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3篇範例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74W
本文目錄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新農村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新型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工業化的強大引擎和載體。我縣近年來牢牢把握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羅霄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等重大歷史機遇,深化我縣新型城鎮化改革,千方百計把城鎮的綜合競爭力做強,科學合理地把城鎮規模做大,堅持不懈地把城鎮功能做全,精心細緻地把城鎮環境做美。根據縣委、縣政府的工作安排,我局組織專題調研組通過實際調查、查閱文獻、資料統計等方式,進一步摸清了我縣城鎮化的現狀,梳理了存在的主要問題,並形成專題調研報告如下。

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3篇範例

一、當前現狀

我縣現有人口32萬人,城鎮人口15.11萬人(其中,縣城人口8.76萬人),轄7鎮8鄉。近年來,縣城區規模不斷擴大,建成區面積達10.04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45%,城鎮的聚焦、輻射、帶動功能顯著增強,城鎮化水平大幅提高。

1、規劃體系不斷健全。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的推進,我縣高起點完善各項規劃,先後聘請了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建築設計研究院、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等甲級規劃設計單位,編制了我縣總體規劃、近期規劃、城市設計、新東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綠地系統規劃、黃崗山公園規劃、蘇區振興土坯房規劃等,城市框架進一步拉開,城市佈局更加合理。同時,按照新東新區控制性詳規的標準和要求,科學設計造型、立面、色彩和天際線,通過不同的建築樣式和綠地景觀,充分體現出顯山露水、水天一色的山水園林城市特點。吉潭鎮已完成圩鎮總規修編和控規編制工作,南橋鎮總規編制已初步完成並上報評審,羅珊、水源、菖蒲已啟動總規修編工作。

2、城區建設初具規模。縣城區面積達10.04平方公里,城區人口8.76萬人,道路面積57.92萬平方米,城市人均道路面積6.61平方米,建成區綠地面積386.05公頃,城鎮化率達45%,城區建設初具規模。

3、城市功能不斷完善。近年來,相繼實施了高速公路連線線、城區排水管網工程、垃圾中轉站工程、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工程等大批基礎設施專案。新區中學、體育中心、迎賓大道、濱河公園、城北出口路延伸改造等民生專案相繼竣工投入使用。新羅南路、青水山下沿河路、水角樓沿河路等一些節點路段全面打通。黃崗山公園、新區醫院、長舉大橋、文峰防洪工程等一批重點城建專案進展順利。統籌佈局教育、醫療、文化、衛生、辦公、購物、休閒娛樂等場所和設施,人居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4、管理水平明顯增強。縣城綠化、亮化、美化工作成效顯著,精心打造了“一河兩岸”、新東新區、新區路網等重點區域的園林景觀亮化提升工程,城市夜景更加靚麗。縣城交通秩序整治力度增強,完備了交通標識、標誌、標牌,設定了電子監控裝置。開展了違法建設和非法土地交易專項整治,縣城規劃區內亂搭亂建行為得到有效控制。城區市場管理、環境衛生整治取得良好的效果,城區環境衛生狀況得到改善。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幾年來,我縣的城鎮化程序進一步加快,但城鎮化水平仍低於全市平均水平,有些指標(如綠地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縣城綠化覆蓋率、自來水廠生產供水量及人均生活用水量等)均低於省標要求。

1、規劃編制工作滯後。目前,我縣各項規劃雖在不斷完善中,在專項規劃中只編制完成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排水系統規劃和城市天燃氣規劃,仍有大量專項規劃沒有編制,比較迫切的有管線專項規劃、綜合交通規劃、綜合市政設施規劃、綜合防災減災規劃、戶外廣告專項規劃、村莊布點規劃等。在鄉鎮規劃方面,除吉潭、南橋、羅珊、水源、菖蒲已完成或啟動總規修編外,大部分鄉鎮均沒有編制圩鎮控規和沒有對原有總體規劃進行修編,由於規劃滯後,加上管理缺失,城鎮佈局欠合理、建設較零亂,沒有特色、缺乏品味。

2、資金投入相對不足。儘管我縣城市建設投入不斷加大,但由於我縣財力有限,加上長期以來對城市建設的欠賬較多,對城鎮建設資金的投入還相對不足。小城鎮建設方面更為突出,由於當前鎮域經濟發展水平低下,圩鎮產業過於單一,鄉鎮還屬於“吃飯財政”,很難拿出資金用於小城鎮建設,小城鎮建設更多的依賴上級財政的投入和補助。目前,不少鄉鎮缺乏相應的路燈、環衛等配套設施,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明顯滯後。

3、配套設施不夠完善。比較突出的是自來水供水管道老化、滴漏嚴重,回收率只有60%左右,排汙管網不全、環衛設施不達標、城市道路擁擠、公園綠地建設欠賬大、公共停車場缺乏、農貿市場不足等問題。在文教衛生方面,隨著縣城人口的增加,突出表現在縣城幼兒園緊缺,目前只有一所縣城公辦幼兒園;縣衛生院人滿為患,病床經常供不應求。一些鄉鎮的道路、排水排汙、垃圾處理等一些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綠化水平低,居住環境差。

4、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主要存在城市管理人員不足、裝備落後、經費不足、體制不順等問題。大部分鄉鎮沒有專門的城鎮建設管理隊伍和人員,也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髒、亂、差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

5、產業支撐能力不強。工業基礎薄弱,近幾年,我縣工業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工業產業集聚程度不高,工業園區規模小、檔次較低,產品科技含量低,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缺乏具有較強市場競爭能力的大型規模企業、新型支柱產業和知名產品品牌;服務業發展緩慢,我縣第三產業還侷限於傳統的交通運輸、商業和服務業,現代物流、科技教育、資訊中介等服務業從業人員少,服務功能弱,專業化和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緩慢,由於第三產業發展相對緩慢,城鎮就業崗位不足,制約了城市化程序;農業產業單一,抗市場風險和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隱患也日益凸顯,果業對農民的增收效應呈現出減慢的趨勢,也就打擊了農民進城的積極性,影響了城市化程序。

與此同時,還存在制約我縣城鎮化發展的四大瓶頸:一是理念瓶頸。主要體現在缺乏新型城鎮化理念,特別是有的鄉鎮沒有樹立科學經營城鎮的理念,不能辯證處理城鎮建設與經濟發展的關係,沒有有效整合和利用本地資源,將之作為資產來經營。二是體制瓶頸。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協調配合管理機制、工作推進機制等,未形成新型城市化發展的強大合力。三是人才瓶頸。主要缺乏高素質的城建管理專業技術人才,註冊規劃師、建築師、結構師、監理工程師等中高階專業技術人員較為缺乏,使得我縣部分專業機構資質難以得到提升,影響城鎮化程序的推進。四是徵地拆遷瓶頸。由於徵地拆遷補償標準、失地農民保障及徵地拆遷管理機制不完善等,導致徵地拆遷難的問題一直未得到有效破解,影響了城市建設的推進。

三、意見和建議

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市建設,提高城鎮化水平,對增加投入、擴大消費、拉動內需具有重要意義。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緊緊抓住贛南蘇區振興發展重大歷史機遇,以規劃為引領,以專案為抓手,以產業為支撐,以創新為動力,以民生為根本,堅持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經濟高效、社會和諧、城區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城鄉互促共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一)完善城鎮規劃體系,進一步提升規劃水平。

1、堅持發展定位。我縣城市發展定位為贛粵閩三省邊界以果品、稀土資源加工產業為主導的邊貿山水城市,按照“合理佈局,有利發展,突出特色”的原則,以“北拓、南延、東進、中優”為總體思路,構築縣城未來發展的基本框架。形成“一軸、兩心、五區”的規劃區用地佈局。即:一軸是以河為中軸,形成貫穿城區南北的城市空間拓展軸,兩心是新城區形成教育、行政、衛生中心和健身、休閒、購物中心,五區為老城區、新東新區、向陽坪居住區、長舉居住區、黃坳工業小區。從具體實踐來看,該定位比較符合實際,應按該定位進行高標準規劃、高標準建設,紮實推進。

2、優化城鎮佈局。按照“一城兩鎮,強化中心,點軸帶動,城鄉一體”的發展戰略,引導城鎮分層次、有序發展,構建功能完善、佈局合理、結構協調、規模有序、職能明確的現代化城鎮體系。重點建設一箇中心城區長寧鎮(含文峰鄉)和兩個重點鎮(南橋鎮、澄江鎮),完善中心城區職能,打造縣域發展中心,向南北延伸,向東西拓展,集中培育城鎮發展帶,統籌城鄉一體化建設發展。

3、完善規劃體系。一是加快總規修編工作,目前已完成總規修編的初步方案,儘快完成總規修編的正式文字,做好評審及報批工作,構築縣城未來發展的基本框架。二是完善城市專項規劃,啟動管線專項規劃、綜合交通規劃、綜合市政設施規劃、綜合防災減災規劃、戶外廣告專項規劃等,做到城市佈局合理。三是啟動各鄉鎮圩鎮總規修編和控規編制工作,編制村莊布點規劃,改變小城鎮規劃滯後,城鎮佈局欠合理、建設零亂,沒有特色、缺乏品味的現狀。同時,要加大規劃執行力度,全面整治違規違章建築確保規劃的全域性性和權威性。

4、提高文化內涵。看一個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競爭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它的文化資源、文化氛圍和文化發展水平。要樹立以地方文化特色為依託實施城市建設規劃的理念,大膽採用新技術、新方法,應把具有我縣特色的紅色文化和客家特色作為城市文化主題,使文化元素有機地融入城市建設規劃中,打造具有客家特色的景觀及客家文化園。提升新區基礎設施的文化內涵和檔次,增強基礎設施的文化韻味。

(二)加大城市建設投入,進一步提升建設水平。

1、完善配套設施。完善城區道路、供水、環衛、排汙、照明、停車、休閒娛樂等基礎設施,加快縣城規劃區的綠化美化亮化步伐,提升土地升值的潛在價值,營造一個設施齊全、服務配套、生態優美、適宜居住的良好環境。一是加快推進新城區路網建設。啟動城東206國道改道專案,減輕城市交通壓力,拉大城市框架。加快長舉大橋及新東大道長舉段專案、一河兩岸西岸貫通工程,使新區與長舉連為一體;加快花旗東路硬化,啟動新中學至一中之間十道路、濱河東路至黃崗山東入口人行景觀橋,完善新區次幹道,實現城區可擴容2平方公里以上。二是完善老城建設。重點完善老城區的給水、排水、道路、電力、電訊、公園、綠地及避震場所建設,積極穩妥推進舊城區和城中村改造步伐。三是完善其他配套設施。以每平方公里一座垃圾中轉站的要求,規劃建設新東、迎賓大道垃圾中轉站。以每萬人建設3座水衝式公廁的標準,增建公共廁所。建設管道天然氣專案。同時,在進行基礎設施時,要做到資源共享、設施共建、產業共樹、環境共保,防止各行其是,重複建設,最大限度降低建設成本。

2、突出建設風格。編制中心新區建築風格專項規劃,引入文化元素,兼顧整體設計和單體風格,確保風格各異、群體協調、風貌獨特,並劃分好建築風格的控制區、協調區和發展區,塑造富有文化品位和藝術個性的城市景觀,使新區建築風格有層次的得以展現。從建築的造型、風格、色彩以及道路、廣場、公園、雕塑、路燈、欄杆,甚至路牌、廣告等等體現我縣的客家特色、紅色文化和藝術品味,做到不凌亂無章、殘缺不全、千人一面,使城市整體和諧,有文化個性和藝術感。啟動中山路南段拓寬改建,將其打造成為客家風情街。建設特色小城鎮,對新建沿街樓嚴格按新標準建設,對危舊房進行改造,提高小城鎮檔次,做到區域性整齊劃一,全域性統籌協調。

3、建設精品工程。堅持“政府控制規劃、規劃引導專案、專案吸引資金”的思路,形成規劃培育一批、前期儲備一批、動工建設一批的專案實施計劃,對工程專案精心規劃、精心設計、精心建設。一是建議啟動城市綜合體專案,以豐富的現代美學創意、豐厚的客家傳統文化底蘊和東江源頭優美的自然風景為依託,充分體現“城市綜合體”的核心內涵,以發展我縣特色文化為重點,以文化館、展覽館、圖書館、旅遊、休閒、購物、娛樂場所為建設內容,逐步形成佈局合理、特色鮮明、開放靈動的空間新格局,併為打造客家風情文化園提供良好的空間載體。二是建議啟動汽車站及城東物流中心專案,依託高速路連線線,結合鷹梅汕鐵路及火車站及站前廣場建設,著力把縣新汽車站及城東物流中心專案打造成為我縣的精品專案之一,塑造好綠色生態、美麗花園式形象,提升土地升值的潛在價值。三是高標準建設206國道改道及高標準改造城東、城南、城西出口路,力爭三年內完成繞城快速線路,改善出行條件,提升城市形象。

(三)加強建築業管理,進一步提升質量安全

1、促進建築市場健康發展

堅持以基本建設管理和質量安全生產管理為軸心,深化建設領域專項整治,提升建築工程監管水平,保持建築安全生產平穩態勢。在建築市場、建築工程和建築企業管理中,嚴格執行建設工程報建制度、施工許可制度和驗收備案制度,把好工程開工和交付使用兩道關。

2、全面落實五方主體專案責任人質量終身責任

一是明確專案責任人質量終身責任。按住建部規定,建設單位專案責任人、施工單位專案經理和監理單位總監在工程設計使用年限內,承擔相應的質量終身責任。二是推行質量終身責任承諾和竣工後永久性標牌制度,增強相關人員的質量終身責任意識。三是建立專案責任人質量終身責任資訊檔案,將五方責任人質量終身責任資訊檔案納入城建檔案統一管理儲存。

3、深入開展安全治理

一是經常性開展專項治理工作,提高防範工程安全事故的能力。針對我縣建築安全生產中的薄弱環節,嚴格執行建築工程質量安全制度,加強建築施工現場文明施工管理,突出開展對高墜、坍塌、垂直運輸、深基坑等專項治理工作。二是加大質量監督抽檢力度,實行嚴管重罰,使施工安全生產始終處於高壓態勢。要求所有施工單位嚴格按施工質量標準化工程管理進行施工。三是積極組織推薦工程評優工作,嚴格執行對安全生產、工程質量、建設手續方面存在問題的施工企業、工程建設管理人員進行停止投標資格和記不良行為的處罰。

(四)深入推進“三城同創”,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1、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開展“三城聯創”活動為契機,創新機制,規範管理。一是充實城管隊伍,招聘正式城市管理人員,切實解決城管隊伍人員少、年齡大的現狀,做到定人定崗定區域管理,確保管理效果。二是紮實開展“三治”活動,重點規範專業市場,切實解決建材銷售、汽車銷售、汽車維修、廢品收購以路為市,佔道經營等問題;三是建立社群城市管理網路體系,充分發揮城區內村(居)委會作用,落實村(居)委會的城市管理職能和責任,把村(居)委會、小區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公司等納入到城市管理體系中來,劃分管理責任區,嚴格所屬管理責任。四是全面推行城區環衛保潔、園林綠化、廣告管理、市政設施維護、道路停車收費的市場化運作,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長效機制。五是加強城市秩序管理。嚴厲整治店外經營、車輛亂停亂放等行為;加強戶外廣告審批管理;規範建築工地管理,實施施工工地出入口硬化,狠抓運輸建築材料、餘土與拋灑滴漏行為;抓好公園、廣場等重點區域管理。

(五)加快培育優勢產業,進一步提升城市活力

1、著力發展果業產業。堅定信心,下定決心,切實做好柑橘黃龍病防控工作,著力扶持楊氏、源興、泓源達、桔都等現有果品企業,在鞏固發展果業產業的同時,充分利用我縣的現有資源,發展茶葉、油茶、毛竹、花生生產等產業,調優農業產業結構。

2、著力發展工業產業。把城鎮化與工業化、農業產業現代化相結合,立足優勢,進一步做大做強稀土精深加工、礦產品精深加工產業,提升優勢產業核心競爭力。努力化解產業集聚過程中存在的資源、體制、管理障礙問題,將園區打造成縣域經濟的核心增長極,加快經濟社會結構的現代化轉型。

3、著力發展城市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產業,積極構建集約發展的現代物流體系,重點實施好城南物流中心,啟動汽車站及物流中心專案等現代物流產業建設,啟動南橋物流園區建設,著力構築物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方便群眾生活的現代商貿、休閒觀光、文化娛樂、體育健身以及社群服務、家政服務、養老服務和市政公用事業,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

(六)全面優化體制機制,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

1、創新投資融資渠道。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亟需化解資金瓶頸的制約,建立透明規範的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允許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擺脫過分依賴財政投入的習慣心理,樹立“經營城鎮”的理念,增強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資金保障能力。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場作用的範圍和領域,對於公共服務領域,明確政府的投資主體地位,強化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責任。對屬於市場運作的領域,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明確民間資本投資主體的地位,對通過市場行為提供公共服務的企業,應適當補貼以保障投資者的合理收益。

2、創新專案推進機制。建立健全重點工程專案目標責任機制、督查通報機制、動態管理機制、推進激勵機制,優化專案推進工作機構,對全縣重點工程根據專案性質進行科學分類,分別成立各類專案推進工作組。制定科學合理的重點專案考評辦法,通過獎優罰劣激發全縣上下克難攻堅,推進重點專案建設,以專案建設的龍頭作用促進全縣經濟加快發展、轉型發展和跨越發展。

3、創新示範鎮管理機制。建立示範鎮新型管理體制,改革並落實示範鎮用地保障、財政扶持、產業扶持等機制,打造南橋物流園區,加快啟動南橋示範鎮“擴權強鎮”改革試點,配齊配強示範鎮領導班子,堅持能放則放,賦予試點鎮部分縣級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行政許可事項由縣級部門依法委託示範鎮行使職權,非行政許可事項由縣級部門直接交給示範鎮行使,強化鎮級管理職能,進一步優化管理機構,把南橋打造成為縣城副中心鎮。

(七)堅持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轉變發展觀念,

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價值取向是以為人本,致力於實現城鄉居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的同等權利,為的是讓城鄉居民都能夠平等分享改革開放的成果,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因此,在推進城鎮化的整個過程中,要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在科學搞好整體規劃的同時,從群眾反映最迫切的地方入手,著力優化城市環境,完善城市功能,改變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迴應幹群期待。在實際操作中,努力做到“四個改變”:

1、改變“重面子、輕裡子”的觀念。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既要注重搞好“面子”,為居民提供一個舒心舒適的生產生活環境,更要注重“裡子”,完善提升城市的各項功能,堅決避免將城市的“面子”打造的光鮮漂亮,卻忽視了“裡子”建設的通病。

2、改變“重地上、輕地下”的觀念。在城市建設過程中,要注重地面上的綠化、亮化、美化等看得見的“地上工程”,也要注重城市排水系統等看不見的“地下工程”,遵循“先地下、後地上”的原則,統一規劃地下空間,高標準建設地下排水設施、燃氣管道、強電弱電工程,做到“雨汙分離”。

3、改變“重硬體、輕軟體”的觀念。城市的發展不僅要有良好的“硬體”設施,更要有與之適應的“軟體”配套。硬體方面要致力於解決制約城區發展的環節、基礎設施、重點工程等。軟體方面要通過降低門檻、拓寬渠道,加快完善以人為本的勞動就業、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政策,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使農業轉移人口能夠享受子女教育、公共就業、基本養老、保障性住房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的“陽光”。

4、改變“重短期、輕長期”的觀念。城鎮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推進城鎮化程序中,要從長遠發展推進城鎮建設,走集約高效、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在規劃建設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城市今後的發展,為未來發展預留空間。注意節約用地,凡是能夠保留的山體和水面,都儘量予以保留。

新農村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城鎮化和農村新社群建設,是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重要抓手,是地方農村改革發展的一大突出亮點。為總結地方改革經驗,探索推進統籌城鄉發展的有關政策措施,近日,我們到江蘇省吳江市盛澤鎮、張家港市鳳凰鎮、如皋市長江鎮、泗洪縣陳圩鄉等地,就城鎮化和農村新社群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總體看,江蘇省順應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需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戰略,大力推進城鎮化和農村新社群建設,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力度,形成了支農資金集中整合投入、農村新社群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明顯改善,土地集中連片開發、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城鄉建設用地優化配置、城鎮化快速發展,農村內需旺盛、發展動力強勁的良好勢頭。

一、主要模式

盛澤鎮、鳳凰鎮、長江鎮和陳圩鄉,分別地處蘇南、蘇中和蘇北,由於人口資源條件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和階段不同,其城鎮化和農村新社群建設呈現出較大的差異,可概括為三種不同的型別或模式。一種是以盛澤鎮、鳳凰鎮為代表的離土進城模式。吳江市盛澤鎮、張家港市鳳凰鎮作為江蘇省強鎮擴權試點鎮和統籌城鄉先行區,積極引導農民以集體資產所有權置換股份合作社股權、以土地承包權置換城鎮社會保障、以宅基地及住房置換城鎮住房產權,農保並社保,農房得產權,農民基本告別傳統的農耕生活。一種是以長江鎮為代表的半離土半進城模式。如皋市長江鎮以加大土地整理、實施萬頃良田建設工程為契機,節約出建設用地,在城鎮和工業區周圍建設集中居住點,對入住農民辦理城鎮住房產權,但在農民拆遷補償、住房安置和就業保障上,標準相對較低,農民沒有納入城市社保體系之內。一種是以陳圩鄉為代表的舊村改造模式。泗洪縣陳圩鄉本著利於生產、方便生活、節約用地、集約投入的原則,按照靠近中心鎮、靠近商貿區、靠近工業集中區的要求,推行集中居住點建設,整合投入,改善村容村貌。

這三種主要模式,儘管差異較大,內容不一,但都適應了不同地區、不同發展階段農民群眾的基本需求,對優化土地資源配置、集約整合投資、縮小城鄉差距等發揮了較大作用。一是支農資金集中整合投入,農村面貌煥然一新。過去,村莊分佈很散,通路、通電、通水等成本高。合理規劃佈局後,通過整合各項投入,農民住上了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的現代化新社群。政府花較少的錢,解決了農村髒、亂、差的問題。二是集中連片開發耕地,現代農業發展前景廣闊。長江鎮拆除散落在耕地之間的村莊並復墾後,大塊耕地連成一片,渠系配套,設施先進,耕作方便,為發展現代農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三是優化配置城鄉建設用地,城鎮化、工業化獲得了寶貴的發展空間。由於缺少規劃和監管,原有村莊建設用地不合理、不充分和廢棄閒置的問題比較突出。據鳳凰鎮負責人介紹,當地一戶農民擁有宅基地和自留地約0.78畝,而建設多層和小高層樓房集中安置農民,平均每戶約需0.3畝,這樣可騰出建設用地接近半畝。這些通過整理增加的農村建設用地,可等量用於發展小城鎮和二三產業,較好地解決了經濟發達地區城鎮發展空間不足的問題。四是拉動了農村內在需求,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二、主要做法

(一)以強鎮擴權試點為突破口,助推城鎮實現跨越式發展。XX年,江蘇省決定在20個鄉鎮開展強鎮擴權試點,試點鄉鎮被賦予縣級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力爭通過兩年左右努力,推動試點鄉鎮逐步發展成為人口聚集、產業叢集、結構合理、體制創新、環境友好、社會和諧的現代小城市。吳江市盛澤鎮、張家港市鳳凰鎮和如皋市長江鎮作為強鎮擴權試點鎮,積極創新管理體制,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制定農業人口就近轉移就業和參加社保的配套政策,探索以土地承包權換社保、以宅基地換住房,進一步激活了鄉鎮發展活力。

(二)以科學規劃為先導,統籌安排城鄉佈局。按照城鄉聯動發展的要求,江蘇省堅持“四集中”,即工業向規劃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農民居住向新型社群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科學編制城鄉一體化規劃。張家港市鳳凰鎮編制了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鎮村佈局規劃。泗洪縣安排1056萬元規劃編制經費,聘請高資質的規劃設計單位,相繼完成了全縣鎮村佈局規劃、小城鎮總體規劃、農村集中居住區建設規劃等。

(三)以小城鎮和農村新社群為載體和平臺,加大政府支援力度。一是加大土地、金融等政策傾斜。蘇州市作為江蘇省城鄉統籌試驗區,積極爭取城鎮建設用地週轉指標,同時將宅基地置換節約的建設用地指標全部留給縣(市、區)鎮兩級,有效解決城鎮化過程中的土地制約瓶頸。泗洪縣出臺《關於進一步推進農村集中居住點及康居示範村建設28條意見》,對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依法實行規費減免和稅收返還;農民在集中居住點建房由農村合作銀行按每戶3-10萬元辦理貸款授信,國土、建設部門為新建住房辦理土地使用證和房屋產權證,允許以“兩證”作為建房貸款抵押。二是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張家港市政府給予每個鄉鎮3000萬元借款作為集中居住區建設啟動資金,滾動使用;對集中居住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土地整理復墾分別給予160元/平方米和300元/畝的補助,同時還對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專案融資給予30%的財政貼息。吳江市盛澤鎮對入住集中居住點的農戶給予3萬元/戶的補助。泗洪縣政府設立1.5億元專項基金,集中居住區規劃設計費、建築設計費由縣財政全額承擔;按照建築面積30元/平方米的標準給予鄉鎮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獎勵;並對通過省、市級康居示範村驗收的,分別獎勵300萬元和100萬元。三是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無論是經濟條件較好的盛澤鎮、鳳凰鎮,還是經濟條件較差的陳圩鄉,都把強化農村新社群公共服務功能作為重點,完善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和中國小校、醫療衛生、體育健身等公共服務。盛澤鎮、鳳凰鎮、長江鎮在居民集中居住點預留部分商品房,其出租收益歸社群農民所有,用於小區物業管理等支出,還在已基本融入城鎮的農村新社群專門建設公共食堂和紅白喜事廳,尊重農村習俗,方便群眾生產生活。陳圩鄉在農民集中居住的房屋戶型上,專門設計了存放農機具和糧食的場所,並在農村新社群配套建設了公共服務中心,為農民提供遠端教育、圖書閱覽、技術指導、資訊諮詢、休閒娛樂、警務司法等全方位服務。

(四)以保護農民利益為出發點,確保農民有房住、有收入、有保障。盛澤鎮、鳳凰鎮採取“拆一還一”的方式給予拆遷農民同等面積的住房補償,並對農民購房進行補貼,農民基本可以免費入住同等面積的新房。長江鎮推行“讓利於民”和“陽光安置”政策,制定合理的拆遷補償標準,對農民宅基地及附著物評估價、拆遷補助標準、農戶補助款數額、安置房情況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盛澤鎮、鳳凰鎮成立社群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民以承包地和集體土地入股,經營收益歸全體村民所有。農民進城後,不僅可以得到土地流轉收入、土地入股收入、工資性收入、社會保障性收入,更為重要的是得到了房屋出租和交易的財產性收入。長江鎮結合當地用工需求有針對性地加強就業培訓,並定期舉辦就業洽談會,累計培訓農民8000多人,安置就業近6000人,基本消除了零就業家庭。同時,積極推進失地保障與城鎮職工保障接軌、醫療保障與城鎮居民醫療保障接軌以及最低生活保障與城鎮基本保障接軌。

三、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江蘇省城鎮化和農村新社群建設取得了較大進展,但在深入推進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

一是土地使用規劃問題。XX年國土資源部制定下發《關於規範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試點工作的意見》,在一定程度上為城鎮化、工業化發展鬆了綁,但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週轉指標較少,省裡只選擇少數試點地區使用,非試點地區建新房拆舊房工作難以及時啟動,影響城鎮化和農村新社群建設進度。另外,關於先建後拆的規定,增加了基層政府安置被拆遷農民的難度,同時加大了農民拆舊遷新的顧慮。

二是資金投入問題。據初步測算,建設500戶以上規模的農村新社群,按照適度超前的要求,社群道路、電力、給排水、路燈、公共廁所、汙水處理、垃圾處理及社群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投入戶均3萬元。當前,各級財政直接支援城鎮化和農村新社群建設的政策較少,地方政府投入壓力較大,迫切要求中央財政增加專項投入。

三是新型社群管理問題。盛澤鎮、鳳凰鎮、長江鎮新建的農民集中居住點,多的達3000戶以上,少的也有500戶左右,多數以建制村整體遷入,個別社群也有多個行政村共處。農村新社群在多數地方還是新鮮事務,社群組織管理體制還不明確,特別是社群組織與村委會、村支部、村集體經濟組織之間的關係難以界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難度加大。

四是農民權益保障問題。城鎮化和農村新社群建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農民宅基地徵佔、住房拆遷和補償安置等問題。隨著城鎮化和農村新社群建設的逐步推進,保障農民合法權益將越來越成為一個重要的方面。

四、幾點建議

城鎮化和農村新社群建設是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重要節點,也是不斷創造需求,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過程。應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順勢而為,進一步加強引導指導,加大支援力度,推動城鄉統籌協調發展。

(一)加強督促指導,堅持試點先行。統籌城鄉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要求,是今後較長時期內黨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必須在統籌城鄉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應在規劃編制、產業佈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加強對地方城鎮化和農村新社群建設的支援和指導。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和水平,按照“城鄉對接,雙輪驅動,資源整合,試點先行”的原則,從XX年起,選取領導重視、基礎較好、工作已開展的少數幾個省份,開展小城鎮和農村新社群建設改革試點,進一步總結經驗,創新政策機制。

(二)加大支援力度,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為適應城鎮化和農村新社群建設的需要,應逐步建立以政府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為導向、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在清理規範各類融資平臺的同時,合理利用小城鎮建設融資平臺,積極爭取金融機構對城鎮化和農村新社群建設的貸款扶持。靈活利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將農村土地整理增加的建設用地指標進行市場化運作,籌集資金,壯大投入來源。整合農村道路、改水改廁、環境保護等支農資金專案,提高整體功效。

(三)不斷改革創新,健全城鄉一體化機制。城鎮化和農村新社群建設除了“硬體”建設,更繁重的任務是城鄉建設規劃、農村土地制度和基本經營制度、農村金融、鄉村治理等領域的改革創新。應進一步貫徹落實xx屆三中全會精神,有序推進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完善農村金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統籌城鄉社會管理,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放寬中小城市落戶條件。積極探索強鎮擴權的途徑,對重點建設的小城鎮在財政、規劃等方面賦予適當管理許可權,增強發展活力。

(四)加強監督檢查,確保農民利益不受侵害。保護農民利益始終是農村改革發展的首要目標。應進一步加強農民權益監管,完善相關制度辦法,防止農民權益受到損害。

新型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加快城鎮化程序,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戰略部署,是推進經濟大發展、城鄉大變樣、文明大提升的戰略舉措,對於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帶動農業農村發展,全面建設小康**,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如何加快城鎮化程序,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帶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經濟,己成為我縣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課題。近期,本人就我縣城鎮化建設進行了深入調研,對××城鎮化有了新的認識,新的思考。

一、我縣城鎮發展概況及特點

我縣現有城鎮21個城鎮建成總面積46平方公里,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建設部門的關心指導下,我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統籌城鄉、佈局合理,節約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帶小”的發展原則,抓規劃鑄特色,抓建管提品位,抓經營保投入,抓產業強後勁,城鎮建設取得了喜人的成績,李渡、文港、溫圳等先後獲得全國重點鎮、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小城鎮、全省小城鎮建設示範鎮等榮譽稱號,呈現出速度快、特色顯、後勁足的良好態勢。速度快。始終堅持以工業化推動城鎮化,以城鎮化帶動非農化,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縣城鎮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增速比全省快0.27個百分點,比全國高0.9個百分點。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彰顯個性,形成了以酒著稱的李渡、以筆揚名的文港等一批極具特色的名鎮。

二、我縣城鎮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城鎮缺乏聚集力。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差,綠化覆蓋率較低;自來水普及率不高,斷頭路多;環衛及消防設施不足,城市汙水處理和垃圾處理設施滯後,公共服務設施還不能滿足城市的需要。產業基礎總體薄弱,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能力低,南部鄉鎮和北部鄉鎮發展不平衡。城鎮文化氣息不濃,大多特色不鮮明,城鎮應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輻射力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2、產業缺乏拉動力。近年來,在全縣上下共同努力下,我縣形成了初具規模的“七個一”支柱產業,但受科技創新能力低、產業鏈條短、品牌不響、實力不強、行業惡性競爭等因素影響,發展空間受到制約,無法形成真正特色工業主導產業,不能有效帶動相關一、三產業的發展,嚴重製約了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同時,城鎮產業用地佈局分散,各類性質用地區別不明顯,工業用地偏少,不能形成一定規模的服務需求,影響到第三產業發展。

3、規劃缺乏制約力。在建設規劃上投入較少,規劃編制資金短缺,規劃內容深度不夠,科學性不強,沒有把城鎮規劃與區域規劃、產業規劃、經濟發展規劃有機結合起來。規劃建設只是對“自發無序”建設的改進,缺乏協調統一的區域性規劃指導和調控機制,城鎮間、城鄉間在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基礎設施建設、資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結構趨同、重複建設、資源浪費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區域經濟發展整體效應。一些城鎮規劃約束力弱,建設隨意性大,市場寄生於道路,沿主幹道線型排列,形成只見新街、不見新鎮的現象。建築形體空間缺乏藝術效果,風貌趨同的問題比較突出。

4、政策缺乏推動力。一些制約城鎮化發展的政策措施沒有及時加以調整,與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政策規定沒能適時完善,制約了城鎮化的發展。一是戶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動。農民“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現象普遍。二是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進城務工人員沒有享受到城鎮就業人員在就業、創業上的優惠政策,沒有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等。三是現行的土地制度制約,不少農民認為“土地是最牢靠的保障線”,不願放棄擁有的土地經營權,導致了徵地難,影響了城鎮建設。

三、加快小城鎮建設的對策建議

根據調研分析,經過深入思考,我認為,××城鎮化應遵循的總體思路是:發揮縣城和中心鎮的輻射帶動作用,以縣城為核心,按照“中心隆起、沿線組團、錯位發展”的原則,通過中心城市到重點鎮的聚集效應的逐級傳導,遞次推進,最終形成中心牽動、軸線輻射、城鄉一體的城鎮群、產業帶、經濟圈,形成縣城、中心鎮、集鎮連結配套、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鎮體系,為加速××崛起構建重要載體,為突現追趕跨越提供發展動力。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四個堅持”:

1、堅持規劃先行,把城鎮起點做“高”

一要大氣做總規。高起點是財富,低水平是包袱。要按照“生態環境優、山水特色明、文化品位高、現代氣息濃、帶動能力強”的要求,堅持規劃先行,謀定而動,深化規劃的統籌性,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編制出功能明確、錯位發展的縣城、重點鎮、一般鎮和集鎮總體規劃,合理佈局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統籌解決資源重複和分散配置問題,實現城鄉在經濟、社會、生態等方面的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同時,要倡導“陽光規劃”,擴大公眾參與範圍,接受群眾監督,提高公眾的參與意識。

二要精細編詳規。抓緊制定產業佈局、交通路網、修編土地總體利用和基本農田保護等各類專項規劃,並搞好各規劃之間的相互銜接。在進一步完善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抓緊做好建設用地控制性詳規,著重加強對城鎮新區、重要地段、重點組團的詳細規劃和設計工作,把能看得準的先做了,看不準的先放著,給後人留下空間。同時,要做好水電氣、通訊、環保、防洪、綠化、防震減災、歷史文化保護等各類專項規劃編制工作,適應××大建設大發展的需要。

三要嚴格抓落實。規劃向來有“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的說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充分發揮規劃對城鎮發展的引領和調控作用,強化規劃的剛性約束,堅決克服規劃與建設“兩張皮”的現象,決不能讓規劃成為“紙上畫畫、牆上掛掛”。必須維護規劃的法定性、權威性和嚴肅性,嚴格落實“一書兩證”制定,對未辦理“一書兩證”的違法建設行為要堅決予以糾正,使規劃與建設無縫對接。建立城鎮規劃聯合執法機制,整合城建、城管、國土等部門的力量,成立規劃巡查大隊,加強對規劃實施的日常巡查工作,做到關口前移、源頭管理,分片包乾、每日上報,把各類違反城鎮規劃的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

2、堅持突出重點,把城鎮規模做“大”

一要鋪好路網拉框架。路網是城鎮的骨架與血脈,影響著城鎮發展的速度和規模,引領著城鎮發展的方向與框架。首先,要強攻主動脈。重點建好新區骨幹道路,暢通新老城區資源流通,拉近主副中心的空間距離,拉開城鎮發展框架。其次,要打通斷頭路。結合組團開發與老城改造,打通斷頭路、丁路,健全微迴圈,完善城區路網,使城區道路真正形成環狀迴圈、連貫順暢。

二要建好基地育亮點。堅持做大城鎮規模與做強城鎮實力相結合,根據總體規劃,按照“規劃先行、產業支撐、設施配套、打造亮點”的要求,結合地方實際,加快推進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建設,強化基礎設施,吸引農民進城務工,把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建成城鎮的發展新區,農民進城的就業區。

三要統籌建設強承載。加快推進老城改造,依託現有建設格局,著重改善交通狀況,擴大綠地面積,改善人居環境,走內涵發展的道路。加速“城中村”改造,統籌城鄉資源,盤活存量資產,推動城鎮發展。完善城鎮基礎設施,統籌城鎮供水、供電、供氣、汙水管網等公共設施對接,加強汙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殯儀館等公共設施建設,儘快啟動“村村通公交”,加快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

3、堅持產業支撐,把城鎮實力做“強”

一要搞好產業佈局。根據區域經濟特色,突出城鎮產業功能,編制主體功能區規劃,推進產業體系建設。按照“統一佈局、分工協作,突出特色、發揮優勢,錯位發展、叢集集聚,統籌發展、互利共贏”的指導思想,由有關部門啟動產業一體化編制工作,統籌制定中長期產業發展規劃,劃分各自重點發展產業,明確產業定位分工,實現優勢互補,儘量避免產業發展重複投資現象;各鄉鎮根據“三大圈層”發展規劃,加快修訂和完善本地的產業總體發展規劃和重點專項規劃。認真做好園區工業佈局規劃,加強園區發展規劃與產業叢集發展規劃的銜接,專案向園區集聚,關聯產業向龍頭企業集聚,大專案、大企業向園區集結,走專案產業集聚之路,加快工業強縣程序,實現產業對城鎮發展的支撐。

二要培育優勢產業。按照產業叢集的發展模式,堅持招商引資與發揮能人優勢相結合、與做大做強傳統產業相結合、與培植新興產業相結合、與推進農業產業化相結合、與推進重大基礎設施相結合、與爭資立項相結合,著力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新產業集聚發展,中小企業做大做強。

三要壯大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的發達程度是城鎮功能完善與否的重要標誌。要根據國家《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政策的實施意見》精神,城鎮新區建設要充分考慮服務業發展的需要,規劃確定商業、服務設施用地,出臺具體配套政策,推動服務業加速發展。加強商業網點規劃管理,建設培育商品交易市場、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重點發展現代物流配送、新型商貿業態、大型購物中心和電子商務。加快旅遊觀光、生態農業、休閒娛樂場所建設,進一步提高旅遊接待水平,加快旅遊業發展。

4、堅持改革創新,把城市機制做“活”

一要加快投融資機制改革。資金匱乏是制約××建設的“瓶頸”,僅靠財政投入遠遠不夠,必須拓寬融資渠道,加大融資力度。首先,實施多元化、多渠道戰略,用好、用活、用足“四塊錢”:即招商引資、引進外面錢,爭取國債和省市專案資金、爭來上面錢,盤活資產、啟用閒置錢,啟動民資、聚集零散錢。其次,按照“土地支撐融資、融資支撐建設、建設支撐發展”的原則,善於經營土地,建立有形市場,真正形成“一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第三,按照“適度舉債,加快建設”的原則,進一步整合資產,打捆包裝新專案,繼續爭取金融機構的貸款支援。同時按市場化原則,積極創造條件,儘快將供水、供氣、公交、汙水處理、市政管網、城市路橋、公共廣場等專案建設推向市場,積極鼓勵社會資金、民間資金及外資參與建設經營,形成多元化主體結構,加快城市建設步伐。

二要加快行政體制改革。一是改革戶籍制度。實行全縣城鄉戶口管理一體化,在一定範圍內試點,逐步取消二元制戶口管理模式。繼續放寬戶口遷移限制,積極為城鄉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創造有利條件,鼓勵高素質人才進城鎮經商落戶,共同繁榮城鄉經濟,推進城鎮發展。二是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政策、勞動力市場,推進職業教育體制改革,優化配置職業教育資源,建立覆蓋城鄉的職業培訓體系,打造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基地。實行城鄉統一的勞動用工管理制度,推行創業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和創業能力。對被徵地農民納入城鎮就業體系,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積極創造條件,使新落戶居民在子女入學、就業、參軍、社會保障等方面與原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三是改革土地使用制度。要在依法、自願、有償、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允許集體土地使用權在經過批准以後進行出租、轉租、置換、作價入股(或出資)等形式有序流轉。按照“社會保障換承包地、住房補助換宅基地”的思路,採取置換或回購退出宅基地,實施“新居工程”、享受廉租住房、自主購房補貼等辦法,鼓勵農民“自願退出宅基地、流轉承包地”,進入城鎮或農村新型社群居住。讓有能力、有知識、有頭腦、高素質的農民規模經營土地,使農業向規模化、專業化發展,實現農業規模經濟、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業現代化。

三要加快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城鎮建設的高標準,來源於高起點的規劃建設和高效率的管理。要儘快建立健全城鎮的執法管理機構,充實管理隊伍,建立起正常的管理秩序。明確鄉鎮政府的城鎮管理主體地位,儘快協調解決好“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的問題,健全和完善與城鎮規模及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綜合管理機構,實施綜合管理、統一執法。用市場經濟的手段,聘請經濟實力較強,管理經驗豐富的物業管理公司參與小城鎮的管理。總之,要按城鎮的標準,積極探索城鎮管理的有效模式,加強城鎮的淨化、美化、亮化、綠化工程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不斷提高我縣城鎮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