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開題報告範文(精選15篇)

欄目: 學習總結 / 釋出於: / 人氣:2.64W

開題報告範文 篇1

開題報告方法介紹:

開題報告範文(精選15篇)

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說明材料。這是一種新的應用寫作文體,這種文字型裁是隨著現代科學研究活動計劃性的增強和科研選題程式化管理的需要應運而生的。開題報告一般為表格式,它把要報告的每一項內容轉換成相應的欄目,既便於開題報告按目填寫,避免遺漏;又便於評審者一目瞭然,把握要點。

開題報告的基本內容及其順序:

一開題報告封面:

論文題目、系別、專業、年級、姓名、導師

二論文的背景、目的和意義

(目的要明確,充分闡明該課題的重要性):1.論文的背景;2.理論意義;3.現實意義

國內外研究概況

(應結合畢業設計題目,與參考文獻相聯絡,是參考文獻的概括):1.理論的淵源及演進過程;2.國內有關研究的綜述;3.國外有關研究的綜述

論文的理論依據、研究方法、研究內容

(思想明確、清晰,方法正確、到位,應結合所要研究內容,有針對性)

研究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預期的結果

論文擬撰寫的主要內容(論文提綱)

論文工作進度安排

(內容要豐富,不要寫得太簡單,要充實,按每週填寫,可2-3周,但至少很5個

時間段,任務要具體,能充分反映研究內容)

下面是開題報告模板:

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三網融合徹底打破了電視的壟斷局面,電視業務及其發展模式將面臨較大的衝擊。多年的積累使電視產業擁有了豐富的內容資源、相對低廉的服務資源、一大批專業的製作團隊,以及相關牌照的發放權。在融合發展的環境下,電視媒體要想有所作為,就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揚長避短,積極制定一系列應對政策,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綜上所述,研究電視產業面臨的生存現狀,探究其尋求發展的路徑,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國內外研究現狀(文獻綜述):

由於三網融合對我國電視產業有重大影響,所以相關的研究比較多,綜合起來主要是對三網融合背景下我國電視產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應對策略進行了論述。對三網融合背景下電視產業所面臨挑戰的研究

在三網融合環境下,掌握業務優勢和渠道優勢的電信運營商逐步向綜合資訊服務提供商轉型,向媒體行業滲透,這必將打破現有的媒體競爭格局,將給電視媒體帶來巨大的挑戰,因此把此項內容作為研究物件的人也比較多。

崔傑在《解讀三網融合下電視業執行體制》中指出:三網融合直接威脅廣電企業的核心電視業務,使其在三網融合的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其次,電視傳媒缺少相應的市場化運作經驗,絕大多數企業仍處於轉型過程中。此外,電視網路的整和程度較低,這增添了電視在三網融合後市場化運營體制改革的障礙。

對三網融合背景下電視產業所面臨機遇及對策研究

三網融合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電視業需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揚長避短,積極制定一系列應對政策,來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且以此作為研究物件的人也很多。

樑小兵在《三網融合系列舉措推出將引發電視系統變動》中認為,電視業可借勢完成整合,在巨大的存量使用者的基礎上,各地的電視運營商將有可能在統一的平臺上運營數字電視增值業務,乃至開展基礎電信業務。其次,電視行業投資力度加大,對產業鏈上下游帶來機會。再次,電視將有機會在電信業務上大展手腳

值三網融合之際,電視系統企業除可以繼續做網際網路接入外,還有可能提供IDC業務、網元出租業務以及VoIP業務,電視業有機會在電信業務上大展手腳。

開題報告範文 篇2

1.1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研究背景

新中國成立的初期,我國的法治實踐曾有過一段輝煌的成就,但是十年,使法治建設和法學研究都陷入了低谷。在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法學研究和法治建設也都走上了正軌,尤其是我國已經建成了自上而下的法律體系。這表明中國的法治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種形式合理性的法律體系已經建立,中國已在根本上實現從無法可依到有法可依的歷史性轉變。但同時中國的法治建設也暴露出了很多問題,主要體現在形式法治與實質法治之爭的過程中。首先,由於中國的法律體系是自上而下建構而成。在法治建設過程中重點受到關注的是法律體系的邏輯合理性,而社會事實以及規則與事實之間的關係則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使得很多法律規範要麼因其與百姓的現實生活無關而被無視,要麼因其與社會風俗、生活慣例不同而沒有得到人們的自覺有效的遵守。其次,西方權利話語的力量在立法及司法實踐中被人為放大,而傳統的道德因素卻被排斥在法院門外,導致了像《秋菊打官司》中主人公秋菊那一類人的彷徨和無助,而原本為傳統道德所不容的“惡人”卻能逍遙法外。形式法治在法治實踐中暴露的問題,凡此種種,不再一一列舉。

針對法治實踐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歸根結底也是指導我國法學實踐的基礎理論面臨的難題。目前中國的改革程序已步入深水區,面對著快速發展和變化著的經濟和社會生活,如何能夠保證我們的立法既能適應時代的變化,妥善解決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問題,又能夠保持法律的穩定性給百姓合理的預期;如何能夠在司法實踐中既排除了其它干擾,保持形式法治的純潔性實現程式正義,而又不以犧牲傳統道德、社會習俗為代價。面對諸多難題,筆者認為僅僅分析實證主義法學的對法律的邏輯分析的研究方法是難以解決問題的,必須結合法社會學的實證調查、自然法學的價值研究等研究方法和理論成果才能擺脫目前我國法學理論介面臨的困境。而作為分析實證主義的一種新的修正形式的制度法學在法學領域能很好的融合道德和事實,通過制度事實理論,能夠綜合的運用分析實證的研究方法、社會實證的研究方法以及解釋學的方法。因此,制度法學的制度事實理論如果能被我國法學理論界認真研究、借鑑和吸收,或許能很好的指導我國的法治實踐。除此之外,本人因在讀書、上課,參加學術沙龍、讀書會的過程中深受老師和同學的啟發,帶著深刻的問題意識認真閱讀了麥考密克和魏因貝格爾的《制度*》,並對制度法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而也廣泛收集了一些有關制度*的材料。這也是選擇本題的背景原因之一。

1.1.2研究意義

理論意義:以實踐哲學為基礎的制度法學的制度事實理論在吸收西方的分析實證主義法學理論精華的同時,對法學展開解釋學的、社會實證的研究,並把這幾種研究方法結合在一起,實現了對法學更加深刻的理解。這也對中國的法學理論界自覺的開啟一個研究具有本土特色的法學的新時代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現實意義:在中國面臨社會轉型的今天,如何更好的實現從人治向法治,傳統之治向規則之治的轉變,是時代給我們提出的挑戰。而在向法治轉型的過程中,如何處理好現代精神與地方傳統、法律的程式正義與國人的實質正義之間的關係則是問題的關鍵。而制度法學的制度事實理論在堅持法律實證主義立場的同時,實現了道德、規則和事實三者之間的溝通。對我國的法治建設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

1.2文獻綜述

筆者在將近一年的論文寫作過程中,針對本文的論題做了長時間的資料蒐集工作,資料蒐集的範圍也廣泛的涉及到了中外著作、網路期刊等各種形式的資料。僅就本人能力範圍之內蒐集到的資料而言,目前中外法學界對制度法學的制度事實理論的研究還相當的薄弱。而對於制度法學的理論,學界的普遍態度還是認為其是對分析實證主義法學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從我目前接觸到的資料來看,有關制度法學的理論,以麥考密克本人的作品居多。而愛丁堡大學也曾專門針對麥考密克的制度法學理論召開過研討會,會後還曾以一本書的形式發表了研討會的研究成果。但是由於本人能力所限,不能得到這手寶貴資料,對於研究制度法學的理論來說實為憾事。

就國內發表過的有關制度法學理論的文章數量來看,也只有幾篇,研究者較少。筆者收集到的制度法學的學術期刊論文共7篇,但是隻有唐仲清的《對‘制度事實’的法哲學思考》、陳金釗的《法律事實的定位與制度性事實--評制度*》、溫博的《事實與價值的調和--制度法學的方*》三篇期刊文章談到了制度法學中的制度事實理論。其中發表在南京大學法學評論上的陳金釗的文章還專門談到了制度事實與法律事實的關係。陳金釗教授把有關法律事實的學說大體上分為三類,一類是前提說,一類是物件說,還有一類是本體說。陳教授認為關於法律事實本體說的提出者就是制度法學的作者們,它認為,在這一意義上法律事實其實就是一種制度事實。同時,在他的這篇文章中,他還明智的指出了我國法學理論在法律事實領域研究的薄弱現象。因為我國深受大陸法系的有關法律的制定、解釋、適用技術的影響,使得我國的法學研究主要片面的強調對法律體系的邏輯結構的研究,而忽略了對法律事實的研究。而制度法學的制度事實的理論無疑會增加中國法學研究的深度以及迴應司法實踐的能力。

在上述期刊文章中對制度法學的本體論和方*進行過全面的闡述的當屬張文顯所寫的《超越法律實證主義和自然法理論--制度法理學的認識論方*和本體論》。文章指出,制度法學的理論之所以能夠實現對法律實證主義與自然法的超越,其主要原因在於提出了一種新的法律本體論觀,即把法律視為一種制度性事實,並在方*上對傳統法學流派(主要指自然法學、分析實證主義法學、社會學法學)的法學研究方法實現了突破和重組。其餘幾篇文章的內容大同小異,對制度法學的功過是非做了客觀性的評價。而對制度法學中的另一個重要概念“實踐理性”以及實踐理性與制度事實的關係做出獨到而深刻的探討的是樑曉儉教授所著的《實踐理性:一種方*意義上的探究》一文。在文中,作者精到的指出制度法學的作者們提出的關於“法律是一種制度事實”的理論體現了制度法學的作者們希望在法學的研究中結合分析法學和社會學法學的用心。法律作為一種制度事實,既有規則和規範在思想客體意義上的存在也有社會現實意義上的存在。因此,對法學的研究,要綜合分析實證的研究方法和社會實證的研究方法。除此之外,制度事實的存在依靠的是規則對客觀事件的解釋,而法律規則的背後體現的必然是制定規則的立法者的意志和目的,體現了他們的道德和價值觀,所以要想知道規範具有何種性質,就必須首先弄清楚理性行為的性質,而這裡的理性行為便是實踐理性。通過實踐理性,制度法學把解釋學的方法運用到了法學研究之中。最終實現了制度事實和實踐理性的完美結合。

除了上述所列的學術期刊之外,筆者目前沒有蒐集到任何有關制度法學研究的專著性文章,此外對制度法學的制度事實理論在博士或者碩士論文中進行專門研究的也較少。在筆者蒐集到的有限的資料中,山東大學的博士生楊建軍在他的博士論文《論法律事實》中的第一章“法律事實的概念”裡曾有一小節來專門討論法律事實與制度事實的關係。他認為制度事實與法律事實不同,制度事實是立法者為了實現對複雜的社會生活進行調整,而經過理性的抽象所概括出來的事實。因此,制度事實是立法者通過對複雜的具體事實進行抽象的概括而形成的抽象事實。所以當具體的法律事實發生以後,法官就能依據法律規定的抽象事實對具體的糾紛做出裁決。一個法律規範一般包括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兩個部分,而他認為制度事實就相當於法律規範中的行為模式。而且他還認為,法官能夠對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則規定的疑難案件做出格式化的分類和處理,主要原因就是在於制度事實不僅概括在法律規則之中而且它還概括在法律原則之中,因此在面對複雜的案情變化時,法官可以依據原則中的制度事實對案件進行格式化的裁決。而法律事實與制度事實完全不同,是一種具體意義上的事實。現實生活中所發生的所有能夠導致法律關係的產生、變更和消滅的事實就是法律事實。因此,他認為制度事實與法律事實的根本區別在於,制度事實是一種立法角度上的事實,而法律事實是司法角度上的事實。

在筆者蒐集到的有關制度法學研究的5篇碩士論文中,其中有三篇論文的作者是出自同一個學校,西南政法大學。他們分別是論文《法律和道德的制度性結合--制度法基本理論研究》的作者席琳,論文《制度法學對法律實證主義的批判修正》的作者夏菲以及論文《作為制度事實的法律--制度法學基本理論研究》的作者徐海同。還有另外兩篇,分別是華東政法大學的趙建兵寫的《淺議麥考密克的制度法理論》和重慶大學賈哲寫的《制度*創制規則問題研究》。總體上,這些論文把研究的重點都放在了對制度法學思想的梳理介紹方面,包括制度法學產生的哲學背景、制度法學的內涵以及制度法學的理論價值等等,鮮有文章討論過制度法學的制度事實理論對制度法學的意義。

綜上所述,筆者結合收集到的關於制度法學的制度事實理論的有限材料,認為各個學者大部分的討論都是集中在有關制度法學產生的理論背景、哲學基礎以及制度法學與自然法學、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法社會學的內在聯絡。而對於制度法學的制度事實理論的來源、特徵,以及它是如何解決以往法學流派的困境從而成就了制度法學,及其對中國法治的建設意義等方面卻鮮有論述。本文的寫作目的和可能的創新之處便在於此。制度法學體現在“作為制度事實的法律”的本體論和多元的方*上的開放性,能夠很好的融合和超越三*學流派的分歧,也能夠為中國走出目前法治建設的困境提供很好的理論指導。

1.3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1.3.1研究思路

從改革開放至今,在短短的30多年的時間裡,中國便建立起了完善的法律體系,中國的法學研究和法治建設都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但是,這種在立法方面取得成績,並沒有掩蓋司法現實方面所遭遇的困境。如反映法律與道德之爭的“瀘州*繼承案”、反映法律與社會現實之間存在張力的“吳英集資案”、(雖然案例並不新穎,但是如果我們不做改變的話,誰能保證日後就不再發生了呢?)以及法院遇到的一系列的執行難的問題等,這種種問題處處都在暗示著一種沒有道德支撐的、與社會現實相脫離的只依賴強力而存在的法律規範在實際運作過程中的軟弱無力。但是,我並不是在否認離開強力的法治是可行的。恰恰相反,我的觀點是我們需要一種建立在形式法治合理性的基礎之上的強力。而我國在形式法治的建設方面,付出的努力雖然可圈可點,但取得的成效,卻不盡人意。因為大量的不符合程式正義的案例已經發生而且正在發生。如最近改判的發生在內蒙古的呼格吉勒圖故意*、流氓罪一案,以及各種發生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的刑訊逼供、非法取證等問題。

我國目前的法治困境促使我不斷的思考,如何才能夠在堅持形式法治的同時,借鑑和吸收實質法治的理想成分;如何能夠在堅持程式正義的同時,也滿足實質正義的要求;如何能夠將國家頒佈的法律轉變為人們心中的法律?我國的法學理論研究是否已經解決了這些問題,如果沒有,那問題又出在哪?我帶著這一系列的疑問,最終,在魏因貝格爾和麥考密克的《制度*》中找到了答案。

在西方,20世紀以來,尤其是二戰結束以後,以分析實證主義法學為理論基礎而建構起來的形式法治的大廈不斷的受到來自新自然法學派、社會學法學派甚至是現實主義法學派的攻擊。自然法學派以新自然法學的面貌重新出現,並再次強調法律的道德基礎;經濟法學派則更重視法律背後的成本收益分析;社會法學派注重對影響法律的社會現實因素的考察,甚至提出“活法”的理論。所有這些都構成了對分析實證主義法學的強力挑戰。它們的產生本身便說明了法治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在此背景下旨在建立一種能夠融合道德、法律、事實的制度法學的制度事實理論應運而生,並很好的滿足了實踐的需求。

而目前中國法治建設的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是,如何能夠把形式法治和實質法治進行很好的結合,並處理好形式法治理念與百姓心中傳統的價值觀念相沖突的矛盾。這是時代給我們的任務。而這一情形又與制度法學在西方產生的歷史背景頗為相似。因此筆者認為,制度法學體現在“作為制度事實的法律”的本體論和多元的方*上的開放性特徵,能夠很好的融合和超越三*學流派的分歧,也能夠為中國走出目前法治建設的困境提供很好的理論指導。

1.3.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採用文獻考察、比較分析和實證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首先通過蒐集和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為自己的學術研究積累豐富的素材。然後在此基礎上,通過對自己收集到的文獻認真的閱讀和比較分析,得出結論,完成自己的學位論文。

1.4研究內容與結構安排

本文旨在通過對制度法學制度事實理論的解讀,指出制度事實對制度法學的本體論和研究方法的重要意義,以及制度法*用制度事實理論實現的對以往法學流派瓶頸的突破。最後論述了制度事實理論對中國法學研究和法治建設的重要意義。

本文分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緒論,論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義以及前人有關的研究成果等內容;第二部分是制度事實範疇研究;第三部分是制度事實對法律本體論的貢獻;第四部分是制度事實對於法學方*的貢獻;第五部分是制度法學的制度事實理論對中國的法治建設的指導意義。

1.5創新點

本文寫作的創新之處是,筆者從制度事實的概念和歷史發展脈絡兩個方面對制度法學的制度事實範疇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研究。通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制度事實是制度法學的核心概念,為制度法學提出新的法律本體論觀點以及綜合運用分析的、實證的和解釋學的方法提供了理論基礎。制度法學通過制度事實的理論得以將價值、規範、事實的因素融合進法律的概念之中,實現了對法律實證主義和自然法學的超越和突破。同時也揭示出了法律的制度事實理論對處於社會轉型期的中國法治建設所具有的重要指導意義。

開題報告範文 篇3

一、選題來源與研究背景。

當前,對於整個世界而言,人類文明的發展的確有倒向過度物質化的傾向,這是一個可見的事實。它的威脅在於,人類社會“在物質進步的祭壇上犧牲了諸多道德和精神價值”.毫無疑問,這是全球化所帶來的影響,而始作俑者則是西方。自工業革命以來,這一文明對於物質的極力追求,使得他們漸漸偏離了啟蒙運動時期所確立的文化方向,將注意力過度集中在技術和消費的層面,而較少顧及那些事關人類社會真正福祉的問題。

(一)全球設計的危機。

當代世界仍然處在鉅變之中,其速度之迅捷、規模之盛大,可以說是前所未有。

而這一現象並非無源之水,而是以發軔於18世紀的工業革命作為基礎的。在這一歷史程序中,設計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它們既是動因,也是果實。作為極其重要的社會現象,設計的進化受到社會力量的塑造和鼓動。與此同時,它也反過來為社會帶來深刻而複雜的影響。

這個世界即使從總體上來看更加趨於平等和民主,但是我們也無法忽略這樣的現實,即這裡還存在著相當嚴峻的貧困、不公正、殘酷和*的事件。因此,我們仍然很有必要去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即我們應該如何在這個越來越擁擠的世界上生存下去。因此,設計也就十分自然地有了更多的承擔,設計不僅有可能,而且完全有理由使生活變得更美麗、更舒適,同時也更安全、更人道。

(二)當下國內的設計現實。

在全球化的當下,中國迎來了它最為繁榮和活躍的時期,改革如今已經到達“深水區”,我們一方面需要積極因應新的國際趨勢,進行富有創造力的發展;另一方面,需要檢視當前的境況和不足,反思我們走過的道路。這種姿態應當是全方位的,它將在經濟、政治、文化、技術等各個層面逐一展開。反思改革開放以來的設計發展之路,我們看到,在三十多年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們的設計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國人對於設計的瞭解和期待也在不斷加深。於此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我們的設計還有嚴重的不足,總體說來,我們還很缺乏原創性的設計,以及負責任、有品質的設計,我們距離“設計大國”、“創新大國”、“軟實力大國”的目標,還相差甚遠。在實踐當中,則有這樣這樣兩個嚴重的問題,一是批評乏力,二是*缺失,它們實際上又是一體的。

就當下而言,發掘設計的道德力量,對於增進我國社會的凝聚力,提升大眾生活的福祉和個體的內在幸福感,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很多證據都已顯示,一個社會的道德敗壞往往與城市、社群功能的弱化有直接聯絡,反之亦然。因此,我們有理由加緊推動中國設計的批評規範化,推進*議題的常態化。它們將會在今後中國社會的發展中變得更加生動、人性化,會逐一體現在設計實務當中。

(三)初步的看法。

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只是在下意識地使用產品、適應於產品,產品對於人而言,慢慢地成為了一種習慣。然而很少有人真正關注到設計內在的價值和意義。而一個多世紀以來,隨著設計和商業的密切交融,這就更加使我們容易忽略設計的“全景圖”,一個正在逐漸生成的文化和社會現象。而當前越來越細化的設計教育分科,這就進一步模糊了人們本已經不太清晰的視野,而忽略了作為這個概念、這個行為的某些真正重要的意義和價值,馬格林指出,“將設計作為一種廣義的人類活動來討論便會處於低層次的發展階段”.

中國設計之弊雖與批評缺失有關,但從根本來看,卻是因為當前的社會缺少應有的價值觀念。正因為如此,我們的生活和設計才顯得殘缺不全,並造成了設計和批評的雙重失落:它們無法產生互動(與此同時,虛浮的設計和偽劣的批評卻在大行其道)。

因此,迫在眉睫的是,我們需要著手闡述設計的本質,尤其是充分論證設計與*議題的關係,而這不僅是推動設計健康發展的必需,更是事關家國命運的現實命題。

從*角度切入對設計批評的研究,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儘管還遠不夠成熟,但當前國內的設計批評研究還是顯示出了多種可能性,如果從*角度切入設計批評研究,在方法層面具有特殊意義。它們雖分屬不同層面,卻具有明顯的共同指向性。前者是設計活動接受社會反饋的過程,是健康有序的設計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或者說是另一種形式的設計生產;而後者則是隱藏在一切社會活動(當然也包括設計)背後的根本動力,是設計的價值觀所在--筆者認為,它們都關乎設計活動的本質--我們姑且可以把前者看作是設計的外在形式,而後者則是設計的內在動因,它們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二、中外文獻綜述。

(一)設計批評的國內外研究情況。

眾所周知,設計理論和建築、藝術理論有著密切的聯絡。尤其是建築學,由於它悠久的歷史和巨大的文化影響力,幾個世紀以來,它一直都對其他門類的設計學建構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在建築和設計形成了一種極為緊密而又微妙的關係。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隨著設計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顯,設計學的獨立性也開始引發人們的關注。

1.國內研究情況。

國內設計批評的行為很早就已產生,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樑思成在1955年對北京城市規劃的質疑和行動就是知名的歷史公案,是非常重要的批評事件,顯示出建築界當時對於歷史文脈儲存的批判性思考。就總體而言,設計批評的真正起步卻要等到改革開放之後,從那時起,設計批評的活動才逐漸展開,而相關的設計批評研究則在此後跟進。從1990年代後期開始,設計批評開始隨著中國社會發展中設計議題的逐漸展露而變得愈發急迫,另一方面,設計批評與設計史、設計理論的互動也越來越頻密。在此過程中,一些中青年學者也開始進入到這個領域。就總體而言,國內的設計批評和設計*的研究都是起步不久,大約從20xx年前後起,論文和專著進一步有了數量和品質的提升,對於問題的思考深度也在大大加深。

就目前情況來看,設計批評對於大多數設計圈內人來說,它已經由一個比較陌生的概念慢慢發展成為一個較為熟悉的的概念。當然,和現實相比這還遠遠不夠的,對於中國這樣一個缺乏批評傳統、批評氛圍比較稀薄的國家來說,深入紮實地探討設計批評,對其相關基礎概念進行挖掘、梳理,將會是一份長期的工作。

因此,還有許多基礎性的工作有待去完成。針對設計批評的學科概念的界定、相關框架的構建,對其相關歷史源流的梳理,都還需要從頭做起。因此,在該學科方向內,一些基礎性的研究工作仍然顯得十分重要。換句話說,我們對於設計批評到底是什麼?它能夠發揮怎樣的作用?這些問題,還需要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總結。目前這方面的探索還只是一個開始,誕生了一些階段性的成果。以建築批評為例,鄭時齡的《建築批評學》(20xx)就從批評的主體論、價值論、符號論、方*、批評意識,以及建築師的身份等幾個方面入手,對建築批評這一問題進行了條分縷析的梳理。其中既有相當篇幅的有關國外設計批評歷史的介紹,同時也有許多當下國內建築設計的案例,內外印證,聯絡緊密。由於作者長期從事專業教學和各類建築實踐,因此得以比較透徹地剖析批評的各個層面;而在設計批評方面,目前有這樣兩本教材,即杜軍虎的《設計評論》(20xx)和黃厚石的《設計批評》(20xx),二者都較為全面地評述了設計批評的框架,對其的歷史、本體、價值、範疇等概念均有談及,為這一學科的構建鋪設了道路。而李叢芹的《設計批評論綱》(20xx)也是一部較為重要的、非教材型別的專業論著,該書從人與物的關係著手,以設計批評的立足點、正規化、原則、主體等幾個方面作為抓手,闡述了人與物關係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變遷。作者結合大量例項,以輕鬆自如的敘述方式,揭示了人與物之間的深刻聯絡。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對於“造物”和“生生”關係的思考,清楚地表明瞭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對於設計文化的深遠影響,當然這也必然影響人們對於設計的批判和認識。

此外,關於設計批評的本體研究,還出現了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論文,例如,“批評是一種學術立場而非道德罵場”(田萌)、“關於設計批評的身份焦慮”(蘆影,20xx年)、“建構一種批評的本質”(李凱生)、“設計批評的型別研究”(劉震,20xx年學位論文)、“從設計批評的現狀談起”(陶安蕙)等等。

到目前為止,針對設計批評也在進行著帶有具體指向性的思考和總結,將設計批評與設計文化立場、設計的價值傾向、設計的哲學維度等等進行融合、並置的趨勢,開始引發更多的關注。這一方法表明了設計批評研究的開放性,目前這方面的專著還不算多,其中比較代表性的有張犇的《設計文化視野下的設計批評研究》(20xx),該書將設計批評放在設計文化的背景下,進行觀察和思考,較為清晰地還原了設計的文化屬性,既有歷史的縱向敘述,也有對本體問題的橫向思考,具有相當的說服力。設計批評是對設計價值的一種判斷,因此對於設計價值的闡述也就顯得十分重要。李立新的《設計價值論》(20xx)一書中,就從設計價值的角度出發,專門就設計批評與設計價值的關係進行了研究,這是為對設計批評的一種本體論性質的思考。在價值關係的基礎上,分析了設計批評所涉及的價值原則的多樣性。從設計價值與批評的關係、設計價值的型別、設計價值判斷的原則和標準出發,將設計批評和價值判斷關係的內在邏輯層次做了清晰的梳理。其中還特別指出,設計批評不僅是一種個體性的行為,同時它也應該反映出社會整體的價值思考。此外,李樂山的《工業設計思想基礎》(1997)一書把設計放在了文化的整體背景下進行觀察,體現出和其他相關著作不同的立意,體現出作者視野的獨特性和責任意識。該書最後一章著力於對西方現代性的回顧,用了相當篇幅來探討現代設計的思想歷史根源。這一部分看似脫略於該書的總體結構,實際上確有其必要性,這將設計背後的文明危機呈現出來。李樂山人認為西方的現代性本身具有很強的欺騙性,它實際上掩蓋了西方工業文明內在的巨大缺陷,正是這種現代性造成了嚴重的*危機、社會危機,該書的具體表述雖然值得商榷,但是對於破除西方迷信,卻是很好的提示。而青年學者李向鋒的《尋求建築的*話語:當代西方建築*理論及其反思》(20xx),是對建築*問題進行系統闡述的一本重要著作。該書對西方建築*的歷史、體系、研究模式、當代的實踐操作以及中國當下的迴應,進行了思考。其中既有歷史敘述的縱線,又有橫向的、並列的概念闡述。不僅深入探究了西方建築*發展的線索,它的演化,核心議題的擴充套件,同時,又將這些問題同中國當下的現實加以連線,從而建立起一種結構堅實、體例完備的立體式敘述。

批評從來都不曾被侷限於設計專業之內,從它誕生之日起,直到今天,這一活態的、外向的、多元多義的面貌,就一直保持著。就這一特徵而言,它和歷時更為久遠的藝術批評、建築批評、文藝批評一樣,本身就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它不僅允許,甚至有賴於設計之外的各類知識的積極融入。這些知識來源於人文學科、自然學科的多個學科,例如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學等等。這些專家所思考的視覺未必一致,但他們往往能有許多相重疊的結論和觀念。在我國,這種跨領域的、多學科的批評實踐總是與理論的建構並肩展開。消費社會就是關注的“靶子”之一,社會學學者鄭也夫的《後物慾時代的來臨》(20xx年)就是一部重要的著作,本書從消費的角度著手,對當前國內的社會景況做出分析。可以預見的是,設計批評走向多學科的交流,這不僅是學科發展的自然態勢,而且也將成為設計學自身的一種要求。

事實證明,設計批評的發展往不僅需要從現實當中汲取養分,而且針對自身的文明基因,設計批評也需要有屬於我國自身的理論建構。因此,回顧中國設計的發展歷程,從傳統文化的豐富資源當中去尋找設計發展的邏輯,建構其中的社會、文化、*維度,探索具有本土意義的批評正規化就顯得格外重要。在這一方面,柳冠中的“事理學”理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儘管作為一種理論模型,它的實踐性還需要進一步的觀察和論證。但這一正規化對於完善我們的設計批評,建立中國設計批評的*標準而言,卻具有開拓性的意義。

針對設計史以及重要設計流派的研究中,往往有許多是關於設計批評的發展研究。例如,“烏爾姆設計學院教育思想研究”(徐昊,20xx年學位論文)、“英國工藝美術運動設計思想研究”(廖前蘭,20xx年)、“都市烏托邦的批評理論:讀威尼斯學派的三本著作”(李翔寧,20xx年)、“雷納班漢姆及其設計批評觀”(關玲,20xx年學位論文)、“批評包豪斯”(翟墨,20xx年)、“事實與價值:盧斯裝飾批判的批判”(黃厚石,20xx年學位論文)等等。

針對那些專門的設計領域、設計專業,批評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在以往的研究當中,設計批評的思考幾乎都是下意識地圍繞著工業設計展開,嚴格地說來,這當然和設計史研究歷來偏重工業設計的傾向不無關係,但這種以工業設計“一家獨大”的局面也在漸漸得到改觀,在服裝、景觀,平面甚至動畫專業當中,相關的批評研究正配合著批評實踐的展開而得到深入的發展。例如由李超德、張蓓蓓共同撰寫的《服裝評論》(20xx),該書針對中國服裝設計的發展進行了深入的有針對性的批評研究,對於當下的服裝設計批評的發展傾向有著全域性式的認識,同時又不乏對歷史的回望、關照,不失對服裝設計自身專業特性的冷靜思考。而在景觀設計領域,俞孔堅也憑藉著他一系列的專業實踐和帶有明顯批評思考的著作而推動了設計的發展,他的《足下文化與野草之美--岐江公園案例》(20xx)、《回到土地》(20xx)都是這一領域的代表性作品。

2.國外研究情況。

就設計批評在國外的發展、研究發展情況來看,它要早於國內。就工業設計的批評來看,它應以19世紀中葉作為起點,但其雛形又可以追溯到18世紀的啟蒙運動時期。而在建築學領域,批評的行為和正規化形成的時間還要更早。在經歷了這種漫長的發展之後,批評在西方設計領域已經不只是一種學科的的概念,更已經成為一種人們的自覺意識,熔鑄到人們的設計意識當中。在建築師、設計師和大眾的思考當中,處處顯示出這種批評意識的存在。

早期的設計批評和建築批評聯絡緊密,批評家往往代行設計批評的職責,這和當時的設計尚未走向獨立化有關,而早期的設計也總是被看作是附屬於建築和室內環境的,因此,設計總是被習慣性地放在總體的環境當中進行觀察。在當時的設計史、設計理論的研究當中,也常常會將批評意識融入其中。歷史寫作本身有時就會映射出作者個人的價值立場。由於時代的侷限,歷史寫作往往成為一種表達立場和批判性的載體。這在佩夫斯納和吉迪翁的歷史研究中,就體現出這一點,作為現代主義的擁躉,他們藉助於歷史研究表達出這樣的一種立場。

設計批評早已經超出了舊有的框架,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或者說一種文化與社會力量,它在信奉激進主義的設計師與創作者手中,更是成為一種直接干預社會生活的利器,用設計的語言去批判社會。1964年,英國設計師肯·加蘭德(KenGarland)發表了著名的《要事第一》(《TheFirstThingsFirstManifesto》),這是一部設計宣言。加蘭德通過這樣一種行為,號召設計師迴歸設計的人文主義精神當中,以此來對抗一個商業氛圍濃烈的時代。這份宣言是當時的英國設計師對社會現實的強烈迴應,呼籲社會重新迴歸到一個以人為本的設計思維模式。1971年,德國沃爾夫岡豪格(WolfgangHaug)的《商品美學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外觀、性和廣告》,這是代表蘭克福學派社會批評的經典作品,對於充斥在商品社會當中的廣告展開了尖銳批判,對於大量充斥在市場上的商品產生的不良社會效應進行了消費文化的批判。

1970年代有標誌性意義的作品是維克多·帕帕奈克的《為真實的世界設計》(1972),作為橫跨設計批評和*兩大領域的一部經典著作,該書反映出20世紀70年代對於資本主義設計問題的*和環境思考。首次提出設計*概念的一部著作。從生態道德、社會道德等方面對現代設計進行了深度的反省,設計*從這時起,展示了設計*思考的多元性。書中還以大量的例項,證明了設計*問題是如何產生的,展示了設計的侷限性,以及設計發展有可能達到的水平。

英國學者愛麗絲·勞絲瑟恩的《設計:為更好的世界》(20xx),也以一種較為通俗、流暢的書寫方式,對設計現象進行了有力的批評。針對正身處技術化時代的設計加以思考和想象。在各個專門的設計領域中,有著專業指向性的設計批評也在迅速展開。例如,《LookingCloser》是一套不定期出版的學術刊物(編輯者包括邁克爾·別拉特、威廉·德蘭特和斯蒂文·海勒等人)。其中的《LookingCloser4:CriticalWrittingsonGraphicDesign》彙集了自1997年到20xx年這三年間一些重要的、和平面設計批評有關的文章,它們發表在各類專業性或者具有普及性質的刊物當中,涉及到和平面設計有關的各類話題:例如,號召平面設計師們肩負起更多的社會責任;或者是探討平面設計作為一種不斷壯大的視覺文化力量。

(二)設計*的國內外研究情況。

1.國內研究情況。

國內設計*問題的思考在最近數十年來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在最近的十年裡,學術界的思考一步步落到了實處,這是可喜的現象。在此過程當中,一些專業雜誌為設計*討的討論搭建了話語平臺,一些重要的學術討論、學術會議先後進行。例如,20xx年,《美術觀察》第6期,就以“設計*:從人機適合到人際和諧”為專題,在“觀察家”欄目對這一問題做過最初的討論。

由《裝飾》雜誌社和浙江工商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共同主辦的“20xx全國設計*教育論壇”在杭州舉行,此次大會以“高等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的設計*教育問題”為主題,圍繞設計*的內涵、設計*與職業道德、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設計*和設計*教育問題等議題展開討論,論壇結束後通過了《杭州宣言--關於設計*反思的倡議》.

一些重要的設計展覽也開始針對設計的*問題進行反思和總結。這類活動並不只限於圖片、展品本身,往往還囊括了論壇、會議等活動,從而增進了*議題思考的深度。20xx年度10月26日到30日,在北京召開了“北京世界設計大會暨首屆北京國際設計周”,主題為“信”(象徵「資訊」的溝通與「信念」的傳遞,以謀求透明與互信的對話及跨界的全球合作)。本屆大會的主題是“信”,下設四個專題,分別是“獲益”、“和諧”、“交流”、“定義”,其中的主題演講涉及到這樣一些具體的內容,例如“為更多人的設計”、“可持續發展與設計師的當下責任”、“生態政策:義務或者負擔”、AudraBuck-Coleman、MarkBiddle等美國學者則提出“連線多樣性:設計教育中的*思考”.

此外,一些大型展覽、博覽會也在中國相繼召開,這不僅有力地拓展了國內設計界的專業視野,增進了他們對某些普適的設計價值的認識,同時也有力地加強了專業內外人士的溝通交流,使得設計*這類看似枯燥的議題也能夠為大眾所瞭解,進而促進他們的認同。例如,20xx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次大型的博覽會以“和諧城市”作為理念,對中國文化的和諧、中庸理念進行全新的、鮮活的詮釋,將設計*議題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議題結合到了一起,從而推動了設計*學和設計實踐的結合。

除了這些規模較大的專業會議和論壇活動之外,一些較小規模的學術沙龍活動也在不斷湧現,反映出*思考的多層次性和議題的多元。例如,20xx年9月17日,北京市級人才強教專案建築*學學術創新團隊舉辦“建築*與城市文化”學術沙龍。需要指出的是,*問題已經不光是學術活動的目標,它正在成為社會各界受關注的焦點;同時作為一個全球性議題,它也激發起跨領域、跨文化、跨民族的對話、思考。例如,作為策劃周密的專題性展覽的一部分,會議論壇構成了一個目標極為明確的整體,往往也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例如在20xx年成功舉辦的“北京國際設計周暨首屆北京國際設計三年展”是近年來具有國際水準的大型設計活動,本次活動以“仁:設計的善意”為主題--這本身就是一個相當鮮明的訊號,無論是“仁愛”,還是“善意”,都直接指向*問題的核心--.它關注的問題很多,在分論壇部分:社會、能源、環境保護、城市化和全球化、弱勢群體,消費批評和設計*等等都被。對於“仁”、“善意”這類概念的提出,表明了中國設計界對於自身文化傳統和價值觀的再度肯定。

隨著設計*逐漸在國內引發關注,對於其中的代表人物,如帕帕奈克也漸漸為人關注,對這個人物思想所做的系統性研究也正在拉開序幕,其中楊瑩(中國美術學院)的碩士論文就頗有代表性,論文題為“維克·帕帕奈克及其設計理論研究”(20xx)。

該文從戰後設計的消費社會背景出發,追述帕帕奈克的人生,並對其思想,即設計師責任體系加以研究,從而呈現了*議題與設計師職業之間的內在聯絡,為當前國內的設計師責任思考,建立了理論的高度。

周博的《現代設計*思想史》(20xx)是近年來相關著作中頗為紮實、穩健的一部。對西方設計*做了總體性的回顧,對二戰後的設計*發展,尤其是帕帕奈克的設計思考進行了評述,將帕帕奈克的設計*思考放在了學科發展的歷史當中,脈絡清晰,結構合理。該書將帕帕奈克的思想放在設計*的歷史脈絡當中,進行梳理和考察,這一方面表明了*議題的歷史性,和某些穩固、堅實的核心理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對帕帕奈克前瞻性的、獨特性的設計思考。

近年來,以“設計*”為主題進行申報的高層次的課題也有不少,其中更包括:“20世紀西方設計*思想研究”(20xx年,周博)、“19世紀後半葉英國設計*思想述評”(20xx年,周志)、“中國節約型社會的造物設計*思想研究”(20xx年,楊先藝)等等。

*議題也常常和性別議題相關,所以女性主義設計、建築的研究也自然歸屬於這個領域。在這方面,滕靜茹的博士論文《西方女性主義建築學的若干議題》較有代表性,具有一定的理論深度。該文以女性主義的發展歷史作為視角,分別對女性在建築專業、建築環境中的地位進行分析、思考。其中涉及女性建築師的角色、女性建築設計、女性的建築設計教育、女性與公共建築、居住建築的關係等多個問題進行全面的回顧和思考。較為深入地展示了女性在西方社會生活中的*境遇。這種將女性主義作為切入點的研究方法,融合了理論與現實,是對以男性為主導的教育模式、社會環境的全面反思,具有理論和現實兩個層面的重要意義。

2.國外研究情況。

由德國建築史學家漢諾-沃爾特·克魯夫特撰寫的《建築理論史》初版於1985年,這是關於建築理論和建築批評史研究的經典之作。該書的內容上迄古羅馬,下至20世紀70、80年代,內容浩瀚龐雜,作者卻能條分縷析,從容道來。其中既有歷史的縱向梳理,也有對同一時代不同國家作並置的、呼應的研究。將文藝復興以來西歐建築、規劃、園林等方面的理論、批評做了清晰、整體,而又不失情節的描述。並且始終保持前後的貫通,對建築理論的關鍵性價值概念的發展、演化進行了陳述。

建築批評和建築理論、建築史的緊密邏輯關係在該書中有清楚的呈現。

由美國設計學者維克多·馬格林和理查德·布坎南合作編輯的《發現設計--設計研究探討》出版於1995年,其中的“價值與責任”部分專門輯錄了三篇論文,代表著1990年代設計*研究發明的較高水平成果。其中由卡爾·米查姆撰寫的“設計中的*學”一文,從哲學和*學的視角,對設計的*本質做了清晰的陳述,對*在設計體系中存在的必然性做了詮釋。作者認為,設計不單純是技術和審美的問題,它同樣也無法脫開*學的本質。而*問題的解決,關鍵在於要把設計放在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中進行觀察,而不能任由設計淪為孤立的、自私的社會現象。而託尼·弗萊的“神聖設計--再創造理論”則從神聖信念的角度談到設計的發展,認為設計肩負有重新聯絡自然與文化的責任。這些思考都將設計的*思考擺在了*學和人類文化建設的高度,拓寬了設計思維。《EssaysonDesign1:AGIsDesignersofInfluence》是一本論文集,一部由平面設計師(AGI會員)所提供的一部思想彙編,這本書的第三部分是關於平面設計的社會角色的。作者們多為擁有豐富經驗的設計師,其中很多人結合自己的設計實踐談到設計的責任問題。但就平面設計這一載體而言,相比於工業設計和室內設計,它的社會價值往往受到忽略,而對於設計師而言,重新樹立起對於這一專業方向的興趣是十分必要的。美國學者哈爾·福斯特出版於20xx年的《設計之罪》,既包括設計和藝術的批評文章8篇,福斯特認為,設計已經在資本主義發展的體系之下膨脹起來,其中的“設計與罪惡”、“建築大師”等文章,早期的設計批評和建築批評聯絡緊密,批評家往往代行設計批評的職責,這和當時的設計尚未走向獨立化有關,而早期的設計也總是被看作是附屬於建築和室內環境的,因此,設計總是被習慣性地放在總體的環境當中進行觀察,這種特徵無論是在19世紀的英國,還是20世紀初的德國,都體現出這一點。

在近來的許多設計史著作中,有許多都會很自然地涉及到對設計批評和*問題的描述,因為在現代設計史的寫作過程中,這些內容幾乎總是會十分自然地融匯進來。

比如喬納森·M·伍德姆所著的《20世紀的設計》一書,就有“設計與社會責任”一章。全面地回顧了二戰後以來西方各國設計與設計的社會責任的互動關係。顯示出二戰之後,設計界和製造業對於消費者群體利益的思考和認識。諸如戰後的英國、美國設計界對於消費者權益的關心、設計師對於大眾健康,以及對於環境問題的關注。

從歷史的角度,反映出二戰以來設計道德責任的逐漸復甦,此外也包括設計界對於這一問題的迴應,同時還探討了綠色設計。

而在《真實的設計:荷蘭現代主義與視覺識別》一書中,針對荷蘭在20設計的平面設計的發展進行了思考,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荷蘭的平面設計中的現代主義的發展歷程,對於它在戰後階段同荷蘭企業的合作與矛盾著墨較多,其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荷蘭設計師對於自身設計文化的反思,以及關於設計與企業文化的關係展開的諸多思考。例如,保羅·貝茨(PaulBetts)的《日常用品的*:一部西德工業設計的文化史》(20xx)(《TheAuthorityofEverydayObjects:ACulturalHistoryofWestGermanIndustrialDesign》)在關於西德設計發展的歷史的記錄當中,有著對於德國設計思潮發展的相關記錄,其中在關於烏爾姆學校的發展、變遷歷史當中,記錄了設計設計理念發展的相關情況。雖然不是專門的設計批評論著,但有助於我們瞭解德國設計教育發展的基本情況,批評的意識也就自然地融入其中。

此外也有專門的設計評論集出版。維克多·馬格林的設計論文集《人造世界的策略》(20xx年),其中有多篇文章涉及*議題,對在可持續發展的巨集觀背景下,如何進行設計*的發展進行了思考。他指出了設計*發展的滯後性,認為在很多情況下,如果人們僅僅停留在批評的層面,就會使得議題變得空泛無力。真正重要的是,要積極推動*議題朝著現實的方向去發展,令*議題與當下的現實環境相互結合。譬如,對於設計師來說,他們需要思考的也許是,能否在主流的消費文化之外構想出一些切實可行的設計實踐模式,從而超越當前的商業侷限。因此,馬格林認為,*的思考需要結合實際的設計專案進行,方才具有實質意義。

新澤西州理工學院建築系教授萊斯利·凱恩斯·魏慈曼(LeslieKanesWeisman)的《設計的歧視:「男造」環境的女性主義批判》(1992),從公共空間和家庭空間等不同角度,探討了女性在其中的弱勢地位,而女性在其中的問題又和階層、種族等問題摻雜在一起,作者不僅從女性主義視角審視和女性在這樣不同的空間結構中所處的劣勢地位,而且試圖去探究如何建構起一種新的更加平等、更加符合不同種族和階層期待的新型的空間關係,該書從大量時間案例當中推進了理論思考的深度。

在近年來的很多設計研究文獻中,也都會針對設計的“社會價值”、設計的“*價值”、“道德”等展開相關的研究,這個部分的內容實際上就是對設計*問題的相關研究。例如,荷蘭設計師、作家基斯·杜思特(KeesDorst)的《瞭解設計》(《UnderstandingDesign》)一書,就對設計的道德價值和設計師的責任問題進行了論述。

此外,設計*也在今天西方的設計實踐當中得到了鮮明的體現。美國學者唐納德·諾曼既是設計教育家,同時也是設計師和理論家。他的著作關注於設計的人性化服務,並且在設計研究中注入了對“人-機”情感問題的思考。他的著作《設計心理學3:情感設計》就重點探討了這個問題,他在該書書中,將設計分為三個層次,即本能層次設計、行為層次設計和反思層次設計。這三個層次的設計從根本上看,共同滿足了我們對於設計的需求,設計的體驗就建立在這樣三個層次當中,人和設計之間的交流就是通過這樣三個層次建立起來。人對於設計的多層級的需求,實際上就已經表明了人潛在的多種需求,例如、愉悅、美感、興奮以及其他的各類因素,而設計理所因當地能夠迴應這些不同層次的需求,對於當下和未來的許多商品,特別是那些智慧產品而言,設計將要全面地迴應這些問題。因此,這實際上也就通過具體的案例,說明了人的*問題的多種需求。諾曼通過大量的例項和論述,向我們表明,設計需要在情感層面迴應我們的需求。

20xx年,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威廉·麥唐諾(WilliamMcDonough)和德國呂內堡大學化學教授邁克爾·布朗嘉(MichaelBraungart)(前者是“永續建築運動”的棋手,而後者則是綠色和平組織的成員)合作出版了《從搖籃到搖籃: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CradletoCradle:RemakingtheWayWeMakeThings》),這也標誌著跨領域的學術交流已經開始著手推動可持續設計的發展。該書通過回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生產發展模式,深刻反思人類的貪慾,指出應該從新經濟的角度入手,以設計作為引擎,來推動社會良性、健康、可持續的發展。該書的獨特之處在於他們從自身的產業實踐出發,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案例作為依據。

三、研究目的、意義和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

作為我國設計學科的新興議題,“設計批評”的研究可以有多種路徑、多重選擇。

事實上,設計批評和設計*有著內在的、緊密的聯絡。因此,將二者並列起來研究,將不失為一種可行的路徑,因為它們都關乎設計的本質。批評是推動設計的方法、手段,而*則是設計的立場、核心。而從當前的研究成果看,儘管對於設計批評和設計*的研究都在不斷推進當中,但卻鮮有將這二者並列起來作專題討論的。

研究意義:

(一)本研究有助於增進對西方設計批評和設計*議題的全面理解,這也是對慣常的設計史研究的有益補充,有助於我們推動國內設計學科的建設和完善。現代設計本質上是西方工業文明的產物,從設計學科的發展來看,我們很有必要加強現有資源的整合力度。為了推動當下“設計批評”的實踐和研究,我們有必要從“設計*”入手,進一步思考設計批評的理論構建。

(二)本研究有助於增進我們對設計學本體的認識。有力地增強設計批評與設計*、設計史、環境議題、社會學的橫向交流,從而夯實當前設計學研究的基礎。這就證明設計自身具有和各類社會議題進行橫向交流的可能,證明了設計學科自身的發展潛能。設計批評始終受到來自各種社會文化、經濟因素的主導。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課題的研究或將有助於推動當下國內設計批評的發展。通過對西方設計批評在歷史和學理的回溯,我們將可以深化對於當前國內設計批評發展狀況的把握,提升我們的實際操作水平。因此,我們需要從眼下的現實情境中有所超脫,通過回溯現代設計產生的原點,梳理其發展脈絡以總結經驗。

四、研究難點與創新點。

通過技術、審美、社會和生態這四個基本維度,課題對現代西方設計批評的面貌做出整體的勾勒,呈現出設計與西方社會充滿矛盾的二元關係。如果把它們比作“同路人”也未嘗不可,它們無法相互分離,彼此之間有時噓寒問暖,有時也齟齬不斷。

可以說,在設計發展的目標和人類真實需求之間,總是存有差距。儘管這二者的總體方向一致,但它們並不是始終重合的、默契的。人類在膨脹的*驅動下,有時可能製造出不合格的設計、“壞設計”,甚至是*的設計,而這已經為歷史所證實。

此外,這裡還有以下幾個問題需要思考:

首先,當前的研究有一種趨勢,似乎談論*,試圖否認人類的中心地位。對於這種論調,在筆者看來,不僅顯得不誠實,而且也是自欺欺人的。對“人類-世界”這一主客關係的重新調整,並不能夠迴避人類作為主體的事實,對這一主體的任何弱化,都將造成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中目標的模糊--這就如同一個沒有主語的句子一樣,它無法準確傳遞資訊--任何企圖否定這一事實的思考,那種虛化的“區去中心化”,倒是既有可能導致邏輯和實踐層面的困境。因此,不用迴避人類中心論的問題,我們應當坦率地承認,人類自身的存在、延續和永續的發展是我們關心的根本問題,而自然的可持續發展則是與之同時出現的。

其次,研究設計*,為了防止這個議題變得空泛化、概念化,因此,課題始終將“人”作為核心,由此輻射狀地連線到各個不同的話題當中,譬如: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自我與他者等等。試圖呈現“人”的矛盾性、多元性、複雜性,這個“人”既可以是指作為整體的人、具有共同屬性的人、有著相同訴求的人,同時也可以是作為個體的人、具體的人、有著特殊要求的人。圍繞著“人”這個核心來展開思考,但儘可能用超脫於西方的立站到場來思考設計批評與設計*問題,由於一體的寬泛,這裡的論述必定也是運動的、發展的、開放的。

再次,應以儘可能客觀、理性的態度去思考技術文明和消費社會帶給人類的影響,倘若無視、或者回避人類在近兩個多世紀以來的成就,那就等於是徹底否定了啟蒙運動以來的人類成果,那麼這不僅武斷,而且也愚不可及。同時也要以敏銳的直覺,去判斷技術理性帶來的異化。

最終,本課題所探討的設計批評指向了*的議題,設計在*這個層面上的意義得到凸顯。這會觸及不同層面的問題和現象,其中既要呈現具體的“物”,又要梳理出“物”對人類個體、社會和自然等造成的直接後果、潛在影響。隨著目標的擴大,其結果也必然由“人類中心”延伸為“去中心化”的*思考,這就是由微觀而巨集觀,由具體而抽象,由“小善”而致“大善”的過程。

五、研究思路與基本框架。

第一章西方設計批評的歷史追溯

第一節由古希臘到文藝復興:物質文明的觀念變遷

一、*的價值:造物與*的和諧統一

二、對待技術的態度

三、對待奢侈品與消費的態度

四、理性的原則

第二節啟蒙運動時期

一、理性主義的崛起:批評的基礎

二、批評與*價值

第三節現代設計的多元維度

第二章設計批評的技術維度

第一節工業革命與社會進步

第二節人性化議題:人與機器的抗爭、妥協

一、技術革新和現代工業

二、19世紀英國對待工業化和設計的反思

三、穆特修斯的選擇:個性化,還是標準化?

四、美國工業的選擇:歡迎機器,但要適度

第三節烏托邦議題:人與社會的融合

一、設計與“的善”

二、格羅皮烏斯的教育嘗試和*思考

三、納吉的教育與思考:以人為中心

第三章設計批評的審美維度

第一節個人主義、審美與消費社會

第二節裝飾議題:誠實與虛偽

一、不合時宜的裝飾

二、裝飾之罪

第三節風格議題:被物驅使的人

一、個人主義與商業活動

二、消費社會的矛盾性:個人與社會的分離

三、對廣告和商業文化的批判

四、對廢止和“流線型”的迷狂

第四章設計批評的社會維度

第一節平等與安全的議題

一、時尚與女性:“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二、安全:由“消費者”轉向“使用者”

三、設計師的覺醒

第二節設計師的責任議題:烏爾姆觀念的變遷

一、包豪斯的影響

二、要求理性的聲音

三、在科學之外尋求人性

第三節帕帕奈克的歷史貢獻

一、對消費社會的批評

二、對設計師的定位

第五章設計批評的生態維度

第一節生態議題的緊迫

一、過度膨脹的技術文明

二、越演越烈的環境壓力

第二節人-社會-自然:從分離到統一

一、現代主義者的生態設計觀

二、由“個體”走向“共同體”

第三節迴歸整體的設計批評

一、新的*思考與可持續發展

二、迴歸整體的設計批評

三、面向大眾的設計批評

第六章設計批評的主體

第一節設計批評與設計改革者

第二節設計批評與設計教育

第三節設計批評與職業設計師

第四節設計批評與大眾

六、寫作計劃

(略)

七、參考文獻

一、專著

1.陳嘉映,《何為良好生活--行之於途而應之於心》,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xx年

2.杜維明,《對話與創新》,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年

3.杜軍虎,《設計評論》,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xx年

4.黃厚石,《設計批評》,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xx年

5.海軍,《設計之重》,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xx年

6.何懷巨集,《*學是什麼》,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xx年

7.李樂山,《工業設計思想基礎》(第二版),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xx年

8.邵巨集主編,顏勇,黃虹,等編著,《西方設計:一部為生活製作藝術的歷史》,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xx年

9.李超德,《設計美學》,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20xx年

10.李超德,《服裝評論》,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xx年

11.李叢芹,《設計批評論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xx年

12.李立新,《設計價值論》,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xx年

13.金觀濤,《歷史的巨鏡》,北京:法律出版社,20xx年

14.袁熙暘,《非典型設計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xx年

15.(臺)楊冠政,《環境教育》,臺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16.鄭時齡,《建築批評學》,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xx年

17.姚民義編著,《德國現代設計教育概述--從20世紀至21世紀初》,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xx年

18.張犇著,《設計文化視野下的設計批評研究》,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xx年

19.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史論部編譯,《設計真言:西方現代設計思想經典文選》,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xx年

20.陳嘉明著,《現代性與後現代性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xx年

……

二、論文

1.李超德,從亞歷山大·麥昆的設計看設計*[J].中國服飾,20xx(1)

2.周憲,現代性的張力--現代主義的一種解讀[J].文學評論,1999(1)

3.李超德,綠色生態設計觀--服飾文化內涵的新註解[J].江蘇紡織,20xx(8):18-20

4.阿馬蒂亞·森,斯密的市場從來不單獨存在[J].社會學家茶座,20xx(1):87-88

5.於文傑,楊玲,英國19世紀情感社會主義及其歷史演進[J].史學集刊,20xx(2):21-27

6.(英)彭妮·斯帕克著,汪芸譯,英國設計,從威廉·莫里斯到今天[J].裝飾,20xx(11):14-20

7.李向鋒著,尋求建築的*話語[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xx(7):278-280

8.陳喆,艾英旭著,西方關於建築*問題的研究[J].建築師,20xx(12):96-99

9.滕靜茹,西方女性主義建築學的若干議題研究[D].北京:清華大學,20xx

10.楊瑩,維克多·帕帕奈克及其設計理論研究[D].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xx

11.王書道,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反思與整合[J].《天中學刊》,20xx(12):20-25

12.陳煒,提出設計*概念的必要性[J].《美術觀察》,20xx(6):103-103

13.江牧,設計*之道[J].《包裝工程》,20xx,27(6):318-320

14.李硯祖,從功利到*--設計藝術的境界與哲學之道[J].《文藝研究》,20xx(10):100-109

15.王慧然,理性主義與西方現代性危機[J].《學術交流》,20xx(6):21-24

16.尤西林,“現代性”及其相關概念梳理[J].《思想戰線》,20xx(5):81-83

17.文兵,理性主義、非理性主義與反理性主義[J].《暨南學報》,20xx(1):22-28

18.崔雪茹,西方個人主義源流考[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4):162-170

19.黃顯中,個人主義與市民社會--關於個人主義的一種解釋[J].《*學研究》,20xx(11):86-90

20.儲智勇,近代個人主義的興起及其品性[J].《浙江社會科學》,20xx(8):76-81

……

三、外文文獻資料

Rothschild,DesignandFeminism:Re-VisioningSpaces,runswick:RutgersUniversityPress,1999

lClark,DavidBrody,DesignStudies:on:BloomsburyAcademic,20xx

Coles,Designandar:on:WhitechapelGalleryandtheMITPress,20xx

leming,on:Routledge,20xx

nMarsack,EssaysonDesign1:on:Booth-ClibbornEditions,1997

dithDavis,GraphicDesigninContext:on:ThamesHudsonLtd,20xx

an,HumanFactorsinProductDesign:on:TaylorFrancis,1999

Heskett,on:ThamesandHudsonLtd,1980

ondLoewy,ork:TheOverlookPress,1988

yAynsleyandCharlotteGrant,ImaginedInteriors:on:VAPublications,20xx

ztinaPassuth,on:ThamesandHudson,1985

friedGiedion,MechanizationTakesCommand: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69

chConrads,on:MITPress,1971

stophA·Hoesch,SiemensIndustrialDesign:eCantz

ilFallan,ScandinavianDesign:on:BERG,20xx

ippeGarner,gne:TaschenGmnH,20xx

orMargolin,TheStruggleforUtopia:Rodchenko,Lissitzky,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97

Betts,TheAuthorityofEverydayObjects:fornia:theRegentsoftheUniversity,20xx

aGorman,ork:AllworthPress,20xx

eLees-Maffei,RebeccaHouze,on:BERG,20xx

erGropius,on:FaberandFaberLimited,1965

dPye,on:HerbertPress,1978

Press,RachelCooper,TheDesignExperience:on:AshgatePublishingLimited,20xx

enHeller,s,TextsonType:ork:AllworthPress,20xx

Betts,TheAuthorityofEverydayobjects:fornia: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20xx

erdam:BISPublishers,20xx

gningPornotopia:ork:PrincetonArchitecturalPress,20xx

ago:AcademyChicagoPublishers,1981

開題報告範文 篇4

總述

開題報告的總述部分應首先提出選題,並簡明扼要地說明該選題的目的、目前相關課題研究情況、理論適用、研究方法、必要的資料等等。

提綱

開題報告包含的論文提綱可以是粗線條的,是一個研究構想的基本框架。可採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綱形式。在開題階段,提綱的目的是讓人清楚論文的基本框架,沒有必要像論文目錄那樣詳細。

參考文獻

開題報告中應包括相關參考文獻的目錄

要求

開題報告應有封面頁,總頁數應不少於4頁。版面格式應符合以下規定。

開題報告

學生:

一選題意義

理論意義

現實意義

二論文綜述

理論的淵源及演進過程

國外有關研究的綜述

國內研究的綜述

本人對以上綜述的評價

三論文提綱

前言、

論文寫作進度安排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提綱

開題報告封面:論文題目、系別、專業、年級、姓名、導師

目的意義和國內外研究概況

論文的理論依據、研究方法、研究內容

研究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預期的結果

進度安排

開題報告範文 篇5

一、選題來源與研究背景。

當前,對於整個世界而言,人類文明的發展的確有倒向過度物質化的傾向,這是一個可見的事實。它的威脅在於,人類社會“在物質進步的祭壇上犧牲了諸多道德和精神價值”.毫無疑問,這是全球化所帶來的影響,而始作俑者則是西方。自工業革命以來,這一文明對於物質的極力追求,使得他們漸漸偏離了啟蒙運動時期所確立的文化方向,將注意力過度集中在技術和消費的層面,而較少顧及那些事關人類社會真正福祉的問題。

(一)全球設計的危機。

當代世界仍然處在鉅變之中,其速度之迅捷、規模之盛大,可以說是前所未有。

而這一現象並非無源之水,而是以發軔於18世紀的工業革命作為基礎的。在這一歷史程序中,設計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它們既是動因,也是果實。作為極其重要的社會現象,設計的進化受到社會力量的塑造和鼓動。與此同時,它也反過來為社會帶來深刻而複雜的影響。

這個世界即使從總體上來看更加趨於平等和民主,但是我們也無法忽略這樣的現實,即這裡還存在著相當嚴峻的貧困、不公正、殘酷和_的事件。因此,我們仍然很有必要去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即我們應該如何在這個越來越擁擠的世界上生存下去。因此,設計也就十分自然地有了更多的承擔,設計不僅有可能,而且完全有理由使生活變得更美麗、更舒適,同時也更安全、更人道。

(二)當下國內的設計現實。

在全球化的當下,中國迎來了它最為繁榮和活躍的時期,改革如今已經到達“深水區”,我們一方面需要積極因應新的國際趨勢,進行富有創造力的發展;另一方面,需要檢視當前的境況和不足,反思我們走過的道路。這種姿態應當是全方位的,它將在經濟、政治、文化、技術等各個層面逐一展開。反思改革開放以來的設計發展之路,我們看到,在三十多年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們的設計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國人對於設計的瞭解和期待也在不斷加深。於此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我們的設計還有嚴重的不足,總體說來,我們還很缺乏原創性的設計,以及負責任、有品質的設計,我們距離“設計大國”、“創新大國”、“軟實力大國”的目標,還相差甚遠。在實踐當中,則有這樣這樣兩個嚴重的問題,一是批評乏力,二是_缺失,它們實際上又是一體的。

就當下而言,發掘設計的道德力量,對於增進我國社會的凝聚力,提升大眾生活的福祉和個體的內在幸福感,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很多證據都已顯示,一個社會的道德敗壞往往與城市、社群功能的弱化有直接聯絡,反之亦然。因此,我們有理由加緊推動中國設計的批評規範化,推進_議題的常態化。它們將會在今後中國社會的發展中變得更加生動、人性化,會逐一體現在設計實務當中。

(三)初步的看法。

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只是在下意識地使用產品、適應於產品,產品對於人而言,慢慢地成為了一種習慣。然而很少有人真正關注到設計內在的價值和意義。而一個多世紀以來,隨著設計和商業的密切交融,這就更加使我們容易忽略設計的“全景圖”,一個正在逐漸生成的文化和社會現象。而當前越來越細化的設計教育分科,這就進一步模糊了人們本已經不太清晰的視野,而忽略了作為這個概念、這個行為的某些真正重要的意義和價值,馬格林指出,“將設計作為一種廣義的人類活動來討論便會處於低層次的發展階段”.

中國設計之弊雖與批評缺失有關,但從根本來看,卻是因為當前的社會缺少應有的價值觀念。正因為如此,我們的生活和設計才顯得殘缺不全,並造成了設計和批評的雙重失落:它們無法產生互動(與此同時,虛浮的設計和偽劣的批評卻在大行其道)。

因此,迫在眉睫的是,我們需要著手闡述設計的本質,尤其是充分論證設計與_議題的關係,而這不僅是推動設計健康發展的必需,更是事關家國命運的現實命題。

從_角度切入對設計批評的研究,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儘管還遠不夠成熟,但當前國內的設計批評研究還是顯示出了多種可能性,如果從_角度切入設計批評研究,在方法層面具有特殊意義。它們雖分屬不同層面,卻具有明顯的共同指向性。前者是設計活動接受社會反饋的過程,是健康有序的設計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或者說是另一種形式的設計生產;而後者則是隱藏在一切社會活動(當然也包括設計)背後的根本動力,是設計的價值觀所在--筆者認為,它們都關乎設計活動的本質--我們姑且可以把前者看作是設計的外在形式,而後者則是設計的內在動因,它們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二、中外文獻綜述。

(一)設計批評的國內外研究情況。

眾所周知,設計理論和建築、藝術理論有著密切的聯絡。尤其是建築學,由於它悠久的歷史和巨大的文化影響力,幾個世紀以來,它一直都對其他門類的設計學建構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在建築和設計形成了一種極為緊密而又微妙的關係。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隨著設計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顯,設計學的獨立性也開始引發人們的關注。

1.國內研究情況。

國內設計批評的行為很早就已產生,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樑思成在1955年對北京城市規劃的質疑和行動就是知名的歷史公案,是非常重要的批評事件,顯示出建築界當時對於歷史文脈儲存的批判性思考。就總體而言,設計批評的真正起步卻要等到改革開放之後,從那時起,設計批評的活動才逐漸展開,而相關的設計批評研究則在此後跟進。從1990年代後期開始,設計批評開始隨著中國社會發展中設計議題的逐漸展露而變得愈發急迫,另一方面,設計批評與設計史、設計理論的互動也越來越頻密。在此過程中,一些中青年學者也開始進入到這個領域。就總體而言,國內的設計批評和設計_的研究都是起步不久,大約從20__年前後起,論文和專著進一步有了數量和品質的提升,對於問題的思考深度也在大大加深。

就目前情況來看,設計批評對於大多數設計圈內人來說,它已經由一個比較陌生的概念慢慢發展成為一個較為熟悉的的概念。當然,和現實相比這還遠遠不夠的,對於中國這樣一個缺乏批評傳統、批評氛圍比較稀薄的國家來說,深入紮實地探討設計批評,對其相關基礎概念進行挖掘、梳理,將會是一份長期的工作。

因此,還有許多基礎性的工作有待去完成。針對設計批評的學科概念的界定、相關框架的構建,對其相關歷史源流的梳理,都還需要從頭做起。因此,在該學科方向內,一些基礎性的研究工作仍然顯得十分重要。換句話說,我們對於設計批評到底是什麼?它能夠發揮怎樣的作用?這些問題,還需要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總結。目前這方面的探索還只是一個開始,誕生了一些階段性的成果。以建築批評為例,鄭時齡的《建築批評學》(20__)就從批評的主體論、價值論、符號論、方_、批評意識,以及建築師的身份等幾個方面入手,對建築批評這一問題進行了條分縷析的梳理。其中既有相當篇幅的有關國外設計批評歷史的介紹,同時也有許多當下國內建築設計的案例,內外印證,聯絡緊密。由於作者長期從事專業教學和各類建築實踐,因此得以比較透徹地剖析批評的各個層面;而在設計批評方面,目前有這樣兩本教材,即杜軍虎的《設計評論》(20__)和黃厚石的《設計批評》(20__),二者都較為全面地評述了設計批評的框架,對其的歷史、本體、價值、範疇等概念均有談及,為這一學科的構建鋪設了道路。而李叢芹的《設計批評論綱》(20__)也是一部較為重要的、非教材型別的專業論著,該書從人與物的關係著手,以設計批評的立足點、正規化、原則、主體等幾個方面作為抓手,闡述了人與物關係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變遷。作者結合大量例項,以輕鬆自如的敘述方式,揭示了人與物之間的深刻聯絡。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對於“造物”和“生生”關係的思考,清楚地表明瞭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對於設計文化的深遠影響,當然這也必然影響人們對於設計的批判和認識。

此外,關於設計批評的本體研究,還出現了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論文,例如,“批評是一種學術立場而非道德罵場”(田萌)、“關於設計批評的身份焦慮”(蘆影,20__年)、“建構一種批評的本質”(李凱生)、“設計批評的型別研究”(劉震,20__年學位論文)、“從設計批評的現狀談起”(陶安蕙)等等。

到目前為止,針對設計批評也在進行著帶有具體指向性的思考和總結,將設計批評與設計文化立場、設計的價值傾向、設計的哲學維度等等進行融合、並置的趨勢,開始引發更多的關注。這一方法表明了設計批評研究的開放性,目前這方面的專著還不算多,其中比較代表性的有張犇的《設計文化視野下的設計批評研究》(20__),該書將設計批評放在設計文化的背景下,進行觀察和思考,較為清晰地還原了設計的文化屬性,既有歷史的縱向敘述,也有對本體問題的橫向思考,具有相當的說服力。設計批評是對設計價值的一種判斷,因此對於設計價值的闡述也就顯得十分重要。李立新的《設計價值論》(20__)一書中,就從設計價值的角度出發,專門就設計批評與設計價值的關係進行了研究,這是為對設計批評的一種本體論性質的思考。在價值關係的基礎上,分析了設計批評所涉及的價值原則的多樣性。從設計價值與批評的關係、設計價值的型別、設計價值判斷的原則和標準出發,將設計批評和價值判斷關係的內在邏輯層次做了清晰的梳理。其中還特別指出,設計批評不僅是一種個體性的行為,同時它也應該反映出社會整體的價值思考。此外,李樂山的《工業設計思想基礎》(1997)一書把設計放在了文化的整體背景下進行觀察,體現出和其他相關著作不同的立意,體現出作者視野的獨特性和責任意識。該書最後一章著力於對西方現代性的回顧,用了相當篇幅來探討現代設計的思想歷史根源。這一部分看似脫略於該書的總體結構,實際上確有其必要性,這將設計背後的文明危機呈現出來。李樂山人認為西方的現代性本身具有很強的欺騙性,它實際上掩蓋了西方工業文明內在的巨大缺陷,正是這種現代性造成了嚴重的_危機、社會危機,該書的具體表述雖然值得商榷,但是對於破除西方迷信,卻是很好的提示。而青年學者李向鋒的《尋求建築的_話語:當代西方建築理論及其反思》(20__),是對建築_問題進行系統闡述的一本重要著作。該書對西方建築_的歷史、體系、研究模式、當代的實踐操作以及中國當下的迴應,進行了思考。其中既有歷史敘述的縱線,又有橫向的、並列的概念闡述。不僅深入探究了西方建築_發展的線索,它的演化,核心議題的擴充套件,同時,又將這些問題同中國當下的現實加以連線,從而建立起一種結構堅實、體例完備的立體式敘述。

批評從來都不曾被侷限於設計專業之內,從它誕生之日起,直到今天,這一活態的、外向的、多元多義的面貌,就一直保持著。就這一特徵而言,它和歷時更為久遠的藝術批評、建築批評、文藝批評一樣,本身就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它不僅允許,甚至有賴於設計之外的各類知識的積極融入。這些知識來源於人文學科、自然學科的多個學科,例如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_學等等。這些專家所思考的視覺未必一致,但他們往往能有許多相重疊的結論和觀念。在我國,這種跨領域的、多學科的批評實踐總是與理論的建構並肩展開。消費社會就是關注的“靶子”之一,社會學學者鄭也夫的《後物慾時代的來臨》(20__年)就是一部重要的著作,本書從消費的角度著手,對當前國內的社會景況做出分析。可以預見的是,設計批評走向多學科的交流,這不僅是學科發展的自然態勢,而且也將成為設計學自身的一種要求。

事實證明,設計批評的發展往不僅需要從現實當中汲取養分,而且針對自身的文明基因,設計批評也需要有屬於我國自身的理論建構。因此,回顧中國設計的發展歷程,從傳統文化的豐富資源當中去尋找設計發展的邏輯,建構其中的社會、文化、_維度,探索具有本土意義的批評正規化就顯得格外重要。在這一方面,柳冠中的“事理學”理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儘管作為一種理論模型,它的實踐性還需要進一步的觀察和論證。但這一正規化對於完善我們的設計批評,建立中國設計批評的_標準而言,卻具有開拓性的意義。

針對設計史以及重要設計流派的研究中,往往有許多是關於設計批評的發展研究。例如,“烏爾姆設計學院教育思想研究”(徐昊,20__年學位論文)、“英國工藝美術運動設計思想研究”(廖前蘭,20__年)、“都市烏托邦的批評理論:讀威尼斯學派的三本著作”(李翔寧,20__年)、“雷納班漢姆及其設計批評觀”(關玲,20__年學位論文)、“批評包豪斯”(翟墨,20__年)、“事實與價值:盧斯裝飾批判的批判”(黃厚石,20__年學位論文)等等。

針對那些專門的設計領域、設計專業,批評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在以往的研究當中,設計批評的思考幾乎都是下意識地圍繞著工業設計展開,嚴格地說來,這當然和設計史研究歷來偏重工業設計的傾向不無關係,但這種以工業設計“一家獨大”的局面也在漸漸得到改觀,在服裝、景觀,平面甚至動畫專業當中,相關的批評研究正配合著批評實踐的展開而得到深入的發展。例如由李超德、張蓓蓓共同撰寫的《服裝評論》(20__),該書針對中國服裝設計的發展進行了深入的有針對性的批評研究,對於當下的服裝設計批評的發展傾向有著全域性式的認識,同時又不乏對歷史的回望、關照,不失對服裝設計自身專業特性的冷靜思考。而在景觀設計領域,俞孔堅也憑藉著他一系列的專業實踐和帶有明顯批評思考的著作而推動了設計的發展,他的《足下文化與野草之美--岐江公園案例》(20__)、《回到土地》(20__)都是這一領域的代表性作品。

2.國外研究情況。

就設計批評在國外的發展、研究發展情況來看,它要早於國內。就工業設計的批評來看,它應以19世紀中葉作為起點,但其雛形又可以追溯到18世紀的啟蒙運動時期。而在建築學領域,批評的行為和正規化形成的時間還要更早。在經歷了這種漫長的發展之後,批評在西方設計領域已經不只是一種學科的的概念,更已經成為一種人們的自覺意識,熔鑄到人們的設計意識當中。在建築師、設計師和大眾的思考當中,處處顯示出這種批評意識的存在。

早期的設計批評和建築批評聯絡緊密,批評家往往代行設計批評的職責,這和當時的設計尚未走向獨立化有關,而早期的設計也總是被看作是附屬於建築和室內環境的,因此,設計總是被習慣性地放在總體的環境當中進行觀察。在當時的設計史、設計理論的研究當中,也常常會將批評意識融入其中。歷史寫作本身有時就會映射出作者個人的價值立場。由於時代的侷限,歷史寫作往往成為一種表達立場和批判性的載體。這在佩夫斯納和吉迪翁的歷史研究中,就體現出這一點,作為現代主義的擁躉,他們藉助於歷史研究表達出這樣的一種立場。

設計批評早已經超出了舊有的框架,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或者說一種文化與社會力量,它在信奉激進主義的設計師與創作者手中,更是成為一種直接干預社會生活的利器,用設計的語言去批判社會。1964年,英國設計師肯·加蘭德(KenGarland)發表了著名的《要事第一》(《TheFirstThingsFirstManifesto》),這是一部設計宣言。加蘭德通過這樣一種行為,號召設計師迴歸設計的人文主義精神當中,以此來對抗一個商業氛圍濃烈的時代。這份宣言是當時的英國設計師對社會現實的強烈迴應,呼籲社會重新迴歸到一個以人為本的設計思維模式。1971年,德國沃爾夫岡豪格(WolfgangHaug)的《商品美學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外觀、性和廣告》,這是代表蘭克福學派社會批評的經典作品,對於充斥在商品社會當中的廣告展開了尖銳批判,對於大量充斥在市場上的商品產生的不良社會效應進行了消費文化的批判。

1970年代有標誌性意義的作品是維克多·帕帕奈克的《為真實的世界設計》(1972),作為橫跨設計批評和_兩大領域的一部經典著作,該書反映出20世紀70年代對於資本主義設計問題的_和環境思考。首次提出設計_概念的一部著作。從生態道德、社會道德等方面對現代設計進行了深度的反省,設計_從這時起,展示了設計_思考的多元性。書中還以大量的例項,證明了設計_問題是如何產生的,展示了設計的侷限性,以及設計發展有可能達到的水平。

英國學者愛麗絲·勞絲瑟恩的《設計:為更好的世界》(20__),也以一種較為通俗、流暢的書寫方式,對設計現象進行了有力的批評。針對正身處技術化時代的設計加以思考和想象。在各個專門的設計領域中,有著專業指向性的設計批評也在迅速展開。例如,《LookingCloser》是一套不定期出版的學術刊物(編輯者包括邁克爾·別拉特、威廉·德蘭特和斯蒂文·海勒等人)。其中的《LookingCloser4:CriticalWrittingsonGraphicDesign》彙集了自1997年到20__年這三年間一些重要的、和平面設計批評有關的文章,它們發表在各類專業性或者具有普及性質的刊物當中,涉及到和平面設計有關的各類話題:例如,號召平面設計師們肩負起更多的社會責任;或者是探討平面設計作為一種不斷壯大的視覺文化力量。

(二)設計_的國內外研究情況。

1.國內研究情況。

國內設計_問題的思考在最近數十年來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在最近的十年裡,學術界的思考一步步落到了實處,這是可喜的現象。在此過程當中,一些專業雜誌為設計_討的討論搭建了話語平臺,一些重要的學術討論、學術會議先後進行。例如,20__年,《美術觀察》第6期,就以“設計_:從人機適合到人際和諧”為專題,在“觀察家”欄目對這一問題做過最初的討論。

由《裝飾》雜誌社和浙江工商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共同主辦的“20__全國設計_教育論壇”在杭州舉行,此次大會以“高等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的設計_教育問題”為主題,圍繞設計_的內涵、設計_與職業道德、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設計_和設計_教育問題等議題展開討論,論壇結束後通過了《杭州宣言--關於設計_反思的倡議》.

一些重要的設計展覽也開始針對設計的_問題進行反思和總結。這類活動並不只限於圖片、展品本身,往往還囊括了論壇、會議等活動,從而增進了_議題思考的深度。20__年度10月26日到30日,在北京召開了“北京世界設計大會暨首屆北京國際設計周”,主題為“信”(象徵「資訊」的溝通與「信念」的傳遞,以謀求透明與互信的對話及跨界的全球合作)。本屆大會的主題是“信”,下設四個專題,分別是“獲益”、“和諧”、“交流”、“定義”,其中的主題演講涉及到這樣一些具體的內容,例如“為更多人的設計”、“可持續發展與設計師的當下責任”、“生態政策:義務或者負擔”、AudraBuck-Coleman、MarkBiddle等美國學者則提出“連線多樣性:設計教育中的_思考”.

此外,一些大型展覽、博覽會也在中國相繼召開,這不僅有力地拓展了國內設計界的專業視野,增進了他們對某些普適的設計價值的認識,同時也有力地加強了專業內外人士的溝通交流,使得設計_這類看似枯燥的議題也能夠為大眾所瞭解,進而促進他們的認同。例如,20__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次大型的博覽會以“和諧城市”作為理念,對中國文化的和諧、中庸理念進行全新的、鮮活的詮釋,將設計_議題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議題結合到了一起,從而推動了設計_學和設計實踐的結合。

除了這些規模較大的專業會議和論壇活動之外,一些較小規模的學術沙龍活動也在不斷湧現,反映出_思考的多層次性和議題的多元。例如,20__年9月17日,北京市級人才強教專案建築_學學術創新團隊舉辦“建築_與城市文化”學術沙龍。需要指出的是,_問題已經不光是學術活動的目標,它正在成為社會各界受關注的焦點;同時作為一個全球性議題,它也激發起跨領域、跨文化、跨民族的對話、思考。例如,作為策劃周密的專題性展覽的一部分,會議論壇構成了一個目標極為明確的整體,往往也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例如在20__年成功舉辦的“北京國際設計周暨首屆北京國際設計三年展”是近年來具有國際水準的大型設計活動,本次活動以“仁:設計的善意”為主題--這本身就是一個相當鮮明的訊號,無論是“仁愛”,還是“善意”,都直接指向_問題的核心--.它關注的問題很多,在分論壇部分:社會、能源、環境保護、城市化和全球化、弱勢群體,消費批評和設計_等等都被。對於“仁”、“善意”這類概念的提出,表明了中國設計界對於自身文化傳統和價值觀的再度肯定。

隨著設計_逐漸在國內引發關注,對於其中的代表人物,如帕帕奈克也漸漸為人關注,對這個人物思想所做的系統性研究也正在拉開序幕,其中楊瑩(中國美術學院)的碩士論文就頗有代表性,論文題為“維克·帕帕奈克及其設計理論研究”(20__)。

該文從戰後設計的消費社會背景出發,追述帕帕奈克的人生,並對其思想,即設計師責任體系加以研究,從而呈現了_議題與設計師職業之間的內在聯絡,為當前國內的設計師責任思考,建立了理論的高度。

周博的《現代設計思想史》(20__)是近年來相關著作中頗為紮實、穩健的一部。對西方設計_做了總體性的回顧,對二戰後的設計_發展,尤其是帕帕奈克的設計思考進行了評述,將帕帕奈克的設計_思考放在了學科發展的歷史當中,脈絡清晰,結構合理。該書將帕帕奈克的思想放在設計_的歷史脈絡當中,進行梳理和考察,這一方面表明了_議題的歷史性,和某些穩固、堅實的核心理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對帕帕奈克前瞻性的、獨特性的設計思考。

近年來,以“設計_”為主題進行申報的高層次的課題也有不少,其中更包括:“20世紀西方設計思想研究”(20__年,周博)、“19世紀後半葉英國設計思想述評”(20__年,周志)、“中國節約型社會的造物設計思想研究”(20__年,楊先藝)等等。

_議題也常常和性別議題相關,所以女性主義設計、建築的研究也自然歸屬於這個領域。在這方面,滕靜茹的博士論文《西方女性主義建築學的若干議題》較有代表性,具有一定的理論深度。該文以女性主義的發展歷史作為視角,分別對女性在建築專業、建築環境中的地位進行分析、思考。其中涉及女性建築師的角色、女性建築設計、女性的建築設計教育、女性與公共建築、居住建築的關係等多個問題進行全面的回顧和思考。較為深入地展示了女性在西方社會生活中的_境遇。這種將女性主義作為切入點的研究方法,融合了理論與現實,是對以男性為主導的教育模式、社會環境的全面反思,具有理論和現實兩個層面的重要意義。

2.國外研究情況。

由德國建築史學家漢諾-沃爾特·克魯夫特撰寫的《建築理論史》初版於1985年,這是關於建築理論和建築批評史研究的經典之作。該書的內容上迄古羅馬,下至20世紀70、80年代,內容浩瀚龐雜,作者卻能條分縷析,從容道來。其中既有歷史的縱向梳理,也有對同一時代不同國家作並置的、呼應的研究。將文藝復興以來西歐建築、規劃、園林等方面的理論、批評做了清晰、整體,而又不失情節的描述。並且始終保持前後的貫通,對建築理論的關鍵性價值概念的發展、演化進行了陳述。

建築批評和建築理論、建築史的緊密邏輯關係在該書中有清楚的呈現。

由美國設計學者維克多·馬格林和理查德·布坎南合作編輯的《發現設計--設計研究探討》出版於1995年,其中的“價值與責任”部分專門輯錄了三篇論文,代表著1990年代設計_研究發明的較高水平成果。其中由卡爾·米查姆撰寫的“設計中的_學”一文,從哲學和_學的視角,對設計的_本質做了清晰的陳述,對_在設計體系中存在的必然性做了詮釋。作者認為,設計不單純是技術和審美的問題,它同樣也無法脫開_學的本質。而_問題的解決,關鍵在於要把設計放在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中進行觀察,而不能任由設計淪為孤立的、自私的社會現象。而託尼·弗萊的“神聖設計--再創造理論”則從神聖信念的角度談到設計的發展,認為設計肩負有重新聯絡自然與文化的責任。這些思考都將設計的_思考擺在了_學和人類文化建設的高度,拓寬了設計思維。《EssaysonDesign1:AGIsDesignersofInfluence》是一本論文集,一部由平面設計師(AGI會員)所提供的一部思想彙編,這本書的第三部分是關於平面設計的社會角色的。作者們多為擁有豐富經驗的設計師,其中很多人結合自己的設計實踐談到設計的責任問題。但就平面設計這一載體而言,相比於工業設計和室內設計,它的社會價值往往受到忽略,而對於設計師而言,重新樹立起對於這一專業方向的興趣是十分必要的。美國學者哈爾·福斯特出版於20__年的《設計之罪》,既包括設計和藝術的批評文章8篇,福斯特認為,設計已經在資本主義發展的體系之下膨脹起來,其中的“設計與罪惡”、“建築大師”等文章,早期的設計批評和建築批評聯絡緊密,批評家往往代行設計批評的職責,這和當時的設計尚未走向獨立化有關,而早期的設計也總是被看作是附屬於建築和室內環境的,因此,設計總是被習慣性地放在總體的環境當中進行觀察,這種特徵無論是在19世紀的英國,還是20世紀初的德國,都體現出這一點。

在近來的許多設計史著作中,有許多都會很自然地涉及到對設計批評和_問題的描述,因為在現代設計史的寫作過程中,這些內容幾乎總是會十分自然地融匯進來。

比如喬納森·M·伍德姆所著的《20世紀的設計》一書,就有“設計與社會責任”一章。全面地回顧了二戰後以來西方各國設計與設計的社會責任的互動關係。顯示出二戰之後,設計界和製造業對於消費者群體利益的思考和認識。諸如戰後的英國、美國設計界對於消費者權益的關心、設計師對於大眾健康,以及對於環境問題的關注。

從歷史的角度,反映出二戰以來設計道德責任的逐漸復甦,此外也包括設計界對於這一問題的迴應,同時還探討了綠色設計。

而在《真實的設計:荷蘭現代主義與視覺識別》一書中,針對荷蘭在20設計的平面設計的發展進行了思考,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荷蘭的平面設計中的現代主義的發展歷程,對於它在戰後階段同荷蘭企業的合作與矛盾著墨較多,其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荷蘭設計師對於自身設計文化的反思,以及關於設計與企業文化的關係展開的諸多思考。例如,保羅·貝茨(PaulBetts)的《日常用品的_:一部西德工業設計的文化史》(20__)(《TheAuthorityofEverydayObjects:ACulturalHistoryofWestGermanIndustrialDesign》)在關於西德設計發展的歷史的記錄當中,有著對於德國設計思潮發展的相關記錄,其中在關於烏爾姆學校的發展、變遷歷史當中,記錄了設計設計理念發展的相關情況。雖然不是專門的設計批評論著,但有助於我們瞭解德國設計教育發展的基本情況,批評的意識也就自然地融入其中。

此外也有專門的設計評論集出版。維克多·馬格林的設計論文集《人造世界的策略》(20__年),其中有多篇文章涉及_議題,對在可持續發展的巨集觀背景下,如何進行設計_的發展進行了思考。他指出了設計_發展的滯後性,認為在很多情況下,如果人們僅僅停留在批評的層面,就會使得議題變得空泛無力。真正重要的是,要積極推動_議題朝著現實的方向去發展,令_議題與當下的現實環境相互結合。譬如,對於設計師來說,他們需要思考的也許是,能否在主流的消費文化之外構想出一些切實可行的設計實踐模式,從而超越當前的商業侷限。因此,馬格林認為,_的思考需要結合實際的設計專案進行,方才具有實質意義。

新澤西州理工學院建築系教授萊斯利·凱恩斯·魏慈曼(LeslieKanesWeisman)的《設計的歧視:「男造」環境的女性主義批判》(1992),從公共空間和家庭空間等不同角度,探討了女性在其中的弱勢地位,而女性在其中的問題又和階層、種族等問題摻雜在一起,作者不僅從女性主義視角審視和女性在這樣不同的空間結構中所處的劣勢地位,而且試圖去探究如何建構起一種新的更加平等、更加符合不同種族和階層期待的新型的空間關係,該書從大量時間案例當中推進了理論思考的深度。

在近年來的很多設計研究文獻中,也都會針對設計的“社會價值”、設計的“_價值”、“道德”等展開相關的研究,這個部分的內容實際上就是對設計_問題的相關研究。例如,荷蘭設計師、作家基斯·杜思特(KeesDorst)的《瞭解設計》(《UnderstandingDesign》)一書,就對設計的道德價值和設計師的責任問題進行了論述。

此外,設計_也在今天西方的設計實踐當中得到了鮮明的體現。美國學者唐納德·諾曼既是設計教育家,同時也是設計師和理論家。他的著作關注於設計的人性化服務,並且在設計研究中注入了對“人-機”情感問題的思考。他的著作《設計心理學3:情感設計》就重點探討了這個問題,他在該書書中,將設計分為三個層次,即本能層次設計、行為層次設計和反思層次設計。這三個層次的設計從根本上看,共同滿足了我們對於設計的需求,設計的體驗就建立在這樣三個層次當中,人和設計之間的交流就是通過這樣三個層次建立起來。人對於設計的多層級的需求,實際上就已經表明了人潛在的多種需求,例如、愉悅、美感、興奮以及其他的各類因素,而設計理所因當地能夠迴應這些不同層次的需求,對於當下和未來的許多商品,特別是那些智慧產品而言,設計將要全面地迴應這些問題。因此,這實際上也就通過具體的案例,說明了人的_問題的多種需求。諾曼通過大量的例項和論述,向我們表明,設計需要在情感層面迴應我們的需求。

20__年,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威廉·麥唐諾(WilliamMcDonough)和德國呂內堡大學化學教授邁克爾·布朗嘉(MichaelBraungart)(前者是“永續建築運動”的棋手,而後者則是綠色和平組織的成員)合作出版了《從搖籃到搖籃: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CradletoCradle:RemakingtheWayWeMakeThings》),這也標誌著跨領域的學術交流已經開始著手推動可持續設計的發展。該書通過回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生產發展模式,深刻反思人類的貪慾,指出應該從新經濟的角度入手,以設計作為引擎,來推動社會良性、健康、可持續的發展。該書的獨特之處在於他們從自身的產業實踐出發,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案例作為依據。

三、研究目的、意義和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

作為我國設計學科的新興議題,“設計批評”的研究可以有多種路徑、多重選擇。

事實上,設計批評和設計_有著內在的、緊密的聯絡。因此,將二者並列起來研究,將不失為一種可行的路徑,因為它們都關乎設計的本質。批評是推動設計的方法、手段,而_則是設計的立場、核心。而從當前的研究成果看,儘管對於設計批評和設計_的研究都在不斷推進當中,但卻鮮有將這二者並列起來作專題討論的。

研究意義:

(一)本研究有助於增進對西方設計批評和設計_議題的全面理解,這也是對慣常的設計史研究的有益補充,有助於我們推動國內設計學科的建設和完善。現代設計本質上是西方工業文明的產物,從設計學科的發展來看,我們很有必要加強現有資源的整合力度。為了推動當下“設計批評”的實踐和研究,我們有必要從“設計_”入手,進一步思考設計批評的理論構建。

(二)本研究有助於增進我們對設計學本體的認識。有力地增強設計批評與設計_、設計史、環境議題、社會學的橫向交流,從而夯實當前設計學研究的基礎。這就證明設計自身具有和各類社會議題進行橫向交流的可能,證明了設計學科自身的發展潛能。設計批評始終受到來自各種社會文化、經濟因素的主導。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課題的研究或將有助於推動當下國內設計批評的發展。通過對西方設計批評在歷史和學理的回溯,我們將可以深化對於當前國內設計批評發展狀況的把握,提升我們的實際操作水平。因此,我們需要從眼下的現實情境中有所超脫,通過回溯現代設計產生的原點,梳理其發展脈絡以總結經驗。

四、研究難點與創新點。

通過技術、審美、社會和生態這四個基本維度,課題對現代西方設計批評的面貌做出整體的勾勒,呈現出設計與西方社會充滿矛盾的二元關係。如果把它們比作“同路人”也未嘗不可,它們無法相互分離,彼此之間有時噓寒問暖,有時也齟齬不斷。

可以說,在設計發展的目標和人類真實需求之間,總是存有差距。儘管這二者的總體方向一致,但它們並不是始終重合的、默契的。人類在膨脹的_驅動下,有時可能製造出不合格的設計、“壞設計”,甚至是_的設計,而這已經為歷史所證實。

此外,這裡還有以下幾個問題需要思考:

首先,當前的研究有一種趨勢,似乎談論_,試圖否認人類的中心地位。對於這種論調,在筆者看來,不僅顯得不誠實,而且也是自欺欺人的。對“人類-世界”這一主客關係的重新調整,並不能夠迴避人類作為主體的事實,對這一主體的任何弱化,都將造成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中目標的模糊--這就如同一個沒有主語的句子一樣,它無法準確傳遞資訊--任何企圖否定這一事實的思考,那種虛化的“區去中心化”,倒是既有可能導致邏輯和實踐層面的困境。因此,不用迴避人類中心論的問題,我們應當坦率地承認,人類自身的存在、延續和永續的發展是我們關心的根本問題,而自然的可持續發展則是與之同時出現的。

其次,研究設計_,為了防止這個議題變得空泛化、概念化,因此,課題始終將“人”作為核心,由此輻射狀地連線到各個不同的話題當中,譬如: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自我與他者等等。試圖呈現“人”的矛盾性、多元性、複雜性,這個“人”既可以是指作為整體的人、具有共同屬性的人、有著相同訴求的人,同時也可以是作為個體的人、具體的人、有著特殊要求的人。圍繞著“人”這個核心來展開思考,但儘可能用超脫於西方的立站到場來思考設計批評與設計_問題,由於一體的寬泛,這裡的論述必定也是運動的、發展的、開放的。

再次,應以儘可能客觀、理性的態度去思考技術文明和消費社會帶給人類的影響,倘若無視、或者回避人類在近兩個多世紀以來的成就,那就等於是徹底否定了啟蒙運動以來的人類成果,那麼這不僅武斷,而且也愚不可及。同時也要以敏銳的直覺,去判斷技術理性帶來的異化。

最終,本課題所探討的設計批評指向了_的議題,設計在_這個層面上的意義得到凸顯。這會觸及不同層面的問題和現象,其中既要呈現具體的“物”,又要梳理出“物”對人類個體、社會和自然等造成的直接後果、潛在影響。隨著目標的擴大,其結果也必然由“人類中心”延伸為“去中心化”的_思考,這就是由微觀而巨集觀,由具體而抽象,由“小善”而致“大善”的過程。

五、研究思路與基本框架。

第一章西方設計批評的歷史追溯

第一節由古希臘到文藝復興:物質文明的觀念變遷

一、_的價值:造物與_的和諧統一

二、對待技術的態度

三、對待奢侈品與消費的態度

四、理性的原則

第二節啟蒙運動時期

一、理性主義的崛起:批評的基礎

二、批評與_價值

第三節現代設計的多元維度

第二章設計批評的技術維度

第一節工業革命與社會進步

第二節人性化議題:人與機器的抗爭、妥協

一、技術革新和現代工業

二、19世紀英國對待工業化和設計的反思

三、穆特修斯的選擇:個性化,還是標準化?

四、美國工業的選擇:歡迎機器,但要適度

第三節烏托邦議題:人與社會的融合

一、設計與“的善”

二、格羅皮烏斯的教育嘗試和_思考

三、納吉的教育與思考:以人為中心

第三章設計批評的審美維度

第一節個人主義、審美與消費社會

第二節裝飾議題:誠實與虛偽

一、不合時宜的裝飾

二、裝飾之罪

第三節風格議題:被物驅使的人

一、個人主義與商業活動

二、消費社會的矛盾性:個人與社會的分離

三、對廣告和商業文化的批判

四、對廢止和“流線型”的迷狂

第四章設計批評的社會維度

第一節平等與安全的議題

一、時尚與女性:“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二、安全:由“消費者”轉向“使用者”

三、設計師的覺醒

第二節設計師的責任議題:烏爾姆觀念的變遷

一、包豪斯的影響

二、要求理性的聲音

三、在科學之外尋求人性

第三節帕帕奈克的歷史貢獻

一、對消費社會的批評

二、對設計師的定位

第五章設計批評的生態維度

第一節生態議題的緊迫

一、過度膨脹的技術文明

二、越演越烈的環境壓力

第二節人-社會-自然:從分離到統一

一、現代主義者的生態設計觀

二、由“個體”走向“共同體”

第三節迴歸整體的設計批評

一、新的_思考與可持續發展

二、迴歸整體的設計批評

三、面向大眾的設計批評

第六章設計批評的主體

第一節設計批評與設計改革者

第二節設計批評與設計教育

第三節設計批評與職業設計師

第四節設計批評與大眾

六、寫作計劃

(略)

七、參考文獻

一、專著

1.陳嘉映,《何為良好生活--行之於途而應之於心》,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__年

2.杜維明,《對話與創新》,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__年

3.杜軍虎,《設計評論》,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__年

4.黃厚石,《設計批評》,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__年

5.海軍,《設計之重》,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__年

6.何懷巨集,《_學是什麼》,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__年

7.李樂山,《工業設計思想基礎》(第二版),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__年

8.邵巨集主編,顏勇,黃虹,等編著,《西方設計:一部為生活製作藝術的歷史》,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__年

9.李超德,《設計美學》,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20__年

10.李超德,《服裝評論》,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__年

11.李叢芹,《設計批評論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__年

12.李立新,《設計價值論》,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__年

13.金觀濤,《歷史的巨鏡》,北京:法律出版社,20__年

14.袁熙暘,《非典型設計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__年

15.(臺)楊冠政,《環境教育》,臺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16.鄭時齡,《建築批評學》,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__年

17.姚民義編著,《德國現代設計教育概述--從20世紀至21世紀初》,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__年

18.張犇著,《設計文化視野下的設計批評研究》,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__年

19.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史論部編譯,《設計真言:西方現代設計思想經典文選》,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__年

20.陳嘉明著,《現代性與後現代性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__年

……

二、論文

1.李超德,從亞歷山大·麥昆的設計看設計_[J].中國服飾,20__(1)

2.周憲,現代性的張力--現代主義的一種解讀[J].文學評論,1999(1)

3.李超德,綠色生態設計觀--服飾文化內涵的新註解[J].江蘇紡織,20__(8):18-20

4.阿馬蒂亞·森,斯密的市場從來不單獨存在[J].社會學家茶座,20__(1):87-88

5.於文傑,楊玲,英國19世紀情感社會主義及其歷史演進[J].史學集刊,20__(2):21-27

6.(英)彭妮·斯帕克著,汪芸譯,英國設計,從威廉·莫里斯到今天[J].裝飾,20__(11):14-20

7.李向鋒著,尋求建築的_話語[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__(7):278-280

8.陳喆,艾英旭著,西方關於建築_問題的研究[J].建築師,20__(12):96-99

9.滕靜茹,西方女性主義建築學的若干議題研究[D].北京:清華大學,20__

10.楊瑩,維克多·帕帕奈克及其設計理論研究[D].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__

11.王書道,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反思與整合[J].《天中學刊》,20__(12):20-25

12.陳煒,提出設計_概念的必要性[J].《美術觀察》,20__(6):103-103

13.江牧,設計_之道[J].《包裝工程》,20__,27(6):318-320

14.李硯祖,從功利到_--設計藝術的境界與哲學之道[J].《文藝研究》,20__(10):100-109

15.王慧然,理性主義與西方現代性危機[J].《學術交流》,20__(6):21-24

16.尤西林,“現代性”及其相關概念梳理[J].《思想戰線》,20__(5):81-83

17.文兵,理性主義、非理性主義與反理性主義[J].《暨南學報》,20__(1):22-28

18.崔雪茹,西方個人主義源流考[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__(4):162-170

19.黃顯中,個人主義與市民社會--關於個人主義的一種解釋[J].《_學研究》,20__(11):86-90

20.儲智勇,近代個人主義的興起及其品性[J].《浙江社會科學》,20__(8):76-81

……

三、外文文獻資料

Rothschild,DesignandFeminism:Re-VisioningSpaces,runswick:RutgersUniversityPress,1999

lClark,DavidBrody,DesignStudies:on:BloomsburyAcademic,20__

_Coles,Designandar:on:WhitechapelGalleryandtheMITPress,20__

leming,on:Routledge,20__

nMarsack,EssaysonDesign1:on:Booth-ClibbornEditions,1997

dithDavis,GraphicDesigninConte_t:on:ThamesHudsonLtd,20__

an,HumanFactorsinProductDesign:on:TaylorFrancis,1999

Heskett,on:ThamesandHudsonLtd,1980

ondLoewy,ork:TheOverlookPress,1988

yAynsleyandCharlotteGrant,ImaginedInteriors:on:VAPublications,20__

ztinaPassuth,on:ThamesandHudson,1985

friedGiedion,MechanizationTakesCommand:acontributiontoanonymous-histor.O_ford:O_fordUniversityPress,1969

chConrads,on:MITPress,1971

stophA·Hoesch,SiemensIndustrialDesign:100YearsContinuityinFlu_eCantz

ilFallan,ScandinavianDesign:on:BERG,20__

ippeGarner,Si_gne:TaschenGmnH,20__

orMargolin,TheStruggleforUtopia:Rodchenko,Lissitzky,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97

Betts,TheAuthorityofEverydayObjects:fornia:theRegentsoftheUniversity,20__

aGorman,ork:AllworthPress,20__

eLees-Maffei,RebeccaHouze,on:BERG,20__

erGropius,on:FaberandFaberLimited,1965

dPye,on:HerbertPress,1978

Press,RachelCooper,TheDesignE_perience:on:AshgatePublishingLimited,20__

enHeller,s,Te_tsonType:ork:AllworthPress,20__

Betts,TheAuthorityofEverydayobjects:fornia: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20__

erdam:BISPublishers,20__

gningPornotopia:ork:PrincetonArchitecturalPress,20__

ago:AcademyChicagoPublishers,1981

開題報告範文 篇6

隨著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人,教師成為研究者的觀念逐漸深人人心。開展和參與課題研究是教師獲得自我持續發展能力的途徑。事實證明,通過開展課題研究,邊學習邊做課題,邊研究邊實踐,逐漸成為研究型的教師不乏其人。

課題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於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計劃或方案)如同建築師的藍圖。有了好的開題報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計劃、有系統、有組織地開展研究工作,以保證課題研究任務的順利完成。因此,制定開題報告是課題由設想轉化為實際行動的關鍵步驟。當前許多教師由於過去從未做過課題研究,現在要申報課題,撰寫課題開題報告不知從何人手。為了使廣大教師更加積極而有效地開展課題研究活動,培養、提高教師撰寫課題開題報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針對當前教育科研的實際,結合從事教育科研課題研究,以及在小教專科自考實踐性環節考核過程中指導教師撰寫教育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的一些體會,從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的含義、作用、結構等方面來談教師應該如何規範撰寫開題報告,力求對想開展教育科研的教師提供一點啟示。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的含義與作用

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何謂有價值、有創見性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從何而來呢?這需要研究者長期實踐、細心觀察和深思熟慮。當課題或自己提出的問題贏得社會認可後,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設計好,即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研究設計)就是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規劃和制定。換言之,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准的選題計劃。開題報告主要說明這個課題有價值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準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說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

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是創新新知,不是可有可無的。正如學者文翁說過,搞好開題報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設計。制定課題研究計劃和安排,是為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提供探索的途徑。科研課題開報告,它初步規定了課題研究各方面的具體內容和步驟,對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起著關鍵的作用對於科研經驗較少的人來講,一個好的方案,可以使他們明確課題研究的方向,避免發生進行一段時間後不知道下一步幹什麼的情況,保證整個研究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可以說,課題開題報告水平的高低,是一個課題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反映。沒有科學的開題報告(研究設計),就沒有科學而有價值的成果。隨著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規範化不斷加強,開題論證問題越來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門的重視。

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的基礎性工作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研究方案)的結構與寫法

撰寫開題報告是進行科研課題申請的首要工作。通過開題報告的思考與寫作可以幫助我們清楚地瞭解自己為什麼要做這個課題,究竟想做什麼,想得到什麼,怎麼做,能否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若分析後覺得不現實,則可以立即調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標,使課題目標的達成有可能性,從而避免大題小作或小題大作。課題開題報告的寫法根據課題研究的類別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說,科研課題開題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就是課題的名字。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得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整個課題的形象與質量。這就是平常人們所說的只會生孩子,不會起名字。那麼,如何給課題起名稱呢?

名稱要準確、規範

準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物件是什麼交待清楚,比如國小語文指導自主教學模式研究,這裡研究物件就是國小語文教學,研究的問題就是指導自主教學法。有時候還要把研究方法寫出來,例如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其研究的物件是國小生,研究的問題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實驗法,這就說得很清楚,別人一看就知道這個課題是研究什麼工作報告。而有些課題名稱則起得不是很準確

如,集中識字,口語突破這個名稱,別人只看題目,就無法看出研究的是什麼問題,好象是語文,又象是英語,是中學或是國小,是國小高年級還是國小低年級更沒辦法看出來。若改為集中識字,口語突破國小英語教學模式研究,這樣就一目瞭然了。總之,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要準確地把你研究的物件、問題概括出來。

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

不管是論文或者課題,名稱都不能太長,要簡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儘量不用,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但要儘可能表明三點:研究物件、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

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課題研究的目標就是通過研究,要達到什麼目標?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研究的目標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能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麼,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麼,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幹擾。下面是學科教學與素質教育研究實驗方案所寫的課題研究目標:

通過實驗研究,總結出中國小各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特點和規律;2、提出在中國小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3、制定中國小各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和評價方案;4、初步形成素質教育機制下的中國小學科教學基本理論;5、全面提高實驗學校學生的素質,促進實驗學校教育質量的大面積提高;6、促進實驗學校教師素質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隊伍。

確定課題研究目標時,一方面要考慮課題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慮課題組實際的工作條件與工作水平。

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有了課題的研究目標,就要根據目標來確定這個課題要研究的內容,研究內容要比研究目標寫得更具體、明確。目前在這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只有課題而無具體研究內容;2、研究內容與課題不吻合;3、課題很大而研究內容卻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

這對我們整個課題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們要學會把課題進行分解,一點一點地去做。這裡給大家舉一個例子:

某省重點課題《國中語文活動課研究和實驗》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課題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學有序、切實有效地開展國中語文活動課。具體內容包括下列三個方面:1、根據國中各年級學生的情況和語文教學要求,對國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對學生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素質的發展進行詳細的目標規定,從而建立國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目標體系。2、根據國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和語文學科的特點,安排國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的內容,內容的安排力求充實、精確、有序,並初步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活動課內容體系。3、根據國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內容和國中各年級學生的特點,探索國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學習活動方式,確定活動類課程的教學時間、空間及程式,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多種切實可行的可操作的語文活動教學模式。

課題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學研究除了要應用哲學方法和一般科學方法之外,還要有具體的研究方法、技術手段研究方法這部分,主要反映一項課題的研究通過什麼方法來驗證我們的假設,為什麼要用這個方法?以及要做什麼怎麼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歷史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理論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等。一個大的課題往往需要多種方法,小的課題可能主要是一種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們在應用各種方法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每一具體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憑經驗、常識去做。比如,我們要通過調查瞭解情況,我們如何制訂調查表,如何進行分析,不是隨隨便便發一張表,搞一些百分數、平均數就行了。這是在今後的科研工作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計劃

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係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性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一階段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不僅要胸中有數,還要落實到書面計劃中。從而保證課題研究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課題研究的管理也可據此對課題研究進行檢查、督促和管理。

課題預期的成果與表現形式

課題研究成果預測即研究過程可能出現哪些情況、問題?研究會帶來什麼成果?有什麼對策?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報告、教育論文、專著、軟體、課件等多種形式。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麼,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課題沒有完成。在開題報告中設計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確將來用什麼表現研究成果,以便從開始就可以著手努力積累材料、構思框架、進行分工,以利於研究成果的順利問世。同時也有利於課題管理者據此對課題進行檢查驗收。

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課題小組成員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確定課題組長、副組長、課題組成員以及分工。課題組組長就是本課題的負責人。一個課題組應該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權之士,二是有識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權了課題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援,有識了課題質量、水平就會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實實去做。課題組的分工必須明確合理,讓每個人瞭解自己的工作和責任工作報告。當然在分工的基礎上,也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討,克服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同時,還要注意課題組成員的整體素質與水平,尤其是課題負責人的水平。如果課題組成員和負責人既沒有理論又沒有實踐經驗,這個課題就無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難以得到批准立項。

課題研究的經費及裝置條件需要

總之,科研課題開題報告是研究人員科研知識和能力的縮影。只有重視並認真、科學地做好研究課題方案的設計,制定好開題報告,才能為獲取教育科研優秀成果開啟成功之門。一句話,沒有科學周密的開題報告,沒有對研究設計的精心準備,就沒有科研活動的發生,更不會有什麼真正意義上的學術突破。

開題報告範文 篇7

在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internet顯得更為重要它是人們釋出資訊與傳遞資訊的重要渠道,為了與社會發展同步,為了讓我們成為真正的技術性人才。學校在本週為我們安排了維持一週的網頁製作專用周是實習,讓我們把平時所學知識運用到實習中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而不只是紙上談兵。通過本週的實習使我獲得了更多的新知識同時也使我使我認識到了自己在學習上的許多不足,下面就談談我在本次專用周的主要感受。

一、網站整體規劃,要做網頁的第一步便是做網站的整體規劃這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

1.討論網站的主題。

網站整體規劃是做網頁的第一步也是製作網頁ZUI關鍵的一步它決定了你要表答的資訊,因此我選擇了我選擇我ZUI喜愛的服飾來為它做網頁。在平時我也對服裝的網頁比較關心,無論是淘寶網上的衣店還是各種品牌裝。這次我是為“易菲”服飾做的網頁。

2.定位網站的ci形象。“易菲”植根中國文化之精髓,汲取自然稟賦之靈性,形成一個既有濃厚文化底蘊,又有現代自然人文氣息的特色品牌。“易”即是容,是包容,是寬容,是五千年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是厚德載物,是對人性寬度的一種拓展。“菲”通非,是生機、是個性、是春意盎然、是自強不息,是對人性深度的一種挖掘。“生活如花,自在快樂”是yifini易菲的設計理念,倡導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如花兒綻放般美好舒適、自在快樂的生活方式。這也便是我網站的ci形象。

3.確定欄目和板塊。

於時間的關係在本次我準備做四張網頁:一張主頁三張二級頁面。分別設計了“時尚首頁、時尚衣秀、推薦產品、潮流資訊”等四個欄目。在這四張頁面中我打算都用淡藍色做背景顏色來映襯我網頁的主打色綠色。

2.網站的整體風格和創意。

整個網站的創意就在於顏色的搭配,與各種圖片的搭配,它們相互輝映,相互襯托。以便達到表現其品牌的和諧之美、自然之美。我踩用淡藍色和綠色為我網站的主打色主要是因為我的產品特性。在設計上,yieini易菲推崇“自然美”,將帶表女性氣質的花卉和自然元素融入設計之中,充分體現設計師和顧客所追求的一種灑脫、舒適的生活氛圍,力求表現悠閒、舒暢、自然的生活情趣。因此我用天空與自然的顏色來表達這張自然之美、和諧之美。

二、網頁製作的前期策劃與準備,在本階級主要有兩方面的工作。

1.資料的蒐集。

在做網頁我上網收集了許多方面的資料主要是有關網站的佈局與服飾品牌方面的資料,我首先進它的企業網站找了一些關於“易菲”服飾的圖片主要是一些代言形象還有代表其企業形象的圖片。其次我去瀏覽了許多的網頁觀察其網頁的佈局、顏色搭配、欄目、板塊等方面的內容,同時也蒐集了一些對我有用的資料。在搜尋資料ZUI困難的便是動態圖片的蒐集,動態圖片其gif格式的還是好儲存,但是要蒐集flash動態圖片就相對較難了。我用了一天的時間來蒐集我的flash都不太成功,不過還搜到了可以換自己圖片的程式碼。在開始時我根本就不知道flash是怎樣搜尋,不過經過三次像老實詢問我終於懂得一些關於程式碼的搜尋。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之中我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之處,ZUI關鍵就是平時對知識的掌握不夠,連ZUI基本的資料搜尋都覺得困難。也是我平時不夠認真和努力的表現。通過這次的教訓在以後我一定會做得更好,爭取不範類似錯誤。

2.熟悉製作軟體。

做網頁主要用的工具便是dremweaver、photoshop、flash軟體。在這些軟體我對dremweaver、photoshop相對比較熟悉,因為在平時上課是老師帶領我們運用過。所以我還可以正常的運用,但是出現的問題還是有很多。有很多不懂如何操作,只有通過在次去看書才能夠了解,這也體現了我學習方面的缺點,它是我平時不夠認真的具體表現。

三、網頁製作,這便進入我該次的主題了具體制作流程如下。

1.構建站點框架。

在我開啟dremweaver後第一步便是新建站點,我把我的站點建立在f儀下面。並將我搜集的全部資料都儲存在其資料夾中,以便網頁製作時可以方便的使用。

2.設計主頁及二級頁面。

在主頁我設首頁製作時,時刻考慮著網頁的基本原則:統一,連貫,分割,對比及和諧的原則,內容統一,都是為了主題服務,美容美體,一個網站強調的就是一個整體,只有圍繞一個統一的目標所做的設計才是成功的;連貫,頁面之間關係連貫,統成一體;每版內容都自成一體,顏色各異,便於瀏覽;整個網頁有動有靜,色彩呼應,搭配協調,不呆板,富有生氣;顏色各異,但又不同之中又相同,渾然一體。而且製作過程中,不忘以下原則:

簡潔實用:

這是非常重要的,網路特殊環境下,儘量以效率的方式將使用者所要想得到的資訊傳送給他就是的,所以要去掉所有的冗餘的東西。使用方便:同第一個是相一致的,滿足使用者的要求,網頁做得越適合使用,就越顯示出其功能美;頁面用色協調,佈局符合形式美的要求:

佈局有條理,充分利用美的形式,是網頁富有可欣賞性,提高檔次。當然雅俗共賞是人人都追求的。

互動式強:

發揮網路的優勢,是每個使用者都參與到其中來,這樣的設計才能算成功的設計。這樣的網頁才算真正的美的設計。每個子頁都設有上導航欄,便於瀏覽和跳轉。3個二級網頁製作時,使用的是表格,每一個頁面都用表格為它佈局好,然後在插入圖片文字及其他,這樣有一定的規劃性,體現了連貫統一性,不同的內容根據各自的特色建立了不同的表格,突出各自的主題,增強了對比性。在做這些網頁的時候我就進行了如上所述的方法。但我所以網頁的背景顏色及主題顏色都是相同的以便突出我每一個網頁都是為凸顯我主題而服務。

3.實現網頁間的連結。

我的連結按鈕主要有四個“時尚首頁、時尚衣秀、推薦產品、潮流資訊”它分別連結到我所做的四個網頁。連結的過程其實很簡單,主要是把要連結的文字選擇在選擇工具欄的連結按鈕ZUI後選擇自己要連結的網頁單擊確定便可以了。

4.向靜太網頁插入動態效果。

在這一階段我遇到了許多的問題,主要是我在主頁插入我的flash的時候,開是我將帶碼貼上到我的網頁上可是在瀏覽網頁的時候flash卻不能夠顯示。ZUI後我向老師的請教後終於在老師的幫助下我成功的在我的主頁插入了flash。而在其它的二級網頁我主頁插入的是一些gif格式的動態圖片。

四、網頁的除錯

在做完網站才發現,怎麼所有的圖片素材並不是在一個資料夾中,而有許多的子資料夾,從網上下載的網頁全都是一個網頁對應一個資料夾。製作過程中,才發現,原來自己懂的太少了,好多不知道的地方,才趕緊查書,開始的時候只是會建立模版,可不會應用。而對於動態flash的插入我更是問題多多,開始是我對程式碼基本上是不懂,這就是自己學校上的問題,當真正開始運用的時候在向老師提問。

這只是在製作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其它問題也是類似相同。現在想想,自己所會的東西太少了,現在做的網站只是一些簡單的靜態的網站,看到了一些知名的網站開發出的網頁,不僅欄目內容豐富,資訊量大,而且頁面圖文並茂,五彩繽紛,使得網民讚歎不已,流連忘返。從我做的網頁來看可以反映出學習的還不夠,缺點疏漏。需在加以刻苦鑽研及學習,不斷開拓視野,增強自己的實習操作技能,為以後能做出出色的網頁而努力。同時我也希望能夠有更多的類似動手練習,讓我們在實習之中來學習知識。因為我覺得實習不僅能夠提高我們的學習興趣它更能夠提高我們的動手能力增強我們的技術性。

開題報告範文 篇8

1 引言

在 Internet 快速發展的今天,網際網路已成為了人們快速獲取、釋出和傳遞資訊的重要渠道,它 在人們工作和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網站建設在 Internet 應用上的地位是顯而易見的,它 已成為政府、企事業單位資訊化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倍受人們重視。 該設計正是網際網路與社會生活之間緊密關係的體現。萬峻軟體開發有限公司成立十多年以來, 網站不夠完善,至今未開發招聘資訊釋出、客戶留言管理這兩大塊功能。該設計完善了公司原有的 網站功能,可展示公司簡介、公司業務、新聞動態、解決方案、成功案例、招聘資訊、客戶留言、 管理員工作等系列內容的介紹。其它公司可以通過公司簡介、公司業務、新聞動態、解決方案、成 功案例等了解公司的實力,尋求合信意向和合作機會;應聘者可以通過招聘資訊及時瞭解公司對人 才的需求,結合自身情況進行工作的選擇;使用者可以利用客戶留言經濟而又快捷地與其它使用者及公 司負責人交流、溝通,瞭解各自的意向和需求以及為公司積極地提供合理化建議。

2 系統分析

2.1 使用者需求分析

要建設一個公司網站,不僅僅是實現它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滿足公司意向和各類使用者的需求, 通過悉心的聽取公司領導的建議以及對公司全體員工、各企業和找工作的群體等的調查,將這些意 見和建議歸結為以下分析:首先,考慮到這個網站的建立是為了方便大多數使用者,要求網站的內容

儘量全面,所以設計本網站首頁時儘量就將公司的亮點體現出來;其次,考慮到面對的使用者是大多 數企業和應聘者,就要求網站要做的新穎,能吸他們的目光;ZUI後,本網站要接受使用者的提問、交 留及意見,所以設計過程中特意設計了“客戶留言”這一欄,達到公司和使用者的互動,體現網站的 整體效果。

2.2 2.2 本系統的功能需求分析

本系統應有以下幾個重要的功能需求 公司簡介:介紹公司的成立時間、規模、機構設定等。 公司業務:介紹公司目前所做的業務以及發展中的業務。 新聞動態:釋出ZUI近新聞,主要是公司的業務拓展方面、公司ZUI近取得的成就,公司整體的發 展方向等。 解決方案:對各行業,各類問題做出先進的解決方案。 成功案例:對外展示公司做過的成功專案,從而展示公司的先進技術和實力。 招聘資訊:介紹公司目前缺乏的人才,空缺的崗位。 客戶留言:客戶可以在上面發表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客戶與客戶之間,客戶和公司管理員之間 進行互相交流。 管理員工作:招聘資訊的釋出;公司業務、新聞動態、解決方案、成功案例,這幾部分的釋出、 修改、刪除;留言及回覆裡部分內容的刪除,對這些內容進行管理。

2.3 2.3 可行性分析

(1) 技術性可行性 就目前的資料庫開發與管理來看,對於中、小型資料庫系統, 與 SQL SERVER 20xx 的結合使用更有利於資料庫將來的擴充套件 。它們為使用者提供了操作方便、簡單的友好使用者介面和強 大的資料庫操作功能和簡潔明瞭的資料庫介面,適合於目前普遍的微機上使用。 SQL Server 20xx 是一個用來進行資料管理與資料設計實現的工具。在 SQL Server 20xx 中,用 戶可以根據自己實際的需要,建立一個包含有各種資料資訊的資料庫,並且在該資料庫中儲存各種 所需的資料 。 是統一的 Web 應用程式平臺,它提供了為建立和部署企業級 Web 應用程式所必需 的服務,完全基於模組與元件,具有更好的可擴充套件性與可定製性,提供給 web 開發人員更好的靈活 性, 有效縮短了 web 應用程式的開發週期,為能夠面向任何瀏覽器或裝置的更安全的、更強的可 升級性和更穩定的應用程式提供了新的程式設計模型和基礎結構。

Visual Studio 20xx 作為前臺開發工具,引入了 250 多個新特性,整合了物件、關係型資料、XML 的訪問方式語言更加簡潔, 其中設計器中可以實時反映變更,XAML 中智慧感知功能可以提高開發 效率。同時 Visual Studio 20xx 支援專案模板、偵錯程式和部署程式。它可以高效開發 Web 應用, 集 成了 AJAX 1.0,包含 AJAX 專案模板,它還可以高效開發 Office 應用和 Mobile 應用。

(2) 操作可行性 本系統採用了人機互動介面, 操作簡便, 易於使用。 快速開發、 除錯和資料轉換。 SQL Server 20xx 帶有互動式調節和除錯查詢、從任何資料來源快速移動和轉化資料 、以及按 Transact-SQL 方式定義 和使用函式等功能。可以從任意 Visual Studio 工具以視覺化方式設計和編寫資料庫應用程式 。

使用 SQL Server 20xx,可以很容易地在企業資源旁邊集中管理資料庫。可以在保持聯機的同時 輕鬆地在計算機間或例項間移動和複製資料庫

3 系統設計

3.1 網站總體設計

根據需求分析,該網站設計了以下幾個主要的功能模組: ◇許可權的設定 該網站的後臺資料庫的維護只有管理員有訪問許可權。管理員可以登入到後臺實現對資料庫中數 據的修改。 ◇客戶留言管理 該部分作為一個資訊交流及反饋的平臺,使用者可以將自己的想法、需求寫在這部分裡面,其它 使用者及管理員可以通過回覆留言達到使用者與使用者、使用者與管理員之間的交流。同時,管理員可以根 據需要檢視和刪除某些留言及回覆。 ◇資訊的更新 由於這個網站主要是方便使用者瀏覽ZUI新的資訊動態,所以在每個頁面的設定中,將ZUI新資訊設 置到首條,主要體現在新聞動態、公司業務、解決方案、成功案例裡。 ◇資訊的編輯 這部分主要體現在招聘資訊裡,是通過後臺實現的,主要是對資料庫裡面記錄的新增、刪除、 修改, 從後臺直接將ZUI新的資料新增到招聘資訊欄的資料庫裡, 在前臺的招聘資訊裡就會得到更新, 顯示ZUI新內容。

3.2 網站總體功能模組圖 3.2 網站 總體功能模組圖

根據網站總體設計,本網站的設計主要由前臺和後臺兩大部分構成。前臺設計主要功能是提供 給使用者一個直觀、明瞭的資訊瀏覽頁面,後臺主要實現資訊的管理。總體功能模組圖如圖 1 所示: 山西萬峻計算機軟體開發有限公司網站

前臺

後臺

公 首 頁 司 簡 介

公 司 業 務

新 聞 動 態

解 決 方 案

成 功 案 例

招 聘 信 息

客 戶 留 言

用 戶 登 錄

信 息 查 詢

信 息 添 加

信 息 修 改

信 息 刪 除

網站整體功能模組圖

3.3 資料庫分析 3.3 資料庫 分析 本網站主要涉及到的 3.3.1 本網站主要涉及到 的 若干個實體在這裡建了 5 張表,具體如下:

管理員資訊列表(WJ_User 表) :{使用者編號,使用者名稱,密碼,暱稱,聯絡電話} 用於記錄管理員使用者資訊,其中使用者編號為主鍵,作為標識。 新聞列表(WJ_Article 表) :{文章編號,標題,建立日期索引列查詢塊,作者,來源,內容, 欄目分類 ID} 用於記錄公司業務、新聞動態、解決方案、成功案例裡的內容,因為這四頁都是動態的,模式 相同,所以可以放在一張表中。其中文章編號為主鍵,作為標識。用 AType(欄目分類 ID)區 別放入的是哪一類內容。AType1 對應公司業務,AType2 對應動態新聞,AType3 對應解決方案, AType4 對應成功案例。 留言資訊表(WJ_Mess 表) :{留言人編號,留言人姓名,標題,時間,內容} 用於記錄留言人及留言內容等資訊,其中留言人編號為主鍵,作為標識。 單篇固定文章表(WJ_News 表) :{單篇文章編號,標題,內容} 用於記錄公司簡介、招聘資訊、頁面底部裡的內容,因為這三項是靜態的,直接在編輯框裡對 內容進行修改、刪除,模式相同,所以可以放在一張表裡。其中單篇文章編號為主鍵,作為標 識。 留言回覆表(WJ_Mess2 表) :{回覆人編號,回覆人姓名,日期,內容,留言外來鍵(確定回覆 是屬於哪條留言的) } 其中回覆人編號為主鍵,作為標識。之所以不可以和留言表合在一塊,是因為一條留言可 以有多條回覆,不能放在一張表中。在留言回覆表中用留言外來鍵(Mid)對應著留言資訊表留言人 編號(Mid) ,這樣,可以記錄一條回覆是為哪一條留言所回覆的。

3.3.2 各實體的物理結構

(1) 管理員資訊表如表 1 所示: 表 1 管理員資訊表(WJ_User 表) 列名 UId UserName Passwd NickName Tele 資料型別(精度範 圍) int(4) varchar(20) varchar(20) Nvarchar(10) varchar(20) 空/非 空 非空 非空 非空 允許空 允許空 主鍵 使用者編號 使用者名稱 密碼 暱稱 聯絡電話 約束條件 備註

(2) 新聞列表如表 2 所示: (3) 留言資訊表如表 3 所示: (4) 單篇固定文章表如表 4 所示: (5) 留言回覆表如表 5 所示:

表 2 新聞列表(WJ_Article 表) 列名 AId ATitle AData AAuth ASource ABody AType 資料型別(精度範 圍) int(4) nvarchar(50) nvarchar(30) nvarchar(20) nvarchar(50) Ntext(16) int(4) 空/非 空 非空 非空 非空 允許空 允許空 非空 非空 主鍵 文章編號 標題 建立日期索 引列查詢塊 作者 來源 內容 欄目分類 ID 約束條件 備註

表 3 留言資訊表(WJ_Mess 表) 列名 MId UserName MTitle MData MBody 資料型別(精度範 圍) int(4) varchar(20) nvarchar (50) varchar (30) Ntext(16) 空/非 空 非空 非空 允許空 非空 非空 主鍵 留言人編號 留言人姓名 標題 時間 內容 約束條件 備註

表 4 單篇固定文章表(WJ_News 表) 列名 NId NTitle NBody 資料型別(精度範 圍) int(4) Nvarchar(50) Ntext(16) 空/非 空 非空 允許空 允許空 主鍵 單篇文章編號 標題 內容 約束條件 備註

表 5 留言回覆表(WJ_Mess2 表) 列名 MId2 UserName MData2 MBody2 MId 資料型別(精度範 圍) int(4) varchar(20) varchar(30) Ntext(16) Int(4) 空/非 空 非空 非空 非空 非空 非空 主鍵 回覆人編號 回覆人姓名 日期 內容 留言外來鍵 約束條件 備註

4 系統實施

4.1 4.1 執行要求的硬體配置

◆ 記憶體:512MB 以上。 ◆ 硬碟:20G 以上硬碟空間。 ◆ 系統的執行解析度為 1024×768。

4.2 4.2 執行要求的軟體配置

◆ 作業系統:Windows 20xx 以上 ◆ 伺服器:IIS 5.0 以上 ◆ 資料庫系統: Microsoft ◆ 瀏覽器:IE 6.0 以上 SQL Server 20xx 以上

4.3 4.3 主要功能實現 前臺主要功能模組介紹 4.3.1 前臺 主要功能模組介紹

(1)主介面,如圖 2 所示: 使用者直接點開網站就可以進入到主介面,即網站首頁。在頁面上方有公司簡介、公司業務、新 聞動態、解決方案、成功案例、招聘資訊、客戶留言這幾大塊,分別點選各個按鈕可進入相應的分 頁。在左下方為解決方案和成功案例。解決方案是為同行業的疑難問題提出合理的方案,成功案例 是公司有突破性成就的案例,這兩部分做為公司的核心,所以放在首頁。右下方為新聞動態和公司 業務,方便使用者及時瞭解公司動態和ZUI近新增的業務。

圖 2 網站首頁 (2)公司簡介頁面,如圖 3 所示: 點選公司簡介按鈕即進入公司簡介頁面,該頁面主要介紹公司的成立時間、規模、註冊資金、 機構設定等內容,幫助使用者瞭解公司。

圖 3 公司簡介頁面圖 (3)公司業務頁面,如圖 4 所示: 點選公司業務按鈕即進入公司業務頁面, 該頁面主要介紹公司目前所做的業務以及發展中的業 務。其中所列出的所有業務按時間降序排列,前面的為ZUI近新增的業務,方便使用者瀏覽。 在該頁面點選解決方案按鈕即進入解決方案頁面,是對各行業,各類疑難問題作出合理性的解 答。 在該頁面點選成功案例按鈕即進入成功案例頁面, 對外展示公司做過的成功專案, 從而展示公司 的先進技術和實力。

圖 4 公司業務頁面圖

(4)新聞動態頁面,如圖 5 所示: 點選新聞動態按鈕即進入新聞動態頁面,在本頁面釋出ZUI近新聞,主要是公司的業務拓展方 面、公司ZUI近取得的成就,公司整體的發展方向等。其中所列出的所有新聞按時間降序排列,前 面的為ZUI近的新聞。

圖 5 新聞動態頁面圖

(5)招聘資訊頁面,如圖6所示: 點選招聘資訊按鈕即進入招聘資訊頁面,該頁面主要介紹公司目前缺乏的人才、空缺的崗位、每 個崗位需要的人數、對應聘者的要求、公司人事部的聯絡方式、聯絡人、應聘的具體流程等。

圖 6 招聘資訊頁面圖 (6)客戶留言頁面,如圖7所示: 點選客戶留言按鈕即進入客戶留言頁面, 客戶可以在上面發表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客戶與客戶之

間,客戶和公司管理員之間進行互相交流。 如果使用者想要留言可以分別在圖7中留言人、標題、內容後面的框中寫入內容,然後點選留言按 鈕進行留言。 而管理員對留言板的管理可以通過後臺管理系統裡的客戶留言管理, 從而實現對留言的 管理。

圖7 客戶留言頁面圖

後臺管理功能介紹 4.3.2 後臺 管理功能介紹

後臺介面的設計主要利用了一個框架頁,在設計好框架頁後,其它頁面只要修改每個裡面的內 容即可。 框架頁是一個主頁面承載若干個子頁面,頁面間相對獨立,而且互相之間也可以操作,比如父頁 面重新整理子頁面等等,它可以實現單獨頁面重新整理,我們看起來就是整個頁面的部分重新整理,這樣就減輕了 伺服器的計算量,降低了伺服器負擔。 其具體設計如下: (1)管理員登入頁面,如圖 8 所示: 這個介面主要是用於管理員登入到後臺的主要介面,它的許可權僅僅侷限於管理員,此模組主要 運用 技術和 C#語言實現,並且利用 Microsoft SQL Server 20xx 作為資料庫,管理員只需 在主頁輸入使用者名稱和密碼就可以登入到後臺系統。管理員的“使用者名稱”和“密碼”存放在 Microsoft SQL Server 20xx 資料庫當中,當管理員在登入視窗(如圖 8 所示)中正確的輸入“使用者名稱”和“密 碼”時就會進入後臺管理系統視窗介面

圖8 管理員登入頁面

(2)後臺管理系統視窗介面,如圖 9 所示:

圖9

後臺管理系統視窗介面

在這裡,我有針對性的設定了一個查詢控制元件,用於公司業務、新聞動態、解決方案和成功案例 裡。在資料多的情況下,快速的找到所需要的資料,以方便管理員做出增加、修改、刪除等操作。 (3)在後臺管理系統視窗介面中點選公司簡介按鈕即進入公司簡介管理頁面,如圖 10 所示: 描述後面的框是對公司簡介的編輯,單擊儲存,在前臺的公司簡介中就可以看到相應的內容。 在此面頁中點選招聘資訊按鈕就進入招聘資訊管理頁面,在描述後面的框中對招聘資訊進行新增、 修改、刪除等操作,在前臺的招聘資訊裡就得到即時的更新。

圖 10 公司簡介頁面 (4)在後臺管理系統視窗介面中點選頁面底部按鈕即進入頁面底部管理頁面,如圖 11 所示:

圖 11 頁面底部頁面 在描述後面的框裡就可以直接對頁面底部內容進行增加、修改、刪除等操作,從而在前臺的每 個頁面的底部都得到相應的更新。 (5)在後臺管理系統視窗介面中點選公司業務按鈕即進入公司業務管理頁面,如圖 12 所示:

圖 12 公司業務頁面 在查詢前面的方框中輸入標題裡的部分內容,點選查詢,就可以快快速找出相應的那一條;點 擊新增按鈕,就可以新增一條新的記錄;選中要刪除的記錄,點選刪除,則刪除了相應的記錄;在 每一條記錄後面點選編輯按鈕,可以對已有記錄進行修改。 在此頁面中點選新聞動態、解決方案、成功案例分別進入相應的管理頁面,同理進行以上的操 作。 (6)在後臺管理系統視窗介面中點選客戶留言按鈕即進入客戶留言管理頁面,如圖 13 所示:

圖 13 客戶留言管理頁面 在此頁面裡,選中某條留言,點選刪除,可以對這條留言資訊進行刪除;點選某條留言後面的 查看回復,可以看到這條留言的回覆內容,並且可以對回覆資訊進行刪除。 (7)在後臺管理系統視窗介面中點選使用者管理按鈕即進入使用者管理頁面,如圖 14 所示: 在此頁面裡, 可以對後臺的管理員使用者進行管理, 新增和新的管理員使用者和刪除已有的管理員 使用者。

圖 14 使用者管理頁面 (8)在後臺管理系統視窗介面中點選修改密碼按鈕即進入修改密碼頁面,如圖 15 所示:

圖 15 修改密碼頁面 在此頁面裡,每個管理員使用者可以輸入原密碼、新密碼,點選修改來修改自己的密碼。

4.4 系統測試

這個階段的關鍵任務是通過各種型別的測試及相應的除錯,使軟體達到預定的要求。

4.4.1 測試環境

作業系統:Windows 20xx 以上; 資料庫系統:Microsoft Sql Server 20xx 以上。 伺服器:IIS 5.0 以上。

4.4.2 模組測試

測試本系統中各個模組的子功能,把每個模組作為一個獨立的實體來測試。保證每個模組作為 一個單獨的單元能正確執行。在測試中發現編碼和詳細設計的錯誤,並及時改正。如在測試客戶留 言管理時,沒有輸入留言人姓名,就會留言不成功,出現請輸入留言人姓名這樣的資訊。

4.4.3 子系統測試

子系統測試是把經過模組測試的模組放在一起形成以一個子系統來測試。模組相互間的協調和 通性是這個測試過程中的主要問題,以此,這個步驟著重測試模組的介面。

4.4.4 4.4.4 系統測試實施

系統測試是把經過測試的子系統裝配成一個完整的系統來測試。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發現設計 和編碼的錯誤,還能驗證系統是否能提供需求分析中指定的功能。在這個步驟中發現設計中的錯誤 和需求分析中的錯誤。 對輸入錯誤的,能進行排錯,如在管理員登入頁面中輸入的使用者名稱和密碼錯誤,則在下方出現 “您輸入的使用者名稱和密碼錯誤”的提示。資料庫中的的已有資料可以進行修改、刪除,資料具有可 維護性。

5 結語

通過幾個月的設計,我才明白怎樣將學校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怎樣在一個真正的客戶面 前展示自己的理論知識,更讓我感受至深的是不論作什麼都需要合作和別人的幫忙,一個人的力量 是微不足道的。在整個設計過程中,我遇到很多問題,查閱了很多書籍,並且有很多疑難問題是在 指導老師的幫助下完成的。另外,通過這次設計,我才明白,如何真正將學校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 踐中是一個大學生邁入社會ZUI重要的一部。儘管這次設計已經初步完成了客戶的需求,但是不論從 介面還是整體功能的實現上都存在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這也將是我後期的工作的 重點。

感謝

感謝這麼多天馬聯輝、靳燕老師的精心輔導和悉心批改,無論是設計的功能實現還是論文的內 容格式,輔導老師都認真檢查,真心的感謝他們和各位系領導對我的關心,在以後的工作道路上我 將繼續努力,將我在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充分應用到實踐中。

參考文獻

[1] 江廣順2.0+SQL SERVER 網路應用開發詳解[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xx [2] 鄭阿奇 Server 教程[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xx [3] 陳冠軍2.0 企業級專案開發[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xx [4] 陸錫聰.基於 Web 的學位論文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電腦知識與技術,20xx,10(2) [5] 葉安勝.基於 架構的 WEB 資料庫訪問技術研究與應用[D].電子科技大學,20xx [6] 張立科, 資訊管理系統開發例項導航[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xx [7] 殷曉波.基於 技術的資料庫技術與應用[D].安徽理工大學,20xx [8] 戴婉榮,熊前興 Server 資料同步機制的研究與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xx,5(19) [9] 龍馬工作室+SQL SERVER 網路開發例項精講[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xx [10] 劉曉華 Server 20xx 資料庫應用開發[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xx

Design Development of the Wan Jun Software Development Company’s Web Site

Abstract The Internet has developed very rapidly has become the rapid access to publish

disseminate infmation. It is an imptant channels f people to wk life plays an imptant role. Therefe, the web site’s construction in the Internet application's position is clearly evident, it has become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institutions infmation construction, are an imptant part of the value. This web site is developed based on sql server 20xx database by using 2.0,c# infmation publish platfm is developed using infmation is sted in database can be refreshed by inputing new infmation in background infmation management module. The web site’s interface design is very simple, users can operate it very whole web site is devided into the feground background infmation management can browse web contents, other users f infmation exchange,using the background management module can classify, add,modify delete the infmation. Keywds infmation publish visits’book management C#

開題報告範文 篇9

題目:四開膠印機著墨機構三維設計

專業:印刷工程(裝置)

班級:

印051班

學生學號:

學生姓名:付

指導教師:江

完成時間:**年3月

一、畢業設計(論文)課題來源)

這次畢業設計的課題是根據自己的專業所長和自己的興趣選定的,屬於設計繪圖類題目,在江祖勇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課題屬於開發設計型。

二、選題的目的及意義

印刷工藝過程是藉助印刷壓力將塗布在印版上的油墨轉移到印張上的過程。作為傳遞油墨和塗布油墨的著墨裝置,無論對哪種印刷機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獲得清晰的印品,油墨塗布要適量、均勻,沒有效能良好、工作正常、結構合理的著墨裝置,任何印刷機都不能印出令人滿意的印品。

三、本課題在國內外的研究狀況及發展趨勢

在早期的膠印機上不存在完整的供墨系統,由人工方式向版面提供和補充油墨,隨著膠印機的不斷改善,供墨系統從無到有,並發展到今天的自動化程度,成為膠印機上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目前的目標是在一些基本技術上取得突破,具體是:

控制方式的智慧化,在高速膠印機上研發遠端診斷功能。提供遠端服務與工作流程,針對具體機器的故障點設計系統解決方案;

裝置功能多元化,在大環境的變革下多元化、彈性化,且具有多種切換功能的包裝印刷裝置,才能不斷滿足市場的需求;

結構設計標準化、模組化,利用原有機型模組化設計,可在短時間內轉換新機型;

機構運動高精度化,通過應用馬達、編碼器及數字控制(NC)、動力負載控制(PLC)等高精度控制器來完成,並適當做好產品延伸,朝高科技產品的方向進行研發;

無軸傳動技術。用“電子齒輪”代替傳統的機械齒輪,去掉傳動軸,其優點在於避免由於傳動軸的扭曲以及齒輪間隙對印刷機張力及套印造成的影響,可實現更高程度的同步運轉,真正實現印刷機組模組化;

針對特殊應用的混合技術和通過連線生產增加附加值;為了適應上述發展,輸墨機構也必須同步發展。輸墨系統是技術上極其難於解決的複雜部分。

每一種膠印機的發展其主要內容是設計著墨系統,傳墨系統能滿足一下要求:在印刷紙張縱向與橫向上獲得高度均勻的油墨層快速的調節敏感性各個分色影象油墨層之間的分裂要小,也就是對分裂影響的低敏感性對油墨和溼潤溶液的數量具有大範圍的控制變數滿足經濟效益要求等。

四、本課題主要研究內容

1、畢業設計內容

根據印刷工藝原理及印刷機操作程式的要求,膠印機必須把油墨均勻地適量地傳給印版表面,並根據需要進行離墨和著墨。為此本設計要求採用合適的機構來完成離墨動作,選擇適當的著墨時間引數。

設計內容

(1)分析膠印機的著墨工作過程,選擇合適的時間引數;

(2)選擇合適的驅動機構;

(3)根據結構選擇合理的結構引數;

(4)設計著墨詳細結構;

2、主要引數

印刷速度:10000/小時;

紙張尺寸(mm):750*520;

ZUI小紙張尺寸(mm):285*200。

五、完成論文的條件和擬採用的研究手段(途徑)

1、通過搜尋相關的中外文資料,瞭解著墨機構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撰寫綜述;閱讀並翻譯外文資料,並藉助查閱相關的專業文獻完成開題報告。

2、通過在自主學習並在指導老師的指點和引導下,形成自己的設計思想,確定設計方案,完成設計計算,繪製三維機構,並完成著墨機構的電子圖稿。

六、本課題進度安排、各階段預期達到的目標:

第1—5周:調研、收集資料,擇寫綜述,閱讀、翻譯外文資料,對著墨機構動作分析,確定著墨、離墨時間,對結構型別進行分析,選擇合適機構,並確定合適的引數時間,設計計算,完成開題報告。

第6—7周:設計結構,校核。

第8—12周:繪製三維機構。

第13周:在計算機上對所有設計機構進行修改和調整。

第14周:根據三維圖繪製工程圖。

第15周:編寫設計說明書。

第16周:編寫設計說明書,編寫PowerPoint電子課件。

第17周:編寫PowerPoint電子課件,總結、答辯。

七、指導教師意見

對本課題的深度、廣度及工作量的意見和對設計(論文)結果的預測:

指導教師:

八、所在專業審查意見

負責人:

機械類開題報告範文(二)

1、課題名稱:數控銑床及加工中心產品設計

2、選題理由

製造技術是各國經濟競爭的重要支柱之一,經濟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先進的製造技術,而機床是機械製造技術重要的載體,它標誌著一個國家的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機床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先行部門,擔負這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現代化技術裝備的任務,以1994年為例,全世界基礎的消費額達261.7億美元。其中美國的消費額56億美元、中國33.6億美元。所以,在我國國民經濟建設中,機床工業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機械製造業中,大批大量生產時採用專用機床、組合機床、專用自動線等並配以相應的工裝,這些裝置的初期投資費用大、生產準備時間長,並且不適應產品的更新換代。單件小批生產時,由於產品多變而不宜採用專用機床,特別是在國防、航空、航天和深潛的部門,其零件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幾何形狀也日趨複雜,且改型頻繁,生產週期短,這就要求迅速適應不同零件的加工。書空機床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自動化機床,它較好的解決了小批量、品種多變化、形狀複雜和精度高的零件的自動化加工問題。隨著計算機技術,特別是微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數控機床上的應用,機床數控技術正從普通數控向計算機數控發展。一個國家數控機床的擁有量(相對值),標誌著這個國家機械製造業的現代化程度。數控銑床和加工中心因其特有的加工方式及其加工範圍廣在數控機床中佔有重大的比例,因此研究《數控銑床及加工中心產品設計》具有重大意義。

3、國內外研究現狀

當今世界,工業發達國家對機床工業高度重視,競相發展機電一體化、高質量、高精、高效、自動化先進機床,以加速工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長期以來,歐、美、亞在國際市場上相互展開激烈競爭,已形成一條無形戰線,特別是隨微電子、計算機技術的進步,數控機床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加速發展,各方使用者提出更多需求,早已成為四大國際機床展上各國機床製造商競相展示先進技術、爭奪使用者、擴大市場的焦點。中國加入WTO後,正式參與世界市場激烈競爭,今後如何加強機床工業實力、加速數控機床產業發展,實是緊迫而又艱鉅的任務。數控機床出現至今的50年,隨科技、特別是微電子、計算機技術的進步而不斷髮展。美、德、日三國是當今世上在數控機床科研、設計、製造和使用上,技術ZUI先進、經驗ZUI多的國家。

例如:在19世紀初時是1mm級,到20世紀初時提高到了0.01mm級。而近30年來,普通機械加工的精度已從0.01mm提高到0.005mm級,精密加工的精度已從1um級提高到0.02um級,超精密加工的精度已從0~0.01um級進入奈米級。在表面粗糙度方面,日本用螢光碳素泡沫拋光劑和細微SiO2粉末拋光工作,成功獲得了小於0.0005um的表面粗糙度。過去們只注意表面粗糙度、波度和紋理等表面特徵,忽視了表面之下0.38mm範圍內的內部效應,即次表面效應對零件可靠性的影響。這方面尚需深入研究,採取相應措施,方能提高產品的質量和使用壽命及可靠性。

中國於1958年研製出第一臺數控機床,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兩大階段。在1958~1979年間為第一階段,從1979年至今為第二階段。第一階段中對數控機床特點、發展條件缺乏認識,在人員素質差、基礎薄弱、配套件不過關的情況下,一哄而上又一鬨而下,曾三起三落、終因表現欠佳,無法用於生產而停頓。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盲目性大,缺乏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在第二階段從日、德、美、西班牙先後引進數控系統技術,從日、美、德、意、英、法、瑞士、匈、奧、韓國、臺灣省共11國(地區)引進數控機床先進技術和合作、合資生產,解決了可靠性、穩定性問題,數控機床開始正式生產和使用,並逐步向前發展。在20餘年間,數控機床的設計和製造技術有較大提高,主要表現在三大方面:培訓一批設計、製造、使用和維護的人才;通過合作生產先進數控機床,使設計、製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縮小了與世界先進技術的差距;通過利用國外先進元部件、數控系統配套,開始能自行設計及製造高速、高效能、五面或五軸聯動加工的數控機床,供應國內市場的需求,但對關鍵技術的試驗、消化、掌握及創新卻較差。至今許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動化刀具、數控系統依靠國外技術支撐,不能獨立發展,基本上處於從仿製走向自行開發階段,與日本數控機床的水平差距很大。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缺乏象日本“機電法”、“機信法”那樣的指引;嚴重缺乏各方面專家人才和熟練技術工人;缺少深入系統的科研工作;元部件和數控系統不配套;企業和專業間缺乏合作,基本上孤軍作戰,雖然廠多人眾,但形成不了合力。

4研究內容:

1.按圖紙要求制定真確的工藝方案

2.選擇合理的刀具和切削工藝引數

3.編寫數控加工程式

5、研究方法:

首先閱讀大量相關文獻資料,教材及新聞背景資料,包括機械製造的原理及方法,質量管理應用,數控機床現有技術水準,國際水平探討方面的書籍,報刊。以瞭解可靠性的內容,質量管理的概況和數控機床領域的基本知識體系。然後通過調研,進一步瞭解企業現狀及需求。接下來進行分析與設計。確定資料來源的真實準確。再進行系統設計

由於現有裝置所採用的是分析設計方法,因此可以首先對原有裝置進行適當的測試與除錯,然後使用快速原型方法來提高加工質量,等得到企業有效的反饋資訊後再可以考慮用統計分析法和棕合法進行接下去的再分析,再設計

6、進展按排:

1、準備階段(12月15日~12月30日)。蒐集有關資料,準備參考資料

2、完成開題報告及論文大綱交老師批閱(1月1日~1月15日)

3、依據論文大綱完成論文一稿交老師批閱(1月16日~3月10日)

4、完成論文二稿交老師批閱(3月11日~4月10日)

5、完成三稿(4月11日~4月30日)

6、完成相關論文簡介、答辯提綱,準備答辯階段(5月1日~5月10日)

7、畢業設計答辯階段(5月中旬)

7、主要參考資料:

1、周昌治,楊忠鑑,趙之淵,陳廣凌,機械製造工藝學,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20xx年12月第6次印刷。

2、張麗華,馬立克,數控程式設計與加工技術,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xx年7月第2版

3、楊建明,數控加工工藝與程式設計,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xx年4月第3次印刷

4、呂天玉,宮波,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xx年7月第3次印刷

5、高波,機械製造基礎,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xx年8月第1次印刷

6、黃鶴汀,王芙蓉,金屬切削機床(上冊),機械工業出版社,20xx年7月第1版第10次印刷

機械類開題報告範文(三)

院(系)名稱:機電工程系

專業名稱:機電一體化

年級:09機電三班

學生姓名:夏

學號:

指導教師姓名:袁

設計題目:電梯控制系統的PLC原理圖及梯形圖設計

電梯的國內外研究動向及意義

從1887年美國奧的斯公司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臺電梯,到中國ZUI早的一部電梯在上海出現,電梯行業在中國迅速發展,由此電梯變成了高層賓館、商店、住宅、多層廠房和倉庫等高層建築不可缺少的垂直方向的交通工具。隨著社會的發展,建築物規模越來越大,樓層越來越多,對電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隨著科技的進步,電梯也更加安全、舒適。然而,人們的追求並沒有就此停止下來,仍在不斷地進行研究改進。21世紀開始國際開始強調“綠色”,綠色和平,綠色天然,綠色和諧。電梯是載人的機電裝置,要實現綠色,也就是強調電梯更舒適、更安全地為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服務,強調電梯與環境的協調與和諧。

目前意義上的“綠色”,一般是強調“天然”的一面,強調與環境的協調與和諧。電梯屬於純粹的工業產品,其天然性應表現為對環境影響的儘可能小,與環境的協調與平衡,以及電梯本身的人性化。這也應是綠色電梯的發展方向。

(1)智慧化。我們這所說的智慧化電梯是傳統的人工智慧是無法勝任的。傳統的智慧控制是一種技術的事先安排,說到底是一種程式控制,是一種週期性的系統自動控制,實際上還算不上智慧。而真正的智慧電梯應更具人性化特點,不僅具有傳統的人工智慧的所有優點,而且還有傳統的人工智慧無法比擬的東西,具有動念和隨機處理各種問題的能力,諸如能根據轎廂內的情況和各層的候梯資訊,自動地制定每次的運動速度和停車政策;自動選擇運動方面;雙向語音交流;到達目的層的語音提示等,讓乘客有更多的主動性,使大樓交通運輸實現真正的人機對話。智慧化要求電梯有自動安全檢測功能,讓電梯自己能夠檢測到電梯的故障所在,並及時報警予以排除。

(2)安全。執行安全是電梯的根本和關鍵。可以說,電梯的全部其他工作都是以此為中心展開的,使電梯安全執行更有保障。執行安全不僅要消除電梯啟動時較強的電磁輻射,使用安全材料和執行穩定,而且要有一種良好的視覺效果,讓每一位乘客在寬敞、明亮轎廂內有安全、舒適的好心情。同時,電梯執行安全也要求電梯在執行中發生故障時,不但要使乘客容易與外界溝通聯絡,而且電梯本身應當能自動播放讓乘客感到放鬆的音樂,徹底消除產生緊張不安的情緒。當小孩和老人乘坐時,電梯對他們應給予一種如同家人般的照顧,不但讓老人和孩子感到方便和舒適,而且更讓其家人感到放心。電梯執行安全還要求電梯有自動休眠功能,使電梯在保證執行效率的同時,使電梯能限度地得到休眠。

(3)與環境的協調和平衡,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視覺協調。有人曾經做過環境色彩是否對人有影響的研究。該研究發展:視覺不協調的環境色彩對人的情緒、精神影響非常大。色彩宜人,格調高雅,製作精良的電梯,乘客自然會有一種安全的感覺,有一種視覺上的舒適。用料低廉,款式陳舊,色彩沉悶,甚至破破爛爛的電梯,乘客視覺協調無從談起,乘坐電梯的第一感覺就是不安全。國內的許多電梯公司對此的重視是遠遠不夠的,甚至不少通過引進國外技術國產化的電梯也顯露出一副土生土長的容貌。

②消除電磁輻射。如前所述,由於電梯是大樓裡頻繁起制動的大容量電器是電磁干擾的元凶,所以綠色電梯必須是一個達到自身對大樓電磁干擾ZUI小,而又不被其他電磁干擾影響的建築機電裝置。這樣不僅可以保證乘客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可以保證大樓、大廈中的大樓的辦公自動化、樓宇自動化、通訊自動化的正常運轉。

③舒適感。通過採用高載頻波向量靜音變頻器,可降低噪聲變換頻率及電壓。以CPU控制電壓及頻率的連續變換方式,按人體生理適應要求,利用計算機優化設計而成的理想執行曲線,實現更穩定、更舒適的執行。

對現代化電梯效能的衡量,主要著重於可靠性、安全性和乘坐的舒適性。此外,對經濟性、能耗、噪聲等級和電磁干擾程度等方面也有相應要求。隨著時代的發展,相信電梯行業會越來越貼近生活。

研究的主要內容及所解決的問題

目前,在電梯的控制方式上,主要有繼電器控制、PLC控制和微型計算機控制三種。而PlC實際上是一種專用計算機,它採用巡迴掃描的方式分時處理各項任務,而且依靠程式執行,這就保證只有正確的程式才能執行,否則電梯不會工作;又由於PLC中的內部輔助繼電器及保持繼電器等實際上是PLC系統記憶體工作單元,即無線圈又無觸點,使用次數不受限制,屬無觸點執行,因此,它比繼電器控制有著明顯的優越性,執行壽命更長,工作更加可靠安全,自動化水平更高。PLC控制是三種控制方式中有可靠性、實用性和靈活性的控制方式,它更適合於用在電梯的技術改造和控制系統的更新換代,是電梯控制系統中理想的控制新技術。

電梯的控制是比較複雜的,可程式設計控制器的使用為電梯的控制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隨著PLC應用技術的不斷髮展,將使得它的體積大大減小,功能不斷完善,過程的控制更平穩、可靠,抗干擾性能增強、機械與電氣部件有機地結合在一個裝置內,把儀表、電子和計算機的功能綜合在一起。它已經成為電梯執行中的關鍵技術。因此,研究plc技術更具有了戰略性的意義。

Plc的研究內容及措施

對於電梯的控制,可選用繼電-接觸系統或可程式設計控制器來完成,但是二者有各自的特點:

a:繼電-接觸系統:它的優點是線路直觀,大部分電器均為常用電器,更換方便,價格較便宜。但是他觸點繁多,線路複雜,電器的電磁機構及觸點動作較慢,能耗高,機械動作噪音大,而且可靠性差。

b:PLC在設計和製造上採取了許多抗干擾措施,使用方便,擴充套件容易。它使用了梯形圖和可程式設計指令,易於掌握。總之,PLC取代繼電-接觸系統已經成為大的趨勢。

基於上述原因,我選擇用可程式設計控制器來完成對電梯的控制。

設計的內容與要求:

概述:

隨著時代的發展,工業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PLC行業已經在工業市場上佔有一大片領地。在此次設計中,我將利用PLC來實現對電梯的控制。其中包括對PLC硬體的設計,軟體設計,駐點路的設計,控制櫃的設計,以及電梯惦記和其他裝置的選擇,還有原理分析等。相信此次設計後,我對電梯的實際執行能有初步的瞭解。

控制要求:

1.電梯轎箱的控制要求:

a:選向:根據電梯各層內選外呼訊號的先後和停止時轎箱所在的樓曾位置決定電梯的執行方向。

b:選層換速:指電梯能夠根據轎內所選層而決定執行方向,而且遵守或一直向上,或一直向下的原則。並且在每次平層的時候都能夠換速。

c:樓層位置的指示:選用了數碼管顯示的方法。由於FX2N系列已有內部計數-譯碼驅動模組,所以只要外部加上LED七段顯示管和電源就可以顯示樓層了。

2.電梯門的控制要求:

要求當電梯平層的時候,電梯門自動開啟,經過10秒鐘後電梯門自動關上。如果遇到有人在門中間的情況,電梯會因為光電開關的作用而自動開門。

3.補充要求:

除了上述兩個要求以外,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備用電梯電機的使用,一但曳引電機出現故障,備用電機將手動控制轉入執行狀態,避免因曳引電機出故障而引發的不必要的麻煩。

開題報告範文 篇10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格式注意事項

摘要課題方案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環節,能為研究者提供明確而可操作的程式。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課題方案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意義、實施計劃、預期成果等部分。課題方案一般以表格形式呈現。撰寫課題方案時要注意科學性、可行性和過程性。

課題方案的制定是課題研究的必要條件,不僅為研究者提供了明確的、可操作的程式,而且為這些程式的操作提供可靠的方法,是課題研究的“藍圖”。科學研究是一個廣泛收集資訊,並通過分析、加工、處理得出有助於認識、解決相應問題的結論過程。由於師生的知識結構和科學素養的限制,對課題研究往往停留在經驗層次上,而忽略了科研的根本環節(資訊的即時收集、分析、加工和處理工作)。因此,重視課題方案的設計,對於保證研究的規範性,提高科學研究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1、課題方案的內容

課題方案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意義、成員分工、實施計劃、可行性論證、預期成果及其表達形式等,其中實施計劃是課題方案的主要部份。

研究背景即提出問題,闡述為什麼要研究該課題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論背景和現實需要。還要綜述國內外關於同類課題研究的現狀:①人家在研究什麼、研究到什麼程度?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別人還沒有做的問題。③他人已做過,你認為做得不夠(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別人已做過,你重做實驗來驗證。

目的意義是指通過該課題研究將解決什麼問題(或得到什麼結論),而這一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有什麼意義。有時將研究背景和目的意義合二為一。

成員分工應是指課題組成員在研究過程中所擔負的職責。

實施計劃是課題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時間安排等。研究內容是指可操作的東西,一般包括幾個層次:⑴研究方向。⑵子課題(數目和標題)。⑶與研究方案有關的內容,即要通過什麼、達到什麼等等。研究方法要寫明是文獻研究還是實驗、調查研究?若是調查研究是普調還是抽查?如果是實驗研究,要註明有無對照實驗和重複實驗。實施計劃要詳細寫出每個階段的時間安排、地點、任務和目標、由誰負責。若外出調查,要列出調查者、調查物件、調查內容、交通工具、調查工具等。如果是實驗研究,要寫出實驗內容、實驗地點、器材。實施計劃越具體,越容易操作。

可行性論證是指課題研究所需的條件,即研究所需的資訊資料、實驗器材、研究經費、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及教師的指導能力。另外,還應提出該課題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還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學校和老師幫助等等。

預期成果一般是論文或調查(實驗)報告等形式,。成果表達方式是通過文字、圖片、實物和多媒體等形式來表現。

2、課題方案的格式

一般用表格形式呈現,也可用其它方式表達(詳見附件:研究性學習課題“寵物熱對社群生活的影響”的課題方案)。

3、撰寫課題方案的注意事項

一要注意可行性。課題方案要詳細、明瞭,研究方法和步驟要具備可操作性。實施計劃要寫得具體、翔實,各研究階段時間安排要合理、充裕,課內時間一般用於選題、蒐集資料、交流展示,而調查、實驗、材料處理、論文撰寫儘量安排在課外;若是實驗研究要考慮重複實驗,以排除偶然因素的干擾。研究方法的選擇要根據課題內容、學生認知水平及教師的指導能力來確定。資料蒐集和實驗儘量在校內完成。

二要注意科學性。課題方案要體現出立意新穎、結構嚴謹、行文流暢等特點。提出問題和目的意義要與預期結果相吻合;方案中各部分切忌張冠李戴;獲得的資訊資料和提出的觀點要客觀真實,經得起推敲。

三要注意過程性。整個研究過程必須在課題方案中體現出來,如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驟(選題→開題→資料蒐集→實施→結題→交流展示→研究後反思)和預期結果等等。

開題報告範文 篇11

一、論文題目:

classroom interaction and oral english teaching

二、研究現狀:

對於課堂互動與英語口語教學之間的關係,國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1)構建主義模式 它是以構建主義理論為基礎的互動模式,司洪海在《構建主義理論與英語口語教學》中從對現有教學模式的“反思”入手,探討將構建主義引入英語課堂教學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意義和作用。盧豔春和路雅琴在《構建主義與大學英語口語課堂教學》中則分別“從構建知識觀”“構建學習觀”“構建教學觀”入手,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主動性、構建性。

(2)角色扮演模式 徐志敏、王瑛在《大學英語課堂互動教學中角色扮演探究》中著重探討了在角色扮演的互動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對指導教學實踐具有重要的意義。而黃玉蘭在《角色扮演引入英語專業口語教學中》從角色扮演是“多為互動英語口語教學模式的應用”探討了角色扮演這一教學方法的目的、步驟和利弊等方面。

(3)以學生為中心模式 這一模式被單獨研究的較少,黃影秋在《以學生為中心提高英語口語課堂教學效果的探索中》通過對學生口語課堂學習存在的問題的分析,提倡“以學生為中心”,實現教與學的“雙邊互動”。並提出闡述如何運用其他“教學策略提高口語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交際能力的提高。而劉蓉在《談英語口語課堂互動》中則提出了互動可以創造“以學生為中心的口語課堂和整體小組作業模式”,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4)合作性學習模式 這種模式的研究較為普遍和盛行,它興起於美國,在後來取得實質性的進展的一種教學理論與策略。黃豔在《合作性學習在大學英語課堂的應用》中提出了以下幾種合作模式,從而的出該模式的優勢所在。顧曉樂在《合作性學習與情景劇表演》中從情劇表演的角度來證明合作性學習的有效性。肖巧玲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合作學習》中則通過合作學習在口語教學中的實踐探究合作學習應注意的原則。而慕東文在《合作性學習的特點、目標、內容和實踐策略》一文中,他用“人文精神和平等民主合作”原則,對待新的理念,指導英語口語教學。

(5)情景設定模式 它主要是根據gillian brown & george yuled的語言情景對第二語言習得者的交際緊張、焦慮的研究表明口語情景設定不適當,會影響學生用目標語進行交流,進而強調進行口語教學情景設定的重要性。張舍茹、孫邊旗在《英語口語教學的情景設定>>中就論述我們應注意“情景互動教學中應遵循的原則”,及如何設定“英語口語教學中情景設定的形式”兩個小方面區域性性的探討了情景設定這種互動模式。孫久榮在《論英語口語課的情景教學》中對情景設定這個模式從巨集觀上進行了分類,進而得出“開放式情景”和“封閉式情景”,為情景設定互動模式研究開闢了一個小領域。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通過對目前已經發展起來並比較成熟的幾種互動模式的歸納來看:關於人際互動這種互動模式在目前的互動性研究中被單獨研究還比較少,沒有被當作一種獨立的模式應用到英語口語課堂教學中,它更多的是被貫穿到其他幾種互動模式當中。因此,本論題認為它還有進一步研究的空間。

四、研究的理論依據和研究方法:

本論題將以教育心理學的理論為基礎,以互動理論和構建主義理論為依據,運用歸納總結的方法對已有的研究進行巨集觀上的概述,從而引出本文論題,通過例證分析、驗證人際互動模式對課堂英語口語教學效果的提高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五、提綱: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definition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interaction

1.1 definition of interaction

1.2 theoretical basis of interaction

1.3 some main interactive modes in the present classroom

chapter two the necessity and the principles of following interaction-teaching mode

2.1 the disadvantage of traditional oral english teaching mode

2.2 the necessity and merit of taking interaction-teaching mode

2.3 oral english interaction-teaching mode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chapter three personal interaction in the oral english teaching

3.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3.2 two types of personal interaction

3.3 classroom climate

3.4 classroom size

chapter four the evaluation of the interactive oral english teaching mode

4.1 some principles should follow when evaluating

4.2 the concept of evaluating

4.3 the technology of evaluating

conclusion

六、參考文獻

jonssen, king technology: toward a constructivist design model [j]ational technolgy. 3 (1994): 34-35.

littlewood, william.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盧豔春, 路雅琴.“構建主義與大學英語口語教學.” 前沿雜誌. 11 ():98-100.

司洪海.“構建主義理論與英語口語教學.” 基礎英語教育. 4 ():8-9.

吳蕾.“構建主義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 東華大學學報(社科版).7 (XX年):23-24.

範雄飛, 黃玉蘭.“把角色扮演引入英語專業口語教學之中.”讀與寫雜誌. 9 ():35-37.

徐志敏, 王瑛.“大學英語課堂互動教學中角色扮演探究.” 外語研究. 8 ():56-57.

黃影秋.“以學生為中心提高英語口語課堂效果.” 濟南職業學院學報. 3 (XX年): 81-88.

何亞娟.“中學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渭南師院學報. 12 (): 72-73.

顧曉樂, 黃芙蓉.“合作學習與情景劇表演.” 國外外語教學. 2 ():55-56.

黃豔.“合作性學習在大學英語課堂的應用.” 長沙大學學報. 10 (XX年):145-146.

慕東文.“合作性學習的特點、目標、內容和實踐策略.” 甘肅農業. 6 ():304-305.

孫邊旗,張舍茹.“英語口語教學的情景設定.” 教育理論與實踐 8 ():37-39.

孫久榮.“論英語口語課的情景教學.” 遼陽師專學報 21 ():87-89.

開題報告範文 篇12

一、網站整體規劃,要做網頁的第一步便是做網站的整體規劃這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

1.討論網站的主題。

網站整體規劃是做網頁的第一步也是製作網頁ZUI關鍵的一步它決定了你要表答的資訊,因此我選擇了我選擇我ZUI喜愛的服飾來為它做網頁。在平時我也對服裝的網頁比較關心,無論是淘寶網上的衣店還是各種品牌裝。這次我是為“易菲”服飾做的網頁。

2.定位網站的ci形象。 “易菲”植根中國文化之精髓,汲取自然稟賦之靈性,形成一個既有濃厚文化底蘊,又有現代自然人文氣息的特色品牌。“易”即是容,是包容,是寬容,是五千年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是厚德載物,是對人性寬度的一種拓展。“菲”通非,是生機、是個性、是春意盎然、是自強不息,是對人性深度的一種挖掘。“生活如花,自在快樂”是yifini易菲的設計理念,倡導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如花兒綻放般美好舒適、自在快樂的生活方式。這也便是我網站的ci形象。

3.確定欄目和板塊。

於時間的關係在本次我準備做四張網頁:一張主頁三張二級頁面。分別設計了“時尚首頁、時尚衣秀、推薦產品、潮流資訊”等四個欄目。在這四張頁面中我打算都用淡藍色做背景顏色來映襯我網頁的主打色綠色。

4.網站的整體風格和創意。

整個網站的創意就在於顏色的搭配,與各種圖片的搭配,它們相互輝映,相互襯托。以便達到表現其品牌的和諧之美、自然之美。我踩用淡藍色和綠色為我網站的主打色主要是因為我的產品特性。在設計上,yieini易菲推崇“自然美”,將帶表女性氣質的花卉和自然元素融入設計之中,充分體現設計師和顧客所追求的一種灑脫、舒適的生活氛圍,力求表現悠閒、舒暢、自然的生活情趣。因此我用天空與自然的顏色來表達這張自然之美、和諧之美。

二、網頁製作的前期策劃與準備,在本階級主要有兩方面的工作。

1.資料的蒐集。

在做網頁我上網收集了許多方面的資料主要是有關網站的佈局與服飾品牌方面的資料,我首先進它的企業網站找了一些關於“易菲”服飾的圖片主要是一些代言形象還有代表其企業形象的圖片。其次我去瀏覽了許多的網頁觀察其網頁的佈局、顏色搭配、欄目、板塊等方面的內容,同時也蒐集了一些對我有用的資料。在搜尋資料ZUI困難的便是動態圖片的蒐集,動態圖片其gif格式的還是好儲存,但是要蒐集flash動態圖片就相對較難了。我用了一天的時間來蒐集我的flash都不太成功,不過還搜到了可以換自己圖片的程式碼。在開始時我根本就不知道flash是怎樣搜尋,不過經過三次像老實詢問我終於懂得一些關於程式碼的搜尋。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之中我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之處,ZUI關鍵就是平時對知識的掌握不夠,連ZUI基本的資料搜尋都覺得困難。也是我平時不夠認真和努力的表現。通過這次的教訓在以後我一定會做得更好,爭取不範類似錯誤。

2.熟悉製作軟體。

做網頁主要用的工具便是dremweaver、photoshop、flash軟體。在這些軟體我對dremweaver、photoshop相對比較熟悉,因為在平時上課是老師帶領我們運用過。所以我還可以正常的運用,但是出現的問題還是有很多。有很多不懂如何操作,只有通過在次去看書才能夠了解,這也體現了我學習方面的缺點,它是我平時不夠認真的具體表現。

三、網頁製作,這便進入我該次的主題了具體制作流程如下。

1.構建站點框架。

在我開啟dremweaver後第一步便是新建站點,我把我的站點建立在f儀下面。並將我搜集的全部資料都儲存在其資料夾中,以便網頁製作時可以方便的使用。

2.設計主頁及二級頁面。

在主頁我設首頁製作時,時刻考慮著網頁的基本原則:統一,連貫,分割,對比及和諧的原則,內容統一,都是為了主題服務,美容美體,一個網站強調的就是一個整體,只有圍繞一個統一的目標所做的設計才是成功的;連貫,頁面之間關係連貫,統成一體;每版內容都自成一體,顏色各異,便於瀏覽;整個網頁有動有靜,色彩呼應,搭配協調,不呆板,富有生氣;顏色各異,但又不同之中又相同,渾然一體。而且製作過程中,不忘以下原則:

簡潔實用: 這是非常重要的,網路特殊環境下,儘量以效率的方式將使用者所要想得到的資訊傳送給他就是的,所以要去掉所有的冗餘的東西。使用方便:同第一個是相一致的,滿足使用者的要求,網頁做得越適合使用,就越顯示出其功能美;頁面用色協調,佈局符合形式美的要求: 佈局有條理,充分利用美的形式,是網頁富有可欣賞性,提高檔次。當然雅俗共賞是人人都追求的。

互動式強: 發揮網路的優勢,是每個使用者都參與到其中來,這樣的設計才能算成功的設計。這樣的網頁才算真正的美的設計。每個子頁都設有上導航欄,便於瀏覽和跳轉。3個二級網頁製作時,使用的是表格,每一個頁面都用表格為它佈局好,然後在插入圖片文字及其他,這樣有一定的規劃性,體現了連貫統一性,不同的內容根據各自的特色建立了不同的表格,突出各自的主題,增強了對比性。在做這些網頁的時候我就進行了如上所述的方法。但我所以網頁的背景顏色及主題顏色都是相同的以便突出我每一個網頁都是為凸顯我主題而服務。

3.實現網頁間的連結。

我的連結按鈕主要有四個“時尚首頁、時尚衣秀、推薦產品、潮流資訊”它分別連結到我所做的四個網頁。連結的過程其實很簡單,主要是把要連結的文字選擇在選擇工具欄的連結按鈕ZUI後選擇自己要連結的網頁單擊確定便可以了。

4.向靜太網頁插入動態效果。

在這一階段我遇到了許多的問題,主要是我在主頁插入我的flash的時候,開是我將帶碼貼上到我的網頁上可是在瀏覽網頁的時候flash卻不能夠顯示。ZUI後我向老師的請教後終於在老師的幫助下我成功的在我的主頁插入了flash。而在其它的二級網頁我主頁插入的是一些gif格式的動態圖片。

四、網頁的除錯

在做完網站才發現,怎麼所有的圖片素材並不是在一個資料夾中,而有許多的子資料夾,從網上下載的網頁全都是一個網頁對應一個資料夾。製作過程中,才發現,原來自己懂的太少了,好多不知道的地方,才趕緊查書,開始的時候只是會建立模版,可不會應用。而對於動態flash的插入我更是問題多多,開始是我對程式碼基本上是不懂,這就是自己學校上的問題,當真正開始運用的時候在向老師提問。

這只是在製作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其它問題也是類似相同。現在想想,自己所會的東西太少了,現在做的網站只是一些簡單的靜態的網站,看到了一些知名的網站開發出的網頁,不僅欄目內容豐富,資訊量大,而且頁面圖文並茂,五彩繽紛,使得網民讚歎不已,流連忘返。從我做的網頁來看可以反映出學習的還不夠,缺點疏漏。需在加以刻苦鑽研及學習,不斷開拓視野,增強自己的實踐操作技能,為以後能做出出色的網頁而努力。同時我也希望能夠有更多的類似動手練習,讓我們在實踐之中來學習知識。因為我覺得實踐不僅能夠提高我們的學習興趣它更能夠提高我們的動手能力增強我們的技術性。

開題報告範文 篇13

一, 選題意義

當今,中國社會正面臨著一個空前的社會轉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迅速變化,市場經濟以及與之相伴隨的社會流動、城市化、婦女就業、經濟的繁榮、家務勞動的減少、婚姻的自由及性知識的傳播等,這一切以及隨著人們追求的多樣化,曾經地那個同質化程度很高的早期社會, 日益變得異質化和多元化了。所有這些都在促成當代中國的性道德、性法律以及與性相關的諸多社會規範也正在發生急劇的變化。

性犯罪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所謂廣義上的性犯罪,是指一切違反性行為的生活準則和社會秩序從而危害社會的行為,簡言之,即一切關涉性的犯罪,它包括罪、嫖宿幼女罪、強迫賣淫罪、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罪、引誘幼女賣淫罪、組織賣淫罪、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猥褻兒童罪、聚眾淫亂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重婚罪、破壞軍婚罪、故意傳播性病罪、走私淫穢物品罪、製作、複製、出版、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罪、組織播放淫穢音像製品罪等,以及受到國外刑法規制的亂倫罪、通姦罪、違反自然性交罪等;而狹義上的性犯罪僅指攻擊性的性犯罪,即強行侵犯他人性的自由權利的犯罪行為,如罪(包括姦淫幼女罪),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等,簡單地說,就是如果有人違揹他人的意願而實施性行為,那麼被害人就有權保護自己,讓這些行為的施加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刑事的懲罰。

在本文中,筆者是在廣義上使用性犯罪的概念的。選擇刑法對性犯罪的規制及完善這一題目,是有著現實意義及其理論意義考量的。理論意義而言,法律規制的是行為,行為包括合法與非法之分,所有對他人肉體或者精神造成傷害的行為都是違法的,應受到懲治,而一旦這種行為達到了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律時,具有了相當的刑事違法性之後,就要受到刑法的規制和譴責。一種性行為之所以在刑法中被規定為犯罪,而受到刑法的規制,其關鍵在於它侵犯了兩種社會關係,其一是人的權利,即性的不可侵犯的權利;其二是社會秩序,即社會正常的倫理及情感。但對於性犯罪的刑法學研究我國並不成熟,尚有許多有待深入的問題值得探討,通過刑法對性犯罪的規制研究,可以完善我國理論界對這一問題研究的缺失。

在現實意義來說,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經濟領域的快速進步,凸顯了我國法律對社會生活調整的缺失,而刑法對於性犯罪的法律規定顯得猶為滯後。在權利淡漠、生活失序的社會中是無所謂性犯罪的,所以一個社會中的性犯罪立法的的背後是有人權和法治作為文化和制度支撐的。只要有人存在,有人的繁衍生息,那麼任何一個社會的刑事法律中都有有關性犯罪的立法,有關於性行為的規制和引導。中國無論在經濟還是法治上都是一個後髮型的國家,雖然傳統的中華法系中也有發達的“性犯罪”立法,但其根基是生長於自然經濟和宗法社會下的產物,它並不能為我們今天的法制現代化提供完全的指引方向,因此面對當前我國粗糙、簡單、貧乏的性犯罪立法我們自然又瞄向了現實的社會生活需求。一些以前比較少見的性侵犯形式開始增多,給公民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有的案件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而我國的立法由於各種原因,對於這方面的認識仍然停留在比較保守和滯後的狀態,結果導致不能有效地打擊犯罪、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使得相當一部分罪行嚴重的性侵犯者得以逃脫法律的制裁,其後果是嚴重的。在現實上,通過刑法對性犯罪的研究,可以完善我國刑法的相關規定,追求更好地打擊犯罪、保障人權作用。

性犯罪作為一種人格異化的社會現象,在當今的社會中日益顯現出新的特點和規律,愈加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然而在我國相對粗淺及貧乏的相關立法的前提下,這些現象要麼為法律所沒有規定,要麼有所規定但不完善。雖然在學理上,對該問題的研究不乏其人,但在筆者看來,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認識上的片面性且尚有相當地完善空間。本文結合相關案例並借鑑理論界學者的一些研究成果,進而提出相關立法建構的主張,以期對刑法在性犯罪領域有所貢獻。

性犯罪不僅使被害人身體受到創傷、精神受到摧殘、導致被害人家庭關係破裂、甚至出現被害人自殺的惡果,而且汙濁了人們的心靈、敗壞了社會的風氣和秩序、有害於社會健康穩定的發展,應引起社會和國家的高度關注,鑑於我國刑事立法上對性犯罪規制的滯後,我們應在立足我國國情和社會現實的基礎上,追求完善。本文追求在理清性犯罪的基本內涵的基礎上,結合古代社會對性犯罪的規範機制及借鑑現在西方社會性犯罪的立法特點和趨向,在認真考量我們目前的刑法立法對性犯罪的規制缺陷的前提上,以期提出刑法對性犯罪的一種更為完善的規制。

二,研究現狀綜述

關於性犯罪,我國《刑法》中並沒有規定相關的概念。對此,我國刑法學者在研究中提出了以下四種不同的觀點:(1)性犯罪通常是指男女兩性關係方面的犯罪;(2)性犯罪是指直接涉及男女兩性關係的性行為、直接涉及未成年人的性行為及直接展示人的性感部位的行為的犯罪;(3)性犯罪是指以暴力、脅迫或其他手段,違背婦女意志,強行與婦女性交,或者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猥褻兒童的行為,是犯罪、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犯罪及猥褻兒童犯罪的類稱;(4)性犯罪是指由於出於故意侵犯他人的性權利、性健康或妨害與“性”有關的社會風化而違反刑事法律規範並構成刑事犯罪的行為。

根據我國現行《刑法》可以納入性犯罪的罪名主要有:罪、嫖宿幼女罪、強迫賣淫罪、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罪、引誘幼女賣淫罪、組織賣淫罪、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猥褻兒童罪、聚眾淫亂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重婚罪、破壞軍婚罪、故意傳播性病罪、走私淫穢物品罪、製作、複製、出版、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罪、組織播放淫穢音像製品罪等。但我國刑事立法對性犯罪的相關規定,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主要包括:

(一) 性犯罪的犯罪主體不完整

從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這一章中對性犯罪的規定可以看出,性犯罪的主體和物件並不是普通罪名中的“一切人”對“一切人”,而是以性別和年齡為標準的,以罪為例來加以說明。當前的一般通說認為,罪的犯罪者只能是男性,是男性特有的一種犯罪,婦女不可能成為直接實施犯罪的主體。即便是在共同犯罪中,婦女可以成為男子的幫助犯、教唆犯或間接正犯,也只是取得一個可以成為主體的“名份”而已。

人類歷乃至現實社會中絕大多數的性侵犯都是由男性對女性實施的,女性侵犯男性的事件雖然有,但由於數量少而不被人重視。隨著社會觀念的變化,原先被人們視為異端的同性戀逐漸被默許和容忍,同性戀的人數也在逐漸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就有可能出現女同性戀者對其他不願與其發生性關係的女性進行性攻擊的情形,這些都是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而新出現的一些新型犯罪,我國的刑事立法必須對此做出迴應。

(二) 性侵犯的犯罪物件範圍過窄

按照國際公約的通行標準,未滿18 週歲的自然人都在“兒童”的範圍內,我國的《民法通則》和《刑法》則更精確地將兒童的年齡界定在14 週歲以下。刑法規定的性侵犯的犯罪物件只能是婦女或者兒童,作為14 週歲以上的男性,包括未滿18週歲的未成年人則被排除在法律的保護範圍之外。但

實際上,男性被侵犯的情況並不少見,特別是男性受到男同性戀者的攻擊。對於男性,包括未滿18 週歲的未成年人,只能被動地接受社會強加給他們的強者角色,無論是受到了怎樣嚴重的性侵犯,都無法得到法律的公正救濟,這是我們在建立健全法治社會過程中應當亟待改變的現實。

(三) 性犯罪立法中的具體罪名缺陷嚴重

在我國的刑法典中,性犯罪立法中的具體罪名缺陷嚴重,其中包括罪,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以及其他罪名等。例如組織賣淫罪,我國《刑法》第358條第1款、第2款規定,組織賣淫罪是指以招募、僱傭、強迫、引誘、容留等手段控制多人從事賣淫的行為。從組織賣淫罪來看,它的主體是自然人,法律沒有對其作出限制;它的物件既可以是男性也可以是女性。然而考量“賣淫”一詞在刑法中的含義發現它有兩大特點:一、賣淫的主體是婦女或男子;二、賣淫的物件是異性,因為只有異性才能與之為性交行為。所以撇開已經為法律所固定下來的對“賣淫”主體的突破,即從婦女擴大為兩性皆可,賣淫行為只能發生在異性之間。根據罪刑法定原則,這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男子向男子以及女子向女子提供賣淫服務的情況。

自改革開放以來,國門洞開,泥沙俱下,出現了黃毒氾濫的情況,其中之一就是男妓出現,組織男子賣淫與傳統我們所認識的賣淫有顯著的區別,為了打擊這類犯罪,刑法已將組織的物件從婦女擴大至他人。同理可推,既然同性之間的“賣淫”情況也是與傳統的賣淫有所區別的,也是我們常人所不能接受的,而立法並沒有作出規定,這是我國《刑法》的一大空白。

在我國的性犯罪立法中,涉及到此類的還有很多,諸如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引誘幼女賣淫罪、嫖宿幼女罪等等,都是在當時特定的社會背景下制定的,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社會已發生了鉅變,男強女弱的現象已大為改觀,婦女獲得了在各個領域平等的地位。同時,由於改革開放的深入,在國外出現的一些醜惡現象在我國也開始大量湧現,並已為國人所司空見慣,如女性強制猥褻侮辱男性(包括男童),同性之間的強制猥褻侮辱行為,以及同性賣淫等其它一些賣淫現象。這類現象同樣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了我國法律的空白,司法機關對此也無從適手,無法律依據可尋,或者突破罪刑法定的刑法基本原則去進行類推以歸罪。

三,研究方法

對於“論我國刑法對性犯罪規制的完善”這篇論文,以歷史唯物主義的研究方法為根本指導,具體而言,筆者擬以下列研究方法進行寫作。

(一)社會實證研究方法

實證分析作為一種研究方法,其實包含著邏輯實證分析和經驗實證分析兩個基本層面。實證分析法是屬於描述性方法的範疇。所謂描述性方法即對現實存在的法律規範和法律活動作經驗性的表述和說明,即歸於實然(is)的範疇。實證分析法屬於一種基本的研究方法,與之相對應,在具體方法上主要注重社會調查,注重對社會現象的深層次原因的揭示。

(二)比較法

比較法是人們所普遍採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古今對比和中外比較。

(三)法律經濟學分析方法

波斯納認為,經濟學是一門關於我們這個世界的理性選擇的科學(the science of rational choice);經濟學的任務就在於探究以下假設的含義:人在生活目的、滿足方面是一個理性化者(rational maximizer)——我們將稱他為“自利的(self-interest)”。“人是其自利的理性化者”這一概念暗示,人們會對激勵(incentive)作出反應,即如果一個人環境發生變化,而他通過改變其行為就能增加他的滿足,那他就會這樣去做。

四,論文框架結構

序言

一,性犯罪的刑法規制概述

(一)性的概述

1,性與性文化

2,性的規範

(二)性犯罪的內涵

1,性犯罪的概念

2,性犯罪的特徵

(三)性犯罪的分類

1,“有受害者的性犯罪”和“無受害者的性犯罪”

2,“自願的性犯罪”和“侵犯的性犯罪”

3,“法定的性犯罪”和“自然的性犯罪”

4,“聚眾的性犯罪”和“單獨的性犯罪”

二,古代社會對性犯罪規制概述

(一)男權主義的社會統治模式

(二)刑法對性犯罪的規制模式

三,我國性犯罪法律規定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性犯罪法律設定存在的問題

1, 性侵犯的主體不甚完整

2, 性犯罪物件的範圍過於狹窄

3, 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界限劃分困難

(二)產生性犯罪法律缺失的原因分析

1,傳統的性別觀念和文化因素的影響

2,思想意識中的男性本位主義的觀念影響

3,刑法立法謙抑性的考量

4,傳統價值觀念的侷限

四,現代西方性犯罪的立法趨向

(一)社會背景

1,女權主義運動的興起

2,傳統性文化的影響

(二)現代西方性犯罪立法趨向

1,性犯罪的定位發生了質的變化

2,性犯罪的主體和物件範圍的擴大

3,性犯罪中“性交”定義的新內涵

4,更加重視對未成年人權利的保護

5,通姦行為的無罪化傾向日趨明顯

6,始終堅持“亂倫為罪”的傳統

7,強調性犯罪案件中被害人的選擇機制

五,完善我國性犯罪立法的建議

(一)擴大性犯罪中犯罪主體及受害人的範圍

(二)擴大性犯罪的犯罪物件的範圍

(三)加重對一些嚴重性犯罪行為的懲治

(四)增強對未成年人權利的刑法保護

(五)增設亂倫罪或亂倫法律規定

(六)增加“婚內為罪”的相關條款

(七)對同性戀中的犯罪問題作明確規定

(八)對“性賄賂”行為要有專門立法.

(九)對網路色情要作專門立法

(十)對性犯罪量刑方面的完善

五,寫作計劃

碩士生至少要用一年半的時間參加科學研究及撰寫學位論文。第三學期末完成論文的選題、開題工作,第五學期末應完成論文初稿。論文字數不少於4萬。

六,參考文獻

1、張明楷:《刑法學》,法律出版社XX年8月第3版。

2、高明暄、馬克昌主編:《刑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XX年4月第3版。

3、蘇力:《波斯納及其他》,法律出版社XX年3月版。

4、趙秉志:《侵犯人身權利犯罪疑難問題司法對策》,吉林人民出版社XX年1月版。

5、魏健馨、張學林:《犯罪心理學》,南開大學出版社XX年2月版。

6、歐陽濤:《當代中外性犯罪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3年5月版。

7、李邦友、王德育、鄧超:《性犯罪的定罪與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XX年5月版。

8、[英]約翰•斯圖加特•密爾:《論自由》,於慶生譯,中國法制出版社XX年4月版。

9、[美]理查德•a•波斯納:《性與理性》,蘇力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XX年5月版。

10、[法]e•迪爾凱姆:《社會學方法的準則》,狄玉明譯,商務印書館1995年12月版。

11、賀洪超:“對我國性犯罪立法若干問題的法律思考”,《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XX年第1期。

12、蘇力:“法條主義、民意與難辦案件”,《中外法學》XX年第1期。

13、李擁軍:“現代西方國家性犯罪立法的特點與趨向——關於完善我國當前性犯罪立法的一點思考”,《河北法學》 XX年第7期。

14、魏東,倪永紅:“罪的文化學分析”,《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XX年第3期。

15、蘇方元:“論性犯罪黑數產生的原因與解決對策”,《法制與經濟(下半月)》XX年12期。

16、楊筱柏、於彩輝:“德法合力: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對策”,《黨史博採》XX年第5期。

17、張曉雲:“丈母孃“”女婿如何論處”,合肥晚報XX年12月12日第3版。

18、劉輝:“對我國性騷擾立法的法律思考”,《宿州學院學報》XX年第4期。

19、王留彥、雷安軍:“構建我國反性騷擾法律體系”,《蘭州學刊》XX年第7期。

20、魏瑩:“我國有關性犯罪的立法建議”,《法治論叢》XX年第7期。

21、彭文華:“性權利的國際保護及我國刑法立法之完善”,《法學論壇》XX年第5期。

22,李銀河:《性的問題》,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年3月版。

開題報告範文 篇14

研究課題

寵物熱對社群生活的影響

課題組成員

方卉、鄭曉辰、董曉、王宇喆、倪靚霞

課題組長

盧靜

班級

新高一夏令營

指導老師

呂柏盛

研究背景(為什麼提出研究課題,包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近年來,隨著家庭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質量的改善,越來越多的人在閒暇空餘之時飼養起了寵物。原來飼養用於特殊用途的動物,也逐漸成為人們平日玩耍、取樂的物件。飼養寵物可以培養人與動物的情感,協調人與動物的關係,還能給人們帶來愉快、活力和希望,增添生活樂趣,可以說益處不少。

隨著寵物熱的興起,也給人類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寵物傷人事件時有發生,狂犬病死亡率居高不下,寵物隨地大小便影響市容,寵物的叫聲嚴重擾民等等。如何規範寵物管理已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問題。所以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了寵物熱對社群生活影響的課題研究,探索寵物熱帶來的利與弊,提出合理的建議和意見,來規範城市的寵物管理。

研究內容:

1、瞭解嘉興市居民社群中寵物飼養的現狀,包括人們養寵物的原因,飼養寵物的有關事項,寵物的運動場所及時間,寵物熱帶來的負面影響(寵物所帶來的疾病、噪聲汙染等),市民對寵物熱的看法和意見。

2、瞭解嘉興市有關部門對寵物的管理,有關養寵物的通告規定,對寵物傷人事件的解決方法,寵物上證情況和疫苗注射情況,對於寵物疾病的防治。

3、向有關部門諮詢解決寵物熱帶來影響的方法,建議有關部門制定關於加強城市寵物管理的方案,以切實保障市民的正常生活和休息。

研究主導課程

生物學

相關課程

社會學

研究分工:

1、撰寫調查報告:盧靜、鄭曉辰

2、外出採訪:盧靜、方卉、董曉

3、進行問卷調查;全組人員

4、資料統計及分析:盧靜、方卉、鄭曉辰

5、網路資料收集:方卉、董曉

6、課件製作:方卉、董曉

附:研究性學習“寵物熱對社群生活的影響”課題方案

課題可行性論證

我們主要進行問卷調查,並已經做好調查表,回收後進行資料統計和分析,從而得到較正確的結果,並與媒體資料進行比較,分析不同的原因。同時我們將採用典型調查與抽樣調查結合。

由於寵物熱的範圍較廣,但目前嘉興市還沒有一個專門的部門對其進行系統的管理,所以我們需要調查的地方很多,而且時間有限,調查不可能很全面,碰到了以下困難:

1、由於走訪市政府需要指導老師的陪同,再加上工作人員的公務繁忙,對於我們學生的調查研究不夠重視,所以沒有訪問成功。

2、在第一次走訪秀城區公安局想了解有關寵物管理的相關法律或檔案時,由於我們考慮不周到,沒有帶上可以證明我們身份的證件或是學校的推薦信,公安局的工作人員拒絕了我們的訪問。在第二次訪問前,我們請學校開出了證明才調查成功。

3、因調查時間有限,所以我們要提高問卷的有效率。由於我們缺乏資料處理能力,所得結果不免和事實有些出入,希望老師能給予指導。在問卷調查時,大多數市民能配合,但有少數人表現出不耐煩或不合作,給我們的工作開展帶來了許多不便。

解決困難的方法:在問卷調查時,我們選擇到商場,超市等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和各個社群中進行抽樣調查,發放問卷總計100張,監督每個人規範填寫並及時回收,以得到翔實的原始材料。在外出採訪時,需要學校配合開出證明。

本課題的資料,主要來源於媒體的報道和社會調查。目前以收集的資料有:

1、嘉興市秀洲區公安分局<秀洲區關於市區狗患問題調查及研究處理的辦法>

2、<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辦法>

3、<嘉興市人民政府關於嚴禁在市區違章養犬的通告>

4、市區部分居民有關飼養寵物的事項及解決寵物熱不良影響的意見和建議

研究計劃

課題研究時間:5月17日-6月13日

研究分四個階段:

第一週:確定選題,並初步制定計劃、安排。

第二週:製作調查表格,並展開問卷調查、收集資料。

第三週:整理資料內容,並作歸納、進行資料統計,總結整個活動及課題。

第四周:通過電腦,做出圖片、文字、多媒體的研究課件,並進行展示。

具體外出活動人員安排:

①採訪疾病控制中心王主任(5月27日):瞭解寵物帶來的疾病種類、危害,寵物傷人事件人數和頻率,如何預防狂犬病等(由盧靜、方卉負責,需帶數碼相機)。

②採訪嘉興市農經局馬主任(5月27日):瞭解寵物注射疫苗、上證情況以及養寵物應當注意的事項(由盧靜、方卉負責,需帶數碼相機)。

③採訪嘉興市公安局秀城區分局治安大隊長包水韋(5月31日):瞭解

寵物傷人事件的解決辦法及寵物影響社群居民生活(由盧靜、董曉負責)。

④問卷調查

a、地點:大潤發超市及部分社群負責人;鄭曉辰、董曉倪靚霞

5月27日(星期四)下午研究性課程

b、地點:江南、戴夢得廣場及部分社群負責人:盧靜、方卉王宇吉吉

5月29日(星期六)上午

採取的調查方法:問卷調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向被訪問者索取有關文獻資料。

預期的成果:論文

表達形式:多媒體展示

報告撰寫人:(簽名)

20xx年5月18日

課題組組長:(簽名)

20xx年5月18日

指導老師意見

(主要對課題的可行性、特色、研究價值等進行簡要評述)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寵物飼養越來越多,將成為城市另一道風景線。但是,隨著寵物熱的盛行,在豐富人們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負面效應。本小組研究的課題試圖解決寵物飼養與環境汙染的矛盾,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指導老師(簽名)呂柏盛20xx年5月18日

開題報告範文 篇15

一、

問題的提出

java網上考試系統,是為了配合java語言的網上教學而設計的。它是java課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

網路考試系統概述

在網路技術逐漸滲入社會生活各個層面的今天,傳統的考試方式也面臨著變革,而網路考試則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向。基於web技術的網路考試系統可以藉助於遍佈全球的internet進行,因此考試既可以在本地進行,也可以在異地進行,大大拓展了考試的靈活性。試卷可以根據題庫中的內容即時生成,可避免考試前的壓題;而且可以採用大量標準化試題,從而使用計算機閱卷,大大提高閱卷效率;還可以直接把成績送到資料庫中,進行統計、排序等操作。所以現在較好的考試方法為網路考試,試題內容放在伺服器上,考生通過姓名、准考證號碼和口令進行登入,考試答案也存放在伺服器中,這樣考試的公平性、答案的安全性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證。因此,採用網路考試方式將是以後考試發展的趨勢。

三、

網路考試系統常用的實現技術

網路考試系統的實現技術有多種,可以採用傳統的客戶機/伺服器(c/s)型的mis型架構,即試題內容放在遠端的伺服器上,在考試機上安裝考試應用程式和資料庫客戶機配置,因此每次考試時要對機器進行安裝、配置,這樣一來考務工作比較煩瑣;而且考試程式放在客戶機上,安全性也受到一定影響。另外一種考試系統採用web技術實現。web技術超越了傳統的“客戶機/伺服器”兩層結構,採用了三層體系結構:使用者介面層/事務層/資料庫層。因此web結構有著更好的安全性。在使用者機上不需要安裝任何應用程式,應用程式可以安裝在事務層所在的計算機上,試題存放在資料庫伺服器上(事務層和資料庫可以是同一臺機器)。

四、

本系統擬採用的解決方法(技術)

本系統作為java課件(網路版)的一個組成部分,要求實現網路考試系統的各項基本功能。從安全性和易維護性考慮,選擇了web實現技術。簡單的說就是將系統做成一種b/s模式,可以讓使用者通過瀏覽器直接訪問位於伺服器上的試題以及對系統進行遠端維護。

伺服器端程式的實現技術也很多,本人選用了當前比較流行的網路程式設計技術——jsp作為主要實現手段(配合java

servlet、java

bean、html等)。jsp作為一種web實現技術,它的效率是很高的。這一點正好符合了考試系統所要求的實時性。jsp自身的安全性,再加上實現模式的特點,完全能夠達到考試的保密性要求,保證了考試的公平性原則。除此之外,作為java平臺的一部分,jsp擁有java語言“一次編寫,各處執行”的特點。又隨著越來越多的伺服器供應商將jsp支援新增到他們的產品中,這樣一來用jsp做成的這套系統可以輕鬆移植到其它平臺來執行。種種優點使得這套系統不但為目前校內的網路教學以至於今後遠端教育的實現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所以jsp是實現本系統的技術,它是完全可行的。

五、

系統的組成和功能構想

(1)

系統的組成

本系統由四個子模組組成:資料庫及維護模組、考試子系統模組、成績管理查詢子系統模組、閱卷子系統模組。它們各自的功能如下所述:

(一)考試子系統

這個系統主要是學生使用。考試子系統是本網路考試系統的核心部分,也是設計時的重點。一般說來,網路考試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進行。但是為了使學校易於組織和管理,所以本系統對考試時間作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在考試前首先判斷當前時間是否為學校規定的考試時間(或預約的考試時間),由於判斷的時間是伺服器端的時間,所以跟考試機器的時間無關,即使考生修改所在機器的時間,也無濟於事。如果時間符合要求,則顯示登入頁面進行登入,如資訊不正確(包括有些考生試圖繞過登入頁面,直接進入試卷頁面的情況,此時由於沒有登入資訊,系統也會認為是非法考生),系統給出提示資訊,並重新定位到登入頁面;如資訊正確,則可以開始不同模式的考試。當考試時間到或考生點選“交卷”按鈕時,則系統把考生答案傳送至伺服器的資料庫中儲存起來,並在資料庫中標記考生是否參加過某門課程考試。(隨機考試則可給出成績;非隨機考試等教師批改完試卷後講成績保存於資料庫。)

(二)成績查詢管理子系統

為了能讓考生及時、方便地瞭解自己的考試成績,查詢子系統也採用web方式實現,考生在頁面輸入自己的資訊後,伺服器就能把成績資訊傳送到考生的機器上。此外,系統還可以對成績進行排序等管理功能。這個系統學生和教師均可以使用。

(三)閱卷子系統

本系統是老師專用的(通過教師登陸才可以進入),對考生來說是不可見的。(對於進行有主觀題測試的模式,採用此係統進行人工給分)主要功能有:

1、評分(根據參考答案給出相應的成績)

2、成績統計、排序(有助於老師瞭解學生考試情況)

3、資訊輸出(ZUI終結果的輸出)

(四)資料庫及維護系統

這個模組能對資料庫中的資訊(學生資訊、試題)進行維護,主要使用物件是系統管理員(只在伺服器上執行,不能進行遠端維護。目的在於增強系統的安全性)。本系統資料庫部分擬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xx/microsoft

access

20xx

來實現。

(2)

統功能的初步構想

1、

介面方面:系統有“登陸”、“執行”、“退出”三個介面。每個介面對應系統不同的執行狀態(具體由登入系統人員的身份而定)。

2、

內容方面:由於網上考試的特點所限,考試內容以客觀題為主。主觀題只給出參考答案和評分標準。(以上是指“線上測試模式”下)對於“人工模式”下,則由閱卷人改卷後,通知考生成績。這時以“綜合測試題”為主。

3、

安全性方面:設立使用者名稱和密碼驗證方式,防止非法使用者登入和越權操作。同時將重要資訊的維護只限於伺服器端,避免了遠端維護帶來的安全隱患。考試的預約機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考試的安全性。

4、

其他: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適當用其他輔助工具(如:dreamwaver

mx、dreamwaver

ultradev等工具)對系統的介面進行美化和佈局,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5、

執行環境要求:p133,16m記憶體,win9x、win20xx、winxp、nt網或netware網路。

軟體環境:

windows

nt4.0+iis+ie6.0(以上)/windows20xx+ie5.0(以上)+bea

weblogic

server/ibm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apache

tomcat

3.x

6、

開發環境1.41+editplus2.0jcreator

le+dreamweaver

ultradev

4.0

/

mx

六、主要技術簡介

jsp是java

server

pages的簡稱,它是由sun

microsystem公司於1999年6月推出,是基於java

servlet以及整個java體系的web開發技術。作為j2ee體系中的重要一環,jsp為建立高度動態的web應用提供了一個獨特的開發環境。jsp能夠適應市場上包括apache

webserver、iis4.0在內的85%的伺服器產品,這足以勝任絕大多數的商業事務處理。同時jsp程式碼經過伺服器的解釋執行後會直接嵌入到html語言中,這樣就簡化了頁面的輸出,也保留了指令碼語言易於使用的優點。

jdbc是用於執行sql語句的java應用程式介面,由一組用java語言編寫的類與介面組成,在jsp中將使用jdbc來訪問資料庫。jdbc是一種規範,它讓各資料庫廠商為java程式設計師提供標準的資料庫訪問類和介面,這用就使得開發獨立於dbms的java應用程式成為可能。一般的java開發工具都帶有jdbc-odbc橋驅動程式,這樣,只要是能夠使用odbc訪問的資料庫系統,也就能夠使用jdbc訪問了。

七、進度安排

設計總共用時13周。具體安排如下:

1-2周:收集資料(書籍和案例),並完成系統分析。

3-12周:軟體系統的具體實現(包括測試)和論文寫作。

13周:整理材料,裝訂論文。