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保護森林措施

欄目: 整改措施 / 釋出於: / 人氣:1.19W

樹葉通過陽光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而氧氣供給人類生存,如果我們對森林亂砍濫伐,造成樹木大面積的減少,將會造成人類的生存困難,所以要對森林實施保護措施,保護好樹木。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資料,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保護森林措施

保護森林的措施

毀林開荒、亂砍濫伐,使我國本來就不多的森林資源破壞非常嚴重。火災、蟲災等也加劇了對森林的破壞。面對森林嚴重不足,對現有森林資源的保護就日益重要。

首先禁止亂砍濫伐,改變"靠山吃山"的落後思想。我國政府已規定,對天然林、原始森林一委嚴禁採伐。這對一些身居深山老林的百姓(少數民族)來說,應該轉變過去"靠山吃山"的觀念。山上的森林不是"上帝"只傳給你的,還要留給子孫後代的。如果現在把樹木砍伐光了,山禿了,幾年後會帶來"泥石流"等災難。

同時,制定並實施多項林業生態工程計劃,大力植樹造林,保護生態環境。

主要措施如下:

對森林資源保護,最重要的是提高民眾對森林生態系統功能的認識,強化人類生存環境意識,此外還要做好以下工作:

1、健全森林法制、加強林業管理

要管好林業,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林業機構;二是加強林業法制宣傳教育;三是嚴格森林採伐計劃、採伐量、採伐方式;四是嚴格採伐審批手續;五是重視森林火災和病蟲害的防治;六是用徵收森林資源稅的方法,加強森林保護。

2、合理利用天然林區

利用森林資源,一定要合理採伐,伐後及時更新,使木材生長量和採伐量基本平衡。同時要提高木材利用率和綜合利用率。

3、分期分地區提高森林覆蓋率

在本世紀末使我國的森林覆蓋率達到20%,應分期分階段和分不同地區來實現。

4、營造農田防護林,加速平原綠化

我國應儘快建立起西北、華北等地區的農田防護林,發揮森林小氣候作用,抗禦自然災害。積極推廣農林複合生態系統的建設。提高單位面積上的生物生產力和經濟效益,同時提高系統的穩定性、改善土地和環境條件,減少水土流失。

5、搞好城市綠化地帶

城市應大力植樹造林,把城市變為理想的人工生態系統。我國城市綠化面積很低,上海市僅為人均0.5m2,距國家人均10m2的差距很大,和國外差距更大。

6、開展林業科學研究

重點開展對森林生態系統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三者之間關係研究。特別是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注意改善生態狀況,力求生態、經濟、環境三者之間相對協調發展。

7、控制環境汙染對森林的影響

大氣汙染物如SO2、O2、酸雨及酸沉降等都能明顯對森林產生不同傷害,影響森林的生長、發育。水汙染和土壤汙染隨著汙染物的遷移、轉化也將對森林產生影響,控制環境汙染的影響有助於森林資源的保護。

保護森林的必要性

1從生態平衡的觀點談保護森林的重要作用

森林是陸地上最重要的生態系統。它的結構最複雜,功能最穩定,生物總量最高,在維持人類生存環境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如果對森林過度砍伐,又不進行培育更新,那麼森林的質量就會下降,林中的動物就難以生存,土壤微生物區系也將會改變,生態功能就會受到影響。1958年和1968年前後,我縣有些鄉鎮、村曾一度對森林進行了大面積毀滅性地砍伐,因此造成了地表暴露,水土流失,洪水氾濫,河床上升,土壤越來越瘠薄,再種闊葉林也很難成活。有些鄉鎮、村為了圖眼前利益,將山腳到山頂的雜木林全部砍掉,然後再種上幼小的松樹,並在幼林中套種玉米、番薯、大豆等旱雜糧。但由於林地土壤瘠薄,抗旱能力差,因此種下去的松樹很少成林,變成了荒山。用這種方法來經營管理林業,由於違背了客觀規律,因此最終還是要受到大自然的處罰。我們維持生態平衡並不是主張“一草一木都不能動”,讓生物資源自生自滅,而是要科學開發合理安排森林的採伐量和生長量,提倡採伐不超量,並要經常抓好森林的培育更新及“自我調節”工作,這樣森林才能實現青山常在,永續利用。

2從維持生態平衡的觀點談保護生態環境的意義

眾所周知,地球表面的生物圈是由許多不同型別的生態系統所組成的。例如森林、江河、海洋、湖泊、草原及農田等等。它們雖然在形態範圍以及生物群落組成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區別,但其結構和功能都是有共同點的。在結構上它們均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所組成的。非生物因素就是指空氣、水分和陽光等;生物因素則是指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及部分動物)等。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就是通過各種生物成分經常進行不間斷的物質迴圈和能量流動。例如生產者利用光能,將自然界的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質合成有機物,提供給消費者利用,以及為它們自身生長髮育和繁殖提供足夠的養料。而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屍體及排洩物又提供給分解者進行分解和轉化。於是營養物質又從生物體迴歸大自然,再被生產者所吸收和利用。由此可見,生態系統的主體就是生物群落,由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相互作用共同完成這些複雜的功能。所謂生態平衡可以從如下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是各成分之間相互制約,迴圈不息。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均各有各的特殊地位及作用,任何一種成分,尤其是生產者遭到較大推殘或破壞時,就會影響甚至破壞生態功能。二是在一個成熟的生態系統中,其生物種類和數量,生物量和生產力都保持在較高的水平線上而且相對穩定,如果功能受到較大破壞,生物種類和數量,生物量和生產力就會全面下降,平衡就會失調。一般來說生態系統是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的,在允許的範圍內,它可以承受各種變化而保持相似的結構和功能,這樣就可以維持生態相對平衡。

3從生態平衡的觀點談如何抓好環境的保護

為了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維護陸地生態系統的生態平衡,最根本的措施就是保護森林和發展林業。近年來,我縣各級政府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提出了“茶山竹海”的發展戰略和“山頭植鬆、山腰栽茶、山腳種果”加快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措施,狠抓了植樹造林和生態公益林的建設。我縣地處亞熱帶地區,縣內山多田少,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野生動植物資源相當豐富。目前已查明的野生動物有28個目,76個科241種,野生植物有68科124屬356種。其中屬於國家保護的一二類動植物也有不少。它們大部分棲居於森林之中,在林地中取食,活動和繁衍後代,因此保護和發展森林就能使動物繁殖加快,物種增多。反之如果破壞森林,則會使各種野生動物遭受災難,使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因此,我們必須對“森林法”加強宣傳,對生態環境保護加以鞏固。我們不但要穩定山林政策,努力提高林農的思想認識,改變過去那種片面強調伐樹增加收益的偏見,充分利用我縣山多、土壤肥沃,氣候適宜的優勢,發動群眾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和封山育林的工作,引導群眾在山上搞好多種經營,抓好野生動植物人工繁育和馴養工作,合理開發和保護生物資源,以利維持自然生態的平衡。

4從生態平衡的觀點談如何抓好封山育林

森林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改善環境等多種功能。它在維持人類生存環境中的作用遠遠超過了它的直接產品的價值。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求就要有計劃地改造自然,合理安排農業生產,交通運輸,開發礦藏,使用化學藥劑等工作,就要嚴防人工合成的化合物進入地表對環境造成汙染。例如,在林業生產上,目前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森林砍伐和培育的問題。由於各地人工栽培的闊葉林較少,以杉鬆等針葉林為主的人工林較多,對保護生態平衡就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以杉鬆為主的針葉林雖然價值較高,但紮根較淺、水土易流失,而且單獨種植一二種樹,害蟲也較容易發生危害,不利野生動物取食,隱藏和棲息,使野生動物擁有量不斷下降,生態平衡也會不斷受到破壞。所以說,過去那種放火燒山、成片伐林、毀林種糧的做法,對保護生態平衡是很不利的,必須堅決加以制止。昔日,人類對自然生態系統的人為破壞而遭受大自然懲罰的例子已有不少,教訓也很深刻。人類依靠森林和自然生態環境而生存,但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也要靠人類。所以我們必須大規模地發動人民群眾去植樹造林,去開展封山育林,建設生態公益林,努力抓好闊葉和針葉混交的植樹造林工作。這樣才能不斷地提高我縣的森林覆蓋率,才能保護生態平衡,創造一個有利於人類生存,有利加快小康社會建設的良好環境。

森林保護的概述

防治或控制森林自然災害的生產活動。森林經營的內容之一。森林災害包括病害,蟲害,鳥、獸害以及火、煙和氣象災害等(見森林病害、森林害蟲、森林火災、森林鳥獸害、森林氣象災害),其中病、蟲、火對森林的威脅最大。

各種森林災害的發生既有其獨立性,又有其相關性。如森林遭受火災或氣象災害後,除部分林木立即被毀外,留存林木還會因生活力急劇降低而易罹病、蟲害而大量死亡,甚至全林被毀。病、蟲、火、鳥、獸、氣象等因子都是森林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如何使這些因子在這一系統中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是控制災害發生的關鍵。預防災害的首要措施是選用良種造林,注意樹種搭配,提高造林質量,實行集約經營,形成良好的森林生態系統。其次同時要開展預測、預報工作,對已發生的災害採取綜合措施,又不能傷害天敵和汙染環境。

Tags: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