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暑假讀書感悟心得(精選27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3.54K

暑假讀書感悟心得 篇1

利用暑假時間,找到一本書來看,就是《會說話,你就贏了》。該書使用一些現實中的小故事來講述對於不同人不同環境說什麼樣的話才得體、到位。這本書裡面有一章內容我印象深刻,這裡面有句話:我們沒辦法約束別人,但是能管好自己的嘴。

暑假讀書感悟心得(精選27篇)

俗話說:面板上的傷口,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漸癒合。而傷人的話一旦說出口,就會永遠留下疤痕。想想有時候說話,也是不經過大腦思考就說出來了,也不考慮其他人的感受。該內容是以影視界巨星周潤發在成名前做洗車工,受到語言侮辱後努力奮鬥為例,所以在任何情況下,對任何人,諷刺挖苦的表達方式都要謹慎使用。想一想,如果你讓別人當眾丟臉,別人又怎麼會給你好看?恐怕輕則對你反脣相譏,重則大打出手,最後必然得不償失。那麼要從根本上杜絕“出口傷人”的情況發生,建議從兩點做起:

第一、不要讓情緒控制你的頭腦。

人都是感性動物,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但這並不能成為傷人的理由。感情用事,呈一時口舌之快的人,經常會傷到別人而不自知,有時甚至會讓自己陷入孤立的境地,因此,無論何時,都要保持理性和冷靜,做情緒的主人。

第二、不要說貶低別人,傷人自尊的話。

貶低別人,傷人自尊的話,無論何時,都不要從你的嘴裡說出來。不傷害對方的自尊心,這是人們進行交流的底線,這個底線一旦被打破,關係就會破裂,難以修復。

身為教師的我們也是,在與學生交流的時候,都不要說傷人自尊的話。

暑假讀書感悟心得 篇2

從教將近十年,一直在思考怎樣“教好”數學課,如何讓學生喜歡我的數學課,伏案回眸,發現我是一種“什麼都想抓,什麼都想要”的狀態,總想把會的都教給學生,讓學生什麼都學會,最後發現:這種“一廂情願”的學習狀態不僅沒讓學生學的很好,而且老師和學生都很累。

今年暑假,拜讀了俞正強老師寫的《種子課》這本書,特別是書中的一句話“蒔也若子置也若棄”,讓我思緒良多,感觸頗深。“蒔也若子置也若棄”源於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他用“蒔也若子置也若棄”來描述樹的態度。俞老師在書中很形象的這樣描述:如果將某一知識系統作為一棵樹,這棵樹的生長過程表現為若干節“課”,那麼,一定有一些課需要蒔也若子,充分理透脈絡;一定有一些課可以置也若棄,讓學生充分自主。“蒔也若子”的課,通常處於起點或節點,謂之“種子課”。“置也若棄”的課,通常處於點與點之間,謂之“生長課”。

俞老師的這段話寓意深刻,愈品愈感其厚重,愈品愈明晰。之前的一些困惑也都豁然開朗,是啊,學好“種子課”,後面才會有“生長的力量”,而不是沒有生長的重複。比如《釐米的認識》就是一節“種子課”,這節種子課就是可供遷移、可供生長的關鍵課。它的意義在於將數學知識植根於學生的經驗之中,這樣,學生的所有經驗就會支撐種子的芽進行生長。因此,種子課的特點是深耕細作,不怕花時間。只有把這樣的“種子課”上好了,後面的《分米的認識》、《米和毫米的認識》這些“生長課”才有生長的力量,才能更“放心”地放手給孩子。當然課堂上的40分鐘肯定是不夠的,但俗話說的好:“磨刀不誤砍柴功。”刀磨透了,當然是費時一些,但後面就會省時間了。

其實,我們的學生本身便是一顆來自天地的種子,無論是否願意,都會生長。既然是種子,那麼,就不是白紙任意塗鴉了,就像華應龍老師所說“學生不是工業、是農業”,需要施肥、等待、守望。是啊,學生是帶著能量、帶著春夏秋冬的記憶、帶著生長的使命而來,需要我們去體會、去感悟、去尊重、去喚醒。

暑假讀書感悟心得 篇3

有幸拜讀安德烈·焦爾當《學習的本質》,初次閱讀便如獲至寶,一口氣看了數小時,停不下來。作者根據不同讀者的閱讀需求,將本書分成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怎麼學習?為什麼學習?第二部分、關於學習的新研究;第三部分、學習和文化機構的轉變。這三個部分相互滲透又彼此獨立,使讀者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部分。

首先,作者強調了“學習者”這一概念,並強調了“學習是學習者在學習”這一理念。通常作為教師而言,我們認為要想學生好好學習,就應該先好好教課,甚至理解為只有好好教課,學生才能好好學習。然而,這一點是不準確的,因為我們忽略的學習這一主觀行為的執行者——學習者,只有學習者個人才能學習,別人不能取而代之。而作為大家共識的一點——教和學之間並無直接關係,也可以很好的證明這一觀點。

學生不可能完全吸收老師所教授的所有東西,換句話說,即教不是學。而當教學如果僅僅被當作一種簡單的知識傳遞時,它便不能引發學習,甚至還會妨礙學習。一系列關於學習的錯誤想法限制、束縛了教學實踐和文化實踐,它們使人們走上了歪路,甚至教師自身也未能避免,很多時候,我們把“教”和“告訴”混為一談。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學生脫節的問題,老師在備課過程中把他認為過難的知識砍掉,把能夠證明他所要傳達的資訊的論據收集起來,從而完成意義的煉製。為了促進學習者的學習,在無意中讓學習者失去了學習中有教學意義的方面之一。此外,隨傳遞模式的嚴格執行使學習者逐漸失去了批判思維,而批判思維是學習的動力,而且這種模式還會扼殺想象力、創造力和適應能力。學習者最後會變得滿足於被動接受,不再對任何事負責。

因此,對學習者的先有概念的考慮必須稱為一切教育計劃的出發點。

其次,本書在介紹了要學習的重要性後,又進而提出應該怎樣學。三種傳統主流思想認為:第一種是把學習描述為一種簡單、機械的記錄,知識的獲取通過一個隨時待命的、空白的、始終專注的大腦來進行,學習被看做知識傳遞的直接結果;第二種是建立在訓練的基礎上,進而形成一種原則——學習者在這一傳統下所要做的實際上就是形成條件反射;第三種是所謂的“建構”教學法。它從個體自發的需求和“天然”的興趣出發,提倡思想的自由表達、應變、自主發現和探索。個體不再滿足於接受原始資訊,要對其進行研究和選擇。

從此,“傳統”教育進入了一條始終沒有改變過的軌道,只要是學習者的感官處於接收狀態,他就可以學習。教師的職責被定位為儘可能清晰地、循序漸進地進行講述。如果學習者理解不了,那就是他不用心甚至是他“懶惰”的表現。因此,所謂的接受者不僅沒有學到東西,而且感到灰心喪氣,和知識背道而馳在歐洲和美國進行的所有評估都證實了這一點。又一個過去存在且現在仍在繼續的錯誤,是認為學習者思維結構的運件和磁帶是一樣的。然而學習者永遠不可能記住刺激物本身,被記錄的刺激物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他的思想。學習者對於自己要做什麼有自己的想法,在他聽到的話裡,他只會記住對他而言有意義的東西。

再者,本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三部分——學校和文化機構的轉變,未來的教師職業應該是怎樣的?怎樣的教育方法才是最適合的?顯然,教師不能僅僅滿足於散播知識,我們已經看到授遞模式具有很大的侷限性。教師必須創造教學情境,促進對質和意義獲取。但是,正如之前所說,學習者只有依靠自己才能進行學習,沒有人能替另一個人完成學習,只有學習者自己才能賦予學習以意義。不過如果沒有他者的參與,學習者也無法學習,即使自學者也是如此。人們必須藉助他者——或是因為他者——才能學習,有時則是為了反對他者而學習。這裡的他者是各式各樣的:可能是偶然遇到的一個人,一個不經意間啟發了你的陌生人;或者是一個專業人士,給學習者創造了一整套促進其學習的機制。在上述情景中,教師都可以有一席之位。

在我們對學習的認識中,教師的職業性質改變了。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掌握者,根據事先計劃好的進度傳授知識的某些方面,而是變成了知識和學生之間的“中間人”,但這並不意味著教師的作用被貶低了。相反,“中間人”促進、豐富、創造者學習的條件。知識從來不是即使獲得的,它是長期的文化煉製的產物,人們為此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在這種背景下,教師最棘手的任務是要成為學習的啟動者,教師要通過自己提出的問題、做出的反應或是提議的活動,引起學生的好奇和驚訝。老師講了多少話不重要,他的傾聽和在場激勵、促進著學生的表達,他的干預幫助學生髮現錯誤和侷限。因此教師是提出問題的人,而不是操控著,他不應該只顧著把學生引向自己的教學計劃、闡釋或教學程序,而是必須尊重學生的自由,然他們找到自己的道路和自主權。教師扮演著喚醒者的角色,不應等待學生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之後再促進他們學習。教師可以確保提問、煉製、參與和意識覺醒的時間。他是可以確保一個共學習者與環境、教育情境互動的空間,促進交流與對質。

最後,我們要考慮的是一種整合教育。學習應該成為不同媒介整合的場所。它應該優先在學習過程的上游發揮作用。在整合教育中,學習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或者維持他的學習動機,讓他的計劃更加成熟。在知識煉製過程中,教師團隊可以提供工具和組織性概念以聚合各類資訊。各類媒介可使資訊的獲取更加便利,教師可以從中汲取材料用於教學,擺脫重複性任務,學生可以從中找到更豐富的材料。在學習的後續階段,學校也可以發揮作用,它可以變成學生進行摸索的地方——學生可以在這裡犯錯,這裡沒有社會風險,因為人們安排了各種條件用以促進學習,這對摸索至關重要。

學校甚至可以成為研究有益於社會的問題或者解釋公民問題的場所。學校仍然是人們為人生做準備的場所,今天的“做好準備”意味著不再害怕改變,甚至是對改變有所預期。當今世界,變化已成為一種常態,學校尤其應該是一個人們發現、探討世界變化的地方,學生可以自己想象各種解決途徑。

暑假讀書感悟心得 篇4

恬靜的夜晚,月光如水,悄悄地灑落在屋內的鋼琴上。鋼琴前靜靜地坐著一個人,他閉上雙眼,身體隨著手指在琴鍵上的舞動微微傾側。隨著手指撫過,跳躍的音階組成了一首美妙的曲子——《月光》。

彈奏的人便是貝多芬。他在一生中經歷了許多磨難。他的童年十分艱苦,一開始,人生對於他來說就像是一場悲慘而殘忍的鬥爭。17歲的他,早早的當上一家之主,負責教育他的兩個兄弟……儘管,貝多芬的童年生活如此悲慘,但他對這個時代和消磨這時代的地方永遠保持著一種溫柔而淒涼的回憶。1796年不幸又降臨在了他的身上,他的耳朵日夜作響,像蝗蟲侵犯著莊稼地,他的內臟也受劇烈的痛楚折磨。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聽覺也越來越差。然而,在這種情況下,他仍能創作出輕鬆歡快的歌曲,讓人無不敬佩。

1801年,他愛上了朱麗埃塔·圭恰迪尼,《月光》便是他在愛情中創造出來送給朱麗埃塔·圭恰迪尼的曲子。

然而,對於他而言,幸福是來得快去得也快,或許是上天的不公,在幸福光芒將他包圍不久就消失的`無影無蹤。36歲那年,他找到了幸福,在40歲那年,幸福卻重新將他遺棄,就像從天堂被死神重重的摔在了冰冷的地獄。1813年他獲得了獎項與榮譽在此後的兩年他獲得了無數的大獎,這段時間是他最光榮的年月。

可又有誰得知,接踵而來的卻是他最悲慘的時期,痛苦包圍著他。隨後那份小小的快樂也算是一種慰藉吧。

貝多芬是寬容的,原諒了那個侄子;貝多芬是不幸的,耳鳴的打擊對一個音樂家來說是多麼殘酷;而貝多芬又是幸運的,畢竟他曾今擁有過那份幸福。最後的幾年,他的作品中時而是嬉笑怒罵,時而又是戰勝些許痛苦背後動人的微笑。

在第三次手術過後,在等待第四次手術的時候,在大風雨裡,大風雪裡,一聲響雷中,他嚥了最後一口氣。在那場大雨中,他丟下了他的曲子,留給了世人無限的遺憾。最後,一個陌生人替他合上了眼睛。

依稀記得,那個夜晚,那個皎潔月光下,那架鋼琴前,那個彈奏《月光》的背影。

暑假讀書感悟心得 篇5

初讀《童年的祕密》,剛開始開啟扉頁一看主要是寫關於幼兒一些行為及其理論,我心想這似乎跟我的實際工作聯絡不夠緊密,但看著看著,我漸漸感覺到這書中講的很多知識其實是我們作為老師必須瞭解的,而且對我們的實際工作是很有指導意義的。

比如,書中有一段是這麼說的:“人們對兒童心理上的創傷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傷痕大多數是由成人無意識地烙上去的。”這些創傷,幾乎全部都是因為我們不瞭解兒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們自以為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實卻造成了相反的後果。好心辦壞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祕密》裡,或者指出常識性做法的謬誤,或者提出了一些我們未曾想到過的地方,因此這本書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非常值得一看。

其實有一個敏感期我們大家是都知道的,就是兒童的語言天賦。在兒童的某個階段,學語言是非常驚人的,所有的人都是他們的老師,他們只是沉默的聆聽,直到某一天說出他們的第一個字。這點成人體會最深,學外語現在對我也是一件頭大的事情,無論是聽力還是單詞,都是需要持續的下苦功才可以。但是除此之外,兒童的敏感期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敏感期,就是對秩序的敏感。“一個很重要和神祕的時期是兒童對秩序有極端敏感的時期。這種敏感在兒童出生後第一年就出現,並一直持續到第二年。”

一直以來在成人的腦海中,保護自己的財產使其免遭侵犯,這幾乎是成人的自然法則。所以,我們經常會阻止我們的孩子不讓他們做很多事情,怕打壞東西總是讓孩子按照我們的節奏來生活。同時,對成人來說,有一條自然法則,即“效益法則”,這誘使他運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儘可能少的時間內達到他的目的。當他看到一個兒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無成效的事情,而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間就可以做完,並且做得完美得多,這時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幫助這個兒童。還有我們迫不及待的教小孩子識字,剝奪了他們的樂趣。“過早地強求他們通過閱讀書本來識字也會產生一種消極的影響。追求這些並不很重要的東西會削弱他們生氣勃勃的心靈的能量。”仔細想一想,我們成人確實經常犯這樣的錯誤。

每一個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們的教師,所以,並非有孩子的父母親,或者教授他們知識的老師才應該來閱讀這本書。當一個成人看到兒童端了一杯水,他就開始害怕這隻杯子可能會摔破,當他感覺到這一點時,他的貪婪就使他把這杯子看作一件珍寶,並從兒童手中把它奪過來。另一方面,兒童還必須形成他的行為習慣,但是他從來也沒有得到許可去展現連續的行為過程。如果兒童正在遊戲,成人就會打斷他,認為該是散步的時間了。這小孩就被打扮一番帶出去了。這些都是不好的。當兒童工作時,他並不是為了獲得某些進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當他重複一項練習,使自己的活動達到一個目的時,這個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支配的。就兒童個人的反應而言,他停止工作跟勞累沒有聯絡,因為使他的工作完全更新,充滿精力是兒童的特徵。

實際上這本書裡的珠玉比比皆是。我以為每一個人都應該讀一讀。

暑假讀書感悟心得 篇6

書籍是人類提高的階梯,所以我愛讀書。

一本好的書,閱讀起來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只要能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某天,當與朋友談話時,你能引經據典,侃侃而談,書中的妙語佳句能一句句往外蹦。這時你會豁然開朗,原先讀書是一種提升自我的藝術,增強自我高雃的素質。

煩惱時,讀書能夠解悶:愁苦時,讀書能夠忘憂:興奮時讀書能夠警醒。而讀書對於不一樣的人有不一樣的樂趣,正所謂一本書有一個故事,一個故事敘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個世界。只要用心去讀你總會從一本書啟示到新發現。如果我在一個幽靜的環境下看書,我會深思,為何故事中的人會這樣做?作家為何編寫這故事,之後我會把這精彩的故事編下去,再回頭欣賞這趣味的片段,並提出疑問。所以,讀書是一種充實人生的樂趣,一種自我陶醉的境界。

當你為一個問題絞盡腦汁,百思而不得其解時,或對某個問題小有心得時,這時能從讀的書中領悟出來,你的感覺是那樣的舒服。正如:讀杜甫的詩使人感悟人生辛酸,讀李白的詩使人領悟官場的腐敗:而魯迅的文章使人認清社會的黑暗,巴金的文章讓人感到未來的期望。所以讀書能人生的感悟

讀書,只要你善讀,它就像一盞明燈,給予我知識的力量,教會我做人的道理,讓我感悟人生,助我健康地成長,歡樂的走好人生的每一個階段。

暑假讀書感悟心得 篇7

今年署假,學校安排我們讀一本書:《做卓越的教師》。開啟書,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做幸福的教師”、“做會育人的教師”、“做會上課的教師”、“做會寫作的教師”……每一個題目都讓我想盡快了解裡面的內容,於是靜下心來,慢慢翻閱、品味。上次讀《教師閱讀地圖》自己感覺吃力不少,有的地方讀四、五遍才弄明白是什麼意思,而讀這本書就如同聽一位富有思想又極其有演講水平的朋友的演講,一會兒熱情澎湃,一會兒娓娓細語,一會兒諄諄教誨,一會兒促膝談心,深入淺出,淺顯易懂,是近幾年讀專業書讀得最快的一本書,並且從中吸取到不少自己所需要的營養,受益匪淺。

也許是年齡的原因,本書最吸引我、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輯“做幸福的教師”。作者用輕鬆活潑的筆調,生動流暢的語言,巧妙地將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理論融入其中,告訴我們如何進行心理健康的調適,如何學做幸福的教師。如:“不是你面對的東西決定你的幸福,而是你面對的方式決定你的幸福”。學會陽光思考,學會人際交往,學會開心工作,學會開心生活,尤其是如何學會開心地工作對我的指導意義重大。作為一名教師,我每天重複著許多相同的工作,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考試,難免有些枯燥乏味。但是,如果自己將本職工作當做一門藝術去研究,去追求,就會覺得生活是那麼的美好,工作是那麼的快樂!回想自己從教26年的經歷,雖然羨慕有的職業那麼光鮮自在,也曾多次抱怨工作的辛苦,但我始終沒有離開教育崗位,而且一直奮戰在教學一線,憑的是什麼?還不就是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是啊!既然不能“選我所愛”,那就乾脆“愛我所選”,因為“教師是一種使人類和自己都變得更美好的職業;是一種不僅具有越來越重要的社會價值,而且具有內在的尊嚴與歡樂的職業。”在工作中要學會承受冷落,學會歷經磨難,學會創新工作,自己就能體會“工作著是快樂的!”的內涵。今後,我將一如既往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直到自己職業生涯的結束,用自己的方式決定自己的幸福。

“腹有詩書氣自華”,是金海岸國小教師的語言。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精神及其豐富的人,他們才能成為幸福的人”。作為一名教師,生活中除了適當的休閒和積極的運動以外,恐怕只有讀書能使我最開心和最充實了。本書中也寫道:“讀一本好書,是與一個高尚的人談話。人只有一生,但只有一生是不夠的,我們要在優秀的作品中再活一次,甚至再活十次,這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讀書使我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今天比昨天更慈悲,今天比昨天更懂得寬容,今天比昨天更懂得愛,境界提高了,胸懷寬廣了,在快樂工作的同時開心的生活著。

本書中一些精彩語言,如“對一名教師來說,推動其教育事業發展應該有兩個輪子,一個叫做“情感”,一個叫做“思考”。“尊重、信任、理解、是每一個孩子精神生命所必需的陽光、空氣和水,是孩子心靈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甦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的感情也會消融。”“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浮。”等等,我都細細品味,反覆咀嚼,如沐春風之中。

總之,我很喜愛此書,以後還會細細品讀,不斷汲取養分,促進自己健康的成長,提高教育涵養。

暑假讀書感悟心得 篇8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叫《天才少年維克多》的一本書,維克多他十分努力的學習,自信使他變成了名揚天下的天才。

這本書講了一個叫維克多的人,是一個早產兒,說話晚,吐字也不清楚,六歲時被認為知識能力低下,爸爸媽媽在為他加油打氣,讓他成為有自信的孩子,可是他在學校裡得到了大家“重點照顧物件”他糾正出模型的缺陷,同學全當沒聽見,還說他是傻子,維克多還被學校勸退綴學雖然經歷了不少的排擠和嘲弄,但是自信心的他最終成為了世界智商俱樂部的主席。

這本書讓我瞭解了自信是強大的,李嘉誠曾經說過:“只要有信心,人永遠不會挫敗。”在我兒時的記憶中,正應對了這句古話,有一次爬山,我在中途就已經不行了,正想回去,爸爸卻嚴厲地對我說:“困難都不能對抗,你還有沒有自信啊?”這句話在我心中激盪,於是我用盡最後一口氣,爬上了山頂,雖然很累,但是看到山中的景色,我不由的想:如果剛剛在中途半途而廢,我就會和這良陳美金失之交臂,真是不和算啊,看來我以後做事要有自信,因為苦在前頭,甜在後頭嗎!

讀了《天才少年維克多》,讓我瞭解到,自信是強大的!

暑假讀書感悟心得 篇9

在學校的組織的讀書漂流的活動中,我讀了一本美國幽默作家馬克·吐溫的一本作品——《百萬英鎊》故事的精彩深深地吸引了我。

故事講述了窮小子亨利身無分文,兩個富有的兄弟給了他一張一百萬英鎊的鈔票,並以他在三十天內憑這張鈔票能否活下去而打賭。結果亨利不僅活了下去,並且利用這張百元英鎊發了一筆財,還找到了一位漂亮的女朋友。

讀這篇文章時,我幾次差點笑出了眼淚。馬克·吐溫用他諷刺幽默的筆,解釋了人性的弱點勾畫了人們在金錢面前種種醜態。最初看到衣衫襤褸,窮酸落魄的亨利身邊的人都對他不屑一顧。

當發現他有錢是又表現出了點頭哈腰,巴結奉承的狀態,深刻地諷刺了那些金錢至上的小人物。回想現實生活,這樣的現象仍然存在以貌取人。金錢第一的事仍有發生。例如:兩個小偷偷到了一輛“寶馬汽車”開到小區門口,保安看也沒看就放行了。小偷笑著說:“你為什麼不檢查?開寶馬的就一定是好人嗎?”說完揚長而去。

《百萬英鎊》諷刺了金錢在資本主義社會呼風喚雨的作用,揭示了一個需要人們探討的問題,值得大家讀一讀。

暑假讀書感悟心得 篇10

《稻草人》這本書是葉聖陶創作的。這本書我是一口氣讀完的,最讓我感動的就是《稻草人》那篇。文章寫了稻草人看到漁婦帶著一個小孩,她們住在船上,冬天沒有被子蓋,沒有乾淨的水喝,沒有足夠的食物。稻草人看了很心疼,他想:如果我能動,我會把自己變成一條被子給她們蓋;如果我能動,我會給她們煮粥;如果我能動,我會給她們乾淨的水喝……這一幕幕的場景一直感動著我。原來稻草人也有愛心。我們人人都要學習稻草人,懷有一顆愛心,愛身邊的人。

《稻草人》這本書裡還寫了一篇讓人深受啟迪的文章——《瞎子和聾子》。有一個瞎子和一個聾子,他們都對自己的生活不滿意:瞎子想看見光亮,不要聽到聲音;聾子呢,卻想聽聲音,不見光亮。他們倆下了決心,把殘疾對調一下。他們找了老人、醫生、老和尚,都沒法把他們的殘疾對調過來。之後,遇到一位騎風車的老人,老人滿足了他們的願望。可對調後他們倆覺得生活還不如原來的好,他們又後悔了。這篇文章讓我懂得了:別人擁有的,放在自己身上並不一定舒服,別人擁有的不一定就比自己的要好,不要只羨慕他人的生活。

文中那個稻草人很善良、富有同情心,當它看到老婦人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稻子又大又飽滿,可是一隻小飛蛾破壞了老婦人好不容易種的稻子時,它著急地拼命扇扇子,可是老婦人卻沒有發覺;當它看到那個漁婦為了捉到魚做明天的粥而硬下心不管渴極了的病孩子,捉到的魚向他求助而自己無能為力時,它難過的一邊嘆氣一邊哭;當它聽到一個要被別人賣掉的女人要尋死,去找自己已死去的孩子而跳下河去時,稻草人禁不住暈倒了。

暑假讀書感悟心得 篇11

《魯賓遜漂流記》這本書描述了主人公魯濱遜漂流海島,初到孤島的他是絕望的,沒有食物,沒有房子,沒有衣服,沒有武器,沒有出路,沒有被救的希望,只有死路一條,不是被野獸吃掉,就是被野人所嚼……

但是,慢慢的,他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對自己充滿了信心,不再整天唉聲嘆氣了,開始一心一意的安排了自己的生活,他建起了房子;做了小桌子、小匣子;用從船上找到的槍來捕捉了山羊;在房子周圍種了小麥、稻子;魯濱遜還獲得了一隻小狗和一隻鸚鵡,做他的夥伴……就這樣,魯濱遜用自己智慧的腦子和勤勞的雙手,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王國。

魯濱遜不僅是一個智慧,勤勞的人,他更是一位有堅強毅力的人。他曾經說過:“我的脾氣是要決定做一件事,不成功絕不放手”因為他沒有助手,缺乏做事經驗,所以做任何事都要花費很大的力量,很長的時間。連做一塊木板都要四十幾天。並且,他做的許多東西都不成樣子,但他從來都沒有灰心過,而是總結失敗的經驗又從新開始做。

魯濱遜用辛勤的勞動換來了令他欣慰的回報。最後,他變得非常“富有”:有小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使用,還有植物園、牧場、兩處“豪華”小屋,並且還有了一個忠誠的奴隸----星期五。這些都是魯濱遜不知花了多少力氣,克服了多少困難才得來的!

當我鄭重地翻過最後一頁,認真的讀完最後一個字時,我的心被震撼了,一個個問號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暑假讀書感悟心得 篇12

我是一個愛做夢的女孩,平時總會做一些稀奇古怪的夢,每當夢醒的時候,總會纏著爸爸媽媽問這問那,爸媽有時也會被我問得不耐煩,於是,媽媽便給我買了一本《十萬個為什麼》,剛接觸這本書,我便被它深深吸引,一有空,我便抱著這本書如飢似渴的讀起來。

這本書幫我解決了平時生活中的困擾,我喜歡看《十萬個為什麼》,平常我不知道的問題爸爸媽媽也不知道怎麼解答,但是這套內容豐富的書就給了我很大幫助,讓我知道了天文學知識:讓我瞭解到當地球在太陽和月亮中間的時候月亮就沒有光了,這就形成了月有陰晴圓缺;還知道植物的奧祕;果蔬的營養等等……

這套書給出了我所有不知道的準確答案,讓我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也讓我經常去探索不知道的問題,讓我瞭解了大自然的許多奧祕。

暑假讀書感悟心得 篇13

我喜歡書。這是個讓人有喜有憂的雙面手。

讀書,有時讓人十分惱火,既不能喜新,也不能厭舊;既要十分認真,還要理解透徹。有些名著,不是隻讀一遍就可以了。書讀百遍,其意自見。通過自己語文功底的深厚,就會理解得更加透徹了。

不過,書也讓人高興。孤獨時它把你帶入美妙的童話世界,讓你領略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一個個精彩的動作、語言、場景描寫,讓我們留戀忘返,讓你為書而狂。

生活是苦盡甘來,而讀書更像一把寶劍,歷經千錘百煉,才能削鐵如泥。雖然有苦,但成功後,回首那酸甜苦辣,卻是一番美麗的風景。

暑假讀書感悟心得 篇14

這是關於親情、回憶、思念的敘述,它有個通俗不過的主題——我們仨。

這本書講述了錢鍾書溫馨的家。在這個家中三個人互相守護的感人故事。它好像一抹清風,那麼的清新,吹散著噪熱,陪伴我的暑假。

簡單的三個字,卻包含著一個家庭的互愛,不多不少,似他們每句話前加上的“我們仨”成為了彼此之間的默契。

故事從夢引入,“在一個不知是什麼的地方,太陽已經落山,黃昏薄暮,楊絳竟然走丟了,她著急,她喊著錢鍾書的名字,聲音在空空的曠野中。”當她向錢鍾書講起這個夢時,錢鍾書只是淡淡地說,老了。

是啊,轉眼間,他們老了,兩位一起走了大半生的風雨,無論一個眼眸,一抹微笑,彼此都已經瞭然於心。

在這樣一個學者的家庭裡,女兒圓圓是異常活躍的,為這個家庭帶來許多的歡笑。她是他們的女兒,可有時卻像兩位老人的跨齡好友。他們各自有各自的工作,卻總是相處的愉快,家裡始終洋溢著溫馨。

好景不長久,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輕易的失散,抒發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的千古遺憾。楊絳開始對人生價值和意義開始思考,作者以自己淵博的知識和豐厚的人生經歷為基礎,探討生老病死這一人生規律,並給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答案。

我們仨最終只剩下一個,哪怕再輝煌,也不可能再和從前一樣了,但她說“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家人已離去,親情過往的點點,卻被真切地記錄在心中,記錄在《我們仨》。

掩上書,一種感慨由然而生。家,是每個人的避風港灣,無論你在外面多麼的勞累,多麼的辛苦,回到家,你會徹底的放鬆下來。所以,家,需要我們家中的每個人都用心的去經營,讓它被愛包圍,讓它充滿溫馨、充滿溫暖。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愛我們的家人,珍惜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楊絳在命運面前是渺小的,她無法決定命運齒輪如何轉動,無法預測命運在下一秒鐘如何轉動。她所能做的就是聽天由命,任憑命運的各種不公,她就是笑笑,把它當作歷練,磨練自己的性格。畢竟她無法像貝多芬那樣扼住命運,也不像海倫有一個好老師,她在命運中只能靠自己,只能去無條件承受,所以她的內心是強大的,而她只能沉澱在我們仨的回憶之中來緩衝自己受到的傷害。

楊絳活在一種滄桑的幸福中,她一直在尋找自己那曾經的家,她不敢祈求太多,她只是希望在亂世中可以和自己的一家幸福快樂的生活下去。

最遠的是家鄉,最難到達的是家鄉,家在夢裡。

暑假讀書感悟心得 篇15

暑假中,我讀了《哈佛家訓》和《做的班主任》,讓我收穫頗多,可以說既是一次心靈的洗滌,也是一次成長的過程。老話說的好:活到老學到老,開卷有益,每一次閱讀的過程,就是一次個人內在的提升。

就說《哈佛家訓》吧,這本書讓我感受頗深,假期中我讀了不止一次,每次閱讀都會得到不同的心裡體會與心得。《哈佛家訓》讓我震撼,很少有一本書像它那樣,以不拘一格的形式將人生豐富的哲理生動有趣地展現出來。可以說""不同於眾多說教式的書籍,《哈佛家訓》從頭到尾都是生動的、引人入勝的。每讀完一個故事,就會覺得人生出現了另一片天空。"

對於每一位閱讀《哈佛家訓》的讀者來說,"你可以從這本書的任何一頁開始閱讀,你可以懷著任何一種心情開始閱讀,即使只用幾分鐘,你也能夠從中深獲教益。如果你希望過上成功快樂的生活--不僅是你自己,還有你的子女,我堅信,這本書會告訴你其中的奧祕。"

第一次將書拿到手中,信手翻到《幸運的煙火》,故事講述的是:在一場海難中,他是的倖存者,不幸的是,他被海水衝到了一個無人的小島。每天他除了祈禱就是四處張望,看是否有船經過,但是他總是失望,海上什麼也沒有。無奈中,他用海上的浮板造了一所小房子,用來遮風擋雨以及存放他僅有的一些物品。一天,他尋找食物歸來,發現小屋著火了,他所有的財產付之一炬。他悲痛欲絕,跪在地上大聲叫喚:“上帝呀,你為啥這樣對待我!”

發洩過後,他便昏昏沉沉地睡了過去。第二天一早,他被嘈雜聲音驚醒,原來一條小船靠在小島旁來營救他,因為小船上的人看到了煙火。是那場意外的大火救了他。

讀過故事,我久久不能平靜。是的,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其實希望常常在絕望中誕生——不管情況變得多麼糟糕,多麼絕望,我們一定要堅信一點,不管怎樣都不失去我們的信心,因為希望往往會伴隨著絕望會出現,信心是我們大,最美麗的武器。就像人們說的:冬日來臨了,春天的腳步還遠嗎?

睿智的小故事讓我迫不及待的從頭讀起,雖然我沒有機會坐在哈佛神聖的教室中聆聽教誨,但是我可以通過閱讀書本來縮排和哈佛的距離。當我徹夜不眠、津津有味的讀完了這本書後,我心緒起浮澎湃,感慨萬千。這本書記載了很多關於品德教育、心理教育、意志教育、成功教育和人生教育的小故事,這些故事背後那一個個簡短的哈佛箴言,又讓人十分認同。這些小故事,有的情感噴薄讓人不禁落淚,有的智慧流淌敲擊心扉,有的勵志綿綿催人奮進,有的精彩紛呈改變心靈……這裡沒有枯燥的理論說教,只有生動的故事,只有榜樣的力量,書中的一個故事或是一句話都讓人受到啟迪,可以讓人從灰暗走向燦爛,從受挫走向進步,從失敗走向成功。

暑假讀書感悟心得 篇16

讀完了《麥田裡的守望者》一書,一個少年形象出現在我的腦海中——他是大人們眼中的壞孩子,因為他所作的、所想的一切都“不像話”,他的成績也是那樣的糟糕,幾乎沒有人喜歡他……他就是全書的主人公——霍爾頓。

他的討厭周圍骯髒的世界——他討厭偽君子,討厭周圍的虛假的人,卻又不得不跟他們交往;他討厭電影,卻不得不在無所事事的時候去那裡消磨時間……霍爾頓沒有真正好的朋友,只有骯髒的“阿克萊”、表裡不一的斯特拉德萊塔等室友,但他又不得不跟他們交往,他厭惡他們,卻又無奈,他無法改變現狀。他不想和他們同流合汙,成績自然會很差。他看不慣周圍的世道,所以他苦悶、躊躇、彷徨,自己的心事也只能被自己扛著。

霍爾頓一直都希望自己可以變得很勇敢,但是實際卻是他一直都很膽小,被別人欺負後只能在做白日夢的時候幻想著可以把他打敗,他連一個瘦弱的女人都征服不了,更何況別人呢?他被學校開除後,都不敢貿然回家,躡手躡腳地回去還一定要躲避著父母。他一直都在用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安慰自己,卻沒有膽量去做真正意義上的叛逆。

他是青春期的少年代表,從他的經歷裡可以清楚的看到與家長的代溝,家長總希望他像哥哥一樣可以成為出人頭地的人,可是他的理想也只是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站在懸崖上,捉住不斷奔跑的孩子。大人總認為霍爾頓是一個敗家子,是一個不良少年。但他有自己的思想,在他那半成熟的心中還存留著點點夢想,即使它在那汙濁的世道變得那樣的細微渺小。

霍爾頓是明智的,是聰明的,他看透了社會的本質。他的樸素和善良,是他所在的年代很少的,雖然他的有些思想還比較幼稚,雖然他有許許多多的缺點,但他反抗現實、嚮往美好世界的純潔的一面是不可忽視的。

作者藉助筆下的霍爾頓,活靈活現的展現了自己的想法,用一個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的口吻講述了一個關於那所謂“叛逆”的想法,講述了成熟與不成熟之間的過渡,大人與青春期少年之間的代溝。

霍爾頓的那個只想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的夢想,那個為了不讓小孩子掉下懸崖而站在懸崖邊救孩子的形象,那個純潔無私的想法,天真幼稚卻又些許成熟的心事,漸漸放大……

暑假讀書感悟心得 篇17

在學校的“青年教師大比武”的活動後,學校給我們每個青年教師發了一本書。在這個假期,終於靜下心細細地拜讀了王曉春《給青年教師的100條建議》一書。那真摯、樸實無華的文字所蘊含的如涓涓細流般的教育理念,讓我受益匪淺。其中,對於我們這些新參加學校工作的教師的幾點建議對我啟發很大,讀後的確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首先要擺正自己的態度。要讓自己變得光明一些,試問如果一位教師每天給人一種陰雲密佈的感覺,對誰都不笑,都是特別嚴肅的感覺的話,我想別人一定會對你敬而遠之。同樣的,如果一位老師一直對他的學生非常嚴肅,一直都是以訓導為主,那麼這位老師一定與他的學生有著非常遙遠的距離,他的學生一定對老師不會非常親近。所以,我們一定要用一顆愛心去面對我們的學生,學會欣賞學生,善於挖掘學生的優點,並且適時誇獎學生,讓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才會有動力,而且我們還要適當的寬容我們的學生,畢竟孩子還小,難免會犯些錯誤,如果有些錯誤無傷大雅的話,我們也可以適當的寬容他們,給他們一些機會,可能他們會因此而敦促自己,從而取得一些進步。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同樣需要擁有責任心、上進心,認真努力地對待工作。剛剛開始工作,首先要學會備課。要想備好課,首先我們要熟讀課標,還要吃透教材與教參,摸清重難點,根據自己班裡的學情並且按照學校的要求寫好我們的教案,同時也可向老教師請教批改我們的教案。上課的時候,我們也要注意突出教學重難點,還要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多做一些遊戲,讓學生在遊戲中學到知識,還要注意不要總是提問成績好的學生,還要提問一些學困生,調動這些學生的積極性。我們剛剛上任,肯定缺乏一些經驗,只要我們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的幹工作,一定會得到回報的。

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們要不斷學習。雖然我們都是大學畢業,但是讀過的教育理論專業書籍寥寥無幾,所以我們要加強教育理論素養,必須要不斷學習,多讀專業書籍,並且做好筆記,多多聽老教師的課,吸收經驗,並且還要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增強我們的見識,並且吸取經驗與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做好總結。

《給青年教師的100條建議》這本書,的確教給我們很多方法,我也從中學到了很多,對於我們青年教師來說,還有很長的路,路上會有很多荊棘,我們只能向前走,至於如何克服道路上的困難,需要我們自己努力嘗試,自己尋找一些合適的方法。

暑假讀書感悟心得 篇18

在暑假所讀的著作裡,發現很多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書中所講的每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學中的例項.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它讓我明白了原來學生這樣教.會存在那些不足。讀後我思緒萬千,同時,為自己過去的想法而慚愧,要學會讚美,賞識。這不禁使我想到:讚美和賞識他人體現了一種智慧你在欣賞他人的時候也在不斷地提升和完善著自己的人格;讚美他人體現了一種美德。

第一個感受:愛學生

我曾經為自己選擇了教師行業迷茫過,也為我第一次當班主任洩氣過,還為丟了學生想放棄教師這一職業。並面對幾十個有著不同思想的孩子時,煩心的事就接踵而至。今兒張三和李四打架,明兒王五不寫作業,後天家長說某某學生打了他的孩子日復一日,一年又一年,沒有一天消停過。漸漸地剛畢業時的雄心壯志漸漸隱退,我甚至也懷疑自己是否能勝任教師這個職業。當我通過閱讀名著後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象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一樣,通過閱讀名著使我懂得了:教師的職業就是要研究人,長期不斷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世界上沒有不可救藥的兒童、少年。我們教師就是要做到使這個幼小的人的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東西不受到壓抑、傷害和扼殺。因此,每一個決心獻身於教育的人,應當容忍兒童的弱點,缺點,甚至不良的嗜好。

第二個感受:教師的心胸要寬廣

做到把自己的心分給每一學生,在自己的心中應當有每個學生的歡樂和苦惱。參與學生的活動,讓學生感覺老師是他們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懂得這些對我有很大的啟發,我帶著這種對孩子的熱忱投入到工作中去,前途不再迷茫,師生關係會比以前更融洽。

第三個感受:尊重每位學生的特異性

在書中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又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教育的明智,就在於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其實,在我們教師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總會遇到這樣類的學生。如:我任的八年級(1)班的凌闖同學,在學習上我用盡各種辦法,其效果不佳。很是懊惱,但是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上取得優異成績,為班級爭的榮譽,卻讓我感受發生了改變,我覺得他不是那麼討厭,相反,我每天看見他有一中親切感。這是我要尊重孩子的差異,同時也發現他的優點。他是我班最熱愛勞動的學生,學習上她沒有什麼造就,但她將來準會是個優秀的保潔員。如果教師和學校輿論唯一地根據分數來給一個人做出好的或者壞的結論,那他就不會努力去當一個好人。因為上課、掌握知識、分數這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個區域性,只是許多領域的一個領域。人的心理和智慧結構的發展水平,事實上無法單純用紙筆工具準確地測量出來。傳統的考試,主要是對學生認知水平的單項測量,由於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不能以此對學生做出或優或劣的判定。考試的效力是有限的,考試結果分數也並不能代表學生全部綜合素質的發展水平。教育必須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日常的教育活動中,應當儘可能地設計不同的評價標準和方法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這應該成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識。

第四個感受:多讀書

我經常對家人說,當老師的我很忙,沒有時間幹家務活。對朋友說,當老師很累,沒有意思。確實沒有老師不抱怨自己的時間不夠用的,天天是上課、改作業、備課輔導、談話開會理論學習等等,連一分鐘空閒的時間都沒有。確實,做教師的每天必須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帶著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書中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

通過讀書我的感受很多,要與現實的緊密聯絡,要有問題意識,憂患意識,而一個個社會現實中實際生動的事例,則支撐起了這種問題意識,激起你對現實的關注,激起你對現實的思考,並在這種關注思考中,令你得以專注地讀下去。我對自己的這一職業有了更新的認識,完整的教師、稱職的教師、理性的教師、自由的教師教師職業這四重境界也將會是我求索路上不停的追求。

暑假讀書感悟心得 篇19

這個暑假,我讀了很多書,比如《傻狗溫迪克》、《冒險小王子》1至8集、《三國演義》、《精靈女生》等等,其中,《冒險小王子》的1至8集,對我啟迪很大。

這套書主要講了生活在大方塊的包小龍,在9歲時被黃金龍選成第2代精靈師,來到了納尤古的齊格威學校——一個精靈和精靈師生活的地方。包小龍很同情弱小,為了不讓一隻很可憐的小精靈麵條繼續流浪,寧願不要校長的七級知星小精靈,選擇了低階的麵條。後來,他與於萌萌、湯諾,一起突破重重難關∶為了阻止烈火之鷹的重生,冒著被開除的危險,拔掉了火炬臺的閥門。為了挽救湯諾的小精靈米霜,不顧生命危險,拿到了幸運的兔子腳。為了不讓小米再繼續改變未來,他和麵條等人打敗了惡魔足球隊……他們三個人,團結一致,目標專一,所以,最終,讓自己的小精靈變強了,也可以對付更強大的壞人了。

包小龍的故事,讓我想起了一種動物———螞蟻。

螞蟻遇到食物時,總是叫同伴一起來幫忙,他們把食物切碎,或者一起抬到背上,然後,一起七手八腳的抬到洞裡。準備飽餐一頓。

螞蟻和包小龍他們一樣,都會團結一致,共同度過難關。

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的團結一致,對嗎?

暑假讀書感悟心得 篇20

《細節決定成敗》雖然只有區區幾萬字,但卻穩穩的抓住了你的心,甚至可以說,它是繼《誰動了我的奶酷》之後,又一部激人奮進之力作。

都是激勵人心的作品,但兩者也有所不同。《誰動了我的奶酷》主要是暗示著要有能在千變萬化的世界裡奔跑的勇氣和恆心,而《細節決定成敗》則是以眾多案例剖析每一位成功人士運用細節的張力,如:加加林成為太空第一人的祕密僅僅是因為在進入座艙前脫下了一雙鞋子;而一把椅子卻使菲利走上了人上夢寐以求的成功之路;一張不同座位的飛機票,促使一家公司將貿易額由400萬馬克提高到1200萬馬克等等來告訴我們:“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我們每個人都期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但事實上,正如汪中求先生在書中所說的:“芸芸眾生能做大事的實在太少,多數人的多數情況總還只能做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

生活中,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對一些瑣碎的、繁雜的、細小的事務的重複,也許你覺得這過於平淡,也許你認為這些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這就是工作,是生活,也是成就每一項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礎。看平日工作質量的好壞,往往只是取決於一些細節上下的功夫。而細節的命運卻不那麼樂觀。

其一,疏忽,沒有注重細節。如一位工程技術人員錯打了一個小數點,或者忽略了一個數字或變數,造成的後果都不堪設想。還記得前些年澳星發射是怎樣失敗的嗎?它也僅僅只是在配電器上多了一塊0.15毫米的鋁物質而導致的澳星爆炸。再看看我們身邊發生的安全事故,浙江寧波電業局“3·3”安全事故、重慶萬州梁平供電公司“6·30”重大人身傷亡事故等等,哪一個不是因為思想麻痺,違反《安規》,習慣性違章造成的?這些不都是因為事小而造成的大錯嗎?所以,無論做人、做事,都要認真負責,都要注重細節,從小事做起,唯有盡力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任何一件小事,追求每一步精確到位,追求每一件事情的完美,就會得到天壤之別的結果。

其二,敷衍了事,無視細節。很多小事,兩個人都能做,可做出來的效果卻大不一樣。一種人對工作充滿熱情,極其認真,將小事做細,注重每一個環節;

而另一種人無法從重複的工作中獲得樂趣,把工作當作一種不得不受的苦役,他們永遠被動地做別人分配給他們的工作,即使這樣也不能完全把事情做好,對於他們而言更談不上細節。

一個看不到細節,或者不認真對待細節的人,是無法領會工作的.真正含義,當然他也失去了在細節中尋找成功的機會,從而也不會成功。以上這兩種情況都將使我們離成功越來越遠。忽視細節,是因為我們覺得它太微小,不足掛齒;無視細節,是因為看不到細節鑄就成功的必然。我們每個人都浮躁地期待觸手可及的成功,卻不能靜下心來認真去做任何一件小事。

何為小事?就是日常工作中簡單得不屑一顧的事情。何為細節?就是為把小事做好而細心考慮的各個環節。其實對於智者而言,他們是不會簡單的這麼看。他們善於以小見大,從平淡無奇的瑣事中參悟深邃的哲理。他們認為決定成敗的也許不是細節本身,而是細節背後所蘊含的那種追求卓越的思想,那種鍥而不捨的執著。細節實際上是一種長期的準備,從而獲得的一種機遇。

細節又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積累、一種眼光、一種智慧。“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細壤,方能就其高”。在工作中如果我們關注了細節,就可以把握成功之源,為成功奠定一定的基礎。成功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

不把處理瑣碎的小事當作負累,而把它看作是獲得經驗的一種途徑,是做一番巨集圖偉業的必備條件。舉個簡單的例子,做事就好比燒開水。水溫達到了100℃才能將水燒開,使水沸騰。就算是從0℃燒到99℃差1℃,如不再繼續加溫,永遠都不能成為滾燙的開水。做事也是如此,我們想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更大的價值時,就要心思細膩,從點滴做起,以認真的態度做好每一件小事,以負責的心態對待每個細節。

那些一心渴望偉大、只看中大事,不拘小事的人,成功了無蹤影;而那些甘於平淡,認真對待每個細節的人,成功卻不期而至。

暑假讀書感悟心得 篇21

我們沐浴著愛的陽光長大,我們滋潤著人間的真情成長,多少次帶著幸福的感覺進入夢鄉,多少回含著感動的淚花暢想未來。

我幾月看了《最美孝心少年》,一顆感恩之心,一腔感激之情永駐心間。常懷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常懷感激之情的生活是最甜美的,學會感激——感激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給了我寶貴的生命,學會感激——感激我周圍的一切,因為他們給了我和諧健康的成長空間,不要忘記說聲——“謝謝”。

有一個詞語最親切,有一聲呼喚最動聽,有一個人最要感謝,有一個人最應感恩,它就是——“媽媽”。

讓我們過上幸福的生活,讓我們沒有憂慮地成長,是所有父母的心願,如果說母愛是船,載著我們從少年走向成熟;那麼父愛就是一片海,給了我們一個幸福的港灣。如果母親的真情,點燃了我們心中的希望;那麼父親的厚愛,將是鼓起我們遠航的風帆。拿什麼來感謝你,我的父母!父母的愛說不完、道不盡,所有的恩情我們銘記於心。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父母走了,帶著對我們深深的掛念。父母走了,遺留給我們永無償還的心情。你就永遠無以言孝。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線。

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隻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淨的舊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但“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暑假讀書感悟心得 篇22

“願你的歡笑像清晨的露珠,晶瑩閃亮;願你的生活像樹上的果實,飽滿充實。”中國臺灣兒童文學家桂文亞的筆下,記錄著身邊看似普通卻又特別的小事。那些由酸甜苦辣交織而成的童年,經過歲月的淬鍊,沒有酸澀,只有美麗寶石般的瑰麗與香醇。在桂文亞的文章中,那些不完美與痛,也因她的寬厚與單純,化為動人、好笑、有趣的情節。

一、活蹦亂跳的童年

愛看武俠小說的二郎橋野丫頭阿桂桂,常常帶著唯姐姐馬首是瞻的妹妹,在家裡和小黑狗“保安”玩追追追,挑戰附近的小囉唆,黑麵菜和高腳七一決劍術高低。無意中獲得的一元錢寶藏化為記憶中最甜最美的自制桂花酸梅湯。河中,有活蹦亂跳的星星魚;樹上,有青翠欲滴的橄欖;天空之下,有著無數綻放著笑容的孩童。童年的記憶總是美好的,媽媽看完後也笑著說很多經歷和她的童年十分相似的,這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如今我們的暑假更多的是待在空調房裡,吃著精美的零食,對著電腦手機遊戲,或者背上行囊,乘上飛機,坐上高鐵,去遊覽名山大川,不知道這是幸福還是悲哀……

二、願我們被世界溫柔以待

“十六歲有一個美麗的故事,雖然已經離我遠去了,卻好像繡花針繡出來的一朵紅薔薇,薔薇追究會凋零,絲線追究會褪色,留下的千萬個針孔,卻像一個個生命,仍然在呼吸,在低吟。”十六歲,一個天真爛漫的季節,但桂文亞身上卻發生了許多意想不到的生死離別。最好的朋友潘梅的病逝,外婆阿公的悄然離去……看似應有的哀痛在她的筆下一掃而過,為了幫助朋友,不善手工的她卻忙活了整整一個星期,親手製作了一條圍巾,面對著親人的離去,她卻輕描淡寫的回憶起關於阿公阿婆的往事,祈禱他們不再痛苦,在地下安然入睡。正是這樣一份情懷,讓這本書儲存著一個孩子純淨的心靈,讀起來輕鬆舒服。

三、美麗眼睛看世界

看似乏味無趣的孤單生活,桂文亞和妹妹桂文飛卻玩出了百變的花樣,閒暇時光和自家“保安”一起與敵人作戰;下課的時候,悄悄翻出牆去採摘漫山遍野的橄欖;安靜的守護在籃球場附近,欣賞那個矯健的藍影子;為了去見“阿斗”,而將“保安”洗的油光發亮,夕陽之下,一白一黑兩隻小狗奔騰在原野之上,後面跟著兩個沉靜的主人……這一切看似雜亂無章,不足為奇,信手拈來的小事,卻勾勒出童年的真實美好,讓人讀後回味無窮。

我們的童年或許即將悄然離去,或許已將離我們遠去……但在《我愛藍影子》中,我們彷彿也能尋找到童年時的那份歡樂與淚水,歲月可以改變一個人,但改變不了那份感動。原本並非美好的生活也可以有一番別樣的風景。每個人都有不足,生活也會擁有痛苦,但是用單純可以去化解這些“不完美”。桂文亞用自己獨特的角度,去放眼整個世界,嚴肅的生死離別,卻因她的描述哀而不傷,與意外相識的夥伴,共同談心,卻又讓人笑中帶淚……或許我們不曾擁有桂文亞那樣獨特的思考,也不像湯素蘭那樣條件艱苦,但是我們卻擁有著相似的“瘋狂”童年。

永遠盛開的花朵——獻給永遠美好的歲月,

永遠綻放的笑臉——獻給永不落葭的童年。

暑假讀書感悟心得 篇23

《平凡的世界》對我的影響也許我現在還無法預測,有一點時肯定的,它給予我一種來自靈魂的震撼。它改變了青春時期的我。我的思想,我的行為,我的態度。真的事無法言語,只記得那段時間自己好像很麻木,就像回到了那個時代,內心充滿著各種幻想。我開始變得多愁善感了,我感覺世界事多麼的美好。

生活沒有如果,他們的命運告訴了我們許多道理,在人生中,會遇到許多坎坷荊棘,但要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懷揣夢想,一直前行,無所畏懼的前行,它會將你帶進一個嶄新的人生,嶄新的世界。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但從中得到的是要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態度,走屬於自己想的路,不論旅途多麼遙遠,這就是人生。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而在平凡的人生中享受著一個不平凡的自我,懂得生活中的不易,學會珍惜,在痛苦與歡樂中前行,讓自己的人生充滿色彩,是我的的收穫。讀過之後,覺得大學中我需要做的真的很多,需要學習的也很多,用自己的思想來裝飾自己的夢才真正有意義,在大學中,做一個完整的自我,過理想的生活。

暑假讀書感悟心得 篇24

在書店,無意間看到一本叫《青銅葵花》的書。於是,我懷著複雜的心情看完了這本書。從故事的開始到故事的結束,每一章都讓我心潮起伏!每一章都充滿愛的力量!

這是一個鄉村男孩與城市女孩之間的故事。一個意外的機遇,讓兩個人成了兄妹。他們一起生活,一起成長!但女孩葵花12歲那年又被接回了城市。從此男孩青銅便遙望著葵花走的方向。直到有一天,這個不會說話的男孩喊出了女孩的名字。

青銅為了讓葵花上學,把自己上學的機會給了葵花;為了讓葵花不受別人的欺負,每天讓葵花坐在牛背上,自己牽著牛把葵花送到學校晚上接回家;為了讓葵花有燈光寫作業,他一口氣做了十盞南瓜燈;為了讓葵花看馬戲,他讓葵花坐在自己的肩膀上;為了讓葵花報幕時更加美麗耀眼,他用嘴巴一刻也不停的吹了一條獨一無二的冰項鍊;為了讓葵花回家時不怕路黑,他在河邊上等了好幾夜。

青銅為葵花做的很多事,他與葵花之間已經產生了一種純潔的愛,這種愛需要兩個人來共同維持,共同感動著對方。青銅為葵花做的很多事感動了大麥村的每一個人。而葵花為青銅一家人也做了很多感人的事兒。

葵花為了讓家裡省錢,沒有參加學校的拍照;為了讓家裡人自豪,每次都把成績考到第一名;為了不費家裡的燈油,受著同學的嘲笑在同學家裡寫作業;為了賺錢給奶奶治病,獨自一人跑到江南撿銀杏賣錢;為了讓哥哥學到知識,她想盡辦法教青銅寫字。

青銅的家人再苦再累也不願讓女孩兒受苦受累。他們為了讓葵花能拍一張相,全家人一起編蘆花鞋賣錢;爸爸為了讓葵花能在冬天住上房子,把能賣的都賣了,然後去租地割金茅草;媽媽為了讓葵花過年能有新衣服穿,把自己出嫁時的衣服改了,然後讓葵花穿。奶奶為了讓葵花穿上新棉襖,瞞著一家人去摘棉花,結果累倒了。

這就是愛的力量,一家人用愛的力量感動著每一個人。他們用心靈“編織”出了一條“愛的項鍊”!

愛的力量是偉大的,是無私的,是任何人都抵擋不住的!所以葵花的爸爸媽媽為了讓葵花接受良好的教育,還是忍著內心的疼痛讓葵花到城裡讀書了。

暑假讀書感悟心得 篇25

暑期中,我在《國小語文必讀閱讀80篇》這本書中,看到了青年時期的毛澤東這篇文章,被毛澤東孜孜不倦的學習態度所感染。毛主席的讀書方法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毛澤東從青年時期就熱愛學習,他頑強刻苦的學習精神遠遠超過了一般人。他每天早晨很早就起床,冷水浴後就到自修室去面對床前熹微的晨光,高聲朗讀英文或古典文學,這種作為真是令人敬佩。

毛澤東不但特別愛讀書,讀書時還特別認真,凡是他自己的書,遇到重要的、精闢的地方,他都要加圈或點,有時還在書頁空白的地方寫上自己的看法,許多地方都用黑、紅顏色的毛筆加圈點,單線、雙線、三角、叉子等各種符號,標明書的重要之處。可見他讀書的態度多麼認真,理解的多麼深透啊!

我原來讀書時老是走馬觀花,一目十行,囫圇吞棗。重音不明顯,該停頓的時候不停頓,不該停頓的時候反而停頓,老重複。錯誤的地方太多了!實在是數不過來。而且只是看熱鬧的情節,根本不考慮書的內容,所以讀書收穫甚微。後來我學習毛澤東的讀書方法,讀熟的效果就好多了。

我以後要更加認真的讀書!

暑假讀書感悟心得 篇26

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讓我瞭解到作為一名教師,有良好的教育素質是很重要的,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瞭解他們所需要的,瞭解他們的愛好和才能,瞭解他們的個性特徵,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但是,良好的教育方法對於教育學生也是很重要的。

當我接觸了這本書後,心中發出深深的感嘆:魏書生老師不是一個一般的教育家,他異乎尋常的迷上教育,立志獻身這一崇高事業,有一種忘我精神,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所能做好的。他把自己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世界觀等方面的內容,以及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宗教學等學科的知識,有意識地,不斷地滲透到學生中去,從而使他的教改遠遠超出了語文教改的範疇。

那麼,他又是如何改變他們、轉化他們的呢?他的教育方法又有什麼特色呢?

教師這個職業是需要耐心的職業,沒有耐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師的。學生有時候做錯了事情,老師可能會平心靜氣地指導他,但是有些時候,學生一錯再錯,老師的脾氣也沒有那麼好商量了,畢竟,老師也是一個平常人,也會有發脾氣的時候,儘管努力剋制不好的情緒,但想到自己教育了學生這麼多,而學生還是犯同樣的錯誤,心中的怒氣就難以平息了。而魏書生老師就做到了避免發脾氣,即使是在批評學生,他也不是厲聲惡語。儘管有時要發脾氣,但也都在他選的一位控制自己發怒的學生提醒下壓下去了,他用切實有效的方法剋制了人人都可能犯的發火和極大的耐心與學生進溝通,在與學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提出“我們需要怎樣”、“我們怎樣做能更好”、“我們必須堅信我們會做好的”等等,讓學生感覺到老師不是在訓斥他,而是在幫助他,他是老師的助手。

教師這個職業是需要愛心的職業,沒有愛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師的。魏書生愛自己,愛家人,愛他人,尤其是愛學生。魏書生愛學生,尤其是愛那些差生。魏書生認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課聽不懂,還要硬著頭皮聽,不懂裝懂,裝模作樣,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給他們一些關愛和耐心,幫助他們進步也應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再有,教師做差生的轉化工作如同醫生診病一樣,醫生只有在治療疑難雜症中才能提高醫療水平,教師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魏老師的這一認識應該說是非常獨特、耐人尋味、給人啟示的。

書中的“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強者”,“堅持道德長跑——寫日記”,“每天點燃一盞思想的明燈”……這些內容強烈地震撼了我。他的教改確確實實地在育人。教書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他的班級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從學生怎樣做人開始的。教會了學生怎樣做人,築好了思想教育這一“地下工程”,知識之樹也就根深葉茂,碩果累累了,也就水到渠成了。

魏書生老師那深邃的哲學氣質和深厚的文化素養,讓人仰視,讓人望塵莫及,但這並不妨礙我認真地去做,學著他去做,讓自己在未來的教育工作方面做得更出色。

暑假讀書感悟心得 篇27

在學校青年教師大比武總結會上,校長給每位青年教師發了一本“給教師的100條建議”,幫助新教師學習進步。我有幸拿到了鄭傑校長的《給教師的100條新建議》,翻開這本書,第一句話就是“不妨一讀此書,這是一本無害的書”,非常普通又不普通的一句話,就讓人感受到了他的真誠和質樸。這些天讀這本書,有一點小感悟。

1、做自己

當老師,首先是當回自己。老師,在不同人的眼裡有不同的形象,像媽媽,像朋友;回憶我的學生生涯,老師的形象也不是固定不變的,那麼,我應該成為什麼樣的老師呢?這本書告訴了我,我不必做的像老師,我就是老師,不必刻意扮演,不必急於證明,只要自己真實,善良,有學問,真誠對待學生,就會成為學生眼中最美的你。

但是做自己又不是無限制的放飛,而是要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主人就是從自我認識到自我選擇到自我設計到自我評價的完整過程,做自己主人的人是昂著頭自信地走路的人,是每一天都活在真實世界裡的心地純真的人”。這就是要我們對自己有充分的認知,在遵守教學基本規範的前提下發揮出自己的特色,做好自我反思和評價,在每一個過程中得到進步,成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老師。

2、終身學習

教師要擁有精神空間,要不斷充實自己的精神空間,“無限相信書的魅力,多讀書以滋養身心,多經事以歷練處人。”因此要多讀書,多學習,學習別人的優點,經驗,學習新的知識,技能。多學習,多掌握一些技能,也是現代化中提高自己價值的有效途徑。

而現在社會日新月異,新事物新理念新方法越來越多,學生接觸網路資訊越來越廣泛,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學習,不能再拿著老一套的方法來對待新一茬的學生,只有我們學到的方法越多,才能更好地應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只有我們學到的知識越多,才能更好地做到教學實際相結合,提升自己的威信;只有我們學到的思想越多,才能更好地正確引導學生的道路。因此終身學習是一個教師生涯保持持久活力的祕訣。

做教師不易,做好教師更不易,但是既然選擇了成為一名教師,就應該積極應對,真誠,善良,有學識,做更好的自己,做更好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