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000字(精選12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釋出於: / 人氣:2.16W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000字 篇1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名字叫《朝花夕拾》,這本書描繪了許多他童年的生活以及早年的經歷。當讀到《範愛農》中的一段:“從此我總覺得這範愛農離奇,而且很可惡。…第二天愛農就上城來,戴著農夫常用的氈帽,那笑容是從來沒有見過的。”在書上躊躇滿志的魯迅,原來他也像我一樣,在那個糾結的年齡裡,對範愛農又愛又厭,正如我昨天為作業和好朋友爭吵,繼而又在好友安慰中與她深深擁抱。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000字(精選12篇)

“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當這些字句映入眼簾,我彷彿回到了自己那無憂無慮的以前,以前也許就是這樣吧,有著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所以不管什麼都會觸動我們甜甜的笑。或許每個人都在回憶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時光吧。即使是曾經的不開心,也會因為時間的流逝,鍍上一層淡淡的金色,彷彿當下的生活永遠比不上過往的歲月。

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過去。正如黃磊說,“你在某個午後看見一位老人,很老很老,陽光下,坐在街角。你哪能知道他經歷過什麼,你哪能知道他的一生。”《朝花夕拾》或許不僅是魯迅寫給讀者看的,更是寫給他自己看的。可讀著讀著,又覺得它不僅指引我們體會魯迅,更讓我們回味自己。

於是本不該是朝花夕拾的年紀,卻也有許多值得回憶的片段。

然而,總有人說人不能活在過去,活在回憶裡。我也懂得,人應活在當下,活在今朝,活在自己的陽光裡。所以,“朝花夕拾”過後,能做的,只有把握當下的時光!

篇七:《朝花夕拾》讀後感

暑假期間,利用空閒時間讀了《朝花夕拾》,其中我感觸最深的便是那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了。這篇文章記錄了魯迅在無憂無慮的童年時代所發現的樂趣。

那個荒蕪的百草園,生長著各種不知名的雜草和蟲蟻鳥獸,而魯迅卻從中發現了無限的樂趣,這有高大的皂莢樹,也有矮小的珊瑚珠,還有輕盈的叫天子。偶爾翻開石頭,還能發現其中的蟲蟲蟻蟻,更是增添了無限樂趣。魯迅在這裡發現探求感受大自然的和諧與美妙,滿足了那顆好奇的童心,他置身於百草園中,拋開一切煩擾,盡情感受大自然帶來的樂趣。

在魯迅童年的生活裡,除了有個讓他開闊眼界的百草園,還有個讓他難以忘懷的長媽媽。這裡記載著他與長媽媽生活的點滴往事,有長媽媽對他的批評教育,有他對長媽媽的不滿,有長媽媽帶來的《山海經》的感動於欣喜。這一點一滴到最後都凝聚成了魯迅對長媽媽的無限感激與思念。

生活中,有很多像長媽媽一樣帶給我們感動和恩惠的人,父母、老師、朋友,他們都會在不知不覺中留給我們許多美好的回憶。我們應該學會珍惜和感恩,珍惜生活中對自己重要的人,不要等到只留下回憶時才知道後悔。

讀《朝花夕拾》,我們感受到魯迅在百草園中的無限樂趣,也感受到他與長媽媽的深厚感情。我也從文章中體會著生命的樂趣和意義,感悟著生命的價值。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000字 篇2

“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裡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裡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裡便大叫起來:‘人都到那裡去了?!’……”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不時從字裡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處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著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000字 篇3

進了國中,發現每本語文書上都有魯迅的文章,幾乎每一篇文章都選自一個好聽的名字——《朝花夕拾》。一遇到魯迅的文章,老師都會細細地講,課文下邊的註釋也總是密密麻麻。《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本應該快樂美麗的童年,因為籠罩在那個封建社會,時不時透出些迂腐的氣息,所以魯迅要罵,罵那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從文章表面看,魯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溫情的文字,其實,他把憤怒藏得更深。有人說柔軟的舌頭是最傷人的武器,也許魯迅先生正是想達到這個目的吧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

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著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著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

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對一個人用了相當多的筆墨,那便是魯迅的保姆“長媽媽”,她是個需要一分為二看待的人。因為社會的影響,“阿長”保留了許多迂腐的習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還盲目地對“長毛”的故事妄加評論,甚至還踩死了“我”喜愛的隱鼠。因此,“我”對她懷恨在心。看到這,讀者在腦子裡勾勒出的是一個活脫脫粗俗、守舊的婦女形象。然而,魯迅對她的印象遠不止這些。她有可愛的一面。“阿長”知道“我”喜歡《山海經》,跑了許多路,幫 “我”買來了《山海經》。由此,“我”又認為她“有偉大的神力”。

在《阿長與山海經》的結尾,魯迅表達了他對阿長的愛,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讓阿長安息。還有幾個人物,我對他們的印象也是極深的。一位是範愛農先生,魯迅一開始對他的印象是不好的。原因是範愛農的老師徐錫麟被殺害後,範愛農竟滿不在乎。魯迅對他的看法幾乎是漸漸改變的,直至範愛農就義,魯迅開始變得景仰他了。另一位是衍太太,她在《父親的病》中出場。在“父親”臨終前,她讓魯迅叫父親,結果讓父親“已經平靜下去的臉,忽然緊張了,將眼微微一睜,彷彿有一些痛苦。”後來“父親”死了,這讓“我”覺得是“‘我’對於父親最大的錯處”。衍太太對別的孩子們“很好”:慫恿他們吃冰,給魯迅看不健康的畫,唆使魯迅偷母親的首飾變賣。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頑皮弄髒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卻是要打罵的。魯迅表面上讚揚她,實際心中卻是鄙視衍太太的。因為這是個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歡使壞的婦人。

《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000字 篇4

《朝花夕拾》是一本對逝去歲月的回憶,有真摯的情懷,有無奈的感傷。歡快的時候,我感到有沁人心脾的馨香襲來;鬱悶不樂的時候,我感到無名的寂寞前來吞噬。這一切,確實是能真切的感受得到的。

先來介紹一下它的作者吧!魯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頭髮像刷子一樣直豎著,濃密的鬍鬚形成了一個隸書的“一”字。毛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人民稱為“民族魂”。

魯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並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裡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裡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為伍,彷彿這樣的童年才夠味兒。

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雖然他家喻戶曉,但讀他的文章卻但只是在教科書中居多,而我卻更希望在課外瞭解他多一些。課文叫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

魯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來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戶曉”的世界上都有名氣的大作家,更是有點恐懼,不敢輕易讀他的書。怕讀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從讀過魯迅那《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離拉近了。樸實的文筆,細膩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一位和藹慈祥,平易近人的爺爺交談。 想起這本書,不由的一些畫面就閃現在眼前了……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藤野先生》,當時,中國在日本人的心中的確是一個弱國,可是,當我看到《藤野先生》中的那一段話,便心痛起來——“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自然是低能兒……” 他看著自己的同胞在影片裡被殺頭,而且還與日本人一同歡呼的國人,那種骨子裡的麻木不仁,不僅可憐,而且,可恨!

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全部都不知道“尊重”二字為何意,魯迅在此則中更著重描寫的,是藤野先生嚴謹的教學作風,對作者真誠的關懷,還有,對於中國,對於“人”的熱愛。作品的字裡行間,無不洋溢著作者對這位恩師的讚揚與牽掛。

下面說說我在這半本書最感興趣的文章了。題目就叫做《我?貓?老鼠》。雖然我平時不太喜歡老鼠,但看了這篇文章,突然覺得其實有隻“隱鼠”也不錯啊!可當我看到阿長踩死“隱鼠”的那一段時,感覺真有點氣憤,同時也為魯迅失去“隱鼠”而感到惋惜。更感覺阿長真壞,不僅踩死了可愛的“隱鼠”,還把罪禍強加在了貓的身上,使魯迅錯怪了貓。

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對一個人用了相當多的筆墨,那便是魯迅的保姆“長媽媽”,她是個需要一分為二看待的人。因為社會的影響,“阿長”保留了許多迂腐的習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還盲目地對“長毛”的故事妄加評論,甚至還踩死了“我”喜愛的隱鼠。因此,“我”對她懷恨在心。

看到這,讀者在腦子裡勾勒出的是一個活脫脫粗俗、守舊的婦女形象。然而,魯迅對她的印象遠不止這些。她有可愛的一面。“阿長”知道“我”喜歡《山海經》,跑了許多路,幫“我”買來了《山海經》。由此,“我”又認為她“有偉大的神力”。

在《阿長與山海經》的結尾,魯迅表達了他對阿長的愛,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讓阿長安息。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000字 篇5

魯迅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他也是一位傑出的愛國者。他寫的《朝花夕拾》憤怒的揭露了延續幾千年的封建禮教吃人的真面目,對封建統治和封建道德進行了深刻的批判。

《狗、貓、鼠》是《朝花夕拾》的首篇,作者通過貓和狗比喻那些掛著“正人君子”頭銜實則行“雞鳴狗盜”之事的人。而隱鼠卻象徵著社會的弱者,在作者生活的年代,是一個惡勢力急劇增大的年代,在這個年代裡,強者欺侮弱者是一個封建傳統,作者字字都是真情流露。我彷彿跟著魯迅先生一起體會到了這些封建社會的腐敗、愚昧。一起嚮往《禮記》中所說的“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和睦”。

作者筆下的《二十四孝圖》令我追憶起兒時的感受,但也同時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作者亦是從這樣的環境中長大,親身體會了舊中國兒童的可憐。被逼著背那些四書五經,杜絕西方的先進文化,正是中國受盡欺凌的原因。也同時諷刺了封建教育的死板,此時我似乎踏進了那一座座老式的私塾,搖頭晃腦背起了“人之初,性本善”。

也正是因為這些封建傳統和封建禮教的壓制,才發生了中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革命。範愛農對革命投入一腔熱血,讓我們不禁暗暗對他產生欽佩之情。報館案被搗毀,德清被刺傷。反動政府在鎮壓革命,辛亥革命終究失敗。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封建統治者和封建道德的深刻批判,也體現了作者對革命失敗的萬般無奈。

魯迅先生以筆為武器,戰鬥了一生。毛澤東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000字 篇6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麼會那麼喜愛《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了他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著,這正是兒童特有的。曾幾何時,我已經遠離了童年,進入了少年,每天都在這忙忙碌碌的學習之中,紛紛撓撓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認為自己還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孩子,有時還做著甜美的童年之夢。回憶起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忍俊不禁。我家原屬市郊,附近有一大片田野,小時候,總去那裡享受著春日的陽光,秋日的清風,還有那片總被我採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小時候,每天一吃完飯嘴都不擦就去鄰家串門子,和小夥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裡玩,時不時還跌進泥坑變出個“小泥人”,採了各式各樣的花,又生怕主人找來,就把花藏在樹洞裡,一會兒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樓房,我和小夥伴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著,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樓房,我和小夥伴們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著,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舊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無論現在能否實現。這也許就是我和幼年魯迅的相似之處吧,使我在讀過文章後有了這麼多感動。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000字 篇7

寒假作業佈置寫讀後感,於是我就開始閱讀一張寫著密密麻麻的書名的報紙。找了許久,我找到了一個題目較新奇的書——《朝花夕拾》魯迅。

回到家,從書架裡拿出從未看過一眼的的《朝花夕拾》,對著那個書名發呆。這本書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時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豔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更令人浮想連翩、回味無窮。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著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著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雖然在魯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時從字裡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讓人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我讀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學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因此我才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充滿激情。

小時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我住在一起,那時我時常和樓道里的一些小夥伴們一起玩耍,一起嬉戲,每次都玩的很開心,以至於每次都忘了時間的匆匆流去,每次都要大人在視窗大喊一聲才會依依不捨的結束遊戲回家。每逢佳節,吃完團圓飯,我們又會聚集在那一片屬於我們自己的空地上,點燃我們早就準備好的小煙花,在火光中,盡情的奔跑著,歡笑著,舞蹈著,體驗著前所未有的快樂。如今,我搬了新家,不在出門和其他夥伴們嬉戲了,而是不停的為學業操勞。每封佳節,也不在出去和夥伴們一起放煙花了,而是站在視窗凝視著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綻放的五彩繽紛的“鮮花”,獨自享受著……

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000字 篇8

利用寒假時間,我讀了一本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裡面的文章有很多:“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但我印象最深刻的則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裡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靜靜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裡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裡便大叫起來:‘人都到那裡去了?!’……”

“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

讀著這些語句,我彷彿看到了小時候的魯迅,在百草園與昆蟲為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著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魯迅的童年真是有趣!我們的童年也一樣有趣。

還記得我上三年級時,媽媽帶我去她的同事家,到午飯時間了,我嚐了嚐第一道菜,好淡,然後把自己的感受毫無顧忌的說了出來,弄得大人很是尷尬,最後一道菜上來時,總算合口味了,但總覺得缺點什麼,於是就說:“要是再放點木耳就好了!”當時阿姨只是微笑說:“我知道你的口味了,下次來給你做好吃的。”我也跟著笑。現在回想起來,年幼的我是多麼天真啊。

然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不時從字裡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處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回味我們的童年,發現處處是風景,一切都是那麼天真爛漫。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000字 篇9

回到家,從書架裡拿出從未看過一眼的的《朝花夕拾》,對著那個書名發呆。這本書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時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豔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更令人浮想連翩、回味無窮。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著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著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000字 篇10

勞累了一天,回到家坐在椅子上。無意中開啟魯迅爺爺的作品,不禁神遊其中。

“拔何首烏毀了泥牆,將磚頭拋到隔壁的樑家去。”這些都是魯迅爺爺童年時做過的淘氣的事。這就是魯迅爺爺的“百草園”

所有的人都有童年,並且都有屬於自己的“百草園”然而卻是各不相同的在草地裡捉蟲子,拔何首烏,聽蟋蟀音樂家們的演奏。無憂無慮,無拘無束的生活著,嬉戲著。這一點,被稱為大文豪的魯迅先生也深有體會我們何曾不是。

魯迅爺爺小的時候生活在環境好的地方出生,然而不懂民間的一切,正如魯迅爺也說得“四面全是高高的圍牆,自己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如同井底之蛙。”雖有一片“百草園”,但見識卻極其少。遠遠不如外面的孩子。

童年是公平的,將自己分給了沒個人。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是寂寞的;童年是美麗的;童年也是短暫的。但知識是人的營養品,所有人都會去學習,但學習是枯燥的。“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距離實際上看起來並不遠,但實際上是天壤之別。然而所有人都不得不告別美麗的“百草園”到達“三味書屋”中去生活。從無憂無慮到那社會私塾。體現出魯迅爺爺對時代兒童實際的私塾教育的厭惡。

時光如同一把利刃,割去人生的一分一秒,也在人的臉上刻出辛酸。使走過的時間一去不復返。我們不會再重新從三味書屋中重回百草園,讓我們面對現實,和魯迅爺爺一起向童年說再見。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000字 篇11

“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一次幻燈片事件,使他毅然決定棄醫從文,重拾兒時的記憶,講述求學之路。他,是魯迅;這本聞名的書,是《朝花夕拾》。

與別的文章不同,《朝花夕拾》沒有太多的修飾與誇張,讀作者的書,就跟面對面說話一樣,直接抒發自己的感想。只是這字裡行間難免有幾個耐人尋味的字眼,藏著別樣的涵義。如《狗。貓。鼠》裡作者所憎恨的“到處嗥叫”“一副媚態”的貓,細細品味,聯絡作者的年代,我想貓也寓意著社會的某種相像的腳色吧。

品讀作者筆下粗俗卻有“偉大神力”的長媽媽,充滿奇幻的繪圖的書,活潑而詼諧的無常,無窮趣味的百草園……魯迅先生以兒童天真的眼光把這一切描繪得生動活潑,趣味盎然。在與隱鼠相處,賽會前被父親叫去背書,冬天捕鳥,三味書屋後園玩耍,兒童的天性躍然紙上,在這裡,彷彿也找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

魯迅先生印象最深的,是他在日本留學的老師藤野先生——個子黑瘦、八字須、帶著眼鏡。他對學生的關懷無微不至、誨人不倦,幫作者修訂講義;教學嚴謹、一絲不苟,不允許有一點差錯。在作者的眼裡和心裡,藤野先生是偉大崇高的,以至於在今後的道路上,激勵著作者前進。是的,回頭望去,我們的成長道路也有一個或幾個你印象深刻的老師,他或許教你做人的道理,或許使你鼓起勇氣戰勝困難,在我們心裡,他一樣偉大。

就像品茶,在這本簡單的散文集裡,你會讀懂許多……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000字 篇12

我讀了《朝花夕拾》這本書,使我明白了許多的道理。受益匪淺。我非常喜歡這本書,這本書大概內容是這樣的。

在《狗。貓。鼠》這篇文章中,魯迅先生非常非常討厭貓,因為貓總是吃掉比自己弱小的動物,這就要說起魯迅先生養的隱鼠了;那次,他回到家,問長媽媽(魯迅幼時的保姆):“我的小白鼠呢?”長媽媽說:“被那隻貓給吃了。”從此魯迅就非常討厭貓,憎恨它吃掉了自己養的小隱鼠。實際上魯迅是討厭那些當時欺壓老百姓,做壞事的人,也就諷刺了那些令人討厭的人。

魯迅又寫了平時與長媽媽朝夕相處的日子,又突出了長媽媽的善良,但是她非常迷信,嘮叨等。魯迅非常喜歡長媽媽。《阿長與尋海經》寫出了魯迅對長媽媽的懷念之情。

魯迅經常看一本書,關於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這本書主要是宣揚二十四孝子的孝道。這篇文章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五猖會時。是魯迅心中盼望的一個節日,但是那一天他卻被父親強迫讀書,這是封建教育對兒童的壓制。無常是一個有人情味的鬼,為了一位母親能夠見兒子一面而捱了打。無常給魯迅悲涼的心添了些安慰。

魯迅兒時在百草園的樂趣,表達了應該讓兒童快樂生活。

父親被庸醫治死,說明了當時草菅人命的實質。

後面寫了他探求真理的慾望和他對範愛農的同情。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做人要正直,心地善良,富有愛心。真本書使我受益非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