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稅務調研報告4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13W
本文目錄2020年稅務調研報告稅務分局爭優調研報告稅務系統國稅稅收可持續增長調研報告稅務機關績效管理調研報告

稅收報表是以表格化的形式對稅收徵收管理的資料資訊進行披露的一種方式。與其他的資訊披露形式相比,稅收報表具有更集中、更概括、更系統和更有條理性的特點。稅收業務報表主要是為服務徵管、反映稅收政策影響、分析社會經濟執行狀況提供稅收參考資訊。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以網路、資訊、知識和高新技術為主要特徵的新經濟執行模式開始形成,傳統的稅收業務報表編報方式其低效、陳舊和不適應的問題越來越突出。 因此,如何按照統一規範、集中高效、網路化共享的目標改進稅收報表編報方式,減輕基層工作負擔,提高稅收報表編制質量,*地稅局對此進行了有益的實踐與探索並取得了顯著成效。

稅務調研報告4篇

一、改革前稅收業務報表編報的概況

(一)稅收業務報表體系的概述

在集中編報改革前,*地稅系統填報的稅收業務報表有79份,其中78份是國家稅務總局要求上報的報表,1份是自治區地稅局要求上報的《*重大投資專案稅源監控表》。稅收業務報表一直以來採取的都是至上而下分部門佈置下達,按部門組織採集和使用。這種分部門統計、分析和使用模式,在技術手段較比落後、資訊共享需求低的情況下,存在合理性,對反映稅收工作成果及稅收決策提供依據方面發揮了較大作用。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稅收報表的編報工作也出現新的變化和需求。首先是報表指標更趨於細化,資料來源更趨向於徵管一線。其次是網路的發展,計算機硬體的更新,資料庫技術的發展,軟體開發技術的日新月異,為報表編報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手段,也給稅收業務報表編報提出了更高要求。

稅收業務報表按管理的部門可以細分為7類,即稅收會統核算類、稅收政策法規類、財產行為稅類、所得稅類、流轉稅類、徵管類和稽查類。

(二)各類稅收業務報表產生的背景

當前填報的絕大多數的稅收業務報表是由國家稅務總局制定下發,各類稅收業務報表都有著一定的產生背景。

6.徵管類。

(1)徵管情況報表:其主要目的是為適應稅收徵管改革不斷深化的需要,力求綜合反映稅收徵管基礎工作情況。

(2)徵管質量報表: 其主要目的是為有效檢驗稅收管理工作質量與效率,規範稅務行政執法,切實強化管理,促進執法意識、管理質量和幹部素質的全面提高,確保稅收徵管行為依法、公正、廉潔、高效。主要考核指標登記率、申報率、入庫率、滯納金加收率、欠稅增減率、申報準確率和處罰率。主要填報的報表有《徵管質量考核得分彙總表》、徵管質量考核分項統計表(1)-(3),共計4張表。

(3)其主要目的是為及時掌握重點集貿市場和個體大戶的生產經營及納稅情況,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措施,積極穩妥推進大戶建賬工作,逐步提高查賬徵收的比例。主要填報的報表有《個體工商大戶稅收徵管情況報告表》、《重點集貿市場稅收徵管情況報告表》。

7.稽查類。稽查類稅收報表15張,主要反映稽查部門人、財、物的配備,稽查部門查處案件的情況。例如:稅收專項檢查報表主要是對國家稅務總局統一部署和組織開展稅收專項檢查工作進行統計及情況彙報;年度稅收違法舉報案件分析統計表主要是為加強稅務違法案件舉報工作的規範化管理,反映各地稅務違法案件受理和查處情況;稅務稽查機構查補收入統計表主要是為全面瞭解和掌握稅務稽查工作及稅務稽查案件查處的總體情況。

(三)稅收業務報表的編報軟體系統

隨著稅收業務報表填報要求的不斷髮展,以及網路、程式設計軟體、資料庫技術等不斷髮展,稅收業務報表填報使用的軟體系統也在不斷髮展和完善。當前稅收業務報表軟體呈現以下特點:軟體形式多樣,功能相對單一,網路化程度及資訊共享程度低。以下是各類稅收業務報表軟體發展狀況。

1.稅收會統報表軟體。從*年稅務機構分設後,全區地稅系統市局以下單位採取手工填報報表 ,自治區、各市局統一使用《kt-pc》會統核算軟體。*年1月1日起在全區地稅系統推廣應用《*地稅基層管理資訊系統》(稅收會統模組)(以下簡稱新稅收會統軟體),原稅收會計核算軟體《kt-pc》停止使用。*年,市級用《*地稅資訊管理系統》(稅收會統模組),自治區用《稅收計會統管理系統(trs)》。

2.法規類稅收報表,主要採取excel電子表格填報,通過ftp上報。

3.所得稅類報表軟體,從*年開始採用《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彙總表》簡稱“彙總表”軟體系統採集,彙總上報。

4.徵管類稅收報表軟體,從*年開始推廣使用徵管報表系統(1.03版)。

5.稽查類稅收報表軟體,*年推廣應用新版的《稅務稽查管理資訊系統》(tamis)。從*年推廣應用《稅收違法檢舉案件管理資訊系統》(以下簡稱《系統》)。從*年起推廣應用《稅務稽查統計系統》。

(四)稅收業務報表發展趨勢及特點

1.報表數量呈現逐步增長態勢。隨著稅收徵收管工作的不斷深入,各個稅收業務部門不斷深入開展精細化管理,體現在稅收業務報表方面即報表數量及統計指標的增加。從報表的分類情況看,報表數量增加較快的報表型別為稅收會統類,主要以稅收統計報表增加為主。其次是稽查類報表,主要是加強了專項檢查及稅務違法案件情況的統計。再次是徵管類報表,主要是加強了徵管情況及徵管質量的考核。

2.報表統計、使用部門化。隨著各稅收業務部門管理力度不斷加強,在管理中自然而然地細化了本部門業務報表管理。當前主要體現在各部門都形成了從上到下的一套報表收集管理方法,形成了本部門的一套報表指標,開發了本部門的報表管理軟體,上下級間有相對固定的報表管理人員。報表的指標設計主要滿足本部門管理使用需要,報表資料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很難被其他部門利用。

3.報表統計指標明細化、資料來源多樣化。從前面的分型別報表發展狀況不難看出,稅收業務報表數量在不斷增加,稅收業務報表從大的方面來說,涉及的統計指標在不斷增加。從細的方面來說,同一指標的分類更加明細化。例如稅收會統報表中的《營業稅分行業分企業型別統計月報表》,原來只統計到涉及營業稅的行業大類“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水上運輸”,而現在已經統計到“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水上運輸--內河貨物運輸”。在報表指標細化的同時,稅收業務報表的資料來源也趨於多樣化,主要體現在從原來注重稅務機關內部工作情況的統計,逐步擴充套件到外部對納稅人經營情況、稅收政策的影響等方面的統計。比如*年開展的重點稅源管理,就是加強對納稅人的經營狀況的管理,重點稅源報表中的資料主要來源於企業的財務報表。

4.報表統計方式、軟體多樣化。從稅收業務報表發展看,稅收業務報表統計主要經歷了手工編報、手工與電子表格結合編報、單機版軟體編報、網路版軟體編報等幾種方式。當前稅收業務報表的編報方式是幾種方式並存,同時由於各稅收業務部門不斷設計報表軟體,現有的稅收業務報表軟體已有6種。

二、稅收業務報表編報使用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當前稅收業務報表編報使用存在的問題

1.報表重複報送。受大而全、小而全傳統統計觀念影響,少數部門統計工作只考慮自身便利,缺乏統計成本意識和全域性整體觀念,報表隨意增加,簡單重複統計,表現在上級多個部門同時要求下級報送內容基本相同的報表,或上級職能部門可在本級取數編制的報表仍由下級單位逐級上報。造成基層單位忙於報表的統計,減弱了基層單位的徵收管理力度。具體表現在:

(1)稅收會統報表中有《納稅登記戶數統計年報表》,主要按納稅人登記型別統計“登記戶數”,“納稅戶數”“一般納稅人”“小規模納稅人”的數量,而徵管部門統計上報《稅務登記戶數年度報告表》,其中也包括了按納稅人登記型別統計的“登記戶數”,“納稅戶數”“一般納稅人”“小規模納稅人”指標。

(2)稽查報表中《稅務稽查機構查補收入情況統計表(季報)》,主要是按季統計查補和實際入庫的“稅款”、“滯納金”“沒收非法所得”“罰款”數量,而在稅收會統報表中的《查補稅金及稅款滯納金、罰款收入明細年報表》也對稽查機構查補和實際入庫的“稅款”、“滯納金”、“沒收非法所得”、“罰款”按月進行統計。

(3)所得稅報表中《企業所得稅管戶情況統計表》,該表內統計指標已經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彙總表》中反映,這只是一種簡單重複,其中的新辦、老轉新、內轉外、消亡等指標,在現實中缺乏統計基礎,沒有太大的現實意義。

上述各表統計內容基本一致或是其中一張已經包括了另外一張需要統計的內容,由於部門間缺乏必要聯絡,所以造成內容相同的報表向下級佈置了兩次,增加了基層工作量。

2.指標設定標準不一,同一指標數出多門,資料嚴肅性受到質疑。 表現在各部門均按照本部門業務管理需要設計統計指標體系、指標涵義、計算方法、計算口徑、分類目錄、統計編碼和上報要求等,難以在全域性形成統一標準, 其結果是指標多頭採集、統計口徑各異、數出多門、相互矛盾, 例如對稅收查補收入的統計,除了在稅收會計報表中有反映,同時在稽查查補報表、徵管報表中都有統計,而這些報表要求的取數來源、計算口徑都不盡相同,所以最終得到的結果也不盡相同。

3.業務系統平臺不統一、資訊共享難以實現、投入大效率低。首先每個業務部門都開發了本部門的報表編報軟體,這些稅收業務報表系統技術平臺各異、互不相容、資訊共享度低,使資訊在業務部門之間無法橫向流動。其次是多個部門的報表軟體最終都要在基層稅務機關使用,給基層稅務人員在使用上帶來較大困難,特別是基層人員崗位輪換時,對不同的報表軟體應用需要較長的時間去熟悉和掌握。同時多種報表軟體開發,消耗了稅務機關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給各級稅務機關的維護、推廣應用帶來了諸多資金困難,投入大而利用效率低。

4.管理體制不健全,崗位責任不明,造成報表編報不夠順暢。稅收業務報表的編報涉及的層級和崗位多,其中總局要統計的報表就可能涉及總局、省級、市級、縣級、分局、徵收一線的管理員共6個層級,具體崗位就因報表統計指標而異。這種多層級多崗位的工作,必須有一個健全的管理體制,明確資料的採集標準、資料來源,以及平時資料的準備和積累。由於當前我們在稅收業務報表管理制度和崗位考核上的缺失,所以造成我們在編制報表時容易出現分工不清,報送不及時,資料質量無法得到保證。

5.不斷增加的報表編報工作量給工作人員帶來壓力。稅收業務報表數量從*年的27張發展到*年79張,其間報表數量還有增有減,總量已經增長了近兩倍。而稅務幹部從*年的8421人發展到*年12140人,增加了44%。而稅務機關管理的納稅戶從*年42.47萬戶發展到*年的56.56萬戶,增長了33.17%。這樣數量相對固定的稅務人員就要承擔日益增長的稅收業務量,用手工編制或應用不同軟體來採集各類資料,給各級稅務機關的稅收報表工作人員帶來很大的壓力。

(二)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1.稅務部門在加強專業化管理的同時,缺乏有效的部門聯絡機制。各個部門只注重本部門的工作需要,把稅收業務報表的編報僅作為本部門內部工作考慮,缺乏大局意識和統籌安排。從內因來分析,就是我們上級管理人員缺乏團隊精神,做事情沒有從團體工作去思考,只顧本部門想要的資料能夠統計上來,與其他業務部門缺乏溝通。從機構職能分工來說,當前缺少負責稅收業務報表管理的職能部門,負責稅收報表的管理和報表資訊釋出,各部門在處理稅收業務報表方面,更多采取的是各自為政,造成報表資訊資源浪費。

2.稅收業務報表基礎資料的完整性、準確性亟需進一步提高。稅收業務報表的資料絕大多數來源於徵管資料的彙總,徵管工作質量直接影響到稅收業務報表的質量。多年來,我們在稅收徵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基層資料質量仍有待提高。一是受人員數量、素質、崗位操作流程等因素的影響,崗責制度落實不到位,造成徵管工作不夠規範。二是徵管資料只注重錄入,缺乏資料質量的監管,徵管資料的完整性、準確性急需加大管理力度。三是徵收管理工作過於重視過程,忽略工作成果的歸檔管理,結果填報資料一大堆,但是要用的卻取不到。因此,只有加強徵管基礎工作才能確保稅收業務報表資料來源準確。

3.缺乏統一的報表管理平臺。從報表表現形式來看,稅收業務報表有著相對固定的模式,一般都具備表頭、報表統計指標、填報單位、數量單位、製表、稽核、製表日期等組成因素。統計方式上主要採取相同指標的累加或是同類記錄的彙集。基於稅收業務報表的相同特性,應採取統一的管理軟體實現對稅收業務報表進行統一管理。

三、集中編報稅收業務報表、提高報表編報效率的總體思路

*地稅系統稅收業務報表集中編報改革的總體思路是:實現全區地稅系統稅收業務報表集中編報,切實減輕基層稅務機關負擔,避免重複編報各類報表, 提高工作效率,實現報表編報 “統一規範、分崗採集、集中彙總、統一上報、平級傳輸、分類研究、資訊共享”。

(一)加大報表整合力度,進一步壓縮報表總量。一是建立報表定期清理整合制度。定期調查,規範管理,對報表設計過時、資料分析現實指導意義較弱的報表進行清理,對內容基本雷同重複編制的報表予以整合;二是嚴格控制新增報表,能與上級報表合併採集的就不要單獨列表,能從同級相關部門取得的就不要基層單位重複報送,能一次採集的就不要分次佈置,能自動取數的就不要手工填報。對確需新增的報表,必須事先向管理資訊部門提出申請,按規範標準設計報表格式,編寫編報說明,經稽核同意後方可增加執行。對非常規報表,要求凡臨時報送超過規定次數的必須到資訊管理部門備案,並規定具體截止時限,以防止非常規報表向常規報表轉變。

(二)理順部門統計關係,確立統一的稅收報表編制管理部門。結合當前各部門在職能分工上的特點,稅收業務報表的管理工作交由計統部門來負責比較合理。首先是計統部門原來就負責了稅收會統報表的統計,在資料的統計分析方面基礎較好。其次把稅收業務報表統一由計統部門管理,有利於今後稅收業務報表資料釋出及共享利用。

(三)做好稅收業務報表的基礎管理,完善稅收業務報表體系。首先優化指標設計,建立報表統一資料標準是建立統一報表體系的關鍵,建立覆蓋所有稅收徵收管理業務的指標庫,詳盡解釋指標內涵,統一指標口徑,形成全系統標準化指標體系。其次要加大稅收業務報表指標的採集力度,稅收業務報表指標的採集要以日常採集為主,週期性分類彙總。再次採集來的報表指標儘量採取資料庫技術進行儲存,以便實現從資料庫自動提取指標生成報表,避免重複採集指標資料,解決不同出處的資料相互矛盾的問題,保持報表設計適度靈活,增強報表的針對性與適用性。

(四)加大科技投入,構建稅收業務報表平臺。首先要加大科技投入,建立起全系統稅收業務報表管理平臺,連通各業務部門的報表資訊,開闢不同業務系統間的報表資料傳輸通道,從根本上解決不同部門不同報表系統間資料不一致、資訊不共享的問題。其次要強化業務部門與計算機中心的溝通,促進《*地稅資訊系統》資訊資源充分為稅收業務報表編報服務。

(五)不斷完善考核制度,細化崗位工作流程,為稅收業務報表提供準確的資料來源。稅收業務報表資料主要來源於稅收徵收管理一線,我們的徵管一線工作是否到位,流程規範與否,這都直接影響到報表的質量。隨著稅收徵管改革的深入,我們稅收徵管業務流程不斷得到規範,但是我們要更加註重流程的細化。只有細化的工作流程,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才會有可操作性。

四、*地稅系統開展稅收報表集中編報的實踐及取得的成效

(一)稅收業務報表集中編報的具體實踐

1.成立領導小組,確保工作有序發展。為了確保全區地稅系統稅收報表集中編報工作的順利開展,自治區地稅局成立了稅收報表集中編報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同時要求各市、縣(市、區)地稅機關成立相應的領導組織機構。

2.清理簡併稅收報表,切實減輕基層負擔。今年年初,自治區地稅局下發了《自治區地方稅務局關於清理簡併稅收報表的通知》,把原來國家稅務總局和自治區地稅局要求各地編報的稅收報表123張進行簡併,保留了78張稅收報表(其中77張是國家稅務總局要求上報的稅收報表,1張是我局要求上報的稅收報表)。並明確要求從*年1月1起,各級地稅機關只向自治區地稅局編報保留的稅收報表,其他稅收報表不再編報。若有增加、變化的稅收報表,一律以正式檔案明確,未經自治區地稅局批准,各市、縣(市、區)地稅機關不得擅自向基層稅務機關要求定期增編、增報稅收報表。

3.自主研發稅收報表編報管理軟體。我局在全區範圍內抽調業務和計算機技術骨幹,在充分論證業務需求的基礎上,由技術人員進行攻關,用一個月的時間成功開發了《*地稅稅收報表管理系統》(以下簡稱:稅收報表系統)。我局在研發過程中充分考慮當前資料資訊大集中的發展趨勢,確定了稅收報表資料的儲存採取省級集中的模式,採用資料庫實現稅收報表資料儲存管理,充分利用了通用製表軟體excel的強大表格處理功能。稅收報表系統的功能介面既簡潔又通俗易懂,同時方便操作。

4.採用“點面結合”,開展多層次培訓,確保各級操作人員熟練掌握稅收報表系統。為了稅收報表系統推廣的順利開展,我局舉辦了兩期稅收報表系統應用師資培訓班,共培訓市、縣(市、區)師資人員170多人。同時各市、縣(市、區)地稅機關也按自治區地稅局的要求開展基層操作人員的培訓。為了讓各級地稅機關的領導對稅收報表系統有深入瞭解,我局在舉辦領導幹部資訊科技基礎應用培訓班上安排了稅收報表系統專題介紹,確保各級領導對稅收報表系統有較全面的瞭解。

5.實行倒計時工作日程安排,使各級稅收業務報表集中編報工作統一有序進行。推廣稅收報表系統是一項時間緊、任務重、涉及面廣、技術性強的工作,為確保該項工作在*年7月1日開始上線使用,自治區地稅局下發了《關於集中編報稅收業務報表有關問題的通知》,制定了《*地稅稅收報表管理系統推廣應用日程表》,對推廣準備工作進行逐項明確,實行倒計時督查,確保全區推廣應用工作做到步調一致,有條不紊。

6.明確崗位工作職責,強化部門協作,實現優勢互補。自治區地稅局下發了《關於明確稅收報表集中編報稽核分析工作職責的通知》和《稅收業務稅收報表分崗填報說明表》,對稅收業務報表集中編報各崗位的填報、彙總、稽核、分析工作職責進行了明確,確保了整項工作的有序開展。同時各業務部門充分利用稅收報表系統收集的資料進行深入分析,形成高質量的分析材料,為領導決策及有關部門提供了很好的參考資訊。

7.及時總結經驗,加強宣傳推廣。自治區地稅局於*年8月13日舉行了全區地稅系統稅收報表系統應用視訊演示會,對稅收業務報表集中編報取得的階段工作成果進行了總結,並與地市編報人員對稅收報表軟體的功能實現互動演示,讓全區地稅系統幹部對稅收報表系統有了更加直觀和深入的瞭解。會議得到國家稅務總局計統司的支援,舒啟明司長親臨會場指導,並對稅收資料應用提出具體要求,對完善稅收報表集中編報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二)稅收業務稅收報表集中編報的具體成效

1.統一了稅收報表編報軟體。現在所有稅收業務報表都統一通過稅收報表系統來進行採集上報,避免了多種軟體互不相容給採集人員帶來的工作困難。基層稅務機關的人員只要應用稅收報表系統,就能取得稅收報表的統一表樣,並進行填報、稽核、分析、上報,操作簡單,口徑統一,減少工作量。

2.明確了崗位職責,強化了編報人員的責任感。由於在稅收報表系統中對每一個填報人的工作職責進行了逐一明確,填報人只要登入到稅收報表系統就能清楚地瞭解自己要填報的稅收報表,上級管理彙總人也能通過稅收報表管理系統瞭解每一張稅收報表的具體填報單位及填報人,及時瞭解掌握填報的資料質量,這樣有利於監督考核,也有利提高填報人員的工作責任心。

3.實現了稅收報表資料全區集中,資料資源充分共享,提高了稅收報表資料的利用率。使用稅收報表系統後,全區地稅系統所有編制的稅收報表資料統一存放在自治區地稅局的伺服器中,由自治區地稅局進行統一維護管理,確保了稅收報表資料的安全。各級稅務人員可以通過登入稅收報表管理系統,查詢到許可權範圍內所有的稅收報表資料,有利於稅收報表資料的充分利用。

4.強化了部門協作,加強了稅收報表的分析和稽核。使用稅收報表系統後,原來由各稅收業務部門管理的稅收報表改由計統部門進行統一管理,使稅收報表的編報由分散式向集約式轉變,部門間的協作關係更為緊密,稅收業務報表的指標體系更加規範, 資料處理效率進一步提高。稅收業務報表統一由計統部門管理,大大節約了人力資源,有利於其他業務部門集中精力進行深入稽核、分析,充分發揮各業務部門的各自業務特長,提高工作效率,促進稅收分析工作質量的提高。

5.減少了中間環節的重複勞動,切實為基層減負。一是統一使用一套稅收報表編報軟體,減少基層稅務人員使用多套管理軟體填報稅收報表資料的工作量;二是直接由稅收報表系統直接上報資料和文分析材料,提高了工作效率。稅收報表管理系統有強大的資料彙總功能,能實現稅收報表的自動彙總、報送或抽取,並實現各級稅務機關業務部門撰寫的文分析材料與稅收報表一起上報的功能,大大減少了中間管理環節的工作量,切實減輕了基層負擔。據統計,我區共有14個地市和120個縣(市、區),原來每個市(縣)的稅政、徵管、法規、稽查、所得稅、計統部門都有一個負責稅收報表彙總的人員,現在統一由計統部門負責,彙總人員從原來的*多人減為現在的900多人。

五、進一步改進稅收報表集中編報的建議

(一)加強稅收業務報表集中編報的調研和質量考核。建議定期組織人員到各地市進行調查,瞭解各地稅收業務報表集中編報開展情況,改進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加強稅收業務報表編報工作質量考核,促進稅收報表集中編報工作質量提高。

(二) 改善稅收業務報表指標體系。建議總局在修改完善報表指標體系時要統籌考慮,充分考慮各職能部門間的需求,避免報表指標重複統計,提高稅收業務報表的編報效率,切實減輕基層工作負擔。在制定報表統計指標前要進行必要的實際調研,聽取基層稅務機關對統計指標的看法,瞭解指標的實際來源狀況及可操作性,確保統計指標能夠統計上來、資料準確。如有可能,從更高的層次要求出發,總局可以與有關部委聯絡,就有關的經濟執行中的資料採集進行協商,分部門明確職責,加快經濟執行中的資料收集處理及共享使用的效率,減輕基層有關單位人員的負擔。

(三)進一步完善稅收報表管理系統軟體。《*地稅稅收報表管理系統》的開發應用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是由於研發工作時間緊、任務重,稅收報表系統難免存在一些設計上的不足。比如存在tras重點稅源系統軟體、通用稅收報表系統taxble、企業所得稅調查軟體、稽查軟體等多種稅收報表應用軟體共存的情況,稅收報表系統還未能實現與以上多種軟體進行資料介面對接,仍需進一步完善。其次是加緊完善稅收報表系統與現有的《*地稅資訊系統》資料介面,實現稅收報表系統與徵管系統之間資料資源的共享。為了統一報表管理,建議總局改變現在多種報表軟體共存的現狀,統一開發報表管理軟體,自治區地稅局也要加大資訊化工作力度,進一步整合各種軟體介面,這樣多種軟體造成的資料介面問題就迎刃而解。

(四)提高稅收業務報表質量。影響稅收業務報表質量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主要包括報表指標的合理性、統計方法、報表的資料來源,其中報表指標的合理性可以由總局在指標體系設計時給予解決,統計方法可以通過構建統一的報表管理平臺得以實現。對於報表的資料來源,這涉及到報表指標的具體採集,與我們的徵收管理工作密切相關,只有提高稅收徵收管理工作質量,才會給我們稅收業務報表提供高質量的資料來源。

(五)逐步提高稅收報表集中編報人員素質。首先作為區局要組織人員編好和規範稅收報表管理軟體的操作教程,增加統一的操作手冊及視訊教材,為各地市做好師資培訓。其次各地市要做好基層人員的培訓工作,特別是稅收報表工作崗位的崗前培訓,確保基層人員能夠在需要時得到統一規範的培訓,大大降低培訓成本。

(六)進一步細化稅收業務報表集中編報的崗位考核。為了確保稅收業務報表編報各崗位的工作步調一致,要不斷細化崗位職責分工。同時制定配套的崗位考核管理辦法。建議自治區地稅局在崗位職責中明確稅收業務報表編報職能,調查制定稅收業務稅收報表集中編報管理辦法和考核制度。

(七)充分發揮稅收報表管理系統的共享平臺作用。稅收報表管理系統現已具備了表格和文件的收集、儲存、共享的功能,但是實際工作中還受傳統習慣的影響,偏愛於為了某項具體工作而收集資料和材料,工作過後材料資料未能及時歸檔,造成資源浪費。我們應充分利用稅收報表軟體所具有的功能服務於我們的日常工作,制定統一的資料資料採集規範,提高我們收集資料的效率和利用率,促進我們上下級、平級地稅機關之間的業務處理,確保我們的稅收工作有序高效地完成。

(八)建議國家行政資訊化主管部門進一步整合資訊資源,建立機制實現政府各部門的資訊共享。在當前實際經濟工作中,許多行政部門存在資訊採集工作重複交叉的問題。如國稅、地稅、財政、統計、發改委、經貿委等有關政府部門在對企業進行的經營、財務指標的調查統計工作中,重複地向企業採集上報有關資訊資料,造成企業工作量增加,部門間缺乏有效的聯絡機制,企業對此意見很大,影響了政府形象。建議政府資訊化主管部門重新評估各部門的資訊資源,加大整合力度,建立定期聯絡機制,在設計調查統計指標時達成一致,儘量使用統一的統計軟體採集企業資訊資料。這樣既減輕企業的負擔,也減少行政部門資源的耗費,樹立行政部門廉潔高效的形象。

稅務分局爭優調研報告2020年稅務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近期,南京地稅某某稅務分局積極響應區委開展“學習先進、找準差距、加快發展、創業爭先”主題競賽活動的號召,採取“全面動員、全員發動、全體參與、全程跟近”等措施,分局上下廣泛掀起了“創業爭先”的熱潮,有力地推動了“學習型、法制型、服務型”的“三型稅務”建設,稅務幹部精神狀態有了新的改觀,納稅環境有了新的改善,組織收入呈現出穩步攀升的良好態勢。

一、學習先進找準差距,全員行動積極爭先

一是根據實際在同行中找差距。自94年國地稅分設以來,在區委區政府和市局的正確領導下,某某地稅全面建設水平年年進步,稅收收入歲歲攀升。XX年度入庫地方稅收5210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入庫稅款增加1524元,增幅達到41.3;今年上半年又組織入庫地稅收入3350元,同比增長達到22。始終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但與鼓樓、建鄴等區相比,我局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差距,從經濟和稅收總量上與鼓樓、白下、玄武等區拉開較大距離;而從增速方面相比,又與建鄴、棲霞等區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積極組織參觀學習。我局在全域性範圍內廣泛深入地開展了“學先進、找差距”活動,分局領導不僅跟隨區裡到先進發達地區進行參觀見學,還根據稅務的實際,組織分局領導、全體科所長和部分業務骨幹,分批到鼓樓、白下、玄武、建鄴等區學習取經,全方位考察外區加快經濟發展好做法、好經驗。三是針對差距訂措施。努力查詢自身問題與不足,著力從強化稅收宣傳提高稅法遵從度、強化執法力度提高稅法執行力、強化職責履行提高服務效能等方面入手,按照應收盡收的原則和不斷促進稅源增長的目標要求,從實際出發,制訂切實可行的加快發展、爭先進位的措施。確保稅收收入的快速增長。

二、積極打造透明稅政,強化稅收法律的宣傳

按照文明辦稅“八公開”要求,一是堅持按月釋出納稅公告,遇有新稅收政策出臺,及時進行專題的宣傳活動,促進納稅人稅收政策的掌握程度和依法納稅意識的提高,確保稅收政策宣傳的及時性;二是積極宣傳南京地稅外部網站和12366諮詢投訴中心服務功能,方便納稅人全天候查詢和了解最新的稅收政策法規以及所需辦稅工作流程,確保稅收政策宣傳的便捷性;三是積極發揮新聞媒體受眾面廣的優勢,通過報刊、電視和電臺積極宣傳稅法,主動向社會公眾宣傳介紹各類稅收政策,為納稅人提供政策服務,確保稅收政策宣傳的廣泛性;四是堅持按月舉辦新辦納稅人稅收基礎知識培訓班和新增社保戶培訓班,提高新辦納稅人稅收基本知識的理解掌握能力。積極舉辦專題政策培訓。在各項專項工作開展前,認真梳理相關政策,彙編整理成冊,舉辦專題政策宣傳培訓班,提高納稅人對專項政策的理解掌握,提升納稅人的辦稅能力,確保納稅人對稅收政策掌握的準確性。

三、狠抓制度落實,提高稅法執行力

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則,認真做好稅收法律的貫徹執行。一是嚴格執行稅收政策規定,注重工作程式與許可權,堅持審批合議制度;二是以行政執法責任制、行政執法檢查和過錯責任追究制落實為主要內容,重點抓好對稅收執法過程的全面監督;三是以履行“兩個維護”、做好“兩個服務”為宗旨,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推進富民工作的意見》檔案精神要求,運用績效考評機制,將各項稅收優惠政策貫徹到位、執行到位。

四、立足納稅人需求,強化稅收服務效果

以納稅人的需求為第一考慮,按照“服務五個零”的標準,創新服務方式,突出服務的主動性、針對性、便捷性、及時性、準確性,為納稅人提供優質高效及時的納稅服務。

(一)堅持提醒服務,注重服務的主動性。堅持上門服務,對重點稅源戶實行每月至少上門服務一次制度,其他納稅戶採取不定期上門服務方式;遇有新政策出臺或開展稅收專項工作,及時彙總編印宣傳手冊,廣泛贈送,積極宣傳;運用電話提醒、郵寄提醒、上門提醒等多種提醒服務方式,提醒納稅人有關注意事項和需把握的時間節點。提高服務的主動性。

(二)堅持預約服務,注重服務的針對性。堅持在受理視窗設立《納稅人需求預約登記簿》,《稅法政策培訓需求登記簿》的做法,按納稅人的需求提供預約服務;對重點稅源戶,利用網際網路絡,通過電子郵箱給企業法人、財務負責人及辦稅人員郵寄“政策檔案包”,為其提供網上速遞服務;對其他納稅人的不同需求,有針對性地編印寄發一些宣傳材料,推行個性化郵寄宣傳,為納稅人提供“到家”的服務。提高政策服務的針對性。

(三)堅持值班制度,注重服務的便捷性。堅持科所長大廳輪流值班制度,暢通稅收服務“快速通道”,實行首問負責制,開展“一站式”服務,落實相關部門責任,為納稅人提供“一條龍”服務。提高服務的便捷性。

稅務系統國稅稅收可持續增長調研報告2020年稅務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縣稅收持續增長,國稅收入連續五年保持20%以上的高增幅,更是高位執行,完成各稅收入8689萬元,同比增收2322萬元,增幅高達36.5%,創下超歷史、超同期、超計劃的喜人業績,並實現了稅收總量三年翻一番的巨大突破。

然而,從我縣稅源的結構特點及發展趨勢來看,我縣國稅收入在達到一定規模之後,要實現持續增長,尚存在許多有待調整與改進的問題。

一是缺少一批具有相當影響力的納稅大戶。市60強企業中,我縣僅4家入圍,所佔企業份額在7縣市(含市直)中位居末位,這與當年縣市稅收總量排名基本一致。缺少一批分量足、影響大的重點稅源,是我縣稅收在全市排位中遲遲難有增進的重要原因。

二是行業稅收增長仍以粗放型為主導方式。我縣冶金、非金屬礦物製品和非金屬礦採選三個行業合計納稅佔生產、製造類行業稅收總額92%,這意味著我縣稅收增長主要依靠能源高耗型和資源依賴型行業,耗能高,汙染重,粗加工,附加值低,利潤空間小,嚴重依賴自然資源,抗市場風險能力差,粗放型增長方式與科學發展要求存在差距。

三是特色產業尚未形成稅收增長集聚效應。目前我縣形成一定稅收規模的產業群僅旅遊與矽鐵兩大產業,而具有本地資源優勢的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生產加工企業雖然在數量上已形成規模,但由於產品多為淺加工,附加值低,且生產經營分散,因此稅收規模與企業數量不相匹配,以石材行業為例,全縣石材行業近150家企業共計實現國稅收入332.55萬元,尚不及矽鐵產業三家企業納稅總額的十分之一,石灰石、石英石生產加工企業所納稅收則更少。

四是區域經濟發展失衡制約全縣稅收增長。從各鄉鎮稅收完成比例情況來看,全縣14個鄉鎮(含縣直)中,縣直、通羊兩家單位完成稅收佔全縣國稅總額83.1%,其他12個鄉鎮稅收所佔比例均不到5%,其中有8個鄉鎮不到1%,慈口、楊芳兩鄉鎮全年完成國稅不足10萬元,廈鋪、燕廈出現較大幅度減收。鄉鎮經濟發展失衡已成為制約我縣稅收快速增長的另一重要因素。

要實現我縣國稅收入快速、全面、協調和可持續增長,就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以下五個方面做文章:

第一,做足企業分量。我縣稅收總量要上級次,就必須不斷提高企業份量,通過引進、培植、組建、整合等形式,力爭培養出更多規模企業,樹立起更多品牌,特別是我國增值稅由生產型轉為消費型之後,有利於企業增加固定資產投入,購進機器裝置,擴大生產規模,政府部門可以在徵地擴產和資金週轉等方面給予企業政策上的支援。

第二,做優行業結構。“一核三高”建成後,我縣我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將大大提高,招商引資環境將更加有利,但在引進客商和利用外資上,應當有所為,有所不為,加大低耗能、低汙染、技術密集型企業的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風電、水電、食品加工等行業,從源頭上對行業結構進行優化。同時,藉助增值稅轉型機會,政府部門應當鼓勵、引導企業更新機器裝置,改良生產技術,增加產品附加值與科技含量。通過以上兩條途徑,標本兼治,努力實現我縣行業稅收增長由粗放型為主轉為集約型為主,降低能源消耗,減少環境汙染,加大資源利用深度,有效優化行業結構。

第三,做大產業規模。首先要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加快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等礦產資源的產業化開發利用;其次要實現量與質的統一,既要企業規模,更要資源利用的深度和廣度,逐步改變過去氾濫開發,簡單加工,自由銷售的混亂局面,努力向規模化開發,板塊化生產,品牌化經營模式看齊;此外還要進一步鞏固矽鐵產業在我縣國稅收入中的支柱性地位,進一步拓展旅遊產業相關產業發展,進一步壯大風電、水電、食品加工等綠色產業在國稅稅源中的補充力量。

第四,做齊鄉鎮經濟。不求各鄉鎮稅收收入平分秋色,力求各鄉鎮經濟發展齊頭並進,一是要對經濟發展緩慢鄉鎮進行重點扶持,加大人、財、物力傾斜力度,特別是要加大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同時既要向上級爭取相關扶持專案,又要引導投資向這些鄉鎮傾向。二是要鼓勵各鄉鎮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合理開發優勢資源,做強做大特色經濟,如洪港的楠竹,燕廈的石材,慈口的柑橘,大畈的水產等等,努力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第五,做好稅收徵管。促進稅收增長,投資是前提,消費是重點,徵管是關鍵。稅務部門要不斷加強隊伍素質建設,提高稅收徵管水平,加大稅務稽查力度,依靠稅收徵管的科學化、精細化、專業化,穩抓基礎稅源,保證基礎稅源有所增長;狠抓重點稅源,確保重點稅源有所突破;緊抓潛力稅源,實現潛力稅源有所作為,實現學、管、徵、查四位一體,共同促進全縣稅收快速發展。

稅務機關績效管理調研報告2020年稅務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績效管理是運用科學的方法對下一層級組織實際業績及價值效能進行評價、衡量和獎懲的重要手段,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有效溝通,也是管理者引導和激勵被管理者取得優異成績而實現組織目標的管理措施。將績效管理理念引入並運用到稅收管理領域,實現稅收工作效率的最大化,既是新時期稅收管理現代化的需要,也是是推進稅收事業不斷髮展的重要課題。

一、基層稅務機關實施績效管理的必要性

市國稅局多年來先後致力於稅收目標管理、稅收徵管質量管理、iso質量管理等方面的嘗試和實踐,在考核的內容上,實現了以徵管質量為主體考核內容到稅收綜合工作全面考核的過程;在考核的標準上,實現了由定性考核為主到定量考核為主不斷細化完備考核專案的過程;在考核方法上,實現了由單一的工作組實地考核到採取實地考核、網上考核、日常監控多維考核的過程;在考核深度上,由簡單地對照分值專案扣分的粗放型考核評價到發現問題與網上、實地、日常監控比對後研究扣分的精細化過程;在考核面上,由市局對區縣單向考核到對區縣、市局機關處室,區縣對稅務分局和辦稅服務廳的“雙輪驅動、全覆蓋”轉變。應該說,每一次管理實踐和考核方式都在總結成績,汲取教訓,評價工作,反饋資訊,整改問題,加強管理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稅機關作為國家重要的經濟管理職能部門,以“為國聚財、為民收稅”為神聖使命,完成組織收入目標和嚴格高效執行各項稅收法律法規是稅務機關的根本任務。但是受制於傳統行政管理模式制約,國稅機關管理效能難以得到有效發揮。從巨集觀層面看,長期把稅收收入完成數及一些靜態指標作為衡量工作績效的主要尺度,標準單一且呆板。從微觀管理層面看,一是實施傳統的下達任務、計劃和指標式行政管理模式,管理者與被管理缺乏有效溝通,管理者“推動工作難”、被管理者“執行難”;二是長期計劃管理慣性形成的“大鍋飯”和平均主義,人力資源活力無法有效釋放。加之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和考核辦法不盡科學合理,在考核專案的設定上,內容太多、太細,淡化了稅收工作的目標;三是考核忽視了地區之間的差異和工作的個性化特徵,不利基層因地制宜發揮創造開展工作;考核過程不夠透明,扣分理由不公開,基層對“暗箱操作”意見大,對考核結果不甚服氣;考核工作統一設定專案、評分標準和辦法,束縛了基層工作的創新。要突破傳統管理模式對國稅工作績效提升的桎梏,必須立足工作實際,引進以“目標管理”和“過程控制”為核心的績效管理理念和行為模式,應用通暢的網路和成熟的業務應用系統資訊化平臺,構建符合國稅部門實際的績效管理模式。

二、市國稅局在績效管理方面的嘗試

市國稅局結合多年來對績效考核工作的不懈探索和具體實踐,確立了“雙輪驅動,無縫隙、全覆蓋”的績效考核管理體系。

(一)機關與基層績效管理“雙輪驅動”,逐層滲透實現三個覆蓋。我們將全市國稅系統的績效管理工作定位於“基層機關兩條線”。對基層單位,主要針對市局考核管理的各縣區國稅局和直屬單位,制定了《市國稅局績效管理考核辦法》和《XX年考核指標及評分標準》,參照關鍵業績指標(kpi)、平衡記分卡的理念和工具,年初根據省局要求,並結合各個目標的重要程度設定了160多個權重不等的稅收執法、行政管理和服務質量績效評估指標,然後將它們按工作職責分解分配到各處室進行責任控制和監管落實。考核手段主要分為網上監控考核、資訊交流監控考核、民主測評考核、實地抽查考核、利用社會評價等;考核方法主要有日常考核、綜合考核、黨組綜合評價、特別加減分和一票否決等;辦法對績效考核結果獎懲進行了明確,與經費獎勵和公務員評優掛鉤。各區縣國稅局也制定了對各稅務分局、辦稅服務廳的績效管理辦法,開發並運用相應的考核軟體,通過設定權重和係數進行相應考核管理。對機關部門,我們嘗試突破機關績效管理指標難確定、考核難操作、容易得罪人的瓶頸,制定了《市國稅局機關處室工作創新和績效管理考核辦法》,年初下發《市國家稅務局機關年度工作目標及任務彙編》,機關部門考核以設定的目標和任務為基礎分,並確定為階段性工作和隨機性任務、創新工作專案、民主評績、黨組成員評議、上級表彰進行加分,年末確定各部門績效考核的得分。初步形成了“確保制定目標,鼓勵創先爭優,倡導積極和諧”的機關績效管理機制。實現了績效管理“三個覆蓋”,即覆蓋包括稅收徵管業務和內部行政管理在內的所有稅收工作,覆蓋領導層、中層和一般幹部在內的所有人員,覆蓋包括決策、實施、落實和監督在內的所有工作環節。

(二)績效管理以資訊化為依託,考核評價以資訊資料為依據。我們今年開發了《市國稅局績效管理考核系統》,搭建了集部門責任明確、系統資源共享、流程化操作運轉和績效指標評估“四位一體”績效管理資訊化平臺。18個考核責任部門依託績效考核軟體按職能劃分對被考核單位的工作專案作動態性監控和評價,評估依據主要是綜合徵管軟體、公文處理系統、稅收執法管理資訊系統等應用業務軟體系統和各級國稅局內部網站工作平臺,績效考核軟體每月按部門提取的自動生成資料對應打分,經考核辦稽核、分管領導審批、網上公示、被考核單位申辯確認、考核資訊釋出、督查整改和資訊反饋等流程操作運轉一次。月考只發現和通報存在的問題,不生成考核結論,年末對全年資料考核生成年度績效評估的結論。為了公平公正評價工作績效,通過引入數學回歸模型,根據各縣區局所屬分局數、職工數和納稅戶數的不同,計算出相應的係數,有效解決了“業務量大的失誤多,失誤多的扣分多”的弊端,把實際情況不同的各被考核單位合理地放到一個平等的考核平臺上進行。基層稅務分局和辦稅服務廳的績效評估軟體,也將納稅戶、工作量、工作難易程度設定為係數,並將工作場景、工作態度、納稅人評價等指標具體化,力求做到公平公正。真正實現了“抽象考核”到“具體考核”的轉變。初步實現了管理精細化、工作規範化、辦事流程化、考核自動化、監督常態化。

(三)將考核置於陽光下晒乾水份,充分聽取被考核單位意見建議。我們以確立一個讓大家都“接受和服氣”的績效考核辦法為目標,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公開透明”作為首要突破口,確保績效管理考核走出“黑匣子”,在“陽光”下進行操作。考核軟體的開發執行,使績效考核工作從目標制定、過程實施、考核結果反饋、被考核單位申辯調整以及考核結果公佈等都能夠直觀地反映到每位幹部面前,有力地保障了各類打分依據充分,很大程度上解決和避免了以往考核工作中存在的考核部門與被考核單位之間存在的“暗箱操作”、“私下溝通”的問題及“相互扯皮”、“協調塗改”現象,也隨時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過失進行提醒和敦促改進。從被考核單位的角度看,軟體針對考核部門打分,設定了不同週期的申辯調整,在每次考核資訊釋出時,被考核單位的扣分項用紅色顯現,點選可直觀地看到扣分原由和所扣分比例,如發現考核單位扣分依據不充分、扣分不準確、扣分不公平等情況,可在申辯視窗提出申辯理由申請調整,考核辦須即時作出迴應,申辯理由充分的經扣分部門和分管領導重審,及時作出調整處理;申辯有異議的,經扣分部門組織重審後維持“原判”的,可資訊反饋欄作出詳細解釋說明。此舉最大限度地尊重和維護了基層單位的意見與權利,也激活了基層單位自覺投身績效管理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三、關於在基層稅務機關實施全面績效管理的幾點思考

(一)處理好三個關係,在推進中求深化

一是處理好績效縱向管理與橫向管理的關係。縱向各級國稅機關層層設定績效考核指標,橫向本級國稅機關明確各部門各崗位的績效指標,使縱向的層級要求與橫向職責互動統一起來,各部門根據績效指標設定將橫向互動工作責任落實分配到每個具體崗位,融入到每項具體工作中,形成既相互制約又相互配合的“網格狀”和“鏈條式”績效管理機制。

二是處理好績效實現與績效控制的關係。按照層級管理、下管一級的原則,建立由點到線、由線到面,貫穿上下,輻射左右的全方位績效考核評價體系。縱向由上一級國稅機關通過綜合徵管軟體等資訊平臺對重點環節、重點部位的資訊資料進行監控和考核,橫向各級國稅機關考核職能部門對機關各科(處)室所承擔的績效指標隨機監控,打破以往定期組織檢查和事後監督的模式,實現更加嚴密、科學過程控制,有效化解了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矛盾。

三是處理好組織力與執行力的關係。績效管理組織力是連線績效戰略和執行力的橋樑,是績效戰略得到實現的重要保證,執行力則是績效戰略設想變成現實的能力。績效管理的組織優為重要,組織得力、組織有效、組織客觀,會啟用績效管理的各個子系統,調動基層實施績效管理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從而產生績效管理的凝聚力。

(二)在四個方面推陳出新,在創新上求突破

一是始終圍繞國稅部門的重點目標與核心工作,每年開啟新的績效管理思路。管理是一個大課題,況且我們不段面臨著應對和解決新情況、新問題的新挑戰,不能陷入將績效考核等同於績效管理的誤區,而要在績效指標科學、績效評價公正、績效反饋通暢、績效成果應用等方面進行探索和完善。

二是始終瞄準重點工作和重要指標,每年定新的考核辦法和考核方式。一套相對穩定或一成不變的辦法容易使組織者和執行者產生管理疲憊,一種相對穩定或一成不變的考核方式容易造成被考核者迎合或照模造具。革新辦法會使組織者和執行者有清新感,增加學習力和探索力。

三是始終以調動工作積極性為出發點,每年調整新的績效管理考核評價體系。為了顯現績效評價的公正性和公平性,管理者習慣把評價體系設定為多元式,但事與願違的是多元評價中經常會至少有一元大家意見最大。畢竟績效評價標準不像經久留傳的度量衡,不斷調整會產生一種“輪動公平”效應。

四是始終要密切結合當地國稅工作實際,每年為基層國稅工作留有充分的創新發揮的空間。上級機關績效考核指標制定過細,勢必會影響和束縛基層機關的能動力,進而影響基層機關的創造力,也可能不自覺地促使基層機關造假舞弊。我省地域遼闊,各地國稅工作環境相差甚大,過於細膩且缺乏靈活性的績效管理指標在一些比較特殊的地區只能是一紙不公正的待遇。

(三)把握好五項原則,在實效上下功夫

一是自上而下。建議由省局出臺粗線條的績效管理辦法,對稅收工作一定要達到的巨集觀目標作一確定,各地再結合實際進行細化和發揮。二是突出重點。針對稅對稅收工作的主要內容與核心目標,違繞組織收入、稅收執法、徵收管理、納稅服務等績效提升的難點和問題,著力提高行政執法和納稅服務的整體效能。三是簡便有效。要將管理過程的複雜問題簡單化,將考核專案的設定從繁瑣的績效表單、形式主義中解脫出來,提高績效管理的可操作性。四是全員互動。要形成從上級機關、考核單位到被考核部門,領導幹部、中層幹部到基層稅收管理員全員參與互動的績效管理格局,走出績效考核只管被考核部門和被考核部門領導的誤區。五是以人為本。在績效管理過程中實施人性化溝通,尊重基層幹部的正當權益和訴求,聽取幹部對績效問題的反映、說明、申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