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節能減排科技支撐行動實施的工作方案

欄目: 工作方案 / 釋出於: / 人氣:2.87W

一、節能減排科技現狀

節能減排科技支撐行動實施的工作方案

(一)能耗與節能科技現狀

我市能源消耗結構以煤炭為主,XX年能源消耗結構中,煤和焦炭佔64.1%;全市萬元gdp綜合能耗由XX年的2.77噸標煤下降到XX年的2.09噸標煤,下降了24.5%,但較全省平均水平仍高出0.92噸標煤。我市規模工業高耗能產業主要集中在鋼鐵、電力、建材等行業,其綜合能源消費量佔到全部規模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的97%。從電力消耗情況看,XX年全市電力消耗量為32.1億千瓦小時,XX年為43.1億千瓦小時,年均增長6.1%。其中第二產業用電量在全社會用電量中佔的比重接近80%,幾乎全是工業耗電。此外,我市清潔能源使用率從XX年的21.97%提高至XX年的35.5%。

我市社會用電量和各產業的用電量都呈不斷增長趨勢,說明經濟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對能源的需求量在不斷增加;而且高能耗產業多,主要工業裝備技術水平不高、能源利用率較低,節能降耗空間大。

我市圍繞重點行業節能降耗,開展創新性技術攻關,突破了一批瓶頸技術,開發並應用了一批重大節能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裝備。

鋼鐵企業重點推廣“三幹三利用”(即焦爐、轉爐和轉爐煤氣乾式除塵技術及對水、煤氣和固體廢渣的綜合利用技術),XX年全市鋼鐵企業綜合能耗下降了8.89%。電化集團有限公司建立熱電聯產專案,採用迴圈鍋爐後,遵循能源梯級利用原則,年節省原煤1.1萬噸,節水60萬噸。在國內率先搶灘風力發電裝備市場,電機集團有限公司突破了兆瓦直驅式風電機組的整機系統整合、機組控制系統及大型直驅動低速風力發電機制備三大技術瓶頸,成為全國最早確立的三個風力發電整機制造產業化基地之一。交通領域,突破了混合動力汽車等一批關鍵技術。

儘管如此,我市仍然沒有形成系統的工業能耗指標體系和專案節能評估指標體系;用能結構不夠合理,高效清潔能源缺乏;高效節能技術開發與推廣應用力度不足。

(二)汙染排放與減排科技現狀

我市資源利用率低,汙染物排放強度高,粗放式經營帶來的環境隱患較多,部分地區環境容量已趨飽和,環境汙染呈加劇、生態風險加大趨勢。其生態與環境問題無論在型別、規模、結構、性質以及影響程度上都發生了深刻變化。主要表現在:

1.水汙染問題突出。XX年江段監測出現超標的專案有10個,其中氨氮、石油類、化學需氧量(cod)等為主要汙染因子,鎘、汞、砷重金屬汙染超過國家標準。城區江段水汙染主要表現為工業汙染及城市生活汙水的複合汙染,城鎮生活汙水處理率只有23%。

2.城市空氣質量較差。廢氣汙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火電、建材、化工和冶金等全市經濟發展的優勢行業,其排放量佔全市廢氣汙染物排放總量的88%。工業廢氣排放量呈總體增加趨勢,從XX年的620.7億標立方米增加至XX年的750.3億標立方米。全市二氧化硫、煙塵、粉塵排放量位居全省前列,也屬於我國的重酸雨區。

3.固體廢物汙染加重。工業固體廢棄物增長幅度較大,由XX年的196.2萬噸增至XX年的436.6萬噸;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4.生態風險加劇。一些冶金、化工等企業排放的“三廢”對周邊土壤產生一定程度的汙染,鄉老工業區域土壤和地下水的鉻等汙染物普遍超標,境內江兩岸也出現較嚴重的土壤鎘超標。

我市的“三廢”排放量總體呈現逐年增加趨勢,反映出工業清潔生產水平不高、資源消耗過大;全市工業門類雖然齊全,但是產業鏈條短,企業之間的資源迴圈利用水平低,減排任務十分艱鉅。

近年來,研發與推廣了一批資源高效利用和減排的系列關鍵技術。如,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鋼)採用陶瓷膜過濾處理技術實現迴圈再利用生產汙水6000萬噸;湖南有色氟化學有限責任公司用電石渣代替生石灰,每月用量約6000噸;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利用脫硫石膏替代石膏生產紙面石膏板,實現20萬噸脫硫石膏的綜合利用。但是,我市對汙染物減排的環境科技仍有很大需求,主要體現在:(1)鋼鐵、化工等重點行業清潔生產關鍵節點技術;(2)竹埠港工業園區迴圈經濟關鍵技術;(3)鄉老工業區廢渣無害化與資源迴圈利用技術;(4)重點區域大氣、水體、土壤複合環境汙染相互影響及調控技術;(5)區域大氣細顆粒物、氮氧化物以及空氣有毒有害汙染物控制技術等。

二、主要目標

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國務院、湖南省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為指導,深入實施“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工作指導方針,突出科技創新在節能減排中的核心地位,緊緊圍繞“xx”萬元gdp能耗降低22%,主要汙染物cod(化學需氧量)、so2(二氧化硫)、cd(鎘)、as(砷)排放總量分別減少17.5%、6%、23.7%、25.3%的節能減排總目標,以江流域和鄉工業區地區的環境改善為核心,以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建設為契機,著力改造傳統產業,大力發展資源能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機電一體化、電子資訊、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新興產業。“xx”期間,通過攻克10項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推廣10項實用技術,開發20個科技新產品,實施6項重大整合應用示範工程(簡稱市節能減排“1126工程”),建設節能減排科技創新支撐平臺,大幅度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顯著削減廢物排放量,使我市的節能減排技術及指標居省內領先水平。

三、重點任務

(一)攻克10項關鍵共性技術

1.鋼鐵企業汙水生物製劑除重金屬回用技術

研發鋼鐵企業汙水深度處理與回用技術、各工序廢水處理與迴圈利用裝置與設施,開發生物製劑,採用總排放口汙水生物製劑法脫除重金屬及回收利用工程,實現汙水回用4600萬噸/年。

2.含氟、鉻廢水綜合治理技術

研究開發新型除氟試劑及工藝技術,使含氟廢水中的氟離子與試劑作用生成沉澱物,經分離後清液回用,渣漿過濾後綜合利用。解決目前含氟尾氣淨化採用的純鹼洗滌除氟工藝造成的na鹽累積問題;

研究採用含鉻廢水在還原塔內洗滌含h2s的煤氣或含so2的燃煤煙氣,六價鉻在酸性條件下被還原為三價鉻,加鹼液後沉澱析出,過濾出鉻渣,鉻渣返回工藝系統作為原料使用的綜合治理技術,達到以廢治廢目的。

3.含鎘廢水處理和零排放技術

開發“生物製劑配合—水解法”深度除鎘技術,使廢水中重金屬達到國家飲用水水源水質標準,並實現廢水迴圈使用,消除工業園區對江造成的鎘汙染。

4.重金屬汙染土壤的生化聯合修復或固化技術

開發重金屬汙染土壤的生物化學聯合修復技術,對汙染嚴重,重金屬濃度高的土壤,採用客土修復技術、鋼鐵廠燒結的方式進行固化、在堆土表面種植經過選擇的植物吸收等方法修復,減少鉻、鎘、鉛、錳等重金屬在土壤中的含量,以消除重金屬汙染土壤對環境的威脅,實現低成本的生態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