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從哪裡來的創業的底氣?

欄目: 創業人生 / 釋出於: / 人氣:1.33W

一些在校學生問到兩個相聯絡的問題。一個是說,我崇拜創業的成功者,特別想創業,就是底氣不足。另一個說,我創業的決心已定,併為此選擇了經濟專業,就是想多讀書,為將來做好準備。可是書讀的越多,反到越茫然。

從哪裡來的創業的底氣?

先講個小故事。許世友當年在北戴河是這樣教他兒子游泳的:一隻手夾住一個,一步一步的向大海深處走,在兩個孩子掙扎與喊叫聲中,把他們仍進海里,回頭就走了。當兩個孩子自己回到岸上的時候,水是喝了,也能遊了。

一,底氣來自本領

底氣從哪來,按理是應該來自本領,不是說“藝高膽大”嗎。本領是從哪來?一提起這個話題,人們總是願意拿黃浦軍校說事,這不對,是世紀誤會。不是黃埔島西端那幾個月的立正稍息,就能造就那麼多的將帥,而是二十多年的戰爭,造就了黃埔軍校。本領都煉出來的。

創業需要的本領,核心是創造力。道理很簡單,任何一個創業專案都是具體的,特殊的。即便是成熟的專案,也是特定時間、地點、規模和特定外部環境與資源條件下進行的,碰到的問題沒有現成的解決辦法。實踐對創業能力是“唯一”的。就象自古華山一條路。

實踐對能力的作用,許多思想家有許多思想。我要說的只有一句淺白的話:“實踐的能力只能在實踐中獲得”因為能力≠知識。知識可以通過讀書獲得。知識離開實踐就像美麗的花離開土壤而無以生根,知識離開實踐就不會成為屬於自己的能力。如同駕駛汽車,操作電腦,學外語,寫文章,騎自行車。有實踐就有能力,沒實踐就沒有能力。音樂家能分辨細微的頻率差別,染色工能指出40種黑色的名稱,有經驗的酒商能通過品嚐說出酒的牌名,所有這些能力離開實踐該如何學得到?

二,教育有些無耐

學校教育是積累、灌輸、繼承知識的教育。中國的教育具有應試教育的特點,考基礎,考理解,考記憶,一路考下去的功效是把受教育者引向接受現成答案。這對理工科有作用,可以奠定專業知識的基礎,為轉換成研究能力打下根基,特別是多學科的基礎很可能成為創造性智慧的支撐點。許多重要發現,如電腦,NDA,鐳射照排等都是這樣產生的。

而經濟類學科的課程,說它完全沒用也不公平,它對理解經濟現象,訓練抽象思維的能力有用,有些對巨集觀政策的制定也有用。但對於建立企業,對參與經濟活動的能力而言是沒用的。就象中文系培養不出作家一樣,經濟系照樣培養不出企業家,這不是學校無能:凡是創造性的能力,都不是教育的結果。

MBA課程以講案例為主,本身就隱含著教育對經濟實踐的無奈。把實踐拿到課堂上來,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比單純的講理論是一個進步。但是,課堂上的實踐終歸不是真正的實踐,是期待案例中的失敗能對將來有所借鑑,期待案例中的成功能在未來的實踐中得以啟用。然而,期待終歸是期待,遇到叫真的時候仍然是茫然。

三,實踐需要用心

並非任何對經濟活動參與都能夠獲得能力。哪個人沒有過一些實際生活的經歷?然而,人與人之間能力的差別之大,有時會超出人的想象,這又是為什麼?重要的是悟性――有心與無心。

西班牙有句話,“一個心不在焉的人,就是走過森林也看不到一棵樹木”。有心就能夠有很深的體驗,無心的人經歷了千辛萬苦也是茫然一片。用心的體驗,敏銳的觀察,深邃的理解,經驗的提升對能力的產生則級為重要。“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描述的是經歷中的用心所能夠達到的境地。

實踐是具體的,要有一個很具體的事情,把心投放進去。有一所“進修學校”。它是學習創辦企業,學習經營管理,培育創業能力的修業場。任何一家公司無論經營什麼,都是生存在市場經濟的前沿;無論大小,都是五藏俱全的實體;無論資金多少,都是對資源的組合。這對各種顏色的“領子”――金領白領藍領,就是發育成長的肥沃土壤。

有心的實踐首先是心態――修行的心態。以快樂,積極,開放的心態,把打工看作是學習的機會,把公司看成是一所學校。這所學校,不是花了許多錢去聽那些坐而論道者的玄妙高深,而是借山修煉你的工夫,借雞孵你的資本之蛋。你不要看重薪水的多少。其次是角度――老闆的角度。不論你處在哪個位置,都要站在老闆的角度來觀察,思考,發現,挑剔,懷疑。體會老闆的用心,判斷企業的得失。

最後是目的――很強的目的性。利用自己的原始資源――眼,耳,手,腳,嘴,像呼吸一樣去吐納,像蜜蜂一樣去採集。從大到小至細微之處,從窄到寬至相關方面,從現在到過去至創業初始。在此中間完成經驗積累,市場經濟的洗禮,體會做企業的艱辛,懂得創造的重要。完成獨立創業所必須的資本準備,這樣,你就自然有了底氣。

Tags:底氣 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