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外來務工者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欄目: 調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44W

他們遊離在城市和鄉村的邊緣,60%的人月收入500元以下;用工單位為他們繳納失業保險金和工傷醫療保險的寥寥無幾;他們缺乏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活動陣地,他們的孩子入學不得不“打游擊”;在烈日下揮汗如雨幹著重體力活的他們,希望靠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創造價值,成為被人尊重的獨立的人,能夠像“城市人那樣”活著……共青團江蘇省委近日公佈的一項調查表明——xx百萬外來務工者活得好辛苦。

外來務工者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時下正值酷暑難當的季節,大多數市民呆在空調房裡享受清涼,而那些在烈日下露天干著重體力活的民工兄弟日子卻極難過。他們遊離在城市和鄉村的邊緣,他們的生存狀況如何?他們跟農民和市民相比有哪些特徵?他們有什麼煩惱?我們該如何正確對待他們?記者日前對他們的生活狀況進行了較全面的瞭解。睡的是用木板拼成的床

在長江路拆遷工地,記者看到了不少年輕民工,與城市同齡人相比,酷暑下他們的日子要艱難得多。他們幾十個人睡在用木板拼起來的床上,不少人沒有蚊帳和電扇,更沒有衛生間,要洗澡只得避開其他人對著水龍頭的水衝,內急了只得跑到離工地數百米的公廁去。晚上10點多鐘,記者經常看到他們三三兩兩地睡在馬路邊上,他們告訴記者,幾十個人睡在一起太熱了,出來起碼透點風。

境況類似這樣的年輕民工數不勝數。賓館飯店的服務員、小區保潔員、建築工地的工人、理髮店的理髮師……這些在千千萬萬城市居民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小人物”,大部分來自外地,幹著絕大多數城市人不願乾的活。團江蘇省委近日公佈的一項調查表明,xx有120萬外來人口,他們絕大多數從事建築、飲食、美髮、保潔、經商、收舊等行業,其中80%以上是35歲以下的青年人。

據瞭解,在xx100多萬外來務工青年中,30歲以下的佔了82.2%,他們中國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達55.7%,未婚青年佔了61.5%,60%的人每月收入在500元以下。37%的人到過3個以上城市打工,只有不到20%的人是通過職介所介紹找到工作的,大部分是通過親朋好友來到xx打工的。

他們在城市中是怎樣生活的呢?跟5個老鄉租住在江東門一帶的小袁今年20歲,來自鹽城,國中畢業後在家鄉學了點裁縫手藝,跟隨家鄉某私營老闆來到xx做服裝。常常是每天干14個小時才拿15元錢,飯菜每天幾乎都一樣,小袁幹了一年實在覺得辛苦,就“跳槽”到了一家個體小飯店。飯店跟服裝店差不多,也是早晨七八點鐘工作,晚上11點左右睡覺。不過,收入稍高點,每月能拿到600元。這樣,小袁已經感到很滿足了。她說,以前每月除了要寄300元給家裡弟弟上學外,自己只有150元的生活費,交了80元的房租後,可以自由花費的只有70元。因此,她很少買衣服,要買也是在金橋市場、玉橋市場等,新街口、湖南路也逛過,但從未買過衣服。問起現在可自由支配的錢怎麼用,小袁靦腆地笑笑:攢起來做嫁妝。在江蘇,像小袁這樣的外來務工青年十分常見,他們早出晚歸,工作辛苦,收入低下。調查顯示,外來務工青年每天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的達75%,其中8%的人工作時間超過12小時。但他們中卻有76%的人每月用在教育、文化、娛樂等方面的開支低於50元以下,來外地找工作期間身上帶夠一個月花費的僅佔12.9%,一旦找不到工作,他們的生活就將陷於極困難的境地。一旦有了工作,他們還要將收入的一大部分用來支援家裡。

工餘時間只能打牌聊天

外來務工青年的精神生活跟同齡的城市青年相比有較大的差距,他們缺乏務工青年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活動陣地。記者所瞭解到的務工青年一般把大部分時間用在工作上,其餘的一般就是聚在一起聊天、打牌、看電視,他們一般不關心時事新聞。雖然很多人都想去看些文學、技能介紹等方面的書,但苦於沒錢或沒時間,只得去買些地攤上的書,或者乾脆趁休息時間跑到書店看免費的書。

在成賢街一施工工地,每逢下雨無法施工的日子或者晚上休息時間,這些年輕的外來建築工人就三五成群地聚在8人一間的宿舍裡打牌聊天或是看些武俠類的電視連續劇。一名去年高中畢業來自淮安的20歲打工者小黃說,自己其實挺想繼續學習的,但家裡沒錢,考分相差又太多。為了減輕家裡的經濟壓力,他出來當了建築工人,但一看到東大學生去教室和圖書館學習,自己就感到心酸。好不容易把老闆發的零用錢湊了200元,就跑到南圖辦了張圖書證,在別人睡覺或打牌的時候去看看書,感覺自己還有點追求。

據小黃透露,周圍的打工者閒著無事不乏光顧黃色錄影廳的,有的甚至把掙的血汗錢花在街頭洗頭店等不正當場所。言談間,小黃顯得很擔心。他告訴記者,自己最大的理想是掙點錢幫助家裡弟妹上學,自己再學點技術到蘇南找個好工作,比這樣單純賣力氣好多了。他非常希望在xx能有為務工青年服務的培訓職介機構,他認為,大城市的資訊和技術比農村好多了。團省委的一項調查反映,67.1%的進城務工青年認為業餘文化生活枯燥無味,同時沒有人關心他們,他們感覺像四處漂泊的浮萍。

絕大多數沒簽用工合同

一項調查中,當被問及“您希望團組織對您提供哪些幫助”時,有30.1%的務工青年希望能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同時,據省勞動保障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外來務工青年中75%的人工作不穩定,56%的人未籤勞動合同,52%的人加班後沒有勞動報酬。

然而,務工青年的法制觀念和法律知識也很薄弱,省勞動保障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僅有3.6%的人瞭解《勞動法》,僅有不到9%的人知道應與用工方簽訂用工合同。xx市玄武區對外來務工青年的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務工青年通常與用工單位或老闆口頭協商工資待遇,只有不到44%的人與用工單位簽訂了用工合同。用工單位為他們繳納失業保險金和工傷醫療保險的寥寥無幾。當他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有33.2%的人感到孤立無助,只有13.3%的人想到去找工、青、婦組織。

在xx安德門民工市場,有很多外來務工青年被私營業主看中,雙方口頭談一下工資、食宿條件就算找好工作了,根本沒有任何書面合同。由於缺錢,務工青年6成以上是通過這種面對面的方式找到工作的,通過正規職介找工作的少之又少。xx某紡織私營企業在37℃高溫條件下依然沒有基本的防暑設施,經常有職工中暑暈倒在車間,這些職工中大多數是外來人員和下崗女工。

在務工青年工作的單位中很少有提供條件尚可的宿舍的,xx雨潤食品有限公司對1000多名外來務工青年建了宿舍樓,對他們實行公寓式管理。但,像這樣的公司目前只有極少數。大部分務工青年是跟同伴五六個甚至10多個租住在城市接近農郊的邊遠處。外來務工青年的子女上學也成了大問題,由於工作不穩定,他們的孩子入學不得不“打游擊”,很多務工青年子女就讀的外來務工子弟學校,既無法跟城市學校相比,又無法跟他們家鄉的學校相比。儘管務工青年總體法制意識不強,但大部分人都懂得培訓和學習一門技術的重要,他們反映,找工作時,沒有技術只能出賣勞力。一般用工單位很少會對他們進行培訓,都要有現成的技術才會錄用他們。 希望像城市人那樣活著

務工青年在我們生活的城市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儘管他們目前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他們總體文化素質不高,他們的法制意識不夠。他們的生活充滿艱辛,他們還是遊離在城市角落的“邊緣人”,但他們正代表了江蘇和整個中國未來農民的發展趨勢。越來越多的務工青年希望像“城市人那樣”活著,成為被人尊重的獨立的人,能夠靠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創造價值,有個志同道合的物件和溫馨的家庭。這樣的希望並不是遙不可及的。

令人欣慰的是,外來務工青年群體正引起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共青團江蘇省委員會和地方各級團委正在著手實施“千校百萬”計劃,為進城務工青年的就業、戶口變遷、子女入學、生活居所等方面提供幫助,為他們的勞動安全、工資發放、權益維護搖旗吶喊。進城務工青年中的團組織正逐步建立,鼓勵務工青年回鄉創業的政策也逐步出臺,各種各樣的“打工之家”、打工者讀書俱樂部、棋牌協會、青年文化廣場等正一批批湧現……

我們有理由相信,外來務工青年將引領佔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走向市民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