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演講稿 > 發言稿

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講話(精選3篇)

欄目: 發言稿 / 釋出於: / 人氣:1.28W

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講話 篇1

同志們:

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講話(精選3篇)

今天這次會議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既是對全省、全區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精神的全面貫徹落實,又是對我縣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工作的總動員和全面部署。剛才,宣讀了《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實施方案》,這方案是根據省、地關於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的政策和檔案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經反覆論證才印發的。會後,各有關部門要認真抓好方案的貫徹落實。下面,就我縣的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我講以下四個問題。

一、認清形勢,增強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文化產業作為一門新興產業,從未像今天這樣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和重視。這是因為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文化因素正在成為決定經濟發展後勁的重要因素和動力之源,文化產業正在成為21世紀發展快、潛力大的新型朝陽產業、綠色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今年,省地召開了專題會議,對全省、全區的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進行了具體安排部署。可以說,現在正是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的春天,是文化體制改革的最佳機會,我們要緊緊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全面推動我們的工作。

作為文化旅遊資源大縣,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把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擺在文化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別是縣委確立了發展思路以來,我縣的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取得了積極的發展和長足的進步,為推動文化大繁榮大發展奠定了基礎。一是文化設施建設取得長足進展。文化娛樂場所逐步增多,電視網際網路等新興文化設施的服務能力明顯提高,大型文化廣場和社群文化活動場所不斷增多。二是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成立了歌舞團,依託“文化”、“民族文化”等地域文化土壤打造了大型歌舞詩,形成了特色優勢文化品牌,同時不斷推出民族民間文藝精品,提升在外的美譽度和知名度。三是民族文化鄉村“文化打工”走出新路子。、等鄉鎮均有文藝演出隊,都在培養舞蹈演員。現在,許多舞蹈在省內外表演,讓原生態舞蹈走上產業化發展的路子。 我們取得的成績是可喜的,但是客觀的講,這些成績還只是初步的,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充分認識當前面臨和存在的問題。問題找準了,才能夠做到胸中有數,才能夠有針對性地採取解決問題的措施和對策,找到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新途徑、新辦法。由於我縣的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起步晚、底子薄、基礎差,尚處於探索嘗試階段,經濟總量小、競爭力不強,雖然發展空間廣闊,但面臨的困難十分艱鉅。分析起來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矛盾和問題。一是對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性質、特點、發展規律及走向,缺乏深層次的認識。什麼是文化事業、什麼是文化產業,二者能否相互滲透、交融或相互轉化等問題,許多同志還不是很清楚,也沒有去思考。由於過去沒有對文化產業形成市場化的觀念,沒有把它作為市場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來考慮,只是把它作為政府的一個調控工具,企業缺乏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營理念,缺乏生存發展的生機和活力,從而導致了文化產業過分強調社會性而忽視其效益性,制約了它的快速發展。二是資金投入不足。我縣是集民族、山區、貧困為一體,以農業為主的貧困縣,做強做大任何一項產業,都離不開政府的財政投入、稅費優惠、產業扶持、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支援。三是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的匱乏。過去一直把文化產業作為政府的一個事業部門,從業人員沒有競爭壓力,無進取心。因此,缺乏既有文化底蘊、又通曉經濟管理的專業化人才。由於人才的匱乏,對民族文化資源進行挖掘、整理、保護、開發的工作就顯得相對滯後,文化資源優勢就不能形成經濟優勢。

綜上所述,我們要借這次會議的東風,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認真分析我縣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差距,進一步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和省委、地委的決策部署上來,增強做好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的緊迫感和使命感,力爭通過努力,使我們的工作有一個新的突破,有一個較大的起色。

二、解放思想,牢固樹立文化產業觀念

長期以來,由於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對文化的作用,對文化產業的重要地位認識不足,存在著“重經濟、輕文化”的現象。對於外向度較低的來說,文化產業還是個新生事物,樹立文化經濟的全新理念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觀念轉變顯得尤為重要。長期以來,受傳統習慣的影響,我們把對文化理解侷限在事業的小圈子裡,與市場和經營割裂開來,只講投入,不計產出,對效益的理解也僅僅停留在一般性社會影響的層面,甚至還有人對文化從商不屑一顧。要發展文化產業,就必須堅決衝破這些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的束縛。要採用市場化運作的方式,著眼於市場需求,生產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提供更優質的文化服務。要清醒地認識到,文化企業不僅能夠獲得更大的經濟回報,而且可以更加切實地達到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目的。精神文化產品市場佔有率愈高,群眾享受文化的機會則愈多;文化企業的經濟效益愈好,隨之而產生的社會效益則愈強。只有從觀念上把二者統一結合起來,才能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和條件。

我縣民族文化資源非常豐富,這是發展文化產業非常好的基礎。但是,有了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並不等於就自動具有產業上的優勢,從資源到產業之間需要一個轉化的過程,或者說需要一個產業發展的平臺,只有經過這個轉化過程或者說具備這個平臺,資源優勢才可能為產業發展所利用,並最終形成具有經濟效益的產業。“經濟發展,觀念先行”,打造這樣一個平臺首先需要的是觀念的轉變,需要樹立起真正重視文化產業發展的觀念。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大氣磅礴的紅色文化都很有特色,都是發展文化產業的基礎。但要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就必須樹立起文化產業的觀念,真正把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工作放在整個社會發展的戰略性位臵上來。

三、開拓創新,努力探索我縣文化產業發展的新途徑和新辦法

在全區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上,在作總結講話時指出:加快文化產業發展要準確把握方向,採取切實可行措施,抓基礎、抓載體、抓重點、抓關鍵,大力加快文化產業步伐。為此,我們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認真梳理文化資源使用現狀,看看哪些資源已經得到充分利用,哪些資源還沒有被利用或開發利用得還不夠,找出比較優勢,理清思路,選準突破口,探索出一條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的新路子、新法子。

(一)要突出重點,發揮文化旅遊業的龍頭帶動作用。 文化產業的門類眾多,包括傳媒業、影視業、音像業、演藝業、網路業、會展業、體育業等等。地域性的文化產業發展由於條件所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全面出擊,只能抓住特色,發揮優勢,集中力量求得突破。我們縣在文化旅遊資源上優勢比較明顯,但在科技、人才、資金上則實力較弱。因此,我們要揚長避短,選擇適宜的文化產業門類作為切入點。其中對文化旅遊業應加以特別關注。一是文化旅遊業以古遺址、文物、原生態文化、田園、山水等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為依託,在這方面的條件相對較好;二是文化旅遊業關聯度較大,產業鏈的延伸涉及交通、商業、旅店、餐飲、娛樂等相關行業,此外還對社會就業、農民增收、小城鎮建設、生態保護等產生積極推動作用;三是文化旅遊業在文化產業中具有龍頭作用,以旅遊為主線,以文化為內涵,拉動演出業、民間藝術業、特色產品業等行業的加盟,可以進一步壯大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的規模。

因此,充分發展文化旅遊業既是一種現實的選擇,也是著眼長遠的需要。

(二)搞好文化資源整合,形成文化產業發展的合力。 加速文化產業發展,提高經濟效益,關鍵在於文化產業要進一步擴大產業面、拉長產業鏈,抓好文化資源和優勢的整合,形成文化產業發展合力,增強整體競爭力、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競爭力。一是要充分挖掘文化資源的優勢和潛力,改造提升傳統文化產業,培育新興文化產業,做強優勢文化產業,扶持文化產業龍頭企業,更好地發揮文化資源的整體效益;二是要立足提高文化產品的生產和服務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必須在認準市場需求和產品技術變化趨勢的基礎上,對文化產業各行業進行準確的定位,建立相應的企業機制,配備相應的環境條件,來培育和提升核心競爭力,並將其轉化成競爭優勢;三是要著眼於搞活體制,增強持續競爭力。要把適應市場經濟規律與遵循文化發展規律有機結合起來,實現體制創新,為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對民族文化資源進行整合開發,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我縣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資源,還處於原生態狀態,缺乏深度的開發和包裝,我們可以對現有的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利用,打造、“”等品牌,形成自己的拳頭產品,大力發展特色旅遊業,推動我縣文化產業的發展。

(三)以人為本,加大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

從我縣的文化現狀來看,現有的文化專業技術人才遠遠不能滿足文化事業發展的需要,文化產業的管理人才更是空白。

要發展文化產業,就必須下決心引進和培養人才,要按照“引進急需人才,利用現有人才,挖掘潛在人才,培養後備人才”的方針,努力引進和培養文化專業人才和產業管理人才,對散佈在民間的民族民間文化進行普查,對瀕於失傳的文化進行搶救,創造良好的重視人才,尊重人才的人文環境,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創造優越的社會環境。

(四)加強文化體育設施建設,發展體育產業。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體育娛樂休閒的需求越來越大,體育產業發展大有可為。現在,我縣體育館和投入使用,有力地推動了XX縣體育事業的發展和人民健身活動的開展。體育健身娛樂業是群眾參與面最廣的一個體育產業,要通過興辦各種型別的體育俱樂部,開展籃球、排球、網球、羽毛球、游泳、乒乓球、橋牌、象棋、圍棋、健身、登山等各種活動,滿足廣大人民群眾不同檔次、不同型別的健身娛樂需求。

(五)政策引導,拓寬融資渠道。

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通過“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來實現。政府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運用政策引導和扶持上。我縣文化產業起步較遲,困難較多,政策的力量將顯得更加重要。面對不少文化企業和文化專案運作資金不足的問題,政策制定應著重於如何有利於擴大融資。政府有關部門要設臵專項文化產業扶持資金,或採取先期投入,解決基礎設施、啟動經費,以及在貸款、稅收、土地徵用等方面對文化產業專案給予優惠。但僅僅依政府投入是不夠,也是不現實的。根據中央有關精神,文化產業中不少領域已對社會和民間資本實行開放。政府應把鼓勵民營企業投資文化產業作為一項重要方略,保護和支援他們的積極性,促進民營企業富裕資金向文化領域流動,以此來壯大文化產業的實力,拉動這一產業的發展;同時又要加以積極的關心和指導,使民營文化企業在把握正確方向的前提下,通過股份制形式,形成各方面力量的有效合作關係,運用資金和專業兩大優勢生產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文化產品,提供群眾所需的文化服務,從而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要積極尋找商機,引進外資,多渠道融資和充分利用市場回報等新的投資格局,為我縣文化產業的發展注入更強大的動力。

四、加強領導,狠抓落實,紮實推進我縣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

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的複雜系統工程,要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和指導。各相關部門一定要著眼全域性,統籌兼顧,紮實工作,下決心、下功夫把各項工作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一)要明確責任。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是我們義不容辭的重要職責,一定要從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這項工作的重大意義,把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工作做細、做實、做好。

文產辦要大力拓寬文化產業發展內涵,將文化產業“嵌入”旅遊業及其他產業之中,依託、藉助這些產業既有的市場,達到快速啟動市場、縮短髮展週期、減少發展成本,最終實現目標效益的最大化。要大力發展民辦文化產業,除了國家明令禁止社會力量進入的文化領域,其他文化領域要打破所有制限制,全部面向社會資本開放。鼓勵、支援和引導社會各類資本以參股、民營等形式,參與興辦影視製作、演藝、娛樂、印刷、廣告、傳媒、發行、中介服務等文化產業;鼓勵、支援和引導社會資本投資高新技術文化產業,從事數字廣播影視、資料庫、電子出版等研發、生產和傳播。對已經從事文化產業的民辦骨幹企業,要支援他們增強市場開拓能力,打造文化品牌,儘快做大做強。

文體廣播電視局作為政府文化管理部門,要切實轉變文化管理職能,推進內部改革創新,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整合經營性文化資產,吸納民間資本,發展文化產業,提供更加豐富的精神文化產品,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的更高需求。一是要推進經營性文化資產走入市場。整合除電視臺外的國有經營性文化資產,廣泛吸納民間資本,在基礎上組建X縣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二是要增強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的活力。體育中心、圖書館、文化館等縣文體廣播電視局下屬事業單位要牢固樹立公共文化服務理念,繼續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創造良好的服務環境,增強吸引力;要進一步深化人事、收入分配等內部制度改革,全面推行競聘上崗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增強內部活力。三是要深化廣播電視改革。在堅持不能變,堅持不能變的前提下,實施公益性部分經費包乾,定崗、定員、定責、定酬的績效掛鉤分配製度,以創特色創品牌為目標,打造品牌欄目,推進新聞改革,推動我縣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

(二)要搞好謀劃。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必須通盤考慮,抓好謀劃。既立足當前,又兼顧長遠,力爭使文化建設走上快速、平穩、健康的發展軌道。要把文化產業作為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來培育和發展,制定切實可行的中長期發展規劃。要統籌兼顧,構建協調推進的文化發展格局,努力探索和走出一條文化結構優化、區域佈局合理、城鄉共同發展的文化建設之路。

(三)要形成合力。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涉及經濟、政治和文化多個領域,牽扯到社會各個方面。各有關部門一定要加強溝通與協作,共同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各級黨委、政府要總攬全域性,協調各方,督促檢查。宣傳文化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發揮主力軍作用。各有關部門各行業都要發揮職能作用,給予大力支援。各企業單位、社會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要發揮各自優勢,主動參與,積極為文化興縣做貢獻。

同志們,當前,文化體制改革已逐步進入破解深層次矛盾的攻堅階段,我們定的目標是到20xx年,把建設成為全國文化先進縣和全省文化旅遊強縣,做到文化體制基本理順、文化機制充滿活力、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實力較強、文化設施功能配套、文化市場開放有序,文化發展主要指標和文化綜合實力居全省先進行列。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實踐,突破長期制約我縣文化發展的關鍵問題、要害問題,堅定不移地把改革推向深入。要按照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在加快進行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改革方面取得新突破,在文化產業發展方面取得新成效,為實現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講話 篇2

同志們:

剛才春香同志就文化體制改革工作的方案做了重點傳達,有關方面遞交了責任書。文化體制改革問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進行了多次研究,決定今天召開這個會議,目的是為了真正統一我們的思想,抓好我們的工作。省裡對文化體制改革非常重視,文化體制改革經驗交流會的材料已發給大家,請各單位認真學習貫徹。下面,我就如何做好全市文化體制改革工作講四點意見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人民的精神家園,也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對於一個民族和國家來說,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決定著一個民族和國家的興衰。對於一個城市或地區來說,文化是一種資源,許多歷史文化名城就是因為其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著稱於世,成為發展文化旅遊的寶貴資源;文化是一種城市形象,不同的城市由於不同的文化傳統而風格迥異、各具魅力;文化是一種生產力,隨著文化與經濟的不斷融合,以及文化產業迅速發展,文化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文化產業成為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支柱產業;文化又是一種關係城市長遠發展的內在動力,城市以文化論輸贏,勤奮、拼搏、開放的文化精神是城市發展繁榮之根,奢侈、保守、落後的文化精神是城市衰敗之源。城市的振興首先是城市文化理念、城市精神的振興 加強文化建設,關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實現,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佈局,關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破解文化發展難題,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對於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作用,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要像重視經濟建設一樣重視文化建設

優秀文化能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多個領域,對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抓文化建設就是抓經濟,也是抓發展。我們必須克服重經濟、輕文化,先經濟、後文化的傾向,像重視經濟建設一樣重視文化建設。

(一)文化創造價值,是經濟發展的引擎。文化產生聚變效力,具有巨大的價值創造功能。文化產業是朝陽產業,它將伴隨著人類文明的傳承,永遠不會消亡、永遠不會過時。世界第一文化產業強國美國,文化產業已成為第一大產業,增加值比重在25%以上,全美400家最富有的公司有72家是文化企業,電影產量雖僅佔全球的6%,而市場佔有率卻在80%以上,僅影視衍生品產值就達187億美元。日本的娛樂業產值僅次於汽車工業,僅漫畫、動畫、遊戲產業就佔國際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國產電影《建國大業》票房收入預計突破4億元,創國產電影之最。創意經濟因文化而興,據統計,全世界創意產業每天創造的產值達220億美元,高新技術文化產品的品種每年增長速度在60%以上。文化是品牌經濟的價值源,我們汨羅的屈原酒、長樂甜酒,因其獨特的文化而備受市場青睞,同仁堂、全聚德、可口可樂、麥當勞等依賴自身所蘊含的文化元素,成為大眾永久的消費品牌。我們要以文化為核心、為載體、為手段,提高經濟發展的廣度與深度、質量和效益,助推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文化塑造形象,是經濟發展的磁場。文化是區域形象的靈魂,擁有先進文化的地區,區域形象就能贏得世人的美譽和嚮往。汨羅,位於煙波浩淼的洞庭湖畔,因流經境內的汨羅江而得名。這裡源遠流長,人文薈萃;這裡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汨羅既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晚年生活、創作和投江殉國之處,又是開國元勳任弼時誕生成長之地,哺育了彭家煌、楊沫、康濯等當代文學名家,留下了宋玉、賈誼、司馬遷、韓愈、蘇軾等歷代文化名人問祖尋根的足跡。龍舟文化、湖湘文化脈脈相承,求索精神、駱駝精神代代相傳。這是我們的文化優勢,也是我們發展經濟的寶貴資源。屈子祠、任弼時紀念館、中國汨羅江龍舟節、中國龍舟名城、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汨羅江畔端午習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長樂故事會(湖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七大文化品牌飲譽中外,被列為長株潭屈原文化旅遊基地。我們精心經營“中國龍舟名城”、“中華端午源頭”品牌,連續5年成功舉辦國際龍舟節,提高了的知名度、美譽度,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這麼優秀的文化一定要傳承下去,因為它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擁護和拍手稱快。我們要以先進的文化理念,來包裝、推介、提升汨羅,為汨羅經濟發展贏得口碑、信心和實惠。

(三)文化提升品位,是經濟發展的支撐。 我們正在籌建屈子文化園,旨在依託名人(屈原)、名祠(屈子祠)、名江(汨羅江)、名節(端午節)、名舟(龍舟),建設以弘揚屈原愛國思想和求索精神為主題的國家級文化產業園,打造集旅遊、休閒、節會、民俗、教育、尋古、紀念等功能於一體的文化旅遊景區。專案以汨羅江為軸心,分為五個功能區,規劃面積16平方公里,總投資過15億元。現在,正在按省委政府的要求,力求打造為“國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文化聖地”,以特色文化引領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打造魅力汨羅的文化之魂,提高汨羅文化競爭力;創新文化引領社會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建立經濟文化一體化的發展機制和文化產業發展的內在機制。我們正在打造屈原文化、民俗文化、端午文化,就是利用多方面的文化優勢,以文搭臺,以文招商,以文引客,打造展示汨羅的文化名片,尋求引領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撐點。可以說,沒有文化的發展進步,就沒有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

(四)文化陶冶精神,是經濟發展的動力。文化滌盪心靈、滋養才情,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內化於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外踐於行不斷為發展注入活力。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求索精神”,任弼時的駱駝精神,就是一種精神、一種文化,是新時期建設魅力汨羅的強大精神力量。我們的獲得十一屆全國見義勇為的救火英勇陽鵬,獻出了生命的救水英雄曹鵬飛、王國慶夫婦等,他們的事蹟可歌可泣。在他們身上所展示的是高尚的道德操守和淳樸、俠義、勇敢的可貴品質,也是我們從事經濟建設過程中寶貴的精神財富。汨羅最大的變化是什麼?城鄉面貌美了、幹事激情有了,幹部作風變了,思想觀念轉了,這應該是一種地域文化的發展和延伸,這種新的地域文化形成後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強大的動力,這是不得了的,這就是文化的力量。這將是永久的、無限的力量,是一種磁場、一種動力、一種形象、一種品牌。我們在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要不斷塑造人們良好的地域群體文化,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精神動力。

二、要像突破農村改革一樣突破文化改革

體制機制不活,文化發展不旺。大改革才有大活力,大創新才有大發展。我們要有“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像突破農村改革一樣突破文化改革。

一是強化改革意識。中央、省委關於文化體制改革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已經確定,市委會對我市文化體制改革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也已經確定了,明年6月底前要基本完成改革任務。有些同志有觀望心態,害怕自己先改吃虧,這種擔心完全沒有必要。老子說:“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講的是常常先受損而後獲大益,有時是先獲益而後致大損。一個地方、一個單位先改了,開始看來好像好處不明顯,實際從長久看,這一改為單位和個人創造了更為廣闊的發展天地,提供了更為充足的發展動力,增強了更大的發展活力。通過改革,體制順了,機制活了,效率高了,還有什麼可怕的呢?何況改錯了還可以重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反過來如果不改革,錯失了機遇,影響了發展,從長遠看是要吃虧的。我們要有率先突破的信心和決心,去搶佔文化體制改革的先機,打破束縛文化發展的不合理機制,激發文化創造力,改出一片新天地。

二是抓住改革關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關鍵是要做到真轉、真換、真活、真放、真調。一要真轉,就是要把政府職能真正由主要辦文化轉到加強文化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務上來,實行政事分開、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分開,加快建立覆蓋全社會的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二要真換,就是要大力推動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儘快實現“脫胎換骨”,脫事業性質之胎、脫政府包辦之胎,換弱不禁風之骨、換缺乏自主能力之骨,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市場主體。要推進電影體制改革,建立有規模、有實力的新型電影院公司;要加快推進文藝演出院團改革,組建演藝公司,帶動演藝娛樂業的繁榮;現在我市花鼓戲劇團經過改制後,打造出了一批優秀的文藝精品。該團創作的大型花鼓戲情景劇《端午汨羅江》在今年的國際龍舟節公演後,引起強烈反響,被譽為“移動的端午文化博物館”;歷史劇《屈原在汨羅江畔》和現代戲《朋友》、《賣瓜》等近20部作品,先後榮獲全國匯演一等獎、文化部金獎等30多項榮譽;《端午的節日精神》、《汨羅江端午習俗》、《汨羅江記憶》等一批反映汨羅端午文化的優秀著作相繼出版。三要真活,就是要深化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改革,徹底解決能幹不能幹一個樣、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等問題,使執行機制靈活起來、員工積極性調動起來,創造活力迸發出來。要促進新聞媒體宣傳工作與經營業務兩個分開、電臺電視臺節目製播兩分開,加強宣傳,搞好經營。真放,就是要放開准入,鼓勵、支援和引導社會資產、非公有制經濟進入非特殊性文化領域,形成多種市場主體平等競爭、相互促進的新格局。四要真調,就是對現有文化文物、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有關行政執法隊伍進行調整歸併,組建統一的文化市場行政綜合執法機構,徹底改變政出多門、各自為政、多頭執法、重複執法的狀況。

三是突破改革難題。改革最難處理的是職工和企業切身利益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靠政策、靠智慧、靠創新,要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市有關政策規定,探索切合實際、具體可行的辦法。要解決好“身份轉變”問題。採用“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實事求是界定“老人”、“新人”,妥善安排好轉制後職工去向及有關待遇,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保證職工平穩“轉身”,重點要做好轉制後職工的社保銜接工作。要解決好“政策優惠”問題。國辦114號檔案對轉制企業的財稅優惠有明確規定,檔案執行期限截止至20xx年底。按照管資產和管人、管事相結合的要求,加強國有文化資產管理,確保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

三、要像推進經濟發展一樣推進文化發展

推進文化事業大繁榮、文化產業大發展,全面提升信陽文化發展水平,是文化體制改革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必須牢牢樹立文化發展也是第一要務的觀念,做到換腦子、變法子、闖路子,啟用文化發展的“一池春水”。

一是在提高文化服務均等化上著力。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群眾共建共享的原則,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納入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公共服務的均等化。要實施公共文化服務工程。大力推進文化資訊資源共享、廣播影視數字化等重大文化工程建設,切實做好鄉鎮綜合文化站、農村電影放映、廣播電視村村通、農家書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設,優化社群和鄉村公共文化資源配置,形成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設施網路。我市鎮鄉兩級已多方籌措資金近20xx萬元,用於農村有線電視、數字電視、文化資訊資源共享工程。全市村級文化娛樂室和圖書室發展到126個,群眾性文藝團體和家庭樂隊、老年腰鼓隊70多個,成為汨羅農村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文化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8%。開展了農村廣播“村村通”工程建設,開展了中國汨羅網、汨羅江社群、汨羅週刊、汨羅手機報等網路通訊媒體的建設,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要增強文化產品供給能力。採取政府購買、專案補貼的方式,支援文化企業生產質優價廉、安全適用的公共文化產品。逐步推進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免費向社會開放。文化創作在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們的創作從文化的思想性上還不夠,真正能夠感染人、鼓舞人的作品還不夠,好的作品都有一個好的思想。《賣火柴的小女孩》體現的是溫暖他人的思想,溫暖世界的思想。巴金的《家》、《春》、《秋》,體現的是那個時代要改革要發展,打破傳統走向新生活的變革思想。汨羅作家甘徵文創作的《八品官》、《鄉長本姓趙》等作品獲得了市民的好評,被評為“汨羅最具影響力的人物”。文化體制改革不管搞什麼,真的有了思想性才能震撼人、鼓舞人、凝聚人。

二是在增強文化產業硬實力上出招。汨羅是文化資源大市,可目前仍有不少文化資源躺在那裡,等待開發利用。我們要堅定地走文化產業振興之路,貫徹落實國務院《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把寶貴的精品、最具開發價值的資源推向市場,把文化資源的“原生礦”變為文化產業的“聚寶盆”,增強識寶的眼力、挖寶的能力、生寶的創造力。我們搞文化產業的資源很豐富,屈原文化、端午習俗、民俗文化、紅色旅遊等文化主題都可以產業化,人文歷史、自然生態、鄉村觀光、都市風情、購物美食等主要旅遊產品都可以帶動相關的產業。旅遊景點不僅要解決旅遊的問題,還要解決休閒的問題,保證遊客常去並住得下來。積極搭建平臺,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輻射帶動作用強、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能優化生產佈局和產業結構的大專案落戶汨羅。堅持壯大龍頭與培育主體結合,重點培育一批骨幹文化企業,引導資源要素向優勢企業集中,打造文化產業發展的旗艦。

四、要像渴求經濟人才一樣渴求文化人才

人才是文化的第一要素。一個錢學森頂得上五個機械化師,一個張藝謀頂得上五個上市公司。我市文化人才稀缺,尤其缺乏高水平的文化人才,對此,我提出五點希望。

一是在重視人才上不糊塗。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一樣,需要一批人才去引領。正因為有亞里士多德,才有了古希臘哲學的繁榮;正因為有程長庚、譚鑫培、梅蘭芳這樣的京劇大師,才有京劇事業的繁榮;正因為有以張藝謀為首的工作團隊,才有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的驚豔世界。我們要高度重視文化人才,抓好文化人才隊伍建設,闖出一條人才興文的路子來。信陽文化要發展,沒有人才就難以發展,在重視人才上,要當清醒官,不要做糊塗官。

二是在培養人才上不懈怠。要定計劃培養,這是件很划算的投資,要捨得投資。各單位都要有實實在在的人才培養計劃,制訂具體目標、政策和措施。要分型別培養,針對行政人才、經營人才和藝術專業人才的不同特點,針對初級人才和高階人才的不同層次,制訂不同的目標。要有重點培養,對複合型的經營管理、演藝、重要藝術門類、網路建設、現代傳播、創意設計等人才,抓緊培養。要多形式培養,把業務培訓與實踐鍛鍊、“送出去”與“請進來”、短期培訓與學歷教育等有機結合起來,特別是要通過文化實踐活動的策劃、推廣、組織過程鍛鍊和發展人才,讓更多的人才脫穎而出。

三是在選拔人才上不拘格。要放開視野選文化人才。無論是宣傳的、文化的、旅遊的人才,還是規劃的、策劃的、美化的人才,都可以選拔使用,不用“有色眼鏡”看人,不“偏心眼”看才。要放開條件選文化人才。在文化領域,曹禺23歲創作出《雷雨》,王蒙19歲寫出《青春萬歲》。所以我們選人才不要怕誰年輕。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沒有百分百,不要求全責備。高學歷、有專業特長、在某方面有一定建樹的人,一定要容得下。我們要重點推進人才年輕化,在宣傳文化系統配備年富力強的領導幹部和高階職稱人才。要放開形式選文化人才。要面向社會聘、通過市場選。國學大師陳寅恪在國外留學多年,並沒有獲得什麼學歷文憑,清華大學卻聘請他當教授。講不拘一格,當然不是說沒有“格”,這個“格”就是水平。只要是有水平,能為汨羅文化建設做出成績的,都可以選,可以用。

四是在留住人才上不小器。要堅持以人為本,從愛護人才、尊重人才出發,採取有效措施為人才發揮作用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在留人上不要吝嗇,可以承諾“你有多大才,我搭多大臺”,最大限度發揮其作用,幫助其實現人生價值,只有這樣才能人盡其才。

同志們,大力推進文化建設特別是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重任。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產業發展,黨委宣傳部門要搞好協調,牽頭制訂改革方案和產業發展規劃,加強督導檢查;文化主管部門要明確責任,分解、落實目標任務;各相關部門要全力配合,協同作戰。抓緊進行,堅決按期完成任務。讓我們銳意改革,加快發展,艱苦創業,真抓實幹,不斷開拓文化建設的新境界,為魅力汨羅建設再譜新篇!

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講話 篇3

同志們:

今天的會議,既是對我縣文化體制改革階段性工作的總結,也是對下階段改革任務的安排部署。規格很高、意義重大。我縣的文化體制改革分三步進行,文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第一步,我們按照“一局一臺一隊一站”模式,對文體局、廣電局、電臺、電視臺進行合併重組,打響了我縣文化體制改革的第一戰,為全縣文化體制改革工作開好了局,鋪好了路。在此,我謹代表縣委、縣政府對長期奮戰在文化戰線的同志們表示衷心感謝,對新設定的三家單位掛牌成立表示熱烈祝賀。剛才豔霞部長就我縣文化體制改革工作作了一個很好的報告,我都贊成,希望同志們認真領會,抓好落實。下面,我就如何推進全縣文化體制改革工作講三點意見:

一、轉觀念,提認識,搶佔文化發展先機

改革創新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必由之路,而解放思想是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的根本武器。我們要清醒地認識,改革是大勢所趨,早改佔先機、不改沒出路。我們要改變重經濟輕文化的思想和抓文化只投入無效益的觀念,樹立抓文化就是抓發展的理念。要在意識觀念、發展路徑等方面進一步解放思想,緊緊抓住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著力解決制約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解放發展文化生產力,努力培育有利於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文化主體和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二、增投入、強服務,滿足群眾文化需求

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目的就是要通過公益性文化事業服務的最優化,不斷滿足群眾文化需求。我們要建立財政性文化投入穩定增長機制,保證公益性文化事業財政投入總量持續增長,加大對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紀念館、廣播電視臺和縣網建設的投入,加強社群和居民小區文化設施建設,強化鄉鎮文化站和村文化室的建設,扶持體現地方特色的重大文化專案和藝術院團,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要。要優化財政投入的結構和方式,逐步推行專案資助和政府訂單制,在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深化勞動人事、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實現由“養人”向“養事”的轉變,堅持在發展中搞活,在搞活中發展,不斷提高為群眾服務的水平。

三、轉機制、聚活力,推動文化產業繁榮

創新體制機制,是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最根本、最有效、最持久的因素。指出,要加快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按照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增強活力的要求,加快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穩步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我們要以此次設定“一局一臺一隊”為契機,進一步堅定市場化的改革方向,用市場啟用文化,用競爭啟用藝術,使文化體制更好地體現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要擦亮“文化”、“文化”、“文化”三張牌,以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為重點,加速文化企業改制,以骨幹文化企業為龍頭,以資產為紐帶,推進集團化建設,培育市場主體,打造一批有活力、有實力、有競爭力的微觀主體,不斷髮展壯大文化產業。

同志們,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文化事業大繁榮、文化產業大發展,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改革力度大小與否、進展的快慢、成效如何,關鍵還是取決於各部門、各鄉鎮的協調配合。全縣各級各部門要把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建設擺在全域性工作的重要位置,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及時研究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牢牢把握改革發展的主動權。充分調動廣大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加大文化名家、文化大師、領軍人才和基層青年文化人才的培養,著力建設一支規模巨集大、素質優良、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從而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文化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文化產業發展開創新局面,為加快建設“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經濟強縣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