欄目: 整改措施 / 釋出於: / 人氣:2.42W

保護小動物,就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於保護了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基石,保護了人類文化多樣性的基礎,就是保護了人類自身。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資料,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保護小動物的措施

保護小動物的措施

1.不參與殘害動物的活動;

2.不鼓勵買動物放生 ;

3.不圍觀街頭耍猴者;

4.愛護環境,不亂砍亂伐;

5.不干擾野生動物的自由生活;

6.不要把有益的小動物當美味,不吃田雞,保蛙護農;

7.不恫嚇、投餵動物園動物;

8. 提倡觀鳥,反對關鳥;

9.不在江河湖泊釣魚;觀察身邊的小動物、鳥類併為之提供方便的生存條件。 保護大自然就是保護地球,小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保護有益的有小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對人類有益的小動物

1)蜻蜓 蜻蜓生活在水邊,捕食蚊子等小飛蟲,免得叮咬人畜,傳播疾病;

2)燕子 燕子是候鳥,捕食空中飛蟲,如蝗蟲、螞蚱,對農作物生長有益 3)青蛙青蛙是有益動物,可以捕捉害蟲,保護莊稼,讓我們有乾淨的糧食吃,一隻青蛙每天能吃70多條害蟲,一年可吃掉15000多條害蟲。如果沒有青蛙,我們吃的糧食裡就全是蟲子了。

4)貓頭鷹

貓頭鷹夜行性鳥類,能消滅田鼠,保護莊稼,確保豐收。一個夏天平均能捕捉1000只田鼠,

5)小蜜蜂 小蜜蜂是最勤勞的小動物,蜜蜂群體中的工蜂能採花粉釀蜜,幫助某些植物傳粉,使不少農作物增加產量。蜂蜜、蜂蠟、王漿有很大的經濟價值;

6)啄木鳥 啄木鳥是森林的醫生。可以從樹幹中掏出蛀蟲來,每天吃成千條害蟲

7)蚯蚓 蚯蚓是有益動物,它生活在土壤裡,在土裡鑽來鑽去,鑽了許多洞,把土壤弄鬆了,這樣空氣和水可以滲入土中,它的糞便能使土壤肥沃,是益蟲。

8)杜鵑 杜鵑一天可以吃掉100多條松毛蟲,被譽為“森林衛士”。

9)壁虎 壁虎可以吃蚊子,讓我們家裡的蚊子減少,我們就不會癢癢了,也減少了我們生病的機會。

10)貓 貓可以吃老鼠,保護糧食。而且,貓吃了老鼠,老鼠身上的髒東西就不會傳到我們身上。

11)狗 狗可以守家門,如果有壞人來了,狗就會把他趕走。

12)烏龜 烏龜可以清理水中的垃圾,美化水中的環境。還可以做藥,給我們治病。

保護小動物的意義

一、對動物具有愛心的人,也具有社會責任感。

動物保護有助於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有助於建立文明的法制社會。應該使愛護動物的人及其所從事的工作得到社會的讚許,而捕殺偷獵國家野生保護動物的人被繩之以法。可以說動物保護反映了人類的精神 面貌和社會秩序

提倡動物保護對兒童尤為重要。受傷落地的小鳥得到人們的精心照顧後重上藍天,擱淺在海灘的鯨魚被救護人員護送重返大海……孩子們耳濡目染,從小就受到心靈的陶冶,有助於他們樹立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信念,正確認識人類在自然界的地位和責任。

警犬偵察破案,導盲犬給盲人引路,海豚救援落水的人,這些動物保護人的例子,應該理解為人類保護動物的最好回報。動物的形形色色的器官及其複雜功能,許多讓人類望塵莫及,保護動物實際上就是保留人類向動物學習的機會。作為現代科學的仿生學,在很大程度上是向動物學習的科學。潛艇的聲納裝置的研製是受海豚的啟發,就是一個著名的例子。

動物保護的任務之一是保護生物的多樣性,豐富多彩的大自然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 人類對動物的需求永無止境,既要求數量,又要求種類眾多。食品動物、觀賞動物、家庭動物都是由於人類的需要而分化的類群。駝鳥原本不是家禽,其肉味及營養不亞於牛肉,而膽固醇含量低,人們一旦意識到它的商業價值,規模化的駝鳥養殖業就迅速發展。家畜家禽的品種改良,經常考慮用野生動物與之雜交,育成具有優良性狀的新品系。

在遺傳學家看來,大自然是豐富的基因庫,保護各種動物就是保護各種基因。瞭解各種基因的組成和功能,有助於人類從更深層次上認識自然、認識自身。科學家千方百計獲取已絕種的動物如恐龍專資訊,目的也在於此。保護動物也是保持生態平衡的重要內容,生態環境對人類的重要性應受到充分的重視。由於生態改變,鼠類天敵減少,草原鼠害日益嚴重,影響了畜牧業的發展,同時也破壞了本已脆弱的生態環境,加速了草原的荒模化。沙漠與日俱增,吞噬牧場、農田乃至城市,威脅人類的生存,在馬來西亞尚未構成令人驚心的嚴峻現實。

動物保護意義的認識

普通人的動物保護意識都是很普通,其實一個個普通人的保護意識往往註定了大眾的動物保護意識。下面,我們來談談動物保護意識的認識,看看我們應要做些什麼!如何培養對動物保護的意識!

保護了生物多樣性就等於保護了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基石,就等於保護了人類文化多樣性的基礎,就是保護了人類自身地球上的生物不可能單獨生存,在一定環境條件下,它們是相互聯絡、共同生活的。生物學家指出,在自然狀態下,物種滅絕的種數與新物種出現的種數基本上是平衡的。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經濟的發展,這種平衡已經受到破壞。從1620xx年到1996年,世界上消失了164種鳥;從1871年到1970年,獸類滅絕了43種。地球上自有生命以來,共出現過25億種動植物,其中有將近1/2是在最近3個世紀內消失的。物種平衡的破壞,使人類生存環境惡化,人類本身將遭到巨大災難。

現在,地球上平均不到兩年就有一種野生動物滅絕,不少動物也處於滅種的邊緣。為保持地球生物的多樣性,保護野生動物資源,各個國家對野生動物的保護都非常重視。我國在1959年做出了保護大熊貓、金絲猴的規定,1962年又明確規定要保護83種珍惜野生動物,1988年頒佈了野生動物保護法。

可是由於一些人還不瞭解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或是為了謀取私利,仍在獵殺珍貴稀有動物,實在讓人感到痛心。

我們從小就要明白,愛護野生動物是人類的一種美德,保護野生動物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的鄰居,是人類的友好親朋。從某種意義來講,因為人類擁有高新技術,擁有了各種各樣動物所不具備的實力,就自視是萬物之靈、是強者,但是,我們沒有權利恃強凌弱去摧殘無辜的可愛的生命。相反,要保護它們,要善待它們。

在國際交往中,我們還要注意類似和善待動物有關的問題。動物的皮革、特別是一些名貴的動物的皮革的製品,在國際交往中最好要少使用,甚至不使用。在外國人眼裡食用和消費這些物品就是促使某些利慾薰心的人去捕殺、摧殘它。所以,這就是你不善待動物,你對動物對弱者不公平的表現。

可見,在國際交往中保護動物的意識裡,最重要的就是善待動物了。 首先,《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受國家法律保

護,所以濫食野生動物是違法行為。

其次,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由於環境的惡化,人類的亂捕濫獵,各種野生動物的生存正在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威脅。近100 年,物種滅絕的速度已超過了自然滅絕速度的100倍,現在每天都有100 多種生物從地球上消失。我國也已經有10 多種哺乳類動物滅絕,還有20 多種珍稀動物面臨滅絕。而它們的滅絕會導致許多可被用於製造新藥的分子歸於消失,還會導致許多有助於農作物戰勝惡劣氣候的基因歸於消失,甚至引起新的瘟疫,由此所造成的損失是我們永遠也無法挽回的。

為什麼要保護動物,一個是從人本位出發,一個是從生態出發。許多人,包括一些做動物保護工作的人,仍然堅持人本位的觀點,仍然認為保護動物就是為了人,就是為了人類的利益和發展,保護就是為了利用,否則就沒有必要保護了,他們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其實,解釋這個問題並不難。人也好,動物也好,植物也好,所有的生命,都共同生活在一個有機統一體之中,生態就好比是我們的巢,我們的綠色家園,我們的諾亞方舟。“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不保護生態,哪有動物、植物和一切生命,也哪有人,一味地強調人,強調人的利益和發展,只保護和發展一個物種,這個物種能保護得住嗎,你可能狡辯說,“我為了保護人,所以我保護動物,保護生態。”這個說法雖然進了一步,畢竟還是本末倒置。譬如人類發明了農藥,這是保護人的一個偉大成果,可以得諾貝爾獎,但從生態來看,它開創了一個汙染環境的時代,不僅害了動物、植物,害了生態,也害了人。

什麼是生態和生態學觀點,簡單說來,就要按照大自然本來的面目和自身的規律,來認識自然、研究自然、保護自然。地球本來是個有機的統一體,一切生物都生長、繁衍、進化在這個統一體之中。偉大詩人李白說,“天生我才必有用。”這話可能是抒發他自己的感情,天生我李白,就應該是有用的,也可以說,天生我們人類,就應該是有用的,還可以引申一下,天生動物,生植物,生一切生命,都是有用的。它們的存在,就說明有用。我們有些人也說“有用”,一看到森林,就想到木材,一看到河流,就想到發電,一看到草原,就想到放牧,變成牛肉羊肉,一看到動物,就想到能不能吃,能不能用,能不能入藥。不是說這樣想不對,這樣做不對,而是太狹隘了,太片面了,從生態觀點來看,問題要複雜得多,深刻得多。有人說,生態財富是頂極財富,而許多人看不到這點。正如原始森林的生態效益、科學效益、社會效益、也包括經濟效益,其價值是無限的,如果你只把森林看作木材,那只是看到了森林全部效益的百分之幾,把森林砍了,就等於只用了百分之幾,而破壞了九十幾。所以我們應該學會用生態學的觀點觀察問題,任何組成天然群落的物種,都是共同進化過程中的產物,各個生物區系的存在和作用,都是經過自然選擇的巨大寶庫,各個物種和人類一樣,人類也和各個物種一樣,都是自然界中的一個環節,在漫長的進化發展過程中共同維持著自然界的穩定、和諧和發展。在這個五花八門的生物圈中,誰能適應,誰發揮優勢,誰被淘汰,這是在自然歷史的長河中物競天擇、不斷演化、不斷優化的結果,既非上帝所創造,更不能由人類來主宰。這就是大自然為什麼擁有物種的多樣性、遺傳的變異性和生態系統的複雜性的根源。

放眼宇宙,大小星球無數,又有哪個可以和地球相比,過往歷史無窮,又有什麼樣的奇妙想象可以比喻現在的世界,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第一個登上月

球,當站在38萬多公里的遠處看到小小的地球時,他深切地感到地球不僅是一個綠洲,一個孤島,而更重要的是,直至目前所知,它是唯一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他說,“我從來沒有像此時此刻那樣突然警覺到,保護和拯救這個家園是如此地重要。”我們作為生物界的精華而又芸芸眾生中的一員,來到這個宇宙間僅有的地球,很偶然,很幸運,也很自豪。所以,我們愛這個物種多樣性的世界,愛這個統一和諧的大自然,愛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生命現象,更愛我們的子孫——希望他們永遠享有和我們同樣美好或者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

總之,人是在大自然之中,不在大自然之外,更不在大自然之上,所以我們在討論保護動物、

保護植物、保護生態以及保護人的時候,必須放棄人本位觀點。

提醒人類要保護生物鏈條,保護生態平衡,關心人類自身的未來,是最傳統的說法。

提醒人類注意健康,以免病從口入,關心人類自身的現在,是最有威力的說法。

提醒人們正視國際上的動物保護潮流,正視動物福利的貿易壁壘,與國際接軌,是最時新的說法。

在國際交往中,要有保護愛護珍稀動物的意識。寵物是人們喜歡才家養起來。但是,除了寵物以外,其他不太喜歡的動物我們也要珍惜和愛護。說白了,就是我們也不能摧殘一般的動物。珍稀動物更是如此。如果珍稀動物不被保護,它們馬上就會滅絕。一種珍稀動物的滅絕,就會帶來與之生物鏈相關的其他動物的滅絕。這對珍稀動物是不公平的,對自然界也是不公平的。

在此,我們要強調的是,保護動物是現代文明的要求,是現代人有教養的標誌。與此相適應,這項國際共識,也成為我們在國際交流中,和外國友人進行溝通與對話交流的一個平臺。

科學家預言,在21世紀滅絕物種的數量可能會比20世紀增加10倍。科學研究表明,到2120xx年,地球上1/3-2/3的植物、動物以及其它有機體將消失。這些物種大規模死亡的現象和大約6500萬年前恐龍消亡差不多。但當時物種消亡的時間持續了幾十萬年,而現在一些物種則在幾百年甚至幾十年內就消亡了。參與由聯合國和世界銀行資助的一項調查的近200名科學家認為,在過去的120xx年中,地球上的潮溼地帶減少了一半,約20%淡水魚及9%樹種消亡或瀕臨滅絕。我國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破壞比較嚴重、生物安全問題比較突出的國家,在聯合國《國際瀕危物種貿易公約》列出的640種世界瀕危物種中,我國有156種,約佔總數的1/4。

藍天、白雲、青山、綠水,是人類和所有生命的共同家園。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逐漸好轉,公眾環境保護意識的逐漸增強,許多地方野生物種數量發展很快,人們才剛剛感受到人與自然、動物的和諧發展時,卻又有人打起了野生動物合法捕殺的念頭。

我首先不認同這種捕殺的方式。我認為,每一種動物都有自己高貴的種族繼承,誰也沒有權利破壞。雖然有關部門強調這是對動物的合理捕殺,但我們來看看他們的捕殺物件:野牛、野犛牛、盤羊、馬鹿、藏羚羊等無一不是國家的一、二級保護動物。當可可西里上空的雲還在為英雄繚繞,我們還在為英雄的犧牲哀嘆時,這邊卻在明碼標價捕殺動物。我們先不討論是否是利益在作怪,單從所謂的維持生態平衡來看,我們國家的藏羚羊、野犛牛這些動物還沒有多到可以合理狩獵的地步。而且,我認為,真正科學的自然的保護野生動物的方式,應該是食

物鏈間種群數量的平衡;食草動物多了,應該適當的引入適合當地生長的食肉動物,通過自然調節來達到生態平衡。決不可能通過人為的捕殺方式達到保護目的,因為只有動物間的選擇才是最自然的。如果人為的捕殺能達到保護目的,那麼我想,我們也就沒有必要出臺那麼多的法律來約束人類的行為,更沒有必要犧牲那麼多人的生命來換取那些瀕臨滅絕動物的存在;如果人為的行動能夠維持生態平衡,那麼,今天我們看到的地球,應該是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的景象,而不是災害頻繁、沙塵漫天的狀況。

我們不會忘記,一次性筷子的產生,毀了我們大片的森林;汽艇把滇池的一漾清波染成了汙水滿目;一切的一切,我們用幾代人的努力也挽不回。今天我們又要向動物“開刀問斬”,那麼,動物捕殺後,我們還有什麼可以捕殺的?我們人類自己嗎?

時間將證明,不管我們以如何美麗的藉口,都抵不回野生動物逝去的生命給我們帶來的慘烈損失。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需要我們的共同呵護,為了這個藍色星球,我們應共同行動起來,用我們的言行,共創人類和野生動物和諧共存的美好明天。

Tags: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