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倡議書

關於保護傳統文化的倡議書大綱

欄目: 倡議書 / 釋出於: / 人氣:1.51W

“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及其產品。而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並保留在現實生活中、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沒有文化的繼承就沒有文化的積累。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源泉,立足於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我們不能離開傳統,空談文化創新,任何時代的文化,都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對於一個民族和國家來說,如果漠視傳統文化,將會失去文化創新,失去時代精神的根基。

關於保護傳統文化的倡議書大綱

我們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有著五千年的輝煌歷史。由於地方和氣候等條件差異,不同的地方形成不同的風俗文化,相互交接,構成了我們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其中,我們古老的佛山,有著上千的文化歷史,文化風俗,更是嶺南文化的帶領著。由於佛山有著獨特的水鄉風情,出現了以陶瓷、木板年畫、剪紙和秋色代表的傳統文化。

在佛山境內發現的造跡記載,早在二千多年以前,佛山就已經有燒製陶瓷的作坊,他們的陶瓷不但製作精美,而且技術在世界上有著領先水平。據說,佛山的陶瓷出口到國外,價格比黃金還貴。可見,這一項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時至今天,佛山人民不但繼承這一傳統文化,還給予了飛躍式的發展。在石灣,一間又一間大型陶瓷製造廠拔地而建,一件又一件精美的陶瓷公仔。在五百年的龍窯——南風古灶中煉成,這是值得我們佛山人自豪,體現文化在發展過程中繼承,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髮展。

與此相反的是佛山木板年畫這一項傳統文化,在歷史上曾經是如此的風騷,有著許多製作工場。時至今天,這一項傳統文化逐漸失去了群眾基礎,工場也一間一間關閉,只剩下幾間作坊苦苦經營。木板年畫面臨失傳。它作為一項文化藝術,被稱為民族精神火炬,是佛山文化乃至中國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加以挽救發展,讓它重獲生機,繼承發展。

對於傳統文化,不管是贊成還是反對,誰也不能不面對它的影響,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

傳統文化是一筆難以預料的財富,它猶豫一個邁向天堂的階級,它能夠增強我們對民族的認同感,為我們的精神提供了棲息之地,同時也豐富了我們精神樂園,同樣的我們面對一些有著不良影響的因素,它的存在侷限了我們的思想,抑制了我們的發展,控制了我們的取向。

我們要根據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合理地使用或改造,在現今社會發展中,隨著我們的經濟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優異的傳統文化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良好的導向標,佛山的發展,有賴於我們的文化古蹟,傳統文化的建築有著優美的藝術造型,豐富的藝術裝飾,例如:祖廟、梁園、清暉園等……另外佛山的陶瓷也推動了佛山乃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為當地的發展提供了不少的幫助。粵劇也是我們這裡的特色,已經延續了很長的時間了,具有悠久的歷史,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它的發展使我們的精神樂園得到滿足。所以面對傳統文化,只有我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就能發展自己當地的特色,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為此,對於保護傳統文化,在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大力宣傳和繼承佛山特有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包括傳統習俗、傳統建築、傳統文化和傳統思想。傳統習俗,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的影響,如我們佛山人民每年春節都會逛花街,元宵佳節都會吃湯圓,行通濟橋……這些傳統習俗到現在仍保持著。佛山傳統建築,比較聞名的要數鍋耳屋了。文學藝術,被稱為精神的火炬,傳統文藝,具有悠久的歷史,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如我們佛山的粵劇文化、剪紙藝術等等都是別樹一幟的傳統文化。

二、多舉行有關的活動或展覽,如粵劇表演、剪紙作品展覽等等。讓更多市民參與到其中。在欣賞表演、展覽的過程中,讓市民對佛山傳統文化有更深層次的認識,更是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思想上的啟示。

三、政府部門應大力支援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在建設文明城市的同時也應有選擇地保留一些有地方特色、有代表性的建築物。

四、市民做好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做到“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同時也應把我們佛山特有的傳統文化傳播開去,把其發揚光大。

縱觀古今,只有保護傳統文化,才能使文化不斷創新,才能充滿生機和活力。我們佛山提出力爭實現建成廣東省文明城市,不僅要實踐“xxxx”重要思想,大力發展經濟建設,還應建設文化產業強市,傳統文化名城。不斷提升市民的生活質量和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為市民營造一個積極的、優秀的文明生產居住空間。

建立佛山這一文化名城,建立美好的文化家園,是一件關乎每一個我們佛山人的事情,需要我們的支援,更需要我們的參與,讓我們攜手共建,奮發拼搏,為傳統文化、文明的現代新佛山而努力!

Tags:倡議書 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