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讀書筆記5000字(精選9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釋出於: / 人氣:2.97W

讀書筆記5000字 篇1

《寬容》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5000字(精選9篇)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寬容的理解僅僅是詞典裡的解釋:寬大有氣量,不計較或不追究,能容忍別人。但是讀了這本書之後,我發現寬容是一個非常廣博的詞彙,它包含著非常多而嚴肅的現實意義,不僅是微觀上人和人之間的,還有整個巨集觀上社會中歷史中政治中的集合型概念。

這本書說是將哲學的,但我看來更多的是對歷史,對人性,對心理的探究和闡釋,直指人類與生俱來的恐懼、偏執與無知,始終站在人文的立場上,描繪了從古到今由宗教為主導的人類社會思想程序,通過不同教派不斷地爭端、吞噬和輪迴尋找人類最根本的對信仰的渴望與訴求,講述著英雄們執著或偏向的努力、固執己見或隨波逐流的改變以及或喜或悲的結局。他們走出的路,成百上千、成千上萬,擴充著古往今來人類思想的洪流,分支著人類的信仰,給了人類不同的思想選擇的道路,當然,也給予了統治者用思想當做統治人類的鑰匙,使得人類無數的被逼迫、被要挾、被壓榨也無數的反抗、改變、覆滅。如果說人類的物質生活是由歷史書上這兩個學期所學的成就堆砌的,那麼非物質的歷史則是由像這本書裡寫到的那樣,不停地陷入與黑暗與迷惘,卻又有不同時代的先驅者用鮮血與犧牲換來寬容的光明。波瀾壯闊,蕩氣迴腸。本書的作者通過非常藝術性的語言來描繪這真實生動的歷史,他所講述的一切都浮現於眼前,鋪張開來的畫面,有著無限生命力。

“對於恐懼,我再重申一遍,它是所有不寬容的根源。”倒數第二頁的這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如果說問人類最恐懼的是什麼,我想應該是恐懼本身。恐懼是一個極具有不確定性的多可能性的事情,一個人之所以恐懼,正是因為它沒有一切自己所需的保證。比方說一個國王,他需要管理他的國家和臣民,那麼他就必須有這個能力。如果是物質上的財富,確實,老百姓的房子啊地啊定在那兒的,是被管制的,這沒什麼可讓統治者擔心的。但是最影響人行事的不在於擁有多少物質財富而是擁有多麼深刻的自身信仰。當一個人腦子裡被植入一個思想,它根深蒂固,就會馬上阻礙到人們的理性邏輯,即使這個思想本身就是理性的,但它也會對人作出決定施加感性的壓力。正因這就是被自己認為自己正當追求的信仰,所以要放棄起來十分困難,也就是說當君主的命令與自己的宗教信仰發生了衝突,人類是有這個膽識和決心來與君主進行對抗的。而為了避免這一點,君主需要管制臣民的思想。但是,同一時期可能有很多種宗教信仰的存在,天主教、新教、猶太教等等,他們很多時候是並存的,但君主所“喜歡”的宗教只能有一個,那麼這時其他的宗教是必定需要被打壓的。於是開始有了焚書活動,開始規定了禁忌,開始有了宗教迫害。很大一段時間,統治是靠宗教信仰實施的,人們對神的相信,逐漸轉化成對大主教的相信,逐漸轉化成對君主的相信。而正是依靠這樣的相信的傳遞,才讓君主不再恐懼,充分的利用了宗教的力量完成了自己統治的大業。信仰“正教”的人們用對於宗教的熱愛來熱愛君主,而信仰他教的人則用對於宗教的熱愛來反抗君主,雖然反抗的火花經常是要被壓制的,但不論什麼時期,只要宗教並沒有得到自由的解放,總會有一小撮一小撮的人站出來,偷偷地撰寫屬於自己宗教信仰的文字,偷偷地傳播自己宗教信仰的哲學,偷偷地發展自己所信仰的宗教。有幸者成功了,推翻了整個王朝,而更多的不幸者則被殘酷的行刑,淹沒在歷史的渾河中,不管是蘇格拉底還是布魯諾,都無法逃脫被迫害的命運。但這些先驅者們雖然被迫害,但他們所留下的精神和理論仍然是存在的,還有很多後人在追隨者他們等人的腳步,為了自己所追求的自由和寬容邁著步子。

但是,正因為無論是什麼時期的人都有著恐懼,所以宗教自由一直是沒有辦法實現的事情,也許有著像腓特烈大帝這樣開明的君主,但這樣的君主畢竟還是少數,要求所有的君主都像他這樣如此“放心”還實在是不可能的事情。書裡提到的:一群狼對一隻與他們族群不同(不管是優點突出還是弱點突出)的狼不能容忍,就勢必要想方設法除掉這個不受歡迎並觸犯了他們的同伴。古老的帝國裡,讀一下被“官方”指定的禁書就是褻瀆了神靈,人們的無知更加襯托出神的靈驗,為了讓信奉的神靈滿足從而賜予人類需要的東西,他們必須規定各種各樣的禁忌,從而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啊,我這樣忠誠,神靈一定會保佑我的!將自己的思想禁錮起來,轉為神靈的存在而存在,看似是非常充實,實則挺空虛的。也許是因為那時的人類還太年輕,完全不懂什麼是科學。可實際上,這話讓現在的人來說依舊是自大的表現。現在的人類依舊是年輕的,我們以為所謂宗教的紛爭和不平等已經消失了,沒有那樣恐怖的、割掉舌頭活活燒死之類只因為說“錯”了幾句話的懲罰了,但實際上這種爭端是一直存在的,歧視猶太人的現象,北非、西亞不斷的由於宗教信仰不同而產生的戰爭,這些事實擺在這裡,明明白白。摩登時代,發展起來的是科技,科學與技術而不是科學的信仰。我們覺得世界已經是很理性了但其實還有很多事情是在由因恐懼而產生的思想牢籠控制的。我們要知道,人類思想上的進步,比製造業的進步要慢得多。

“那些為寬容而奮鬥的人,不管他們有多麼不同,有一點是一致的:他們的信仰中總是摻雜著懷疑;或許他們真心認為他們自己是正確的,但絕沒有到使那種懷疑也同化成絕對信念的地步。”我覺得,能夠懷疑的人至少頭腦還是清醒的。很多信徒,在面對自己信仰的時候就是絕對的信任,覺得一切都是對的,主就是要我這樣做。但實際上就算是主也沒有絕對的對。懷疑帶來的是思考。不會懷疑的人是不會想著要思考什麼的,因為不會懷疑的人認為一切都是對的沒什麼可再思考的了。有的人十分執著地信仰著正教(和君主),他們認為這已經是很寬容,受到懲罰的人是應該受到懲罰的,這些都是為了捍衛教義的尊嚴,而還有的人認為這樣是不公平而不寬容的,對於信仰其它教義的人也應該含有尊重,於是他們懷疑統治的正誤,在嘗試中潛移默化地推動了信仰自由的向前發展。舉個例子,伏爾泰認為讓?卡拉斯得到的車裂的刑罰是冤枉的,即使卡拉斯已經被弄死,但他還是努力蒐集了多方的資料證據,最終讓卡拉斯那可憐的妻子和孩子們沒有受到迫害。他懷疑君主的決斷,所以給了他不斷探索、去求真的動力。之後他又解決了不少案子,直到去世,有一個案子也沒有得到平反,但他打出的那一拳,即使不是捍衛寬容也至少是反對不寬容,已經開始奏效了。除了一些完全被宗教信仰控制的人之外,還有一部分人是用科學的眼光思索人類的,這類人認為普通的人倘若不受到強烈情感或自身利益的影響,的確是能竭力做正確的事的。這樣的人發現了百科全書的好處,用科學而理性的語言解讀世界。而這種對於當時的年代有些超前的思路必然是要受到一定打壓的,於是當時的百科全書也基本沒有真正流傳下來,不過這種思潮還是被傳承了。順便說一下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那時候的人們大多都在懷疑,懷疑之前知道的東西是真的知道嗎。這就激發了很多人的思索,也就是在那一時期出現了非常多的精彩作品。有懷疑的人有思想,有思想的人有靈感,有靈感的人有成就,也許我這個總結還有的是缺陷甚至根本不對,但我還是想說在這兒。宗教改革是追求宗教自由歷史上一個非常大的貢獻,當然我沒有說這個貢獻到底好不好。確實,它帶來的是一場改革,推動了歷史的程序,結束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普遍的精神淡漠,但同時,他們也並沒有真正理解寬容。儘管他們對於他們沒有全盤肯定也不是全盤否定,不管是路德還是加爾文,他們這樣形形色色來自不同信仰的領導者都擁有著巨大的勇氣,他們是一個個小的個體,領導著各自的一小部分人,但是他們的成功不僅意味著一座巨大的宗教牢籠的倒塌,更是意味著北部新教南部天主教這兩座監牢的樹立。反叛者的摧毀與他們帶來的一樣巨大。但幸運的是,這兩座監牢還沒有完全立好根基,就被大批難以屈服的異教徒又一次搗毀,在監牢中建立了真空的地帶,充斥著自由與求知,這也應該算是個好的結果了吧。

最後,我想不管是宗教的不寬容還是革命的不寬容,還是整個社會的不寬容,這些都不是輕而易舉就能被撼動的,但就像這本書的作者在最後一章說的,那一天總會到來的,它將緊隨這足以載入史冊的人類所獲得的第一個真正的勝利,即對自身恐懼的征服而到來。所以,我期待,真正的寬容的到來。

讀書筆記5000字 篇2

《昆蟲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布林,他用了畢生的精力研究了昆蟲世界,那份執著,那份堅持不懈的精神實在讓我佩服.書中充滿了驚奇,充滿了情趣,通過這本書我知道了另一個世界的奧祕昆蟲世界的真面目,更讓我發現了大自然中蘊含著的各種科學真理.

作者用那生動活潑的行文,輕鬆詼諧的語調,向我們描述了昆蟲世界中的一幕幕.因為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做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 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還有,螢火蟲、螞蟻、蜘蛛、蟋蟀、毛毛蟲,燕子、麻雀……林林總總,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一段段栩栩如生的昆蟲的景況,涵蓋了關於昆蟲的進食、保護自己、交配、養育後代、勞作、狩獵及生死,幾近所有的細節.

我覺得 《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 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 《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作者的精神我很受啟發:我們應該有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應該有始有終的去把它做好,相信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哪怕你的追求在別人看來是枯燥的,寂寞的,乏味的,只要你有恆心,就一定可以創造出奇蹟.

《昆蟲記》不僅僅浸溢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林精神.學學他的精神吧!雖然我們不一定要像法布林一樣去探索昆蟲的奧祕,但我們可以學他的精神,去做好其他事情!

看了《昆蟲記》後,這本書使我十分著迷, 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祕,我知道了:凌晨,蟬是怎樣脫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為自己的後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麼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麼奇異、有趣的故事啊!法布林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溼、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後,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法布林,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林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我仰起了頭,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頭,像仰望星空一樣,來對待昆蟲們存在的奧祕.它使我第一次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 於是,我接著往下看《昆蟲記》. 接著往下看,《昆蟲記》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種十分凶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蜘蛛織網,“即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沒有一個設計家能畫出一個比這更規範的網來”, 豐富的故事情節使我浮想聯翩. 看著看著,這些蟲子們漸漸地清晰起來,我思考著:如果我們環境保護,不環境汙染,這些蟲子是不是還會在呢?現在的環境惡化,又是不是在以後還會有呢?我仔細地想了一想這彼此之間的關係,這一次的閱讀,《昆蟲記》為我打開了一扇全新的門. 當我繼續閱讀《昆蟲記》時,我看到法布林細緻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覆推敲實驗過程與資料,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資料、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這一次,我感覺到了 “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涵. 昆蟲學家法布林以人性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寫出傳世鉅著《昆蟲記》,為人間留下一座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寶藏.它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我歎服法布林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理解問題的深度也將超越以往.我覺得 《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 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 《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的更多.

抿一口茶,心情略微激動地開始閱讀一本書《昆蟲記》,它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娓娓道來.法布林用了畢生的精力研究了昆蟲世界,那份執著,那份堅持不懈的精神實在讓我佩服.書中充滿了驚奇,充滿了情趣,通過這本書我瞭解了昆蟲世界的真面目,更讓我發現了大自然中蘊含著的各種科學真理,這真是一本極其珍貴的生命樂章.字裡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昆蟲世界是多麼的奇妙.作者用那生動活潑的行文,輕鬆詼諧的語調,向我們描述了昆蟲世界中的一幕幕.因為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做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 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還有,螢火蟲、螞蟻、蜘蛛、蟋蟀、毛毛蟲,燕子、麻雀……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一段段栩栩如生的昆蟲的景況,涵蓋了關於昆蟲的進食、保護自己、交配、養育後代、勞作、狩獵及生死,幾近所有的細節.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一次又一次地把我帶進昆蟲的世界.多麼可愛的小生命啊!我也因此知道它為什麼被魯迅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了.確實如此啊!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且推翻了我以往的看法的是兩種昆蟲,分別是蜣螂和螳螂.蜣螂就是我們非常厭惡的屎殼螂,整天和那些糞便糞便打交道,揉成團佔為己有,但它是名副其實的大自然的“清潔工”,特別愛打掃乾淨那些不講衛生的寵物們留在草地上的糞便,公園裡的草坪因此而變得更清爽,花朵才更加香氣撲鼻;穿著綠色霓裳羽衣的美麗螳螂,它可是一種肉食性昆蟲,最喜歡吃蚊子、蝗蟲、蛾類、蟋蟀等,它的兩條手臂是最可怕的利刃,別看它身材纖細優雅,只要有蟲子飛過,它馬上就揮舞起大刀,迅速捕殺.我常常想:蜣螂雖然外表醜陋,但是任勞任怨擔負起清潔地球的使命,讓人類的家園更加美麗;螳螂外表美麗,可是內心非常凶殘,我們要看到它凶殘的本質,不要被它的美麗外表所迷惑.所以不管他是美麗還是醜陋,存在就有他的道理,地球上的生物只有和諧相處,才能保持生態的平衡;只有通過競爭選擇,才能求得物種的進化.

昆蟲記》的確是一個奇蹟,是由人類傑出的代表法布林與自然界眾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書.這樣一個奇蹟,在人類即將邁進新世紀大門、地球即將迎來生態學時代的緊要關頭,也許會為我們提供更珍貴的啟示.它也不僅僅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林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林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態度,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新增什麼,也不忽略什麼”.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鬥!

讀書筆記5000字 篇3

1、希望源於失望,奮起始於憂患,正如一位詩人所說:有飢餓感受的人一定消化好,有緊迫感受的人一定效率高,有危機感受的人一定進步快。

2、生活中因為有了溝通,才出現了冰釋前嫌、和睦相處、門庭若市……等四字詞語,我們的生活才更美好。生活中不能沒有了溝通,就像傲視蒼穹的紅杉不能沒有了堅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鮮花不能沒有給予它自信的陽光。

3、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長久的。

4、是金子,總會發光;是玫瑰,總會開放。失敗了,別再徘徊,別再流淚。相信自己一定能擺脫痛苦,戰勝失敗,用青春開創出屬於自己的美好未來。因為我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

5、“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便是自古人們都稱論的。不讀書,諸葛亮哪得曉天文知的理?不讀書,毛主席怎麼能掌握機理統領大局?不讀書,杜甫可會寫出膾炙人口、激盪人心的詩句?讀書,不是唯一長才乾的途徑,卻是最重要的。讀便長才,才可判事,事於有益。可以說,讀書足以長才。

6、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7、當你獨處幽居之時,手中捧書而讀則感心情大好,豁達明朗。這便是讀書的第一點益處:怡情。讀李清照,婉約之意便從詩句中盎然於胸;讀辛棄疾,豪邁奔放猶如壯闊波瀾擊打心岸;讀司馬遷,源遠流長好似眉山韻水渲染記憶;讀魯迅,妙言智語恰是世間百態蕩氣迴腸。讀則有感,感則有悟,悟則有益。所以說,讀書足以怡情。

8、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9、微笑的面對生活,不僅需要堅持,需要奮鬥;亦需要借鑑陶淵明、蘇東坡這樣的大家的處世之道。倘若你要做生活的主人,那便盡情的去笑吧,因為那些沒有微笑的人,早已成為了生活的奴隸。無論你是否相信微笑的魅力,但作為國中生如我,卻早已明確自己的處世之道。

10、或許我們周圍環境不那麼優美寧靜,但是試想在沙漠裡,兩個求生的人在一杯僅存的半杯水下的一番話。其一說:“只有半杯水了,死定了。”其二說:“真幸運,居然還有半杯水。”我們應該明白,適應環境,不抱怨,從自身著手來改變,若本著一顆積極的心,那你的世界會不美?

11、鍛鍊自己鋼鐵般的意志,挑戰“不可能”打垮“做不到”,越是艱難險阻,越是勇往直前。以自己勇敢的精神在任何艱難險阻面前都不退縮。克服恐懼,是我們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做到全力以赴,就可以再奮鬥中成長,在風險中獲得意外的收穫。

1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生活即如沙場,生活中並不乏殺戮,只是這種殺戮,並不如沙場上那刀光劍影,鐵馬兵戈般來得刺激,但卻更為可怕,因為生活中的殺戮會使人的心如死灰。試想一下,倘若某個人活著,但心早已未系在這世間,這樣如木偶般機械的生活著,又有何意義所在,又有何價值所體現呢?

13、金錢,只能滿足你一時的需要,而那種真摯的愛,你將一輩子都得不到。相比之下,聰明的人啊,可不可以聽聽自己內心最真的想法,而不被你的虛偽所矇蔽了那雙眼。

14、“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每當讀起曹操的這句詩時,不禁慨嘆人生的短暫。那麼,這短暫的人生中,什麼又是最重要的呢?也許,只有“德”,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因為,他是我們的為人之本。

15、春天,為萬物都帶來了色彩,我不只欣賞她的色彩,還學會欣賞她的生機勃勃;夏天,為人們帶來了歡快的暑假,我更欣賞它讓人們品嚐到了甘甜的瓜果;秋天,為人們帶來了涼爽的風,我更欣賞他帶來了紅葉紛飛的美景;冬天,為人們帶來了美麗的雪花,我學會欣賞她這種銀裝素裹的美。

16、請學會欣賞吧。像秋天的楓葉,雖然表面枯萎了,但卻依然保持著柔韌的性質;像殘破的書,雖然破舊了,但依然可以讓那些勤奮好學的人增長知識;像一支沒墨水的鋼筆,換上墨囊以後,依然可以寫出工整的字;像……所以,請看清事物的外在美和內在美。

17、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於延長了人的生命。

18、欣賞,不是每個人必會的,卻是每個人都會的。欣賞,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也可以從不同的事物來欣賞。每個人都會從欣賞的角度分辨善惡美醜,但不是所有事物都只能看表面,還要學會欣賞事物的內心。

19、我經常這樣問過自己,我為什麼而去生活。這問題或許會使很多人難以回答。或許人生道路很明確,或許盲目不知為何而生活。或者本能的生活在這世上或許這樣的理解佔據最多。有人嚮往激烈激情的生活,有人會說我向往平淡的生活。或許還有一些人是不知道自己是為什麼而活,人生沒有目標。沒有終點。生活中充滿失望。

20、草把綠色獻給春天,使它的生命變得精彩;清泉,把它的甘醇流淌入乾渴者的心田,使它的生命變得精彩;紅日,把它的溫暖傳遞到嚴寒的隆冬,使它的生命變得精彩。

21、愛心是冬日的一片陽光,使用飢寒交迫的人感受到人間的溫暖;愛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用權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愛心是灑在久旱大的上的一場甘霖,使孤苦無依的人即刻獲得心靈的慰藉。

22、當你身臨暖風拂面,鳥語花香,青山綠水,良田萬頃的春景時,一定會陶醉其中;當你面對如金似銀,碩果累累的金秋季節時,一定會欣喜不已。你可曾想過,那盎然的春色卻是歷經嚴寒洗禮後的英姿,那金秋的美景卻是接受酷暑熔鍊後的結晶。

23、生命其實就是大家所想象的那樣的短暫,與其活在不幸福中,倒不如每天知足常樂,努裡的工作,自然的面對生活。如果你對生活簡單,那麼生活就會對你簡單。或許會是你想不到的一帆風順。

24、柔和的陽光斜掛在蒼松翠柏不凋的枝葉上,顯得那麼安靜肅穆,綠色的草坪和白色的水泥道貌岸然上,腳步是那麼輕起輕落,大家的心中卻是那麼的激動與思緒波湧。

25、生活是蜿蜒在山中的小徑,坎坷不平,溝崖在側。摔倒了,要哭就哭吧,怕什麼,不心裝模作樣!這是直率,不是軟弱,因為哭一場並不影響趕路,反而能增添一份小心。山花爛漫,景色宜人,如果陶醉了,想笑就笑吧,不心故作矜持!這是直率,不是驕傲,因為笑一次並不影響趕路,反而能增添一份信心。

26、在生活很平凡的一件小事中往往可以知道這個人的道德素質,比如:有的人看見的上的廢紙就會毫不猶豫的撿起來,並扔進垃圾桶中,而有些人看見的上有垃圾,不僅不會主動撿起來,甚至還會在垃圾上踩來踩去,這如果是紙一類還比較好清理,但是如果是果皮,蘋果這一類的不僅難清理,而且掃過之後還要去拿拖把拖一下的上流下的水才行。很是不方便,所以一個人的道德素質在小事中也可以顯露出來。

27、別在樹下徘徊,別在雨中沉思,別在黑暗中落淚。向前看,不要回頭,只要你勇於面對抬起頭來,就會發現,分數的陰霾不過是短暫的雨季。向前看,還有一片明亮的天,不會使人感到彷徨。

28、人生不售來回票,一旦動身,絕不能復返。

29、世界是不完美的,每個人都有各式各樣的缺點,可就是這樣不完美的世界才會令人發出從心底的讚美,才會誕生出一群不完美的我們,所以人各有不同,所以才會繽紛多彩。

30、詩人艾青曾這樣描寫礁石的形象:“一個浪,一個浪,無休止的撲過來,每個浪都撲在礁石的腳下,被打成碎片,它的身上、臉上到處都是傷痕,但它依然挺立在那兒,含著微笑,面對海洋。”希望我們是詩人艾青筆下的礁石。人生的道路坎坎坷坷,曲曲折折,但只要具備了礁石的勇氣和精神,就一定能夠成功。身殘志堅的張海迪不是說過嗎?“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作為健全人,我們難道不更應該擁有這種意志和毅力嗎?

31、心靈是一方廣袤的天空,它包容著世間的一切;心靈是一片寧靜的湖水,偶爾也會泛起陣陣漣漪;心靈是一塊皚皚的雪原,它輝映出一個繽紛的世界。

32、日子總是像從指尖渡過的細紗,在不經意間悄然滑落。那些往日的憂愁和誤用傷,在似水流年的盪滌下隨波輕輕的逝去,而留下的歡樂和笑靨就在記憶深處歷久彌新。

33、在我們瞭解什麼是生命之前,我們已將它消磨了一半。

34、生活的海洋並不像碧波漣漪的西子湖,隨著時間的流動,它時而平靜如鏡,時而浪花飛濺,時而巨浪衝天……人們在經受大風大浪的考驗之後,往往會變得更加堅強。

35、溝通是理解的橋樑。趙國的大將廉頗妒忌被趙王器重的藺相如,揚言要使他難堪,而藺相如卻處處避免與之發生衝突。眾人不解,藺相如的一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化成了一座橋樑道出了他的用意,使廉頗瞭解到藺相如高尚的人格,瞬間消除了對藺相如的偏見,到藺相如家門前負荊請罪,最終與藺相如成為刎頸之交。倘若沒有了溝通的橋樑,藺相如與廉頗心靈的隔閡怎能被衝破呢?

讀書筆記5000字 篇4

《水滸傳》在藝術上取得了傑出的成就。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寫出複雜的性格內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環境的依據,同時隨生活環境的變化而發展。人物形象帶有理想色彩,同時又深深地紮根於生活的土壤之中。《水滸傳》不單以情節的生動緊張取勝,還有較豐富真實的細節描寫。小說在民間口語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種通俗、簡練、生動、富於表現力的文學語言。與內容相適應,前70回連環套式的藝術結構也獨具特色。

《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對於這些英雄人物,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熱情的謳歌,歌頌了這些人物的反抗精神、正義行動,也歌頌了他們超群的武藝和高尚的品格。一些出身下層的英雄人物,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對統治階級的剝削壓迫感受最深,因此當他們一旦造反後,他們的反抗性也最強,什麼統治階級的法度條例,對他們毫無約束,象李逵連皇帝也不放在眼裡。他們為了起義的正義事業,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作者對這些英雄人物的讚揚,完全是出自內心的熱愛。作品歌頌這樣一批被統治階級視為所謂“殺人放火”的強盜、朝廷的叛逆,一些所謂“不赦”的罪人,把他們寫得如此光輝動人,可敬可愛,這顯示了作者的膽識和正義感情。與此相反,作者對於統治階級的人物,則將他們寫得醜惡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啟發人們去愛什麼人,恨什麼人。金聖嘆評論《水滸傳》“無美不歸綠林,無惡不歸朝廷。”不管金聖嘆主觀動機如何,這句話卻確實說明了施耐庵的思想傾向和《水滸傳》的深刻社會意義。

中國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的農民起義,中國的農民富有武裝鬥爭的傳統和經驗,但用文學形式來歌頌農民戰爭,並且真實生動地作全面的藝術再現的,只有《水滸傳》。《水滸傳》在記敘歌頌起義軍的武裝鬥爭時,還比較重視戰爭經驗的總結,起義軍戰勝敵人,不僅憑勇敢,還靠智慧。《水滸傳》中這方面的事例很多, “三打祝家莊”是一個較為突出的例子,毛澤東曾經讚揚“三打祝家莊”是合乎辯證法的最好的事例。梁山起義軍在這次戰役中能夠重視調查研究,對敵分化瓦解,並採取打入內部裡應外合的辦法,終於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水滸傳》中有關戰爭的描寫,可與《三國志演義》相媲美。清代劉鑾的《五石瓠》裡說:明末農民起義軍的張獻忠“日使人說《三國》、《水滸》諸書,凡埋伏攻襲皆效之”。

《水滸傳》中所描寫的起義軍的政治主張,雖然說得不十分明確,卻可以看到他們有著“八方共域,異姓一家”,不管什麼出身“都一般兒哥弟稱呼,不分貴賤”的理想。聯絡到他們“殺富濟貧”的行動,表現了人民反對封建經濟的貧富懸殊和政治上的等級貴賤之分,反對封建社會的階級剝削和政治壓迫,這是對封建地主階級統治思想的宣戰,反映了廣大受壓迫人民的願望。

《水滸傳》中用以組織群眾和團結群眾的思想基礎是“忠義”。這裡所說的義,它在某種程度上注入了被壓迫階級的思想感情和道德觀念,這一點,有些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是有所覺察的。明人郎瑛就說過:“逆料當時非禮之禮,非義之義,江必有之。”這實際上是說《水滸傳》所說的義不完全同於歷來統治階級所說的義。在中國封建社會裡,下層人民也常講義,他們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免受暴力的欺凌,自然產生一種團結禦侮的願望,這種願望,在為生活所迫、流落他鄉異地的一些遊民身上,反映得尤為強烈,他們最講朋友之間的義氣。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進而至於“濟困扶危”、“殺富濟貧”,都是“義”的表現。因此,《水滸傳》中所寫的義,在特定的環境中,具有反封建反壓迫的性質,而不同於儒家的綱常倫理中的“義”。但是“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佔統治地位的思想。” 所以《水滸傳》裡的“義”,還不能取代舊的倫常觀念的地位和作用。《水滸傳》裡的“忠”,有忠於梁山事業的內容,但它又有忠君思想,在許多場合裡,“忠孝”這種封建倫理大節被放在首位,而把“義”置於次要地位,這就是江湖義氣沒有突破封建道德的表現,梁山泊一些鬥爭性最強、革命最堅決的人物,最終也不免在講義氣的情況下跟著宋江接受招安,義氣服從了忠君,就是《水滸傳》所寫的“義”本身存在嚴重缺陷的證明。

《水滸傳》作者歌頌梁山義軍,卻又反對方臘起義,實際說明他同情、歌頌的是一種不徹底的農民起義,也就是不去推翻封建王朝的起義,不“僭號稱王”的起義。所以,《水滸傳》中出現了“替天行道”的口號。“替天行道”固然有其反抗的意義,但是由於遵奉天命,這就不能突破君主觀念,因為在封建社會裡,正是統治階級借天命來欺騙人民,所謂“奉天承運”,“天命所歸”,歷來帝王正是借天命來統治萬民的。《水滸傳》中“替天行道”的意義,說的是朝廷無道時,由這些好漢來“替天行道”,而朝廷昏暗的原因,則是“□臣矇蔽了聖聰”,因而他們造反便是隻反貪官,不反皇帝,所以最終又不得不歸服天子腳下,而“替天行道”的大旗,也終於換成“順天”、“保國”了。這也是《水滸》英雄們最終走上悲劇結局的原因之一。

在《水滸傳》的描寫中,可以看出作為梁山泊領袖的宋江,他的思想和行動,關係著整個梁山事業的興衰和存亡。宋江出身於小地主家庭,“自幼曾攻經史”,養成“忠孝”觀念,後來在縣裡作了押司,“刀筆精通,吏道純熟”,對於衙門裡公事和官府的應酬,十分熟悉。他雖為官府中人,卻又喜歡結交江湖上好漢,對下層人民也富有同情心,“濟人貧苦,□人之急,扶人之困”,在江湖上享有“及時雨”的美名。這樣的一種特殊經歷,形成了他思想性格的兩面性,一方面他要作個忠臣孝子;另一方面,在同江湖人士的接觸中,使他較多地瞭解下層人民的苦難和願望,又成為仗義扶危、同情勞動人民對官府的反抗行為的人物。總之,宋江在上梁山之前,他對人民的造反,只是抱著同情態度,或在某種情況下在行動上作一點有限的支援。從他思想上說,他是不願投身到造反行列裡去,他後來上梁山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他是一個廣有謀略的人物,決不甘心長久屈居下僚,他原本希望靠著他的才能將來能夠“為國立功”,作出一番事業來。“博得個封妻廕子”,以圖日後“名垂青史”。而當時朝政黑暗,□臣當道,一些才能之士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恰在這時宋江又犯了殺人罪,流配到江州,又因醉後題了反詩,被江州知府拿住,問成死罪,靠了梁山好漢的搭救,才得保全性命,只有這時,宋江才上了梁山。

宋江有組織才能,善於團結人,再加上他在江湖上的聲譽,前後有大批好漢隨他上山,壯大了山寨力量,給山寨事業帶來了一番興旺發達的氣象。梁山起義軍在他的領導和指揮之下,接連打了許多勝仗,給予一些貪官汙吏以嚴重的打擊和懲罰,並且震動了朝廷,這些勝利都是和宋江的功勞分不開的。但由於他忠孝觀念根深柢固,雖造了反而這種觀念並未改變,這就伏下了他日後接受招安的契機。他上了梁山後口口聲聲說皇帝是“至聖至明”,只是“□臣當道,讒佞專權。”他反覆申言:“小可宋江怎敢揹負朝廷”,“只被濫官汙吏逼得如此”。因此他是“權借水泊棲身”,“專等朝廷招安”。他在與官軍對陣中,總是想到如何為日後的招安預留地步。這樣,梁山起義軍的力量越強大,梁山的事業越興旺,也就越為宋江的受招安積累資本。他終於在兩贏童貫、三敗高俅,打得朝廷軍隊大敗虧輸之後,光榮體面地受了招安,而把梁山起義事業斷送。宋江投降之後,又奉朝廷之命去鎮壓方臘起義軍,正如魯迅說的:“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這是對《水滸》的最尖銳的批評,也揭示了作者思想的嚴重侷限。

《水滸傳》全書可分前後兩大部分,前半寫各路英雄紛紛上梁山大聚義,打官軍,受招安。後半有五個部分組成,即徵遼、平田虎、平王慶、平方臘及結局。其中田虎、王慶兩部分是後來加的,今所見較早的百回本,徵遼之後緊接平方臘。但有的研究者認為,徵遼也可能是插增的,因為第一,徵遼的事不同於受招安和平方臘,歷史上無跡可尋。其次,和平田虎、王慶一樣,徵遼中梁山一百單八人無一死亡。這個看法尚有爭論。從思想內容來說,《水滸傳》前半是寫人民反官府,是反映階級矛盾的,後半則是寫忠臣反□臣,是反映統治階級內部的忠□矛盾。作者寫了宋江的受招安,固然是表現出嚴重的思想侷限,但也反映了民族愛國思想,魯迅說:“其中招安之說,乃是宋末到元初的思想,因為當時社會擾亂,官兵壓制平民,民之和平者忍受之,不和平者便分離而為盜……但一到外寇進來,官兵又不能抵抗的時候,人民因為仇視外族,便想用較勝於官兵的盜來抵抗他。”這話是有根據的,水滸故事流傳的時間正是民族矛盾尖銳的時代,《水滸傳》的後半部分寫宋江等人受招安,和這一背景不無關係。而徵遼部分的出現,則是這一思想的繼續和發展。至於忠臣反臣,也是和這一思想有關的。在小說結尾寫“史官有唐律二首哀輓”宋江等梁山人物,其中說:“不須出處求真跡,卻喜忠良作話頭。”《水滸傳》的作者是把宋江作為忠臣來描寫的。第85回遼國歐陽侍郎招降宋江,吳用向宋江獻策:要富貴,投降遼國;要忠義,報效宋朝。宋江說:“吾輩當盡忠報國,死而後已。”這裡的“盡忠報國”實際上就是具體歷史條件下的民族立場。宋江投降之後,“水滸”英雄始終受□臣排擠、打擊和陷害,最後宋江等被□臣害死。這樣的悲劇結局,對於揭露統治者的罪惡,和作者對受招安者的鑑戒來說,也是有其積極意義的。

總之,《水滸傳》通過藝術形象表現的“官逼民反”的現象,深刻地反映了歷史的真實本質,它所表現的梁山泊英雄轟轟烈烈的大起義,有力地衝擊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在文學史上是罕見的。它描寫的梁山義軍受招安後儘管講忠義,打外敵,平內亂,還是不見容於當權執政者,還是落得悲慘的結局,也深刻地傳達了一種歷史教訓。

讀書筆記5000字 篇5

一、《傅雷家書》是一部充滿著父愛和中華民族優秀道德的教子篇,是對孩子教育的文字篇本,也是一部藝術修養讀物。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裡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情。其間的諄諄教導,愛子情深,管教有方。

信中有對兒子生活的噓問和關心,也有對過去教子過於嚴格的悔贖,有對兒子進步的表揚和鼓勵,也有對音樂和藝術的指導和探討,有對黨和國家建設及運動的看法和意見。

當我讀這本家書,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著,聆聽著,用心銘記著。感到裡面有老師的教導,有長者的叮囑,更有父母對兒女的關切,有不同於很多父母的關愛,有不失被細心呵護的感覺,使人找到了另一種父母之愛,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

平時許多家庭的教育不恰當,家長都沒有用心與孩子溝通,沒有正當地引導孩子,讓孩子步入歧途,最後後悔莫及。還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材,出現了數不勝數的家庭暴力,讓孩子身心受到傷害,不但沒有使孩子懂事,反而讓孩子變得反叛。家長要用合適的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家長們應該拜讀這本《傅雷家書》。

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嚴謹的治學態度可以從《傅雷家書》的字裡行間中看出來。他身為一個教育家,文學家,自然想要教育孩子成為和他一樣的人。他對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都有研究,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使得他培養的物件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後來終於成長為國際大師。

傅雷對世界對人類對祖國的忠誠與獻身精神,小到對自己事業的嚴謹,對父母的孝敬,對妻子的理解,對友人的寬容,告誡“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使讀者印象深刻,頗有感言。

讀《傅雷家書》你會發現傅雷在每封家書中都不寫白字,這既是他多年來養成的習慣,也是教育遠在萬里之外的兒子做事要認真。你還會發現傅雷是個做事雷厲風行的人,例如有的信就十分短小,簡要地說明用意就好了。在他的絕筆中也可以看出,事物的清單一項一項的,一點也不凌亂,一點也不像出自面臨死亡的人。還可以看出他不但治學嚴謹,而且富有責任心和強烈的愛國和愛子之情。

在兒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鮮花與掌聲簇擁的時候,為激勵兒子時刻保持謙卑,不懼怕孤獨,要勇於攀登藝術的止境,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保持一顆純潔的赤子之心,傅雷勸戒孩子要正確面對情緒上的跌宕。

父親和孩子通過書信一起討論藝術,研究樂曲的內涵,交流對事物的看法,雖然沒有母子通訊時那種噓寒問暖,但他們之間的默契卻是其他無論什麼都無可代替的。兩代人間的感情永遠那麼深厚,永遠是享用不盡的財富。

欣賞這本《傅雷家書》。它感染我們,讓我們察覺到家長的用心良苦,懂得感謝父母,它更讓我們懂得藝術的欣賞,在生活的處事做人,得到正確的指引。使讀它的人們都有所收益。

細讀完這本《傅雷家書》,感覺是像戲曲那樣給人以不俗的氛圍和回味的餘地。感受的是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

我讀這些文字的時候總是不自覺地想起自己的父母,想起天底下所有的父母,“可憐天下父母心”!

可見,書信交流應該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提升人性的方法吧,遺憾的是現在這樣的文字交流越來越多的被電話所替代,如今這樣用文字進行深度的心靈溝通越來越少,真是一個很大的損失。

二、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輯印在這本小書裡,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裡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訊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裡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和傅聰的家書給了我許多啟示。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於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於政治運動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為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現在,很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範。

三、《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瞭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裡,文字就到哪裡。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 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裡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弗蘭西斯.培根曾說:"人類的命運,操縱在自己的手裡。"我們都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業,這就需要智慧的指引。

那麼,就從這本書開始吧!它將告訴你所有邁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幫助你開啟財富的智慧 之門,開創你輝煌的人生!

四、看傅雷家書,覺得收穫很多。我總想如果人的一生真的可以為自己所熱愛的事業而奉獻那是一件多麼崇高而偉大的事情,同時也會讓自己的人生得到更加豐富和更加充實的經歷。我現在似乎已經可以找到生活的目標,雖然以前是盲目的。其實愛人不在身邊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不要讓自己的內心空虛。只要我們朝著目標努力就會有所收穫,我也深知其中的道理。就像傅雷說的也許金錢物質方面不能給予你足夠的回報,但是學術和藝術一定會給付出的努力以一個答案。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帶來未來生活的無憂無慮,但是它起碼可以帶給我們心靈的充實。我深信如果每天都把時間用在自己認為有用的地方上去,一定會得到進步和滿足。 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說是傅雷畢生最重要的著作,因為《傅雷家書》是給他與兒子之間的書信,體現了作為爸爸的他對兒子苦心孤詣。《傅雷家書》百分之百地體現了傅雷的思想。是寫在紙上的都是些家常話。他無拘無束,心裡怎麼想的,筆下就怎麼寫,用不著擔心“審查”,也用不著擔心“批判”。正因為這樣,《傅雷家書》如山間潺潺清溪,如碧空中舒捲的白雲,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鷗,如無瑕的白璧,如透明的結晶體。感情是那樣的純真,那樣的摯樸。沒有半點虛偽,用不著半點裝腔做勢。《傅雷家書》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傅雷家庭的範圍。書中無處不體現了濃濃的父愛了,或許每個父親對他的孩子都疼愛有加,但在疼愛的同時,不忘對其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縱使以如此之大的中國,能夠達到此種地步的,未知能有幾人,因為這確實需要充足的條件,父親要學貫中西,兒子也要知書達理,而父子之間更要在相互尊重和愛護的基礎上達成充分的默契。 傅雷說他要和他的兒子是最親密的朋友,多好的一種父子關係啊,他還說戀人和愛人之間也是一種親密的朋友關係。只有在互相的鼓勵和互相的支援下,有著最豐富最真實的心靈的溝通才是最讓人羨慕的。我覺得讀書真的可以豐富人的大腦讓人變得平靜。而且文學和藝術,還有音樂都會給我們心靈的薰陶。我們在那裡面吸收的養分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樂趣,我現在深知這一點。 其實我一直覺得我對於文字的理解多於對於那些更加直觀的東西的理解,當他越是需要人的體會的東西我就理解得越深些,這可能也跟天性有關。在我看來,一切內心地感受都可以通過文字表達出來,而越是心靈相近的人越是能夠深刻理解和體會。如果心情鬱悶了不妨就寫出來,等年老了再回過頭來讀,發現年輕時的心情真的是很難得的阿,而老去的心也不可能再有年少時的感受了。真的覺得人生在世能夠得到一個心靈相通的朋友成為心靈的讀者是一件非常讓人高興的事情。其實傅雷在信中寫的,他的性情激烈,然而他的夫人卻能用寬厚和委婉之心體諒,雖然受到了很多的折磨卻可以成為思想上的伴侶,這也是傅雷的福氣啊!

讀書筆記5000字 篇6

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後,應根據不同情況,寫好讀書筆記。下面是關於教師讀書筆記摘抄大全的內容,歡迎閱讀!

摘抄(1)

領悟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思想:

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

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

記憶是靈活的,很敏感的,如果你善於使用它,不使它負擔過重,它就會成為你的第一個助手。

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的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

只有當知識成為精神生活的因素,佔據人的思想,激發人的興趣時,才能稱之為知識。

摘抄(2)

領悟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思想:

每個有文化、有教養的人都向往創造性勞動的歡樂,以及由於勞動的創造性而帶來的生活上的充實。

不要向兒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在於,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

對每一節課,都要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怎樣進行這種準備呢?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在你的科學只是的大海中,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

摘抄(3)

領悟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思想:

要使學生的只是不要成為最終目的,而要成為手段。

為了使學生從思考中獲取知識,教師必須對學生的知識有充分的瞭解。

不要讓學生去記誦那些還不理解、沒有完全弄懂的東西。

只有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不犯任何一個錯誤,他才能成為讀寫無誤的人。

懂得還不等於已知,理解還不等於知識,為了取得牢固的知識,還必須進行思考。

請你毫不猶豫地在每一節課上儘量留出時間讓學生掌握新教材吧。

評分寧可少一點,但是每一個評分都要有分量,有意義。

如果學生感到沒有努力的方向,覺得自己什麼也不行,這對他的精神是最大的壓抑。

盡一切努力使學生相信自己的力量。

摘抄(4)

領悟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思想:

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感力量。

複習是學習之母,不要讓它變成後孃。

複習時要放過細節,抓住要點。

觀察是思考和記憶知識之母。

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書寫不好的人,總是那些閱讀也不好的人。

摘抄(5)

1對知識的興趣的第一個源泉,第一顆火星,就在於教師對上課時要講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實所抱的態度。

2讓學生把你所教的學科看做是最感興趣的學科,讓儘量多的少年像嚮往幸福一樣幻想著在你所教的這門學科領域裡有所創造,做到這一點是你應該引以為榮的事。

教師知道的東西要比教學大綱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

3學生應當感到自己的知識、思想、技能是一種榮譽和尊嚴。

4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起他們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於教師,取決於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佔有何種地位。

5如果你的學生感到你的思想正在不斷地豐富著,如果學生深信你今天所講的不是重複昨天講過的話,那麼閱讀就會成為你的學生的精神需要。

6如果教師的智力生活是停滯的、貧乏的,在他身上產生了一種可以稱之為“不尊重思想”的徵兆,那麼這一切就會明顯地在教學教育工作中反映出來。

摘抄(6)

7明智的善於思考的教師能給學生贏得時間。

8學習要在一種多方面的豐富的精神生活的廣闊背景下進行。

9儘量做到讓有趣的使兒童感到驚奇的東西,同時成為兒童的智慧、情感和全面發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東西。

10應該使兒童的時間充滿使他們入迷的事情,而這些事情又能發展他們的思維,豐富他們的知識和技能,同時又不破壞童年的情趣。

11閱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愛好的最重要的發源地。

12無論哪一種愛好,如果它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和打動他的心,那就不會帶來益處。

13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

14書籍不僅能造就聰明的頭腦,而且能培養出靈巧的雙手。

15通過閱讀而做好準備的注意力,是減輕學生腦力勞動的最主要的條件之一。

摘抄(7)

不管你到公共圖書館去借任何一本書是多麼方便,我還是勸你建立起自己的藏書。

年輕的朋友,我建議你每個月買三本書,(1)關於你所教的那門學科方面的學科問題的書;(2)關於可以作為青年們的學習榜樣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鬥爭事蹟的書;(3)關於人(特b別是兒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靈的書(即心理學方面的書)。

每過一年,你的科學知識都應當變得更豐富,到了你參加教育工作滿十年的時候,教科書在你眼裡看來就淺顯得象識字課本一樣,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你才可以說:為了上好一節課,你是用一輩子在備課的。只有每天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科學知識,你才有可能在講課的過程中看到學生的腦力勞動:佔據你的注意中心的將不是關心教材內容的思考,而是對於你的d學生的思維情況的關心,這是每一個教師的教育技巧的高峰,你應當努力向它攀登。

請你記住:你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

摘抄(8)

教育者應當深刻了解正在成長的人的心靈。

教育是事業,而教師是職業。我們從事的是教師這一職業,擔負的卻是教育的責任。師與生之間,維繫在一起的是愛,因而愛也就成為了教育永恆的主題。“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跡的愛,我希望自己能夠達到這個境界。”多麼樸實的一句話。正是這樣樸實的一句話,道出了張思明對教育的理解,表明了他對教育工作的態度--用心去做。

用心做教育,就要擁有一份童心。

教師與學生構成了教育的主體,教師是施教者,學生是受教者,而兩者並不是對立的,教師與學生間的和諧成為了教育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動中,由於學生的年齡因素決定了學生的思想,他們有自己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視角,作為與學生有一定年齡差距的老師,則必須要擁有一顆學生一樣的童心才能與學生走得更近,才能走進學生內心深處,使教育活動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獻一片愛心。

摘抄(9)

“愛孩子是連母雞都會做的事”。學生在老師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們就得用我們的愛來教育他們。我們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麼,上課、批改作業?不是,那只是我們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們主要的工作是把我們的愛給學生,並且,要把我們的愛給每一個學生,不要有所遺漏,因為,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原來每個孩子都是那麼可愛。

用心做教育,就要豎立一顆恆心。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個週期性較長的工作,也許作為我們來說,體會到的只是重複:上課、作業、輔導……,然而,正是在這單調的重複中,學生卻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變化:年齡在漸漸長大,知識在逐步增多,思想越來越成熟,與人交往的能力越來越強……當然,這些不會展現在我們面前,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學生的一言一行體會得到。這是我們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地教育的結果。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經過多次思想工作,頑固不化的調皮學生愛上了學習;經過耐心輔導,成績落後的學生迎頭 趕上……這些都是我們長期教育的結果。

我們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從事著教育這一事業,我們應該用童心、愛心、恆心去撐起這一工作,我們應該用心地去做好我們的工作。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夕陽之輝。一個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於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後於時代。歌德說過,誰落後於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特別是在現今知識爆炸的年代裡,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摘抄(10)

對於我們教師學習新的知識來面對新的挑戰,更是不可忽視的。它能提供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正如高爾基所說,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但是由於工作的限制,上班族們不能向學生那樣坐在課堂裡學習,而讀書就成了我們最有利的知識武器,通過書本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業餘時間,也不受空間的限制,方便的學到新的東西,擴充套件新的思路。總的來說,讀書對於我們個人成長的好處可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讀書可以讓我們站在更高的高度來看問題,從而少犯錯誤,少走彎路。

牛頓說過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遠,科學巨人的虛懷若谷自然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還可以從中學到更有價值的東西。書籍對於整個人類的關係,好比記憶對於個人的關係。書籍記錄了人類的歷史,記錄了所有的新發現,記載了古今歷代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只有認真的學習前人的經驗和理論,才能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來看問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並有一個較高的起點。書本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的體現,通過對他們的學習,發現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來不斷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進了個人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這樣說,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也是這樣來實現的。試想,如果每個人都是從頭開始,那麼,無論多麼偉大的人,做出多麼大的貢獻,人類社會最終還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見讀書的重要性了。

二、讀書開闊人的視野

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永珍,他能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的知識更全面。從而能夠更深刻的思考問題,事物都是廣泛聯絡的,現代的許多實踐都證明了各種資訊的相關性,如果只知道一個領域的資訊,必然會有礙於自身的發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識,才能使未來的不確定風險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應瞭解當今的政治經濟形勢,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勢一樣。研究物理學的學者們都要有一定的化學和其他基礎,才能有所成就。記得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復旦做講演時就曾說過,現代科學已沒有明顯的界限,你必須對相關的科學都有所瞭解才行。

在這方面,偉大的導師恩格斯就是一位廣泛學習的典範,他雖然只上過中學,但由於他發奮讀書,十九歲時就能用十二種語言說話和寫文章,在參加工作實踐後,他也沒有間斷過學習和研究,從而被馬克斯稱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廣博淵深的知識,對恩格斯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準確的傳播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有很大的幫助。

從它的經歷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知識的力量,更能體會到書本做為人類掌握知識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讀書有助於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來無善亦無惡,關鍵是正確的引導。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位良師益友就能起到很積極的作用,書本就是這樣的一位。一本好書就如一個好的導師,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個於己於社會都有用的人。書籍能安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擺脫悲哀和痛苦的羈絆;書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歲月化為令人愉快的時光。書必將各種信念注入我們的腦海,使我們充滿崇高的歡樂和思想,從而使我們入神忘情,靈魂昇華。

所以我們要倡導並支援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一個稱職的教師,以帶動教育事業的蓬勃健康的發展。

讀書筆記5000字 篇7

因為學日語的緣故吧,上次生日時朋友送我一本書,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著的《海邊的卡夫卡》(林少華譯)。說實話,因為我打小都只是喜歡看一些故事類的小書籍,比如《讀者》,《青少年文摘》,《視野》等的,不怎麼喜歡看那些名著之類的,寓意深遠的書籍。雖然朋友送這書給我很高興,但是要我認真去看,說真的還是有點難度的。後來,有次週末寫完作業之後就不知道乾點什麼,所以就索性拿出書架上僅有的一本課外書籍《海邊卡夫卡》看了起來。看之前,我上網看了看書評,有這麼一段:想象一個15歲的離家出走的少年會有怎樣的故事。一個不識字的老伯影子只有一半,卻可以和貓們閒談。人能不能同時愛著15歲的少女和50歲的中年婦女,而且這少女和中年婦女只是不同時間域裡的同一個人?如此這般,《海邊的卡夫卡》給人想要一口氣讀下去的衝動。這段書評很有吸引力,看完後自己果真有了想看它的衝動了。

剛開始看的時候很不習慣,根本不知道作者在講些什麼,尤其是劃分章節這點,讀來讀去就是不知道作者是依據什麼來劃分的,而且雖說人物也不是很多,但是有些“意外”人物的出現讓讀書甚少的我很困惑,我搞不清楚誰是誰,也不懂他們到底是啥關係,僅僅讀了幾章,我這顆腦袋就被徹底搞混了。唯一有點感覺的就是,我感覺那個章節是按奇偶章來讀的,因為只有奇數章的內容是連著的,它講的是一個故事,而偶數章講的又是另一個故事(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但是又一想,雖然表面上是這樣的,但是作者既然這樣連著寫了,想必一定有他的道理和思路,不然人家也不是名家了。所以,思來想去,我還是按著作者寫的來讀了,硬著頭皮讀了。讀了大概十多章,終於,終於,又有了一點感覺,感覺自己大體上有了一點思路,也可以跟著作者的思路走了,也許是故事情節吸引了我。有了這種感覺,我興致盎然的繼續讀。說到故事情節,我突然想到一點,主人公卡夫卡與櫻花,就是卡夫卡認為的姐姐做愛這段,寫的很是逼真、具體,第一次接觸這麼露骨的情節,所以當時讀的時候挺害羞的,臉燒燒的。後來想了想,這種情節的出現也許和日本人的那種開放的觀念有關吧。因為這之前我也看過幾部日劇和日本電影,其中的日本人的一些做法和想法讓我覺得他們很是開放,尤其是關於早戀這個問題。在我們中國,眾所周知,大多數長輩是反對早戀的,但是在日本,他們倒沒那麼介意,有時候反而鼓勵自己的孩子去談戀愛,勇敢的面對自己的感情。所以一直到現在我都認為那樣寫和這原因都多多少少的關係。大概讀到三分之二的時候,期末考來臨了,因為要準備複習了,所以也沒多少時間去讀,就暫且擱著了。但是,“意外”降臨了,正當我停止的時候,論文來了,因論文是要寫關於名著的內容,我再一次拿起了它,讀吧,不過這次讀的沒那麼仔細了,有點走馬觀花的感覺。經過我再三努力,終於讀完了這本長篇小說,第一次讀完這麼長的書,小有成就(先自我陶醉一下)。接下來就談談我對此書的一點小看法吧(其實還借鑑了一點別人的)。首先大致說說小說故事情節的發展。

這篇小說《海邊的卡夫卡》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成長小說之一。這本小說和他的另一本小說《挪威的森林》稍微有那麼一點點的相似,我說的只是情節。這點我是在網上無意中看到的。小說講了一個日本少年的成長經歷,15歲的田村卡夫卡,自稱“烏鴉”的少年(聽說在日本,烏鴉是一種象徵著吉祥的鳥。可是讀到最後我們會發現,烏鴉並沒有讓十五歲的少年從生下來就很幸運),也就是本小說的主人公,幼年時被母親拋棄,他決心“成為世界上最頑強的十五歲的少年”,懷著憎惡父親的念頭出走,因為他要逃遁父親的詛咒——他將殺父、奸母、與姐姐做愛。當讀到這裡的時候,感覺這個詛咒真的好邪惡、好惡毒啊,作為一個父親,他怎麼可以這麼詛咒自己的兒子呢?就算他們之間有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但是也不至於這麼毒的詛咒吧。真不知道主人公的父親是怎麼想的。

小說通過十五歲的田村卡夫卡和怪人中田這兩條人物線索來展開描寫,不太正確的說,就是我自己認為的奇偶章。如果說少年的故事以現實描繪為主,那麼中田老人這一部分則充滿魔幻色彩,集體失憶,人與貓交談,天降魚雨和螞蝗雨。在小說中田中面對的是外部世界的凶殘和邪惡,而少年田村卡夫卡面對的則是內心的誘惑和罪孽,最終這兩條線索在高鬆會合了。問題是外部的罪可以用一把鋒利的刀來終結,但內部的罪有那麼容易一筆勾銷嗎?最起碼我覺得不會,要想全部結束,有那麼容易的嗎?關於卡夫卡那部分,不管是剛出走,路上遇到櫻花,並且莫名其妙的染有血跡,以及與櫻花做愛,接著來到四國,在甲村圖書館,見到了圖書館館長-----五十歲的優雅女人佐伯,和管理員-----性別模糊的大島,一切的一切看似都那麼的順其自然,但又是那麼的蹊蹺,那麼的不可思議。而第二條線索中講到以前頭腦很好的中田因為一場意外失去了記憶,取而代之的卻是能和貓交談的能力,因此他開始了幫人尋找一隻名叫小胡麻的家貓的生活,當然,其中也發生了一系列很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小說中有這樣一段話,“一切都是想象力的問題。我們的責任從想象力中開始。葉芝

寫道:indreamsbegintheresponsibilities。誠哉斯言。反言之,沒有想象力,責任也就無從產生,或許。一如艾希曼的事例。”“indreamsbegintheresponsibilities”------責任始於夢中。值得注意的是田村卡夫卡殺父、奸母、與姐姐做愛,這一切均在似夢非夢中,殺父由田中完成的,但血卻染在遠在高鬆的田村身上(這點真的很蹊蹺,想必只有像作者那樣的大家才有如此豐富的想象力吧);奸母是在似真似幻的錯覺中(時光倒流,母親錯把他當作是初戀的情人),兒子成為母親幼時戀人的替代物,兒子因幼時被母親拋棄,渴望得到母親的愛。他迷戀永遠十五歲的佐伯的活靈,更深愛著五十歲的佐伯,他們交合,並相愛。是弗洛伊德戀母情結的寫照。;與姐姐作愛完全是在夢中。這樣寫法的主要原因,作者也許試圖從側面說明,在當今社會,人類最應該做的不是忙著拯救他人,而是及時拯救自己。小說這樣寫,其實是我們每個人很好的入世寫照。也許,我們每個人剛開始都是懵懂而莽撞地扎入社會,內心也許會經歷相似的波瀾吧。田村卡夫卡的經歷不過更加誇張化、更寫意化而已。細細一想的話,也許我們十五歲的時候也出現過類似的想法呢。

“人們是永遠不可能坦白一切的。甚至往昔那些看上去似乎徹底坦白出來的事情,後來也顯示出還有根子留在內心深處。”這句話的出現讓我感觸頗深,我想到了自己經歷過的種種,現在想想真的是有喜有憂,而期間所經歷的各種事情也是別人所無法理解的,尤其是當別人不懂你的時候,你會發現,即使你解釋的再多,再具體,別人還是不會像自己所期望的那樣真正的理解你,而那個東西,或者是情結也只能留在自己心裡,自己感知。

小說中的主人公田村卡夫卡最終無法躲避詛咒的宿命,歷經重重,那個惡毒的詛咒還是驗證了。這一切又是通過類似古希臘悲劇中的“卡桑德拉預言”(大致情節:在希臘神話裡,特洛伊城有一位公主,名叫卡桑德拉。她有著出色的預言能力,但是她曾經遭受詛咒,詛咒使她準確的預言沒有人相信,反而得到嘲笑和譏諷。因此她的內心充滿了悲傷,儘管自己怎麼努力,國人還是不相信她,後來因為一個關於自己所居住的特洛伊城命運的不好的預言,所以大家無法容忍,甚至作為國王的父親也無法相信,最後無奈的將她軟禁。最後預言成真了,然而,她自己最後也死在了地方的手中)、“俄狄浦斯情節”(也稱“戀母情結”。講的是俄狄浦斯,一個不是父母親心甘情願生下的國王子嗣,因為他出生時,德爾菲的神諭說他將來會弒父娶母。因此,他被父親遺棄。但因為那個執行者心軟就把他留下來了。因為有個預言的存在,俄狄浦斯長大後猶豫之後還是沒回自己的王國。但是,預言畢竟不是鬧著玩的,幾經輾轉,預言成真了,他無意中殺害了自己的父親,又無意識地娶了自己的母親),奧地利作家卡夫卡的悖謬和荒誕,日本《源氏物語》中“活靈”的怪異,科幻小說中的“時光隧道”這一切怪誕至極的情節來塑造完成田村卡夫卡這個人物形象。作品中的田村卡夫卡他被衝往世界的盡頭,又以自身的力量返回,返回之際的他已不是他,他已進入了人生的下一階段。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雖然不是人選擇命運,而是命運選擇人,但是隻要人沒有在命運的旋渦裡失去自己本來的面目,仍然堅守自己的位置,一切抗爭就都不是毫無意義,儘管在命運面前,它是徒勞的。

文章最後,卡夫卡想放棄生命,或以一種遺忘的形式來達到逃避生活。生命是一種累,生命也許怎麼樣都是亂七八糟,但生命的意義即在於此。經歷過的也許是一種痛苦,但如果沒有經歷,抹去所有的過去和回憶,讓過去成為空白。生命以白開水似的狀態行進,只是吃著活著,即使可以永遠十五歲,也無異於死亡。最後卡夫卡在母親的要求下,勇敢的走出了避世的桃園,選擇了正視生活,這需要很大的勇氣,有時候活著比死更難。卡夫卡有母親要他永遠記著她為支撐,回到現實生活中,並將迎接新的世界,做個最頑強的十五歲的少年。和文章最初寫的遙相互應。命運就想那狂野的沙塵暴,你無處逃遁,只有勇敢跨入其中。當你從沙塵暴中逃出,你已經不是跨入時的你了。這點我覺得很對,因我也是經歷了很多場沙塵暴的“過來人”,我深深的懂得那是怎樣一種情結。命運真的就是那樣令人畏懼,令人無法抗拒。

看完全篇,具體什麼感受,到現在為止我還是無法正確的將其表達出來。估計把上述的那些小感想濃縮一下就可以詮釋了吧。最後還想說說本書的作者村上春樹,用我自己通俗的話說就是,文學功底深厚,對問題見地很是獨特,真不愧是大家。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您把作家寫成一個腳踏大地、頭頂青天的偉人……事實上,作家總要比社會上的普通人小得多,弱得多。因此,他對人世間生活的艱辛比其他人感受得更深切、更強烈。對他本人來說,他的歌唱只是一種呼喊。藝術對於藝術家來說是一種痛苦,通過這個痛苦,他使自己得到解放,去忍受新的痛苦。他不是巨人,而只是生活這個牢籠裡一隻或多或少色彩斑斕的鳥。也許是作者本人經歷的多了,對這個社會的很多事情都看的比常人,亦或是剛入世的我們要清楚的緣故,所以他才寫出來了很多出色的作品,就像《海邊的卡夫卡》、《挪威的森林》等等的。不奢望自己成為一個文人,像村上春樹那樣文采斐然,只希望以後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或者必要的時候通過別人的引領使自己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做正確的事,更要做一個堅強的人,像卡夫卡一樣堅強的面對生活中的不順,敢於挑戰生活,但希望結局不是像卡夫卡那樣悲劇,因為我們每個人都不想生活到最後,回頭才發現,自己,又一次回到了原點。

讀書筆記5000字 篇8

威廉·富特·懷特是美國芝加哥學派社會學家。在哈佛大學青年研究員基金的資助下,1936 至1940 年間懷特通過對“科納維爾”(波士頓市的一個義大利人貧民區)進行實地研究,撰寫了《街角社會》一書。該書是對這一觀察過程、所獲資料及結論的翔實而生動的記述。《街角社會》是懷特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一、關於研究方法的體會

《街角社會》是從科納維爾的街角幫寫起的。懷特以街角幫一員的身份,置身於觀察物件的環境和生活中,首次將參與觀察法引入城市社群的研究。懷特對街角青年的生活狀況、非正式組織的內部結構及活動方式,以及他們與周圍社會——主要是非法團伙成員和政治組織——的關係加以觀察,並及時作出記錄和分析,最後從中引出關於該社群社會結構及相互作用方式的重要結論。

1、新方法的嘗試

懷特在附錄中提到,通過頗有興趣的閱讀林德夫婦的《中城》和卡羅琳·韋爾的《格林威治村》,懷特很有收益。但是隨著他研究的深入,卻意識到他所從事的社群研究並不是按照上述書中的研究路子。“當時能讀到的其他許多社會學文獻往往是從社會問題方面來看待社群,所以根本不存在作為一個有組織的社會系統的社群》。”之後,懷特通過閱讀社會人類學方面的文獻——馬林諾夫斯基關於原始部落的研究——發現雖然研究內容和領域不同,但是其中的研究方法是值得借鑑並可以實施的。

通過參與觀察的方法,懷特得以真正的“進入”社群,並將這種方法從人類學領域擴大到了社會學領域。這對社會研究方法的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如果說以往的研究是一張社群整體狀況的照片,那懷特的街角就是一部社群動態歷程的電影。正所謂管中窺豹,可見一斑。懷特重視對科納維爾特定人和特定群體的研究,通過特定人和特定群體的生活狀況、互動模式以及規則等內容分析整個社群社會結構,而不是整體的描述街區概況。 懷特這種研究方法的嘗試對我也很有啟發。社會研究的方法僅限於書本上介紹的內容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同樣可以引用到社會學的研究中。在面對具體研究物件時,要靈活的選取方法。

2、研究設計小處著眼

願望總是美好的,而現實卻往往殘酷。懷特在最開始想要自己的研究同時涉及到科納維爾的歷史、經濟、政治(生活水平、住房、交易、分配和就業情況)、政治(政治組織的結構及其與非法團伙活動和警方的關係)、教育和娛樂模式、教會、公共衛生保健,以及——尤其是——社會態度。然而,這顯然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工作。 當懷特拿著這份計劃書去尋求建議的時候,有人潑了一盆很好的冷水。“我這部鉅作剛開始就被亨德森潑了冷水。他對我說,我在這個領域中幾乎還什麼也沒做過,所以不應該只大牛股如此龐大的計劃。更合理的做法是:先進入這個領域,然後隨著工作的進展,再慢慢建立一隻工作隊伍。”幸運的是,懷特對他的研究設計進行了修改。這種修改也是伴隨著他的研究不斷進行的。修改的研究計劃更合乎社會學的研究,把重點主要放在對人們的友誼模式進行某種社會測量研究。然而,懷特最終的行動就更為簡單而有效,他漸漸發現可以直接通過觀察人們的行動來研究社會結構。

這對我的啟發是研究設計時要從小處著眼,量力而為。我們在寫論文、做研究的時候往往被巨集觀的各種理論矇住了眼睛,以至於在研究設計上出現偏差,讓研究變得空洞無物。我們想研究社會變遷、社會結構、社會流動,但是以目前大學階段我們的時間、精力以及能力來看,要完成一項大規模的調查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何不從簡單處出發?懷特可以從觀察人們的行動入手來研究社會結構,我們為什麼不能簡化我們的設計,從最直觀而基層的角度分析社會呢?

3、找到深入的突破口

找到介入的突破口對於資料的收集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者要進入研究環境,要了解環境,要和研究物件打交道,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環境中重要人物的支援就非常重要。懷特能夠成功的“打入”科納維爾內部,與多克的介紹密不可分。

懷特在開始研究時對如何進入科納維爾也“心中無數”。科納維爾就在眼前,而懷特覺得自己仍然是一個“完全不瞭解的這個世界的局外人”。於是懷特試圖通過與街坊文教館聯絡而進入這個街區。但是,直到經介紹認識多克以後,懷特的研究才算是真正的開始。

多克是科納維爾街角青年,也是諾頓幫的核心人物。多克廣泛的人脈資源為懷特的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幫助。多克瞭解科納維爾的規則,並以此對懷特提出一些忠告, 並把他介紹給諾頓幫的其他成員。懷特通過多克認識了薩姆, 從諾頓幫認識了薩姆所在的米勒幫,後來又認識了科納維爾著名的非法團伙成員託尼·卡達多。在這一過程中,多克與懷特的關係也發生了變化,從開始時的擔保人、重要資訊提供者的角色變成了懷特研究的合作者。他們經常在一起討論應該怎樣進行調查,找哪些人,怎樣獲得材料。

可以說多克的支援對懷特順利進入街角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研究中,我們往往要找到一個重要人物,通過重要人物,我們才能真正的進入研究環境。以社群研究為例,與社群能人聯絡以及建立良好的關係可以很有效的幫助我們獲取有利的資料資訊。社群能人不僅能成為我們與社群內其他人聯絡的擔保,同時,由於社群能人本身能力很強,他們對社群的認識和觀察比社群中其他人要清晰,社群能人的觀點對於我們的研究也是一種啟發和指導。

4、研究者和研究環境的相互作用

我們總是說研究過程應當抱持著一種客觀的態度,要中立,要價值無涉。然而研究中的狀況可能複雜的多。以懷特進入街角為例。懷特為了收集資料就需要讓諾頓幫和其他群體接受他,要儘量使自己能討人喜歡,以便人們願意和他在一起。同時,他又盡力避免影響研究群體,希望獲得沒有因為自己的出現而影響到群體的情況。這要求研究者在研究者中全神投入的尋找一個平衡點。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我們看到街角青年在與懷特交流時會注意儘量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總是試圖美化自己的形象。這樣的情況在我們要進行的調查中也有可能發生。研究物件展示給你的狀態,可能是一種加工過的,他所建構出來的希望的狀態。我們在分析資料時,就要注意還原這種建構,盡力探尋事物的本來面貌。

二、對於科納維爾小社會潛規則的體會

懷特提到中產階級將科納維爾視為一團糟,認為它沒有組織,充滿犯罪,呈現一種社會混亂狀態。然而,瞭解科納維爾真實情況的人卻能發現“一個高度有組織的、完整的社會制度”。

吳思先生所著的《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遊戲》中提出,潛規則是隱藏在正式規則之下,實際上支配者社會執行的不成文的規矩。在實際生活中,由於特定環境影響、利益博弈等方面因素的影響,社會執行並不總是由正式規則支配。維持社會執行的實際上是各種勢力平衡下的潛規則體系。

中產階級認為科納維爾秩序混亂,是由於支配科納維爾執行的並不是中產階級認可的正是規範。支配科納維爾執行的是另一套規則,就是我們上面提到的潛規則。

(1)社會流動方面

中產階級認為社會流動的正途就是勞動者從最下層起步,靠著智慧和勤奮爬上成功的階梯。對於科納維爾人來說,要爬上這個梯子甚至只爬到最下面的一級也是十分困難的。對於科納維爾人和義大利人的刻板印象,讓人們認為那是一個秩序混亂、無法無天的社會。義大利人很難靠社會流動得到發展,因此義大利人不得不建立他們自己行業的等級制度。當這種制度經過時間的發展逐漸完善時,人們就更難突破這種制度找到提升了。

(2)治安方面

懷特在書中提到對科納維爾的形式所作的觀察表明,警察部門的重要功能不是執法,而是對非法活動加以管理。這也是中產階級觀點所不能容忍的。中產階級認為必須對非法組織加以打擊治理違法必須施以懲罰,而在科納維爾,人們和景觀本人則認為,警察應該信任他這個地區的人民,從而能以一種個人的方式解決許多難題,而不必逮捕人。科納維爾的這種灰色規則是其環境、警察個人利益與科納維爾人獲益率相互作用的產物。是支配科納維爾治安管理的真正規則。

懷特通過參與觀察的方法為我們展示了一幅不同的街角社會——它並非人們慣常認為的混亂無序,非常有組織、有結構的一個社會。可以說,質性研究方法的選取在懷特成功的研究中起了提綱挈領的作用,為後人的研究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導。

讀書筆記5000字 篇9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叫《昆蟲記》,那本書裡介紹了許許多多的昆蟲,像:蟬、開隧道的礦峰、樵葉峰、迷宮蛛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迷宮蛛。

普通的蟲子,如果好好地研究起來,也能發現許多有趣的事情。在七月的清晨,太陽還沒有焦灼著人的頭頸的時候,每星期達爾文總要去樹林裡看幾次迷宮蛛。孩子們也都跟著達爾文去,每人還帶上一個橘子,以供解渴之用。

走進樹林,不久,他們就發現許多很高的絲質建築物,絲線上還串著不少露珠,在太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好像皇宮裡的稀世珍寶一般。孩子們被這個美麗的“燈架”驚呆了,幾乎忘記了他們的橘子。

經過太陽半小時的照射,魔幻般的珍珠隨著露水一起消失了。現在可以來專心觀察它的網了。在那叢薔蔽花的上方張著一張網,大概有一塊手帕那麼大,周圍有許多線把它攀到附近的矮樹叢中,使它能夠在空中固定住,中間這張網看起來猶如一層又輕又軟的紗。

網的四周是平的,漸漸向中央凹,到了最中間便變成一根管子,大約有八九寸深,一直通到葉叢中。

蜘蛛就坐在管子的進口處。它對著他們坐著,一點兒也不驚慌。它的身體是灰色的,胸部有兩條很闊的黑帶,腹部有兩條細帶,由白條和褐色的斑點相間排列而成。在它的尾部,有一種“雙尾”,這在普通蜘蛛中是很少見的。

達爾文猜想在管子的底部,一定有一個墊得軟軟的小房間,作為迷宮蛛空閒時候的休息室。可事實上那裡並沒有什麼小房間,只有一個像門一樣的東西,一直是開著的,它在外面遇到危險的時候,可以直接逃回來。

上面那個網由於用許多絲線攀到附近的樹枝上,所以看上去活像一艘暴風雨下拋錨的船。這些充當鐵索的絲線中,有長的,也有短的;有垂直的,也有傾斜的;有緊張的,也有鬆弛的;有筆直的,也有彎曲的,都雜亂地交叉在三尺以上的高處。這確實可以算是一個迷宮,除了最強大的蟲子外,誰都無法打破它,逃脫它的束縛。

果然,一切都在蜘蛛的意料之中。它不慌不忙地撲到獵物上,慢慢地一口一口地吮吸著它的血,一副得意洋洋的樣子。至於那蝗蟲,在蜘蛛咬它第一口的時候就死了蜘蛛的毒液使它一命嗚呼。接下來蜘蛛就要從容地來吃完它了,而對於這隻蝗蟲來說,這遠比半死不活或者活活被蜘蛛撕成碎片要舒服多了。

到快要產卵的時候,迷宮蛛就要搬家了。儘管它的網還是完好無損,但它必須忍痛割愛。它不得不捨棄它,而且以後也不再回來了。它必須去完成它的使命,一心一意去築巢了。它把巢做在什麼地方呢?迷宮蛛自己當然知道得很清楚,而達爾文,卻一點頭緒都沒有,實在猜想不出它會把巢造在哪兒。我花了整個早晨在樹林中各個地方搜尋。工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發現了它的祕密。

在離網相當遠的一個樹叢裡,它造好了它的巢。那裡堆著一堆枯柴,草率而雜亂地纏在一起,顯得有點髒。就在這個簡陋的蓋子下,有一個做得比較細緻、精巧的絲囊,裡面就是迷宮蛛的卵。

看到它的巢那麼簡陋,我不禁有些失望。但是後來達爾文想到了,這一定是因為環境不夠好。你想,在這樣一個密密的樹叢裡,一堆枯枝枯葉中,哪有條件讓它做精緻的活呢7為了要證明自己的推想沒有錯,達爾文帶了六隻快要產卵的迷宮蛛到達爾文家裡,放在實驗室的一個鐵籠子裡面,然後把鐵籠子豎在一個盛沙的泥盤子裡,又在泥盤中央插了一根百里香的小樹枝,使每一個巢有攀附的地方。一切準備就緒後,現在就讓它們大顯身手吧。

這個實驗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七月底的時候,達爾文得到了六隻雪白的、外觀富麗精緻的絲囊。迷宮蛛在這樣一個舒適的環境裡工作,活幹得自然細緻了許多。盡情地觀察吧!這個巢是一個由白紗編織而成的卵形的囊,有一個雞蛋那麼大。內部的構造也很迷亂,和它的網差不多看來這種建築風格在它的腦子裡已經根深蒂固了,所以無論在什麼場所,在什麼條件下,它造的建築物都是那樣的迷亂無章。

這個佈滿絲的迷宮還是一個守衛室。在這乳白色的半透明的絲牆裡面還裝著一個卵囊,它的形狀有點像那些代表某一等級的騎士的星形勳章。這是一個很大的灰白色的絲袋,周圍築著圓柱子,使它能夠固定在巢的中央。這種圓柱都是中間細,兩頭粗,總共大約有十個,在卵室的周圍構成一個白色的圍廊。母蛛在這個圍廊裡徘徊著,一會兒在這兒停住,一會兒又在那兒停住,時時聆聽著卵囊裡的動靜,活像一個馬上要做父親的人在產室外面焦急地等待著孩子的第一聲啼哭。這樣一個卵巢裡面,大概藏著一百顆左右淡黃色的卵。

輕輕移去外面的白絲牆後,可以看到裡面,還有一層泥牆,那是絲線夾雜著小碎石做成的。可是這些小沙子怎麼到絲牆裡面去的呢?是跟著雨水滲進去的嗎?不對,因為外面的絲牆上白得沒有一絲斑點,更不用說什麼水跡了,看來決不是從這牆上滲進去的。

到後來,達爾文才發現這是母蛛自己搬進去的,它為了怕卵受到寄生蟲的侵犯,所以特地把砂粒摻在絲線裡面做成一培堅固的牆。

這絲牆裡面還有一個絲囊,那才是盛卵的囊。我開啟的這個巢裡面的卵已經孵化了,所以我能看到許多弱小的小蜘蛛在囊裡快樂地爬來爬去。

但是,再回過頭來看看那母蛛,它為什麼要捨棄那張還完好無損的網,而把巢築到那麼遠的地方呢?它的捨近求遠自然有它的道理,你還記得它的網的樣子吧?在它的網的上方,有一個錯綜複雜的迷宮,高高地露在樹葉叢的外面,這是一個巨大的陷阱,同時也是一個很醒目的標誌,它的敵人寄生蟲輕而易舉地就能看到這個迷宮,然後循著它再找到迷宮蛛的巢如果這巢離那醒目的網很近的話,那麼寄生蟲會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它的巢找到。寄生蟲的卑鄙手段上面已經詳細地報述過了,提防寄生蟲入侵是每一個母親為了保護下一代所必須做的一項重要事業。況且這種迷宮蛛的死敵寄生蟲專門吃新生的卵,如果找到迷宮蛛的巢,會毫不客氣地把它毀滅。所以聰明而盡責的迷宮蛛就趁著夜色到各處去察看地形,找一個最安全的地方作為未來家族的安樂窩,至於那個地方美觀不美觀,環境怎麼樣,倒是次要考慮的了。那沿著地面生長的矮矮的荊棘叢,它們的葉子在冬天裡也不會脫落,而且它們還能鉤住附近的枯葉,對迷宮蛛來說,不能說不是一個理想的居處,還有那又矮又細的迷迭香叢,也是迷宮蛛愛做巢的地方。在這種地方,我常常能夠找到不少迷宮蛛的巢。

有許多蜘蛛產卵以後就永遠離開自己的巢了。可是迷宮蛛和蟹蛛一樣,會一直緊緊地守著巢。不過和蟹蛛不同的是,它不會像蟹蛛那樣絕食,以致日益消瘦下去,它會照常捕蝗蟲吃。它用一團紛亂錯雜的絲。築起了一個捕蟲箱,繼續補充營養。

當它不捕食時,那就像我們所看到的那樣,在走廊裡踱來踱去,側耳傾聽四面八方的動靜。如果我用一根稻草在巢的某一處撥一下,它就會立即衝出來查看個究竟。就是用這種警惕的辦法,它盡心盡責地保護著自己的未成年的孩子們。

迷宮蛛產了卵後胃口還那麼好,表示它還要繼續工作。因為昆蟲不像人類,有時候吃東西僅僅是因為嘴饞。它們吃東西就是為了工作。

可是產完卵後,它這一生中最偉大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它還要作什麼工作呢?經過我細細地探究後,我才發現它所要做的工作是什麼。大約又花了一個月左右的工夫,它繼續在巢的牆上添著絲。這牆最初是透明的,現在卻變得又厚又不透明瞭。這就是它之所以還要大吃特吃的原因:為了充實它的絲腺來為它的巢造一垛厚牆。

大約在九月中旬,小蜘蛛們從巢裡出來了。但是它們並不離開巢,它們要在這溫軟舒適的巢裡過冬。母蜘蛛繼續看護著它們,繼續紡著絲線。不過歲月無情,它一天比一天遲鈍了。它的食量也漸漸地小起來。有時候我特意放幾條蝗蟲到它的陷阱裡去餵它,

它也顯得無動於衷,一口也不想吃。雖然這樣,它還能維持四五個星期的生命,在它離開這個世界之前,它繼續一步不離地守著這巢,每次一聽到巢裡新生的小蛛在活潑地爬來爬去,它便感到無限的滿足和快慰。最後,到十月底的時候,它用最後一點力氣替孩子們咬破巢後,便精疲力盡地死去。它已盡了一個最慈愛的母親所應盡的責任,它無愧於它的孩子,無愧於這個世界。至於以後的事;它便託付給造物主了。到了來年的春天,小蜘蛛們從它們舒適的屋裡走出來,然後像蟹蛛那樣,靠著它們的飛行工具遊絲,飄散到各地去了。它們的母親在天之靈,看著自己的孩子一個個各自成家立業了,也該欣慰了。

多麼聰明的迷宮蛛啊!如果把這技術用到社會科技上那我們的生活將會很快富裕起來,有些時候也要虛心向動物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