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專題 > 熱點專題

江蘇省大學聯考作文範文

欄目: 熱點專題 / 釋出於: / 人氣:6.97K

有效控制大學聯考作文評分誤差是提高語文大學聯考質量的內在要求,是準確選拔人才,維護大學聯考公平、公正和權威性的必然要求。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江蘇省20xx年大學聯考作文範文,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江蘇省大學聯考作文範文
江蘇省20xx年大學聯考作文範文篇1

大躍進時期,朱東潤老先生作為復旦中文系主任,自然被推上講臺作“多快好省”宣言。可是老先生卻牙根緊咬,面色難看。簡直要上刑場似的,支吾了半天才說出話來:“我原計劃五年完成的三本書,現計劃三年完成!”話音剛落,臺下便是一片鬨笑之聲。“太慢了!”可是老先生的倔勁卻上來了,說什麼都不肯再讓步:“不行!不能再少了!最少三年!”

這若是被日碼萬字的當代作家看見了,怕也是要笑掉大牙的。何必這麼“倔”?何必跟“效率”較勁?簡直是一根筋!

的確,對於講求效率的智慧的當代人來說,這樣的做法,實在是不知變通,乃至於冥頑不靈了。三年,豈止是三本,著作等身怕也不是問題。只要願意“坐家”,輕敲鍵盤,日碼萬字也能輕鬆搞定。只是,如此隨緣、如此寫作,其成果怕也如稀釋過的咖啡,醇香不再,喝起來恰如變了質的白開水。

同樣“冥頑不靈”的,還有歷史學家江衍振老先生。他曾一度名聲鵲起,然而他的出名,卻不是因為有多少的“智慧”,而是因為“笨”。十多年的時間,老先生統共寫了三本書,加起來不過七十餘萬字,平均到每天不過百餘字。然而,為了蒐集史料,老先生訪遍了各地圖書館、書庫,翻閱了兩千多萬字的史料,直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如此辛苦如此笨,甚至弄得幾天幾夜不眠不休,最終才有了那麼一點老笨結晶。然而,這樣的著作,定心讀來,方知是“字字含血”啊!

二老的作為,認認真真地昭示:真正的智慧,往往始於“倔”、成於“笨”,在於甘坐冷板凳,倔傲地向浮躁叫板,堅定地從“笨”處著手。古人吟詩“兩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方才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震撼。然而,這種精神離今天的我們實在太遠了。在速度與效率所帶來的緊張與刺激中,精品之作也離我們越來越遠。我不敢說今天市場上的作品全部流於平庸,但在市場利潤的引誘下,可以肯定的是,有一部分,甚至是一大部分作品,早已隨浮華而去!“流水落花春去也”,這流失了的春華,恰恰是我們最可珍惜的“智慧”。

什麼時候,我們的作家能夠再一次手拍胸膛,咬牙切齒:“不行,最少三年!”?

江蘇省20xx年大學聯考作文範文篇2

想到路,眼前揮之不去的,只有阮籍。

是他,駕著破舊的牛車,一罈酒,獨自駛向城郊。路旁,奇花異草,奇峰怪石,他視而不見,投以白眼。上方,落單的飛雁淒涼鳴叫。此時,牛車停了,老牛回過頭來,彷彿在說:“沒有路了,該往哪裡走?”他無奈,只有無奈地答道:“路在哪兒,我怎知道?”說罷,取瓢捧起濁酒,喝罷,繼而大呼,繼而大號,最終一把辛酸淚,沿原路而回。此所謂,

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只不過沒有路罷了,為何痛哭?他哭的不是眼前的窮途,而是人生的窮途。

這條路上,籠罩的是東晉司馬集團的陰影;這條路上,灑下了多少眼淚!為慈母,慈母身亡,他號哭,即使吐血數升;為好友嵇康,嵇康被斬,為正義而被斬,他開始是沉默,當行刑前,嵇康彈起空前絕後的《廣陵散》,他只好大哭,用淚,用心淚為友人送行;為陌生的兵家女孩,女孩美麗而具才情,未及出嫁,染病身亡,他冒冒失失地奔向靈堂,用淚為美好的生命餞行。

這條路,滿是眼淚。

淚流盡了,路上只有沉默,沉默得有些嚇人。當名士裴楷前來拜訪,他只報以白眼。裴楷明白,阮籍的人生之路早已超越了禮義的範疇,而他本人仍在禮義之內,所以裴楷只好,也只能按禮義之數,向阮籍作揖三次,然後離開。是的,阮籍人生之路上的親人,旅伴,還有那些美好的生命,都已消逝。他只能將沉默這件外衣披上,抵禦寒風,來自人世的寒風。接著,踽踽獨行,移向自己的路的盡頭。

這條路,我們難以體味,只能用“猖狂”將他形容,形容成一個遠離塵囂遠離人世的陌路人。世人用冷眼審視著他,看他一個人在路上表演。然而,我們怎能知道,這出表演包含了多少眼淚,多少辛酸!在他身後的路上,拋下的是世俗的指責,世俗的猜疑……

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希望能坐上他的牛車,同他一道奔向城郊。還是在野草雜生處,我會跳下,為他拔除野草,拔除他路上所有的雜草。然後,打一下牛背,讓牛載著他在自己的路上繼續前進。而我,在這條路上,會望著他的身影,面向夕陽,誠懇地彎下九十度。

為他,也為這條路。

江蘇省20xx年大學聯考作文範文篇3

在友人印象中,秋白文質彬彬,才華橫溢,多愁善感。一個浪漫的情人,一個浪漫的文人。年少的他,在繪畫、治印、音樂上頗有造詣,這並非出於他對藝術的好奇,而是他的心性,更適宜在這樣的領域揮灑。於是,偶爾他在月夜裡吹起洞簫,友人都會產生奇妙的錯覺,覺得他跟簫聲融合在一起,再難區分。

文人大抵都有“家國天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感,或許就是出於此,

秋白選擇了投身革命,並一度處在權力的中心。可是,革命誠然需要浪漫和激情,但更需要除此之外的其他素質。秋白無法同時擁有其他,便常常在現實的挫折和磨礪前感到力不從心,甚至懷疑自己無能。此時,他已感到無暇自顧。至於月夜下的簫聲,那更成了一個無從談起的夢。

秋白留給後人的印象,始終是個備受爭議的角色。這緣於他在國民黨獄中寫的名為《多餘的話》的自白。

他在其中,完整地表現了參與革命以來有過的熱情、執著、迷茫、孤獨與無奈。正是這份自白,讓他的被捕成了“叛變”,就義成了“討饒不成”。

可是他死時,同所有英雄一樣,都很英勇。他高唱著《國際歌》,指定一處草坪盤腿坐下,直待那聲槍聲的響起。

按照我們平日接受的“英雄”的概念,獄中的瞿秋白,與刑場上的瞿秋白很難重疊起來,或許只能將其理解為,一個獨特的人,一條獨特的人生路。

我們達不到他的境界,經歷不了他的時代、他的生活。但是,我們可以更加細緻地深入地思考、看待他走過的路,而不是以固有的標準,歸納他的歷史歸宿。

或許可以說,這是因為瞿秋白將“身後名”置之度外。他可以坦然地接受死亡,卻又不願借死亡來成就本來唾手可得的英名。這是超脫了所有大度與氣節的風采,這是對生命的誠懇與真實。

於是,瞿秋白在歷史上,留給我們的感覺與啟示愈顯迷離。他是如此熱情地參與了革命,又是如此平淡地疏離了革命。可是,他的心,仍然忠誠地向著革命。這樣的人生,常人無法解答。它提醒我們:人與路,路與人,這超過“表現”所揭示的含義。其間的深遠,要用生命去體會。

悠悠歲月中匆匆走過多少人?他們總是被人遺忘或想起。被人遺忘,未嘗不是一種幸福;被人想起,又何嘗不是一種悲哀?幸福和悲哀,其間的分別又在哪裡?我不清楚,或許只有路上留下的點滴,提醒人們,怎樣的人曾在怎樣的路上走過。

同秋白一樣,歷史的大路上,走過了太多的豐富的生命。而秋白的人生之路,從一個角度告訴我們,該用怎樣的眼光去評定身邊的一切。不是什麼人即什麼路,什麼路即什麼人。明於此,我們方能最真實地還原歷史,而不是迷茫於臆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