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專題 > 熱點專題

讀後感(精選17篇)

欄目: 熱點專題 / 釋出於: / 人氣:2.42W

讀後感 篇1

這個暑假,我讀了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這個暑假,我讀了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童年》,它給我的感觸頗深。

讀後感(精選17篇)

馬克西姆·高爾基出生在一個貧窮的木工家庭中。在殘暴的沙皇統治時期,高爾基吃盡了苦頭:幼年喪父,卻又受盡外祖父的虐待。他周圍的人都是那麼的自私,貪婪,充滿了仇恨……

高爾基的童年是那麼的悲慘,和他比起來,我可是幸福多了。

我出生在一個依山傍水的美好的地方,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親人親切無比的疼愛,夥伴們天真無邪的友愛,使歡樂的音符時時灑落在我的身邊。在竹林裡嬉戲,去山上採蘑菇,入溪水抓螃蟹,追蝴蝶,聞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這樣無憂無慮開始的。

拎著個大籃子跌跌撞撞地跟在表姐身後撿麥子,大籃子卻總是撞到我的腳後跟。兩條小辮兒上下歡快地跳動著,白蝴蝶在身邊快樂地翩翩飛舞。湛藍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微風挑逗著衣襟,籃中的麥穗已有大半。童年的美好時光也就是在歡欣愉悅的勞動中度過的。

走進了書香四溢的校園,也成了一個莘莘學子。充實的一天就在這琅琅的讀書聲中開始了。老師熱心地傳授我們知識,同學們互相探討,我們像一棵棵小樹苗,在接受春風雨露的滋潤--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識,茁壯成長。在這知識的海洋中,我結束了快樂的童年,開始走向成熟。

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這裡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乖戾,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這裡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的,因而我的童年是充滿了幸福和快樂的。

讀後感 篇2

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裡有苦也有笑,但都在自己的心裡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則在魯迅寫的《朝花夕拾》裡就是寫他的童年和青年的回憶。

魯迅的《朝花夕拾》是魯迅的唯一一部散文集。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將自己在童年和青年所難忘的人和難忘的事,用語言真情的流露出來。說明作者在童年和青年時所難忘的經歷。在他的童年裡不是很好的,他做的每件事都得不到長輩的認同,這使他感到很難過,但是他沒有感到人生的黑暗的到來了。他則是將長輩的認同該為動力,寫進這部《朝花夕拾》裡。他要告訴我們,將童年的無奈釋放出來,同時給家長們一個理解和同情的心態對待我們像魯迅在童年裡那種不被長輩重視的警鐘。

在《朝花夕拾》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是“貓、狗、鼠”。在這篇有趣的散文中,不是題目所吸引我,也不是內容好笑有趣的文字,而是魯迅在童年與一隻仇貓的故事。作者與貓的關係以及對貓的討厭。這說明魯迅在童年裡的不知和單純,也寫出作者在童年與一隻貓的搏鬥。

從魯迅寫的《朝花夕拾》中,我能感受到作者的童年和青年不是很好過的,但這也時時刻刻充滿著美好的回憶。魯迅的童年和青年是酸酸甜甜的,我們的童年和青年也像魯迅一樣的。童年與青年過得好與壞,他都會留給我們回憶。所以魯迅和我們的童年、青年都是美好的。不管童年與青年的好與壞,長大了的我們都會情不自禁的去回憶他們,因為他們代表著最真摯的情感。年邁的老人,如今因為物質的發展,都會盡心竭力的實現他們童年和青年時候未實現的願望。而年少的我們,有大把的青春可以任憑我們揮霍,“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是寶貴的,高三的我們,更應該緊緊地抓住這僅剩的幾個月時間,努力拼搏,堅持不懈,實現我們的理想,進入理想中的學府進行深造。

讀後感 篇3

這學期,我讀了不少書,有《紅與黑》、《悲慘世界》、《貝多芬》、《駱駝祥子》、《朱自清散文》、《趣味動物小百科》、《中國當代少年詩遜、《普希金詩遜、《狼王夢》、《朝花夕拾吶喊》、《誰寄給你紫色的信》、《一生要讀的60首詩歌》、《青身》等。我最喜歡的是《狼王夢》和《貝多芬》。

《狼王夢》是作家沈石溪的作品,裡面講述了一個母狼教育子女當上狼王的故事,可其間,卻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公狼黑桑想當狼王,和母狼紫嵐一起推翻狼王,可這天黑桑不幸死於野豬口中。紫嵐生了5只小狼,一隻在初生時,在冰冷的洪水裡凍死了,紫嵐給大兒子取名黑仔,二兒子藍魂兒,三兒子雙毛,女兒媚媚。因為黑仔像當年的黑桑,所以紫嵐寵愛它,想讓它來完成黑桑的遺願,可它卻表現出了狼沒有的滿足感,於是紫嵐開始訓化它,在它這個年齡,別的幼狼還不敢出洞,可它已經賓士在草原上了,結果被一隻鷹吃掉了,紫嵐只好再讓藍魂兒代替黑仔,藍魂兒果然不負眾望,在狼群中算是佼佼者,每次都是它帶領著大家,可就因為太過自信,讓自己死在獵人的陷井裡,紫嵐只好再把希望放在小兒子身上,可雙毛人小受倆哥哥的欺負,它只是一副奴像,紫嵐通過打罵它才使雙毛英勇起來,眼看雙毛向狼王發起的挑戰就要成功時,只聽狼王一叫,便喚起了雙毛以前的記憶,死於狼口之中。紫嵐快絕望了,可它一定要實現黑桑的遺願,媚媚正處於狼的配種期,紫嵐只好為媚媚找一頭強壯的狼,才能有好的狼仔,可媚媚卻和狼群中最奴性的公狼吊吊瘋在一起,紫嵐只好將吊吊咬死,媚媚卻整天不吃不喝,紫嵐只好自己實現。可因為紫嵐因教育兒子,現的很憔悴,中年狼已變成老年的模樣,但這匹強壯的狼和媚媚生了狼仔,紫嵐終於為了保護媚媚的狼仔而和鷹一起墜入懸崖。文章最後一句是“但願這一窩狼仔中能有一隻成為狼王。”

母狼紫嵐的一生是痛苦的,為了使兒子當上狼王,不惜一切代價,至自己的生命。她的不顧一切使它葬送了自己的命,這種品性不是我們該學的,這樣害人也害己,當然它的3個兒子也很可憐,不是說它們死的慘,而是它們只是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而生,是它們母親操縱著它們的命運,不能按自己的願望及生活方式,不能像別的狼自由自在。媚媚是其中幸運的,她是自由的,到最後這個家庭只有她一人能夠活下來。

題目取為“狼王夢”,我想是因為這不是現實,而是一個“夢”吧。最後狼仔也是在睡夢中,與前面相互照應,那麼狼仔中是否有一個能成為狼王呢?我只希望,而不是強迫,希望媚媚能懂此理。這裡巧設懸念,讓我感到意猶未荊

因讀書而生動,因讀書而精彩,因讀書而進步,因讀書而收穫,這就是我們的20xx。

通過讀書,使我認識到一個人只要熱愛讀書,就不會失去求真、求善、求美的希望和力量,是啊!一篇《賣火柴的小女》,女會為我的人生塗抹上人道主義的亮麗底色;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會陪伴我一輩子做個好人。

我們愛讀書,才有未來,和-諧世界必然是一個讀書的世界!

讀後感 篇4

白流蘇是一個離過婚的女人。在那樣曖昧的時代和同樣曖昧的舊上海,離婚恐怕還是要受道德譴責的。離了婚的白流蘇,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一應錢財盤剝淨盡之後,她在家裡的存在無疑成了拖累和多餘。她的出路,除了另一個男人的懷抱以外,再無其他。

範柳原,一個海外歸來的浪子,本是無根的浮萍,四處飄搖。加上生活的紙醉金迷,便把“女人看成他腳底下的泥”。愛情和婚姻原是他不相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內心深處是渴望安穩的。

這樣的兩個各懷鬼胎的人遇到一處,展開了一場相互試探的愛情攻防戰。一個男人若能以婚姻的形式接受一個女人,心裡必定會沉潛下來很多東西,也就是白流蘇期翼的那一點點“真”,或許仍是無關愛情的。.

《傾城之戀》給我們的整體的感覺是她的作品沒有多少觸及到社會的現實問題,或許這是她的一個弱項,又或者作為一箇中國傳統的女人,她是不喜歡政治的,所以在表面許多社會深度方面的東西上面,她並沒有做的很好,且看《傾城之戀》中多餘戰爭一個描寫的環節給人的感覺絕對是很粗糙的,只不過我們喜歡“得魚忘,得意忘言”的感覺,所以並不很在乎這一點,《傾城之戀》中流蘇與柳原的戀情本身的完美性在我看來似乎就已經落如俗套,既然要表現人物本身的戀愛中的思考,那麼為什麼要到最後也是一個沒有劃好的圓呢?我的一個感覺是沒有劃好的圓比劃好的更具有一種難得的吸引力,就像莎士比亞的悲劇比喜劇更具有影響力一樣,但是看起來我們是無法求全責任的,更何況對於張愛玲這樣的作者,我也只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根本夠不上多少資格評論她的作品,只是有感而發。

很多人以為《傾城之戀》中白流蘇想依靠範柳原的婚姻關係擺脫白公館的時間。甚至有些人取笑白的彌頑不靈。在我看來,她是迫不得已的,她除此出路外無從選擇。 很愛她的小說,即使是在當時被說太個人,在如今看來,比起那些也寫個人情感文章的作家,她在那個動盪不安,思想尚且不太開放的時代寫的東西還是不乏大氣的,如今再沒有人可以代替她原本是格格身份敢愛敢狠的我們最心愛的張愛玲先生。因為她體會到了世人對她的另眼,所以她會創造這樣脆弱美麗的流蘇,因為她愛了最懂她卻最終不能忠心不二的胡蘭成,所以,她會寫出像範柳原這樣愛得讓人可恨的男人。

傾了城又如何,她的城只能留給香港的那對平凡的夫婦,她還是最終另嫁了他人。

愛是否重要,這樣一個動心和試著得到的過程,經常被複雜化了,我們除了抱著一心向善的態度之外又能如何呢?聰惠如愛玲,一樣守不住的,她送了給範柳原和白流蘇,我們的感慨也只是空氣裡那一樣抓不住的心緒,虛弱無力。終究是否純粹好像也已經被完美的結局麻痺。

生活裡的愛總歸像一副銀筷子,是最初因為它好看才要,或是因為還可以用它吃飯就不重要了。

作者的文章也寫掉了故事的尾巴。流蘇再婚,成為家裡人眼中的奇蹟,二嫂和二哥也離了婚:如果像流蘇那樣嫁得好,離婚又怎樣呢。不過離了婚的流蘇,又變成最平凡的女人,城傾了,愛也斷了,傾一座城成全一段感情,終究不能長久,男人的甜言蜜語又向另外一個女人說去了。

人家說張愛玲才氣是有,卻不夠大氣,難得作者發掘出她大氣的一面來。不過歸根到底,我看她還是小家子的,流蘇的愛情像封藏在甕裡的酒,不開啟才是珍貴的,一開了,氣跑了,就什麼都沒了。張愛玲,給了一個傾城的雄偉,留一個最冷情的尾巴,她還是放不開,終究是悒鬱的飄零女子。

讀後感 篇5

在我眾多的書中,有一本特別顯眼的、桔黃色封皮的書,也是我喜歡的一本書,它的名字是《西遊記》。這本書一直放在我的書架上。每當我拿起這本有些發黃的書時,我似乎又感受到了一種新的活力,讓我再次津津有味的讀起來。

當我看完每一章,都會有不一樣的新感受。我為唐僧師徒堅強的毅力而鼓舞,為他們的師徒情深而感動。在“三打白骨精”中,狡猾的白骨精用了三計都未能將他們師徒打敗,當唐僧因為誤會而念緊箍咒的時候,白骨精卻在暗喜。我多麼痛恨白骨精呀!孫悟空每次被師傅趕走後,每次都是回來搭救師父。每當我看到這一幕時,我的眼眶裡都會佈滿淚水,我忍不住讓它們流下來,滴到我的手上。“師傅,師傅……”我彷彿看見了一隻猴子向唐僧撲來,他還是那樣調皮、可愛、勇敢、真誠。

我的心情也隨著一章一章的動人故事,一章一章的感人情節而起伏。我彷彿緊緊抱住了吳承恩老爺爺,是他給我們帶來了這麼精彩的故事,是他讓我們在故事中學到了堅強的道理。

我在心底深深地感謝吳承恩爺爺,也深深的惦念著行走江湖的師徒四人。

讀後感 篇6

【童年】是高爾基的著作,描述了高爾基悲慘的童年生活。生活裡充滿了飢餓、仇恨和賴以為生的一絲溫暖與光明。讀完【童年】後,它就像一道烙印印在我的心上,使我難忘、受到感觸。

使我難忘的是小說中一個個具有鮮明個性特徵的人物形象,像堅強、勇敢、正直、善良的阿廖沙;慈祥善良、熱愛生活、大方的外祖母;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的外祖父;勤勞能幹、善良、樂觀、純樸的小茨岡等。如果說作者在19世紀70年代的環境是一片乾枯的陸地,那麼外祖父就是覆蓋了陸地的大海,雖然帶走了乾枯,但它的海浪就像一堵牆那麼高,一襲接著一襲,不停地咆哮著;不用說,阿廖沙就是海上孤舟,無奈地忍受大海的凶猛;但還有外祖母、小茨岡這些小綠洲,成為孤舟的港灣。唉,雖說是下了錨,但海浪是很容易將小舟捲走,甚至將小綠洲淹沒。。。。。。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值得回憶,值得珍惜的美好時光。而童年對於人生更是一筆不能忽視的珍貴寶藏。但是高爾基筆下的《童年》這本書中,童年這兩個本應該像糖一樣甜美的字卻是他的一段悲慘遭遇,一段深情的回憶!雖然他的一生是坎坷的,但他遇到困難從不退縮,想盡一切辦法也要克服。這種對生活充滿勇氣與希望的精神使我受到了更大的感觸:依靠一個人,只能依靠一時,不能依靠一世呀!人生的路還很長,需要自己慢慢走。人生旅程上的荊棘還很多,需要自己一個一個的克服。這樣的一生才更值得回味,無愧於心啊!面對困難時當我想起阿廖沙童年的悲慘遭遇,那一切困難都會顯得微不足道,我便有信心去克服――阿廖沙在這樣黑暗汙濁的環境中都仍然保持著生活的勇氣和信心,難道我們不應該比他做得更好嗎?

讀後感 篇7

軍旅作家王樹增創作的《解放戰爭》,與其說是一幅軍事戰爭的歷史畫卷,不如說是一篇記錄著我們前輩們精神歷程的壯麗史詩。重溫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讓我們又有了一份新的感動和體驗。感動的,不僅僅是書中對戰爭細節的揭祕或革命浪漫主義精神宣示,更多的是體驗到了書中所揭示的一個人類歷史發展永恆不變的規律——人民是決定歷史走向的最終力量!

《解放戰爭》讓我感到:一是比較系統地掌握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如何在抗日戰爭結束後用短短的四年時間,以銳不可當、摧枯拉朽之勢,如何成功演繹了人類歷史上的最富盛名的戰爭傳奇。二是比較全面的瞭解到參與這場戰爭的無數風流英勇的歷史人物在這場史無前例的偉大戰中的真正的作為、地位和不可磨滅的巨大作用。三是將自己以往零敲碎打中所獲得的關於這段歷史的許多知識從一個個時間節點全面的進行了梳理和歸類,也從大量真實的歷史事件之中和傑出人物的身上,又一次感受到了解放戰爭的殘酷性、發生事件的必然性和各種人物的真實性。四是尤其從作品中獲得了諸多的思考。

民心的力量最巨大。解放戰爭中的淮海戰役為什麼能夠勝利?我們主力兵團不佔優勢,但是我們背後有500萬老百姓。國民黨軍隊一律靠空投,從一顆子彈到一塊大餅都是靠空投,我們不是。我們是幾百萬輛小推車,往上推糧食、推子彈、推彈藥,往後拉傷員,我們沒有野戰醫院,野戰醫院就是老百姓家,所以我們才能夠打勝。陳毅自豪地說淮海戰役是小車推出來的。“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群眾心裡有桿秤,群眾在我們心中有多重的分量,我們在群眾心中就有多重的分量。我們黨員幹部不論是在機關還是在基層工作,不論是領導還是普通幹部,都必須牢固樹立“人民至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念,不斷增進對人民群眾的感情,更貼心地為群眾服務,想方設法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利益,這是衡量黨的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標準,是我們黨立於不敗之地的“軟實力”。

儉樸的傳統不過時。《解放戰爭》書中寫到國民黨有一個高階將領,被我軍西北野戰軍抓住以後,彭德懷款待他,做了一盆麵條。那時彭德懷是副總司令,國民黨的將領就說副總司令這麼艱苦,你們吃這樣的東西,真是敬佩敬佩。彭德懷當時拍著桌子火了,說全國的窮苦百姓有幾個吃上的?我吃上面條算我享福了,你們這幫人認為不能下嚥,這就是你們失敗的根源。這是最令後人感動的,亦為今天我們的生活留下了有益的啟迪。“戒奢以儉,艱苦創業”、“憂勞興國,逸豫亡身”。目前,我市的經濟仍欠發達,人民群眾總體生活水平還不高,各項建設和發展任重道遠。我們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自覺抵制貪圖享樂、奢侈浪費、大手大腳的不良思想和作風,勤儉辦一切事業。

這次參加活動,再次感受了書籍給我們帶來的力量,我們或許會發現,書籍依然是征服人們心靈的力量,永不褪色。總理在今年初與網民交流時指出:“讀書關係到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和修養,關係到一個民族的素質,關係到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一個不讀書的人是沒有前途的,一個不讀書的民族也是沒有前途的。”在當今豐衣足食的和平年代,我們要善於讀書學習,善於將讀書成果轉化為學習的推動力,學以致用,要牢固樹立終身讀書,工作到老、讀書到老,把興趣閱讀當成一種休閒生活方式。選擇讀書就是選擇了進步,放棄讀書就是放棄了明天。

讀後感 篇8

這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年離家出走的故事,伴隨著少年的出走有了一系列的出場人物。叫烏鴉的少年,列車上偶遇的櫻花,回憶幾十年前的廣島原子彈事件,命中註定的賈村圖書館,和貓說話的老人,一切看起來是那麼的難以有交集,但就是這些,讓一個十五歲的少年最終堅強的去面對生活。書中最讓人難忘的,莫過於直面靈魂深處最脆弱,最裸露,最真實的自己。

讀完這本書,開始思考生與死的意義,性與愛的關係,時光與記憶的本質,書中始終沒有很直接的挑明這些事物之間的關係,只是一個不壞的故事,卻由不得讓人去思考很多。雖然已經過了十五歲的時光,不過能在心地依舊善良無暇的時候讀到這本書,感覺也會很釋然,人生某個階段結束的時候,總是應該好好去深思的。

正如作者所說,十五歲的少年,他們的身體正以迅猛的速度趨向成熟,他們的精神在無邊的荒野中摸索自由、困惑和猶豫。主人公田村小的時候被母親遺棄,在一個並不疼愛自己的父親的養育下成長,有著同齡人缺乏的成熟,更有著不屬於這個花季的恐慌,不過我們共同擁有的,是希望自己可以快速成長,去接受祝福,去挑戰世界。接下來,就用我拙劣的文字,讓我談談這個故事之於我的深思。

幽幽歲月,浮生來回,愛情,總是一個美好的話題,可是,書中的愛情似乎缺乏中國固有的倫理。田村小的時候就被父親詛咒會跟自己的母親姐姐交合,而田村又成為母親幼時愛情的替代物。田村因幼時被母親拋棄,渴望得到母親的愛。他迷戀永遠十五歲的佐伯(田村母親)的活靈,更深愛著五十歲的佐伯。他們交合,相愛,用靈與肉的交融去享受生命的美好。田村選擇離開森林,帶著佐伯的畫去勇敢的面對生活,將自己深愛的人埋藏在記憶中。開始讀的時候,內心總會隱隱作痛,為什麼如此相愛的人會是這樣的結局。

閉上書仔細想想,身邊的愛情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神把世人劈成了男男,女女,男女,於是我們在尋找自己另一半的過程中惶惶不可終日。縱然找到,又會有種種原因不得在一起。作者筆下這種違背倫理的性與愛,讀完之後,對自己的愛情釋然好多。對愛情中的無可奈何,道一句,醉笑陪君三千場,不訴離傷。

書中這樣寫了一句話:“儘管世界上有那般廣闊的空間,而容納你的空間---雖然只需一點點---卻無處可找。想著自已這個存在,但越想越覺得不具體,甚至覺得自已不過是個毫無意義可言的單純的附屬物。”你是否想過生命之於我們的無力,田村父親小時候在他身上的詛咒,靈驗的是那麼自然,大島天生就是血友病,生理上又分不出男女,佐伯的男友被誤殺,田村父親無法控制自己不去殺貓,中田在生命的最後毫無緣由的體現了自己的價值等等。好像那些宿命中安排好的我們根本無法去掌控,縱然你試圖去改變,總會有一些偶然的因素將一切落回起點。可是,你難道就這樣袖手不管嗎?答案是否定的。

沒錯,田村縱使離家還是未能擺脫在他身上的詛咒,可就是在他試圖改變的過程中,他變得堅強,他嚐到了人世間的情暖,他最後終於有勇氣面對生活,面對現實。在我們頹敗的時候,總會有宿命論這樣的理由支撐自己頹敗下去,感覺成事在天,可是你是否忽略了事在人為呢。縱使結局不會有太大差別,可是你是否忽略了過程中的美好?當結局最終到來的時候不至於那麼的措手不及。

書的最後,作者還是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告訴我們要勇敢的面對生活。田村想將自己留在第三空間,用以逃避現實生活,最後在母親的要求下,勇敢的走出了避世的桃園,選擇了正視生活,這需要很大的勇氣,有時候活著比死更難。然而,生命就是如此,而田村,成為了最頑強的十五歲少年。

命運就象沙塵暴,你無處逃遁。只有勇敢跨入其中,當你從沙塵暴中逃出,你已不是跨入時的你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去享受音樂帶給我們的世界,試圖傾聽畫中的聲音,感受愛情的美妙,體味人間的溫情,命運似乎早就安排好了,卻又那般無償。縱然過了十五歲的年紀,不在那麼彷徨,不在那麼憂鬱,那麼,就繼續在這最美好的年華,去享受生命帶給我們的一切。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好的範文,希望大家喜歡

讀後感 篇9

我卷子上有這樣一篇文章,叫做《“給”永遠比“拿”愉快》。寫的是:兒子給高爾基的家邊種上了鮮花,高爾基在給兒子的信中說到:“給永遠比拿愉快!”

生活中有一兩個例子:人類破壞了地球,不斷的從那裡挖取資源這叫拿,地球快沒有資源了,可人類還在不斷的“拿”,因為他們不知道“取之無度,用之無節,則常不足”這個道理。所以才一味索取。

新能源,是我們對地球的報告,現在也有一些城市不僅拿的少給的也多。但是還有一些人還有不斷的“拿”,所以常感到地球資源只有一丁點,一會光了。

再說一個例子:有個小偷,自己也有東西反倒愉別人伯東西。有次,他偶然偷到一萬元,高興過後,他發現自己一點不快樂,總是像老鼠躲貓似的,於是他把它還了,還了所有偷來的東西,不再做小偷,開了一家公司。有次發生災情,他還捐了錢呢!捐完他竟非常高興。

我的感想是:你拿走的是錢之類的,丟了的是快樂和幸福,不如反過來給予人們快樂和幸福,和大家同分,你當然非常的快樂呀!

最後,要大家一定不要只拿而不給,因為這樣失掉快樂。

讀後感 篇10

記得很小的時候就讀過安徒生童話了,當時只是覺得有趣,所以每天都要看,並不理解什麼,卻仍讀的津津有味。

讀《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媽媽會告訴我,做一個有愛心的人,讀《十一隻天鵝》時,媽媽又會告訴我,小女孩很愛他的哥哥,愛是會創造奇蹟,讀《醜小鴨》時,媽媽告訴我要擁有夢想,永不放棄……就這樣,《安徒生童話》伴我度過了童年。

現在,再次拿起這本書時,才知道里面蘊含了太多太多。有希望,有憎恨,有鼓勵,有批評……這本書是安徒生十分偉大的作品,記錄了他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批評了黑暗的盛會……通過一個個溫馨感人的故事,可愛美麗的人物,總會告訴我們許多受益終生的哲理。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賣火柴的小女孩》。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個可憐的小女孩在新年的前一夜仍在大街上買著火柴,但沒有一個人原意幫助她,最後她凍死了的悲慘經歷,批判了黑暗的社會,和那些沒有絲毫同情心的人。

“這是這年最後一夜——新年的前夕,在這樣寒冷和黑暗中,有一個光著頭赤著腳的小女孩正在街上走著,她的小腳已經凍得發青了,她有許多火柴包在一箇舊圍裙裡;她手中還拿著一些。這天誰也沒有向她要過一根;也沒有一個人給她銅板。”讀到這裡,我就會想到,我們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美好。安徒生通過細膩的描寫,寫出了小女孩的可憐,也讓我懂得幸福生活的珍貴。“她在一座房子的牆角里坐下來,蜷著腿縮成一團。她覺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再說,家裡跟街上一樣冷。他們頭上只有個房頂,雖然最大的裂縫已經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風還是可以灌進來。”讀了這些話,我幾乎無法想象,怎麼還會有這樣窮的人們?是安徒生在寫童話的虛構嗎?但似乎又寫得太過真實。最後,童話必定會有一個童話的結尾,雖然是悲慘的,但,也是幸福的。小女孩在劃亮3根火柴時,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幸福,見到了最愛的人。這,大概就是上天對她唯一的眷顧吧。

這個故事讀過很多遍,但沒讀一次都會有新的感受。故事中間有個小小的插曲,在這個小女孩的鞋子掉了時,一個小男孩把它撿走了,卻沒有還給她,說是要拿去做搖籃。這個男孩沒有絲毫同情心,愛心,他只知道去嘲笑別人,現實的生活中,一定也不乏這樣的人。安徒生通過他,批評了所有的“他”。當這些人讀到這個故事時,應該感到羞愧,感到恥辱。我不禁自我反省,有過這樣過分的舉動嗎?像小男孩這樣過分的當然沒有,但是嘲笑別人的事也會有的。這本書,就像一面鏡子,折射出現實的醜陋。

故事的結尾,小女孩終究是被凍死了,但仍不改變的是,沒有人在意她!安徒生筆下的人是如此自私,社會是如此黑暗。或許,天堂對於小女孩來說,是最美好的地方吧。她是被社會拋棄的人,本就不應該生活在這樣的社會中。但是在她死前,那三根火柴帶給她了莫大的幸福,也讓我們反思,向父母要這要那卻終不滿足,是不是太貪心了呢?或許只有滿足才會有快樂吧。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最經典的童話故事之一,社會、人性的黑暗都暴露在他的筆下。最後一次讀這個故事時,我希望世界上再不會有“賣火柴的小女孩”。

讀後感 篇11

歡樂的暑期裡,讀書是我們最好的夥伴。暑期我讀了很多書,不過最好看的還是《少兒百科全書》了。

這是一本很好的書,是一本能讓我們知道世界上多多少少的名人,還有世界上多多少少、大大小小的植物,更讓我們知道了世界上珍惜的動物的書。我最喜歡的是動物和植物類的內容介紹,動物類裡能讓我們瞭解到很多動物的生活習慣,還會介紹來自中外的稀有動物,瞭解他們吃什麼,在什麼樣的環境中生活的小問題。植物類更是不用說了,裡面很多花草樹木我都沒見過,書上把我沒見過的花草樹木描寫的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彷彿讓我親眼見到了這些植物一樣。書上還會告訴你那些植物的顏色,分哪幾類。書裡還介紹了許多神奇的花草樹木,你要是看了一些植物以後也會很驚訝,比如麵包樹結的麵包可以吃、龍血樹會流出血來。書中還介紹很多美麗漂亮的花朵,有鬱金香、櫻花、荷花、茉莉花、杜鵑等等,非常好看。

這本書很值得大家讀一讀,豐富知識,而且好詞好句也多,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讀後感 篇12

有些書短到令人吃驚的程度,而它所發揮的作用卻並不小。美國作家阿爾伯特·哈伯雷的《致加西亞的信》,就是這樣一本書。

什麼東西使這本書充滿了魅力呢一看之下,情節簡單到了極點:19世紀美西戰爭中,美方有一封具有戰略意義的書信,急需送到古巴盟軍將領加西亞的手中,可是加西亞正在叢林作戰,沒人知道他在什麼地方。此時,挺身而出的一名軍人——羅文,不講任何條件,歷盡艱險,徒步三週後,走過危機四伏的國家,把那封信交給了加西亞。

我想這本書之所以能暢銷不衰,風靡世界,正是它倡導了這種理念:對工作的忠誠與信念。現在有這樣一個普遍的現象,很多人對於自己目前的工作都不滿意,所謂的"這山望著那山高",總覺得別人的工作比自己好,而等自己真的失去目前的工作時,才發覺自己原先的工作有多好。我想每一個職業都有它自身的優缺點,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別,而且一份付出一份收穫,收穫總是和付出成正比的,我為什麼說"收穫"而沒用"收入"因為"收入"僅僅是"收穫"當中的一部分,正如書中所說:"不要為薪水而工作,因為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種報償方式,雖然是最直接的一種,但也是最短視的……。。面對微薄的薪水,你應當懂得,僱主支付給你的工作報酬固然是金錢,但你在工作中給予自己的報酬,乃是珍貴的經驗,良好的訓練,才能的表現和品格的建立。這些東西與金錢相比,其價值要高出千萬倍。"這段話對我的心靈有很大的觸動,在當今這個快餐時代,人們越來越急功近利,而忽視了一份工作對於人內在品質和素養的深遠影響。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當然羅文的優秀是不言而喻的,而麥金萊的舉重若輕,瓦格納的知人善任,格瓦西奧,里奧等人的團結協作以及雙方的共同價值目標,也同樣給我們以深刻的啟迪,這些優秀的品質和精神都是一個企業,一個領導,一個員工必不可少的。

讀過一本好書,精神得到了一次昇華,願我們將《把信送給加西亞》所體現的精神落實到我們的本職工作中,原則做事,本色做人。

讀後感 篇13

一、互惠原理,在結識新客戶過程中受益菲淺。

在結識新客戶的過程中,曾經遇到很多讓人尷尬的情況,很多人對於新上門的電話拜訪把持一個抗拒的態度,拒絕與你交談,拒絕給予任何資訊,包括他的姓氏。其實這種心理是很正常的,我們在接觸客戶的時候,首先給他們感覺到的是從我們這裡他們可以得到什麼,而不是一昧地索取,給人以沒有業務成交基礎就不能繼續交流的印象。當給予他人幫助的同時,互惠原理會讓他們對你產生好感和信賴感,你付出的越多,得到的回報就越大,即使現在看不到明顯的效果,但總會有量變到質變的一天,要相信這個古老的原則:給予,索取…再索取。

二、拒絕-退讓,承諾和一致,令人難以抗拒。

“沒事,我們都是做管理的,就是認識一下,交個朋友。”在與客戶初次認識時,介紹公司業務當然是第一階段的A級目標,在對方做出暫時不需要的反映(有時甚至是一口回絕,初次拜訪時將近90%的人會有這種反應)後,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時提出其實只是認識一下,宣傳一下公司的目的,會令對方剎時鬆懈緊繃的神經,或是令人不可抗拒,畢竟相比之前的業務宣傳,認識一下,是相對很小的理由,很難再進一步擺臉色。而此時對方相應做出的可以以後保持聯絡,繼續交流的承諾,會給日後的發展帶來微妙的變化,對促進與客戶的關係無疑是個催化劑。因為他做出了承諾,且沒有業務上的壓力,兩人交往自然放鬆。即使是平時的一聲問候或偶爾的小建議,也會讓人印象深刻。

三、社會認同,大多數人的通病。

很多客戶在介紹業務時,對公司之前的業務情況十分關注,提到之前培訓過的公司,他們會不約而同地與自身做參照,並對我們曾經服務的單位和培訓效果具有十分濃厚的興趣。在公司已經有了業務基礎的情況下,在推廣的過程中更要注意社會認同原理的應用。我們之前培訓的客戶立場等方面因人而異,如何有技巧地運用以前的成績,在令新客戶信服的同時,避免以往培訓的負面影響,更是要在現階段注意的地方。

四、喜好、關聯,給你帶來了什麼?

人都是喜歡跟自己有共同話題的相似性較高的人交往,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謂的投緣。如果要客戶對自己迅速的產生好感,要在交往的過程中細緻地從對方的言談中發現對方的喜好,並建立與對方的關聯,使他認為你與他是有共同語言的,交往起來自然對你無話不談。但也要注意儘量避免把客戶拜訪變為對方閒聊的物件,要善於把對方帶到自己的方向上,使他們的工作或生活與公司業務聯絡起來,在他們真正遇到問題的時候,很自然的可以想到我們,要與客戶建立這樣的聯絡,才算是成功。

五、權威的壓力

從小到大,都是很乖的孩子,在家聽爸爸媽媽的話,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在外聽朋友的話,在公司又聽領導的話,就連男朋友都會對自己說:要聽話哦。“聽話”這個詞對於我們並不陌生。但不知從何時起,對這兩個字已經產生了抗拒的心理。看了這本書後,發現自己有了改變,真的很欣慰。以前是人家說什麼,咔——嗒,馬上做出相應的反應,連拒絕的餘地都沒有,因為已經不由自主說了:“好,哦,恩”之類的詞,轉化為一種承諾。就算是不想做,也要把承諾變為一致,所以從大學起我就對人家說我不會輕易做承諾,做了就要做到,這點也是鑽牛角尖的地方,為什麼?因為那時以為答應人家很正式問我的事才叫給承諾,但沒想到自己自然的反應也是一種承諾。在我心裡倒沒什麼權威的壓力,可能是思想比較隨性,對於別人而言的那種“聽話”,在我這裡已經變為了一種承諾。現在知道了什麼是該堅持的,什麼是可以接受的,學會拒絕,懂得放棄,才是屬於自己的人生。

六、短缺——少數的天下,這句話我喜歡。

人們都說物以稀為貴,越難得的東西越珍惜,在看了這本書後我有了另一番不同的理解。曾經很普遍的東西,當在很自然的條件下變為稀有物時,更令人想得到。拿我們的諮詢和培訓來說,看上去好象廣西的同行不少,但是本土的真正做諮詢的,至今卻只有我們。而在接觸市場的過程中,領導人們並不缺乏對管理諮詢行業的認識,但很大程度上都停留在培訓上,像我們這樣去推諮詢的,反而給他們一種新鮮感,在眾培訓機構中獨樹一幟,培訓不短缺,但本土真正可以做諮詢的機構短缺,這正給我們帶來了光明的前景。而培訓由於我們注重質量,在挑選客戶的同時,也為自己的品牌建立了比較高層面的客戶群體,而且基於社會認同,我們不需要降低報價和給回扣去獲取生意,處於良性發展的趨勢。

認識了我們的優勢和存在的不安定因子,在今後的工作中要把從書中學到的東西發揚下去,使公司在品牌建設階段越走越穩定,在市場沒覺醒之前,先喚醒與我們理念相同的優質客戶,只要我們秉承原則,總會遇到我們等待的人,無論是工作夥伴,還是客戶。

讀後感 篇14

格非江南三部曲的最後一部,翻開書就已經有點眷戀,希望能夠慢點看——但事實上還是忍不住一口氣翻到了最後一頁。譚端午繼承了一些譚功達的理想主義,卻只剩下了軀殼,內心的細膩與懦弱相對他老子而言有增無減。作為八十年代的詩人,理想破滅只是一瞬,自此之後就是一輩子的流放。他遇到了李秀蓉,詩人的放蕩只持續了半夜,後半夜就變成拿了對方的錢坐火車離開了——詩人在那個年代就是到處白吃白喝白拿的,而且還有一堆妹子等著奉獻。但現實情況是,李秀蓉的高燒退卻,命運讓她蛻化成了龐家玉,再次和譚端午重逢像是另外一場夢的開始。轉入21世紀之後,強悍的龐家玉把譚端午死死地踩在腳下,而後者也一直是行屍走肉般地生存——當然,他遇到了綠珠,一個現代的理想主義女孩,令他的人生稍微有點生氣。而龐家玉在事業上的張揚也伴隨著情慾的壓抑——結果也導致了一場純情慾的出軌。事實上,這部小說並不是在描寫一個人,譚端午的母親張金芳那些令人壓抑的碎碎念控制慾,綠珠真誠而又帶點矯情的流放,海歸自我膨脹的宋蕙蓮,龐家玉那帶點邪氣又老成穩重的前未婚夫,和譚端午調同事情的小史,甚至連衝擊合理霸佔房屋事件中的幾個配角——小鋼炮和幾個幫腔的小夥子,都描寫得栩栩如生。

看到後來,整個江南三部曲的意境開始完整地浮出水面——這就是江南的百年寫生,從民國到解放,從文到21世紀,江南的風水人情並不如北方的豪放,那種黃沙塵中飛揚起來的壯闊在這裡是找不到的,物產豐富煙雨繚繞又人聲鼎沸的江南,有的是柔情女子的肝腸寸斷,有的是痴情種子的曖昧情懷,有的是飽暖淫慾的浪蕩有羈……我們就是誕生在這片土壤之中,民風爾虞我詐,人們膽小怕事又利慾薰心,男女之間更多演繹的是自私與情慾的協奏曲。但這並不妨礙這片土壤上誕生了陸秀米這樣的奇女子,譚功達這樣的理想主義痴漢,儘管第三部已經沒有誰是很正面的角色,但龐家玉最後對命運的放手,譚端午的餘情未了,都算是一份不錯的記憶了。在現代,我們並不需要偉大的理想去解放思想,我們逐漸可以從自己的命運裡找尋自我,並解放自我——理想看起來愈發骨感,生活變得婀娜豐腴,但這不也是一種美麼?

讀後感 篇15

漫長的假期要用讀書來充實。利用這個暑假,我閱讀了《駱駝祥子》。很好奇它為什麼那麼出名,合上書的那一刻,我有了自己的答案。

書中的主人公——一個好強、老實,又富有理想的鄉下人——祥子。來到北平後,幹起了拉車這一行。他的理想就是買上一輛自己的車。為了車,他吃盡了苦頭。被搶、被詐,無奈成親,卻喪了妻,喜歡的人也走了。這一路上起起伏伏,坎坎坷坷。這樣無情的社會就像一瓢冷水,連希望的星火也被澆熄了。曾經向上、不屈的祥子變了,他變得無賴、自私,變得沉淪自棄,吃喝嫖賭他都學會了,成了“個人主義的末路鬼”。

現實總是與祥子的理想過意不去,現實的殘酷最終使他的理想灰飛煙滅,甚至連他也不成人樣。

其實,為祥子感到悲哀之外,我也很佩服他。他這一路上起起落落這麼多次,其中有很多次想放棄拼搏,放棄理想,也想和別的車伕一樣過得腐敗,在那個時候可能是一種解脫吧!他們沒有能力改變現實,空有理想有什麼用。但祥子不一樣,他一次次用理想激勵自己站起來,一次次為了自己心中的目標而拼了命的向前,這應該與他那老實的人品分不開吧。

這又讓我想起了我們。當今的社會比起以前是很不一樣,沒有那麼無情,更沒有那麼多不公平的事。應該說每個人都能夠有機會達成自己的理想。而如今的那些“社會敗類”,他們一定奮鬥過,但吃不了苦,最終淪落到這種不堪的地步。我們既然有這個條件,為何不努力奮鬥,去達成理想呢?

《駱駝祥子》文字上的特點,則是它是活的。老舍先生注重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等,讓我們身臨其境去感受那些人物的心理,他們的情感。讓我們的心也為之震動。我們在平時的寫作中也應當注意這一點。《駱駝祥子》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以及人們面對生活的無奈。描寫非常口語化。

我從其中的人物身上也學會了遇到問題時應當具有的精神。無論再苦再難,都要奮鬥下去。

讀後感 篇16

星期天,我和爸爸從新華書店裡買了一本書。名叫《一千零一個願望》。一回到家,翻開書,我就被書中的內容吸引了。

本文講得是一個似男生卻是女生的學生叫李力子,她有一種天賦是考試必定會在前十五名之內,所以她很驕傲。她的媽媽每天上班,不顧女兒。還有那未曾謀面的爸爸,最後在馬路上遇到了一隻小鴨子便取名李甲甲,不久李甲甲因感冒夭折了,媽媽也辭職了,於是他們去了羅馬許願池,撒下一千零一個硬幣。

有許多孩子都是單親,我們應該保護她(他)愛護她(他)。而有的孩子有爸媽,把她(他)伺候得像小公主,小皇子,他(她)依然不感覺幸福,還嫌他們囉囉嗦嗦。

當然,爸爸媽媽要改正一點,不要只忙於工作,不照顧孩子,如果你的孩子很小請悉心照顧他(她),如果很大請耐心教導她(他)。為什麼父母不能多照顧孩子?為什麼人人都有一個願望?為什麼……那是因為我們沒有愛心,沒有同情,更沒有努力。

書中有一隻小鴨子會叫“姐姐”。因此取名李甲甲,它被以前的主人傷害過,也不會游泳,還懼怕水管,經常隨地大小便,弄得李力子又無奈又生氣,可她依然喜歡李甲甲,這是多麼愛惜動物呀!我們也應該學習她愛護動物。

如果你也想學習李力子的善良,李甲甲的可憐,媽媽的嚴肅,湯藥婆婆的厲害,保姆的……就和我一起讀這本書《一千零一個願望》。

讀後感 篇17

讀完《鞋匠的兒子》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文中講了在林肯當選總統的那一刻,整個參議院的議員們都很尷尬,他們以林肯有一個鞋匠父親為恥。

在首次參加參議院演說時,林肯剛一上臺,就被一位傲慢的議員羞辱了一番,並警告他,讓他記住,他永遠是鞋匠的兒子其他參議員們無不開懷大笑。此時的林肯面無慍色,反而大加贊言自己的父親,並以有這樣的父親自豪。頓時,讚歎聲代替了嘲笑聲。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我們面對嘲笑、誹謗時,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其次要從容不迫笑對人生,化恥辱為奮鬥的動力,用自信實力贏取別人的尊重。

Tags:讀後感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