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專題 > 熱點專題

少年讀後感(精選17篇)

欄目: 熱點專題 / 釋出於: / 人氣:1.2W

少年讀後感 篇1

很難想象,在非洲,一片掙扎於饑荒死亡邊緣的乾旱土地,紅色塵土漫天狂舞中,矗立著一架用廢品建造的風車。風車能發電,連線它的小燈泡閃閃發光。建造它的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他的名字叫威廉坎寬巴。

少年讀後感(精選17篇)

《馭風少年》講述的便是這麼一個故事。這是一本出於真人真事的自傳體小說。威廉被迫輟學,完全靠自己探求實驗,利用廢品廠撿回的破銅爛鐵,研製出了能發電的風車。書中記述了他的成長、磨難以及最後的成功。這書屬於勵志小說,然而卻和其他的勵志讀物全然不同——它沒有強說愁的辭藻,沒有自吹自擂的吆喝。威廉坎寬巴一直為笑著給我們講他的故事,微笑著告訴我們他有很多值得珍惜的東西。合上書仰起頭,似乎就能看到這位黑人男孩憨厚淳樸充滿夢想的笑臉,然而我的淚水卻早已在眼眶中打轉。

饑荒的肆虐在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擁擠的乞討人群,有失道德的搶奪,掉落在地上的玉米粒都被拾得乾乾淨淨,香蕉皮成了難得的美味……。饑荒是活在當下的你我都無法體會到的,但它無疑是一頭猙獰的巨獸。人們在饑荒中的手足無措與面對世界末日時無異。威廉被“有趣”的總統與政府欺騙,眼看著一個個同胞被活活餓死,活著的親朋紛紛掙扎在疾病與死亡邊緣,揮別夢寐以求的校園與書本……。他以一個少年的視野觀看世界,用他的質樸去領悟世界。“當下我們只能靠自己,沒有人會伸手拉你一把”——是威廉悟出來的道理,深沉、準確,充滿力量。在敘述中,他從未落過一滴淚;面對災難,他有的是堅強和年齡不對等的沉著。

災難中,這位少年逐漸學會如何面對世界。威廉問父親該怎樣懲罰偷“多維”(當地一種食物)的小偷,是否要像其他村民那樣處死他們。父親告訴他:“我們任何人都不能殺,他們都是餓得沒辦法才出來偷東西的,我們必須學會寬容。”在這樣的影響下,威廉善良得讓人心顫,內心有著與他的膚色迥異的純白。面對小狗坎巴的死亡,他說:“坎巴看見我離開時已經放棄了生存的意願,這意味著殺死它的人是我”、“沒有人知道坎巴的遭遇,直到今天我才把它公之於眾”。哪怕是對於一隻即將老死的狗,他也感覺它的離開是一種殘忍;即使明白一切,也終究無法原諒自己。他的心猶如水晶一般剔透。

面對孱弱的國家,不負責任的政府,威廉對祖國的愛卻從未淡薄。“看著地圖上的馬拉維——棕色的道路在綠色的國土上縱橫交錯,馬拉維湖像顆璀璨的寶石點綴其中,你也許想不到那裡住著一千一百萬馬拉維人。就在那一刻,其中的大多數人正處餓死的邊緣”、“如果我們發明的東西真正有用的話,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馬拉維的現狀。”在逆境中,不該埋怨別人沒有做什麼,而是該去尋找自己能做的事。即使是去廢品堆裡尋找一個較為完整的軸承,也比自以為是的鍼砭有意義得多。十四歲的威廉,早已懂得這些許多人一輩子都體會不到的東西。

談到威廉成功的關鍵,我認為這也恰恰是這本傳記,與其他勵志讀物的區別所在。正如之前所說的,威廉總是笑著告訴我們他擁有什麼,而不是哭喪著臉講他有多麼悲慘。例如,書中對於輟學輕描淡寫,全然沒有一些電影情節中呼天搶地、砸鍋賣鐵的催淚場面。威廉清楚父母的艱難,他把失望彷徨留給自己。“爸爸幹活需要幫手”——他喃喃地念道。無論記敘自己的捱餓,還是實驗中的種種挫敗,都不加修飾。那些不如意,好像不過是一陣清風,捲起了熟悉的紅色塵土。他告訴讀者,自己很快樂,心中充滿希望;告訴世界,他的研究成果將會讓全國人民都用上電和水。

把光明留給別人,自己承受陰鬱——我突然想起這句話,用來形容威廉再適合不過。過去一向不愛看勵志自傳讀物,只因受不了那些悲慘情節的渲染與生離死別的糾葛。然而威廉的故事像一縷陽光,雖然照射著更多的傷疤、血液以及痛苦,但它永遠是陽光,帶給人的永遠會是溫暖與感動。人們常說高手敘事,便是能寫含淚的微笑,嘴角微微上揚的狂喜。威廉的敘述又何嘗不是這樣?他帶給人對災難的體悟,對社會的思索,對黑暗的抗議,而這些又都是不著淚痕的。看著面板黝黑的大男孩燦爛憨厚的笑容,最讓我想起的一個詞便是:“赤子之心”。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回報以歌”——用微笑點亮黑暗的時光,用善良與寬容對待一切醜陋,用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即使有一天落下淚來,淚水也會在陽光的照耀下幻化成風,讓夢想的風車轉起來。

乾燥的沙地上,棕紅色的風塵中,矗立一座歪斜的木塔,塔頂高擎一架由破銅爛鐵製成的風車。少年緊握著連線電線的小燈泡,看著掌心出現了一點微光,接著光亮突然綻放出來。所有人屏住呼吸,被眼前的景象所震驚:

“這東西真的能發電!”

“是啊,”另一個人說,“他真的做到了。”

少年讀後感 篇2

記得《恰同學少年》中有這樣的一幕:毛澤東、蕭子升和蔡和森在寬闊的湖南一師操場上,聲情並茂地朗讀梁啟超寫的《少年中國說》,那朗朗讀書聲引起了其他同學的注意,人越聚越多,所有的人都在激昂地誦讀那令人振奮的詩篇。其中有一段高潮令人難忘: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是啊,就是梁啟超,毛澤東和他的同學們這種奮鬥的精神和永不屈服的意志,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也表明了只有奮鬥和革命才能有永遠的進步。

少年是祖國的花朵,關係著祖國的今後和未來,擔負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前途和親人寄予的厚望,還有祖國的利益和發展。很多領導人都說過,凡事要從娃娃抓起,更說明教育對祖國的重要。今日之責任,祖國之責任,都是我們肩負的重擔與上進的激勵。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也充分說明了我們的努力與上進緊緊地關乎著祖國的命運,少年永遠是祖國的脊樑。

站在鮮豔的五星紅旗下,我們莊重嚴肅,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奮發圖強。在新時代,我們要保持良好的狀態迎接各種挑戰,相信,只要努力,就會成功!

遙想當年,毛、蔡二人是何等的節約,至今仍值得我們效仿。

過去和現在卻也不乏劉俊卿這種虛榮的人。一師範開學,父親為他挑擔,他卻說父親是他僱的挑夫。父親含辛茹苦、省吃儉用得把兄妹二人拉扯大,自己辛苦地賣著臭豆腐供劉讀書,為了那所謂的面子竟管父親要很多錢去買一雙皮鞋。他一學期花的錢竟比王家少爺還多!他視功名利祿為人生制高點。他為了面子,寧可犧牲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

他卻何曾想到親人的心寒?

他原本也有不錯的學習成績,也可以效力祖國,卻自毀前程,這不正是劉為自己在歷史上留下的一道敗筆麼?

處於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有無窮無盡的學習資源,但是,正因為條件的改善,促使了我們更加的奢侈,更會享受。我們怎樣像毛澤東、蔡和森那樣胸懷大志,不慕虛榮,腳踏實地,懂得感恩呢?

少年讀後感 篇3

你知道動畫片《貓和老鼠》、《灰太狼和喜洋洋》、《賽爾號》嗎?肯定有很多同學知道,並且動畫片裡的臺詞都可能記得非常清楚。這是我們的童年,我的童年。

那你知道我們老一輩的童年嗎?讀了《蘇北少年》這本書,我走進了他們的世界:在漫長的童年時光裡,從生活平時的細節中,捕捉永恆的瞬間。我深陷其中,感受到了湯圓、蠶豆,把玉米糊當甘蔗肯的快樂滋味,在桑樹下定期舉行“桑樹會議”,小屁孩們在樹下做出他們的“重大決策”。還有很多動物,像是帶我們走進了森林動物世界。

大地一年四季都變換著不同的色彩,是大自然的調色盤,是一幅美麗的畫卷。作者用現實的文字描繪了一幅又一幅的童年圖畫,帶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

如今我們用數碼相機、智慧手機拍下的每一處風景,每一個表情,每一個角落,每一道佳餚等等,又用滑鼠不假思索的扔進“垃圾桶”。今天的我們可能要靠父輩們去了解我們的童年。看每一張照片人物時,更要知道這些照片背後的故事,去揭開樸素迷離的光影,重溫童年的那些美好回憶。

少年讀後感 篇4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她和爺爺搶書看》。這篇文章深深的感觸了我的心,這篇文章的大意是這樣的:

一個名叫李琳玉的女孩子,她不僅德才兼備而且還

是大家公認的好班長,可是,命運卻和她開了兩次的玩笑,第一次是父母離異,缺少母愛的小琳玉卻依然很開朗頑強,依然是家長面前的好女兒,依然是老師和同學們面前的好班長、“開心果”。第二次是爸爸病情惡化,去世了(之前她爸爸重病在身)。爺爺受不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便倒下了,李琳玉為了讓爺爺不在難過,便與爺爺一起在書的海洋裡遨遊。

這篇文章不僅寫了李琳玉和爺爺搶書看,還具體寫了李琳玉的家庭雖然困難但她卻沒有退縮,反而越挫越勇,這種精神即使我佩服,又使我心頭不免湧起一絲絲傷感之處。她的這種精神是我想起了海倫凱勒、霍金、“夏洛蒂三姐妹”……

在這篇文章中,有這樣兩句話:

“與其讓人看到雷雨,還不如讓人看到雷雨之後的彩虹”。

“人生沒有彩排,每場戲都是現場直播.”

這兩句話讓我更加體會到李琳玉的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樂觀向上的品質

這篇文章告訴了我們面對困難不是退縮,而是前進,

我們要學習李琳玉的精神品質,要學習如何對待長輩,孝敬長輩。李琳玉正是憑著她身上具有的特別的品質,成為了大家心目中的“美德少年”

少年讀後感 篇5

我看了《最美孝心少年》。其中最令我感動的人物高雨欣。她八歲時父母離異,只有媽媽每天賣燒烤賺來一些錢來養活小雨欣和姥姥。

在小雨欣剛上國小的時候,每天放學就跑到學校附近,將書包放下,圍上圍裙,幫起媽媽賣燒烤。那快來買烤腸,一元一串的叫賣聲,真叫人心酸。

雨欣每天幫媽媽賣完燒烤,回家吃晚飯已是晚上九點半多了。待吃完晚飯大家都睡了,小雨欣就關了點燈,點上一支蠟燭,開始做功課。當記者問她為什麼不開電燈時,她用天真無邪的童聲,望著記者說:這樣可以節省一點電費,還不會影響媽媽和姥姥。

雖然小雨欣天天幫媽媽幹活,但各科成績名列前茅,從不讓媽媽擔心。

雨欣媽媽想給她吃香腸,她死活不肯吃。她說:一根香腸成本7毛,賣出去一塊,只賺3毛,我吃了一根,不就少賺了嗎?

這聲音,多無邪!

是啊,現在的孩子的生活比起他們是多幸福!卻又有多少能孝順父母!有多少能為父母著想!又有多少能為了父母打拼!為了父母而不惜自己的利益!

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吧!

少年讀後感 篇6

這兩個星期裡,我看完了《蘇北少年“堂吉訶德”》這部書。

這本書講了畢宇飛小時候的許多事。其中最有趣的,還是他在荒地上玩耍時的情景了。他以前經常給生產隊放牛,雖然只是貪玩,但卻常常得到別人的讚美。他先讓牛在草地上吃草,等牛一吃飽,便把牛趕去了鹽鹼地上,一次次爬在牛背上,像騎士“堂吉訶德”一樣,瘋狂地模仿著騎兵,想做一個英勇無畏的騎兵,就是不像堂吉訶德一樣走火入魔。

作者小時候的幻想的基礎完全出於清貧的生活。而我們卻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王子、小公主的辛福生活。我有時吃飯的時候,媽媽給我夾菜,看到這個菜不好吃,就十分任性地說:“我才不要吃,這最討厭吃這個了!快拿開!”一看到好吃的菜就馬上叫媽媽夾到我飯碗裡。我和他比起來簡直就是天差地別啊!我以後要向畢宇飛叔叔學習,成為一個自理能力強,獨立的人。

《蘇北少年“堂吉訶德”》這部書讓我受益匪淺,我以後也要像他學習。

少年讀後感 篇7

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本單元我們學的五篇課文都是圍繞自強不息的主體來寫的,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十九課的《頂碗少年》。

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在二十多年前,作者看雜技表演時,一位少年表演頂碗,兩次失敗都沒有氣餒,最後獲得成功。我想:這位少年面對兩次失敗都沒有灰心,頑強拼搏,最後取得了成功,他是一個真正的強者。而我,平時做作業時,一遇到什麼難題,就去問哥哥,從來沒有一個人靜下心來慢慢思考,真是讓我羞愧難當啊!當我讀到一位矮小結實的老者從後臺撫摸著少年的肩胛,嘴裡輕輕說了些什麼時,我想,老者一定是說:“孩子,失敗乃成功之母,在任何困難面前,都不要輕言放棄。”當我又看到:觀眾中有人在大聲喊:“行了,不要再來了,演下一個節目吧!”好多人也跟著喊了起來時,我想:那些觀眾也太沒有素質了吧!那位少年也不想失敗啊,我們應該對失敗者多一份諒解,多一份寬容。

這篇課文中,我最喜歡的一段話是:人生是搏鬥的一生,只有敢於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窮水盡的絕境裡,再博一下也許就能看見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嚴寒中,再博一下,一定會迎來溫暖的春風。這段話告訴我們:在困難面前,如果你不怕困難,勇敢地向前,一定會取得成功。寫到這裡,我想起了一句話:眾裡尋他見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即使在最困難、最黑暗的時候,也不要喪失信心,不要退縮,成功往往在再拼一下,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中——這便是《頂碗少年》給我的啟迪。

少年讀後感 篇8

清明節的下午,我在家裡看了《最美孝心少年》。從開始到結束,我的眼淚就像斷了線的珍珠不停地落下。一顆顆感恩之心,一腔腔感激之情,打開了我的心靈之窗,讓我來到了另一個世界。

故事裡的一個個孩子,年齡還那麼小,肩膀還那麼瘦弱,就得承擔起家庭的重擔。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對姐弟。清晨,僅有十幾歲的姐姐帶著年幼的弟弟,上山去採茶。他們連口水也顧不上喝,就得在烈日連續採摘好幾個小時。當他們大汗淋漓地採完茶葉再捎上拾來的垃圾和玉米棒艱難地來到城市把東西賣出去後,換來的錢卻不能為了自己買一點好吃的,因為病重的奶奶還等著這些救命錢去買藥呢!但是,他們在逆境中也能崛起,也能笑著面對生活,這一切都深深地震撼了我!

一直以來,我都覺著自己不夠幸福,因為我沒有穿著名牌服裝,家裡也沒有住在豪華別墅。現在,我才知道我錯了。我追求的只是讓自己過上奢侈生活,從來沒有顧及到那些疼我愛我養我時時刻刻守護在我身邊的人。而最美孝心少年們追求的卻是家人平平安安,把他們的全部心血都凝結在一個孝字上。孝字是個常見字,它的漢字結構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寓意就是子要敬老。這些最美孝心少年的故事,就是對孝字最好的詮諭。

《弟子規》中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在我們的生活中,一聲問候,一個微笑,力所能及地做家務,與家長分享快樂,這都是孝的方式。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讓孝心在生活中幸福得開花綻放。

少年讀後感 篇9

讀完《頂碗少年》這篇文章,我很受啟發。

頂碗少年是位雜技演員,演出當天,他頭上頂著高高一摞金邊紅花白瓷碗,整整十隻。在優雅的樂曲聲裡,柔和而又自然地舒展著肢體,做著各種各樣令人驚歎的動作,碗在他頭上搖搖晃晃,卻總是不掉下來,後來他騎在另一位演員的身上,倆個人表演著各種各樣的動作。在一個大幅度轉身的一剎,那一大摞碗從頭上掉下來,這意想不到的失誤,讓所有人都驚呆了,但頂碗少年並沒有驚慌失措,而是不是分度地向觀眾鞠一躬。

頂碗少年又捧起碗,高高的放在頭上,仍然是十隻,在原先的音樂聲中,重複剛才的動作。最後關頭,碗在少年的頭上搖搖晃晃,像群頑皮的孩子,它們好像不想讓頂碗少年成功,最後一起跳了下來。頂碗少年呆呆的站在那裡,臉上全是汗水,他好像有些不知所措。一位白髮老者走上臺來,手裡捧著碗,依然是十個,白髮老人並沒有生氣,他把手中的交給少年,又說了幾句什麼,少年鎮靜下來,手裡捧著新碗,依然向觀眾鞠了一躬。

音樂第三次奏響……那個緊要關頭又到了,在大幅度轉身時,那碗又劇烈的晃動起來,不過這次少年頭輕輕地抖了一下腦袋,終於碗被穩住了……

頂碗少年兩次失敗,還要做第三次,如果第三次還是失敗,我相信他還會做第四次,碗第一次被打破的時候,他根本不慌,而是不是分度地向觀眾鞠躬,他並沒有因為碗被打破而被嚇倒,不再演第二次,第三次,直到成功為止。頂碗少年的堅持不懈,不半途而廢,迎難而上的精神品質最值得我們學習。其實,我們也是一樣的,有些事情要經過多次失敗才能成功,“失敗乃成功之母”嘛!我們要勇於面對失敗、挫折、困難,要勇於去克服他們,戰勝他們,只要我們也能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我們也沒有辦不好的事情。

少年讀後感 篇10

在這兩個星期裡,我看了《蘇北少年“堂吉訶德”》這本書。裡面的許多情節我的歷歷在目,難以忘懷。

《蘇北少年“堂吉訶德”》這本書講了作者小時候的許多事。其中最有趣的,還是他在荒地上玩耍時的情景了。他以前經常給生產隊放牛,雖然只是貪玩,但卻常常得到別人的讚美。他先讓牛吃飽草,便又趕牛去了鹽鹼地上,一次次爬上牛背上,像堂吉訶德一樣,瘋狂地模仿著騎兵,想做一個騎兵,只不過不像堂吉訶德一樣走火入魔罷了。

作者小時候的幻想的基礎完全出於清貧的生活,更何況他已經算是個當時的“富二代”了,一點也不像我們一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溫飽不愁。在家裡,媽媽經常給我買這個,買那個,可是我卻挑三揀四,一有不稱心就把頭一甩“不要!”有時媽媽夾菜,我還是會了一句“不要!”偶爾我才會不吭一聲,直接吃下去。我們還有一點比不上他,那就是童年該有的那一種玩的童心。現在,我們許多人越來越“宅”,很少出門,也很少運動,整天坐在沙發上看電視,而不是去探索其他未知的世界,去體驗生活的樂趣。

讀了《蘇北少年“堂吉訶德”》這本書,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我們也要向他一樣,做一個無畏的堂吉訶德。

少年讀後感 篇11

馬拉維是一個非洲小國,飽受乾旱、饑荒、瘟疫和艾滋病困擾。主人公坎寬巴就出生在這樣一塊貧窮的土地上。1997年,十四歲的坎寬巴因為家裡出不起學費而輟學在家。無意中他得了一本書——《探究物理》,他愛不釋手,並自學了書中的電學知識。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克服了許多困難,坎寬巴終於造出了自己夢想的風車,並用風車來發電。

坎寬巴是不幸的。巫術和饑荒差點要了他的命。饑荒最嚴重的時候,全家人一天只吃一頓飯,吃的是一種用玉米皮磨成的面做的食物,曾經是餵豬吃的;那時候,連一個香蕉皮都能成為難得的美餐;餓急了,坎寬巴還搶過狗食;他到菜市場揀來賣肉的丟掉的羊皮,拿回家煮煮吃都覺得美味無比……為了一家人明年的口糧,坎寬巴在上學之餘還必須到地裡幫父母幹活,但是幹兩下就得歇一會兒,因為他太餓了,只有這樣節省體力才不至於被餓昏。讀到這兒,我感到有種說不出的慚愧。我們是吃零食長大的一代,我實在想像不出坎寬巴都餓成那樣了,是怎麼又學習又幫父母幹活的,我也第一次從文字中這麼近距離地感受到世界上還有這麼貧瘠的地方,還有這麼飢餓的人群。

坎寬巴也是幸運的。那本《探究物理》陪伴他度過了許多美好時光。坎寬巴從廢品場裡收集廢銅爛鐵,借來爸爸的收音機和自行車、村長家的膠管,運用從書本上學來的知識,把收音機的馬達作為風車的發電機,葉片是破金屬桶上裁下來的,電線也是從廢品中淘來的,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失敗——再試驗——再失敗……在一個有風的日子裡,風車終於轉動起來了。

我緊握著連線電線的小燈泡,等待奇蹟發生。起初,我的掌心出現了一點微光,接著光亮突然綻放。所有人屏住呼吸,被眼前的景象所震驚。

“這東西真能發電!”有人說。

“是啊,”另一個人說,“他真的做到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少年坎寬巴把自己的夢想變成了現實,這不是偶然的,是他對心中夢想的不懈堅守,對科學知識的執著探索。坎寬巴值得我學習!

新學期就要開始了,除了學好課內知識,我不會停止對夢想地追逐。我想成為一名建築師,我要建造出既堅固抗震又美觀實用,還不用花很多錢的房子,為我的祖國,為我的家鄉做貢獻!

少年讀後感 篇12

今天我看了《尋找最美孝心少年》,感動得熱淚盈眶,黃鳳、趙文龍、高雨欣、吳林香、邵帥、路玉婷、林章羽、何秀巡等,他們雖然沒比我大多少,卻懂得敬老、尊老、愛老的社會風尚,知道幫助父母照顧弟弟妹妹,幫家人打掃衛生,並照顧長輩,他們都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十位孝心少年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吳林香和趙文龍。吳桂香的媽媽得了很嚴重的病,在這之前,林香不喜歡笑,後來,桂香在書中讀到笑容,能給人力量,從此,她變得很愛笑。特別是媽媽病重時,她依然保持著那堅強的笑容。趙文龍的媽媽得了尿毒症,可她不想拖累丈夫,便離婚了。文龍判給了爸爸,文龍放心不下媽媽,毅然離開了爸爸,回到媽媽身邊,照顧媽媽。他們倆個比我大一點,但他們卻很懂事,像他們這麼大的年齡,本來應該在爸媽懷裡撒嬌的時候,可他們卻撐起了整個家。

十位孝心少年,他們的爸媽不是受傷,就是去世了,可他們還是那麼陽光向上,自強不息,他們沒有埋怨命運不公,而我們擁有完好的家庭,卻不懂珍惜,常常埋怨這個不好,那個不好。

常言道: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現在,好好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少年讀後感 篇13

梁啟超先生曾說過:“今日之責任,全在我少年。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我非常喜歡這句話,將這句名言定作了我的座右銘。而這句話是我從《恰同學少年》這本名副其實的好書中得知的。

每每看《恰同學少年》,心中便總會熱血沸騰、心潮澎湃。這本書朦朦朧朧地激起了我的理想與鬥志。在這本書中,我才知道了什麼是真正的師生情誼,什麼是真正的胸懷天下,什麼是真正的豪情壯志,什麼是真正的同學情深……

有許許多多的人物在書中出現,而這些人物都是為尋求理想而奮發向上的青年。像喜歡刨根問底的毛澤東,遇事往往深思熟慮的蔡和森,常常一鳴驚人的蕭子升……但深受我喜歡的便是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了!一提起他,我的腦海中便浮現出毛澤東在遇上困難時那左比右算、絞盡腦汁、冥思苦想的模樣,眼前彷彿掠過毛澤東在球場上那百戰百勝的英姿,心中徘徊著毛澤東對易永畦同學臥床不起時無微不至照顧的身影……一次次想起,便不由自主地佩服起來。

俗話說得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毛澤東也不例外,他的缺點便是太性急、太沖動了。但是這並不會影響到他駛向成功的彼岸。

“趁著這滿山夜色歸你我所享,烈風驟雨中,凌其絕頂,一覽眾山,豈不快哉!”就是這句話吸引了我的心與毛澤東和蔡和森一起在雨中奔跑著。他們在淅淅瀝瀝的雨中是如此豪情,是如此快活。他們兩人彷彿兩個狂野的戰士,完全融入了雨中的自然。使我也情不自禁地想融入進去,嚐嚐那妙不可言的感覺,想必那感覺一定如蔡和森說的那樣——“風,浴我之體!雨,浴我之身!烈風驟雨,浴我之魂!”頓時,青年們在高山之上那充滿自由力量的長嘯狂呼聲使我震撼不已。

毛澤東是個非常勤奮的人,他的老師——黎錦熙曾說過毛澤東是師院中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人。由此可見他是多麼勤奮,一分一秒都不放過。他曾說過:“覺可以一日不睡,飯可以一日不吃,書不可以一日不讀。”他那優異的成績是他的無數滴汗水換來的——他只要一有不會的問題,便立刻向同學與老師請教。就連睡覺之時,他手中還抱著一本書呢!在他書上那密密麻麻的筆記見證了他腳踏實地的學習態度。書上的評語與心得,字字刻出了他對學習的孜孜不倦。他不僅熱衷於學習,也十分酷愛運動。一年四季,不管是狂風暴雨,還是烈日炎炎,甚至是寒風呼嘯,他都始終鍛鍊著自己。我想,就是因為如此,毛澤東才會既富有豐富的知識也有強健的體魄,為革命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他,從古人的“程門立雪”到“袁門立雨”,用自己的誠心感動了老師,也感動了我。他,天天堅持洗冷水澡,以此來鍛鍊身體,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

毛澤東為了自己的理想所奮鬥,並且他成功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誰知道今後就不是你我之輩呢?所以就要從小開始奮鬥,因為我們知道——少年強則國強!

少年讀後感 篇14

懷著對領袖的無比敬佩,懷著對時代風雨的好奇,我滿腔熱血地讀完了《恰同學少年》。

這本書是一本紅色經典青春勵志小說,它講述在二十世紀舊社會時,毛澤東、蔡和森、蕭子升等優秀青年為國家、為民族,為了理想,為了志向而所做的一切。這本書字句間有抑制不住的膽識、豪氣、智慧越看越覺得全身上下彷彿都洋溢著青春活力。

我覺得毛澤東的智慧、膽識可與諸葛亮相比。因為在長沙城馬上面臨一場軍亂時,他能臨危不亂並去偵察敵情。並組織同學,大擺“空城計”。他與蔡、蕭三人假裝是桂軍與敵人進行談,再用鞭炮丟進洋鐵皮桶裡,炸出的聲音像是槍打的以此虛張聲勢,嚇唬對方。當馬疤三從城裡逃回敵窩彙報真實情況時,毛澤東以他穩坐泰山之勢,使對方對馬疤三的話半信半疑。最後警察郭亮放的一槍救了他三人的命。

在現在的生活,沒有打仗,可是我想問一句,毛澤東的膽識、軍事才能又有誰能比呢?他為國擔憂的思想又是多麼難得可貴呀!現在有的人不是為金錢就為名利絞盡腦汁、不擇手段,反正都是為了自己。

當然,毛澤東的才能如果不是被良師楊昌濟與昭綬等眾多老師的呵護他也不能成萬夫雄。老師再怎麼好,如學生不願學習,也等零。當一個好學生要學毛澤東,他既肯動腦,又肯動筆墨,所以他看過的書總是批註很多,寫滿了心得。寫批註可以提高寫作水平,又可以幫助消化書上的知識。毛澤東不懂就問,每一個問題他會先去查資料,再去問他人。所以他又成了“時事通”。如果學生都像他一樣,每個都成材。我想我今後也如此的學習。

看完《恰同學少年》,我立志要做一有膽識、智慧的活力女生!

少年讀後感 篇15

《恰同學少年》是著名作家黃暉寫的一本鉅作。這學期,張老師讓我們班裡同學共讀此書。

黃暉用了通俗易懂的語言,向讀者講述了青年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蕭子升等人在湖南第一師範度過的五年半讀書經歷。其中讓我深受啟發的是"感國家之多難,誓九死以不移"這個故事。

故事主要寫了叛國賊劉俊卿為了獲得官位出賣校長和同學們,把《明月上篇》交給了湯薌銘,大批軍隊把學校包圍了,要處罰孔校長,可是在同學們和劉三爹的幫助下,成功脫險。

這個故事中,讓我極為讚歎的是孔校長和劉三爹。孔校長雖然是一個文人,可是卻有著堅強不屈的氣概,雖然國民黨的實力如此強大,雖然士兵的槍口如此可怕,可是這些完全壓不倒孔校長捨身取義的信念,他願意與國民黨永戰到底,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也不肯投降與國民黨,他臨危不懼,捨身取義的精神,值得我們世人讚歎和學習。

劉三爹雖然只是一個賣臭豆腐的小販,也沒有上過學,更不懂得什麼大道理,可是我認為他是一個英雄。他和孔校長沒有什麼關係,他卻不顧自己的生命去救孔校長,他捨身為人,不怕犧牲的精神,讓我十分讚歎。

在我們中國歷史中,還有許許多多的英雄好漢,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的安全,為了正義,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比如說:狼牙山上的五位壯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部隊主力安全撤退,他們和日本鬼子抗戰,他們在彈盡糧絕的時候,也不肯向敵人屈服,不投降於敵人,最後他們跳下了懸崖,壯烈犧牲了。

"感國家之多難,誓九死一不移。"這12個字,象徵著什麼?象徵著中華民族無數英雄,為了讓人民安居樂業,幸福生活,為了讓祖國變得越來越富強,而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堅定不移,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才換來了我們今日的太平生活。

"感國家之多難,誓九死一不移。"我們21世紀的中國還算太平,可是還有許多國家朝我們中國虎視眈眈,美國、韓國、印度等國家。我們作為祖國未來的棟樑,好好上學是我們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長大為祖國做貢獻,讓我們中國科技、軍事、經濟等方面排在世界的第一,不能讓歷史重蹈覆轍。"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牢記血的教訓。

少年讀後感 篇16

學習李佳童她堅持不懈、有耐心有信念。比起李玫潔我看了美德少年的典型事例後感慨萬千,我想我們做的和他們所做的比起來可還差得遠著呢。

事例 1 :李玫潔,女, 1999 年 12 月出生,她是一個勤奮好學的好同學,她關心集體、尊敬老師,是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少年。在學校她勤奮學習,努力學好每一門功課,成績名列前茅。課餘時間參加了舞蹈、鋼琴、古箏、書法、繪畫特長班。在家裡,她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她能幫助父母 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會幫助因病而躺在床上行動不便的奶奶倒水端飯。在社會上,她為了幫助汶川大地震的受災同伴,她捐出了自己所有的零花錢。

事例 2 :李佳童、女, 20xx 年 6 月出生,她一出生就被診斷為先天性腦性癱瘓,她頑強地與病魔抗徵,一天幾十根針紮在頭上,從一開始的哇哇大哭到無聲地流淚,又到堅韌。後來,她反而安慰為她哭泣的親人。為了學走路,她經常摔跤。她根本沒上過幼兒園,她的童年是不幸的,但她國小時成績好,年年都是三好生。

我要學習李玫潔她那尊敬長輩,關心同學。敬愛老師,有愛心有憐憫之心的品質。我要我們不如,比起李佳童,我們更不如,她們是我們暫時的目標,讓我們超越她們。

我想想,我們是不是太幸福了,那我們應該做得更好,爭取超越她們,也做一個“美德少年”吧。

少年讀後感 篇17

輕輕翻過一頁頁,腦海中一個個少年的頓時身形鮮活起來,他們或開朗,或寬容,或勤奮,或樂於助人,又或孝敬長輩……他們是美德的孩子,書中的文字清晰而又生動的記錄了他們的種種事蹟,當最後一頁悄然翻過,才發覺心靈受到的震撼如此之深,少年們用他們純潔美好的心靈,給了這個已然缺乏“真情”的社會重又增添了一股生動的活力,讓我們明白,原來美德就在我們身邊!

其中給我感觸最深的還是“拾荒佬”—王思源的故事,與別的國小生不同,他有一個特殊的愛好——撿廢瓶子,為此他沒少遭到其他同學的戲弄,但是他依舊“我行我素”繼續撿瓶子,王思源的家境不差,為何還要撿瓶子呢?一次偶然的情況下,他的老師由其他一位同學嘴裡得知,王思源撿瓶子是為了攢錢幫助希望國小同學和家境不好的同學。其實這一習慣在王思源上國小一年級就已經養成了,在平時,無論何時無論何地他都會隨身攜帶一個塑料袋,把人們丟棄的飲料罐,塑料瓶一個一個收集起來,帶回家中。於是,人們常常看到一個胖乎乎的小男孩彎腰撿著瓶子。王思源還是一個特別有毅力的孩子,哪怕夏天面板晒得炭黑,冬天手制動的通紅,他的咬牙堅持了下來,如此年復一年如復一日,到了國小畢業,已經足足有八百多元,王思源也沒有忘記他的承諾,在學校組織“愛心捐助”他從事毫不猶豫的30、50地捐,四川地震時,他也他又拿出所有剩下的錢匯給了中國紅十字會……

王思源的故事讓我懂得了很多,倘若換做是我,會用自己辛辛苦苦撿瓶子換的錢無私的捐給平生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嗎?可是讀到這篇故事後,才讓我知道人間有真情,不論貧窮,不論富貴,我們都要充滿愛心,為別人儘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份力。

像王思源這樣的故事或許還不止一個,只要你願意,用你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和一顆善良的心靈,你就會發現美德其實就在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