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傳統文化調研報告3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57W
本文目錄傳統文化調研報告暑期民族傳統文化調研報告最新市民傳統文化意識調研報告

調研報告之採訪記錄(選取)

傳統文化調研報告3篇

(一)

採訪時間:XX年8月13日9:00

採訪地點:潮州饒平師範實驗中學行政樓辦公室

採訪方式:面談

採訪人員:黃曉君,麥鈺珍,歐春慧

被採訪人:林主任

問:您好!林主任!我們是華南師範大學社會實踐服務隊調研組的成員,我們想了解一下貴學校學生的中國傳統文化素養的情況。請問一下,根據你的瞭解,學生怎麼看待中國的傳統文化呢?也就是說,他們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程度是如何的?

林:總體上開看,本學校的學生還是比較喜歡傳統文化,尤其是國中部的學生,由於他們都是以較為優秀的成績考進來,整體素質都比較高。有些學生家庭環境好,父母接受過教育的話,便會更主動去學習關於傳統文化的內容,因為父母從小便會給他們安排相應的才藝培訓,其中也包括書法,國畫,傳統樂器的學習等。

問:我們也從班主任助理那裡得知,班上確實有部分同學才藝很出眾的。那麼,學校有沒有舉行過關於傳統文化知識的活動或者比賽,為他們提供一個展示的舞臺呢?

林:這類活動對於學生全面發展很重要,我們學校也看得很重。每個學期都會舉行年級的書法比賽,讓學生主動去練毛筆和鋼筆。還會有象棋比賽,文藝晚會,黑板報評比等。這是學校裡規定舉行的活動。而班主任和年級工作中也會自由地安排一些適合他們學生年齡段的活動。這些活動都會設立獎項,以此來鼓勵學生積極參加。

問:學校在傳統才藝上還是相當重視的,那麼,在傳統的優秀思想品德方面的情況又是怎樣呢?例如,愛國,尊師重道,長幼有序,樂於助人等這些優秀思想。

林:學校的學生都很乖,他們當中大多數都是比較喜歡學習的,所以也很聽老師的話,很尊重老師,很熱心幫助同學。如果哪位學生家裡有困難,同學都會很積極去幫忙。當然,其中也有一些學生這方面還需要加強,比如體育特長生,他們的素質則差一點。學生的素質高低跟父母和這個社會是密切相關的,學校教的東西,他們吸收後回家或者看到社會上別人不是這樣子做的,就會疑惑,甚至會學習那些不好的習慣,以大欺小等等。這些現象也是有的。

問:確實如此。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從小鍛鍊起來的,也經過長年累月的培養和沉澱。那學校為了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會設立什麼措施去應對呢?

林:學校每週都會有校會和班會,校會中領導的發言也會有道德方面的教育。而班會則由班主任自定主題,其中一些主題也會涉及思想道德的教育。比如,XX年的汶川地震,學校也開過專門的校會來展開捐款活動,學生都很熱心積極參與。道德的教育一般是融進在日常的教育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去感受去學習。

問:相信這會對學生有很大的幫助的。現在社會上的言論也很激烈,說現在的學生崇洋媚外,追星的現象很嚴重,幾乎都忘了傳統文化,很擔心中國的傳統文化沒有繼承人。那麼,你怎麼看待這種現象呢?

林:當代學生的愛好十分廣泛,這是跟以前所不同的。當然,改革開放後崇洋追星的現象是有,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確實不如以前。以前我們做學生的時候,都拿政治人物當偶像,對首都也有一種莫名的熱愛,現在學生一般都是把明星當做偶像。呵呵,這的確會造成一種衝擊,但是不致於把傳統文化都扼殺掉的。中華民族文化是根深蒂固的,不會減弱的。

問:總的來說,學校的教育理念中沒有輕視對傳統文化的教育,這對於學生的發展是很好的,希望以後學校會越來越好。謝謝主任接受我們的採訪。非常感謝。再見!

(二)

採訪時間:XX年8月13日10點

採訪地點:潮州饒平師範實驗中學教學樓教師辦公室

採訪方式:面談

採訪人員:黃曉君,麥鈺珍,歐春慧

被採訪人:九年級(4)班班主任魏老師

問:您好!老師!我們是華南師範大學社會實踐服務隊調研組的成員,我們想了解一下學校學生的中國傳統文化素養的情況。請問一下,根據你的瞭解,學校或是班裡有沒有舉行過關於傳統文化知識的活動或者比賽呢?

魏:第一,我們每個學期都會舉行書法比賽的。第二,語文課堂也要求閱讀四大名著,現在學生的書桌裡一般都會存有各類名著。第三,從七年級開始,班裡都會分興趣小組來學習國畫等。另外,也有合唱團等傳統音樂知識的學習。

問:那麼,班裡的學生對這類比賽的反應時怎樣的呢?

魏:我覺得這是跟年齡層有關,也跟學生性格有關。比如,性格外向活躍的學生就很積極地參與,表現得很出色。而性格內向安靜的學生則不是那麼積極參加。總的來說,學生還是很喜歡這類的活動的。

問:能不能舉個具體的例子呢?比如書法學習。

魏:嗯,大部分學生都很用心去學,他們的都很工整、漂亮。我是教物理的,平時收上來的作業的都寫得很工整,比我的都要好看。呵呵

問:我們也看過他們的筆記本,真的寫得很不錯。那他們學習這類文化知識,是出於被動強制的?還是出於主動感興趣的呢?

魏:一部分是出自於興趣的,一部分是要指引去的。他們國中這個年齡段比較需要老師的指引的,比如看四大名著,老師一般會指引男生先去看三國演義,女生去看紅樓夢。他們還不太懂去挑書,還需要老師去指引的。

問:那麼,在傳統優秀思想品德方面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例如,愛國,尊師重道,長幼有序,樂於助人等優秀思想。

魏:學生的思想覺悟都很高,特別有愛心。上一學期我們班有位學生的父親患有肺結核,學生知道後主動發起捐款,最終由於對方家長覺得有能力去解決就沒有接受這筆捐款。但從裡面看出學生的做好事的熱心,還有學生的家長對樂於助人行為的支援。他們都是自願、自發組織的。

問:那為了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班裡會相應的舉行什麼活動麼?

魏:傳統美德是一個學校的根基,而國中生的思想比較模糊,是最需要指導的。我們每週的班會課都是由班主任主持的,讓學生自由發言活動。一般會以有關“美德”的哲理作為主題。我也會讓同學在每週的週一把《三經》《道德經》中一些句子抄到黑板的一個小角落裡,讓學生來認識背誦。有一些比較難懂得的,我會舉一些社會上的例子來解釋,深入分析,然後讓學生分析其中的利與弊。

問:那這類活動會起到怎樣的效果呢?

魏:效果還是很明顯的。他們都很乖,很多道理,你對他們講,他們還是會聽的。比如以前我們班的衛生情況是很差的,學生很不注意衛生,垃圾都是隨手就扔掉。後來我就整天給他們上環保教育課,利用一些措施強制性的要求他們一定得把垃圾往垃圾桶裡扔,慢慢的我們班衛生情況就好了很多,還拿了文明班一等獎。

問:如果要增強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你認為最關鍵是什麼呢?

魏:我覺得最關鍵的是讓他們動手,增強他們的主動性。很多事情他們沒有動手是不會懂的。比如叫他們看文學名著,他們開頭是好奇,可能翻了幾頁就不看了,畢竟文的簡介吸引力不大。但是,配合相應的讀書筆記,要求他們自己去收集內容,他們就很主動去完成。

問:那你認為學校可以怎麼樣的活動來加強這方面的培養呢?

魏:我覺得文藝晚會是最適合的,這類活動比較活躍,也可以放鬆自己。不僅可以學習到一些傳統文藝,還可以讓老師,學生都參與進來。

問:非常謝謝老師您的回答,打擾你的時間了。謝謝您。

(三)

採訪時間:XX年8月14日9點

採訪地點:潮州饒平師範實驗中學教學樓教師辦公室

採訪方式:面談

採訪人員:黃曉君,麥鈺珍,歐春慧

被採訪人:九年級(4)班語文老師

問:您好!老師!我們是華南師範大學社會實踐服務隊調研組的成員,我們有些關於學生的中國傳統文化素養的問題,想請教一下您。您認為,學生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程度是怎麼樣的呢?比如,我聽班主任講,您要求學生們看四大名著,這是出於什麼原因呢?

答: 我們的課文裡面就設定著名著導讀,像《水滸傳》就有節選進入我們的教材,還有一些外國名著,所以為了讓學生學得更好,我在暑假裡佈置的作業就是閱讀四大名著。課程的改革很成功,導讀可以激發學生對這些文選的興趣。這也是教育的迴歸,一種對傳統文學重視的恢復。現在整個社會開始盛傳這種風氣,也算是一種思想的迴歸。例如百家講壇為什麼會這麼紅,也是由於現在的人開始加強對傳統文化的重視。

問:那麼,學生的閱讀效果是怎麼樣的?那學生看這些書主要是出於興趣還是出於完成任務呢?

答:整體的效果不是特別好。真正出於興趣,想去看的人可能只有三分之一吧。他們平時都會去圖事館借書看,有的借不到就到書店去買。有些學生看不懂可能就會放棄不看,但看明白的都會繼續堅持看下去的。有個學生就跟我說過“看看還是挺有意思的”。像我們班的語文課代表,他就是特別喜歡看三國,在作文裡常常會引用三國裡面的人物,上次寫誠信就用到了曹操的典故。別的學生看名著可能是為了考試,因為去年考試裡面就有一個7分的題目是有關於高爾基的《童年》,如果沒看過這些名著或許就答不上了。

問:有沒有什麼措施加強他們的興趣呢?

答:有。我會告訴他們那些章節有意思,哪個人物比較特別,給一個指引讓他們去看,還讓他們做些讀書筆記來交流。

問:那麼,這一類閱讀活動到底有沒有起作用呢?

答:其實,這只是一種淺層次的接觸。因為其中很多是帶著古文的句法的,很多學生看起來會比較吃力。我建議過他們結合百家講堂的節目或者看白話文版的,這樣可以培養他們一種興趣。有學生就在qq上跟我說“老師,好難啊,一點都看不懂”。呵呵,其實,要求他們看名著也只是想培養一種興趣,瞭解就夠了。這些要等到高中大學才會有更深入的瞭解和自我認識的。他們的經歷比較少,很多人生哲理還是看不懂的。

問:那麼,學生的思想品行情況怎麼樣呢?

答:我們這裡是小鄉鎮,學生一般都比較單純的。

問:很多人反映說“對於當代學生來說,追星遠比追傳統文化要強”?那老師認為呢?

答:恩。的確是這樣,現在的學生的偶像都是明星。有一次我就看到學校視窗的地方寫著“汪東城”的大名,我還很疑惑這是哪一號人物,後來一問才知道是現在當紅的偶像組合飛輪海。學生們也很喜歡看“天天向上”之類的娛樂節目,男生則更多喜歡玩電玩。他們追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現代社會不像以前那麼單調,我們也會勸導他們不要盲目追星。

問:那老師您認為影響學生思想品行的因素有哪些呢?

答:應該有三個方面,第一是家長,家長畢竟是學生的第一老師。有些家長重視這方面培養的話,在學生小時候就會找家教來給他們講解《三經》和《論語》之類的經書。第二是學校老師,第三是社會。很多時候,不是老師講了,學生就會聽。學生在社會因素的影響下還是會發生變化。比如最近社會就出現一種 “好事不一定有好報”的現象,學生看到那些生活中的例子便會疑惑,會選擇拋棄老師所講的,因為他看到的事實並不像老師講的那樣。同樣的,一些家長有時候也會採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來應對事情,搞得老師們也很難把樂於助人的品行推行下去。所以,這三個因素一環扣著一環,是分不開的。如果真的要選一個影響最大的,我想應該是學校和老師教育。

問:如果學校老師的影響是最大的,那學校一般會通過什麼方法來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行呢?

答:語文課堂就是一個很好的平臺。語文字來就是一種人文性的引導,作為一種思想教育的工具。語文課文裡面的每一人物都有教育意義,從分析一篇文章到分析一個人物,再轉移到發掘人物上的優良品德。最後,針對這種優良品德,讓學生思考“我們該如何看待,該如何落實到實際行動中”,這麼一來,學生便可以在語文課堂上學到很多傳統的優良品質,比如講禮貌,樂於助人等等。在授課過程中,我不會特別刻意地插入思想品行這部分,而是要很巧妙地插入。要是直接問他們“從中學到什麼”這樣的問題則過於生硬,顯得框框架架的,他們的回答也弄得像答題目似的。比如之前我上的一課《流沙河》,裡面主要講理想的,那麼我會像聊天那樣問他們小時候的理想是怎麼樣的,現在的理想又如何,再慢慢引導他們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好好學習。一層一層地推進。

問:相信這樣的教育方式對學生是非常有利的。

非常謝謝老師您的回答,打擾你的時間了。謝謝您。

暑期民族傳統文化調研報告傳統文化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當今中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同樣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及開發利用工作也刻不容緩,利用暑期,我走訪了本地區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資源富集、特色鮮明的村寨-----高蕩村,就民族傳統文化進行了簡單的調查研究,調研情況如下:

高蕩村系貴州省安順市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城關鎮的千年布依古寨。古寨具有典型的第三土語區布依族村寨的特點,傳統民居與古寨風貌特別是石頭古建築儲存完整,周圍青山綠水,環境優美,民風民俗文化豐富多彩,積澱厚重,古文化遺址遺蹟多,遭到破壞不大,具有較大的民族民間文化發掘潛力。歷史和文化的積澱使高蕩村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婚喪、節慶民族習俗,敬天地、尊師祖的民族信仰傳承比較完整和豐富。蠟染、織錦、刺繡等傳統工藝在高蕩村布依族人中不斷的沿襲和發展。高蕩村不僅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雙枝並秀,而且蘊藏著極大的民族傳統文化研究價值。

一、高蕩具有豐富的布依文化資源

高蕩村居民300多戶,近XX人口,全系布依族,且只有伍楊兩姓,已有600多年曆史。主要具有以下方面的民間文化風情:

1、有獨特的山寨建築。村落內的建築佈局井然,房屋建築均為石木結構,不用一顆鐵釘,均是木料結構屋架,有的石料間隔,有的木料間隔,石板蓋頂,牆多數用石料壘砌或漿砌,用石灰或混泥土勾縫、材料就地取,造價低廉,經久牢固,冬暖夏涼,在建築形式上,有的組成一正兩廂院落,縱橫交錯,古樸悠遠。

2、有傳統精湛蠟染、織錦、挑花等民族工藝,山寨80%的成年婦女都會製作傳統的民族民間工藝,很多農戶家裡設有染缸,從事織錦、蠟染及傳統民族服飾的純手工製作。

3、有內容豐富、寓意深刻的民間文學。在文化起源上,有《銅鼓的來歷》,在傳說類有《滴水灘瀑布的傳說》,在民風民俗上,有《六月六的傳說》、《姊妹簫的傳說》等,在民間故事類,有對愛情忠貞不諭的《睡在草凳上的小狗兒》、《三妹與蛇郎》。有富於幽默對事物認識講究哲理的《徵舵的故事》,有諷刺貪財愚蠢,描繪善與惡鬥爭的《妹妹智殺老變婆》、《人與虎鬥智》等童話故事。

這裡的布依民歌不僅數量繁多,內容豐富,而且流傳廣泛,布依民歌有古歌、酒歌、時政歌、勞動歌、生活歌、兒歌,從少年兒童到老人,幾乎個個會唱布依族歌,唱歌成了布依人或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這裡有布依族民間音樂、舞蹈。其中布依族民間音樂有兩大類:一是民間器樂曲調,如銅鼓調、竹簫調、嗩吶調、木葉調。二是民間曲調,如唸經調(屬宗教類)、立房上樑調、情歌調、酒歌調等。

布依族民間舞蹈有銅鼓舞、撒麻舞、花包舞、嗩吶舞等。

4、有豐富多采彩的布依族節日,有三月三(油團粑節)、六月六(男女青年趕表定情節)、嘗新節,俗稱稻米節(即七月半)等。一年中,最隆重、活動內容多要數“六月六”了,六月六這天這一帶的布依男女老少聚集在山寨的民間文化場所,進行對歌跳舞,男女青年趕表(談戀愛),同時還進行嗩吶、擊銅鼓、木葉、飛石打靶,抓羊子,母雞護蛋、水上漂石等技藝比賽。

二、該村在民族傳統文化工作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績:

1、 高蕩村被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組委會授予“貴州省30個最具魅力民族村寨”之一,表明她所具有的深刻民族民間文化和特點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和認可,這必將更加有力地推動當地文化的保護、發掘、開發、提高和開放,必將進一步提高當地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水平。

2、 高蕩村被省政協書畫院定為創作採風點,為推廣民族傳統文化具有巨大作用。

3、 高蕩村作為布依千年古寨,不僅歷史悠久,解放前還是鎮寧自治縣少數民族村寨的“儒林村”。明清以來,高蕩村就有私塾,直至新中國成立前不間斷。因此,但凡家境尚可的人家,都會送子弟入塾,曾經產生過秀才9人,舉人1人,有7名黃埔軍校畢業生,1名國立師範畢業生。解放以後,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舊時的“儒林村”變成了文化村,在過去的60年,全村通過讀書正式被大學、中專錄取讀書參加工作的人就有121人,其中伍德馨一家的子女,就有6名大學生。高蕩被1985年《貴州年鑑》記載,稱之為“文化村”,這在鎮寧自治縣絕無僅有。

三、該村民族文化瀕危情況:

該村的布依文化有部分內容已逐步消失,總的來說,衰退的原因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一些世代相傳,為人皆知的民族風情、民間音樂、古歌、民間神話、傳說等部分無人傳承了。

2、一些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活動,傳統的專案少了,變得空乏無味。

3、一些獨特的布依民間工藝品無人傳承製作

4、一些80年代之後出生的孩子不會講本民族語言,母語傳承存在危機。

5、民居古建築和特色民居瀕臨滅絕。由於新農村建設的整體推進, 一些曲雅古樸、工藝精湛的建築逐步被現代建築所取代,需儘快加強傳統民居的保護與修繕。

四、民族文化的保護與開發

高蕩村如今被定位成布依千年古寨進行旅遊開發,經濟的發展與振興,民族文化建設與開發,離不開對民族文化風情的搶救、保護很有必要,現充分利用全鄉的自然資源和民族文化資源的特點,提出以下保護建議和措施:

經調研後,高蕩村如今正在相關部門的指導與幫扶下,開始逐步完善旅遊設施,在此略提幾點建議:

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要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方針,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強民族傳統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為保護和弘揚少數民族優秀文化提供保障。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幹部和民族文化專業人才,讓更多的人走進民間藝術,發揚民族之魂。大力推進民族文化進校園工作,納入教學計劃安排,編寫鄉土教材,培訓師資,通過學校教育保障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高少數民族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的文化自覺意識。另外要加強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評定工作,要建立文化傳承人名錄體系,對傳承人制定具體的保護措施,如授予榮譽稱號、給予民間藝人的生活補貼等,進一步掀起尊重和愛護文化人才,使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後繼有人,使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魂寶流傳千秋。

2、統一規劃村民建築,保護地方獨特的村寨建築風格。

3、修復村寨的水碾和農戶門前的石磨、舂對,在圍繞村寨流淌的梭羅河沿河兩岸製作竹筒水車,自流灌溉農田。同時襯托村寨淳樸民風,重現民族遠古文化的見證。

4、積極抓好布依文化風情的開發,保護利用。把布依族習俗和文化活動場面與旅遊觀光很好地協調起來,增加旅遊者與當地群眾的情趣交往和生活方式,採取解說布依習俗的成因、神話、傳說故事、表現形式等方式,讓遊人對布依習俗有正確瞭解,增加參與程度甚至產生共鳴。

5、發展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布依族蠟染、織錦、挑花等旅遊紀念品等。

綜上所述,相信通過這些行之有效的活動載體,變抽象為具體,變空洞為生動。民族文化的繼承與發展一定能取得不俗的成績,銀城鎮寧的旅遊興縣戰略也將由此打響一場由民族傳統文化繼承與發展帶動經濟效益的漂亮的勝仗!

最新市民傳統文化意識調研報告傳統文化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xx指出:“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其思想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且具有穿越時空的不朽價值。在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中國傳統文化仍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然而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推進,各種不同文化、價值理念等紛紛進入中國,衝擊著中國人傳統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衝擊著人們早已習慣的文化信仰。為了解奉賢區傳統文化的發展現狀及城鄉居民傳統文化意識,根據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的要求,奉賢調查隊於XX年5月對此進行了專題調查,調查情況如下:

一、調查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在全區範圍內共抽取了10個行政村(居)委,按照隨機等距抽樣的方式,共抽取了200戶城鄉居民家庭作為本次專題調查的調查樣本,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各100個;樣本男女性別比例為91:109;年齡段以26歲至45歲、56歲至65歲年齡段為主。

本次調查以入戶開展問卷調查為主,問卷共24個問題,涉及市民文化活動現狀、市民傳統文化意識現狀、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情況及現狀評價等四個方面的問題,其中,第三題到第十四題涉及市民傳統文化意識。

二、當前我區城鄉居民傳統文化意識現狀及特徵

1、電視廣播、網路媒體是市民學習和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途徑

調查顯示,從調查物件整體來看,電視廣播、網路媒體及口口相傳是居民學習和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三大主要途徑。200位調查物件中,有63人選擇電視廣播、46人選擇網路媒體及44人選擇口口相傳,佔比分別為31.5%、23%及22%;僅有48人選擇書籍和報刊雜誌、學校教育及其他。但由於網際網路使用情況受年齡影響較明顯,46歲以上被訪者表示以廣播電視、口口相傳及書籍報刊雜誌為主要途徑。

2、近半數調查物件認為傳統文化對自己影響較大

當問及“自己的工作生活、為人處世方式和思想意識等方面受傳統文化的影響程度”時,在200名調查物件中,有67人選擇影響較大,31人選擇影響很大,佔比分別為33.5%及15.5%。分別還有76人、19人及7人選擇一般、影響不大及沒有影響。

資料顯示,年齡越大,受傳統文化影響的程度也越大。12名25歲及以下調查物件中,僅1人選擇影響很大,佔8.3%;52名26-35歲調查物件中有8人選擇影響很大,佔15.4%;96名36-55歲調查物件中有13人選擇影響很大,佔13.5%;27名56-65歲調查物件中有5人選擇影響很大,佔18.5%;13名66歲以上調查物件中有4人選擇影響很大,佔30.8%。

3、是否選擇以一定方式過節受法定假期及收入狀況影響較大,洋節日則更受年輕人追捧

春節毫無疑問是最受重視的傳統節日。資料顯示,200名調查物件中,197人表示對春節比較重視並且會用一定方式度過。

而慶祝其他傳統節日則受法定假期影響較大,有151人表示會慶祝中秋節,佔75.5%;有149人表示會採取一定方式度過清明節,佔74.5%;但有些未設定法定假期的傳統節日,如重陽節,僅65人選擇,佔32.5%;臘八節,僅6人選擇,佔3%;七夕,僅21人選擇,佔10.5%。

從收入水平角度看,收入水平越高,對節日的重視程度也越高(如圖1),尤其是需要一定消費的節日,如傳統節日七夕、中秋節等;還有一些洋節日如聖誕節、情人節等。

圖1: 各個收入水平調查物件選擇過節的佔比情況(單位:元)

同時,受西方文化影響,聖誕節、情人節等更受年輕人的追捧。資料顯示,64名35歲及以下的調查物件中,有20人表示會過聖誕節,佔31.3%;有18人表示會過情人節,佔28.1%;而136名36歲以上調查物件中,僅17人表示會過聖誕節,佔12.5%;僅11人表示會過情人節,佔8.1%。

4、對傳統思想及論述的認同度較高,但傳統著作精讀率偏低

據調查, 200名調查物件對一些傳統思想及論述的認同度較高。有143人及45人對“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表示認同及部分認同,分別佔71.5%、22.5%;有135人及56人對“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表示認同及部分認同,分別佔67.5%、28%;有135人及46人對“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表示認同及部分認同,分別佔67.5%、23%。

200名調查物件中,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24人,專科31人,本科及以上45人。受文化程度影響,對一些中國古典名著及西方名著的精讀率偏低,大部分表示只粗略讀過(如圖2)。從調查物件整體情況看,在問卷所列名著中,精讀率最高的三本中國傳統名著是《水滸傳》、《三國演義》及《西遊記》,精讀率分別為16%、14%及12%;精讀率最高的三本西方名著是《簡愛》、《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及《傲慢與偏見》,精讀率分別為10.5%、9%及7%。

從文化程度細分來看,本科及以上調查物件對中西方名著的精讀率相對較高,但仍偏低。45名本科及以上調查物件對中國傳統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及《紅樓夢》)的精讀率分別為35.6%、35.6%、28.9%及24.4%。

圖2: 各文化程度調查物件對中國傳統四大名著的精讀率

三、增強市民傳統文化意識的意見和建議

1、加強社會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每個人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學習、生活、工作,傳統文化的學習不同於技術的學習,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它不單是課程的教學,更重要的是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讓市民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文化的營造一方面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完成,如廣播、報紙、社群宣傳欄、橫幅、草坪中的警語等,讓市民在一點一滴中感受傳統文化的薰陶。另一方面通過多種形式的社群活動營造良好的社群文化環境。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社群文化活動能更具吸引力,更深入人心,從而更有效地促進傳統文化教育的深入。社群應大力組織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社群活動,如講座、徵文、演講等,在這些活動中,市民既是活動的組織者,也是參與者,在這些活動的組織與參與中,市民對中國傳統文化將會有更為深刻的理解。

2、大力推進系統宣傳,傳承優秀的民俗文化。傳媒首先要重視民俗文化,同時也要很好地研究它。民俗文化本身就是非文的東西,非文的東西怎樣通過傳媒把它系統化,使民俗文化的介紹成為系列的、體系化的東西。通過傳媒,把即將消失的東西趕快搶救、拍攝,對還在傳承的東西要細心報道、加以引導,這些都可以通過傳媒得以實現。特別是在網路化的時代,可以通過多種形式有體系化的進行宣傳。介紹傳統民俗文化,邀請專業人士進行深入講解,併到下面去採風,去了解普通民眾的生活和感情,這樣才能從點到面鮮活地把傳統知識宣傳給普通市民。

3、強化文化教育,增強年輕人的文化保護意識。年輕人要做的事情就是通過各種方式重新認識我們的傳統文化,增強對自己民族傳統文化的自覺保護意識。比如七夕這個節日有些地方還在過,一些傳統風俗儲存得還很好,都是我們可以瞭解研究的。立足傳統才能走向世界,對於大學生而言,高校在各專業的教學計劃中應涉及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將其規定為必修課。同時在“兩課”中加入傳統文化教育,通過學習,使大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從而懷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與責任感。而對於已經離開校園的年輕人而言,可利用書籍、報刊雜誌等傳統媒體及網路等新媒體,瞭解傳統文化。

Tags:調研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