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生活狀況調查報告4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7.39K
本文目錄2017年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小學生學習與生活狀況調查報告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關於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區雨湖街居民生活狀況的調查報告

為了解國小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傾聽他們的心聲,我進行了“國小生學習和生活現況與期望調查”。調查主要採取問卷調查、座談會等形式進行,共發問卷40份。調查物件涉及國小四年級學生。調查發現,近年來基礎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素質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多數國小生能夠認同當前的學習和生活狀況。他們對課堂教學和教師的基本素質、對父母的家庭教育基本認同。但現實生活中也存在著一些制約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因素,主要表現在學習壓力大、課業負擔重、對考試及成績排名等心情矛盾、對父母和教師有更高要求等。因此,提高教師和父母素質是我們成人刻不容緩的責任。

生活狀況調查報告4篇

一、問題的提出:

現實生活中制約素質教育的因素有哪些?經常聽到孩子抱怨自己的父母沒有時間陪自己學習或遊戲,獨自去外面玩,反而給他們買很多的考卷做,感覺極不平衡。在家享受不到樂趣,在學校還是一樣,整天被作業包圍,經常考試,考不好還得接受批評,孩子覺得壓力很大。今年來,不時有報道,有些學生因學習壓力大而離家出走,甚至跳樓自殺。

二、研究物件與研究方法:

研究物件為國小四年級學生,研究方法主要採取問卷調查、座談會等形式進行。

三、研究結果的思考與分析:

1、多數國小生認同目前的課堂教學形式

調查顯示,60%的國小生認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大量重複課本內容;83%的國小生認為教師的課堂教學形式大部分是靈活多樣的;90%國小生認為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大部分內容既能傳授知識,又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可見,現在的學生對教師的教學還是比較關注的。我認為:教師應領會新課改的精神,將精神落實到實處。在教學中,貫穿新的教學理念,力求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在新課改的今天,絕大多數教師都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運用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深入開發學生的思維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習慣,啟發與引導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進行學習,勤奮的思考,不斷的對所學習的各種知識資訊進行加工轉換、消化吸收,獲得新知識。

2、大部分國小生的作業時間超標,普遍希望縮短作業時間

雖然“減負”呼聲喊了多年,但國小生的學習負擔依然沉重。調查發現,無論是平時還是週末,國小生在寫作業時間上的超標比例均超過一半。根據教育部規定,國小生四、五、六年紀的作業量應在60分鐘內完成。而現在國小生的作業負擔依然有增無減。對於“你希望每天多長時間完成作業”有38%的國小生希望在半小時內完成家庭作業,有53%國小生希望在一小時內完成家庭作業,10%國小生希望在二小時內完成家庭作業。雖然有一半學生的願望已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可見,他們實際的作業時間要遠遠超過期望的時間。說真的,老師佈置的作業還不算多,而是大部分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情,讓孩子們負擔加重,另外買了許多考卷讓孩子們完成。時常聽到學生的埋怨。其實,作業量不在多,而在精,能掌握重點、要點就夠了。老師上課時也不願看見他們老是打著哈欠,無精打采的樣子。這樣只會造成惡性迴圈,覺睡不好,學習更無能為力。

3、國小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最不滿父母說話不算話

社會的變動,伴隨而來的是人們價值觀念與生活方式的變化,這種變化猛烈地衝擊著家庭的領地,導致產生離婚家庭、單親家庭、寄養家庭、貧苦家庭、富裕家庭等等。這形形色色不同形態的家庭環境,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孩子。調查顯示,國小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最不滿父母說話不算話。在問卷中得出,國小生最喜歡父母做事有:信任我(40%)、說話算話(23%)、給我輔導功課(37%)。另外,國小生對父母不滿的是:說話不算話(35%)、對我管的太多(25%)、在家打麻將(40%),以上資料說明孩子們希望父母給他們安靜的學習環境,做孩子們學習的榜樣。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培養出一個品德高尚的好孩子是大多數父母的共同目標。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大衛-艾爾金德認為,要想讓孩子有教養、守道德,父母必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兒童教育專家還認為,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源於對大人的耳聞目染。“我們應當用行動去教育兒童,只有身教所不能做到的才用言教”——盧梭。不要在家裡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對待孩子。孩子從小就在受尊重的環境下成長,他就會自然地尊重他人。

4、國小生對考試既愛有恨,大部分國小生認為考試能夠促進學習,同時也有的學生因考試“心情不好”

“素質教育”這股春風早就吹遍大江南北,但事實上“應試教育”還依然引領潮流。而在“學而優則仕”傳統思想的影響下,我國大部分學生的家長曆來是把孩子的學業成就置於第一位重要的位置,所以,教育的供需矛盾顯得異常尖銳,那麼唯一合理的辦法,就是通過考試競爭,優勝劣汰。於是,孩子們從第一天挎著書包上學起,就面臨著無形而又緊張的學習壓力。學生對此又是怎樣的想法呢?調查顯示,大部分國小生喜歡考試,而這部分的學生是成績較好的,他們希望通過考試來顯示自己。90%的國小生認為考試能夠促進學習,但又有58%的國小生認為考試防礙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和提高。過重的學習壓力造成學生心情不好、不想學習、自卑等感受。有部分的國小生因為考試而“心情不好”,這說明,國小生對考試的心情很矛盾,既愛又恨,儘管考試造成了他們過重的心理負擔,但仍然對考試有著高度的認同。令人擔憂的是在這種情況下的學習,使大部分的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可見,考試直接關係到國小生的學習狀態,關係到他們的身心健康。經常能聽到學生說:我一聽到考試,腿都在抖。甚至有的學生在考完試後還處於緊張狀態。其實說這些話的還是好學生。這麼小難道就患有考前綜合症了嗎?我認為,這一現象的造成,關鍵是“應試教育”的陳舊觀念影響至深。怎樣讓孩子真正減負,恐怕先將中國的教育體制改頭換面才行。

5、道德品質好、教學態度好、尊重學生是國小生看中的教師素質

教師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引導者。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是教師勞動過程中最基本的人際關係,是構成學校教育教學的基礎。教師處於這種關係之中所體現出來的道德素養高低,直接影響到教書育人的質量和效果。在瞭解國小生最喜歡的什麼樣的教師時,當問到“你認為具備哪些素質對教師更重要?”多數國小生認為教師應該具備:道德品質好(28%)、教學態度好(47%)、尊重學生(10%)、認真負責(37%)、講課有趣(23%)等。以上資料可以看出,國小生對教師的道德品質、教法教態有較高的期望和要求。他們期望教師道德品質好、教學水平高、能夠尊重學生、容納有缺點的學生、能夠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教育。師生相處也是一門藝術,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是新時代的趨勢所向。怎樣改善師生關係呢,道理很簡單,就是到學生中去。如果師生間沒有隔閡,學生把老師當成自己的知心朋友,那麼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影響的力量肯定是最大的。教師應當本著平等、信任、尊重的原則對待學生。

6、對成績排名各抒己見,一半學生認為成績是個人隱私,另一半學生認為考試成績應該公開

對考試的矛盾心情也反映在成績排名的態度上,調查顯示,對“成績是個人隱私,不應該公佈”這一觀點,有25%的國小生非常贊同,有40%的國小生比較贊同,有12%的國小生比較反對這一觀點,有23%的國小生非常反對。可見,在成績排名這一問題上,國小生的態度也是很矛盾的,對成績排名的支援,反映了國小生競爭的強烈需求,但同時又承受極大的壓力。教育行政部門也曾明文規定不允許根據學生成績進行排名,但從學生強烈的競爭需求來看,單靠教育行政部門的硬性規定往往以奏效,需要與教育的深層問題配套解決。就本人所在教學區域,經常會進行抽測,進行學校及班級的排名,無形中加重教師的壓力。當然,最終還得讓學生付出。我想,學生也是不堪重負、苦不敢言。還是讓“成績排名”早點散去。

四、建議:

1、提高學生父母的綜合素質是新時代對家長的要求,因此,我認為:應充分發揮學校的“家長學校”的作用,定時為家長朋友傳輸新的教育理念,真正地做到家長、學校兩方面配合。

2、學校方面應大力支援教師進行各方面素質的提高。如:班主任進修、各科教師展示課、各種培訓等。

3、作為家長應經常和教師在一起交流,從實際出發去教育、引導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

4、提高全民素質,讓整個社會都增強意識,讓人們都去關心下一代。

5、教育部門應及時、適時關注教育動態,以實際行動去關注下一代。

國小生學習與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17年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 | 返回目錄

摘要:為了解國小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傾聽他們的心聲,我進行了“國小生學習和生活現況與期望調查”。調查主要採取問卷調查、座談會等形式進行,共發問卷40份。調查物件涉及國小四年級學生。調查發現,近年來基礎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素質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多數國小生能夠認同當前的學習和生活狀況。他們對課堂教學和教師的基本素質、對父母的家庭教育基本認同。但現實生活中也存在著一些制約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因素,主要表現在學習壓力大、課業負擔重、對考試及成績排名等心情矛盾、對父母和教師有更高要求等。因此,提高教師和父母素質是我們成人刻不容緩的責任。

關鍵詞:調查、教師素質、信任、考試

一、問題的提出:

現實生活中制約素質教育的因素有哪些?經常聽到孩子抱怨自己的父母沒有時間陪自己學習或遊戲,獨自去外面玩,反而給他們買很多的考卷做,感覺極不平衡。在家享受不到樂趣,在學校還是一樣,整天被作業包圍,經常考試,考不好還得接受批評,孩子覺得壓力很大。今年來,不時有報道,有些學生因學習壓力大而離家出走,甚至跳樓自殺。

二、研究物件與研究方法:

研究物件為國小四年級學生,研究方法主要採取問卷調查、座談會等形式進行。

三、研究結果的思考與分析:

1、多數國小生認同目前的課堂教學形式

調查顯示,60%的國小生認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大量重複課本內容;83%的國小生認為教師的課堂教學形式大部分是靈活多樣的;90%國小生認為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大部分內容既能傳授知識,又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可見,現在的學生對教師的教學還是比較關注的。我認為:教師應領會新課改的精神,將精神落實到實處。在教學中,貫穿新的教學理念,力求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在新課改的今天,絕大多數教師都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運用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深入開發學生的思維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習慣,啟發與引導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進行學習,勤奮的思考,不斷的對所學習的各種知識資訊進行加工轉換、消化吸收,獲得新知識。

2、大部分國小生的作業時間超標,普遍希望縮短作業時間

雖然“減負”呼聲喊了多年,但國小生的學習負擔依然沉重。調查發現,無論是平時還是週末,國小生在寫作業時間上的超標比例均超過一半。根據教育部規定,國小生四、五、六年紀的作業量應在60分鐘內完成。而現在國小生的作業負擔依然有增無減。對於“你希望每天多長時間完成作業”有38%的國小生希望在半小時內完成家庭作業,有53%國小生希望在一小時內完成家庭作業,10%國小生希望在二小時內完成家庭作業。雖然有一半學生的願望已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可見,他們實際的作業時間要遠遠超過期望的時間。說真的,老師佈置的作業還不算多,而是大部分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情,讓孩子們負擔加重,另外買了許多考卷讓孩子們完成。時常聽到學生的埋怨。其實,作業量不在多,而在精,能掌握重點、要點就夠了。老師上課時也不願看見他們老是打著哈欠,無精打采的樣子。這樣只會造成惡性迴圈,覺睡不好,學習更無能為力。

3、國小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最不滿父母說話不算話

社會的變動,伴隨而來的是人們價值觀念與生活方式的變化,這種變化猛烈地衝擊著家庭的領地,導致產生離婚家庭、單親家庭、寄養家庭、貧苦家庭、富裕家庭等等。這形形色色不同形態的家庭環境,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孩子。調查顯示,國小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最不滿父母說話不算話。在問卷中得出,國小生最喜歡父母做事有:信任我(40%)、說話算話(23%)、給我輔導功課(37%)。另外,國小生對父母不滿的是:說話不算話(35%)、對我管的太多(25%)、在家打麻將(40%),以上資料說明孩子們希望父母給他們安靜的學習環境,做孩子們學習的榜樣。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培養出一個品德高尚的好孩子是大多數父母的共同目標。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大衛-艾爾金德認為,要想讓孩子有教養、守道德,父母必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兒童教育專家還認為,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源於對大人的耳聞目染。“我們應當用行動去教育兒童,只有身教所不能做到的才用言教”——盧梭。不要在家裡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對待孩子。孩子從小就在受尊重的環境下成長,他就會自然地尊重他人。

4、國小生對考試既愛有恨,大部分國小生認為考試能夠促進學習,同時也有的學生因考試“心情不好”

“素質教育”這股春風早就吹遍大江南北,但事實上“應試教育”還依然引領潮流。而在“學而優則仕”傳統思想的影響下,我國大部分學生的家長曆來是把孩子的學業成就置於第一位重要的位置,所以,教育的供需矛盾顯得異常尖銳,那麼唯一合理的辦法,就是通過考試競爭,優勝劣汰。於是,孩子們從第一天挎著書包上學起,就面臨著無形而又緊張的學習壓力。學生對此又是怎樣的想法呢?調查顯示,大部分國小生喜歡考試,而這部分的學生是成績較好的,他們希望通過考試來顯示自己。90%的國小生認為考試能夠促進學習,但又有58%的國小生認為考試防礙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和提高。過重的學習壓力造成學生心情不好、不想學習、自卑等感受。有部分的國小生因為考試而“心情不好”,這說明,國小生對考試的心情很矛盾,既愛又恨,儘管考試造成了他們過重的心理負擔,但仍然對考試有著高度的認同。令人擔憂的是在這種情況下的學習,使大部分的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可見,考試直接關係到國小生的學習狀態,關係到他們的身心健康。經常能聽到學生說:我一聽到考試,腿都在抖。甚至有的學生在考完試後還處於緊張狀態。其實說這些話的還是好學生。這麼小難道就患有考前綜合症了嗎?我認為,這一現象的造成,關鍵是“應試教育”的陳舊觀念影響至深。怎樣讓孩子真正減負,恐怕先將中國的教育體制改頭換面才行。

5、道德品質好、教學態度好、尊重學生是國小生看中的教師素質

教師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引導者。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是教師勞動過程中最基本的人際關係,是構成學校教育教學的基礎。教師處於這種關係之中所體現出來的道德素養高低,直接影響到教書育人的質量和效果。在瞭解國小生最喜歡的什麼樣的教師時,當問到“你認為具備哪些素質對教師更重要?”多數國小生認為教師應該具備:道德品質好(28%)、教學態度好(47%)、尊重學生(10%)、認真負責(37%)、講課有趣(23%)等。以上資料可以看出,國小生對教師的道德品質、教法教態有較高的期望和要求。他們期望教師道德品質好、教學水平高、能夠尊重學生、容納有缺點的學生、能夠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教育。師生相處也是一門藝術,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是新時代的趨勢所向。怎樣改善師生關係呢,道理很簡單,就是到學生中去。如果師生間沒有隔閡,學生把老師當成自己的知心朋友,那麼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影響的力量肯定是最大的。教師應當本著平等、信任、尊重的原則對待學生。

6、對成績排名各抒己見,一半學生認為成績是個人隱私,另一半學生認為考試成績應該公開

對考試的矛盾心情也反映在成績排名的態度上,調查顯示,對“成績是個人隱私,不應該公佈”這一觀點,有25%的國小生非常贊同,有40%的國小生比較贊同,有12%的國小生比較反對這一觀點,有23%的國小生非常反對。可見,在成績排名這一問題上,國小生的態度也是很矛盾的,對成績排名的支援,反映了國小生競爭的強烈需求,但同時又承受極大的壓力。教育行政部門也曾明文規定不允許根據學生成績進行排名,但從學生強烈的競爭需求來看,單靠教育行政部門的硬性規定往往以奏效,需要與教育的深層問題配套解決。就本人所在教學區域,經常會進行抽測,進行學校及班級的排名,無形中加重教師的壓力。當然,最終還得讓學生付出。我想,學生也是不堪重負、苦不敢言。還是讓“成績排名”早點散去。

四、建議:

1、提高學生父母的綜合素質是新時代對家長的要求,因此,我認為:應充分發揮學校的“家長學校”的作用,定時為家長朋友傳輸新的教育理念,真正地做到家長、學校兩方面配合。

2、學校方面應大力支援教師進行各方面素質的提高。如:班主任進修、各科教師展示課、各種培訓等。

3、作為家長應經常和教師在一起交流,從實際出發去教育、引導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

4、提高全民素質,讓整個社會都增強意識,讓人們都去關心下一代。

5、教育部門應及時、適時關注教育動態,以實際行動去關注下一代。

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17年生活狀況調查報告(3) | 返回目錄

據全國老齡委統計和資訊工作座談會公佈的數顯示,目前,我國有2340多萬65歲以上的“空巢老人”。全國城市空巢家庭已達到49.7%,個別老城區的“空巢老人”家庭已達到80%以上。據瞭解,我市空巢老人在常住老人中的比例也不小。近日,本報記者帶著一份關注走訪了部分“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

精神空虛大於物質匱乏

很多空巢老人都面臨一個同樣的問題:也許不缺吃不缺穿,但是每天都覺得無所事事,要麼在家靜靜守著空蕩蕩的房子,要麼在養老院裡等待吃飯的時間。

在西江南路居委,已獨居生活了XX年的黃伯昌老人跟其他空巢老人一樣,無法與兒女共享天倫之樂,只有閒時與社群工作人員開開玩笑逗逗樂,才是他一天最開心的事情。

住在清寧坊的樑秀霞說,自己今年七十七歲了,退休也已二十七年了,本來可觀的退休金足以支撐日常的生活,但是兒子下崗,兒媳婦又身患重病,昂貴的治療費用致使家裡生計困難,後來兒子不得不外出打工,二十年來自己獨自生活。平常打掃自己門前的街道和摘晒雞蛋花是唯一的樂趣。隨後,記者走進樑秀霞的家,粗糙的水泥地,破舊的瓦片屋頂,窄小的客廳裡擺放著掉了漆的破舊的桌椅,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只有瓶瓶罐罐擺放得整整齊齊。

城西街道辦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像樑秀霞這樣的空巢老人,很少跟周圍的老人聊天,即使城區有親戚也很少走動,因為他們一個人生活慣了,沒有什麼事,不願意去麻煩“別人”。

【生活依靠】★★★

熱心鄉鄰及時相幫

由於沒有電話,樑秀霞基本上聯絡不了自己的兒子,“有什麼特別的事,只能去鄰居家裡‘借打’。”樑秀霞說,附近的街坊人都很友善,平常有什麼事情,也是鄰里互相幫助。

鄰里的幫助也許是空巢老人解決一些困難最快捷最有效的辦法了。 (範文網 ) 城西街道辦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我們的上班時間,許多事情居委會可以幫老人家解決,但是晚上或者週末就很難了,而且老人的病痛發作大多在夜晚,鄰里間及時的幫助是最有效的辦法。”

而對於黃伯昌老人來說,鄰居都是些上班族,所以他只能求助於鄉里,倔強好強的他說:“認識的一個鄉里住得離我家不近,偶爾他會問我要不要幫忙,有沒有困難,但真是有困難了打電話過去,等他趕過來,恐怕也不及了。”

【問卷調查】★★★

過半空巢老人孤獨感強烈

現代生活節奏較快,許多子女忙於工作,對家中老人的關心不夠,老年人很容易感到孤獨,不良情緒找不到宣洩渠道。“作為子女的我們即使再忙,也應該抽空看望父母,多聊天,多交流感情,盡孝要及時。”市老齡辦工作人員說道。

在記者開展的問卷調查中發現,我市的“空巢老人”中,58.6%的老人感到孤獨或非常孤獨,精神缺乏慰籍;在與子女的交流方面,子女偶爾探望或者很少探望的為37%;在人際交流與健身娛樂參與方面,很少參加或者不參加的達50.6%。由於與子女來往交流不多以及對外互動活動參與率不高,超過半數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獨,精神生活缺乏慰籍。在入戶走訪幾位“三無”空巢老人時瞭解到,端州區政府僱請專人每天為其提供免費上門搞衛生、買菜等服務。但是,政府提供的免費服務目前僅限於“三無”老人,絕大部分有此需求的困難“空巢老人”未能享受該項服務,居家養老服務未能全面鋪開。

【外地遊子】★★★

兒女不在家,健康是牽掛

“高中時候的願望,就是儘自己的能力考一個遠一點的大學,越遠越好。結果就在這個地方紮根了,結果遠離父母了”,XX年來到肇慶學院唸書的陳女士,如今已經是孩子的媽了,來自山東的她鄉音未改,卻已經離開家鄉XX年了,每逢佳節,陳女士總會在電話裡給父母道一聲節日快樂,因為現在也有了固定的工作,只能是過年的時候回家看望二老,陳女士的孩子已經5歲了,可每次見到外公外婆仍感到很陌生。

“我不在家了,爸媽菜都少吃了幾個,炒一次菜要吃上一天”,的哥李永生是河南人,來肇慶工作有3年了,他說自己是家中獨子,父母對他的牽掛特別強烈,經常打電話要他回家,“現在父母還能自己照顧自己,我出來想多賺點錢。”李永生說他每個月都會寄錢回去給父母,讓他們生病了也能夠放心去看病,因為不能陪在老人身邊,老人健康是他工作時最大的牽掛。

龍應臺這麼比喻:“父母親,對於一個二十多歲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棟舊房子,你住在它裡面,它為你擋風遮雨,給你溫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會和房子去說話,去溝通,去體貼它、討好它。”記者接觸過許多在肇慶定居的外地人,他們其實是很關心家中老人近況的,可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父母與遊子們的距離也許是一條河、一座山、一條路,身在外地的他們,也許因為種種原因而不能常伴父母左右,可只要聽到父母在家鄉過得健康平安,就是他們最大的安慰。

【機制探索】★★★

健全制度是“老有所養”的根本

高齡老年人口的急劇增長,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以及老人空巢化的進一步凸顯,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將產生廣泛深遠的影響。市老齡委副主任、市民政局局長黃學武在《XX—XX年度肇慶市老齡工作目標責任考核情況彙報》中提到,如今全市總人口422萬人中,60歲以上的常住老年人口就有50.5萬人,佔常住總人口的12.9%;到XX年末,60歲以上老年人將達到58萬人,約佔常住總人口的13.8%;80歲以上老年人將達到6.5萬人,佔常住老年人口的13.8%,空巢家庭老人已經超過30%。

在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把“老齡事業”列入了“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明確提出了“關於加強老齡工作”的要求。XX年,全市共投入老齡工作經費104萬元。全市城鄉貧困老人共有1200多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XX年全市已把年人均收入低於2200元的農村家庭納入低保救助範圍,全市城鄉人均月低保標準273元、226元;人均月補差173元、108元,能夠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全市各級共投入老年福利事業建設資金1500多萬元,全市現有老年活動中心(站、室)151個、門球場48個、敬老院110間、星光老年之家118間、光榮院6間、老年公寓1間,新成立的市安老康復中心,設定床位有100張,對緩解城區養老床位緊缺問題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位從事民政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員認為,建立健全關注空巢老人的制度,是實現“老有所養”的根本所在。

關於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區雨湖街居民生活狀況的調查報告2017年生活狀況調查報告(4) | 返回目錄

一、關於雨湖街:

雨湖街有300多年的歷史,是東西與湘江平行橫貫湘潭方的老城區,西起湘潭市老市政府(華國鋒同志工作舊址)東到兩湖兩畔,街含蔡和森同志故居等多處革命舊址。

現雨湖街居民區集中在街中段,以清初老街居住區為基礎,現有在冊住戶共計274戶(雨湖街派出所提供)常駐住戶198戶。

2、關於雨湖區的居民:

雨湖區現居住居民多為父輩以前就在此居住的“土著”。舊城改造以來(雨湖區為老城區,現已成為湘潭市中心外圍地區),雨湖區共計遷出住戶400餘戶,遷入住戶三十餘戶。

雨湖區的住戶多為三代同堂,住房以獨戶二層木石結構小樓為主,人均居住面積8.44平方米。

3、關於接受調查的雨湖街居民

筆者調查的為雨湖街臨街部分的住戶(雨湖街32號——雨湖街52號),其中常駐住戶13戶。

二、調查採訪手記:

XX年2月,雨湖街50號。接受採訪的為雨湖街臨街住戶。

劉翠香:雨湖街5號戶主:女,57歲,筆者朋友的母親。

陳湘滿(滿哥):雨湖街52號戶主,男,39歲。

鐵神經(學名不詳):年齡不詳(50歲左右),兩湖街40號居民。

盛婷:(婷婷):雨湖街,48號,女,23歲

其它各年齡階層住戶若干。

選擇這些人採訪的原因是因為這些居民能代表雨湖街居民的普遍生存狀態(工作的生活、收入、支出)

筆者:各位能先說說收入來源嗎?

劉翠香:我現在有200多塊錢一個月的退休工資,馬見偉(兒子)每個月能夠給家裡些補貼,他大姐、二姐,都剛生完小孩沒有上班,所以主要靠馬見偉的收入來維持家裡的生活。

(注:馬見偉現在在省城建三公司做專案經理,月收入二千元左右。)

滿哥:四年沒上班,做生意了,每天就靠街坊鄰居到家裡打打牌,給兩個茶錢。

(注:滿哥在自家空出一間大廳來做茶館,供街坊做打麻將的場所,由此收取茶錢一人2元/一下午。傳說滿哥曾做生意掙了大錢,現仍有上十萬存款,只是不願露財。)

張敏:(笑)

(注:張敏曾以偷竊為生,一xx七年被人買通警衛員削斷手筋,現主要靠幫朋友送貨為生,偶爾到菜場等公共場所去“提包”。)

鐵神經:不就靠各位街坊領導照顧我,今天中午還在滿哥家吃飯。

(注:鐵神經三兄弟在八十年代初忽然失蹤,數年後只他一個回家,人已神智不清,多年來靠鄰坊打發些零錢,或給些剩飯剩菜過活,XX年賣了一間廂房給浙江生意人做貨房,得一筆錢,維持近年生活。)

盛婷:(笑)開發廊的太多了,做不起價,沒辦法。

(注:盛婷父親早逝,姐姐服毒在押,其母患病,盛婷的髮廊主要靠給人洗頭、按摩掙錢,晚上在歌廳~當三陪小姐。)

筆者:你們的支出狀況如何?

劉翠香:吃飯,買些日常用品,再就是人情。

滿哥:差不多。

鐵神經:吃飯。

張敏:抽些煙,吃飯倒吃不得好多錢。

婷婷:要打理工商、稅務,再就給我媽治玻

雨湖臨街部分是湘潭市有名的“賭博街”和“吸毒街”,數十戶住戶中,有吸毒人員四十七人,且都是十八——四十五歲的青壯年。五十號的馬見偉(筆者朋友)是雨湖街第三代唯一沒有進過拘留所的人。

在接受調查的十餘戶住戶中,僅三戶家裡有人有固定工作和穩定收入來源。其他多以做些小本生意(開茶館、做早點攤,開小賣店)來補貼收入,未婚青年女子中,有半數以上曾經從事過~服務業,十餘戶住戶中,僅有一人有大專學歷,其餘居民以國中文化最多。

雨湖街居民的一些資料(概數)

平均每戶人數:7人

平均居住面積:9平方米/人

人均收入:64元/人/日

人均支出:51元/人/日

吸毒率:28%

雨湖街居民生活狀況檢因:

一、巨集觀原因:被調查居民中的三十五——五十歲之間的居民(即被人稱作中流砥柱階層)多為大廠礦的下崗職工,如湘鋼、湘錳、湘電機等。九十年代來,湘潭市的六大廠礦相繼倒閉,導致大量員工失業下崗。

二、地理原因:雨湖街位於湘潭老城區,改革開放後,新城區在周邊地區發展起來,市中心離雨湖街越來越遠,雨湖街的商業,娛樂業都不發達,而且街老路窄,除住戶外,很少有其它人往來,不適合進行營銷活動。

三、家庭原因:老輩(五十以上)基本為退休工人,學歷低,多隻有國小或以下文化,教育意識差;其子輩(三十——五十歲)大多下崗失業,承受的生活壓力極大,上有老下有小,對子女管教放鬆,也期望子女能儘快掙錢幫助減輕負擔,所以子女們的學業不被關注,而且疏於督導;孫輩(十五——三十歲)由於在這種環境下長大,成長環境不好,父輩有人打牌、吸毒,而且幾乎沒人管教、受不良習氣影響,吸毒、偷、搶犯罪率高,因此,三代之間形成惡性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