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保護瀕危物種措施

欄目: 整改措施 / 釋出於: / 人氣:2.38K

由於人類的活動,造成許多物種處於瀕危狀態,而物種的消失會破壞生物鏈,所以要制定好措施保護好瀕危的物種,保護環境,保護地球。下面就由本站小編為大家推薦保護瀕危物種措施的範文,歡迎閱讀。

保護瀕危物種措施
保護瀕危物種措施篇1

“截止到20xx年底,我國共建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62處,總面積近320萬公頃,使70%的野生大熊貓個體得到有效保護,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發展到近1600只,野生大熊貓瀕危狀況得到有效緩解。而白鰭豚同樣作為我國的獨有物種,1980年代初有400多頭,1990年調查時有200來頭,至1995年不足100頭,進入20xx年的時候,據估計白鰭豚大概僅剩二三十頭了,被列為世界級的瀕危動物,而目前的瀕危等級為功能性滅絕。”

還記得小時候看過一個叫“SOS東方美人魚”的電視劇,主要是呼籲人們對白鰭豚的重視和保護。轉眼十多年前過去了,白鰭豚已經被宣告功能性滅絕了。這種呼籲和宣傳似乎顯得非常的無力。同樣是瀕危物種,在感性角度來看也都是招人喜愛的動物,但是白鰭豚和大熊貓的命運卻相差甚遠。也許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是兩者的物種特徵或者生活環境決定了保護的難度和結果上的差異。但是在我國或多或少,大熊貓由於被賦予了更多的象徵意義而獲得了“優待”。很多人知道中國的大熊貓,但是卻少有人知道中國的白鰭豚。

和環境汙染不同,生物多樣性問題似乎離人們的日常生活很遠,所以人們往往認識不到物種快速地、不正常地滅絕對於整個地球和人類有著怎樣的影響。除了一些熱愛自然的人出於感情而為那些滅絕的物種傷感之外,更多的是科學家在單方面地告訴人們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很多相反的事實:日本仍然在大量地捕鯨,墨西哥漏油事件威脅到了很多生物的生存環境,聯合國的報告稱本世紀三分之一的物種面臨滅絕。提出保護瀕危物種的口號本身很簡單,也容易獲得人們的認同。但是到底應該怎樣去保護這些瀕危物種?面臨那麼多要滅絕的物種,我們又應該選擇去保護哪些呢?

物種的生存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它與環境汙染以及環境破壞都密切相連,這導致瀕危物種的保護是個很複雜的問題。每個珍貴物種的背後都有著巨大的經濟利益來驅使人們不顧其滅絕的危險而一再放縱自己的行為,所以使得物種非要到達瀕危的狀態才會引起人們的重視,但是往往為時已晚,然後我們也只能為它們的滅絕而一聲嘆息。如果人們為了滿足基本的生存需要而捕殺某些物種,那是沒辦法避免的。但是如果人們這種需求並不是必要的,而是過度的,那麼為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就可以考慮採用經濟、法律手段等來懲罰某些行為,進而引導人們的行為向促進生物多樣性的方向發展。

舉國注目的“周老虎”案中,如果拍的不是野生華南虎,當事人大概也不會拿假照片說事兒。在網路上各類專家和網民的激烈爭論背後,透露出來的是一個物種的悲哀。查一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和《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會發現作為一個普通人能夠想到的幾種野生動物名稱,竟然無一例外地赫然在列。這也就是說,在哺乳類、鳥類、兩棲類、爬行類和魚類當中,似乎瀕危的野生動物才是大多數,而不瀕危的反而成了少數。動物尚且如此,遑論所受關注更少的野生植物了。豢養在籠子裡的幾隻有限的動物並不能夠說明人類保護了某個物種,有時甚至連保障這些動物的健康和安全都很難說得上。瀋陽野生動物園的東北虎悲劇已經說明了這個問題。各地動物園中被拿來與人留影的小獅子、小老虎蜷縮在牆角簌簌發抖的樣子,往往令稍有同情心的人感到揪心。

保護瀕危物種,必有其基本前提,即地域空間和自然條件。這兩個方面都可以拿來大作文章。我國目前的野生物種保護模式主要是建立保護區,但是檢索一遍《全國自然保護區名錄》就會發現這些自然保護區大多又同時是風景名勝區、旅遊景區。國家缺乏調整自然保護區監管、保護和利用關係的專門性法律。國務院林業、農業、地質礦產、環保、水利、海洋等有關主管部門都在不同程度上對自然保護區享有監管職權。多頭管理,反而難以獲得監管實效。一些地方政府為了爭取更多的資金扶持,也會重複拿著同一區域,換著名字地去申報不同的保護專案,畢竟對於爭奪旅遊資源來說,噱頭最重要,而在審批環節中,這些區域不過是寫在檔案上面的地名而已。結果是保護區越設越多,野生動植物物種卻不斷加速滅絕。甚至於保護區還設在那裡,但受保護的物種卻早已消失了。

除了制度方面的問題以外,人類的某些生活習俗也是阻礙野生物種保護工作取得實效的另一重大障礙。某些人愛吃,而且喜歡抱著獵奇的心理去吃一些平日不常見的東西。有觀點認為20xx年爆發的洞庭鼠患的主要原因也包括人類吃完的湖區周邊的蛇。活躍在以廣州為代表的各地野味市場更說明了這種愛吃的生活習俗對野生物種繁衍所帶來的毀滅性傷害。當短期經濟利益而不是恆定的價值或者意識形態被用來作為行為動機時,所謂的純粹公益事業往往是第一個遭到拋棄的物件。沒有賴以生存的棲息地,喪失了維繫繁衍的種群數量,瀕危物種保護的前景並不光明。

前兩天看新聞,美國環保主義者對總統奧巴馬在採訪中打死一隻蒼蠅感到憤怒,特地送了一個電蠅拍去白宮,希望總統不要這麼殘忍。 記得何祚庥院士曾經質問過環保主義者,如果你單獨一人面對一隻老虎,它向你撲了過來要吃了你,你打不打虎? 如果譜系的一邊是極端的環保主義一邊是極端的功利主義,那麼,站在人類歷史發展到如今的這個落腳點,比較合適的態度恐怕還是中庸,從自己做起。

但面對動物保護,特別是瀕危物種保護這個話題,在日常生活中貫徹從自己做起這個理念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據說這個世界上,如今每幾分鐘就有一個物種告別我們,但活了這麼多年,我們很難在現實生活裡遇到這樣殘酷的現實——作為某物種的最後一隻動物,死在你面前。真相因為遙遠而失真。 希臘神話裡的卡桑德拉,神靈對她下咒:你能看到未來,但無人信你的話。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最後的陣地是哲學,而哲學恰恰是我們最說不清的領域。

面對環保的話題,特別是這樣一些與我們似乎密切相關但卻很難有直接的要害關聯的問題時,我總覺得無話可說。或許,洪水退去,讓我們再從一片新的橄欖葉開始吧,如果那時我們還存在的話。

被稱為“長江裡的大熊貓”的白鰭豚,卻有著和大熊貓截然不同的命運。與野生大熊貓瀕危狀況得到有效緩解相反,目前白鰭豚的瀕危等級為功能性滅絕,甚至很可能已經滅絕。事實上,我國早就宣佈白鰭豚為瀕危物種,野生動植物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基本形成,長江上也設立了國家級白鰭豚自然保護區以及白鰭豚保護站。但是白鰭豚的數量還是以驚人的速度急劇減少。白鰭豚的滅絕真的是種必然嗎?

科學家已經證實,白鰭豚處於長江水生生物食物鏈的頂端,在長江水域中沒有任何天敵,滅絕並不來源於自然原因,而是來自於人類活動的干擾和破壞。捕撈、水上運輸、水利工程和水汙染都在破壞白鰭豚的食物資源和棲息地。而對棲息地的依賴直接導致了白鰭豚的減少和滅絕。白鰭豚的滅絕並非像科學家宣稱的那樣,是因為沒有找到有效保護措施,沒有掌握人工飼養的方法。科學家們有能力拯救大熊貓,就應當有可能找到保護其他瀕危物種的方法。顯然,最直接有效保護白鰭豚的方法,就是提高長江流域水質、限制捕撈和航運、保持航道暢通,這卻恰巧與經濟發展的追求相牴觸了,而這已經不是科學家們可以決定的了。

相比之下,大熊貓是幸運的。大熊貓的棲息地通常是山區,對大熊貓的保護不需要以犧牲經濟發展為代價,而大熊貓“國寶”的頭銜,人們對大熊貓的喜愛和觀賞需求,只會帶來更多的經濟利益,甚至政治利益。這種雙贏當然會吸引更多的技術和資金投入。難怪大熊貓可以被“收養”,住“別墅”,吃精心準備並消毒的竹子,還不時“相親”,出國“交流”。白鰭豚自然不會有這種待遇,一個看不出經濟價值、影響經濟發展的物種,再稀少,也顯不出珍貴。在這樣的價值判斷下,白鰭豚的滅絕成為必然。

白鰭豚的滅絕預示著其他瀕危物種的可悲前景。如果不能深切反思,把握保護瀕危物種的最後機會,人們最終只能通過標本和圖片來認識曾經美麗和多樣的世界。而當過度的開發和利用使得環境無法支援人類生存的時候,人類將成為下一個瀕危物種。

20xx年初,慘劇發生在瀋陽森林野生動物園裡。11只東北虎在3個月時間內相繼死亡,死因是東北虎進食太少而被餓死。這出悲劇,一經媒體曝光,立即引起軒然大波。東北虎屬於我國Ⅰ級保護動物,並且與蘇門答臘犀牛、西方灰鯨、紅狼等共同被列入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IUCN)的全球十大最瀕危動物紅色名單。如此珍貴的物種,不幸喪命於本應能夠得到較好照料的野生動物園裡,難免讓人不解:究竟是什麼釀成了這場悲劇?

目前,我國對東北虎的保護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在東北虎的棲息地建立保護區,另一種是採取動物園形式的異地保護方式。動物園的管理又存在兩種基本形式:國家運營和私人運營。兩種形式各有其優劣之處,一般而言,國家運營有較強的財政保障,但容易給政府帶來財政負擔,也可能出現實際管理人缺位現象;而私人有較強的主動性去管理動物園的日常經營,但由於私人運營的主要目標在於盈利,所以難免會把保護動物的目標放在第二位。

國家運營抑或私人運營,很難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全國三十多家野生動物園,絕大部分是採取了政府招商、企業投資運營的形式,瀋陽森林野生動物園就採用了這種形式。同時,國家運營的野生動物園也存在,比如上海野生動物園。因而,問題的關鍵可能不在於由誰運營,而在於如何對運營中的動物園進行監管。怎麼確保國營動物園的管理人員不會懶懶散散、敷衍了事,怎麼確保民營動物園的管理人員不會利益薰心、唯利是圖?據媒體披露,在此次東北虎死亡事件中,政府每天撥付的飼料款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用在了動物身上;動物園的門票收入如何被使用也無從知曉。私人運營並不是政府撒手不管,運營中的監管確是一項理應由政府有關部門承擔的艱鉅任務。

瀋陽森林野生動物園東北虎餓死的悲劇情緒逐漸煙消雲散,而有關人員管理不當、監管不力的行為如何處理仍無訊息。或許,再怎麼瀕危的物種,也沒有人的官途、錢途要緊。倘若如此,那真是另一種不可言表的悲哀。

保護瀕危物種措施篇2

一、瀕危物種的概念

什麼是瀕危物種?從字義理解,是指接近危險狀態的那些物種。科學上說,是指種群小,野外數量不增的生物類群,這裡有兩層含義,其一,種群小,是指組成該物種種群總量的個體數量少,或者數量有限。但如果要問種群數量要低於多少才能認為是數量少呢?我們認為,不同的生物種類應有不同的準則。近年來有人提出最小有效種群的概念,有助於對此的理解。其二是野外數量不增。對有的長期適應進化,處於自然平衡狀態的種群,其數量可能是不增的,對於有的受環境脅迫和人類干擾而處於退化狀態的種群,其數量也可能是不增的;野外數量不增,可能意味著數量平衡,也可能意味著下降,如果這樣的種又是上面所指的小種群,那麼,就可稱之為瀕危物種。但真正要確定瀕危物種,還要靠相關領域的專家集體完成。目前,確定一個物種是否是瀕危物種的依據主要有,一是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編制的瀕危物種紅皮書(Red Data Book)及其相關的紅色名錄。二是根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制定的瀕危物種名錄;三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名錄》,該名錄是國內有關專家,參考IUCN紅皮書的內容,制定國內的紅皮書,而後,以此為基礎,根據我國有吳生物保護的法律而制定。在上述幾種不同的名錄中,對瀕危物種又各自分為不同的等級。例如,我國出版的動物紅皮書使用了滅絕、瀕危、易危等級別(解眾,汪鬆,1995;解眾,陳焰,1997),不同瀕危等級的制定可用於不同的場合。隨著環境的不斷變化,物種的瀕危狀況處在經常的變化狀況,上述瀕危物種名錄需要不定期更新,這要有相應的專家組織來完成,表1是我國紅皮書中選定的瀕危動植物種類。通過與我國現存各類生物物種相比較(錢迎倩,1994),大致反映出不同類群生物的瀕危狀況。

二、瀕危物種的保護

物種的保護,一般有三種主要型別,即自養保護、圈養保護和基因保護。

自養保護,即保護區保護,是指自然生態系統狀態下保持物種的自然生長狀態,使之不受環境及人為活動的干擾。建國以來,我國的保護區事業有很大的發展。目前我國自然保護區的型別主要有四大類,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保護區、珍貴植物及各種植被自然保護區和自然歷史遺蹟保護區。從1956年開始建立我國第一處自然保護區,截至1992年9月,中國已建立保護區708處,總面積5609萬公頃,佔國土面積的5.84%(李渤生,1994);截至1996年底,中國已建立保護區7”處,總面積7185萬公頃,佔國土面積的7.19%(政府白皮書,1996)。《生物多樣性公約》、《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的頒佈為物種保護提供了法律依據。

圈養保護,即公園保護,指利用動物園、植物園以及相關的國家公園將動植物限制在特定範圍內進行保護。以動物園的發展為例,1985年中國動物園協會成立以來,我國動物園發展很快,目前全國動物園和公園動物展區有170多處,其中具有一定規模的動物園有28個(李渤生,1994)。動物園的建設和發展為瀕危動物設立了避難所,對動物的飼養、繁育、實驗動物的研究、動物保護和動物學知識的宣傳起到了重要作用。論文發表,生態破壞。

基因保護,即基因庫保護,指利用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技術將生物的遺傳基因儲存下來的方法。例如,中國農科院系統的作物種質資源庫和在青海省建立的國家作物種子資源庫等等。

三、瀕危物種的研究

xx以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系列調研報告陸續出版,如《植物科學》、《動物科學》、《生態學》發展戰略等,發展戰略對生命科學的專案申請起巨集觀調控作用。生命科學部在xx期間支援的重點專案中,包括“原生動物進化和多樣性”、“川、滇、藏交界地區陸棲脊椎動物系統演化的研究”、“重要植物類群區系演化的研究”、“重要生物類群的分子系統與基因進化規律的研究”、“中國珍稀瀕危鳥類的生態適應機制及保護對策”等等。上述專案與我國涉危動植物的保護有著密切的聯絡。論文發表,生態破壞。這些專案的實施將在多大程度上推動我國保護生物學的研究,有賴於專案組主持人及相關單位科研處的共同努力,同時也關係到下個世紀初我國生物保護事業的發展。xx期間,重大專案“中國關鍵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育的研究”也已開始批准實施,本專案將對生物多樣性、物種瀕危機制與保護開展研究,其研究結果對我國瀕危物種的保護、生態系統的持續維護提供理論支援。“三志”在xx期間被基金委特批為重大專案繼續給予支援。

四、分析與討論

一般來說,瀕危物種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物種不是從它產生那一天起就進入瀕危的,而是有它自身的發展過程。另外,有的瀕危物種也不一定總是處在瀕危狀態,也可能從瀕危狀態轉向正常。因此,確定一個物種是否為瀕危物種,除了上文提出的野外種群小,且數量不增兩個必要條件外,還要對物種產生瀕危的外在原因和內部條件進行全面分析,這樣,才能給出客觀準確的判斷。我們清楚,雖說IUCN確定了紅皮書和紅色名錄,我國也制定了重點保護動植物名錄。這些名錄也是需要不斷修訂的。論文發表,生態破壞。不僅應該關注名錄內的物種,那在名錄邊緣的物種,也是需要認真對待的。論文發表,生態破壞。

在已經確定的瀕危物種名錄裡面,那些物種是否得到有效保護,還有什麼科學問題值得探索,是當前的緊迫問題。論文發表,生態破壞。我國保護區建設雖說已有很大發展,但不可能把所有的瀕危物種都劃入保護區內。論文發表,生態破壞。而且,保護區建設,保護區管理的研究是我國的薄弱環節。已經劃入保護區的物種,其保護狀況如何,有無值得深入研究的理論問題,跟其他發達國家的保護區理論研究有多少差距,是需要關注的。對沒有劃入保護區的圈養生物,既要開展其生物學、保育繁殖的研究,有條件的,還可能移栽或放歸野外。對有的物種,可以使用野外保護和圈養保護相結合的辦法。東北虎、朱鶴的研究可稱為兩個特例。

本文重點分析了瀕危物種的確定準則,瀕危物種保護的三種主要型別,即自養保護、圈養保護和基因保護。對自養保護的物種、保護區理論的研究、保護名錄的編制、物種瀕危狀況和機制的研究是主要的研究領域。圈養保護的物種,有條件的可以開展保育和繁殖的研究、實驗動物的研究、以及各種實驗生理學和實驗生態學的研究。對基因保護的物種,要開展保護方法、保護種類和保護機制的研究,要健全完善的法規,並爭取跟國際接軌。中國的環境狀況要靠自己的能力來改善,中國應當有能力改善環境狀況,也同樣有能力保護瀕危物種。使物種保護和研究工作早日趕上國際水平。

保護瀕危物種措施篇3

生態系統是生物及其生存環境所構成的綜合體,所有物種都是各種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每一物種都在維持著其所在的生態系統,同時又依賴著這一生態系統已延續其生存。生態系統多樣性是指生物圈內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態過程的多樣化以及生態系統內的生境差異,生態過程的變化的多樣性。

陸地生態系統和水域生態系統中本來生活著豐富的多種多樣的生物,但由於各種人為原因,使生物的種類資源大量減少,這也是全球面臨的嚴重的生態破壞問題之一,

我國野生動物種類豐富,其中不少屬於珍貴稀有種。但是,由於森林減少,天然植被破壞,許多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和生長環遭到破壞,再加人為嚴重的亂捕、亂獵和亂採、濫伐,造成動物種類大減,多種動物面臨滅種危險或已經消失。野生植物破壞也相當嚴重,許多稀有植物處於瀕危狀態。

而生物之間存在著一系列捕食與被捕食的關係,一種物種的消失可能引起生物網簡單的生態系統的崩潰。

在瑞典北方,植物——麋——狼三者處於平衡狀態。但狼群是北方馴鹿的捕食者,經常遭到當地牧民的捕殺,使狼的數量不斷減少,到80年代初,瑞典的最後幾隻野狼也終於告別了這個世界。結果,失去天敵的麋一驚人的速度繁殖起來,原有的平衡狀態蕩然無存,它們大量啃食幼齡樹苗,使林業遭受巨大損失。近年來,瑞典政府不得不推行一項獵捕計劃,每年捕殺數以10萬計的麋以保護森林的正常生態。

當今世界,許多地區鼠類成災,這種具有極頑強生命力的小動物給人類帶來很多令人頭痛的問題。究其原因,是鼠類的天敵在減少。漫天飛灑的農藥毒死的天敵蛇類,上百種的鼠藥在毒死一些老鼠的同時也毒死了貓頭鷹和以鼠為食是黃鼠狼,越來越多的蛇被擺上餐桌或送進藥鋪。整天吃著大魚大肉的家貓多數成了寵物而不願再去捕殺老鼠,老鼠的生存越來越寬鬆。於是,它們大量繁殖,當今老鼠的總數比全球人口數還要多。義大利出現一種“超級老鼠”,它們不僅吃雞,甚至吃貓,有時連嬰兒都遭毒手。看來,維護世界上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平衡,不僅關係到人類生存環境的狀況,也可以給人類減少許多麻煩。

每一種生物在自然界的生態系統中都有自己特定的地位和作用,它們生活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群落中,維持著微妙的生態平衡。如果某種生物從地球上消失了,就會產生一連串的連鎖反應,甚至帶來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甚至危及人類自身的生存。例如,蜘蛛是一種節肢動物,種類很多,這種相貌醜陋的小動物多以捕食昆蟲為生。有關資料表明,僅在英國,蜘蛛每年吃掉的昆蟲(大多數是害蟲)比英國全國人口的總重量還大,所以,假如蜘蛛從地球上消失了,地球上那些有害昆蟲豈不氾濫成災嗎?

瀕危動物是科學研究的試驗材料,在動物學、進化學、生態學、遺傳學、現代醫學、仿生學等學科領域裡發揮著重要作用。如我國馴養繁殖的數萬只食蟹猴和獼猴,絕大多數都被用作實驗動物或用來生產抗病防病的疫苗。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動物園以及博物館收藏、陳列或展出瀕危動物的標本,對科研教學、宣傳教育、執法活動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生物多樣性是自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寶貴的自然資源,既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又有難以估價的環境價值、科研和精神價值。

1、提供了食物的來源

物種多樣性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人類生存需要通過農、林、牧、副、漁業生產獲取動植物資源來滿足對事物、藥材和多種工業原料等基本生存的需要。人類目前僅用20餘種植物生產糧食,其它未被人類食用的生物有許多可以食用,是今後潛在的食物來源。尤其在許多發展中國家,野生動物是蛋白質的重要來源之一,如在盧安達和扎伊爾,野生動物佔蛋白質消費的四分之一。

2、野生物種是培育新品種的不可缺少的原材料

遺傳多樣性是提高生物生產量和改良生物品種必不可少的條件。從生物多樣性“遺傳庫”中的野生物種取得的材料對作物產量的提高做出了近一半的貢獻,這主要是通過生物技術和農業研究開發來完成。

3、物種是許多藥物的來源

在世界最常用的10種處方藥中,有9種是以天然化合物為基礎的,這些化合物來自植物、菌類、動物和微生物。所以這是10種中有9種是以生物多樣性的產物為基礎的。據報道,發達國家,每年約40%的藥方中,至少有1種藥物來源於生物。它們可直接用做藥物或作為藥物的配料。

4、物種資源能夠提供大量工業原料

自然界中的動植物向人類提供毛皮、皮革、纖維、油料、香料、膠脂等各種原料,其價值十分可觀。

5、物種具有科研價值

仿生學的研究表明,生物的 各種器官和功能,可以給科學技術的發明以莫大的啟示。例如雷達、紅外線追蹤、聲納等先進技術的發明,都得利於生物機制的啟迪。

6、生物多樣性是保持生態平衡的必要條件

不同的生物或生物群落通過佔據生態系統中不同的生態位,採取不同的能量利用方式,以及食物鏈網的相互關聯作用,維持生態系統中基本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生態系統多樣性在維持地球表層水分平衡、調節氣候、保護土壤免受侵蝕和退化,以及控制土地荒漠化等方面的作用已逐漸被人類認識和利用。

7、物種資源具有美學價值

許多野生動植物具有令人陶醉的觀賞價值。動物中的大熊貓、丹頂鶴、金絲猴等,植物中的金茶花、杜鵑花等,都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可以美化生活,陶冶情操,而且還是文學藝術創造的源泉,給人以美的享受,具有很高的旅遊價值,自然之美妙以及人類與其他物種相互作用而獲得的享受是無形的,但卻是真實的,是人類親身經歷的一個部分。僅世界生態旅遊的年價值就達1000億美元。園藝貿易每年也達數億美元。

8、生態價值

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價值主要表現為固定太陽能、調節水文過程、防止水土流流失、調節氣候、吸收和分解汙染物、貯存營養元素並促進養分迴圈和維持進化過程。

總之,生物多樣性確實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必不可少的生命支撐系統”。保護生物多樣性,也就是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

因為生物就有這麼多的價值和作用,所以我們要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更需要保護瀕危物種。

保護動物的演講稿篇一

我們都知道,在這個蔚藍的星球上,除了我們人類,還有許許多多美麗神奇的物種。我們喜愛忠誠的狗,乖巧的貓,而當提到毒蛇猛虎時我們又唯恐避之不及。這是這些生靈,和我們人類一同構成了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然而,我們又必須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隨著人類可續技術的發展和自身生活的需要,絕大多數的野生動物數量在急劇減少。今天,我演講的題目就是《保護野生動物》

我們都看過海豚表演,也聽說過海豚救人的故事。海豚是一種既聰明又敏感的動物。可又有多少人知道,海洋館中的海豚有許多都死於音樂、掌聲等聲音造成的壓力過大?

日本是世界最大的捕鯨國。直至20xx年,世界鯨總量為7000多頭,而日本一年的捕鯨量就高達3000頭。海豚作為鯨魚的近親,也同樣難逃厄運。在日本,每年平均有2.3萬條海豚被圍殺。

日本的太地町,表面上處處展示出對鯨類動物的喜愛。可實際上,這裡也是日本獵殺海豚最集中的地區。每年秋天,當地漁民會把前來覓食的海豚用噪音趕到一處隱蔽的海灣。其中一些海豚會被各地海洋館挑去訓練,而剩下的只能等待死神的降臨。在影片《海豚灣》中,屠殺海豚的一幕被真實地記錄下來。一些海豚眼看著自己的親人被殺害,而原本藍綠色的海水也在瞬間被染成紅色。影片的一位攝影師也曾看到一隻身受重傷的海豚逃出包圍,但因為失血過多隻能在水中一沉一浮的掙扎著遊著,直至完全浸入水中。

這些被捕殺的海豚,最終會貼著鯨魚肉的標籤,銷往日本各地。

再來說說我們的國家。中國自古講究“民以食為天”,被國人吃少吃沒的動物同樣不在少數。

鯊魚是海洋之王,但他們的鰭同樣是一道價格不菲的菜餚,美其名曰“魚翅”。而為了魚翅交易堪比走私毒品的巨大利潤,人們開始大肆捕獵鯊魚。一條鯊魚成熟需要30年,而使它窒息只要短短3分鐘。網住的鯊魚被拖上岸,割掉魚鰭,再扔回海里,整個過程連一分鐘都不到。而被扔回海里的鯊魚有很多甚至還活著,卻因為無法游泳而在很短時間內死亡。每年有近億條慘遭捕殺,鯊魚的數量也在50年內下降了80%。

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東北虎因為其骨和皮毛而在我國境內已經絕跡。近幾年已無人看到叢集數量超過20xx的藏羚羊群。在我們盤錦,也會看到很多野味館,而食材則是溼地中的各種鳥類和遼河中的魚。

棲息地被破壞和各種環境汙染則是除捕獵外動物數量銳減的另一大原因。

朱䴉在我國古代被視為瑞鳥,但因為農藥的汙染,使得鳥類蛋殼變軟,孵化率急速下降。上世紀70年代,我國最後找到的野生朱䴉數量只有7只。前兩天有一則新聞。有微笑天使之稱的江豚,在洞庭湖水域40天就死去了12頭。這對該水域原本就不到百隻的種群來說更是雪上加霜。現在整個長江流域的江豚不過1200條,而這個數字也在以每年6.4%的速度下降。

我今天的演講,在坐的各位可能會覺得很枯燥。可事實上,請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再也聽不到夏日微風中的蟬鳴,如果我們再也看不見天空飛翔的雁群,如果昔日森林只剩下荒蕪的土地和森森白骨,那麼我們所生存的世界,將會變成怎樣一個昏暗無聲的悲哀世界。

我們並不一定要像動物保護主義者那樣,傾盡財力心力,只專注於動物保護事業。對於一個人來說,一生能為一項必須的事業奮鬥已然不易,更何況動物保護這條路非常難走。但我們也有我們能做到的,就像一則公益廣告說的那樣,“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拒絕購買野生動物製品,不要為了自己的口腹之慾或虛榮心而使動物們遭到滅頂之災。儘管我們能做到的很少,但即使是節約小小的一張紙,也是對森林的保護,對動物棲息地的一點小小貢獻。

人類是萬物之靈,我們應當懂得與自然和平相處,與世界萬物共生。

保護動物的演講稿篇二

早上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每年十一月為全國“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月”。早在100多年前,義大利傳教士聖·弗朗西斯就倡導在每年的10月4日“向獻愛心給人類的動物們致謝”。為了紀念他,人們把10月4日定為“世界動物日”。每年的這一天,世界各國的人們都會以不同的形式開展愛護動物的各種活動。

人類進化的每一步都離不開我們身邊的動物。不幸的是,隨著城市的擴張、環境的汙染、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無度開採,動物的家園被侵犯了,它們的生命正受到威脅。從娛樂專案中作為活靶子的野兔,到身體裡永遠插著管子被活取膽汁的月牙熊;從頃刻間轟然倒下的百年老林,到可可西里依偎在母親屍體旁取暖的小藏羚羊……無不記著人類對動物、對大自然犯下的罪行。

在這個孤寂的星球上,動物是我們的芳鄰,大自然是我們的家。愛護動物、保護環境就是愛護我們自己。同學們,一個人保護動物的能力有限,如果大家聯合起來,力量就會無限!讓我們每個人從“不吃野生動物;做動物的好朋友,不殘害動物;用實際行動宣傳和落實動物保護措施;對殘害動物的行為予以譴責和舉報”做起,以實際行動去撫平動物們流血的創口;構築一頂屋簷,為那弱小的生命擋風遮雨;生出一對翅膀,插在地球背上,讓她能夠飛翔!

同學們,讓我們提高自己的生態道德文明意識,為進一步營造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而努力吧!

保護動物的演講稿篇三

看著鳥兒在天空飛翔,看著魚兒在水中遨遊。也許你會認為世界上的動物很多吧!但你是否知道,現在的動物不僅不多,而且有的動物已經很稀少,甚至某些動物已經滅絕。根據生物學家估計,幾千年來被人類捕殺以致絕種的動物至少有數百種以上。如此一來,那世界上的動物種類越來越少,如果我們不能夠及時挽救的話,那麼將來世界上的動物就只有我們人類自己了!你別以為我是“危言聳聽”,你若不信,我可以告訴你。

就拿印度洋模里西斯群島上生活的渡渡鳥來說,由於它身上的肉鮮美無比,所以遭到當時人類的大量捕食,在十七世紀就已告滅絕。但是如果當時人們有動物保護意識的話,就不會造成渡渡鳥的滅絕。再說生活在我國青藏高原的藏羚羊吧,因為它其外層皮毛下面的被稱作沙圖什的絨毛異常精細,可以用來織成華麗的披肩,而慘遭偷獵者大肆捕殺。因為織出一條女式沙圖什披肩便需要300至400克生絨,這意味著要犧牲3只藏羚羊的生命。所以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藏羚羊的數目只有65000只到72500只之間,要知道這隻有120xx年前藏羚羊總數的十分之一。所幸的是人們意識到了保護這種瀕臨滅絕的動物。現在北京已有多名志願者來到可可西里擔當起義務看護藏羚羊的活動。同時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從1999年起每年為我國藏羚羊保護捐贈8萬至10萬美金用以在可可西里、羌塘和阿爾金山三大自然保護區開展反盜獵行動和針對藏羚羊保護的各種宣傳活動。我們人類正慢慢將藏羚羊這種可愛的動物從滅絕的邊緣拉回來。

朋友們,動物是大自然留給人類的無價之寶,它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它們的生衍死滅與我們人類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動物的大量毀滅對人類將產生嚴重的不良後果,造成生態嚴重不平衡,從而使人類的生存環境遭到破壞。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保護動物,使世界變得更美好吧!

Tags:瀕危 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