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領導哲學:無為從哪裡來

欄目: HR管理 / 釋出於: / 人氣:7.96K
無為而治是一種領導哲學,絕非管理手段。有為蘊涵在無為之中,無為駕馭在有為之上。

領導哲學:無為從哪裡來

無為而治是一種領導哲學

《道德經》中對領導者的經典論述是:“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意思是說,最高明的治國之道,是人民感覺不到有國君的存在;其次,是國家的國君受到人民愛戴,人人稱讚他;再其次者,是國家的人民畏懼他們的國君;而最糟糕的國君,則是讓人民反感,隨處都能聽見人民的咒罵……而境界最高的國君,悠悠哉哉的行事就能勝任了,不需要對國政講太多的話,自然社會安定,人人富足。這就是無為而治的境界。

國內一位“著名企業的不著名老闆”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習慣:不論身處國內外任何地方,他每天只有下午三點半到五點之間的一個半小時會開通自己的手機,一天之中的其它時間都是完全不接聽手機的。面對很多人的質疑,此人的解釋是:第一,一家企業有多少起火冒煙的突發性事件?機率很低,當然不值得為如此之低的機率而令老闆做資訊的奴隸。第二,當有突發性事件爆發時,企業首先是應該依賴一套有針對性的危機處理機制,還是依賴於老闆的個人智慧?

這位老闆可謂是又一位深諳“無為而治”經營哲學的領導者,與中原集團的施永青先生有著共通之處。

當我們試圖在市場經濟與企業經營的現實環境中,探討“無為而治”這一充滿道家理想主義色彩的話題時,首先應該對它的適用範疇有一個明確的界定,那就是:無為而治是一種領導哲學,絕非管理手段。

有為與無為的辯證

“無為”既不是無所作為,也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要以辯證法的原則指導企業的經營活動,尋找順應自然,遵循事物客觀發展的規律。

結合中國本土企業的實際特點,我們可以將企業組織行為分為三個層面來看:企業倫理、企業治理、企業管理。企業科學發展最急需的是三大經營層面的匹配,從而形成一個和諧的企業經營格局。

第一層面,企業倫理:最深層的、根本性因素,回答“為什麼”的命題,即企業為什麼存在?企業發展的終極目標是什麼?企業人為什麼要聚在一起?

第二層面,企業治理:對企業的結構設計,回答“是什麼”的命題,即企業現在與未來應從事什麼樣的業務?企業的真正主人是誰?企業長期形成的權力結構產生了什麼樣的潛規則可能影響企業健康?

第三層面,企業管理:對企業細節的保障,回答“怎麼做”的命題,即怎樣能夠在產、銷、人、發、財各自的管理領域中持續提高管理效率,防範細節缺失?

而“無為而治”的經營哲學,實質上就是以老闆對倫理和治理層面的精心設計來換取在企業管理活動中的授權和超脫。“無為而治”的實踐背景,是能否尊重市場經濟下資源自由流動、有機組合的大規律,將外部市場的競爭機制匯入內部市場,讓“看不見的手”指引企業人的管理行為。因此,有為或者無為不是割裂開的,仍如老子所言:“有無相生”。正所謂:有為是蘊涵在無為之中的,無為是駕馭在有為之上的。

曾經有這樣一首吟詠無為而治的絕妙小詩名為《逍遙歌》:“常默元氣不傷,少思慧燭閃光,不怒百神和暢,不惱心地清涼,不求無諂無媚,不執可圓可方,不貪便是富貴,不苟何懼君王”。以此與各位領導者共勉,祝願早日實現無為而治、逍遙自在。(李天田)

來源:《中外管理》

Tags:無為 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