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對於企業盲目引進人才的反思

欄目: HR管理 / 釋出於: / 人氣:1.64W
在管理界,時常都會有一些學者和專家匯入、引進某種理論和管理模式,併為管理界頂禮膜拜而風靡一時。例如著名的“蝴蝶效應”、“馬太效應”、“木桶理論”、“執行沒有介面”等等。有時,對於有些理論我們如獲至寶、深信不疑,生硬地將這些理論應用於企業當中,結果卻發現背離了我們的初衷,與自己的終極目標而南轅北轍。

對於企業盲目引進人才的反思

當一種理論和管理模式如同海水漲潮一般洶湧,在退潮之後,喧囂過後的海灘,面對著一地狼藉,我們有沒有冷靜而理智地思考過:這些理論真的對於我們有用嗎?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生吞活剝,而不加任何甄別就拿來的話,理論真的就是真理嗎?況且我們有沒有意識到問題的根本和緣由呢?其實,拿來主義並不是說隨隨便便地拿來,而是應該有目的選擇、有借鑑的引用,並結合企業自身實際情況而應用於企業。這些年來,有的企業家痴迷與追逐管理潮流,結果卻被潮流無情地甩在身後,我們所交出的學費已經夠高了,於是乎企業家無奈地發出了這樣的感嘆:我心本是嚮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其實,悲劇是可以避免的,這取決於我們的思想與行動。在這裡,對於一度曾被管理人推崇的“木桶理論”,筆者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結合企業文化進行一番剖析,並通過幾則實際發生的故事,使企業管理者有足夠的認識和警醒。

一提到“木桶理論”,大家都會理解其基本含義:一隻木桶的盛水容量的多少,而是取決於其最短的木板的高度。因為無論其它木板比最短的木板高出多少,其超出最短木板平面的水流都將很快、或最終多餘的水就會溢位。對一個組織而言,構成組織的各個要素類似於一個木桶的若干木板,而組織的能力有如木桶的容量,取決於組織中最弱的要素。

在弄明白了“木桶理論”之後,企業界的管理者都會把焦點集中在“木桶短板”上,認為造成企業能力不足稱之為傳統木桶理論。傳統木桶理論的意義在於,它使人認識到,組織、個人的某項能力,有如木桶中的最長木板,無論其多強多高,對整個組織的能力是不起作用的。最關鍵就是那根短板,它對企業管理者的啟發,使企業開始檢討企業的薄弱環節。企業在人力資源方面尤為明顯,企業家有針對性對於短板進行修改和淘汰。

某些管理者聽到這個理論後,如獲至寶,對於企業的薄弱環節開始大動手術。有的管理者恍然大悟,認為原來我們的木桶水盛的這麼少,原來就是這些“短板”在拖企業的後腿。於是,企業對於培訓加大了投入成本和力度,希望能夠將短板變為長板,而當對內培訓不能解決人才問題的時候,那麼多少員工被領導認為是“木桶”中最短的那一塊“木板”,有的人甚至被無情地淘汰和拋棄,乾脆就把這些拖累企業的問題一刀切掉。於是一些員工“下崗”、“失業”、“炒魷魚”,這些短期行為使得企業在一時之間獲得收益,但是從長遠來講,卻失去人心,失去了凝聚力,從而失去了企業未來發展的動力。

但是,企業的木桶真的就水盛滿了嗎?不盡其然。當我們發現木桶經過重新修理之後,雖然短板換成了一副長長的木板,但是由於新換得長板上有著被蛀滿了小洞,還有板與板之間沒有“文化”的凝合劑,結果木桶裡面的水永遠不能裝滿,反而是越來漏得更厲害,最後木桶裡面的水比以前更少了,甚至木桶裡沒有一滴水。

企業何嘗不是如此得經歷,當今由於企業面對國際化挑戰與壓力、面對著經營的困境、或者面對著又一個超越自我的機遇,企業認識到人的重要性。當企業現有的人員和資源都無能為力,這時企業領導想到引入“外腦”,將這些長板引入企業更換那些“短板”,從而使木桶水位上升。當一批有才能的空降兵進入企業,這批人才是被企業領導寄予厚望的精英。可是大多時候,由於企業家急功近利,不加甄別就引進了,他們只看到這些人頭上頂著“學歷”和“資歷”的光環,而沒有判斷這些人是否存在道德方面的缺失。於是,企業家本著一廂情願的熱情,將這批人以高薪聘請到企業擔任企業重要領導,企圖讓這些空降兵使用妙手回春的魔法,讓企業賺得一個盆滿缽滿。

但是,這樣美好的想法在無情的現實面前只是一個美麗的泡沫。有的人卻讓企業遭受到了滅頂之災,於是企業一夜之間就轟然垮下。當企業家冷靜下來而翻然悔悟,原來這樣做無疑是在引狼入室。例如在2002年,開開實業前總經理張晨(CHARLIE CHANG)被作為“洋CEO”引入,然而不到兩年,8億多元的損失讓張晨成為開開實業“無法承受之痛”。同樣,在瀋陽一家大型民營企業也有這樣刻骨銘心的經歷。這是一家生產顯示器的生產企業,當顯示器市場利潤沒有多少空間的時候,企業迫不及待需要開拓新的領域。當一名來自紐西蘭的“海龜”MR WANG空降過來,企業上上下下寄予其很高的期望,希望他能夠為這個轉型的企業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然而不到一年的時間,這位海龜王所做工作是什麼?除了將原來領導不忍心停止的顯示器業務關停,裁掉一大批企業員工之外,再就是引入一個空殼的鋰電新型材料專案,結果只有空空如野的廠房和招聘的人員,像樣的產品從來也沒有看到。當企業為這樣魯莽的舉動而沉重的代價,擔負著沉重的債務,處於風雨飄搖的時期,而這位海龜王開著企業送給汽車,揣著豐厚的年薪瀟灑地抽身而退。

這樣一樁樁觸目驚心的事例還有很多,事後企業家往往是痛心疾首,他們偏激認為“木桶理論”根本不成立,企業根本不在需要長板了。於是他們帶著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恐懼心理而抱殘守缺、當不求進取的心理主宰了一切,企業就陷入發展的停滯期。

難道企業真的就不需要引入“外腦”嗎?難道這樣的風險就不能規避嗎?其實,企業要想發展必須引進人才,企業這隻“木桶”盛水的高度一方面是決定於“短板”,但是另一方面就是要看到木板的質量。因此“木桶理論”最致命的地方就是選擇“木桶”最需要、最適合的木板。

企業引進人才,首先最重要的步驟就是首先在於對人才甄別和選擇。企業必須首先確定人才的素質,這個人到底有沒有職業精神,而且他是否存在“道德”上的缺失。證明一個人的學歷很簡單,證明一個人的能力也許有點難,但是要驗證一個人的職業道德的確很難,但是這正是我們企業所必須做到的,只有這樣才能規避以上的風險。再者,就是衡量他們是否認同於企業文化,是否能夠真正地接受企業文化,真正融入企業。這就需要企業建立起規範、科學、公平的企業文化考核體系。

“木桶理論”成立必須有它的前提,殘損的“長板”危害往往大於完美的“短板”,只有選擇了沒有毛病的長板去加固木桶,木桶的水位才能上升。這則理論背後的啟迪足以給企業家警示:如果,企業對於引進人才沒有 “道德與企業文化”的甄別,那麼企業永遠不會得到他們所想要的人才,而且引入了“道德缺失”或者是對於企業文化沒有認同的人才,當給予他們擁有的權利越大,那麼企業必將遭遇到一場滅頂之災。(黨向陽)

來源:中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