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留守兒童狀況調研報告(通用3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68W

留守兒童狀況調研報告 篇1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外出務工人員快速增長,青壯年都外出掙錢,留下老人和孩子們在家鄉生活。這些父母在外務工,自己留在家中和爺爺奶奶生活的孩子們被社會稱為“留守兒童”。據統計,我鄉留守兒童約800名,雖然說這些留守兒童的溫飽問題得到解決,但是他們在心理狀況、教育狀況上暴露的問題慢慢的突出。父母長期遠離孩子,使孩子缺少父母的關愛,爺爺奶奶輩的溺愛,在培養他們的品格上還是有所缺失的。

留守兒童狀況調研報告(通用3篇)

何謂“留守兒童”?“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者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並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十四周歲以及以下的兒童。由於留守兒童長期不與父母雙方生活在一起,在代理監護人的照顧下生活,遠離傳統式的家庭生活,使得留守兒童在生存、心理、教育問題上出現了許多問題。本文就從我鄉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心理特點、教育問題這三個方面來進行簡要分析,並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有關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問題

在正常狀態下,家庭成員以“面對面”為條件展開活動,孩子是家庭生活的一份子。家中有了孩子便有了地,有了爸爸便有了天,有了媽媽便有了萬物。但是,留守兒童生活在“殘缺不全”的家庭中,他們的生存狀況如何呢?經過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

1、生活狀況不盡如人意

(1)生活質量不能保障。一般情況下,農村留守兒童是由祖父輩進行代理監護的,這些老年人一般最為關注的是孩子的吃飽穿暖問題,而並不懂得如何提高孩子的生活質量,孩子的食物營養往往達不到孩子身體生長的需要,並且在農忙時,老人們又忙於農活,不能夠讓孩子按時吃飯,更不利於孩子的身體生長;其次,留守兒童在生活中往往有較差的生活習慣,由於父母給他們多寄零花錢,再加上代理監護人的管教不力,留守兒童用錢自由度大,禁不住零食的誘惑,常用零食代替主食,不利於孩子身體健康發展。

(2)留守兒童勞動強度大。由於農村中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家中留守的多為老人、婦女、兒童,在農忙季節,由於有大量的勞動,家長下地幹農活,家中的事情就只有留守孩子做了,有時候爺爺奶奶在前,小孩子在後丟種子,小小年齡就學著幹農活。留守兒童幹農活或者做家務,使得孩子過早的承擔一些與年齡不相符的高強度勞動,使孩子在身心上受到不小的壓力。

2、留守兒童在情感上創傷嚴重

親情的缺失使得孩子情感上出現創傷。父母長期在外,留守兒童只能通過電話、視訊等來和父母溝通交流,致使他們親情感的缺失極為嚴重。而在外的父母總是感到很無奈,覺得給孩子很好的物質生活才是他們的責任,往往忽視了對孩子精神的關注,人格的培育。一些老師在和孩子交流中發現,有許多孩子非常希望自己的父母陪在自己的身邊,父母的陪伴比豐裕的物質更重要。長期親情的`缺失容易使孩子出現情感上的冷漠以及對物質的片面追求,這樣非常不利於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3、生活環境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由於農村的基礎文化設施不夠完善,這些地區相應缺乏文化娛樂活動,而一些閒散人員就只有打麻將來消磨光陰,在這一環境中留守兒童容易受賭博風氣的影響,使他們形成不良的習慣;再者,農村觀念陳舊,迷信、家法思想依然盛行,特別是在老年人中,兒童在這一環境中受到這些陳舊觀念的薰陶是極其不利於孩子思想發展的。

二、有關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父母是家庭的主宰,是孩子的主心骨。一般來說,父母不僅可以為孩子提供生活條件、教育條件、安全保障,使他們儘可能健康成長,而且更重要的是,父母可以給予子女難以替代的親情與真愛,對兒童心理髮展的影響是最重要的。但是,現實中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令人擔憂。

由於家庭教育的缺失、教育因素以及文化生活單一的制約,留守兒童往往出現較大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兒童自卑心理加劇、性格抑鬱、喜歡自我封閉、為人處事孤僻不合群。在城市小朋友身上,我們看到的多數是自信滿滿,而農村留守兒童多數很自卑,到人群中少言寡語,很容易臉紅或者流淚。

三、有關留守兒童的教育現狀

教育領域對留守兒童的影響主要是在家庭教育上,表現在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家庭教育的不合理上。家庭教育的缺失,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監管不力:一方面,那些父母雙雙外出的家庭,由於祖父輩的文化水平較低,有的甚至是文盲,對孩子學習上的問題不能予以幫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中,留在家裡的一方由於承擔了全部的家務和田間勞作,也很少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的學習。二是教育態度消極。留守兒童大多生活在生產力水平低下和欠發達的農村地區,他們父母文化素質一般較低,對子女的教育投入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在一些農民心中存在一種原始的觀念:“只要子女身體好,健康成長,照樣可以打工掙錢。”三是家庭缺少良好的文化氛圍。多數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對讀書學習的認識不夠,甚至認為讀書無用,對於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也是漠不關心,順其自然,這樣的環境氛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和上進心。

家庭教育的不合理,表現在:一方面一些隔代監護人對兒童存在溺愛和放縱心理,留守兒童容易形成自私任性、霸道蠻橫、以自我為中心等性格缺陷;另一方面,父母對子女的歉疚往往採用物質彌補的方式,過度的物質滿足極易使孩子形成功利主義價值觀和享樂主義人生觀,產生“讀書無用論”、“拜金主義”等錯誤思想。留守兒童親子教育的替代導致了家庭環境的惡化,而不良的家庭環境誘發了兒童的不良人格因素,具體表現為兒童的行為問題和學業不良,且三者互相影響、惡性迴圈。

四、有關改善留守兒童問題的對策

1、文明健康生活進村入戶。大力宣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進村入戶發宣傳手冊,各村組大力支援,村幹部特別關注留守兒童家庭。

2、建立留守兒童之家。各村整合本村資源,建立留守兒童之家,及時瞭解關心這些留守孩子的生活、學習狀況,尤其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對於生活困難的家庭,以村委會為單位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由於祖父母文化知識有限,對現代化的通訊工具不熟悉,留守兒童之家可以建立親情的視訊聊天室,為留守兒童更“近”的看自己的父母提供便捷的渠道。

3、建設文化活動廣場。建立文化活動廣場,豐富孩子們的文化生活,讓留守兒童走出家門和小夥伴們一起做遊戲、玩耍,暢享童年的樂趣。遠離成年人不良嗜好場所,例如賭場、網咖這些地方。

4、宣傳家庭教育。家庭依然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最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成長的基礎。父母和家庭在兒童成長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無論是否外出務工,父母都應給予兒童成長中的指導與關愛。首先在外出安排上,父母應儘量維持家庭功能的完備,父母雙方儘量不要同時外出務工,在外出期間增加回家的頻率,通過各種通訊工具與子女增進交流溝通;父母和監護人應與學校保持經常性的聯絡,時刻了解留守兒童的生活和學習情況,為兒童創造有利的學習空間和氛圍,給留守兒童有效的教育引導與情感關懷,讓留守兒童感受到父母的關懷和家庭的溫暖。

留守兒童狀況調研報告 篇2

為了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的婦女兒童工作,加強對鎮區婦女兒童生活狀態的瞭解,確切掌握第一手資料,近期,__市__鎮婦聯在全鎮範圍內抽樣調查了東部留守兒童相對集中的13個村的大部分家庭,重點關注留守兒童特殊群體的道德情感狀況、遇到的問題以及其他城市化程序中兒童成長問題、解決農村兒童校外生活的經驗和對策,在運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調查資料進行系統分析,情況如下:

本次調研結合前期對__鎮__村、__村為主的東部留守流動兒童相對集中的13個行政村以18週歲為分界線的婦女兒童基本情況,突出留守兒童的摸底調查資料統計為基礎,採取發放調查表、個別訪談和查閱檔檔案等形式開展活動。

__市__鎮地處__市東南部,地理位置相對偏遠,交通樞紐條線稀少。農村主要從事基本農作物種植生產、四青作物收售等常規農業操作,高新技術產業仍在建設中。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加入了大城市打工隊伍中,遺留不少老幼婦孺。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全鎮留守兒童人數125人,單親兒童31人,特困兒童9人,殘疾兒童4人。相對應的,農村留守婦女人數眾多,不完全統計有432人,其中不乏年齡60週歲以上者居多。

大部分孩童存在隔代監護、單親監護的情況。其中,隔代監護的有47人,佔44.8%;單親監護的有39人,佔37.1% 。

1.父母親情的呵護不足影響著留守兒童情感的養成。

這部分特殊兒童在成長髮育過程中,受其父母職業的不穩定和缺少適當的溝通交流等客觀因素影響,遇到學業、生活上的困難或者心理上面的問題,不能及時找到傾訴物件及有效方法,缺少親情關懷和交流,導致一些兒童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徵,不同程度上或可直接影響兒童性格養成,日後,受不良環境影響,很有可能造成其人格發生變化,給社會穩定造成負面影響。在此次調研中,每個村抽2個孩子進行訪談,資料調查統計中顯示,留守流動兒童想念父母的佔82.3%,有47%的留守流動兒童父母每半年回來一次,24%的留守流動兒童父母每年回來一次,6%的留守流動兒童父母好幾年回來一次,其中,超半數的兒童很少與父母取得聯絡。

2.親子關係的失調導致留守兒童的道德情況的變異。

農村特殊兒童人群中,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缺乏對兒童的身心管理監督,加之部分監護人和代養人對留守兒童的道德教育不夠,單單隻靠學校、政府、社會的宣傳工作,還達不到理想的效果。農村環境相較城市而言,相對閉塞。留守兒童與父母長期分離,親情關係日趨淡薄,無法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進行正常的家庭溝通,無法進行正常的情感交流,孩子們往往錯失了直接的情感體驗,從而難以形成健康良好的道德情感質量,相較於同齡人,這部分孩子的情感表達出現諸多偏差。片面強調個人利益,對家庭、社會、朋友、鄰居表現淡漠,缺乏必要的社會責任感。若不能及時正確加以引導,有些留守流動兒童會出現偏激行為,表現出冷酷,甚至導致嚴重的攻擊行為和反社會行為。

1.對未成年的監督和教育管理情況令人堪憂。

在__鎮除了少部分特殊家庭(指父母過世、家庭離異而將孩子留給老人)外,很多都是留守兒童,其本身存在的問題隱患各方各面,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農村留守兒童受教育狀況。據調查,農村大部分留守兒童的監護人為爺爺奶奶輩,文化程度不高,有的`還是文盲或者半文盲,家庭教育意識模糊,大多偏愛,以生活照顧為主,且在知識、能力方面難以承擔對孩子的品德培養和學習輔導的任務。二是部分父母認為孩子的教育是學校、社會的事情,自身只要照顧好吃穿等日常所需便可,從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孩子學習、身心發育的旁觀者。

2.家庭教育的鬆懈,直接影響留守兒童的成長軌跡。

因上一輩的受教育程度不同,農村家庭對於孩子的受教育理念普遍不高,大部分家長視子女自身素質而定,儘量完成國家的九年制義務教育,至於今後的從學道路得看子女的資質水平了。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分離的最直接後果,是導致兒童的道德行為長期處於自由放任狀態,加之留守兒童與祖輩間的心理隔閡和代養人的疏於管教,許多小過錯不能及時得到糾正和制止,繼而發展成為嚴重的道德行為問題。現今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農村群眾的精神生活也日益豐富,不僅僅單靠村廣播臺瞭解世間動態,不少兒童更傾向於網路虛擬世界。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現象嚴重,處於成長期的留守兒童,因為缺乏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往往會迷失方向,深陷其中。一些娛樂場所缺乏有效管理,在網際網路、電視、書刊等文化傳播媒體中,庸俗、低劣、暴力等腐蝕內容屢禁不止,部分孩童缺乏必要的維權意識,容易成為不法分子的侵害物件,受到意外傷害,會導致農村未成年人犯罪概率上升,影響社會治安。

1.建立農村各層兒童檔案和聯絡卡制度

村婦女兒童之家應該專門建立兒童(特別是困境兒童)檔案,每個困境兒童建立聯絡卡,聯絡卡內容:學生的基本情況、家長和監護人姓名、家長和監護人家庭詳細地

址、家長和監護人聯絡電話、家長和監護人務工單位詳細地址、聯絡電話等,村婦女兒童之家要認真對統計資訊進行分類整理,歸類分檔,合理管理,並根據兒童變動情況,及時補充或變更聯絡卡的有關內容。同時發動屬地誌願者與困境兒童開展“一對一”結對活動,通過聯絡卡制度的建立和結對活動的開展,共同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關愛網路。

2.建立健全與農村兒童的談心制度。

村婦女兒童之家要定期召開巾幗志願者、幫扶教師、留守兒童、監護人或委託監護人座談會。結對人每週與兒童會面或談心一次,詳細填好記錄卡,對少數學習嚴重滑坡、人格發展不健全、道德發展失範、涉嫌違法的特殊兒童要制定個別教育管理方案,著重進行矯治和幫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開展人文關愛活動。讓特殊兒童通過與其他學生一起互動,感受集體的溫暖彌補親情缺失對其人格發展的消極影響。通過定期舉行團隊活動,舉辦書畫展、演講比賽、文藝演出等各種活動,組織留守學生積極參與,使他們生活在歡樂、和睦的氛圍中,找到回家的感覺,增強學習、生活的信心,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成長的快樂。

3.廣泛開展青少年心理道德情感教育系統培訓。

積極組織開展秉承中華傳統美德思想教育培訓,營造良好的道德情感氛圍,把道德情感培養與道德知識學習、道德意志鍛鍊環境緊密結合起來。同時,要將維護兒童權力的相關法規知識納入各村婦兒之家培訓內容,增強各村綜治部門小區協管員法律意識,在工作中做維護兒童權利的衛士。充分發揮關工委的協同作用,主動作為,預防和制止少年兒童人身傷害,進一步發揮和完善其管理與服務的功能。充分利用現有課外輔導站的組織機構,形成管理長效機制,為保證少年兒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建構一個廣泛的社會支援系統。

4.進一步加強對“留守流動兒童”權益的保護。

建立與“留守兒童”家庭定期交流制度,對其近期的生活表現要有所瞭解,對可能出現的苗頭,要及時更正,建立行之有效的學校、家庭和社會聯動的運作機制。家長要隨時瞭解子女的日常表現,引導他們向有利成長方面發展,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

留守兒童狀況調研報告 篇3

縣婦聯根據XX辦發[20xx]46號檔案精神,結合本縣實際,迅速組織安排開展留守兒童調研工作,充分發揮鄉鎮婦聯組織優勢,針對我縣留守兒童的現狀,進村入戶開展調研,切實做好摸底工作,建檔立卡,準確掌握第一手資料,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目前,我縣共有兒童總數45264人,其中男24204人,女21060人;留守兒童6303人,佔兒童總數的13.92%,其中男3455人,女2848人;留守型別:單親外出3746人,其中女1520人;雙親外出2557人,女1328人;留守兒童年齡分類情況:3-4歲留守兒童233人,女105人;4-5歲650人,女256人;5-6歲835人,女384人;6-13歲2945人,女1359人;13-16歲1640人,女744人。

從留守兒童情況調研來看,目前留守兒童有以下主要特點:一是留守兒童人數比例較大,統計資料顯示,全縣16歲以下留守兒童人數佔兒童總人數的13.92%。二是留守流動兒童的監護情況主要有隔代監護和上代監護兩種型別。隔代監護,即由祖輩撫養的監護方式。只要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對留守兒童採用這種監護的方式比較多。這種隔代撫養的方式,除了“代溝”問題,還容易產生老人溺愛、嬌慣孩子的現象。上代監護,即留守兒童由父母的同輩人,如叔、伯、姑、姨、舅等親戚或他人撫養的監護方式。由於監護物件並非己子,監護人在教養過程中難免有所顧慮,不敢嚴格管教。

受農村貧困及城市利益的驅動,湧現了農民外出經商、務工等普遍的社會現象,人口遷移流動也日益頻繁。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背井離鄉外出務工,有些農民工把子女扔給了老人監護或寄養他人,於是在農村就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這些兒童由於過早脫離了父母的關愛和教育,其生活、學習和心理都要經受前所未有的境遇。有的不適應,感到孤獨無助,有的承受不了新的壓力,誠惶誠恐,有的勞累過度,力不從心等等。我們期望家庭、學校和社會能對此給予足夠的重視,共同探討解決這一社會問題的更為有效的途徑。

1、留守兒童生活問題。由於沒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顧,部分留守兒童營養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很大損害。

2、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據調查統計,80%的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監護和親友臨時監護,年事己高、文化素質較低的祖輩監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的侷限性與制約,針對留守兒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關愛力不從心,家庭和學校監護不力,導致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現象,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及國中教育的在學率都低於正常家庭兒童。通過調查發現,在留守兒童中,放縱溺愛型家長的比例比其他兒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其原因主要是監護人管不了,不會管。這些孩子在留守期間是和年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友生活在一起的,這些老人年齡普遍偏大,身體不好,文盲的比例較高,在學習上無法給留守兒童切實有效的幫助和輔導,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極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外出父母又管不到,留守學生幾乎生活在無限制狀態下,無形中助長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蠻橫、逆反心理重、以自我為中心等極端性格。由於遠離父母,缺少了起碼的與父母交流的機會,而監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感變化,這對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常引發種種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部分父母們長期在外,因無法照顧孩子產生負疚感,於是採取“物質+放任”的方式進行補償,我們能夠理解家長以物質上的滿足來彌補其無法親自照顧子女的愧疚心理。但是,即使是再多的物質和經濟補償也彌補不了子女見不到父母對其造成的心理“創傷”。相反,過度的物質滿足和經濟供給往往為子女的越軌行為製造了溫床,提供了條件,使他們難以抵制外界的誘惑,如沉溺於遊戲廳等娛樂場所,臨時沒有錢引發偷盜、搶劫等犯罪行為。所以,父母應轉變心態,更多的'注重與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溝通,從精神誰關心子女的發展。

3、留守兒童心理問題。70%的父母年平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幾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兒童與父母通話、通訊頻率月均不足1次。由於親情缺失,兒童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物件,與外界不願意接觸或接觸太少,一些留守兒童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徵,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留守兒童由於常年與父母相隔,許多留守孩子在感情上與父母產生了隔閡,即使父母回家時也難以與父母正常交流。一些孩子寄人籬下的感覺,又會使他們出現心理偏差,帶來負面的心理感受。孤獨感、緊張感、失落感和焦慮感,是留守兒童普遍存在的心理感受。

4、留守兒童道德行為問題。由於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約束,一些留守兒童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留守兒童出現行為偏差,留守兒童違法違紀案件呈現上升趨勢。

1、成立關愛留守兒童領導機構,由縣人民政府分管教育的副縣長擔任組長,縣府辦一名副主任、縣婦聯、縣教育局、縣

計生局、民政局等單位主要領導擔任副組長,成員由有關單位人員組成的領導機構,加強對留守兒童工作的領導。

2、組織文明單位、巾幗文明崗、青年文明號的志願者開展“幫留守兒童,展文明風采”活動。聯合縣教育局、縣文明辦、團縣委制定下發了《關於開展文明單位志願者‘幫留守兒童,展文明風采’活動的通知,》要求全縣各級文明單位、巾幗文明崗、青年文明號和各中國小校積極開展以此項活動,共有191名志願者參加了此項活動,對應開展結對幫扶留守兒童活動。

3、開展留守兒童幫扶活動。縣婦聯、縣教育局、縣婦兒工委各成員單位每年“六一”節到各國小慰問留守兒童,貧困學生、殘疾兒童。

4、開展送溫暖活動。縣婦聯、團縣委春節期間開展送溫暖活動,將留守兒童送到父母身邊過上一個溫暖又幸福的春節。

5、建立留守兒童之家。依託婦女之家我們在每個村都建立了留守兒童之家,通過聘請村幹、村國小教師建立“志願媽媽”隊伍,為留守兒童解決生活、學習上的困惑,承擔起他們的心理輔導、學習輔導及生活起居等,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使他們感受“媽媽”的溫暖。

6、開展大學生志願者與留守兒童手拉手活動。我們抓住大學生志願者學歷高、有激情等特點,開展大學生志願者與留守兒童手拉手活動,大學生志願者以“代理家長”的身份與留守兒童結對子,在結對幫扶期間,大學生志願者既要給所幫扶孩子輔導課業,又要做他們的心理諮詢師和疏導師,用自己的關心為留守兒童送去溫暖和幫助。

1、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打破城鄉“二元經濟體制”。儘快拆除就業、醫療、住房、教育等方面的城鄉堡壘,從而保障勞動力合理流動。這樣就能從政策層面上鼓勵更多的進城務工農民將子女帶在身邊生活和學習,從而遏制“留守兒童”數量迅速增加的趨勢。

2、大力發展縣域經濟,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轉移。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快推進農村工業化程序,增加農民的本土就業崗位,從源頭上破解留守兒童難題。

3、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就業。針對返鄉農民工開辦的企業,政府要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更多的外出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切實解決本地勞動力剩餘問題,實現本土就業。

4、進一步完善“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加快推進農村寄宿學校建設,政府要加大對農村寄宿制學校的投入和建設力度,不斷改善農村中國小基礎設施,儘量為留守兒童提供便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