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西豐縣生態環境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

欄目: 調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02W

關於西豐縣生態環境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

關於西豐縣生態環境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

西豐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董福科

一、西豐縣生態環境建設的基本狀況

西豐縣位於遼寧省東北部,是個“七山半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的山區農業縣,也是全省林業重點縣之一。全縣34萬人口,18個鄉鎮,總區域面積2686平方公里,其中在冊耕地67萬畝,林業用地251萬畝(其中有林面積21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3.6%,林木蓄積量達700萬立方米。全縣共有三大水系,187條河流,較大河流64條、847.7公里長,有護堤407公里,石築壩2530座,護岸林620公里,有小型水庫15座,總庫容量為1300萬立方米。

西豐歷史上是個山清水秀、生態良好、風調雨順、資源豐富的地方。但是多年來,尤其是近二十多年來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忽視生態環境建設,致使全縣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大量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壞,森林蓄積量和覆蓋率逐年下降,山場砂化加劇,水土流失嚴重,降水量逐年減少,水源涵養能力下降,河道出現乾枯斷流,生態多樣性遭到破壞,物種不斷減少,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到2002年全縣森林覆蓋率僅達51%,與解放初期相比下降近30%,水土流失面積到2002年為130萬畝,佔全縣總面積的32.3%,與解放初期相比增加了74.1萬畝,增長57%,水土流失量2002年520.1萬噸。嚴重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壞不但惡化了生態環境,而且嚴重影響了人們生產生活,制約了全縣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僅94、95年大水和2000、2001年連續特大幹旱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8.64億元;工業生產和城市發展受到嚴重製約,一些用水量大的工業專案不能上,城鎮居民生活用水和牲畜飲水十分困難,如再不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我縣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就將難以實現。2003年初,中共西豐縣委審時度勢,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高度,在縣十二屆黨代會上提出了“生態立縣”的發展戰略,將生態建設擺到了西豐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首要位置,從而拉開了我縣生態環境建設的序幕。

二、主要措施

1、做出決定,編制規劃和完善政策措施。縣委確立生態立縣戰略後,縣人大常委會根據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的巨集觀要求,經過深入調查研究,起草了《關於加強生態建設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共分五個部分、16條,對生態建設的重大意義、指導思想、奮鬥目標、基本原則、主要任務和工作重點及主要措施都進行了明確界定和詳細闡述,並於03年12月12日縣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通過了這個《決定》,對全面推進全縣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工作起到重要指導作用。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決定》精神,用一年多時間,認真組織編制了《西豐縣生態環境建設總體規劃》,於今年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並在全縣組織實施,進一步落實各項工作任務。與此同時,縣政府從2001年就開始著手製定和完善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的各項政策措施,先後制定下發了《西豐縣封山育林的通告》、《關於做好全縣“十五”期間年森林採伐限額管理工作的通知》、《關於印發<西豐縣鼓勵城鄉居民植樹造林政策規定的通知>》和採伐跡地更新、加強整頓林木經營加工點及五小礦點等有關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的十幾個檔案,並編制和完成了《西豐縣2001--2011年退耕還林、封山育林實施方案》。縣人大常委會還從有利於全縣生態建設與保護出發,審議通過了《西豐縣河道管理辦法》,建議修改《西豐縣柞蠶場管理辦法》,這些政策與措施的制定與不斷完善,為加快西豐生態環境建設步伐起到重要推動作用,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證。

2、加強領導,建立責任機制,形成氛圍。為堅定不移實施“生態立縣”戰略,縣政府於2004年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主管農業副縣長任副組長,林業、農經委、水利、畜牧、財政、環保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的生態環境建設領導小組,並下設辦公室在林業局。對成員單位進行了職責分工,落實任務,各鄉鎮也相應成立了生態建設領導組織,建立了統一協調和分工負責的工作機制。縣政府與各鄉鎮政府、鄉鎮與各村之間都簽訂了生態環境建設責任狀,縣委將生態環境建設工作任務納入到縣直部門和各鄉鎮目標考核責任制當中,實行一票否決。縣人大加大了監督力度,每年至少開展一次檢查或視察活動,並且每年的人代會都要聽取審議縣政府關於生態建設工作的報告,有力地促進了這項工作的開展。同時,為促進全縣生態建設工作深入開展,形成良好社會氛圍,縣委、人大和政府積極組織廣泛宣傳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目的和重大意義。成立了由宣傳部、文明辦、廣播局、教委、林業、農業、畜牧、環保、共青團等部門參加的宣傳組織,在西豐有線電視臺開辦了專欄;縣鄉政府每年都印發了大量的有關封山林禁牧、嚴禁開荒種植等保護生態的宣傳通告;縣人大常委會專題召開各鄉鎮和縣直有關部門參加的生態環境建設宣傳座談會,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學增同志在有線電視臺做了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的專題講話,極大激發和鼓舞了全縣幹部群眾加強生態建設的士氣和熱情,為全縣生態環境建設工作順利推進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3、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和退耕還林工作。開展植樹造林和認真清理各類開荒種植、實施退耕還林工程是進行生態環境建設工作的首要任務。通過轉變機制、落實各項林業發展政策、清理開荒種植,全縣植樹造林和退耕還林的積極性逐年高漲,造林數量和質量連年攀升。三年來,全縣植樹造林達到18萬畝,成活率平均達85%以上,其中退耕還林達12.7萬畝,在冊耕地就佔5萬畝。幾年來,以恢復和治理為目的,克服以罰代治現象,全縣共清理小開荒、假果園種植8萬多畝,絕大部分退耕還林;全縣個體造林發展迅猛,造林大戶層出不窮,振興鎮農民薛邦國承包河岸造林400多畝,西豐鎮居民王景峰承包房木和樂善兩條河岸造林40萬株。三年來,全縣個體造林為15.4萬畝,佔全縣三年總造林面積的86%,湧現出50畝以上的造林大戶732個,這些造林大戶將萬畝林業生態建設的主力軍。

4、嚴格限制森林採伐,認真清理各類林木加工點。面對西豐森林資源現狀,縣委、縣政府制定措施,嚴格削減計劃採伐限額,並主動取消特批指標。全縣“十五”期間年均林木採伐限額5.5萬立方米,與“九五”期間年均林木計劃限額7.4萬立方米相比,年均減少1.9萬立方米,比“九五”期間實際年均採伐8.36萬立方米相比,年均減少了2.86萬立方米,減少34.2%;而前三年實際林木採伐為13.8萬立方米,年均4.6萬立方米,比“九五”期間實際採伐年均限額減少3.76萬立方米,減少45%,與“九五”相比每年僅此一項相當於淨增加森林蓄積量近4萬立方米。為從生產加工環節和流通領域減少森林消耗,保護生態環境,在全縣範圍內,用兩年多時間認真開展了“兩清一打”工作,將原有145家木材經營加工點削減剩到58家,並重新核發了《木材經營許可證》,規範了經營行為;全縣共關閉了以消耗天然林為主的7家炭廠和1家地板生產企業;取締了非生產性“五小礦點”及亂採亂控現象,使全縣剩餘的木材加工生產企業能夠規範、守法經營。同時,開展嚴厲打擊亂砍盜伐林木的專項鬥爭,全縣三年共查處各類破壞和盜伐林木事件1752起,涉及林木1940立方米,有力打擊了破壞森林現象氾濫。

5、實施封山禁牧,狠抓蠶場生態建設。實施封山禁牧是保護森林和地表植被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措施。全縣所有山地實行長期封育,全年禁牧,並大力推行牛羊的舍飼圈養,不準牛羊上山,嚴禁打柴、剝樹皮、挖樹根、開荒種植農作物、開砂、採石、挖砂、取土等破壞森林植被行為。對現有森林資源進行分類經營,全縣共劃定公益林56461.2公頃,全縣普遍建立了護林組織,聘任監管員80人,護林員527人,並明確職責、簽訂管護合同,落實了責任;為有效實行全年禁牧、實行牛羊舍飼圈養,積極組織和引導農民推行飼養方式轉變和飲料改革。三年來,建畜牧小區個,種植牧草3.5萬畝,建青貯窖1000多個,秸稈貯運9000萬公斤,推廣各種飼料機械3000多臺套,目前,全縣牛羊基本實現舍飼圈養。針對西豐柞蠶場比重較大,佔全縣有林面積的30%多,且稀疏、砂化、退化蠶場佔有相當比例的實際情況,將蠶場生態建設列為重點之一,近三年來從完善承包合同、延長蠶場承包期、推行中刈化管理、對稀疏進行蠶場柞樹補植、嚴重退化、砂化蠶場實行封育等多方面加強柞蠶場生態建設。全縣共投入32萬元補貼蠶農400戶,植柞蠶場6.7萬畝;封育柞蠶場19萬畝,停蠶育林3萬畝,3000多份蠶場承包合同進行了完善,柞蠶場生態功能提高。

6、加快農村新能源建設和綠色產業開發步伐。農村能源建設是解決林柴矛盾,減少林木資源消耗重要措施,全縣建成北方“四位一體”生態模式戶100戶,被動式太陽能房4000平方米,高效預製組裝架空炕灶2000鋪,中型沼氣池2座。僅柏榆鄉鹿鳴村生態園的50個集中連片“四位一體”大棚每年所提供的沼氣能源可節省燒柴150多噸,全縣每年可節省枝柴6942噸,相當於減少林木消耗近9000萬立方米,獲益200多萬元。同時,加快綠色、無公害農產品開發生產,不僅有利於食品安全和人民身體健康,還可大大減少化肥、農藥對生態環境的汙染。幾年來,共完成全縣土地環評261萬畝;取得綠色標識7項,生產面積8.5萬畝;無公害農產品認證6項,8.9萬畝,正在審無公害農產品6項,41.8萬畝,屆時西豐將有38萬畝玉米是無公害生長。

7、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和水土保持工作。生態環境建設很重要問題是,如何提高可利用水資源的利用率、提高蓄水和植被水源涵養能力,有效防止或減少水土流失。2003年實施了“引寶入豐”工程,投資2800多萬元,將寶興水庫水源引入西豐縣城,並建淨水場,使縣城日供水能力比原來提高1萬多噸;2004年正式開始進行誠信水庫建設工程,總投資預計1.6億元,將建成總庫容量達3294萬立方米,興利庫容2052萬立方米的中型水庫。目前,該工程建設已進入移民動遷和壩基修築階段,建成後的誠信水庫可保護耕地20萬畝,可提高西豐城區寇河段防洪能力達50年一遇標準。到2005年全縣小流域綜合治理263.53平方公里,佔水土流失面積的42%;營造河道護岸林620公里,修橡膠壩2座,建城鄉綠化加快,全縣建綠色通道479公里,縣城建起大型公園三處,縣城建綠地33.6公頃,人均綠地面積達5.4平方米,中心鎮植樹46萬株。

三、初步成效

通過調查比較看,三年來,通過全縣幹部群眾解放思想,紮實肯幹,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生態立縣”發展戰略,以及縣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的決定》,不僅使生態環境總體惡化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一些重要的生態環境指標開始逐漸得到恢復,而且還促進了山區經濟的健康發展,提升了人們的生活環境質量。一是地表植被得到有效恢復,森林覆蓋率穩步提高。全縣有林面積從2002年的208萬畝,增加到216萬畝,森林覆蓋率由51.6%提高到53.6%,提高了2%;由於封山禁牧、牛羊舍飼圈養地表植被得到恢復,水涵養能力增強,草木豐盛,野生動植物增加。二是水土流失減少,水土保持能力增加,水土流失治理面積達39.5萬畝,佔應治理面積的30%;土壤侵蝕量每年308.31萬噸,比三年前減少58%,土壤侵蝕基數為平均為每平方公里5000噸,比三年前下降30%。三是大氣質量明顯改善,河流水質進一步提高。2004年底,全縣工業廢氣總排放量比“九五”期末減少200萬噸,城區空氣質量達國家二級標準天氣255天;河水化學需氧量比“九五”期末年減少234噸,斷面水質達到國家Ⅲ類標準,比“九五”期末提高了二個級別。四是綠色產業發展增效。全縣僅德興艾清河牌甜瓜每年就可多增加收入100萬元,全縣幾年來綠色產業開發可為農民增收近億元。五是通過生態環境改善、水資源增加和開發利用,一些關停的用水量大的企業也開始啟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也得到較快發展,全縣保護地發展達到了20000畝,比三年前增加了8000畝,僅此每年增加收入4000多萬元。

四、存在的問題

三年來,西豐生態環境建設雖然取得一定成效,生態環境逐漸得到恢復,對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和改善人居環境的作用開始顯現,但是總體看還只是起步階段,還存在許多重要問題沒有解決。一是退耕還林進度徘徊不前,進展緩慢。全縣近30萬畝退耕還林地塊目前只退下12.7萬畝,不到一半,且有些地方出現反彈和邊退耕邊開荒問題,清理種類開荒種地、責任田擴邊伸沿蠶食林地問題的任務還十分繁重,工作難度加大;二是封山禁牧沒有完全落實。偷牧現象不同程度的存在,飼料改革和牧業小區建設相對滯後;三是柞蠶場生態建設力度不夠,措施不到位,嚴重砂化、退化、稀化和地處險坡山脊的蠶場,以及生態地位重要的蠶場等還沒有得到封育和保護,蠶場補植柞樹和中刈率還較低,達不到生態環境建設的要求;四是由於受資金困擾,一些大型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小流域綜合治理、城市垃圾和汙水處理專案、農村能源建設和綠色產品生產開發還進展緩慢,有的不能開展,跟不上生態環境建設工作節奏。

五、對策措施

1、完善政策措施,實現生態環境建設制度化。對生態建設總體規劃要逐項分解落實,在對各項有利於生態建設政策、措施、辦法完善基礎上,重點對退耕還林、封山禁牧、蠶場生態建設三個方面制定具體實施辦法,解決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以此更好地推動生態建設重點工作的完成。

2、加大資金投入,實現生態環境建設投入多元化。生態環境建設是一項投資大、週期長、見效慢的公益事業,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因此,要走多元化投入體制。要積極爭取國家和上級扶持,要制定優惠政策,廣泛吸納民間資本和域外投資參與生態環境建設;要調整和轉變收費資金使用方向,將本區域內相關的林業、蠶業、水利、環保等規費收入真正用到生態建設當中去;政府要拿出一定資金,用於生態建設中的一些技術推廣、示範、試驗等工作。

3、依靠科技創新,實現生態環境建設的科學化。生態環境建設是系統化複雜工程,涉及工業、農業各個領域,必須尊重科學、依靠科技,實現治理環境科學化,才能實現標本兼治,全面恢復生態功能。在造林綠化上,要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以林種、樹種結構調整為主線,以低產林改造為突破口,全面提高造林質量,積極推廣應用造林新技術,提高造林成活率;在森林資源管護上,加大中幼林撫育力度,逐年削減採伐限額,保持森林資源的連續性,提高森林淨蓄積;農村能源建設上,要注重推廣“四位一體”生態模式戶、秸稈氣化等農村新能源技術;在小流域綜合治理上,實行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治理要以生物壓柳為主要措施;要切實加快生態蠶場、優質飼料作物種植、綠色食品開發、環境汙染防治與保護步伐,努力提高生態環境建設總體水平。

4、強化監督檢查,實現生態環境建設的責任化。要成立全縣生態環境建設監督檢查組織,健全隊伍,對全縣各部門和各鄉鎮落實生態環境建設各項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工作作風、質量的好壞進行督查;對生態建設重點工程監督,對新建和擴建企業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對嚴重汙染環境的企業專案堅決不批,對限期治理仍未達標老企堅決關停,嚴格監控各類汙染企業的生產活動。要建立鄉鎮和縣直包鄉單位生態建設重點工程責任區定期督查制度,劃分幾個重點區,由縣級領導和部門及18個鄉鎮黨政一把手分別承包,並確定出具體的承包辦法,由縣生態建設小組會同縣考評辦、政府督查辦共同進行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