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淺談資訊科技與國小數學課程整合實施方案

欄目: 實施方案 / 釋出於: / 人氣:2.9W

20xx年,原教育部長陳至立在“全國中國小資訊科技教育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提出“要努力推進資訊科技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第一次從政府角度提出了“整合”的概念。“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它的研究與實施為學生主體性、創造性的發揮創設了良好的基礎,使學校教育朝著自主的、有特色的課程教學方向發展。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資訊科技,要把現代資訊科技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就數學而言,運用新穎的、現代的資訊科技,能為國小數學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有利於轉變教育觀念,改革課堂教學,更新教學方法和手段,促進教育觀念與教育機制的深刻變革。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必須學會從自己的角度去研究如何讓計算機發揮作用來幫助自己的教學,如何把資訊科技融入自己的學科教學中,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和綜合能力。

淺談資訊科技與國小數學課程整合實施方案

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是符合國際發展趨勢和國情需要的一項行動策略。本文論述了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概念,並立足於學科教學,闡述了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優勢,提出了幾個在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資訊科技與國小數學整合的含義

所謂資訊科技與國小數學課程整合,是將資訊科技有機地融合在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使資訊科技與國小數學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資源以及課程實施等融合為一體,成為與課程內容和課程實施高度和諧自然的有機部分,以便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並提高學生的資訊獲取、分析、加工、交流、創新、利用的能力,培養協作意識和能力,促使學生掌握在資訊社會中的數學思維方法和問題解決的方法。

二、實現兩者有效整合的優勢

資訊科技對教師來說,是一種獲取教育資訊、改進課堂結構和大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工具;對於學生來說,資訊科技是一種終生受用的獲取知識和提高技能的認知工具。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掌握良好學習的方法,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國小數學的教學中,把資訊科技與數學教學進行整合,能夠很好地在教學中實施新課程標準。

(一)從教師的教來說:

1、能使數學教學活動更體現生活

在教學中,我們只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各種資訊資源,與國小數學教學內容相結合,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改變傳統的教學內容,使教材“活”起來,藉助現代資訊科技,讓數學更貼近生活,更具生活體驗。

例如: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時,可以先安排學生找一找我們周圍的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有關面積的知識,然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讓他們設計一個裝飾教室的方案,如:需要購買什麼規格的瓷磚,需要購買多少?需要多少面積的玻璃?需要多少塗料?大約需要準備多少錢等等。學生可以通過登陸一些提供家居裝飾資訊的網站尋找一些必需的資料資料用於解決問題,從而在這種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運用資訊的能力。既符合國小生的認知特點,又增加了學生學好數學的內驅力,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同時也讓他們充分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2、能使數學教學過程更生動有趣

根據情境教育的原理,創設充滿美感和智慧的學習氛圍,可使學生對客觀情境獲得具體的感受,激起相應的情緒,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使他們潛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發展。多媒體教學可以很好的展示知識間的聯絡,引起興趣,利於很好的理解知識。

例如教學蘇教版第五冊《農村新貌》時,設定生動形象的場景,引起學生的興趣,讓每個學生以參觀者的身份,從不同的方向進入新農村,在行進的過程中發現隱藏在畫面中的資訊,提出數學問題,全班一起來解決這個數學問題,計算機作出相應的判斷。學生們接到任務都很感興趣,都躍躍欲試。比如有的學生髮現:該村果園裡有6行蘋果樹,每行15棵;還有30棵梨樹。於是便提出問題:果園裡一共有多少棵蘋果樹?其他同學紛紛解答。這個例子通過創設新奇的問題情境,激起了學生學習新課的慾望,喚醒了學生的有意注意,提高了教學效率,也使整課充滿了童趣。

3、 能使數學教學更具真實體驗

新課程標準十分強調讓學生經歷(感受)、體驗(體會)、探索等刻畫數學活動水平的過程性目標動詞,從而更好地體現對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情感與態度方面的要求。如:教學 “角的認識”時,我先在螢幕上出示紅領巾、三角尺、鍾、扇面的實物圖,讓學生觀察思考,這些實物圖形中的角在什麼地方呢?教師組織學生討論、猜測,然後,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將組成角的兩條邊在實物圖連續閃爍。並伴有聲響,接著將實物剪刀、扇子等實物圖形移走,抽取出角的本質定義,學生的猜測得已證實。同樣,在學習其他幾何形體時,也可以用這種方法,這樣可以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事物本質特徵的能力,形象直觀地為學生的思考、探索、發現和創造提供感性材料。在引導學生體會角的形成時,先在螢幕上顯示一個亮點,然後用不同顏色從這一亮點作出兩條射線,同時閃爍著這個亮點及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使學生看後能悟出角是怎樣形成的。這樣的設計,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而動態的畫面與學生的思維活動緊密相聯,學生學得主動,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力也得到發展。

4、 能使數學教學更互動

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師生之間的結構關係,也改變了師生既有的角色地位,使二者建立起共學關係,實現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學習者學習媒介的互動。在此過程中,學生在接受資訊,同時也能表達自已的想法。這種互動式的教學加強了師生間和學生間的情感交流,對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產生了積極作用。

例如:教學《認數》一課時,教師製作一個小的互動性CAI課件,設計幾個小動物形象。首先創設情境:老師帶來好多小動物跟大家一起玩“猜猜我是幾”的遊戲,好不好?我們單擊任何一個小動物它就會跳出來提問,如問:“我比5大,比7小,猜猜我是幾?”“我在8的前面,5的後面,我可能是幾?”此時小朋友們興致盎然,一隻只小手舉得高高的。還可以利用數字卡片,讓小朋友扮演“數字”,從小到大按順序排隊,不僅幫助學生直觀地認識數的先後順序,培養學生良好的數感,還可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教師也可以示範提問“隊伍裡一共有幾個數?第3個是幾?”“5離8近一些還是離1近一些?”“看著數字,你也能提出自己的問題嗎?”同時還能引導學生生生合作,一個問,一個答,此時,學生都積極地投入“一問一答”中,好不熱鬧。

5.能使課堂容量更大,教學更靈活

與以往常用的黑板、粉筆相比,有效的運用資訊科技,使教師不必考慮板書方式和板書時間的限制,使一堂課的容量更大。特別是一些需要較多的板書文字和作圖的課上,利用多媒體可以根據需要將大量的資訊儲存在電腦上,上課時適時的出現在學生面前。另外,計算機具有高速運算、處理資訊的特點,合理的運用它,還可以高速、準確地作圖,增加知識量。

教師通過預先製作CAI,可以對教學過程進行實時控制,隨時隨地根據上課需要,出現所需的文字、圖片等等,從而豐富教學手段,拓展師生交流,提高課堂效率。

(二)從學生的學來說:

1、 學會收集資訊,養成善於觀察和整理的學習習慣

我們常常說要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而具有獲取和收集資訊的能力是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的前提。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很多問題,所需要的資訊怎麼去查,到哪兒去查,哪些是有用的……因此,要實現資訊科技與國小數學課程的真正整合,培養學生獲取和收集資訊的能力,養成課前自主學習的習慣是關鍵。在現代資訊科技教育環境下,不僅僅意味著只給予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材料和獲取所需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習建立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和方法,使學生自己主動地查詢和獲取所需的內容,通過這一過程使學生自己的知識面得到拓寬,而且自身的學習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鍛鍊。

例如:在教學第五冊《統計》時,教師事先做輔助課件,設計好學習計劃,讓學生自己去收集,整理資料。

①播放背景音樂生日快樂歌,請同學們輸入自己的生日提交給計算機,啟發思考:

你能用什麼方法概括出各月出生的同學的人數呢?

②頁面顯示:劃“正”字統計或讓學生自由選擇並完成統計任務。

③集體交流,說說你從這項任務中知道了什麼?(BBS)

④讓學生在網上收集各城市人均收入、各國森林面積等資訊,整理資料,自己進行相應的統計,並闡明統計意圖,並把最終結果拿到網上進行交流對照。

在實際教學中,藉助資訊科技打破時空的侷限,利用豐富的學習資源,有意識的讓學生自己去

查閱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把學習數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課餘知識,而且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2、 學會分析資訊,養成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

資訊科技與國小數學課程的整合,突破了以往學習過程中,忽視學生主動性、能動性、積極性的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一種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生間合作交流,實踐操作的教學方式。

例如:在學習第五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時,課前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一個課件,製作多個熱區,每個熱區都是一個可能自主學習的內容,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情況,點選不同的內容進行連線。熱區主要有:

① 什麼是周長:進入這一連線,課件將以動畫形式(小動物的運動過程)來展示出周長的概念。

② 請你幫忙:該連線設計了兩位動物朋友家的菜地要建籬笆,一塊是長方形,一塊是正方形,請同學們忙算一算:它們各要買多少米的材料?

③ 比一比,賽一賽:在這一塊內容中,由計算機出題,看誰算的又快又準,並根據情況評出星級。

④ 你的留言:可以將這節課你的體會告訴大家,也可以將你認為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時要注意的方面提醒大家,同時也可以留下自己對自己的評價。

通過這樣的教學,教師把權力下放,完全由學生自主的選擇學習內容,教師只是這次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協調者的角色。展示精美的課件,很容易引起學生興趣,根據提示,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通過觀察、討論、操作等一列活動,學生圓滿的完成了學習的任務。

三、兩者整合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

1.不是所有的課都必須兩者結合,資訊科技的運用不是靈丹妙藥,不是說一節課運用了現代

資訊科技就一定的好課,不用現代資訊科技就落伍了,資訊科技運用的再好,也要經過學生實踐的檢驗,畫蛇添足還不如不用。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其主體是課程,而非資訊科技,切務為使用技術而使用技術,甚至不惜犧牲課程目標的實現為代價,應以課程目標為最根本的出發點,以改善學習者的學習為目的,選用合適的技術。特別切忌在使用傳統教學手段能夠取得良好效果,生硬地使用資訊科技。

2、資訊科技與學科的整合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主導者。針對部分師計算機知識相對缺乏的問題,教師自身要加強對資訊科技知識的學習。比如必須學會用資訊資料庫來處理各種資訊,能運用課件軟體來製作課件,不能依賴於計算機教師,能用先進的工具軟體整合教育資訊資源等。此外,處於資訊時代的教師還必須具備現代教育教學理念,掌握先進的教學設計方法與資訊科技相結合,才能實現資訊科技與學科的優化整合。

3、有的教師認為教學手段先進了,教育思想便先進了,於是課堂上雖然應用了計算機,但依然採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是講解的中心,講授數學知識,學生是被動的接收者。有的教師僅僅把計算機作為教師講解演示的工具,多媒體課件成了圖片、動畫和錄影材料的簡單拼湊,學生也只是聽、看,沒有實際操作的機會,學生仍是被動型的學習,沒能真正發揮網路的作用。有的教師忽略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關係,忽視了教師與學生人文交流,課堂上出現教師圍繞計算機,單純操作機器演示,以機器為中心的情況。這些都是機械地將資訊科技與數學教學整合,是一種現代化的“注入式”教學,是形式上的整合。

4、學生的不可控制因素較多,因而在推進資訊科技教育的同時,不能忽視資訊垃圾帶來的負面影響。要加強對學生使用資訊科技的人文、倫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養學生鑑別資訊真偽的能力和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課程的整合不僅僅使學生更快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資訊素養,這樣才能使學生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將來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是一個螺旋上升的發展過程,而非一勞永逸的結果。我們應該從有機的教學系統來考慮,不能任意誇大或者忽視其中某一因素的作用,否則就可能阻礙了教育資訊化的發展進度,偏離了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實施過程中的正確方向。

總之,資訊科技與學科的整合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現代資訊科技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數學又是一門基礎學科,如何將兩者有機的整合起來,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過程之中,使數學教學融入了現代的教育藝術,從而提高課堂數學教學的實效性。“整合”是現階段資訊科技應用數學教學中比較好的一種模式,但在實踐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碰到這樣那樣值得注意的問題,因而不能說他是未來數學教學的唯一模式,在以後的教學中還要不斷的思考,探索。適時適量的運用多媒體,就會起到"動一子而全盤皆活"的作用,發揮其最大功效,就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過重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實施,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現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養更多的跨世紀的創造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