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讀書筆記大全2000字(精選12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釋出於: / 人氣:2.13W

讀書筆記大全2000字 篇1

先哲有言:“真理愈辯愈明”。我對此話雖存質疑,並對辯論本身所固有的偏執尚存戒心,但柏拉圖的《理想國》卻是我們所必讀的一本書。

讀書筆記大全2000字(精選12篇)

我懷著畏懼的心理捧著《理想國》,一次次的啃下那晦澀的文字,終於把《理想國》讀完了,但此時我對辯論所固有的偏執的戒心不由的消失了,間或是《理想國》中那精彩的辯論與一般的辯論是不可同日而語的,蘇格拉底之論幾乎不存在偏執的問題,難道這是助產術所產生的效果?

讀經典的書猶若製作和品茗我們雲南的“功夫茶”,不經過一遍遍的“泡”是出不了“原味”的,《理想國》就是這樣的書。

經過三五遍的“泡”,我寫下了這一點讀書筆記,膚淺一讀而形成的井蛙之見,自然還是很不成熟,但我把它發上來,也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來品茗《理想國》。

一、作者與作品

先附上一則柏拉圖小傳:柏拉圖,男,出生於希臘,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臘三大哲學家之一。柏拉圖從師於蘇格拉底,一生至於鑽研哲學,並遊歷了埃及、西西里等地,一手創辦了“柏拉圖學院”。(西方最早的高等學府)他一生忙於研究、教學和著述工作,與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共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學基礎。

柏拉圖一生著述頗豐,《理想國》是他的代表作,此書成書於他不惑之年,被稱為是哲學家的宣言書和哲人政治家所寫的治國計劃綱要,它以辯論對話體裁寫成,書中人物性格鮮明,場景生動有趣,語言流暢明晰,論證嚴實細緻,內容深刻豐富,達到了哲學、文學、政治學和邏輯修辭學的高度統一。在讀書時我選用了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版本,這個版本一是思想全面,二是語言簡單明瞭,雖不華麗,但意境表達到位。

同時,書中是蘇格拉底與辨友的辯論。蘇格拉底盛名已久,勿需介紹,但有一點必須說明,蘇格拉底一生未留著作,其思想精髓是通過柏拉圖之筆得以傳承,僅存19篇,《理想國》一書觀點是蘇格拉底或柏拉圖思想尚待考證,亦無從考證,但可以確定的是這本書應是兩者思想的融合,是蘇格拉底之語,又是柏拉圖之筆,但更多的人則傾向於是柏拉圖把自己的治國理想滲透於其中。下面就得品鑑這本“震古鑠今”之書的魅力了。

二、“論財產與老有所福”淺析及現實意義

書的開篇是論“財產與老有所福”。這一節概述了柏拉圖對財產的態度,特別的闡述了老人與財產的關係。正如最後那句話:“錢財固然能給人帶來許多好處,但對於一個有理智的人來說,明白事理才是最重要的。”柏拉圖集中的論證了老人除了財產以外,還要擁有一個和平的精神世界,同時每個人獲取財產的手段要是正義的。

正如中國那句古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一樣,柏拉圖認為一個人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富有了,身上卻充滿了邪惡,邪惡的富人老了是得不到安寧的,因為人老了就會反思自己一生所為,並對上天堂和下地獄產生想法,於是生前做了壞事的老人得不到安寧,“人老了,應該多一份寧靜與自由感。”因為一切慾望都消退了。說到老人問題,與中國恰恰相反,中國老人老了得到的是長者之尊,而西方老人卻相反的擁有迂腐之年的孤獨,瞭解了這一點,書中的“年老不是問題,真正會出現問題的是人的性格因素,一個樂觀的、心境淡泊的人是不會因為年歲的增長而增加壓力的,反之那些具有相反性格的人,即使年紀在輕,他活著也是負擔。”這段話就更加容易理解了,老了以後並不是什麼大問題,最關鍵的是在於你的態度

對於今天的中國而言,柏拉圖給予我們最大的啟示在於:對所有人而言,我們不要僅會把一生用來忙忙碌碌的追求錢財,而更要會構建一個自我的精神世界;對於老人而言,你應當處理好你和金錢的關係;又告誡每一個人,你應該對你的一切行為負責,到老來不要因為生平的錯誤而產生恐懼和自責,但這對中國人來說效果是不怎麼明顯的,因為中國人是徹徹底底的無神論者,由這一思中國也該是宗教精神迴歸的時候的了,天不怕地不怕的中國人不會有多少反思與畏懼,相對而言,財產於老人的關係,中國人做得不錯,早就傳承到下一代人手中,但現實中中國人又太經世致用了,太世俗化了。

當我們每每看到那些女孩填寫“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的問卷時,她們會毫不猶豫的寫下“金錢”,我們的心就不由的寒了起來,中國人現在最需要的就是一個精神世界,中國人需要“真性情”,而不是“奴才樣”。

三、理想國與理想政治

柏拉圖構建了自己的理想國家模式,並宣稱理想的國家應該是有著學家萊領導的,在這一章節中他具體的論述了理想國家的模式,從尋求正義出發,來闡述了幸福國家的模型。

首先,談到了生產者應自覺的、全心全意為國家生產糧食服務;其次談到了商人的貿易;最後闡述了戰士應當勇敢的保衛自己的國家;同時也談到了每個人應該掌握好自己行業的技能。歸根到底,各個行業的人都應當為自己的國家做貢獻,從而使生活在這個國度的人感到幸福,運用各個行業與國家的關係及國家發展的角度來說明:國家大於每一個個人和家庭,為了國家和政治的建構,我們應該服從於國家的需要。

這一章節更多的是具有政治學意義,馬克思的國家觀也頗近似於柏拉圖,但時代不同,這種國家觀產生於城邦之間分散的時代,而今我們的國家過於膨大、強盛,對於個人的壓制太多,我們國家需要的是怎樣在當下尋找強大的國家下的解放人性,這就使得本章節對中國的現實具有了深刻的意義。

四、國家力量與法律、教育問題

上一章節僅僅是理想國的開始,這一章則繼承了上一章對理想國的論述。進一步的闡述了理想國家的幸福觀,這種國家的模型是全民性的,而不是零敲碎打的為極少數人打造幸福,正如書中寫到:“不要按照你自己的意思去接是受為我們稱幫的人的幸福觀,否則他們就不是什麼守衛者了?”我們應該勸導其他職業的人以國為榮,這樣一來,整個國家將得到有序且和諧的發展,並且整個國家各行業的人都將得到自然賦予他們的每一份幸福。正是:整整的幸福觀與國家幸福融為一體。

為了國家的發展,每個人應該加強本行業得技藝。有趣的是柏拉圖發現:貧窮和財富使人的技藝退化。“人因為財富而奢侈,卻因為貧困而懶惰”。同時就以衛士為例,說了軍事科學和素質方面的問題,並從政治學的角度說明了國家的本質,即:國家施工民的集合體。

讀書筆記大全2000字 篇2

寒假期間,我拜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真是受益匪淺!這本書全方位地闡述了李鎮西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理念和實踐,其中羅列了很多具體的操作方法,值得我們模仿。

其實作為一名教師,當然都想要“做最好的老師”。那什麼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呢?在李鎮西老師看來,“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因此,李鎮西老師說:“我所謂的‘做最好的教師,’不是與我所敬仰的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他說:“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強調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便意味著要儘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這就是這本書首頁序言裡非常樸實的語言,卻讓人會有深思和回味。在序言中,李鎮西老師的這一段話也令人回味無窮:“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的工人;你若是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員;你若是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的醫生;你若是教師就要當最負責任的教師。”這是寫給他學生的,也是寫給他自己的。讀到這兒時,我的內心便會受到觸動:對啊,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每天反省自己的行為,不正是在“做最好的自己”嗎?是的,“做最好的老師”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所以,只要我從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每天反省自己一天所做的事,理清思路,相信自己,就一定能有所進步。李鎮西老師說到,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沒有愛便沒有教育。他認為教育中的“愛心”意味著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這是我非常欣賞的觀點,一直以來我也堅信自己是個有愛心的老師,再次讀完這本書,我對教育中的“愛心”問題也有的新的認識和理解,在書中他談到“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愛必然包含著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有時我也在懷疑,對於我們班的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到底要不要懲罰?如今我明白了這其實只是一個教育的必要手段,需要老師用愛心去把握的“度”的問題了。因為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在李老師從教之初,他也曾經諷刺過學生,曾經辱罵過學生,曾經體罰過學生。但是後來他將這一切都變成了教育財富,這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困難、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失誤最終將他磨練成了一位著名的教育專家。

給我印象最深還有第八章學生思想改造工程——後進生的轉化。在李老師看來,轉化“後進生”是最好的教育科研,他寫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教育論文乃至教育專著。李老師之所以把關注“後進生”,一是因為素質教育充滿了對人的尊重。二是因為素質教育的要義第一是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就必然面向為數不少的後進生。李老師在書中向我們介紹了他在轉化後進生的過程中採用10種有效的具體方法:寫家校聯絡本;填報喜單;遊玩;集體評議;寫每日九問;對手競賽;寫靈魂的搏鬥;安排當幹部;學生作文表揚;推薦好書。讀了他的後進生轉化手記——我和萬同的故事,讓我非常感動。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後進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著哪一個方向,都牽動著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老師,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蹟。我清楚的記著有這樣一個情節他讓萬同代表班級在全校進行國旗下演講。為了不失去教育萬同的機會,李老師不斷鼓勵萬同,讓萬同連寫三稿,最後抓住“班級的愛就是祖國的愛”這一句閃光的話寫的演講稿,還利用自習課和下午放學後一遍又一遍地練習,最後終於讓萬同信心十足地進行了演講,贏得了全校師生的掌聲。李老師目中有人,始終把對學生的培養塑造放在教學工作的首位。李老師滿懷愛心在學生心田耕耘,真令我佩服!

讀完他怎樣對待“後進生”,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為教育者,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關愛每一位學生?在我們班,問題學生很多,有了李老師的指點迷津,心裡也有了些許準備,我想在新學期裡再面對周志鵬、高立尚、王磊、張磊等孩子時,我一定不會再像以前那麼著急、困惑,一定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找到更適合這些孩子的方法,也更快地為孩子引領一條適合他們學習、成長的道路。回首自己走過的路,不禁慚愧萬分。今天讀李老師的書,彷彿進行了一次精神洗禮。我也願“做最好的老師”!從現在開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爭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讀書筆記大全2000字 篇3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書信作為萬里相隔的親人之間維繫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而一對父子的通訊,能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得到如此多的認同,這就是《傅雷家書》不同於普通家信之處。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端莊賢淑,又溫厚善良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所培養的物件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且最終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最要緊的是‘人’。在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而所謂的“人”,在傅雷心中又是具體而微的,這不只是一個願望,一個口號,它大到對世界對人類對祖國的忠誠與獻身精神,小到對自己事業的嚴謹,對父母的孝敬,對妻子的理解,對友人的寬容,甚至具體到了一個樂段的處理,一位友人的交往,以至於兒子的言談舉止也都一一告誡“手要垂直,人要立直。”這些都使讀者印象深刻,頗有感言。

母親在那個險惡的年代,在個人安危毫無保障的日子裡,她心繫遠方的兒子和孫子,她剋制著內心的恐懼和痛苦,把堅強、安詳、無微不至的關懷傳送給漂泊異國他鄉的親人。一件為孫兒一針又一針織出來的毛衣,情重如山,她卻為“禮薄”而不安;為了讓兒子在異國感受到家庭的溫馨,她一絲不苟地寫下菜餚的製作程式,惟恐疏漏一個細節;她愛夫愛子,一生為這個家奉獻。然而,她同樣為了不再忍受人格尊嚴被踐踏和侮辱,夫妻二人共同將生命融合,邁向永恆。。。或許更多的是徇情,這也算是一個完美的結局吧。

他們夫婦二人作為中國人的典範,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兩個孩子成材——傅聰成為著名的鋼琴大師,傅敏成為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教兒子先做“人”,後成“家”,在他們的人生的句號中,就是用“人”字所結束。一切美好的的回憶不願讓自己屈辱,不願再讓生活中有如此多的,自己不能忍受的不愉快。他們寧肯拋棄自己而獲得一個解脫,來完成“人”的詮釋。正是他們嚴格的家教陶冶出一個世界級的藝術大師,正如好友樓適夷面對傅雷對兒子傅聰家教得過嚴,過細而“不以為然”一樣。然而正是這樣嚴格的家教,才造就了他不俗的一生,並給千千萬萬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寶鏡,讓他們照一照自己給了孩子一些什麼?為了孩子他們自己應該怎樣做事做人?

在書中我們不光看到了一個嚴格而又親切關愛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他的音樂譯著和兒子溝通交流,他把對祖國發展的關切之情,以及對祖國熱愛之情同樣流露給了學生。傅雷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心力,在對社會祖國和人類世界儘自己的責任。兒子傅聰,在異國漂流生涯中,吸取了許多豐富的養料,而父親也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中,猶如父母仍在他的身邊,時時給他指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有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和阻力一樣,讓他踏上自己正當成長的道路,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和親人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通過這一條紐帶,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後來的事實更證明不管國內家庭所受到的殘酷遭遇,還是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甚至沒有說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半點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薰陶,這與父親在數萬裡外,給兒子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時間,距離都不是問題,有心的父母,那顆不眠的愛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書,人生的加油站。這種關愛不是意識一個階段,而是伴隨父愛而來。

這位嚴肅的父親,從來就沒有推卸自己的責任,即使在上海被日本包圍成孤島時,他也把孩子關在家中,而且作為父親的傅雷很早就發現在兒子傅聰幼小的身心中,有培養成音樂工作者的素質,正如他對自己對人對工作對生活各方面都要求嚴肅認真,一絲不苟一樣。他為幼小的孩子親自編制教材,制定日課,一一以身作則,且親自督促,嚴格執行。他規定孩子怎樣說話,怎樣行動,做什麼,吃什麼,不能有所逾越。他自己做到,也同樣要求兒子做到,真乃真父子啊!

讀書筆記大全2000字 篇4

人生的悲劇本身並不一定會導致心理問題,它之所以最後令我們陷入困境,是因為我們想否認自己人生的悲劇性。

對別人戰戰兢兢,特別想贏得別人的認可,結果贏得的是冷落和嘲諷。後來,她不再關注別人,不再渴求別人的認可,只是“為自己跳舞”,但人們反而走過來,和她一起跳舞。

當你牴觸悲傷時,你的心也就遠離了你悲慘的人生真相。不過,這只是遠離,並不是消失。悲慘的人生真相永遠不會因為我們做一些主觀努力,就從我們的世界中消失,並不再對我們的心靈發揮消極的影響。

悲傷的過程,是告別不幸的過去的必經之路。

悲劇性是我們心靈的養料。你拒絕悲傷,也拒絕直面自己悲慘的人生真相。你巨大的心理能量都花在了否認真相、與真相較勁上。隨著心靈之牆的一一倒塌,你坦然接受了悲慘的人生真相,你不再去否認,也不再去和這注定不可能改變的事實較勁。當你做到這一點時,你的心理能量就獲得瞭解放,它們以前被你投注到外界的人和物上。但現在,這能量回到了你自己身上……。

悲傷,是完結的力量!悲傷所完結的,是人生悲慘的人生真相。當然,這真相永遠不會消失,但經由悲傷之路,我們的心靈從這真相中的悲劇中獲得瞭解放。甚至,這真相的悲劇性還會成為我們心靈的養料,促進我們成長。死而復生”就是解決“悲傷後遺症”的力量。所有的情緒、感受和體驗都有這種力量。任何情緒、感受和體驗都是天然產生,它們都在告訴我們一些資訊,在指引我們走向好的成長之路。

悲傷把你的注意力從積極的生活中轉移開,聚焦於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當你損失慘重或處於極度悲痛的時候,你會想到對你最重要的人,而不是個人的成功,是人生的深層規劃,而不是令人精力渙散的小玩意以及娛樂專案。

一系列的人生悲劇,既可以令一個人變成祥林嫂,只是喋喋不休地向別人重複訴說自己的苦難,以贏取別人的同情,也可以令一個人變成貝多芬,緊緊扼住命運的咽喉,唱響自己生命的最強音。

不過,我們也需警惕另一種傾向:命運的強迫性重複。

譬如Z,那次悲傷令她形成了“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人生哲學。結果,生活一旦平靜下來,她就會覺得,自己需要重新一次“置於死地”,她深信那會極大地激發她的生命能量。

憤怒,給予你力量和動力,讓你生命的每一分鐘都具有創意,每一分鐘都能表現出你自己的風采。沒有憤怒,你就會在不適當的地方屈服,就會手足無措。

——美國心理學家托馬斯·摩爾

我們懼怕憤怒,因憤怒看上去易傷害關係,讓我們與別人疏遠。但憤怒是必須的。

因為,我們既需要親密關係,也需要保持獨立空間,從而保持住自己的個性和判斷力。憤怒,是保護獨立空間的最有力武器,甚至是唯一的武器。

假若你接受自己的憤怒,那麼,當有人試圖與你建立壞的關係時,無論他的藉口多漂亮,他都難以得逞,因為憤怒告訴你,他這樣做不對。

你的憤怒釋放後,會令他知難而退,而你則捍衛了自己的空間。這樣,通過憤怒,你拒絕了一次壞的關係,或者拒絕了一個關係向壞的方向發展。

由此,美國心理學家托馬斯·摩爾在其著作《靈魂的黑夜》中說:“當人們清楚明白地表達出憤怒的情感時,它就能為一個人和一種關係做出很大貢獻;但是當憤怒被遮掩隱藏起來時,它的影響則正好相反。”

與關係有好壞之分一樣,憤怒也有好的憤怒和壞的憤怒。好的憤怒,直接捍衛了你的個人空間,並最終阻止了一個好的關係向壞的方向發展。壞的憤怒則做不到這一點。

“一些憤怒之所以成為壞的憤怒,正是因為我們一開始壓抑了自己的憤怒。”

憤怒強的人,力量就強,這是因為憤怒既是保護自己的力量,也是激發自己爭取和戰鬥的力量。”

好的憤怒,針對的必須是導致你憤怒的那個人。你對這個人憤怒,你才能捍衛自己的空間,並且憤怒的表達才會有效果。如果這個人惹了你,你不敢對他憤怒,你跑去把憤怒發洩到其他人身上。那麼,你發洩得再厲害都沒用,因為物件選錯了,那樣憤怒就沒有任何意義。”他解釋說。

憤怒,是對入侵的直接反應,並且,重要的不是要宣洩憤怒,而首先是理解自己的憤怒。因為和其他所有的情緒一樣,憤怒首先是一個訊號,它告訴你有人過分地侵入了你的空間,過分地控制了你。如果你感受到了憤怒並理解了憤怒傳來的這個訊號,那麼你就會明白,侵入你空間的那個人,無論其理由是多麼美好,你都應當捍衛自己。

最常見的入侵恰恰來自最親密的人,如父母、配偶、親友和同事。關係越親密,入侵者越容易打出冠冕堂皇的藉口,如“我愛你,所以才這樣做”。這種藉口很容易迷惑我們的理智,讓我們陷入迷茫,開始相信他們的確是為了自己好才這麼做。畢竟,理智很容易被欺騙。

但是,情緒決不會被欺騙。第一時間產生的情緒,都是基於真相的最直接反應。憤怒也是如此,假若你能全然地接受第一時間產生的憤怒,那麼你永遠不會被欺騙,不管多麼聰明的入侵者都不會得逞。或許,你不得不暫時接受一些強勢人物的入侵,但你清楚地知道,這不是愛,這不是為了你好,這是入侵,這是不對的。

我們付出的時候,就會覺得有權利,我們接受的時候,就會感到有義務。

讀書筆記大全2000字 篇5

1、房龍其人

我第一次看房龍的書是去年夏天,那是《漫話聖經》,一本從朋友家借來的書,感覺有點味道,可讀性很強。當時我還不清楚房龍其人其事,只覺得他是個不錯的作者。

後來看了一篇介紹他的文章,才知道他是一個出色的通俗作家,在歷史、文化、文明、科學等方面都有著作,而且讀者眾多。房龍的全名是:亨德里克·威廉·房龍(Hendrik Willem Van Loon),是個美國公民,1882年出生在荷蘭,受荷蘭人文主義者伊拉莫斯的影響很大。他來到美國後,又受到了自由、平等、民主的洗禮,從此一生反對愚昧偏執,提倡寬容和平。

在中國,房龍最流行的一本書是《寬容》,在民國時期深受郁達夫、林徽音等人的推崇。儘管以文革為代表的一系列政治浩劫使他遠離了中國讀者,但八十年代以來,他的作品再次暢銷華夏。中國人深受愚昧和專制的折磨,因而他這種自由寬容的文化態度很對新時期人們的胃口,而且這種文化態度無疑也符合經濟文化全球化趨勢的需要,所有的人,所有的民族都需要對一切保持自由寬容的心態,如果都像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這樣斤斤計較殊死鬥爭,世界就重歸野蠻了。

房龍的書是啟蒙性的,是獻給青少年和初學者的。他的文筆流暢曉達,即使譯成中文也能保持其固有風格。他的書有許多自繪的插圖,他模仿小孩子的口氣說:“一本沒有圖畫的書有什麼用?”

他是個偉大的文化普及者,是個大師級的人物。我認為,一個歷史文化的通俗作家寫得通俗易懂也許並不難,難的是能夠始終保持一種高貴而非庸俗的心態和獨立不移的個性,以及對人類文明程序的遠見和大局觀。能否做到這點,正是一個大師與一個普通作者的雲泥區別。

2、簡述《人類的故事》

房龍的獨特優勢在《人類的故事》這本我剛看過不久的書中表現得很充分,因此以下幾部分都圍繞著此書論述。

《人類的故事》其實是寫西方文明發展史。房龍畢竟是西方人,對自己本位的文化更感興趣,更有研究,因此在書中關於東方的只有一點孔子和佛陀的故事。這點也許也體現了房龍雖然倡導寬容,但他也並不能完全免俗,西方中心的觀念在他身上根深蒂固。然而瑕不掩瑜,房龍對整個人類歷史的巨集觀把握仍然是大師級的。

於是,從第一個單細胞出現在地球到尼羅河畔壘起金字塔,從摩西帶領被奴役的猶太人走出埃及和大沙漠到耶酥殉身於十字架,從希臘人建立起輝煌的城邦文明到亞歷山大將希臘文化帶到最廣闊的歐亞非大陸,從羅馬帝國的興亡到歐洲穿越中世紀的煉獄走向文藝復興,從交織著光榮夢想和血腥掠奪的大航海時代到通過殖民活動而初步形成的國際大市場時代,從荷蘭棄絕腓力二世的專制統治到民主之花開遍歐美,從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從中世紀的歐洲戰爭到凡爾賽條約的簽訂……房龍像個耐心的故事家,坐在冬夜的火爐邊為我們娓娓道來。

書中沒有森嚴的術語體系和自以為是的學究氣,沒有喋喋不休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刻意追求的“客觀規律”,他以平和舒緩的語氣、節奏將自己瞭如指掌的歷史故事從容道出,就像與朋友飲茶論道一樣。他的寬容姿態、他對歷史人物的人性關照、對久遠歷史的好奇、對現代文明弊端的抨擊以及對未來社會的憧憬使他的字裡行間散發出一種特有可親可敬的“文化人情”,可以看出,他是真正理解他所表述的所有歷史故事的,是真正將歷史放在心坎上蒸煮過的,他所奉給讀者的都是思想的精品,而不是隻將一些枯躁無味的掌故知識拿來兜售混飯吃。也許他寫作時始終保持著一種兒童般單純而熱情的得意洋洋的情緒:看,我展示的東西是多麼的吸引人啊!

3、呼喚時代英雄

房龍質疑了將歷史時期分為:古代、中古、現代(具體到西方,就是:古代世界、中世紀、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現代社會)等階段的歷史階段論。他認為這是一種危險的分類法,它給人一個錯誤的印象:“即20世紀的人已達到人類成就的頂峰”。房龍寫《人類的故事》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還沒有深入人心(儘管愛因斯坦早在1920xx年就提出相對論,但即使他在1920xx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人們還是沒有真正認識到相對論的價值),許多人都認為經典物理已經達到科學的頂峰,人類社會也已經發展到了某種極限,而房龍卻這樣預言未來:“到了公元10020xx年……他們(指我們的後代)會把拿破崙……和成吉思汗或馬其頓的亞歷山大混為一談。剛剛結束的世界大戰會被他們當作羅馬和迦太基之間的長期商業衝突……甚至值得我們驕傲的醫院、實驗室和手術室看上去也不過是稍加改進的鍊金術和中世紀醫生的工作間。”因此現代人並不值得驕傲自大。房龍認為:“我們這些現代男女一點不‘現代’。相反,我們仍是洞穴人的最後幾代。新時代基礎只是在不久前才奠定的。”我們的時代還有許多披著西服的野蠻人,“大多數人仍舊停滯在16、17世紀的思維方式上,抱著國家……或政治團體的這一古老觀念不放”,人們充滿自私自利的思想,為了爭奪利益,暴力依然成為解決問題的首選。在此,房龍揭示了歐洲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根源。他提出,我們時代的發展特點是物質文明遠遠走在精神文明前面,“科學家們開始製造鋼鐵、化學、電的新世界,卻忘了人類思維比那個諺語中的烏龜要遲緩”。於是“這個笨拙的中世紀機構突然應時代要求去處理機械、工業世界的高度現代化問題,它就被迫根據數世紀之前定下的遊戲規則盡其所能地去做了。”它就像一艘“埃及、希臘、羅馬、威尼斯和17世紀商業冒險的‘國家之舟’”,它已經駛過了悠久的歲月,質地依然比較堅固。即使進行硬體大更新,裝上現代化的裝置,換上鋼鐵船板,但一成不變的船長和水手憑藉的也只是祖先傳下來的航海技術,“他們船艙還掛著路易十四和腓特烈大帝時代的圖表和訊號旗”,這樣,行駛在現代社會的驚濤駭浪中無疑就驚險無比了,說不定哪天就成為“泰坦尼克號”。因此20世紀物質文明的高度發展並沒有給所有人帶來應有的更多幸福,反而給屠殺人們提供了最有效的武器。對此,房龍只能無奈地以一種“諷刺和憐憫”的態度去面對歷史和現實,“諷刺”即用微笑使生活怡人,使醜惡現形;“憐憫”即用眼淚使生活純潔,同情所有受苦受難的人們。他情不自禁地呼喚新的航海英雄的誕生,“世界迫切需要這樣的人才能擔當起新的領導職責,具有勇氣和遠見,清楚地認識到我們僅僅在旅程的起點,需要學會全套的航海新體制……他們會當多年學徒,會不顧阻撓往上層奮進。當他們登上駕駛臺時,妒忌的水手可能會譁變,奪取他們的性命。但總有一天,會有一個人脫穎而出,把船安全地帶進港口,他將是時代的英雄!”

房龍的上述論述都是針對20世紀初的社會形勢的,彈指一揮已經是世紀末了,但對我們仍然深有啟迪。世界無疑又有了巨大進步,但在我們裝有新式裝置的船上,船長和水手們的素質依然不能適應物質文明的發展需要,人的素質的提高依然是一個迫切的問題。尤其在中國,在改革的大潮中,我們的船長和水手們大多是披著西服的農業社會遺民,這注定了我們航程的艱險。我們不僅也需要呼喚我們的時代英雄,更要像房龍筆下努力“向上層奮進”的新人類一樣,不顧阻撓地履行自己的使命。我們正站在新世界的門檻上,我們正站在社會發展的新起點上,我們也需要有更多的勇氣和遠見。

讀書筆記大全2000字 篇6

去了歐洲以後,對遊記的讀物尤其喜歡,偶遇畢淑敏的《藍色天堂》, 是本沿海郵輪環遊世界的心靈之旅,斷斷續續, 終於讀完了《藍色天堂》。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她的作品,很喜歡她的筆風,灑脫,爽直,風趣,智慧,堅強……對她的許多情節描述為之動容,時不時會下筆在空白處標註自己的讀書心得。(以下摘抄了我的讀書筆記)

iphone photoes 017 iphone photoes 016

"一位高超的女舞者認為佛羅明戈舞可以釋放縱慾和激情,表達出縱慾、激情、慾望、情感等等複雜因素。

有些話,外行人就是看不出來了,也不敢說,怕露怯和褻瀆,內行人就可以放肆地說出本質。我覺得她說出了別人不輕易吐露的真諦,佛羅明戈是表現情慾的舞蹈。觀看佛羅明戈舞蹈最好的地方,不是巍峨輝煌珠光寶氣的劇場,而是充滿了世俗氣息的小酒館。

佛羅明戈舞的女子,不像中國舞蹈的女人那樣柔曼和溫柔,而是經常獨舞,我行我素,帶一點殺氣。就算是男人結伴而舞的時候,也不大像古典芭蕾舞或拉丁舞中的那個樣子,女子緊緊地依附於男子,被男子操縱著,隨他的舞步亦步亦趨,被指揮得團團轉。佛羅明戈舞中的女子,自得其樂。她緊緊租賃經營不留一絲飄動髮絲的髮髻,我總覺得是在強烈表明她的已婚身份。她不像芭蕾舞女主角那樣純潔端莊,時刻好像要飛昇到空中去,不食人間煙火的純潔樣子。也不是國標舞中的女子那樣矜持典雅,目不斜視。在大多數雙從舞中,她和男主角也是忽遠忽近,若即若離。當她真的舞起來之時,表情冷漠甚至可說是痛苦狀,肢體動作卻充滿了熱情,頻頻顯示手腕、手臂和軀幹的靈動及健美。舞蹈者在表演的過程中,嘴巴也不閒著,率性打出“哈列奧”組合拳——包括拍手、捻指和激動的感叫,當然,還有響板。"(P69.9-7.10)

佛羅明戈舞的描述,尤其是對舞者心理與行舞時的靈動之述,很有現場感,喜歡反覆閱讀。溫斯頓.丘吉爾說過:“書看得太快也是生活中一大憾事。讀書時的第一印象是關鍵,如果第一印象不深,以後的印象也就會流於表面,不過重讀一本書也有可能會改變已形成的印象。年輕人讀書和老年人吃飯一樣,都應該特別小心,不能貪多,應細細咀嚼。”所以,慢讀也是一種自我享受與提升的過程。

這畢老師不是舞者,為何能如此精準細膩地寫出這令人心動的文字來,困惑。之後,我尋找了《卡門》的曲子,感受她。

過了一陣子,我又補上了這麼一段話。是突如其來的,想說的話語:我一直在想, 為什麼畢老師能夠這麼恰到好處地寫出舞者的內心活動, 也許這更多歸功於她的心理學分析。所以第一次讀她的書,我便不由自主地喜歡上了她。若是用花來形容,她更像白玫瑰,素雅,高貴,這樣低調高貴的精神,對生命的態度,那份自信與堅強,就如傲然屹立在岡仁波齊峰上的雪蓮。歲月的輪迴,沒有磨滅她的理想,身力與車舟勞頓,並沒有阻截她的步伐,追求理想,她做到了,卻更努力做到了真正的自己。

"……她先是擺出了佛羅明戈舞女子出場的標準神態,聳肩抬頭,眼神落寞,四處搜尋,好像要撿拾什麼東西。緊接著,開始慢慢旋轉,好像一隻黑色的老孔雀寂寞地開屏。她那條骯髒的黑裙子,還真是一條大擺裙,無數的皺褶被她的舞步調動起來,腰間那一圈明顯的贅肉,隨著舞步晃動,讓人在剛開始的時候,有一點點替她難堪。但是,這只是極短的一瞬間,很快你就被她俘獲和感動,對所有身材上的缺憾視而不見,只剩下也滄桑的舞步牽動你心扉。"(P71.1)

深一層解釋佛羅明戈舞的內涵,從老舞者的形式表述……

"她放浪形骸地舞著,面對著千年的廢墟和清晨的陽光。她目中無人肆意揮灑著複雜的情緒,好像一生就此凝結和展開。"

“千年的廢墟”和“清晨的陽光”對比,生命的滄桑與新生活的開始。

"……她排山倒海地舞蹈著,強健粗壯的腳掌全力地在地面上旋轉和奔突,雨點般地敲擊著土地,像是要給土地打一個印章。塵煙一道道捲起,彷彿有看不見的繩索束縛著她,而她要完全不借助外力地獨自掙脫……她的目光沒有焦點,既不看著天空,也不看著大地,當然更不把我們這些匆匆的過客放在眼中。目光縹緲,如雲如煙,彷彿只和上蒼中的靈魂對視,又彷彿看穿了自己的今生今世,萬般無奈,自暴自棄。她嘴角緊抿,嘴脣上縱起了一排細密的豎形紋路,鼻孔張大,不時聳動一下,似乎在嗅著危險即將潛近的氣味。所有這一切,在她滿面歲月鞭痕的面龐上,化作了略帶玩世不恭的孤寂冷笑。"(P71.2)

似乎你是懂的,但你一定對於老者的舞蹈的心理路程上,用滄桑的歲月,無情的現實,萬般的無奈詮釋這位老舞者的對話,寫得美妙之極。

"不知過了多久,她停下了舞步,黑色的大擺裙嘩地收斂成破爛的鐵桶,再無一絲波瀾。幾乎在一秒鐘內,舞者就恢復了平庸和老邁的本色,爍目的光環瞬間褪去,江河安穩,歲月如常。"(P71.6)

對現實的認識, 果斷、清醒、恢復,是歲月給了老舞者的清醒與成熟。“甚至越是飽經滄桑的老者,越能舞出深重底蘊。”

"這就是壓抑的憤怒喬裝打扮,把一種搏鬥和抗爭,喬裝打扮成了雜耍。如同佛羅明戈一樣,它在世界舞林中的獨樹一幟,正因了它的不拘一格放浪形骸。不在乎舞年紀和容貌,不要求身材和程式化,只需表達真摯的壓抑和暴躁的情感。人的情感有很多種,通常展示給大家的,都是喜悅和歡愉,都是節日和慶祝,都是感恩和激動,都是求偶的成功和嫁娶的盛大。然而,人生並不總是陽光,情緒也並不都是金色。(P73.5)

把歷史的元素與人的複雜情結,載於兩種活動,鬥牛與佛羅明戈舞,人生並不總是陽光,情緒並不都是金色。我喜歡這句話。生命中因為有了陰晴圓缺,才會有喜怒哀樂,理解複雜情緒的搏鬥與抗爭。壓抑的情緒,需要疏通。

讀書筆記大全2000字 篇7

大仲馬有句名言:“歷史是什麼?是我用來掛小說的釘子。”《三個火槍手》正是掛在1620xx年到1620xx年這段法國曆史的釘子上的一部優秀小說。

這段歷史是當時法國重大的政治事件,《三個火槍手》以它為背景,卻不拘泥於歷史,把歷史中出現的事件和人物加以昇華,演化成了一部波瀾壯闊、激動人心的文學鉅著。這也是大仲馬一貫的寫作風格,他熱愛歷史,卻不拘泥於歷史。

作品雖然屬通俗小說,但是,文字相當講究,華麗而不艱澀,風趣而不粗俗。作品從不同角度或多或少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象,揭露了統治階級人物之間的偽善關係,也是它至今仍有生命力的一個重要原因。

小說主要描述了法國紅衣大主教黎塞留,從1620xx年出任首相到1620xx年攻打併佔領胡格諾教派的主要根據地拉羅謝爾城期間所發生的事。黎塞留為了要幫助國王路易十三,千方百計要抓住王后與英國首相白金漢公爵曖昧關係的把柄。而作品主人公達達尼昂出於正義,與他的好友三個火槍手為解救王后衝破大主教所設下的重重羅網,最終保全了王后的名譽。

它開門見山,情節生動,對話有趣,而且每段都留下一個懸念,以引起讀者欲罷不能的閱讀興趣。他把許多既有密切聯絡而又獨立成章的小故事編織在一起,如白金漢和王后的愛情、阿多斯的不幸婚姻、費爾頓的受騙上當、達達尼昂和米拉迪的糾葛……使它們組合成一個完整的驚心動魄的事件。達達尼昂和三個火槍手的冒險經歷,在仲馬的筆下栩栩如生,生動曲折,引人入勝。

主人公達達尼昂是平民出生,雖然有時候有些驕傲,偶爾惡作劇,但也是一個機智勇敢、重朋友之情的人。他憑藉著沉著、冷靜的性格,加入國王路易十三的火槍手衛隊,和其他三個火槍手成為好朋友,並且一起抗擊紅衣主教黎塞留,擊敗黎塞留設定的重重障礙,前往英國,從白金漢公爵那裡取回王后的鑽石,挫敗了黎塞留挑撥國王和王后的陰謀,保護了王后奧地利的安娜的名譽。

達達尼昂像有搞陰謀詭計的天賦的人那樣,生來好奇心非常重,他盡一切努力去了解阿多斯、波爾朵斯和阿拉密斯的確切身份,因為這三個年輕人,每個人都是在入伍時用假名字來掩蓋貴族的名字。特別是阿多斯,隔著一法裡都能聞出他的大貴人的氣味。因此他向波爾朵斯打聽阿多斯和阿拉密斯的情況,向阿拉密斯瞭解波爾朵斯。或許他們之間對對方多有著不解和懷疑,但這並不影響到他們的兄弟情義,在需要的時候搭一把手,傷心時留一點空間,自己心中有著屬於自己的祕密,這樣才是真正的患難之交吧!

他的座右銘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既有大無畏的奉獻精神,又有一種互相扶持,一同前進的信念。當今社會需要的正是這種奉獻與團結的精神,這樣就會少許多無謂的鬥爭與傷害了吧!

達達尼昂的三個好友:阿多斯,波爾多斯和阿拉米斯,都有著不同尋常的經歷,也散發著不同的魅力。阿多斯,隱姓埋名加入火槍隊的貴族德·拉費爾伯爵,為人深沉,處事老練,嫉惡如仇,也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他沉穩的性格,敏銳的洞察力,以及能夠在背後默默的幫助、支援達達尼昂的精神都讓人敬佩;波爾多斯,原名杜·瓦隆,有些粗魯莽撞,愛慕虛榮又守不住祕密,但快人快語,胸無城府,別人就像看透水晶球似的可以把它完全看個透;阿拉密斯,原名勒內.德埃爾布萊。舉止文雅,靈活善變,表面上一心要作教士,實際上跟他的情人塵緣未了。

小說中最大的反派:米拉迪,外表美麗動人,風情萬種,花言巧語,為人心狠手辣,毒如蛇蠍,執行紅衣主教大部分陰謀。利用它美麗的外表欺騙傷害了許多人,當然也包括達達尼昂和曾經擁有貴族身份的阿多斯。可見美麗的外表下如果沒有一顆美麗的心而是惡毒的靈魂,只會是更大的禍害。日久見人心,真正的朋友,是在一起經歷過一些難以忘懷的事情的,是充分了解和信任的。

另一個反派紅衣主教,黎塞留,權傾朝野的法國宰相,國王路易十三表面上所倚重的重臣,設計陷害王后有私情,挑撥王后和國王的關係,藉機削弱國王權威,以圖獨攬大權。他對權力的野心,就如當今社會上許多為了功名利祿不擇手段的人一樣,只是他生活的時代背景以及他的身份正好給了他這麼個機會,讓他講人性的醜陋展現得淋漓盡致,當然最終不會有好報,做人還是要知足常樂。

達達尼昂遠離家鄉,來到巴黎,在國家的火槍隊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阿多斯、波爾多斯、阿拉密斯三個火槍手結成生死之交,捲入國王路易十三、首相黎賽留及其黨羽展開了驚心動魄的較量。他的傳奇經歷令人驚歎,也值得人深思。雖然是在不同的國度,有著不同的歷史背景,卻能反映出一些相似的社會問題。

同時,這篇小說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歌頌男性之間友誼為數不多的作品之一。阿多斯、波爾多斯、阿拉密斯和達達尼昂是忠誠的朋友,他們意氣相投,合作默契,相互之間可以為對方付出生命。“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他們的箴言。他們是友誼、青春、膽略的象徵。在刀光劍影中,大仲馬的火槍手傳奇演繹著善良與邪惡,忠誠與背叛的永恆主題。

讀書筆記大全2000字 篇8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承擔著“立人”責任的教育工作者應該靜的下心來,學習,思考,豐富知識,陶冶情操,讓自己徜徉在思想和知識的海洋中,多一些書卷味,多一些高雅,多一些深邃,所以讀書讓教師更加豐富,讀書讓教師更具魅力,讀書可以使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彎路,使我們更透徹地領悟教育真諦,從而變得更加成熟。因此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讀書,作為一個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沒有學習新的理念和方法,課堂將會變得那麼空洞和無趣!

書是我們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我們的好朋友,是我們人類進步的階梯,是開啟知識和理想大門的金鑰匙!書,我們身邊的東西,書,充滿了精氣神,這種東西依附在服飾上,會使服飾帶有生氣;這種東西瀰漫在課堂中,會把所有的人的心緊緊抓住;這種東西貫穿於生命中中,使它充滿了善意,充滿了真誠,充滿了生命的靈氣。

作為教師,“教師要學會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權威,敬畏生命。 “敬畏真理”這是毫無疑問的,課堂上,當教師在知識傳授時出現錯誤,要勇於承認、及時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確定的問題,可以和學生一起探討,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敬畏權威”就是對那些有德之人,有廣博知識的人,有才華的人,把他們當成是我們隊伍中較為優秀的普通一員,既學習他們的長處,也寬容他們的不足。“敬畏生命”這使我聯想到“尊重”兩個字,每一個學生都值得我們尊重,尊重他們的思想,尊重他們的人格,並不能把他們當成“小孩”來糊弄。

“教師應設法讓知識本身吸引學生”,這應該成為每一個教師努力的方向,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凸現知識的樂趣。在課堂上能深入淺出地講解給學生聽,不照本宣讀,讓學生自己去尋求知識,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明白知識的意義、學習的樂趣,讓孩子們真正愛上“英語”。而教師的充電-----讀書,讓我們實現這一願望。

一直以來,學校都注重培養我們教師的讀書習慣,通過讀書提高我們教師的個人修養。本學期,我認真貫徹學校的讀書活動方案,並制訂了閱讀計劃,按照計劃,我閱讀了必讀和推薦的書目。尤其是劉會賢老師推薦的《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本書,它講述了一位聰明而有耐心的媽媽對女兒的教育培養過程。讀完次數,我感受到賞識的本質是讓每個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覺,目標是讓每個孩子享受自信的快樂!這本書使我對學生們的教育是有益的!

在我平時的課堂上,我經常會誇獎學生,因為我知道適當的誇獎會激勵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改變一個學生的學習態度。我覺得只要學生有了進步,或者取得了成績,我麼當老師的就要及時發現,並加以誇獎。例如:學生值日干得好、作業完成得好,回答問題正確等。我們都要及時發現,從正面誇獎,常用的誇獎用語有:很好、好極了、真棒等。學生在受到誇獎後,心理上受到鼓勵併產生一種愉悅感,會更加努力,自覺地去做,而且會做得更好。我覺得差生尤其需要和渴望得到老師的誇獎,我們要注意觀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他們平時受到的是同學的白眼和老師的歧視,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對學習失去信心和勇氣,這時候老師的一句“真棒”,會鼓起他們的勇氣,發生一個大的轉折,從而躋身於優等生的行列。我們班有個學生教張守慶,從我接他們班起他就一直不好好學習,上課不認真聽講,走神,心不在焉,下學回家後從來不復習當天講過的知識也不預習第二天要講的內容,可以說是得過且過,我第一開始就是直接的批評,說的話也很難聽,這個孩子也照樣無動於衷,但是時間一長,我就開始從我自己身上找原因,為什麼這個孩子不聽話?是不是我的教育方法有問題?於是我轉變態度,上課多叫他回答問題,如果回答錯了,我會鼓勵他讓他再想想或者不要著急,讓別人幫他補充,下課我會主動找他,問問課上有什麼聽不懂的儘管可以找我,如果他的字母寫的標準漂亮,我會誇他,只要他回答對了或者做對了幾道英語題我也會表揚他,課下也及時的和他的班主任還有家長聯絡。久而久之我發現這個孩子的成績大有提高,三年級下半學期的英語期末成績居然拍到了全班前十名,而且平時課上注意力非常集中,回答問題舉手的次數多了,真的讓我感到十分欣喜,看來真的應驗了這本書的書名了---《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我們老師要愛生如子,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多從正面啟發、引導,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老師是在真心愛護他、呵護他。切忌對學生的進步熟視無睹,甚至對學生的小錯誤毫不留情,一棍子打死。不論用哪種方法,何種方式,老師一定要誠心誠意,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從內心受到感動,愛屋及烏,這種內心的感動會遷移到學習上來,他們會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更大進步,進而成為優等生,成為有用人才。我真的要感謝書,是它讓我轉變了教育觀念和教學理念。

總之,書,讓教師更加豐富;讀書讓教師更具魅力;讀書可以使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彎路,使我們更透徹地領悟教育真諦,從而更加成熟。我們每位教師都積極地來讀書吧!

讀書筆記大全2000字 篇9

看了這本書,第一個感受是糾正了我對一些心理學原理的認識。具體地講,以前關於教學方面的心理學理論自己是知道一點的,但是看書之後發現,有些理論不是自己以前認識的那樣,以前的認識是片面的,有些甚至是錯誤的。

比如關於“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我自己在寫文章的時候好多次用到這個心理學原理。在看雜誌上的文章之時,偶爾也能看到作者引用這個心理學原理。然而,殊不知,艾賓浩斯是利用無意義音節作為記憶材料來得出這個遺忘規律的。後來的研究證明,如果學習材料是有意義的概念和原理,一旦學生理解之後,就很難遺忘。這個時候,顯然不能用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來描繪概念和原理的學習與遺忘。這段論述對我的衝擊是很大的。站在“心理學”面前,我感覺自己真得太渺小了。同時,這段論述也讓我聯想到了我們平時教學中要多多增加有意義的學習。對此,書中也有類似的論述,例如根據加涅對學習的分類,可知學習有言語資訊、智慧技能、認知策略之分。在言語資訊的一個亞類——符號學習中,因為符號學習屬於機械學習,故學習者可以在無意義材料中人為地賦予某些意義,使機械學習易於記憶。這種改進記憶的方法被稱為記憶術。那麼我們可否作這樣的推論,對於艾賓浩斯的無意義音節材料,如果記憶者採取記憶術來記憶,那麼其遺忘規律就不在是“先快後慢”了。

再如,當前在討論教學問題時,經常聽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說法。那麼,到底什麼才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一般的說法是“以學生為中心”就是尊重學生,跟著學生的思維走,等等。這些當然是對的,但顯然是不具體的。當今建構主義學習觀告訴我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指教學時應仔細考慮學生帶到教學情境中的已有知識、技能、態度和信念。同時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並不意味著教師放棄教學責任。在“規則學習的過程和條件”一節中更是明確指出:在課堂教學情境中,完全由學生獨立發現規則的情況較少,更多的是在教師指導下的發現。這樣的觀點讓我聯想到,學生雖然是學習的主人,學習是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但這個“過程”的發起者是教師,同時教師也是確保這個“過程”得以順利通暢的關鍵因素。

類似地情況還有很多,比如我們常說地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循序漸進等教學原則,一直以為這種教學論是具有一定科學依據的,然而事實是這些教學論就是哲學取向的教學論。科學取向的教學論在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興起。還有,如看了“學習心理”部分就會發現,機械學習在學習心理學中佔據著重要地位,強化刺激這些手段具有正統的心理學意義。

看了這本書,第二個感受是讓我看清了我們平時一些看似“不太好”的做法,其實具有重要的心理學原理。具體地說,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有一些教學方法被“素質教育”或者“新課程”套著一些“帽子”,殊不知,在這些“帽子”下面,隱藏著重要的心理學原理。

比如桑代克根據迷箱實驗,提出可以把學習看做是刺激與反應的聯接,並在這個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三大學習定律: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這三個定律反應了學習動機、練習、強化和反饋在這類學習中的重要作用。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學習的實質是條件反應形成和鞏固的過程,其中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條件是動機和強化。雖然這些研究成果與當今建構主義心理學具有一定的差距,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學習的本質。據此我不得不聯想到朱國榮老師在杭州的那堂《長方形面積》:課中,在學生已經發現“長乘寬”就是“每行幾個乘幾行”之後,朱老師安排了一系列的關於“每行幾個,有幾行”的強化練習。當時我覺得這個過程有點死板,或者說給予學生再次去體悟的成分少了一點,感覺“不太好”。但從今天學習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待這個過程,才發現那是符合心理學規律的。

看了這本書,第三個感受是增加了我對教學與心理學關係的理解。具體地說,以前只知道該這麼做,但為什麼這麼做,有沒有什麼理論依據,是不知道了,而在看書之後,我找到了教學與心理學的聯接。

看了這本書,第四個感受是增加了我做好教學研究的信心。具體地說,以前總認為教學研究是一件非常深奧的事情,是那些非常聰明的人才能有實力去完成的事情,但是現在,我想我也可以去嘗試。

比如,國內外心理學家、學者通過長期的調查研究發現,教學效果同教師的智力水平並無顯著的相關,教師的知識水平同學生的學習成績也無顯著相關。

再如,調查顯示,不經過大量的課堂教學實踐就成為專家教師幾乎是不可能的,要成為專家教師,就必須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

我們都身在教學一線,正在進行著大量的教學實踐,我們都有成為教學專家的可能性,因為我們具備這樣的條件。

讀書筆記大全2000字 篇10

美國的哈佛大學進行了一次調查,一個人勝任一件事,有85%取決於他的態度,15%取決於他的智力。如果他自信,事情肯定會辦好。所以一個人的成敗取決於他是否自信,假如這個人是自卑的,那自卑就會扼殺他的聰明才智,消磨他的意志。

跨欄定律——把挑戰困境看作一種享受

一個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決於他所遇到的困難的程度。豎在你面前的欄越高,你跳得也越高。當你遇到困難或挫折時,不要被眼前的困境所嚇倒,只要你勇敢面對,坦然接受生活的挑戰,就能克服困難和挫折,取得更高的成就。這就是著名的跨欄定律。跨欄定律是一位名叫阿費烈德的外科醫生髮現的。

阿費烈德在解剖屍體時,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些患病器官並不如人們想象的那樣糟,相反在與疾病的抗爭中,為了抵禦病變,它們往往要代償性地比正常的器官機能強。這個發現最早是從一個腎病患者的遺體中發現的。當他從死者的體內取出那隻患病的腎時,他發現那隻腎要比正常的大,另外一隻腎也大得超乎尋常。在多年的醫學解剖過程中,他不斷地發現包括心臟、肺等幾乎所有人體器官都存在著類似的情況。

因此他撰寫了一篇頗具影響的論文。他認為患病器官因為和病毒作鬥爭而使器官的功能不斷增強。假如有兩隻相同的器官,當其中一隻器官死亡後,另一隻就會努力承擔起全部的責任,從而使健全的器官變得強壯起來。

問題的大小決定了答案的大小。就像蚌把沙子變成了珍珠,我們要善於把侷限變成優勢。障礙使我們更強大。英國有一句老話:如果這件事毀不了你,那它就會令你更加強大。苦難並不是絕對的,它對弱者是萬丈深淵,對強者來說卻是向上的階梯。疾病也一樣,它使弱者的臟器受損,最後奪取弱者的生命,疾病同樣能使強者的臟器更加強大,使人的抵抗力更加頑強。

詹森效應——別讓壓力成為心靈的羈絆

20xx年雅典奧運會前被寄予奪金厚望的中國男子體操世界冠軍李小鵬在男子單項比賽中發揮失常,僅獲得一枚雙槓銅牌。而在20xx年世界體操錦標賽時,他卻獲得了這兩個專案的冠軍,而且也是20xx年悉尼奧運會的雙槓金牌得主。由此我們不能說他沒有奪金的實力,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他的這次“失誤”呢?事實上,他在賽後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次發揮失常的主要原因是某些特殊情況給自己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心情緊張。李小鵬的這種情況就是我們所要說的“詹森效應”。

詹森效應主要起源於有一名叫詹森的運動員,這名運動員平時訓練有素,實力雄厚,但在體育賽場上卻連連失利,讓自己和他人失望。不難看出這主要是壓力過大,過度緊張所致。由此人們把這種平時表現良好,但由於缺乏應有的心理素質而導致正式比賽失敗的現象稱為詹森效應。

如何避免詹森效應?

第一,摒棄心中的非理性觀念。

許多帶有焦慮、緊張的人經常對自己或對別人說:“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保證成功。”“如果我失敗了,我就會沒有價值,別人就會看不起我,我會很沒面子。”“如果發揮的不好,我的前程算是毀了。”這些話縱然能增強我們奮進的決心,但也容易引起焦慮,不利於正常水平的發揮。要想避免詹森效應,在平時就應當注意矯正這些不正確的想法,養成以平常之心對待生活中的“競賽”的良好習慣,減少緊張情緒,更好地發揮出自己的水平。

第二,要平心靜氣地走出狹隘的患得患失的陰影。

不要總是去貪求成功,而是隻求正常地發揮自己的水平。人生的“賽場”是高層次水平的較量,同時也往往是心理素質的較量,“狹路相逢勇者勝”,只要樹立自信心,一份耕耘必定有一份收穫。最終定會交付人生滿意的“答卷”。

冰激淋哲學——逆境是一種磨練

賣冰激淋必須從冬天開始,因為冬天顧客少,會逼迫你降低成本,改善服務。如果能在冬天的逆境中生存,就再也不會害怕夏天的競爭。同樣,只有吃過苦的人才知道享受生活的美好;經歷生死的人才知道生活的安逸是多麼快樂;所以,要想在順境中事業能夠蒸蒸日上,那麼就必須在逆境中經過一番錘鍊,這就是由中國臺灣著名的企業家王永慶提出的“冰激淋哲學”。

首因效應——千萬別小看第一印象

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會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佔據著主導地位,這種效應即為首因效應。第一印象作用最強、持續的時間也長,比以後得到的資訊對於事物整個印象產生的作用更強。

首因效應也叫“首次效應”、“優先效應”或“第一印象”效應。首因,是指首次認知客體而在腦中留下的“第一印象”。首因效應,是指個體在社會認知過程中,通過“第一印象”最先輸入的資訊對客體以後的認知產生的影響作用

心理學研究發現,與一個人初次會面,45秒鐘內就能產生第一印象,而最初的0.25至4秒給對方留下的印象是最深刻的,不要小看這短短的4秒鐘,別人對你這個人75%的判斷和評價都由此而來。所以別人第一印象中的你不管是不是真實的,以後你留給別人的這種印象都很難改變。

讀書筆記大全2000字 篇11

《莊子秋水》中,秋水時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盡在己”。順流東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興嘆“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無遺。

滿招損,謙受益。勿以己之長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須知五嶽之外,別有他山之尊,我們應該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學習態度,只有這樣,人生之旅才能受益無窮。

滿招損,驕傲的人是永遠不能成功的。河伯在有限的環境裡,以為“天下之美盡在己”。主觀片面的認識,使河伯過於自負,這是一種見識的淺陋。如果河伯沒有改掉自己驕傲的心態,那麼他將永遠看不到大海,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將是多麼悲哀啊。在我們的學習中,我們不能為自己取得的一點點小成績而驕傲自滿。我們要跳出自身主觀的狹隘圈子,開闊視野,只有不斷地學好專業課程,多看一些有意義的好書,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才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於北海,感嘆自己的渺小。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學習和工作。人生,要經常反省自己,不能囿於自己有限的見識而自滿自足。在知識的海洋中,我們應當時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學習態度。追求真知,追求一種更積極向上的人生,讓人生變得更加有意義。

謙受益,謙虛使人進步。“舟車之所通,穀食之所生,人處一焉。”相對於宇宙萬物,人是很微小的。世界之大,個人所作所為,都是渺小的。人生有涯而學海無涯,一個人不管知識多麼淵博,也不過是滄海一粟。我們只有保持謙虛的學習態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師”的求學人生,才能實現人生理想。

富蘭克林曾說:缺少謙虛就是缺少見識。牛頓說過,“我不知道人家怎樣看我,但是在我自己看來,我就像一個在海灘上的小孩子,偶爾拾到較為光滑的圓石,而真理的大海我並未發現。”這種謙虛的胸懷,不正是牛頓取得不朽成就的基礎嗎?

在今天這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年代,認識自身的有限,更加謙虛、勤奮地學習,尤為重要。進入了大學,並不代表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人才造就未來,社會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庸才。做社會有用之才,需要每日的堅持,每日的進步,用知識豐富自己,提高個人修養。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一個自滿的人,是不會知禮,知義的。懂的自謙,才會明白禮義廉恥。

莊子秋水》讀書筆記

在無限廣大的宇宙中,個人的認識和作為要受到主客觀條件的制約,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我看莊子的絕對自由中國傳統的美學體系博大精深、難以盡述。而公認的對此影響最大的主要是儒家美學、道家美學和禪宗美學以及其他的一些小的學派,這些思想的不斷變化和融合,影響和決定著中國傳統的藝術思想。這些學派除了禪宗幾乎都是起源於春秋戰國的軸心時代,在那時表現為百家爭鳴的諸子學派。在這裡我想談談道家的代表人物莊子思想和影響。我們學的是莊子的代表作之一文章《秋水》。

老實說這篇文章的主題並不是很清楚的,因為它的內容很多,涉獵得也很廣,但都很高深。隨處的一些內容都可以看到莊子的精神世界,尤其是那種對絕對自由的追求,那種忘我的不惜代價的追求!作為道家的莊子崇尚“天道”自然之道,具有鮮明的超功利傾向。魯迅對他的評價是:汪洋,恢巨集,恣睢。“他認為能觀於天地而體道得道的理想人格,應當於天地並生,與萬物為一,與造化同流,與日月同輝,遊乎四海之外。”(《藝術學概論》彭吉象)記得中國臺灣也有個文學家喜歡莊子,姓陳,研究的是道家,但只對莊子的自由思想大為欣賞,極其討厭專制制度,後來被臺大趕走了;雖然後來平了反,可他自己反而不在乎。中國文人很多都是陷落在這種圈子中而不得自拔了,其實這是很可嘆的。中國現在的這種思想似乎更是膨脹到了恐怖的地步。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人類做到了很多以前夢想中的事情,於是對永生的自由的追求大幅度的崛起。首先是武俠,然後是玄幻,還有現在的很多另類文學,老少皆喜的金庸,男生喜歡的黃易,女生喜歡的安妮。這些的這些其實正在不可遏制地吞噬著很多人的思想!

在lqqm(一塌糊塗的繼任論壇)上看到過一個很有名的作家對自己此類文章的評價:YY!(由於這個詞比較,猥瑣就不直指其名了)不過確實,真的自由在哪裡?!連標榜著民主自由打著輸出民主戰爭的美國又是都是如此的狼狽不堪,其實還是有很多事情讓人不禁漢涔涔的。沒有自由而狂熱追求絕對自由正是中國以前文人的悲哀,現在似乎正朝著更大範圍蔓延,這也是相當可怕的吧?!

讀書筆記大全2000字 篇12

一直以為,小林校長創辦的巴學園是世界上最自由、最開放的學校;也一直以為,這樣的教育“烏托邦”只會存在黑柳徹子筆下的巴學園裡。

今夜,一口氣讀完英國尼爾先生的《夏山學校》一書,才知道原來巴學園並非夢想,它就存在於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尼爾先生創辦的、被報刊稱為“放任學校”的夏山學校就是這樣一所夢中的巴學園。

那麼,夏山學校到底是一所怎樣的學校呢?尼爾先生是這樣描述的:

我們決定辦一所可以讓孩子自由發展的學校。在那裡,上課完全自由,孩子可以上課,可以不上課,只要他們喜歡,他們可以一年到頭不上課;在那裡,爬樹和搭個小窩的重要性絕不亞於分數;在那裡,如果想的話,你可以衝著老師大喊大叫;在那裡,規範日常生活的各項規定是由大家一起民主協定的;在那裡,如果孩子想的話,他們可以整天玩耍……

讀到這裡,相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與家長朋友都會和我一樣難以接受,學校如此沒有規矩,如此沒有約束,如此不成體統,培育出來的肯定都是一些沒有教養、不懂規則、不會愛人、缺乏責任心的放任子弟。

然而,創辦於1920xx年的夏山學校,這所規模不大的私立寄宿制基礎教育學校,這所允許孩子們按照自己意願生活的放任學校,卻令每一個來到夏山的孩子——那些老師和家長眼中厭學的、自卑的、叛逆的“問題兒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發自覺地學習,獨立自主地生活,陽光自信地成長,更懂得了愛己愛人,每個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多年後,他們中有的成為了傑出的藝術家、音樂家,有的成為了優秀的設計師、演員,更有的成為了卓越的科學家和數學家!夏山學校因此成為進步主義民主教育的實踐典範,被稱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兒童民主校”。1999年12月31日,英國《泰晤士報》評選校長尼爾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12位教育家之一。

是什麼造就了夏山的傳奇,是什麼成就了孩子們的幸福人生?我以為,“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給孩子最大的寬容,給孩子無窮的關愛”是尼爾先生和他的教師團隊成功的關鍵密碼。

充分的自由——孩子們不用為了學業的優異而放棄自己的遊戲時間,也不用為了完成討厭的作業而放棄與同伴交往的時間,更不用為了坐在課堂上聽老師無聊的講授而放棄瞭解大自然、走上社會乃至無所事事發呆的時間。讓孩子做他自己,不逼孩子做任何事,成就了夏山。

最大的寬容——所有地方不上鎖,允許孩子們損壞工具;天熱的時候,允許孩子們吃飯時打赤膊,允許孩子們隨處脫衣服、扔褲子,允許孩子玩喧鬧的遊戲;嘉獎少年犯的偷竊行為;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不干預孩子成長,不給孩子們壓力,不審查孩子的讀物;把不重要的事就當成不重要的事,決不斤斤計較。消除權威,不訓導孩子,成就了夏山。

無窮的關愛——永遠讓所有孩子(包括最小的孩子)全權選擇他們每日的飲食;讓每個孩子在星期天早上補足他們的睡眠,有時連午飯也不吃;真誠信任那些少年,有禮貌地對待他們;在學校裡,我從來沒有特別寵愛的人。對孩子一視同仁,一樣的看待和重視,平等的愛成就了夏山。

夏山的成功,絕不是一場獨角戲。開明的督學來校督察,報告是那樣公平、誠實與包容;教育部從不與夏山為難,並能友善接待學校的所有詢問和訪問。教育部對夏山的容忍,是尼爾對孩子容忍的堅強後盾。是他們共同的寬容與容忍,讓夏山的孩子們能依他們自然的興趣生活,讓夏山的孩子們能有機會在自由中長大!

敢於突破傳統的尼爾是幸運的,夏山的孩子們更是幸福的。誠然,體制的不同,國情的不同,我們無法複製尼爾的做法,但我們可以借鑑尼爾的教育理念,在現行體制下盡最大可能給孩子們營造一方自由成長的天空。

夏山學校,我夢中的巴學園。我願用心朝向你!

與老師們共享書中一些經典的教育名言。

1、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

2、讓學校適應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適應學校。

3、獎品從來不是目的,而做一件事本身才是目的。

4、對問題學生,教師要做的不是治療,而是預防。

5、在夏山,是愛在治療一切,是認同和自由在治療一切。

6、一所好學校,應該把學生生活安排得像遊戲一樣。

7、老師的工作很簡單,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然後滿足那個興趣。

8、自由並不是否定一切常識,我們對孩子採取一切可能的安全措施。

9、即興表演是學校演出中極富創造力的一面,也是最有活力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